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英時對中國儒家思想和歷史,用功甚勤,治學極深。與其他的學問家如饒宗頤不同,余英時有融會貫通之力,更由中國的歷史思想,對政治有尖銳而勇敢的見解。余英時為中國的病症,窮幾十年探究藥方,企圖拯救國魂,實為精深博大,博古通今。
舉例於萬一:余先生對於「宋明理學」殊有研究。宋朝有朱熹,明朝有王陽明。一般將宋明兩朝並列,並讚揚朱熹與王陽明振興孔孟儒家的貢獻。
但宋明理學與孔孟儒學有何不同?余英時指出:孔孟身處的時期是春秋,那時定為一尊的秦暴君帝國尚未出現。但一千多年之後到了北宋,孔孟思想即使能承傳,是因為中國經過秦漢、隋唐,到了北宋,家天下的帝王政治已經穩固成形。而定位一尊的帝國政治是孔孟在生時,沒有見過的局面。
因此,朱熹在宋代,結合了趙氏皇帝,家天下的結構,上瞻李唐的盛世,對於宋朝的帝王政治提出「內聖外王」的要求。
但這時因為宋代帝王歷朝都比較開明,容得下士大夫的異見,因此宋朝的知識人膽敢以孔孟之道,向皇帝提出「內聖外王」的要求,也就是要求帝王要繼承孔孟的儒家仁愛思想,做到勤政愛民。
但是經過蒙古人統治之後,朱元璋的明朝,對士大夫不但極盡羞辱之能事,還非常殘酷。因此,到了王陽明出現,明代的讀書人已經不敢以「內聖外王」來約束帝王統治者,而轉向知識分子本身的心性修養。也就是說,不敢再碰「外王」。明朝的統治比宋朝趙性更殘酷,明代的理學,比宋代有了更嚴苛的自我審查。
宋朝的官員,追求的是「得君行道」,亦即有一個賢良的皇帝,帶頭實踐孔孟的道統。到了明朝,士大夫開始發現,這種道德要求,等同與虎謀皮。同樣是帝皇統治,明朝比宋代更黑暗。
今日,學生對於中國文化,若只死背名詞,即使知道「宋明理學」也沒有用處。宋明本是不同的兩代,理學又如何能一致?余英時是第一個將兩個朝代不同的政治生態與中國的思想結合的人,他悟出中國的思想文化歷史都不能與政治脫鉤。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8萬的網紅天下雜誌video,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智慧醫療影音第一集《亞洲人的醫療,讓台灣用科學與民主來寫》 在 未來城市FutureCity 首映,不到三週就突破 53.4 萬人次觀看, 由此可見台灣民眾的關注程度, 不僅如此,它可能還是攸關讓台灣產業整體升級的好生意? 幾經多日,讓大家敲碗許久的第二集即將上線, 我們邀請政府與科技界的關鍵人物...
李賢明朝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曹操為何要重金贖回蔡文姬
我見網上不少文章在探討,作為喜愛「人妻」的曹操接回蔡文姬,為何要讓她同董祀成婚,並未佔為已有而討論得熱火朝天。其實,如果你了解曹操,知道當時的情景,是很容易得出答案的,並不存在所謂揭秘一類高深的課題。
-----
亂世佳人苦,腸斷付胡笳
大漠,孤煙直,茫茫戈壁;琵琶,馬頭琴,秋草飛黃。叮咚地駱駝鈴聲,清脆而又單調,落日深處行進着地一隊駝隊,在隱隱地《陽關三疊》聲中,向着關內依然執着地移動著。荒涼的邊塞上,那遠處依稀可辨的烽火台,在半簾彎月的映照下佇立的身影,顯得格外地孤獨……
