「五千跑得好,全馬沒煩惱」這句話江湖盛傳的話,大家都耳熟能詳了,但實際上是為什麼,你有沒有想過?
※
閱讀時間:8-12 分鐘
警語:這篇有點硬,拿去配飯
有人說:"透過五千公尺測驗,可以檢驗出跑者最大攝氧量、跑姿、配速技巧等長跑體能與技術,我們也可以藉由五公里測驗的成績,推測出十公里、半馬、甚至全馬的體能水準和訓練目標"。
相似的比喻還有 Jack Daniels 的 VDOT:"藉由一場比賽的最佳成績,推算其他距離比賽成績"。Jack Daniels 公式的假設是在"同樣的最大攝氧量下,擁有平均水準跑步經濟性的跑者"所應有的成績。
但其實大家也很清楚,凡是距離越短的比賽,就靠最大攝氧、肌肉爆發力 (快肌) 多一點,例如 100 公尺短跑;距離越長,就離跑步經濟性、抗疲勞能力 (慢肌) 更接近,例如馬拉松。
但這不是一刀兩斷,還是有彼此相互影響的地方。
所以用數據推測可以當作一個基準值,但是要記得這個數值跟跑者自身的能力、還有訓練的目標息息相關,如果忘記了這點,就很容易會出現盲點。
※
我會提出這個問題,是因為我週日的半馬,真的已經盡力了。
也許最後 400 米的終點前衝刺,因為是上坡的關係沒有選擇咬牙拼起來。但就除了那最後的短短 1 分鐘,我在剩下的 1 小時 14 分,肯定都是非常努力在跑的。
然而最後成績是 1 小時 15 分 31 秒,算是可接受吧。但是丟進 VDOT 一算,對應的全馬成績是 2 小時 38 分 - 比說好的百傑榜多了一分鐘。
嗯,所以我這幾個月在忙什麼?
其實不是這樣啦,會有這種"半馬沒跑進目標"的錯覺,就跟上面提到跑者自身的能力、還有訓練的目標息息相關。
主因有三個:
第一:#目前課表是全馬課表
這個週期的課表,還是以全程馬拉松為主,所以跑在 MP-HMP (全馬-半馬配速) 之間的比重是最高的。長跑也如同上次所說,是我一週中最重要的訓練,而這點跟半馬要求大量 LT Threshold (乳酸閾值) 訓練不同。
即使在課表中有加強 VO2Max 的 400 公尺間歇,我也會以全馬為主的訓練方式:例如跑 16-20 趟、減少組間休息時間、並以緩跑代替走休的方式,讓自己進入下一趟的時候都還是微喘、而非完全恢復。
這樣的訓練方式能讓你在比賽後半段保有強大的續航力。但當然,純粹的速度能力就會不如其他跑趟次少、間休長、但是每組速度都很快的跑者。
第二:#本身跑步經濟性優但最大攝氧弱
因為長久都是跑全馬課表的關係,我本身的跑步經濟性/耐力都比平均值跑者來得好一些,這點與我的週末長跑往往跑到 30 公里有關。
但是相對的,因為短距離的強度缺乏刺激,最大攝氧就不很出色,在半馬以下的距離我會表現比較差。甚至把距離降到 10K 或 5K, 如果把成績放到 VDOT 算,大概會越看越失望,推測成績大約只是勉強破三的跑者。
半馬推測全馬,還算是參考性比較高的;5K 推測全馬,因為差距太大,難免會失真。
Mo Farah 即使是五千、萬米之王,也花了幾個月到一年才把同樣的 running fitness 轉移到全馬賽場上。而且別忘了,他早在 2013 年就有半馬 59 分台的表現了喔,所以也不是單純的中長跑之王而已。
話說回來,我最近也體認到自己的絕對速度確實也到了瓶頸,下個週期很有可能會稍微換換口味,屆時再跟大家回報。但目前我就是跑步經濟性很好、而最大攝氧普普通通,這點自己要很明白。
第三:#這畢竟是場賽前Tuneup調整賽
儘管我在賽前已經做足了心理建設:今天我要全力跑個半馬!實際上大腦還是某種程度上限制了我的發揮。
這樣的限制你是很難打破的,除非你真能說服自己:「這場比賽我就是賭上一切、沒有回頭路,就算跑完後我要在床上躺三個禮拜都沒關係!」這樣的覺悟才能夠拼出一個真的對得起 VDOT 預測成績的水平。
不然就像我拼了 20.7 公里,但面對最後的 400 公尺衝刺、當隔壁的跑者從我身邊追過,也只是淡淡對他說了一句:「跑得好!」而沒有選擇跟上去,即使我真的可以。
因為我知道,三天後我還要練習、五天後我還要長跑、一個月後我還要比全馬比賽,而最後拼這 400 公尺"不值得";但在一個月後,同樣場景出現在東京駅中央口前的最後 400 公尺,我就肯定會跟上去了!
