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時來國美館走走
發現新的 #海外存珍 展覽
飄洋過海來的許多台灣珍貴作品,是從 #順天美術館 無償贈與的。
初始走入展廳,看見的複合媒材作品(甚至感覺有點前衛),沒想到是過去半個世紀前台灣的藝術家作品!
展覽由作家年代排序-出生的年代從最早的1871年到最年輕的1989年,前後橫跨一世紀!
看完展覽後覺得,當初多少因為想抗衡殖民而發展許多藝術、思想或是其他活動,這些前輩們的努力,一直到現在能夠自由學習藝術的我們,真的很幸福!也很佩服目前還在努力的藝術家,努力的發展出台灣自己的藝術風格。
而藝術家也真的很需要喜愛的藏家支持,才能心無旁騖的創作呢~(゚∀゚ )
#藝術品也是投資 #大家快去買藝術品
怎麼變成銷售員(੭ ᐕ))?
#展覽資訊 #台中 #國立台灣美術館 #藝術收藏 #陳澄波 #收藏 #台中景點 #美術館好き #李石樵
展期:110年 3月20日 至 6月27日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藝術家的一日廚房:學校沒教的藝術史:用家常菜向26位藝壇大師致敬」新書介紹 訪問作者:潘家欣 內容簡介: 一部「非典型」+「被遺忘」的臺灣美術史 看臺灣美術運動,如何從臨摹水墨畫、走向獨創風格;潮到出水、出國比賽! 原「方格子」(VOCUS)同名專欄‧...
李 石樵 風格 在 子迂的蠹酸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永劫不死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精神上的不朽。」-黃土水
#齋主誠摯推薦此展覽
@書院街五丁目的美術史筆記 是齋主多年好友。這次 MoNTUE北師美術館 的展覽《 不朽的青春──臺灣美術再發現 The Everlasting Bloom: Rediscovering Taiwanese Modern Art 》,展覽內容有他出的一份力。因此齋主便與他相約共同看展,但其實是他博學多聞,每每和他共同看展,都能從旁偷師許多知識。
這次《不朽的青春》,其展覽是以日治時期的台灣美術作品為基底,用不同於過往的角度重新思考台灣美術史。展場的主視覺,是現今藏於台北市立太平國小,由黃土水的雕塑的大理石雕《少女半身像》。這名少女出身富裕,身著華貴和服,肩披毛皮披肩,皮膚細嫩滑順。這是黃土水1920年,於東京美術學校畢業時的作品,有著濃厚的大正時代氛圍感受。
而主視覺中位居黃土水少女之後的景致,便是大名鼎鼎的畫家陳澄波,於1930年所作《東台灣臨海道路》。日本政府向來對於台灣東部之發展相當緩慢,並且曾多次與太魯閣族發生衝突與糾紛。此東台灣臨海道路,算得上是日本政府對於東部發展之重要建設,它打通了宜蘭到花蓮的交通便利性。而陳澄波作此畫,也稱得上是陳澄波對於日本政府的肯定。特別是,本作品特定選用的木框,風格近似於原住民圖騰,與東海岸風光相呼應。
《不朽的青春》,展品相當豐富,幾乎囊括了台灣美術史上的大人物,舉凡石川欽一郎、鹽月桃甫、黃土水、林玉山、郭雪湖、陳進、陳植棋、楊三郎、陳清汾、劉啟祥、顏水龍、廖繼春、林克恭、李石樵、洪瑞麟、林之助、藍蔭鼎、陳澄波以及蕭如松,於本次展覽中皆有作品展出。並且輔以全新的史觀,用不同於過往的台灣美術史面相,重新解釋這些前輩藝術家。
能聚集這些前輩畫家的作家,其實很不容易。因為自日本於二戰戰敗,國民黨政府來台時,其實國際政局是兵荒馬亂的。國民黨政府與日本政府甫交戰多年,對重新建立台灣秩序已是非常花費心思,哪裡還管各級單位收藏的藝術作品。甚至當國民黨敗退台灣後,蔣介石為了對抗共產中國,便以「正統中國」自居,許多台灣藝術家過往其實受到的是日本教育訓練,被當時的國民黨政府所打壓,甚至以東洋膠彩仕女畫出名的陳進1949之後,無法以所習的方式繪圖,導致中年後的人生並不順遂。也因為國民黨政府的關係,許多畫作就這樣被擺在倉庫或學校,因為各類政治因素而無人問津。這次《不朽的青春》有許多展品,都是自塵封的博物館倉庫、私人倉庫甚至是學校倉庫中被發現,進行重新鑑定後寫入台灣美術史的出土新作。