文姬歸漢,一個淒美的故事,在中國歷史上被頌詠了千年。這淒,說的是蔡文姬悲情的身世,懷骨肉生死離別之痛,在漫漫長路上跋涉;這美,說的是蔡文姬終於結束顛沛流離,異域邊塞,帶着希望,一步步地向着故鄉逶迤而來,這個中滋味,怕只有這文姬心中才知道。
蔡文姬,名琰,漢末女詩人,河南杞縣人,出身名門望族。自小受過良好教育,博學多才,通曉音律。初嫁河東衛仲道,不久丈夫病死,回到娘家。東漢戰亂之時,遭董卓部將俘虜,獻給匈奴的左賢王。後被曹操重金贖回,再嫁董祀為妻,並完成《續漢書》的寫作。
其父蔡邕是東漢文學家、書法家,通曉經史、音律、天文,曾仕董卓。董卓被殺後,他也受牽連,被那設連環計讓呂布殺死董卓的王允投入獄中,最後迫害致死。
不得不說,這蔡文姬實在是個苦命之人,她美貌且才華橫溢,精通音律,是結結實實的大才女一枚。但在東漢那亂世之時,女人的命運是自已無法掌握的,尤其是對美麗的女人來說更是如此。
蔡文姬最初是嫁與河東衛氏家族的衛仲道,可丈夫早亡,她被看作克夫之人而遭到婆婆怨恨,在衛家無以立足,遂回娘家守寡,但及至父親蔡邕死後,孤寂如草,百般地不順。在董卓之亂時,北方的匈奴趁機南下劫掠,蔡文姬在戰亂中被亂兵擄走,獻給了當時匈奴的左賢王,在大漠荒原生活了12年,並生育了兩個兒子。
曹操北征烏桓後完成霸業,匈奴單于劉豹畏懼曹操勢大,主動派人請和。曹操說起蔡文姬被匈奴擄掠一事。劉豹嚇得趕忙通知左賢王,讓蔡文姬回歸漢朝,於是便出現文中開頭的一幕。
曹操原本是蔡邕的學生,當他得知小師妹「沒入」匈奴後,很是自責,趁着匈奴請和之時,提出此事,匈奴自是不敢回絕,何況曹操還是派使者,攜帶黃金千兩,白壁一雙贖回,對此,也給足了匈奴的面子。
我見網上不少文章在探討,作為喜愛「人妻」的曹操接回蔡文姬,為何要讓她同董祀成婚,並未佔為已有而討論得熱火朝天。其實,如果你了解曹操,知道當時的情景,是很容易得出答案的,並不存在所謂揭秘一類高深的課題。
雖說蔡文姬可以說是曹操的小師妹,但其實並沒有史料證明曹操一定就是蔡邕的弟子,只是有記載說曹操經常去拜訪蔡邕,探討詩文,當然,作為文學大家的曹操對蔡邕是十分尊重的,執師之禮也是很自然的,所以我認為,二人應該是那種亦師亦友的關係。
在這樣一種關係下,曹操結識蔡文姬當然是很自然之事,他肯定對蔡文姬的文采是相當了解的,所以,當他聽說其在匈奴之事後,伸出援手接其回家,也是可以理解的吧。
這曹大丞相喜歡「人妻」是盡人皆知,估計除了丁夫人外,其它皆是二婚之婦。在宛城同張繡的老嬸嬸鬼混時還差點送了性命,子侄皆亡,弄得來丁夫人要同其拼命。更讓曹操心痛的是失去了最心愛的大將典韋,這些都是曹操刻骨銘心的慘痛之事。
蔡文姬的美麗當是無疑的,不然那些亂兵在一大堆擄來的女人中,會看出她的美麗而將其獻於左賢王。但當曹操要將其接回時,蔡文姬年已三十有五,大漠的風沙同歲月一起,將她昔日的豔顏沖刷得是早已不在。所以,對美豔不管不顧的曹操接其回來的初衷,絕對不會是以獵豔為目的。
曹操的目的只有一個,要對得起老師蔡邕,要對得起蔡文姬的文才,更是可憐這小師妹的命運多舛。有些人為了吸睛,說什麼曹操同蔡文姬是青梅竹馬,舊情難忘,這些都是信口開河,胡說八道,嚴重鄙視之。
蔡文姬的歸漢對她本人來說,也是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她原本在匈奴的地位就不高,僅僅是左賢王的一個妾而不是妻,因為如果是妻就必定有封號,匈奴叫作「閼氏」,這蔡文姬並無此尊號,所以她只是眾多小老婆中的一個。
