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Butybox美妝體驗盒開箱🙌🏻
這是我第一次體驗Butybox美妝體驗盒
女生的保養品總是少一罐
體驗盒真的是多種願望一次滿足
可以體驗各種正當紅的保養品
找出適合自己的保養品🤎
來分享這次2021年9月份butybox的體驗盒品項有什麼吧🥳
📍AHC超清爽完美持久防曬棒 SPF50+/ PA++++ (正貨)
這隻防曬棒我之前就用過了超好用!!
只要輕輕抹在皮膚上 薄薄的一層就好了
雖然是膏體狀 但使用起來清爽不黏膩
持久防汗且保濕 還可以提亮膚色
而且小小一個攜帶很方便 隨時可以加強防曬 上妝後要加強防曬也可以使用喔
現在每天太陽都好大 根本出門必備品🤎
📍belif 斗篷草高效水分炸彈霜 10ML
他們家堅持使用無害原料
不含合成防腐劑、合成色素、合成香料、合成礦物油等成份
整體成份是非常天然的!
這罐超級保濕🤎
能夠有效修復肌膚快速補充水分
每次我洗完臉臉都會很乾 這時候就很需要它 根本是乾肌的福音🥺🤎
📍LRP理膚寶水 B5全面修復保濕化妝水 50ML
這罐化妝水是特別為亞洲人設計的
比一般化妝水還要保濕
但使用起來蠻清爽的不黏膩且很快就吸收了
成分溫和安全,不致粉刺
皮膚泛紅時使用可以舒緩鎮定皮膚 促進皮膚修復~還可以改善局部暗沉問題
各種膚質都可以使用,敏弱肌也能安心使用 這罐我還會繼續購入!
📍ASDO 艾絲朵 甦活護髮膜 120ml
我本身頭髮是自然捲每天都會使用離子夾 而且有定期染髮的習慣 所以頭髮受損蠻嚴重的
這款護髮膜富含胜肽角蛋白可以立即修復受損髮絲 使頭髮恢復彈性健康
洗完之後吹頭髮也不太會打結非常柔順
不用擔心吹頭髮過程會扯一堆頭髮在手上
他們家的產品都經過SGS產品檢驗
皆不含『各類化學雌激素』
大家可以安心的使用🤎
📍布朗博士 Dr. Bronner's
18 IN 1 全效潔膚露 59ML -格雷伯爵
我這罐適合中性肌膚使用
它還有櫻花/杏仁/嬰兒等品項
無論是乾敏肌、乾性肌、中性肌還是油性肌通通都有適合的產品呦🤎
基底包含多種有機植物油,不含任何石化添加物,洗完清爽潔淨無負擔
聞起來帶有淡淡的佛手柑香氣
這瓶厲害的地方就是可以同時洗臉、洗澡、洗頭 三合一
這罐還能同時卸除彩妝,洗完之後皮膚非常清爽、不緊繃🤎
出門旅行帶這罐真的超方便!!
📍天天美麗 白金安瓶面膜系列
(深度補水/密集煥白) 25ML/片
我超喜歡這款面膜的材質 跟一般的面膜布不一樣
這款面膜是仿照肌膚紋理結構的仿生滑透絲 觸感柔軟舒適 可完整緊密包覆臉部輪廓
均勻釋放精華液於整臉~敷完非常Q彈🥰
整個面膜精華液非常濃稠飽滿
味道是淡淡的香味 聞起來很溫和的那種
敷在臉上冰冰涼涼的非常涼爽 超舒服!
