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談到一個夢境,還有李子對奶奶的思念之情。
其中,我借題發揮講了「至微妙」的二部曲和三個時間點的關係給李子聽,給他作爲「重置行爲」的一個說法。
其中有一個環節,是我在講解過程時出現的——我們是一問一答溝通進行的,不明白的地方,李子是會問我問題的——他那時候問了我一個問題:「如果我有不好的念頭出現,有惡魔的喜怒哀樂出現,我突然想學壞怎麼辦?因爲我常常會想,大人叫我不要做ABC,但是大人也不一樣在做著ABC嗎?當我問那些人爲什麼你可以做,我不可以做呢?爲什麼你可以這樣講話,我不可以呢?大人只不過是說,大人可以做,小孩不可以做——那麼,是不是等我變成大人之後,你們說的不能做,我統統可以做呢?」(這裏省略了李子的提問細節)
對這個問題,我是突然靈感一來,講了一個忘記出處的小故事給李子聽。
我是這樣說的,在以前就有一個天才讀書人,他很會讀書,他有一個美麗的太太,妹妹也跟他住在一起的。
有一天,他跟家人說了他要上京考狀元,明天一早就要出門了,然後還很高興說,要等着他中狀元的好消息。
第二天一大早,天才讀書人就出門了。
無巧不成書,天才讀書人前腳一出門,後腳就有太太的家人來報訊,太太需要回娘家一趟。
天才讀書人的老婆因爲娘家有點急事就必須趕回家一趟,在太太辦完娘家的事情,要回家當兒,天公不作美,下起一場暴雨,剛好前面有一座被棄置的破廟,太太就跑進去避雨 ,此情節告一段落。因爲,鏡頭畫面得銜接另一個故事伏線。
畫面鏡頭的另一頭是說一個普通料的讀書人,剛好趕路上京考試,也碰巧遇到這場暴雨,所以同樣跑到那間破廟想避雨,誰知一跑進去,看到有一美麗的婦女在裏面避雨,他心裏就一動,現在該怎麼辦呢?
他心理浮現第一個念頭,不好吧?心裏面是有很微弱出現:“不想嚇到美婦”的思想。
所以他轉身就想跑。但是跑了沒幾步,念頭就想了:萬一我跑了之後,有另一個不懷好意的男人來避雨呢?美婦會不會有危險呢?
單單是美婦的姿色就那麼吸引人了,她豈不是很危險?
所以,普通料的讀書人,他的第二個念頭就起來了,從本來的「避嫌」與「不要嚇到對方」,進化與提升到「想保護她」的念頭。於是,這位普通料的讀書人就守在破廟門外,這樣一來自己可以避雨,然後又可以保護到美婦。
可是這場豪雨下得太大,就好像今日我們門外的豪雨下個不停。
其實在等雨停的過程當中,普通料的讀書人有回頭看過美婦幾眼…而且還有點點開心喜悅感浮現出來……但是,他都及時發現到自己「爲什麼想回頭看她呢?」還有,「爲什麼想回頭看美婦時心裏面是有一點點喜悅的呢?」
不多久…普通料的讀書人,還有點衝動想跟美婦搭訕,不過,還是及時發現到,又忍住了,所以,沒有跟美婦搭訕。
最後,雨停了之後,就各自回家。
(備註1:我說到這裏,李子是突然明白了,他說,就好像我們上網課的時候,很想看YouTube,有時候及時發現,忍住了,有時候又控制不住……)
(備註2:李子還問我,你幫助奶奶清理大便時,會不會有過厭惡的想法呢?然後再問我,你有沒有及時發現呢?你是怎樣控制住呢?)
後來,普通料的讀書人上京考試,他真的是普通料,考完的試卷,考官一看就想:這次考卷的答案那麼多,百分之七十都比你好,排隊都輪不到你,所以普通料的讀書人的考卷是第一個被淘汰的。
可是考官淘汰了大多數的考卷後就去睡覺,第二天起牀後再改考卷時,想不到第一個被淘汰的考卷,即普通料的讀書人的考卷,又出現在優秀考卷堆的最上層第一頁。
考官就納悶了,這房間沒有其他人,這個第一個被淘汰的考卷怎麼又被放到第一頁呢?