更為嚴重的是,按匈奴「烝報」習俗,一旦丈夫故亡,蔡文姬則必須歸於左賢王的嫡子,這對深喑漢家禮儀,才學傍身的她來說,那是不可接受的。所以,她只能選擇回歸。但她畢竟同左賢王生有兩個兒子,當她要離開時,兒子是帶不走的,她又只能孤身歸漢。
這對一個母親來說,那可謂是割肉之痛,何況她知道,這一走就是生離死別,從此天各一方,再無相見之期。但回歸大漢又是她的宿願,於是,她只能接受現實,一步三回頭地踏上了歸程。
秋草枯黃,大漠悲雁,琵琶冷咽,胡笳聲起。就著那滿目的淒涼,忍住內心斷腸的心傷,蔡文姬呤出了千古悲歌《胡笳十八拍》。
「不謂殘生兮卻得旋歸,撫抱胡兒兮注下沾衣。漢使迎我兮四牡騑騑,胡兒號兮誰得知?與我生死兮逢此時,愁為子兮日無光輝,焉得羽翼兮將汝歸。一步一遠兮足難移,魂消影絕兮恩愛遺。十有三拍兮弦急調悲,肝腸攪刺兮人莫我知。」
這是一首令人落淚的長篇詩作,上述僅是其中之一拍。表達的是別子歸漢路上的思子之情,一詠三歎,讀來腸斷。
明朝人陸時雍在《詩鏡總論》中說:「東京風格頹下,蔡文姬才氣英英。讀《胡笳吟》,可令驚蓬坐振,沙礫自飛,真是激烈人懷抱。郭沫若稱道為「自屈原《離騷》以來最值得欣賞的長篇抒情詩」。
這《胡笳十八拍》被後人譜成18首歌曲,是我國古樂府琴曲中的著名聲樂套曲,以其委婉悲傷,撕裂肝腸而位列中國古代十大經典名曲。唐代詩人李頎的《聽董大彈胡笳》詩中寫道:「蔡女昔造胡笳聲,一彈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淚沾邊草,漢使斷腸對客歸。」
蔡文姬歸來後,曹操關照有加,並自以為是地給她找了個夫婿,時任屯田都尉的董祀。但作為名士的董小鮮肉實在是不喜歡這兩作人婦,青春不在的蔡文姬,但畏於曹操的權勢,只得隱忍而受,於是對蔡文姬是作「冷暴力」處之。
悲催的蔡文姬對此也無良策,只能得過且過地苦捱時日,但一個偶然的機遇卻打破這看似平靜,實則悲哀的現狀。
這董祀不知道因何事犯下死罪,當處斬令發出之時,蔡文姬披頭垢面地出現在曹操大宴賓客的大堂上,大冷天光著腳替丈夫求情免其一死。後漢書形容蔡文姬:「蓬首徒行,叩頭請罪,音辭清辨,旨甚酸哀,眾皆為改容」。 曹操看在她的面子上,赦免了董祀。
經此一劫,董祀對蔡文姬敬重有加,從此接受了她。至於後來是如何一樁情景,蔡文姬是否從此就過上了幸福的日子,史無記載,對此就不敢亂猜測了。
據說後來夫妻二人選擇了隱居,所以之後的蔡文姬就再也沒有出現在人們的視線裏。但她有個女兒卻是嫁給了晉王朝的奠基人,司馬懿的長子司馬師,由此推測,過得還算是不差吧。
有一件小事可以說明這蔡文姬的才情,在一次交談當中,曹操表示他當時很羡慕蔡文姬家中原來的藏書。蔡文姬表示,父親所收藏的四千卷書,幾經戰亂,已全部遺失時,但是自己能背出400篇。蔡文姬:被曹操重金贖回的小師妹
曹操大喜說道:「今當使十吏就夫人寫之」。蔡文姬曰:「妾聞男女之別,禮不親授。乞給紙筆,真草唯命。於是繕書送之,文無遺誤。」也就是說,她憑著記憶寫出了四百本書,可見其才情了得。此事非風聞,乃見於正史。
至於風聞之事倒也有一樁,現一併錄下,就教於方家。說的是蔡文姬的書法造詣非常之高,深得其父蔡邕真傳。後為她將此技藝之精髓傳與一鐘姓之人,而鐘又傳給一位叫魏夫人的書法高人,而這魏夫人有一弟子,乃中國書法界巔峰神人王羲之。只是俺不知道其真實性能有多大。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知史 #歷史 #中國歷史 #長知史 #蔡文姬 #曹操 #胡笳十八拍 #匈奴 #東漢