敷完輕輕拍一拍精華液很快就吸收了
完全不會黏膩
袋裡還有很多精華液 拿來擦脖子跟身體🤎
#butybox美妝體驗盒
購買網址🛒 https://www.butybox.com/
@ahc.tw @larocheposay @asdobeauty @belif_tw @drbronnerstaiwan @watsonstaiwan
#butybox #belif #炸彈霜 #韓國醫美AHC #AHCTaiwan #ASDOBEAUTY#甦活護髮膜#理膚寶水 #B5全面修復 #布朗博士 #潔膚露 #天天美麗#屈臣氏
杏仁體受損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居家防疫後遺症:小孩電玩成癮了嗎?】
台灣從5月提升疫情警戒至第二級,防疫在家,靠打電玩渡過漫長時光,轉眼間暑假過去了,即將開學,你家裡的小孩「電玩成癮了嗎?」
宅在家期間對我們身心的長遠影響,似乎現在才浮現。例如,螢幕成癮問題。疫情爆發前,家長們從來不用擔心螢幕時間的問題。不是因為紀律嚴明,而是因為生活中有那麼多好玩的東西,天氣好的日子可以游泳、可以跟朋友打球,天氣不好的日子也有各種室內遊戲場、購物中心裡的遊戲區可供選擇,家裡兩個小小孩,七歲的兒子、兩歲的女兒壓根兒不會主動想去看電視或玩電玩。
但是疫情爆發後,這些活動都沒有了。居家防疫期間,兒子開始跟同學連線玩「太空狼人殺」,女兒開始在迪士尼頻道上看「米奇妙妙屋」。我跟女兒約法三章:「每個週末可以看三集米奇妙妙屋」,但每次關掉電視時,她總會撲倒在地上,聲嘶力竭地大哭至少半小時。兒子的談話內容也總是圍繞著狼人殺遊戲打轉,好像對生活中其他事情都不感興趣了。
跟媽媽朋友們聊天時,我開玩笑地說:我的小孩玩電玩、看電視上癮了。她們都表示有類似的困擾,我們互相表示同情,但都解決不了問題[1]。
■電玩的回饋造成高濃度多巴胺上癮
「多巴胺」是人類大腦的一種酬賞物質,當我們從事任何讓人快樂的事情時,就會產生多巴胺,讓我們感覺無比的美妙興奮。但這些都是透過自然途徑,刺激的頻率也正常,沒有任何人需要持續不斷接受多巴胺刺激,也絕對沒有人受得了。
當打電玩的回饋或是往返不止的社交訊息沒日沒夜地大量湧入,大腦就會被迫一直處在高度興奮之中。但人類尚未發展出抵擋多巴胺攻勢的機制,所以就形成不斷被勾引以維持高濃度多巴胺的上癮行為[2]。
■「成癮症」有兩大條件:耐受性和戒斷症狀
▸耐受性
指的是成癮者必須要花愈來愈多的時間玩遊戲,才能帶來快樂感,這代表主掌情緒中樞的大腦前額葉、杏仁核等部位已經受損。
▸戒斷症狀
則是指只要不打遊戲,就會出現焦慮、憂鬱、不安等情緒障礙;嚴重的話還可能出現暴力、自殺傾向。
不過,與菸癮、酒癮、毒癮這類的「物質成癮」不同,像網路成癮這類的「行為成癮」並沒有讓人體攝入像尼古丁、酒精這樣的額外成分,但在精神醫學上看來,也確實影響到大腦運作,達到精神疾病的等級。
世界衛生組織於2018年初在新發布的「國際疾病分類」中,將電玩成癮正式列為精神疾病,正式承認電玩成癮是重大公共衛生議題。在台灣2018年衛福部也追隨WHO的腳步,將網路遊戲成癮納入精神疾病範疇之內,加以預防及推廣相關輔導治療[3]。
■「電玩成癮症」:人際關係困難者較高比例
「台南市立安南醫院精神科」王文隆醫師說,「成癮」是指一種重複性的強迫行為,可能會造成身心健康及社交生活方面的不良後果,假若無法控制,比如迷戀電玩遊戲無法自拔就叫做電玩成癮,迷戀上網無法自制就叫網路成癮,如是攝取某種物質就稱為物質成癮,如毒癮、酒癮、菸癮等。
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電玩成癮」加入第十一版國際疾病分類之精神疾病當中,主要症狀為「無節制沈溺於網路遊戲」,「即使有負面效果仍持續遊玩」,而諸多研究亦發現人際關係困難或個性內向或有憂鬱及焦慮症狀的人比較容易「成癮」。
