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01
李登輝逝世一周年:留給台灣的未竟之業,我們要盡快完成
邱志偉,立法委員
前總統李登輝距今逝世已滿一周年,他生前所欲推動的許多政治工作,至今仍有許多未竟之業,留待我們後輩完成。李登輝作為台灣第一位民選總統,更在關鍵時刻將台灣一舉推升至完全民主化國家,其任內所完成的歷史工程,至今仍是台灣歷任民選總統之最。但其生前仍有不少遺憾,未能完成,包含制憲、修憲,更重要的還有他是台灣第一位民選的總統,有關其任內的決策方式,都應當是台灣未來學界所能發展研究之重點方向。
回顧李登輝的一生,作為獨裁者的繼承人,他沒有延續國民黨的專制獨裁道路,而是帶領台灣人走向先進國家的民主化之路,造福台灣後世的影響之大,是我們所有後輩之福。很難想像,若當年並非李登輝繼任總統,或是李登輝僅作為一位過度總統,最後再由保守派當家執政,屆時台灣是否又會重回戒嚴老路?甚至在關鍵歷史時刻,早已和中國完成政治統一談判,台灣現今命運又何嘗不會與當前的香港重疊?每回憶此種種,就對九零年代李登輝所帶起的關鍵改革無比敬佩。
但除了知往,更重要的是鑒今。身處變化莫測的2021年,台灣此刻面臨的仍是前所未見的歷史關鍵。台灣最大威脅:中共政權,在此刻亦因帶給全球世紀罕見的疫情,正面臨千夫所指,而習近平修憲刪除國家主席任期,更讓全球看清中國政治發展的本質。
我們若回顧李登輝執政時期,同樣在天安門事件與全球經濟制裁中國時,未能有效阻止台商赴中,直到1996年才推出戒急用忍政策,已難在最有效的關鍵時刻發揮作用。因此,當前政府不可再錯失這樣的歷史機遇,我們務必要好好慎思如何面對現在這樣的歷史時刻,例如針對廣大返台投資的台商,以及國際空前友台情境,如何爭取最多的國際空間,甚至改變台灣國際地位,這都需要政府有明確擘劃與執政者堅定的推動決心。
李登輝生前最在意的就是台灣二次民主改革,簡言之,就是台灣仍有再次修憲之必要。李登輝曾做過十二年的總統,他深知執政者治理上的困難,以及台灣承襲中國法統而來的不合身政府體制,有修憲改革之必要。同時,我們憲法當中對於釐清兩岸關係之定位,仍舊曖昧不明。民進黨在此刻有意推動修憲,但目標僅放在十八歲公民有些可惜,未來若發動修憲公投,這是台灣關鍵的憲法時刻,以台灣現今的高修憲門檻,國內主要政黨應當尋求共識,讓更多的體制改革在未來公投可以一併納入,以免都已投注資源,卻僅能不成比例的改變,就稍嫌可惜。
此外,李登輝生前亦相當希望能成立其專屬圖書館,讓其豐富藏書及相關重要歷史資料,可與國人分享。惟這項心願,直到今日都未能實現。當前全球民主國家,就以美國總統圖書館的立法與建置最為完整。美國是從1955年開始,明確制定了「總統圖書館法」(Presidential. Libraries Act)正式明確定義美國總統圖書館的法律地位,並強調美國總統文物與史料的重要價值。之後美國又陸續制定總統紀錄與資料保存,以及總統文件等相關法令,使得總統文物的規劃管理愈趨完善。
因此,我認為制定專屬總統圖書館法令,仍有其必要,但至今在國會還未見討論,著實可惜。台灣目前尚有國父紀念館與中正紀念堂,兩座可轉型運用的現有建築,個人認為以其空間與建置,轉型為專屬總統圖書館,亦未嘗不可。雖然李家後人目前規劃是以舊台大法學院作為總統圖書館地點,但其空間與規模是否可以成為未來總統都能使用之空間,亦或是台灣也希望尋求美國模式,以非定點方式設立總統圖書館,李登輝已逝世一年,我希望國會能盡速進行相關討論。
最後,我希望台灣的政治學界,除了投注心力研究中共領導人的決策之時,應當也要投入心力在我國總統研究(presidential studies)之上。美國因為已經有46任的總統,所能研究的樣本數非常多,因此在美國政治學研究當中占有一席之地。台灣即便僅有7位總統,若以直選至今做劃分亦僅有4位,但我們仍應當對此做出學術相關的反省,並綜合總統決策或體制的研究,提供未來領導者相關建言。
台灣過去專制戒嚴時期的總統,面對歷史決策的錯誤,其實也很能提供借鏡給當今的中共政府,這都絕不只是單純的新聞討論或歷史爬梳。而事實上從李登輝之後的歷任民選總統,相關訪談與資料都已經累積相當多,如何爬梳並產生學術價值,絕對有加以探究之必要。教育部及科技部亦應針對相關研究祭出鼓勵辦法,提醒學界重視此事。我認為如此將能提升政治學研究的價值,並讓一個學科的經驗研究,得以回饋社會,對往後學子投入相關研究,才會更有使命感,而非僅有升遷考量,對學界發展將有正面意義!