李賢明朝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盧斯達:「人之初善本性」— 東方文明欠缺權力制衡的濫觴】
出身中國的導演趙婷新片奧斯卡豐收,自己亦得最佳導演。在台上,趙似乎回應自己舊訪問提到「中國遍地謊言」而引起中國網絡狂轟濫炸的事件,說道:
「這是最瘋狂的一次,事情有變得困難的時候,想講出中國發生甚麼事。我小時候跟哥哥一起鬥背唐詩,當中《三字經》的首句人之初,性本善是令我畢生受用的一句說話,在我的生涯中遇見很多人都是善良的,這是個信念,感謝啟發我繼續下去。」
大致被儒家推崇的「善本性」,其實是使中國文明圈持續付出代價的國學思想。我們不自覺相信,也不自覺付出代價。孔子經常談「仁」,孟子則說「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附合東方人常見的「關聯思考」,用物理現象來說明主張,其實物理是形而下,人性則是形而上,兩者拉在一起,是否屬於論辯家的取巧就見仁見智。荀子的體系較為龐雜,也更現實,擁孔批孟,尤如江戶日儒的前奏,他直接說:「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人做好事其實是後天的「偽」,而人「虛偽」是好的,而教人虛偽的方法就是教育,即用禮樂來將人們引導到虛偽,世界就會有道德,就會和平。
後來義理精深的佛教傳入,儒家理論也要「完善」來競爭。例如中國文明討論「佛性」,一般講法相信,眾生皆有佛性,都有可能解脫成佛,正如一般講法相信,人皆性善,都有可能成為聖人。佛教傳入之後,中國似乎越來越多討論形上世界的傳統。根據人皆有佛性的講法,儒家的善性論也被改進為二元。道學家這樣設定:人性本身是善的,而人類具體的惡行,是慾望掩蓋,本性不出的結果。只要壓抑慾望 (即個人),本性 — 即人的善良 — 就會回復。
孟子說人的惡行 (不仁) 是由於「陷溺其心」,到唐朝的李翱,再到《三字經》,大概都是這條理路。到佛道思想席捲之後的中世,宋明理學就更加沒有走出那條路,只是更加複雜,並總結為理氣之辯。朱熹仍然如此,將人性分為「天地之性」及「氣質之性」,即美好的形而上世界,和不美好的現實世界,人順從天地之性,就會表現出本來全善的人性,氣質之性則是人人不同,滲雜個人利害和慾望之後,可能不善。從孔子到宋明理學,變化就十分明顯。孔子主要講現實世界,更說未知生,焉知死,而後來的人則為其後設了一個超越的世界,以補充孔學開始時的「仁」只是倫理關係而不具超越性、宗教性的結構問題。
為甚麼中國人對「性本善」有如此強迫症的認同?大概並不是各門各派思想自由競爭下的結果,而是隨著帝國建設路徑的配合行為。儒教作為帝國官方的意識形態,自然不具備太多思想自由,而是功利多於思辯。例如主張性惡的荀子就有很長時間被打為異端,日本人為了高舉作為形而上依歸的天皇,亦長期批判談過人民革命權的孟子。朱元彰亦刪去孟子的激烈發言。多年來中國歷代官方和教育推廣「性本善」,是因為現實中有皇權的全面管治權,就算秦政以來有很多地方仍然「帝力於我何有哉」,大一統主義混一天下的理想,官方仍然是要求的。大一統就是所有的權力要收歸國有、收歸君主,「王治」不斷向外嘗試擴張。善性論的社會,傾向一切由權力的寡頭「主持公道」。
性惡論的社會,則傾向分權、立法規、以合約行事。如果要建立一個人與人之間,甚至官與民之間互相制衡的社會,就要談性惡論。如果談性善,出問題時就不會是權力制衡不足,而是涉事者「陷溺其心」,不夠發揮性善的天性罷了。即使是暴君,也只是一時陷溺,並不是皇帝制度有問題。中國人解釋「偏差行為」和罪惡來源,是「個人化」的,與社會多數無關。