※
最後,雖然我在兩天前的比賽很努力 (必須要強調一萬次:我真的沒有放水) 但在昨天就能跑 18 公里的恢復跑、今天更是跑了 25 公里的中長跑,馬上又回到訓練節奏上了。
有人問:在 tuneup race 中跑出個 PB 這樣可以嗎?可以,只要你知道自己的目標是啥。
PB 算是加分,沒跑出來我也絲毫不在意。因為對我來說,真的就是 #我只是出門去跑個LongRun而已
全馬成績 = 半馬成績 * 2 + X 分鐘?
半馬成績 = 10K 成績 * 2 + Y 分鐘?
10K 成績 = 5K 成績 * 2 + Z 分鐘?
這只是個引子,公式在那,但是對每個人意義都不同。
嘎米A雷吉米說得很好:「五千、萬米成績跑不快,多少就決定了你(全馬成績的)天花板,但前提是你要先達到你自己的天花板。」
你的主要目標是什麼、是什麼樣類型的跑者、這場比賽對你有多重要?
想個幾次,進步就不會太遠了。
「本身跑步經濟性優但最大攝氧弱」的推薦目錄:
本身跑步經濟性優但最大攝氧弱 在 Jay的跑步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五千跑得好,全馬沒煩惱」這句話江湖盛傳的話,大家都耳熟能詳了,但實際上是為什麼,你有沒有想過?
※
閱讀時間:8-12 分鐘
警語:這篇有點硬,拿去配飯
有人說:"透過五千公尺測驗,可以檢驗出跑者最大攝氧量、跑姿、配速技巧等長跑體能與技術,我們也可以藉由五公里測驗的成績,推測出十公里、半馬、甚至全馬的體能水準和訓練目標"。
相似的比喻還有 Jack Daniels 的 VDOT:"藉由一場比賽的最佳成績,推算其他距離比賽成績"。Jack Daniels 公式的假設是在"同樣的最大攝氧量下,擁有平均水準跑步經濟性的跑者"所應有的成績。
但其實大家也很清楚,凡是距離越短的比賽,就靠最大攝氧、肌肉爆發力 (快肌) 多一點,例如 100 公尺短跑;距離越長,就離跑步經濟性、抗疲勞能力 (慢肌) 更接近,例如馬拉松。
但這不是一刀兩斷,還是有彼此相互影響的地方。
所以用數據推測可以當作一個基準值,但是要記得這個數值跟跑者自身的能力、還有訓練的目標息息相關,如果忘記了這點,就很容易會出現盲點。
※
我會提出這個問題,是因為我週日的半馬,真的已經盡力了。
也許最後 400 米的終點前衝刺,因為是上坡的關係沒有選擇咬牙拼起來。但就除了那最後的短短 1 分鐘,我在剩下的 1 小時 14 分,肯定都是非常努力在跑的。
然而最後成績是 1 小時 15 分 31 秒,算是可接受吧。但是丟進 VDOT 一算,對應的全馬成績是 2 小時 38 分 - 比說好的百傑榜多了一分鐘。
嗯,所以我這幾個月在忙什麼?