李登輝過世一周年了,他所留下的未竟之業,留待我們完成。回顧他的一生以及其所留下的許多課題,都值得我們加以研究並盡力做的更好。期盼明年此刻,當我們再度回憶起李登輝時,我們已能在許多重要事項上有明確進展,並能正面討論對台灣有意義的歷史課題。
李登輝 遇 襲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名人堂 -黃介正
推遲廿年的美中戰略對抗
(圖:美中2+2會談在劍拔弩張交鋒中結束。路透資料照)
相較於廿年前情境,竟與現在若合符節:美中關係趨於緊張,美台關係大幅改善,兩岸關係處於斷線。倘美國與中國大陸戰略競爭廿年前實踐,國際權力結構演變,諒與當今所見態勢迥異。
一九九九年五月七日,從美國密蘇里州懷特曼基地起飛的B-2隱形轟炸機,奔襲數萬哩飛往東歐,竟炸毀中國大陸駐南斯拉夫大使館,全大陸無人相信美方所稱誤炸。歐布萊特國務卿只稱sorry,堅拒apology,北京更難以吞嚥。
五月廿五日,美國眾議院選任委員會經由系列調查,公布「考克斯報告」,指稱中國非法竊取美國核子武器相關技術,連同兩年前展開的參議院聽證,中國透過諜報員非法獲取美軍事機密,華府政壇對中國疑慮深化。
白宮橢圓形廣場前,「你是中國人嗎?」一位美國遊客提問,竟讓在華府居住十五年的我,頓時語塞。二○○一年四月率幕僚訪美,恰遇美中「南海軍機擦撞事件」。當時外界無法獲得美EP-3軍機迫降海南島畫面,美媒播出的盡是伊朗扣留美國大使館人質不相干舊影帶。
當時赴美,主要是探察共和黨醞釀已久,預備一改柯林頓政府對台軍售政策之實際情況。五角大廈內美國官員支吾說法,讓我追問:可否暗示有無任何海平面以下系統?果然布希政府在同月稍後,宣布重大軍售,包括紀德級驅逐艦、P-3反潛機、愛國者飛彈、兩棲突擊甲車、以及八艘柴電潛艦。
一九九九年七月九日,李登輝總統接受德國媒體訪問時說,兩岸關係應該是「特殊的國與國關係」,引來中共解放軍強烈反應,從此我空軍健兒霸氣巡航「海峽中線」以西,幾成絕響。二○○○年民進黨首次執政,不願採用模糊「九二共識」新創意,即使辜振甫、汪道涵二老還在,兩岸官方關係嘎然而止。
賓拉丹與凱達組織在二○○一年的「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幾乎改變一切。美國國家安全首要威脅不是中國,而是恐怖主義;漂亮打贏波斯灣戰爭的美軍,陷入廿年無法撤出的中東亂局;天文數字戰費加上金融危機,美國國力與經濟竟重創到必須思考「修昔底德陷阱」。
廿年前,美國的GDP是中國大陸的十倍,如今卻面臨定將被超越的難堪。廿年後,布林肯國務卿認定:「中國是唯一擁有經濟、外交、軍事和技術實力,能對穩定和開放的國際體系構成嚴重挑戰的國家」。這究竟是敲響美利堅「例外主義」最後警鐘,還是給「東升西降」吹奏破曉的起床號?