所以考官就有點生氣了,乾脆將被淘汰的考卷移到最遠的桌子,然後又繼續批改優秀的考卷。
結果剩下的都是更加優秀的考卷,於是考官也累了,睡了一個午覺。
醒來後,他發現到更加優秀的考卷堆最上層的第一頁,又是那位第一個被淘汰的普通料讀書人的考卷。
這次考官不是「有點生氣」,他是變成了「有點驚訝」。
然後,他就想,是不是這位普通料的讀書人,雖然沒有什麼料,但是,他做了不少有「陰騭」的事情呢?
(由於這個字我不會讀,所以我是寫在白紙上的,白紙上就寫著「陰騭」二字的)
結果,考官終於給普通料讀書人一個進士位置,然後批改了天才讀書人一個狀元位置,最後,天才讀書人也跟這位普通料讀書人做了好朋友。
(其實這個故事,並不是如是發展的,是我爲了要強化微細念頭和陰騭這個部分來銜接我要說的內容,所以改編與調整了這個故事的某些情節,同時從中刪去那些曲折又有誤會,最後誤會得到化解的情節。)
果然是「引🐍蛇出洞」成功了,李子先是問我「陰騭」是什麼意思?
我根據原來的意思給予了第一層的講解,然後我再發揮一下,我說,我們內心的念頭,就像讀書人在廟外面守候,他的念頭變化:他的即時發現自己的想法…還有,好像你讀網課,想看YouTube時的慾望,你有辦法在沒有人看到的時候,都成功控制到,這種人就是那種忍住不吃棉花糖的小孩之功夫,而你李子在三歲時,爸爸就給過你考試:你就是那種忍住,不那麼早吃棉花糖的小孩。
研究發現,忍住不那麼快吃棉花糖的小孩,最後他的成就也比較大!
我講陰騭,其實還有另一個政治目的,還有銜接處的部分,但,這裏就不提了。
當然,李子也問了第二個問題:爲什麼那些考卷會無緣無故變成突然出現在更加優秀的考卷上面呢?
這裏我就有提到原本故事裏面的三尸神與文昌帝君的神奇故事——其實我是忘記了有沒有三尸神,但是我提三尸神是有目的的——其實,如果他不問,他不好奇這個部分的話,我就不提的——既然他問了,所以,我才提。
因爲,如果李子提問了出這個神奇的故事版本。我就會有第二層要銜接的部分,至於打鐵趁熱的銜接部分,這裏也略過不提了。
當時,自己講得很投入,我並不知道李小在聽,所以李小才說:爸爸,你真的很會講…。
李小加太太 在 CUP 媒體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如果連我也不喜歡,香港便沒剩下多少人去推廣這項運動了。」香港雙節棍總會 Hong Kong Nunchaku Association 總教練劉萬梁(Jerry)自 8、9 歲起就愛上 #雙節棍,初時用阿媽的地拖棍自製「武器」,又靠李小龍的電影自學成才,後來更與一班同道中人成立協會,推廣雙節棍文化。
「最初都興致勃勃,但後來大家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工作,便逐一退出。」協會由最初的 100 人,到剩下 Jerry 獨擔大旗。同時要兼顧正職和會務,加上資金緊絀,繳交租金和教練費後連開飯也很勉強,令 Jerry 身心俱疲。全憑太太的鼓勵和對雙節棍的執著,Jerry 才能繼續堅持,把這項運動薪火相傳,他說:「任何運動有起有跌很正常,但那怕是一點點的火,也希望能傳承下去。」
立即觀看:https://youtu.be/dxjOQMTnUQs
延伸閱讀:
【愛在左右:英國人留港 收集剩食派予無家者】
https://bit.ly/3xXrgmX
【愛在左右:你「想」家電 助弱勢社群配置床櫃】
https://bit.ly/3spGtfn
【劉慕裳奪銅:武術還是運動?空手道數百年流變之路】
https://bit.ly/3z1aRPI
【十年火刀戰舞 香港有個馬戲團】
https://bit.ly/3srYGZt
【心明大義:眾「囚」書 逆轉「勝」】
https://bit.ly/3svej2C
【心明大義:四個小孩的爸爸 為SEN女兒設計繩索治療】
https://bit.ly/3AVswc7