展品豐富是一回事。此次展覽讓我印象最深刻的,絕對就是地下室的文獻展。文獻展將此次展出所有畫家的生年,以環狀方式譜寫於牆上,甫以影印的各類的報紙雜誌文章書信,重新構築日治時期的社會氛圍。許多藝術家與親友的書信影本,也被展示於此,補足了我們對前輩藝術家情感認識的不足。樓下文獻展看似單薄無聊,實則卻是於後方支撐著整個展覽的文本和背景,讓《不朽的青春》展覽更具不朽的意義及價值。
許久沒到訪如此有誠意的展覽,齋主誠摯推薦所有齋友都該去看看。
本展免門票,但請配合實名制至櫃台填寫表單
開放時間 週二至週日10:00–18:00
週一及國定例假日休館
部分展件將於展期中間更換
2020/10/17–2020/11/22 郭雪湖《萊園春色》
2020/11/24–2021/01/17 郭雪湖《秋江冷豔》
2020/10/17–2020/11/29 西鄉孤月《臺灣風景》呂基正《冰天雪地》 2020/12/01–2021/01/17 丸山晚霞《臺灣高山花卉圖》、呂基正《奇萊雪景》
地址 臺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二段134號
定時導覽 每日14:00,不需事先報名
MEDIUM:
https://reurl.cc/3LZymj
#齋主談文化
李 石樵 風格 在 鄭宏輝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這幅〈東門城〉是繪畫大師李澤藩1981年的作品,充分顯示李澤藩明亮寫實、讓風景充滿生命力的風格。相信不只是我,每一個新竹人看到這幅畫,都會感覺無比熟悉。
李澤藩先生是李遠哲先生的父親,父子都是當之無愧的新竹之光。但對新竹來說,李澤藩不只是一個厲害的名畫家,他是現代美術在新竹生根的播種者,哺育了新竹的城市文化與美學。
1920年代,台灣興起現代美術的潮流,創作、鑑賞、參展交流被視為新時代文明社會的象徵。台北師範學校美術教師石川欽一郎先生,是當時台灣青年美術家的啟蒙者,在他指導與鼓勵下,台灣誕生李石樵、陳澄波、李澤藩等美術大家。
李澤藩在台北師範學校畢業以後,回到新竹第一公學校(現在的新竹國小)教書,之後轉任新竹師範學校。就像當年石川欽一郎提攜了一個世代的台灣現代美術家,李澤藩也在新竹培育學子。退休後更出任新竹縣美術協會會長,繼續推廣美術。
1983年行政院選出十位台灣前輩畫家,李澤藩就是其中之一。
1920年代的台灣現代美術風潮,是台灣藝術史上的重要里程碑。當年的台北師範學校現已改為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根據北師美術系的傳統,畢業生要交一份原作給北師美術館永久保存。李澤藩先生與他同窗的作品,便保存在北師美術館中。
最近北師美術館正在舉辦「不朽的青春」特展,展出黃土水、陳澄波、郭雪湖、李澤藩等大師作品。無獨有偶,新竹也剛在 林智堅市長 辛苦籌劃下舉辦「新竹設計展」,李澤藩先生哺育的新竹城市美學,正在蓬勃生長。
對美術有興趣的朋友,有機會也請參觀一下位於我們新竹市的李澤藩美術館,館內展有李先生的畫作、日記、書信,以及生前所用的畫具。
李澤藩先生這幅〈東門城〉,描繪200年前建築的城門、使用100年前引進的現代美術技法,如同新竹市繼承百年來的歷史底蘊,城市美學融貫中西,繼續熠熠生輝。
#文化新竹
#李澤藩美術館
新竹市東區林森路57號3樓
李 石樵 風格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藝術家的一日廚房:學校沒教的藝術史:用家常菜向26位藝壇大師致敬」新書介紹
訪問作者:潘家欣
內容簡介:
一部「非典型」+「被遺忘」的臺灣美術史
看臺灣美術運動,如何從臨摹水墨畫、走向獨創風格;潮到出水、出國比賽!
原「方格子」(VOCUS)同名專欄‧增訂完整版。
臺灣美術的文藝復興,多元文化衝擊下的島嶼天光!
★坊間最完整1895~1945全紀錄;
★史上唯一首度130幅原作獨家授權;
★24+2位先驅藝術家用作品說人生故事。
你可明白,這些既熟悉又陌生名字的背後故事?
石川欽一郎──作育英才;臺灣西洋美術的教父。
李石樵──前衛寫實;和村上春樹同樣是長跑迷。
陳澄波──愛妻愛女;具有當時少見的性平意識。
廖德政──溫柔文青;目賭廣島原爆的藝術天才。
李梅樹──吾愛吾鄕;既畫圖又建廟的跨界NO.1。
陳庭詩──抽象現代;《悲情城市》男主角的原型。
該如何讓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理解──
被大時代遺落的藝壇菁英,他們的重要性與歷史定位?