或曰強權興衰有一定客觀規律,或曰歷史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然美中兩強肯定同時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彼此互為「灰犀牛」之常,也各有「黑天鵝」之變。
被推遲廿年前的美中戰略對抗,終究還是在台灣眼前全面鋪展。美中或將有興衰之憂,台灣則必有存亡之慮。朝野各界有志之士,總該轉個身,籌謀防空識別區以外的世界變局。
(作者為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副教授,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理事長)
李登輝 遇 襲 在 宋楚瑜找朋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張學良的故事──故人已逝 大道不止】
農曆春節期間,我在家整理過去的資料檔案,發現了許多珍貴的文件,其中有少帥張學良給我的親筆函、卡片,我不禁再次憶起這一位「堅守民族大義、立身信守承諾」的傳奇父輩耆老。
對現在的年輕人來說,「少帥張學良」、「西安事變」或許只是教科書上的歷史名詞,卻不甚了解「西安事變」對整個中國近代歷史實具有關鍵性的決定因素;「西安事變」不僅迫使蔣委員長改變了「攘外必先安內」的基本策略,被迫同意停止剿共、宣布國共合作,舉國共同進行全面抗日,最後贏得了抗戰的勝利!也因此讓中國共產黨得到喘息之機,從而改變了近代中國的歷史﹗而「西安事變」脅持蔣委員長、逼迫停止內戰全面抗日的舉動,也讓張學良少帥不見容於蔣委員長、甚至被國民黨視為叛徒因而被「軟禁」長達55年之久﹗
歷史弔詭的是,以少帥的立場來看,日本先於1928年在東北製造「皇姑屯事件」,炸死其父張作霖大帥;繼而在1931年發動「918事變」、奪取東北成立「滿州國」,脅迫少帥與日本合作被拒,少帥逃離東北、率領東北軍離鄉背井入關漂泊異鄉,所謂「國仇家恨」莫此為甚,豈有不起而抗日卻忙於內戰之理,在民族大義、國家存亡的危急之際,為了停止內戰、一致抗日,遂而發生「西安事變」驚天之舉﹗
1975年我自美返台、擔任經國先生秘書後,雖然職務有所調整異動,陸續兼任新聞局副局長、新聞局長、國民黨文工會主任、國民黨副秘書長,但14年來、始終擔任經國先生之秘書。
我也深切了解,經國先生對少帥已是相當禮遇,此時少帥已遷居至台北北投(復興三路70號,是少帥在台灣唯一擁有的私人產業,也是少帥在台灣居住最久的地方,自1961年至1995年,現已由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列為歷史建物),彼時二張(張學良及張大千)在年節時,常由故宮博物院秦孝儀院長邀約至士林張大千先生住所(摩耶精舍)喝春酒,我也曾獲邀躬逢其盛。1993年,日本熊本縣知事細川護熙(後來曾任首相)透過我獲得他很珍視的台北故宮所藏《四庫全書》全套複製本,交由日本關西漢學重鎮熊本圖書館珍藏。而《四庫全書》,我曾聽經國先生談及往事,提到在瀋陽故宮「文溯閣」所藏《四庫全書》,就曾由少帥所收藏。
1988年經國先生逝世、李登輝先生繼任總統並接任國民黨主席;1989年我被李前主席指派接任國民黨秘書長。而在這段期間,少帥張學良先生雖仍被「軟禁」,但少帥像過去一樣、從未提過讓當局為難之要求。農曆新年我也執晚輩之禮去向少帥拜年。少帥也不吝兩度親筆向楚瑜回覆新年祝福的賀卡,親寫信封,郵寄給我,而未麻煩假手他人,並請其夫人一起親自簽名,表示對楚瑜的禮遇,這兩件墨寶,楚瑜一直珍藏、從未示人。