==========================
在 www.cup.com.hk 留下你的電郵地址,即可免費訂閱星期一至五 CUP 媒體 的日誌。
🎦 YouTube 👉 https://goo.gl/4ZetJ5
🎙️ CUPodcast 👉 https://bit.ly/35HZaBp
📸 Instagram 👉 www.instagram.com/cupmedia/
💬 Telegram 👉 https://t.me/cupmedia
📣 WhatsApp 👉https://bit.ly/2W1kPye
李小加太太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那些比我們更台灣的台灣人(之一)
有圖爽讀版:https://www.potatomedia.co/post/281b2b94-7260-44c4-bd8e-61590ce4401e#comment
相較於鼎鼎大名、為了台灣的韻律體操用盡心力的瑞莎,你可能就不那麼熟悉馬培德醫師了。他是一個來自德國的「台灣人」。在德國,他是西方醫學博士,但你可能不知道,他現在是一名在台灣執業的中醫師。
對,你沒看錯,「中醫師」。
會想專門寫一篇文章介紹馬培德醫師,其實是因為看了他一篇專訪,敬佩之意打從心底深處衝向腦門。用一句聽起來很誇張但其實可能根本就是事實的話來形容,「馬培德醫師讀過並理解的文言文比99%的你各位都還要多很多很多。」
因為中醫的理論書都是文言文,母語是中文的我們閱讀起來已經很吃力,何況是個德國人。中國醫藥大學校長洪明奇說:「學士後中醫很難考,我們有個學生考了十年才考上,馬培德醫師只用了一年。」
當大家進大學之後參加的都是如熱音社、吉他社、動漫社之類的熱門社團,我有個同學,他進入了只有四個人的武術社,四年之後,他的專長是螳螂拳。(我沒唬爛,我真的看他打過而且很專業,跟電影裡長得不一樣。)
如果你覺得我的螳螂拳同學很怪,那馬培德醫師在德國可能就是跟他一樣程度的怪異,因為馬醫師之所以熱愛中醫,可能跟李小龍有關。
他12歲開始學中國武術,我相信這樣的人在德國沒意外是個怪咖,這怪的程度跟一個外國人專程來台灣學做臭豆腐沒什麼差別。他1998年來到台灣學中文,回國之後繼續一路攻讀到醫學博士,跟太太結婚之後,在2007年又「不甘寂寞」的考了上中醫獎學金。
馬醫師的太太在德國是個老師,年薪約四萬五到五萬歐元,而且還有長假,但馬醫師把太太騙到台灣來待著,說兩三年之後就回德國,這誓言當然最後變成了謊言,他們沒有再離開台灣,而且在他的兒子快出生的時候才突然意識到。。。
「靠北啊我們沒有健保!!!」
拍謝,「靠北」兩個字是我加的。
馬醫師說他兒子出生後,抱著他到診所去打新生兒固定排程的疫苗,他跟醫生說他沒有健保,醫生說「那就自費哦!」然後醫生在電腦裡找不到怎麼開自費的選項,因為從來沒有人自費打這樣的疫苗。「好啦還是免費啦!」最後醫生投降,直接免費接種。
馬醫師講中文幾乎沒有歪果仁的腔調,而且他在句末會加上「齁?」、「哦!」、「啦。」例如:「因為齁」、「不是醬哦!」、「很麻煩啦。」他幾乎完全被台灣「同化」,我相信他也會講幹你娘只是他不說而已。
他上班騎gogoro,而且跟大多數人一樣會在車陣中躦來躦去,他短暫回德國時在鄉間小路無人狀態下停紅綠燈會有很強烈闖紅燈的衝動,你說他是不是台灣人?
幹!他就是啊!
2019年5月,馬醫師正式拿到台灣身份證,成為正港台灣人。
他說:「我的心很早就已經是台灣人的心了。」
他是「比我們更台灣的台灣人」之一,我們沒他的能耐擁有醫學博士學歷,我們也沒他的能耐學士後中醫考一次就過,我們更沒他的能耐把老婆騙到另一個國家留下來(因為八成不是離婚就是沒命)。
但我們可以跟他一樣,用我們本來就是台灣人的心,跟他一樣愛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