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草圳論壇」今登場 市府與民間共同攜手朝生態永續城市營造邁進】
今(2)上午參加本府公園處與大安森林之友基金會共同舉辦「大灣草圳-昔日農業,今日生態」論壇,同時今天也是國際濕地日,傳達永續城市的概念,讓民眾重新思索並建構自身與濕地的關係。臺北市議會阮昭雄議員、王閔生議員、簡舒培議員,大安區龍陣里劉長青里長、民輝里陳威禎里長,市府公園處黃立遠處長、大安區公所林明寬區長以及財團法人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郭城孟執行長、蔡建生董事、楊平世常務理事、文化大學景觀系郭瓊瑩所長、師範大學地理系李素馨教授、經典工程顧問有限公司主持人劉柏宏以及還有許多關心此議題的文史工作者及市民朋友共襄盛舉共同參加。
今年國際濕地日主題為「濕地與永續都市」,隨著城市發展,濕地逐漸被工業用地取代其獨有的防洪、淨水、生態系功能也隨之消失。為了讓臺北市成為人與自然更能和諧共生的宜居城市打造,建構一個能協助都會核心區之微氣候調節、防洪排雨,且提供更多民眾親近生態水資源的多元場域,讓歷史的水圳場景重回融入現代都市生活,臺北市政府與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及國立臺灣大學共同攜手合作,希能規劃營造一條具「生活、生態」功能價值的都會生態草溝。
此都會水圳綿延2公里,連繫著過去大安庄及現今大安區和大安森林公園的生態及歷史脈絡,希望藉由打造多元價值的水資源場域,找回民眾對自然環境及文化保存的熱誠,將尊重自然的理念納入現代公民的培育學程中,激發民眾對自然環境及文化保存的熱誠,進而守護自然生態環境。
我特別指出此計畫很難能可貴的是由下而上民間主導推動方式,它是一種社會運動溝通過程,透過民間NGO團體的規劃提案,市府公園處及新工處等相關單位及台大並一同參與合作,從今日現場模型已展現出規劃樣貌,讓我們非常期待明年能有更進一步之成果,未來就如南韓知名的清溪川,臺北也有大灣草圳,更增添豐富城市的生態人文色彩。
此外,呼應今日為國際濕地日,我也預告臺北市政府今年將有兩處重要的都會型濕地公園即將動工,也感謝議會給予支持相關預算經費皆已通過;分別是南港62號公園以及信義區永春陂濕地公園。南港62號公園面積2.5公頃,位處東區門戶計畫內,是透過都市計畫由工業區變更回饋捐贈予市府,都市計畫內明確規範須做為濕地生態公園,目前進行都市設計審議作業,預計今年即可動工。另永春陂溼地公園全區3.9公頃,以前是國防部軍營遷移後,亦透過都市計畫容積調派取得國有土地,將是臺北市首座兼具生態保育、人文歷史及永續發展的都會型濕地公園,第一期工程0.6公頃已於去年完成,第二期工程也預計於今年第一季動工。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李 素馨 師範大學 在 {Fish睬政治}孫博萮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從上而下的容積遊戲】
政府雖說「不會不管」
但是保證「無能管」也「管不了」
當容積建蔽率的給予與管理下到地方政府層級時
老屋肯定會成為建商俎上肉
容積是公共財
不應該隨便給予
應該要有對各別都市整體規劃
此門一開
狹窄巷弄與天際線遭破壞的問題
恐怕將如農舍問題一般無法收拾
>>>對於內政部屢屢放話說台灣在地震帶,為了安全因素,所以要加快老屋重建。王章凱指出,要防災就應開闢救災道路,現在不僅沒規畫道路,反而讓建蔽率更高(建物更密),以後就算房屋更堅固或是有電梯,但一遇到問題,連救護車也進不來。
師範大學地理系教授李素馨也批評,當建物增加的人口,引進的交通、停車問題影響如何解?這條例對都市發展非常短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