▶大帥,被媽媽帶來安南醫院精神科就醫。大帥低頭不語,但媽媽卻一直駡他:「整天都在打電玩講不聽才讓成績一落千丈,再這樣下去真正就要撿角了...」
王文隆醫師表示,有這樣的困擾可以到精神科求助,而不是一味的責駡,處罰與禁止,若造成個案選擇化明為暗將更難解決。他也呼籲正在放暑假的學生及家長們,應把玩電玩成癮看成是一種疾病,所以更應迅速就醫,就如同身體疾病一樣,若不及早治療,病情可能因此日益嚴重。
個案中的大帥在經過幾次心理治療後,真正發現其打電玩背後主因竟是因為缺乏愛及為了填補空虛,在王醫師引導方向後,其更懂愛惜自己身體與學會正向思考,面對困難時亦能更加冷靜來處理,也讓人際關係明顯改善許多,真正邁出電玩成癮的深暗黑淵世界[4]。
■4題判斷你家的孩子有沒有「手機遊戲成癮」
世界衛生組織(WHO)2018年最新版《國際疾病分類》(ICD-11)將「遊戲成癮症」(Gaming Disorder)歸類為精神疾病,並將過去使用的「網路成癮」聚焦在「網路遊戲成癮」上,針對沈迷於遊戲內容的行為進行相關研究。
其中,網路遊戲成癮中的「手機遊戲成癮」類型值得關注,其判斷成癮的主要因素,包括「過度沉迷,產生負面影響」、「耐受性」、「戒斷症狀」,也與傳統上的「成癮行為」相當類似。
為了解國內學童、青少年手機成癮情形,「國衛院群體健康學研究所」林煜軒醫師研究團隊,針對全國1萬775名國小四年級到高中三年級學生做大規模調查,當中113名高中生由精神科醫師/臨床心理師進行診斷性會談,以驗證手機遊戲成癮量表與專業人士評估結果的一致性。
▶研究結果發現,手機成癮學生使用手機的時間明顯較長,在手機遊戲的消費意願也較高,手機遊戲成癮的國小學童中,有21.4%願意花錢購買手遊點數或寶物,國中生為36.3%,高中生更高達42.2%,遠遠高於一般學生的消費意願。
▶判斷你家的孩子有沒有「手機遊戲成癮」
只要回答4個問題,每項敘述可選擇1(極不符合)到4分(非常符合)若得分超過10分以上,就可能有成癮風險。手機遊戲成癮評估量表題目如下:
1.我曾因長時間玩手機遊戲而眼睛酸澀、肌肉痠痛,或有其他身體不適。
2.我常常原本沒有打算玩手機遊戲,卻會忍不住拿起手機來玩一下。
3.在過去3個月裡,我感覺需要更常玩手機遊戲,或玩更久的時間才覺得我玩夠了。
4.如果不能玩手機遊戲,我會覺得靜不下心,感到很煩躁[5]。
■別小看「網路遊戲成癮症」,世衛已列入精神疾病
▶「網路遊戲成癮」成新疾病,有戒斷問題
根據世衛網站的資訊,包括打線上遊戲(digital-gaming)或電玩(video-gaming)的行為,連續長達12個月以上,已嚴重影響個人生活、家庭關係、學習和工作等,並危及身心健康者,就可被診斷為網路遊戲成癮症。
「這個問題被關注十多年了,有愈來愈多證據顯示,網路成癮後的症狀和酗酒、吸毒很像,都有戒斷問題」,「衛福部心口司」諶立中司長說,令人擔心的是,臺灣、大陸、韓國、日本等亞洲國家的網路成癮高風險族群,比歐美國家高,尤其臺灣兒童和青少年的戶外活動時間少,民眾上網時間早已名列全球前茅,很需要提醒。
根據亞洲大學副校長柯慧貞「民國103年中小學學生網路使用情形調查」可發現,全球青少年網路成癮高風險比率約為4.6%,台灣的網癮高風險族群,國小為9.9%、國中19.2%、高中職19.4%,均較其他國家高出甚多。以假日實際上網時數來看,國小平均3.5小時、國中5小時、高中職6小時。
研究「網路遊戲障礙症」的林煜軒醫師,曾以8000名青少年網路玩家為分析對象,發現經過專業診斷後,被確診的比例是3.1%。[6]。
■遊戲成癮具體有哪些表現?