前輩美術家們的青春,與我們一般無二。但是執著獻給藝術的美好年華,就這麼湮沒在戰亂與典範轉移的時代中……。
時間拉回臺灣殖民時期。日本欲藉著國民教育體系、舉辦畫展等懷柔手段收攏民心,因此由臺灣美術教育的靈魂人物──石川欽一郎,開啟了臺灣美術史的序幕。由黃土水作為赴日習畫第一人,並陸續由廖繼春、顏水龍、陳植棋、李石樵、陳澄波、李梅樹、郭柏川、陳德旺、洪瑞麟、廖德政等人前往「內地」學習繪畫,充分奠定了臺灣美術運動的堅實基礎。
讀一場世人遺忘的歷史記憶
煮一桌淡中有味的常日生活──
為重拾這段空白的藝術史,本書仔細爬梳日治時期至臺灣光復後這些美術家的生平;深入剖析其創作風格與歷史定位,還原當時藝壇的真實樣貌。同時與台菜的色香味相集結,勾勒出令人臆想近百年前的人生餘味,向本土先驅創作者曾經燦爛、始終美好的滄浪人生致敬!
透過觀看日治時期藝術家的人生,能讓生活在當代的人們瞭解──
我們究竟錯過了多少美學的、歷史的、文化的,甚至飲食的臺灣?
如果陳澄波還活著,我想問他赴日留學最想念的食物是什麼?
如果李梅樹還活著,我想問他最能代表故鄉的美食,可是金三峽牛角麵包?
如果郭雪湖還活著,我想問他自習學畫時,往返圖書館路上都吃些什麼?
如果倪蔣懷還活著,我想問他退居幕後,心中又是何種滋味?
作者簡介:潘家欣
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現任美術教師。《職校美術》(育達文化,乙版)作者,曾出版《負子獸》《失語獸》《妖獸》等詩集;2018年主編詩選《媽媽+1:二十首絕望與希望的媽媽之歌》。2007年獲府城美展水墨類入選、南瀛藝術獎東方媒材佳作;2009年府城文學獎新詩首獎、全國優秀青年詩人獎。
擅長以剪紙、文字、繪畫媒材進行跨領域的多元創作。現居臺南,過著教學、藝術創作與寫作多軌並行的斜槓人生。
李 石樵 風格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 #靈光乍現個展 #王翁舟 Andrew Wang專訪
對於藝術家而言,整個創作過程常是一種涉及身、心、靈磨合熔融的 漫長內在探索旅程,任憑冰山一角的意識無法碰觸的印象之遼闊海洋 深處凝聚激發的原始能量充盈自身、隨波逐流,從而呈現心底複雜無 定式的壯麗風景。徜徉心靈之海的王翁舟,每次創作都彷彿一次深度 冥想,前往未知境界追求並探索不再受限、不再掩藏、不再隱瞞的無 常自我,藉由畫筆盡情揮灑身為作創者格外突出的敏銳感知與豐沛情 思,時而寧靜,時而激烈,時而具體凝鍊,時而抽象多變,時而柔軟 溫和,時而駭浪驚濤。而在塗佈濃烈壓克力顏料的畫布上,藉畫家的 手扭折出各種形狀的細長 LED 燈正閃耀著不同色彩,在燈光底下成 為畫作中畫龍點睛的注目焦點;一旦關上了燈,在黑暗之中便成為整 個空間裡奪人眼球的唯一光源,在全然寂靜的漆黑間亮著流線型的鮮 豔光芒,恍若呼吸著地扭動著的生機盎然的生命之火,乍現靈光。( 文/柯佩儀文)
王翁舟自述:
對我而言,創作藝術是身心冥想的另一個形式,在創作時,一個發自內心的能量 會貫穿整個心靈,表面看似平靜,內心卻波濤洶湧,我讓我的身心隨此波濤逐流 ,引領到一個連自身都無法想像的世界裡,不論是以具象或抽象的方式,透過我 的雙手呈現出當下的意境。 心隨意遊,畫隨心生,一種沒有固定形式、沒有一成不變的畫風,是我對世事無 常的詮釋。 三位藝術家對我的藝術創作有最深遠的影響:李石樵老師教導我隨處是藝術的理念,夏勳老師給了我繪畫的技巧,而畢卡索發自內心毫不掩飾的風格啟發我的動力。
經歷:
2014 The Square Foot Project — Art Square Gallery, Toronto(多倫多,加拿大)
Start Small Dream Big—Art Gallery and Auction, Perennial Design, Toronto
(多倫多,加拿大)
• 2013 Holiday Show—Group show at Elaine Fleck Gallery, Toronto(多倫多,加拿大)
The Artist Project—Group Show at Better Living Centre, Exhibition Place,
Toronto(多倫多,加拿大)
• 2012 Art-o-mat® 15th Anniversary Swap —Group Show at Smithsonian American Art
Museum, Washington DC, USA(史密森尼美國藝術博物館,華盛頓特區,美國)
Group Show at Gallery Hittite—Group Show at Gallery Hittite, Yorkville,
Toronto(多倫多,加拿大)
策展單位粉絲頁: M畫廊 / M Gallery
展出日期:11/05-11/27
開放時間:每日15:00-21:00(周一休館)
地址:台北市麗水街13巷7號(近東門站,永康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