記得在擔任台灣省主席期間,少帥身體微恙,我因公務繁忙、因此自中興新村趕赴台北榮總去探視少帥,趕到病房時、少帥已先就寢,但事先有交代侍從,在我到達時,務必要叫醒少帥﹗也因此我才親眼目睹少帥有「裸睡」的習慣(東北因氣候嚴寒、因此有赤裸上身、睡在「炕」上的習慣)。
1991年,政府解除少帥被「軟禁」的禁令,少帥首度離開台灣啟程訪美探望親友;1993年,少帥偕同夫人趙四小姐(趙一荻女士)再次赴美,除赴美西探親外,因夫人趙四小姐罹患癌症、而決定將定居於夏威夷養病。當時大陸當局獲知訊息,熱切邀請少帥能夠回到東北家鄉,大陸人民更將舉行盛大之歡迎儀式。
有鑑於當時兩岸仍處於對峙之政治情勢,因此在少帥動身赴美之前,政府當局曾請少帥能顧及台灣政治考量、婉拒大陸當局之邀請。在美期間,少帥從沒有做出或說出任何為難台灣當局的舉措或言詞,而少帥自1946年後,終身未再踏足大陸﹗這固然是少帥此生最大的遺憾,但卻證明「西安事變」絕非少帥受到中共蠱惑,更非為討好毛澤東、周恩來,而確實是因「民族大義、國仇家恨」所使然!在我與少帥的往還請益中,對少帥「向歷史負責,為民族大義不計個人得失」的初衷、更能夠心領神會,深刻了解少帥不願因其榮歸故里必然受到中共當局高度之禮遇而造成外界誤解,或懷疑他當初的用心。耿耿此心、昭昭日月,足證少帥「國家民族至上、不計個人毀譽」的情操!
2001年8月30日,我赴美度假、曾專程前往夏威夷探視少帥,當時少帥夫人趙四小姐已於2000年過世,少帥則獨居於夏威夷海濱養老公寓,身邊有護理人員照料。當我按約探訪拜望之時,少帥雖已百歲之齡,但精神甚佳、談性甚濃,少帥用行動向我表達「答應就是承諾」(指當初答應婉拒大陸當局邀請返回東北家鄉訪問的承諾),由此可見少帥講信重諾的情操﹗隨後,在探視結束時,少帥堅持要親自送客,由護理人員自五樓推著輪椅、親送我下樓至大門。2001年9月11日凌晨,我由舊金山搭機返台(在飛行途中發生震驚世人的紐約雙子星世貿大樓「恐攻」事件,當時班機已飛出美國航管區,而時任行政院長的張俊雄先生所搭乘返台的航班則被攔停於夏威夷國際機場)。返台後、過了月餘,2001年10月15日就傳來少帥過世的噩耗﹗
2009年元月,我受邀至大陸東北參訪,此為我首度來到大陸東北,遼寧省方特意安排楚瑜一行參觀位於瀋陽的少帥張學良府邸,參訪結束,我以毛筆親筆題寫「兩度衝冠為國族,一身肝膽照汗青」留做紀念,該書作現今仍被收藏掛放於瀋陽少帥府(首度衝冠指1928年6月4日,日本在東北南滿鐵路皇姑屯車站炸毀專列、襲擊張作霖大帥重傷身亡,少帥下令東北改為懸掛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並主動通電南京,全國完成統一,史稱「東北易幟」。後來1931年日本發動「918事變」、逼迫少帥與日本合作充當傀儡,雖迫於當時東北軍與日本關東軍實力懸殊而未起兵抗擊,但基於民族大義、嚴詞拒絕與日本合作;二度衝冠則為「西安事變」,因日寇已窺視華北、圖謀染指全中國,時任西北剿總副總司令的張學良少帥,對日本準備全面侵華的情勢深感憂心,因此兵諫西安華清池、力主「停止內戰、全面抗日」;這兩次怒髮衝冠,均是為中華民族的團結存續來考量,而非為個人生死利害而計)!
「古道照顏色」,故人已逝,大道不止,歷史將永遠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