《國際疾病分類》中,專門為「遊戲成癮」設立條目,並明確「遊戲成癮」的多項診斷標準。確診遊戲障礙疾病往往需要相關症狀持續至少12個月,如果症狀嚴重,觀察期也可以縮短。
現行標準中一共列出了9種症狀:
1. 完全專注於遊戲
2. 停止遊戲時,出現難受、焦慮、易怒等症狀
3. 玩遊戲時間逐漸增多
4. 無法減少遊戲時間,無法戒掉遊戲
5. 放棄其他活動,對之前的其他愛好失去興趣
6. 即使了解遊戲對自己造成的影響,仍然專注遊戲
7. 向家人或他人隱瞞自己玩遊戲的時間
8. 通過玩遊戲緩解負面情緒,如罪惡感、絕望感等
9. 因為遊戲而喪失或可能喪失工作和社交[7]
■孩子沉迷網路遊戲怎麼辦?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黃彥勳醫師建議,遠離誘惑、增加多元興趣,改善人際關係,積極尋求協助是成癮行為改善的不二法門。
「減少生活上使用網路、手機、電腦的機會,並且開發其他的興趣,當有更多時間投入不同的興趣或是人際活動時,花在網路遊戲的時間相對就會減少,就能降低網路遊戲的誘惑性。」[8]
■網路遊戲成癮是警訊,家長應及時介入
「桃園療養院」邱献章院長表示,網路遊戲成癮這個現象或許可發揮預警功能,幫助家長及時介入處理孩子的心理危險因子或精神疾病。
「桃園療養院兒童青少精神科」林峯立醫師提醒,由於每個孩子的情況不同,可能有不同心理危險因子的組合,家長務必帶孩子就醫,經由謹慎且完整的評估,再採取不同的介入協助方式。
林峯立醫師強調,即使沒有被診斷為網路遊戲成癮,家長們仍需注意隱藏在背後的心理健康危機。網路成癮在青少年族群常見的共病包括: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憂鬱症、社交畏懼症、其他物質濫用、強迫症及其他心理危險因子(例如低自尊、課業或工作壓力、家庭關係不佳、人際關係不佳等)。
除了積極就醫外,他提醒家長,網路成癮最大的問題在於和「人」失去連結,這個「人」不僅是同儕、老師,家人更占有重要地位。也就是說,先有良好的親子關係,才有辦法協助孩子建立人際關係和加強溝通技巧[9]。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親子天下)「居家防疫後遺症:我的小孩電玩成癮了嗎?」: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89857
[2](健康遠見 - 對身體好!)「為什麼別人小孩打電動不會成癮?彭菊仙:把孩子從電玩拉走,你要把孩子拉到哪兒呢?」:https://www.gvm.com.tw/article/79488
[3](數位時代)「電玩成癮「5年增3成」!不上網就無法生活,科技發展何以讓網路難以戒斷?」: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56099/internet-addiction
[4](臺南市立安南醫院委託中國醫藥大學興建經營 )「電玩成癮症 人際關係困難者較高比例 醫呼籲尋求專業幫助回歸正常生活」:http://www.tmanh.org.tw/NewsInfo/NewsArticle?no=796
[5](媽媽寶寶-懷孕、生產、育兒) 「4題判斷你家的孩子有沒有「手機遊戲成癮」,10分以上即有成癮風險!」:https://www.mombaby.com.tw/articles/17989
[6](Yahoo 新聞)「別小看網路遊戲成癮症 世衛已列入精神疾病」:https://bit.ly/3jwva2a
[7](風傳媒)「孩子一直打遊戲怎麼辦?心理師以過來人角度現身說法,4招帶孩子走出遊戲成癮」:https://www.storm.mg/lifestyle/1427615?page=3
[8](健康醫療網 )「你遊戲成癮了嗎? 出現這些症狀提高警覺」: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1639
[9](健康2.0)「孩子整天上網玩遊戲 家長務必留意:恐暗藏這5種精神疾病!」:https://health.tvbs.com.tw/medical/326168
➤➤照片
[2]
[10] (Yahoo新聞)「遊戲成癮成新疾病,有戒斷問題」:https://bit.ly/38vDWXy
▶圖說:網路遊戲成癮症狀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衛生福利部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精神疾病 #成癮 #成癮症 #遊戲成癮 #電玩成癮 #螢幕成癮 #手機成癮 #手機遊戲成癮 #網路成癮 #網路遊戲成癮 #網路遊戲障礙症 #多巴胺上癮
衛生福利部 / 台南市立安南醫院 / 衛福部心口司 /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 / 署立桃園療養院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杏仁體受損 在 林凱鈞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秋日因氣候乾燥,容易使肺臟系統耗弱受損,而引起喉癢咳嗽、口乾舌燥等不適症狀;同時也因肝氣受阻,而使人感到鬱鬱寡歡或情緒起伏不定。依照中醫理論認為,秋季對應的五行為金,金的代表色為白色,入秋應以養肺為重,宜選擇白色食物進行調理。像是常見的蓮子、山藥、杏仁、牛蒡、高麗菜、白木耳、白蘿蔔等;而眾多食材中,同時具備滋陰潤肺又清心安神的「百合」,更是秋日食養的保健聖品
據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中醫師楊素卿表示,百合味甘微苦、性平,入心及肺經,在「神農本草經」、「本草綱目拾遺」裡,皆記載以百合治病的歷史。百合具有潤肺止咳、清心安神的功效。可以用來保養呼吸系統,治療肺熱型的咳嗽、肺癆咳血,虛煩驚悸、失眠多夢等症狀
食用級百合即是百合花的地下鱗莖,百合鱗莖呈現類似洋蔥般的球型,由一片片鱗片包覆而成,鱗莖部位能貯存豐富營養。本地產量較少,多分佈在花蓮等地,而市售食用百合多仰賴進口,如蘭州百合及日本白銀等品種。
其外形由層層乳白透亮的白瓣包覆,猶如百片雪花組合而成,故名「百合」,也有白花百合或蒜腦薯等別名。而東方傳統文化喜愛討吉利並獲好采頭,因此節慶也常見將百合與蓮子熬製的甜品,象徵「百年好合」的祝福美意。此次即彙整「5個百合的好處」,透過食養妥善安頓身心,讓健康幸福常伴左右!