基督教以來的歐洲則不自覺走向另一條路。人的性惡被標榜出來,從神話故事人類吃魔鬼禁果,背叛上帝開始,到教庭經常強調的可怕地獄,以及課金贖罪制度,都充份說明基督教世界觀曾經過份、病態而自虐地強調人類本身的罪惡。由於人本身是罪惡的,所以人不會相信人,只會相信無形的神,而社會和國家制度亦漸傾向分權。為甚麼漸漸發展到 N 權分立,有些國家判案要由素人陪審團會審,都是出於這種互相提防的思維。
法國大革命之後,也興起了「反啟蒙主義」,裡面的思想家考察革命期間革命派各種可怕行為,就進一步論定罪惡的人類如果沒有管制,就必然爆發出來。17世紀的霍布斯認為人為了避免率獸食人的自然狀態,只能立一個群體的合約,將權力交給 lesser evil,即公權力,也就是《聖經》中的海妖「利維坦」。當然後來很多國家的發展,都沒有完全遵從霍布斯血淋淋的主張,政府內部也有分權,但一般而言民選領袖會下台,都是因為人們不相信人,不相信權力久在一人手中,可以避免腐化。政府分權還不夠,還要有法院、傳媒去制衡。同樣是英國人留下的「絕對權力帶來絕對腐化」之語,就充滿性惡論的氣味。
黃仁宇評論明朝社會的意識形態,經常談主流思想不處理「私」的問題,導致社會特別是社會賢達極為虛偽,而且只能用道德口號鼓舞和推動政策,卻不能在「數字上」管理社會。不承認人性之私,而只談人性本善,可能妨礙了市場經濟的萌芽,也下開蘇聯思想在中國成為主流的結構。宋儒以道德殺人,進展到後面以「政治道德」殺人,其實是一脈相承。極為相信性本善的傳統,開出現實中的滿地謊言,大概有一種因果關係。
武斷地說,充滿病態和自虐觀念的中世紀,開出了民主自由可以生根的現代西方。不相信人的意識形態,開出了制衡權力,因而最終令個人人權受保障的結果,而性善論則沒有。性善論在藝術家的世界似乎順理成章,亦是做人有期盼的根基。哪一種觀念其實都不會具體改變人類社會中罪惡的數量,不過性善論的傳統則無疑構成制衡機制的嬴弱。
性本善其實是一種美學,一種山水畫一樣的境界。在更好的社會,藝術光景和冷酷的社會建構,其實是分開來的。人們有自由以美好柔軟的靈魂擁抱世界,但社會體制仍然是充滿防人之術,權力永遠被質疑和分散。而東方社會往往將個人和社會混一而治,個人精神境界與社會制度混在一起,呈現「道德化的政治」,是皇帝有權全面管治的理論依據,防衛和自我武裝則是性善論的異端。因為相信人性本善,所以不需要制衡人或者皇帝的權力,只要「教化」就好,或者用自由主義者心儀的「小組討論」就可解決問題。
性善論也經常被設定為「成為聖人」的初階路徑,一個永遠只能依靠好人好事的社會,最後就只能請求最大的聖人,即皇帝,去主持公道,那肯定不會太公道。莊子說「聖人不死,大盜不止」。依靠聖人主持公道的社會,善的口號和權位一定會被竊據,就一定會產生很多竊鈎者誅的惡人。一個人相信善本性,可以令人良善,一個社會相信善本性,卻會輔就走向奴役之路。
李賢明朝 在 天下雜誌video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智慧醫療影音第一集《亞洲人的醫療,讓台灣用科學與民主來寫》
在 未來城市FutureCity 首映,不到三週就突破 53.4 萬人次觀看,
由此可見台灣民眾的關注程度,
不僅如此,它可能還是攸關讓台灣產業整體升級的好生意?