其實不是這樣啦,會有這種"半馬沒跑進目標"的錯覺,就跟上面提到跑者自身的能力、還有訓練的目標息息相關。
主因有三個:
第一:#目前課表是全馬課表
這個週期的課表,還是以全程馬拉松為主,所以跑在 MP-HMP (全馬-半馬配速) 之間的比重是最高的。長跑也如同上次所說,是我一週中最重要的訓練,而這點跟半馬要求大量 LT Threshold (乳酸閾值) 訓練不同。
即使在課表中有加強 VO2Max 的 400 公尺間歇,我也會以全馬為主的訓練方式:例如跑 16-20 趟、減少組間休息時間、並以緩跑代替走休的方式,讓自己進入下一趟的時候都還是微喘、而非完全恢復。
這樣的訓練方式能讓你在比賽後半段保有強大的續航力。但當然,純粹的速度能力就會不如其他跑趟次少、間休長、但是每組速度都很快的跑者。
第二:#本身跑步經濟性優但最大攝氧弱
因為長久都是跑全馬課表的關係,我本身的跑步經濟性/耐力都比平均值跑者來得好一些,這點與我的週末長跑往往跑到 30 公里有關。
但是相對的,因為短距離的強度缺乏刺激,最大攝氧就不很出色,在半馬以下的距離我會表現比較差。甚至把距離降到 10K 或 5K, 如果把成績放到 VDOT 算,大概會越看越失望,推測成績大約只是勉強破三的跑者。
半馬推測全馬,還算是參考性比較高的;5K 推測全馬,因為差距太大,難免會失真。
Mo Farah 即使是五千、萬米之王,也花了幾個月到一年才把同樣的 running fitness 轉移到全馬賽場上。而且別忘了,他早在 2013 年就有半馬 59 分台的表現了喔,所以也不是單純的中長跑之王而已。
話說回來,我最近也體認到自己的絕對速度確實也到了瓶頸,下個週期很有可能會稍微換換口味,屆時再跟大家回報。但目前我就是跑步經濟性很好、而最大攝氧普普通通,這點自己要很明白。
第三:#這畢竟是場賽前Tuneup調整賽
儘管我在賽前已經做足了心理建設:今天我要全力跑個半馬!實際上大腦還是某種程度上限制了我的發揮。
這樣的限制你是很難打破的,除非你真能說服自己:「這場比賽我就是賭上一切、沒有回頭路,就算跑完後我要在床上躺三個禮拜都沒關係!」這樣的覺悟才能夠拼出一個真的對得起 VDOT 預測成績的水平。
不然就像我拼了 20.7 公里,但面對最後的 400 公尺衝刺、當隔壁的跑者從我身邊追過,也只是淡淡對他說了一句:「跑得好!」而沒有選擇跟上去,即使我真的可以。
因為我知道,三天後我還要練習、五天後我還要長跑、一個月後我還要比全馬比賽,而最後拼這 400 公尺"不值得";但在一個月後,同樣場景出現在東京駅中央口前的最後 400 公尺,我就肯定會跟上去了!
※
最後,雖然我在兩天前的比賽很努力 (必須要強調一萬次:我真的沒有放水) 但在昨天就能跑 18 公里的恢復跑、今天更是跑了 25 公里的中長跑,馬上又回到訓練節奏上了。
有人問:在 tuneup race 中跑出個 PB 這樣可以嗎?可以,只要你知道自己的目標是啥。
PB 算是加分,沒跑出來我也絲毫不在意。因為對我來說,真的就是 #我只是出門去跑個LongRun而已
全馬成績 = 半馬成績 * 2 + X 分鐘?
半馬成績 = 10K 成績 * 2 + Y 分鐘?
10K 成績 = 5K 成績 * 2 + Z 分鐘?
這只是個引子,公式在那,但是對每個人意義都不同。
嘎米A雷吉米說得很好:「五千、萬米成績跑不快,多少就決定了你(全馬成績的)天花板,但前提是你要先達到你自己的天花板。」
你的主要目標是什麼、是什麼樣類型的跑者、這場比賽對你有多重要?
想個幾次,進步就不會太遠了。
本身跑步經濟性優但最大攝氧弱 在 關於乳酸閾值速度獨家內容在FB粉專、Mobile01、PTT的網友經驗 ... 的推薦與評價
耐力訓練可改善肌肉和心肺功能,從而增加最大攝氧量(VO2 max)和乳酸閥值(無氧閥值)。無氧閥值越高的人,越能在不大量 ... 第二:#本身跑步經濟性優但最大攝氧弱 ... <看更多>
本身跑步經濟性優但最大攝氧弱 在 關於乳酸閾值速度獨家內容在FB粉專、Mobile01、PTT的網友經驗 ... 的推薦與評價
耐力訓練可改善肌肉和心肺功能,從而增加最大攝氧量(VO2 max)和乳酸閥值(無氧閥值)。無氧閥值越高的人,越能在不大量 ... 第二:#本身跑步經濟性優但最大攝氧弱 ... <看更多>
本身跑步經濟性優但最大攝氧弱 在 Jay的跑步筆記- 「五千跑得好,全馬沒煩惱」這句話江湖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但其實大家也很清楚,凡是距離越短的比賽,就靠最大攝氧、肌肉爆發力(快肌) 多一點,例如100 公尺短跑;距離越長,就離跑步 ... 第二:#本身跑步經濟性優但最大攝氧弱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