❶酸鹼平衡穩機能
當中含鉀、鈉元素,鉀在細胞內作用,鈉在細胞外作用,用以調節穩定體內水分,並維持體液酸鹼平衡和細胞的完整性
❷抗氧防禦增免疫
含維生素E,具優異抗氧化作用,有助減緩自由基造成細胞損傷。亦可提升免疫修護力,且對於預防大腦與器官之機能衰退有正向幫助
❸鋅勤養身保健康
具有鋅元素,鋅可以透過增強T細胞和自然殺手細胞的活性來緩解氧化壓力和改善免疫反應,可有助於保護身體防護力以免受到劣物感染
❹口炎緩解促代謝
其含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以及鈣、磷、鐵等礦物元素,其中維生素B2含量頗豐,可預防口角炎,且有利提升脂肪代謝率,用以減少在血液和肝臟囤積之風險
❺安神舒眠好心情
當中的百合苷物質,具鎮靜安神作用,並可改善睡眠品質,對於穩定情緒亦有貢獻;且能清心安神,對於記憶力衰退、情緒抑鬱或失眠夢遊等現象,能有相當程度的幫助
市售分有乾燥與新鮮百合兩種,一般中藥行多販售乾百合為主,可用來熬粥、煲湯;而鮮百合則可用來搭配紅棗、蓮子、白木耳等食材燉成湯品,或是入菜燴炒的菜品享用
#新鮮百合挑選法
▶️百合為鱗莖作物,整顆販售的百合較新鮮,其鱗片完整包覆,剝開會帶有砂土;而若是已經剝開的百合,新鮮度就會稍差,購回後應盡快使用
▶️顏色太白的百合可能會有漂白有添加物疑慮,太黃則可能接近腐壞;色澤呈米白微黃,且聞有淡淡花香者為宜
▶️收納時,可用紙巾包裹百合,裝進保鮮盒中再放入冰箱冷藏,以避免碰撞受損,冷藏可儲存約一週
#乾燥百合挑選法
▶️選擇完全乾燥為宜,以避免發霉,可用手輕按壓檢視,百合觸感堅硬,則代表無水分殘留
▶️色澤呈淡黃色為佳,若顏色過黃過艷,就可能含有二氧化硫或其他添加物
▶️若帶有酸氣或刺鼻氣味,即為劣質品
▶️料理前,須用滾水汆燙5~10分鐘,以去除當中雜質,撈起放入乾淨的飲用水中泡發後,便可進行料理
#百合小廚房
▶️紅棗枸杞銀耳百合羹
銀耳ㄧ朵、紅棗4顆、鮮百合2顆、枸杞1大匙、水1500cc
1.乾燥白木耳泡水至軟,去除中間黃色蒂頭並切碎
2.紅棗去核切小片;枸杞泡水10分鐘後瀝乾;百合洗淨泡在水中防止變黑
3.湯鍋加水,將白木耳煮滾後,轉中小火煮30分鐘;再加入紅棗煮10分鐘
4. 最後加入百合、枸杞煮10分鐘,即完成
▶️百合冬瓜湯
鮮百合10克、鮮冬瓜150克、鹽適量、水1500cc
1.冬瓜洗淨切片入鍋,並加水以大火煮沸
2.轉小火煮至冬瓜爛熟時,再加入百合與少許鹽巴煮10分鐘,即完成
#百合停看聽
⚠️百合所含的鉀元素較高,對於腎臟耗弱者,需酌量攝取為宜
#凱鈞話重點
#5個百合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