幾經多日,讓大家敲碗許久的第二集即將上線,
我們邀請政府與科技界的關鍵人物,
一同論述現階段智慧醫療的阻礙跟挑戰。
客座總編輯吳明賢邀請 衛生福利部 健保署 署長李伯璋 與 雲象科技aetherAI 執行長 葉肇元 (Joe Yeh),一同切入分析。
李伯璋擔任健保署署長已4年7個月,剛來時,人家跟他說:「健保不倒,台灣不會好」,甚至還有人說,健保資料庫相當於垃圾。
但後來他體認需珍惜前輩規劃的健保制度,沒進健保署,很難瞭解它是個力量非常強大的機構。此刻的智慧醫療遇到個資保護的問題,身為主管機關,健保署如何解決?
此外台灣ICT產業執世界的牛耳,當跟投資人講智慧醫療大夢時,他們會說台灣醫療是世界第一,但講到軟體業就會皺眉頭,也因為這樣,資金無法到位,很難形成正向循環。
健保總額至今已突破7000億的台灣,未來醫界想做相關研究,如何利用這些數據做了哪些事? 能夠做嗎? 該怎麼做? 強強聯手的跨領域合作中遇到什麼挑戰?
【 Ep2. 法規過時?台灣智慧醫療的 挑戰、困難】
◆ 未來城市客座總編輯 aka 台大醫院院長 #吳明賢
◆ 衛福部健保署署長 #李伯璋
◆ 雲象科技執行長 #葉肇元
◆ 未來城市總監 #陳芳毓
00:00 來賓介紹
01:45 智慧醫療數據如何取得?
03:17 分級醫療促進資料上傳
04:22 健保覆蓋率高有助防疫
05:19 有醫療和科技,就能解決問題?
05:52 軟體產業弱 缺中高階人才
07:38 智慧醫療的挑戰與機會?
08:51 找出利基 唯一更勝第一
09:53 疫情中,健保數據新應用?
11:01 健保數據須走向商業應用
13:46 健保與醫院數據 雙管齊下
16:25 健保數據如何協助新創?
16:45 資安要求高 不能遠距用資料
18:05 業界也能用數據發表論文
18:22 健保數據只能用來做研究?
18:35 法律不止防弊 更要興利
19:57 以重懲嚇阻資料濫用
21:12 法令鬆綁 資料為業界所用
22:40 去識別、去連結 保護隱私
25:19 外國產品已進口 台灣優勢流失中
28:09 健保年花7000億 如何創新?
31:31 軟體無獨立管理辦法
32:56 低風險醫材 可放寬審查
33:47 法規過時 明朝劍斬清朝官
34:34 主管機關醫師少 認知落差大
#智慧醫療
#我們的未來醫生
#未來城市 #智慧城市
#未來城市客座總編輯
►按小鈴鐺通知 搶先看,精采獨家全面掌握!
►需要字幕的朋友,請記得開啟CC字幕 !
=================================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
◎CSR@天下:https://csr.cw.com.tw
◎CSR@天下FB https://www.facebook.com/CSR.cw/
◎未來城市:https://futurecity.cw.com.tw
◎未來城市FB:https://www.facebook.com/FutureCitytw/
◎換日線:https://crossing.cw.com.tw
◎換日線FB: https://www.facebook.com/Crossing.cw/
李賢明朝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留耕堂位於廣州市番禺區沙灣鎮,是沙灣何氏家族的宗祠。留耕堂始建於西元1335年(元朝至元元年),建築雄偉大氣,保留了精美的嶺南石雕、木雕、磚雕技藝,是優秀的嶺南特色建築。1989年6月成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南宋度宗初年(西元1240年),沙灣何氏先祖何德明公從廣州遷居到沙灣。六年之後,他得到本鄉李昴英的助力,向廣東常平司以官價購置官轄的荒田和荒地,一共三百頃,是為何氏最早的產業。西元1335年,何氏族人修建留耕堂。元朝末年,留耕堂毀於兵禍。明朝洪武二十六年(西元1393年)得以重建。隨後又在正統五年(西元1440年)擴建。清朝康熙三年(西元1664年),朝廷實施海禁,令沿海居民一律內遷五十裡,留耕堂也被迫拆掉。康熙二十七年,何氏家族開始重建留耕堂,但規模比之前大為減小。直到康熙三十七年,才開始考慮認真重建,將幾年前的祠堂拆掉重起擴建,改為五間五進。十七年後主體建築擴建完畢,而算上周邊附屬建築如門前塘坎、襯祠、祠僕居室廚房等等則一共花去三十四年。留耕堂占地面積一共3334.25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為2033.94平方米。整體建築坐北朝南,分五間五進。第一進是頭門,寬五間,達23.35米,進深為9.73米。正門前廊首先是六根八角形的石柱,內襯六根圓木柱。正門東西分別有一座鐘鼓樓,寬4.4米。頭門正中上擺放著寫有「何氏大宗祠」五字的橫匾,兩側的門聯由陳獻章寫成。第二進就是祠堂的儀門(即牌坊),闊占三間,有11.1米,進深3.9米。牌坊前後側各有四根白石柱子,撐起牌坊。橫樑上承六組如意斗拱,層層飄出。正面的橫匾上寫著「詩書世澤」四字,過了儀門則可以看到背後正中刻有「三鳳流芳」四個字。第三進是拜廳,而過了拜廳就是第四進享殿,稱為象賢堂。象賢堂進深16米,由橫向四列、縱向七列一共二十八根巨柱支撐(其中四根石柱,其餘是木柱)。第五進也是最後一進是留耕堂,是祠堂的後寢,有木、石柱16根。堂中供有何氏先祖神像。
李賢明朝 在 徐佳瑩 LaLa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女醫•明妃傳》是根據歷史人物的生平改編,由唐人電影與新麗傳媒聯合出品,李國立執導,劉詩詩、霍建華、黃軒、金晨 等連袂主演的古裝傳奇勵志劇。該劇講述了明代著名女醫談允賢的傳奇一生,談允賢憑藉對醫學的癡迷和熱愛,克服重重困難,開創並建立女醫制度,最終成為一代女國醫。
片頭曲『大雨將至』,由徐佳瑩演唱。
徐佳瑩以堅定壓抑的情緒來詮釋,配上前奏磅礡的氣勢嘎然而止,轉為吉他款款訴說的編曲,道盡了許多無奈和遺憾,完整表達出談允賢對信仰的堅持,和對蒼生大愛的堅毅,卻也不失女性的細膩與情感。
劇情概要
《女醫明妃傳》取材自真實的歷史,講述了明朝女醫談允賢(劉詩詩飾)大半生的傳奇故事。大明國體昌盛卻禮教嚴苛,女子地位低下,不得從醫,隱疾難治。談家為醫學世家,祖上幾代均為御醫,因被奸人所陷害而遭遇滅頂之災,從此留下祖訓,後世不得行醫。但聰慧的談允賢從小耳濡目染,偷偷隨祖母學習中醫知識,不僅懸壺濟世、妙手仁心,得到了普通百姓的讚揚和支持,更漸起救天下女子之心。由此,允賢不僅在學醫道路上面臨重重的困難和阻礙,更要面對封建禮教和世俗觀念的衝擊。但允賢憑藉著對於醫學事業的癡迷和熱愛,克服重重困難,不僅在醫學上廣收博采、兼收並蓄、自成一派,更突破嚴苛的禮教束縛,開創並建立了女醫制度,從救人身體到救人靈魂,再由救人到救國,傳播弘揚了祖國醫學文化,最終成為了一代女國醫,名揚天下。
《女醫明妃傳》電視劇原聲帶數位全面上線:
iTunes→https://goo.gl/5HMZ0Q
Spotify→https://goo.gl/mPfhKe
KKBOX→https://goo.gl/GoQjym
myMusic→http://goo.gl/qWbVi9
Omusic→http://goo.gl/k1Yf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