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的急診檢傷站,兩個老人急匆匆將一個小男孩送來,男孩的臉色蒼白,肚子鼓的很大,沒有胃口吃不下飯,也大不出來已經兩個禮拜,幾乎沒幾滴又深的跟茶一樣顏色的尿,他肚子以下肢體發白無血色,腳趾深紫色至發黑,左邊的小腳趾斷了一截,小男孩很虛弱,頻頻嘔吐,吐得都是酸水,虛弱地連話都說不清楚。
急促的奔跑腳步聲,他的爸爸媽媽衝到病房一進來就責罵男孩貪吃吃壞肚子,怪罪父母怎麼把小男孩照顧成這樣,直到看到小男孩發黑發紫的下肢,以及斷掉的腳趾,才沈默不語。這個醫院每一個角落都好似瀰漫著自責內疚,似乎每一個人都可以小聲聽到小男孩爺爺奶奶啜泣聲,
「要不是妳說我們兩個工作那麼忙,沒時間照顧小孩,讓爸媽來照顧,也許就不會這樣….」
「怎麼又怪我了?不是你說你要專心準備論文,有兒子在會影響你的嗎?」
可悲劇已經發生了,黑掉的雙腳,只能截肢了,責怪誰又有何用呢?
小男孩從出生後就被託付給爺爺奶奶,他的爸爸媽媽也很少回來看他,電話裡總說因為工作太忙……
男孩只知道爸爸媽媽在好遠的地方,
「我爺爺說:我爸爸媽媽是超人!我爸爸媽媽好厲害的呢!他們要保護地球,有好多好多任務打敗壞人喔!」
小男孩的爸爸媽媽,一個正在念博士班,一個教授助理,實驗研究加寫論文占滿了他們的生活,陪伴但卻沒有留給自己兒子一丁點,合理的無可奈何。一開始每個禮拜都回來看小男孩,但後來有時三個月才回來一次,起初爸媽要離開的時候,小男孩還會喊著爸媽,滿臉依依不捨,「爸爸媽媽,你們要早點回來看我喔!什麼時候我們一起住啊?」;後來小男孩只是自顧自地玩玩具,好像爸媽只是客人,好像與他無關一樣。
小男孩的照顧自然就落在兩個70多歲老人身上,換尿,餵奶、餵飯,洗沾滿泥的褲子衣服、教著怎麼開口說話,
「哎呀我們小寶的小雞雞露出來了!我們換布布囉,啊!!又尿在我的臉上了!」
「哈哈哈,反正童子尿養生,你多吃可以老當益壯啊!」
爺爺奶奶總是圍著小男孩調侃彼此。
從教小男孩穿衣服、拿湯匙到自己吃飯,從被推著娃娃椅到騎三輪車,磕著碰著冷著熱著,都是爺爺奶奶的無微不至。爺爺奶奶下地幹活,種田種菜養雞鴨豬牛,小男孩總在旁邊當個小跟屁蟲,學得有模有樣,小男孩發燒生病了,爺爺總用祖傳藥水,這組祖傳神藥還真有效,以前的生病總沒留下病根。
但是這一次不知道為何,小男孩肚子脹氣嘔吐,喝了祖傳藥水幾個月都沒有好,常常半夜肚子痛到地上打滾,爺爺奶奶不知所措,只抱著他一起哭。便秘越發嚴重,大便顏色從暗褐色變到紫黑色,鄰居街坊聽聞小男孩生病,都說小男孩一定是吃了放太久的食物。儘管神藥苦不下嚥,爺爺總是逗著布偶戲,布偶演的有聲有色,為的是博得小男孩臉上的一笑。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小男孩骨瘦如柴,更加皮包骨,骨頭肉眼可見,一下子彷彿滄桑了十歲,而擔心的爺爺奶奶臉上也是憔悴不堪。
以前每次小孫子挑食時,奶奶講故事,一人演三角,學著狗叫貓叫大象叫,學著豬走路、猴子爬樹哄小孫子吃飯。爺爺陪小孫子放風箏,風箏落在地上,被狗叼走了,爺爺追狗時還摔了一跤,
「爺爺你好笨喔!我跑步都不會跌倒,我不管!今天一定要把我的風箏撿回來,不然我就不回家!」
「好好好,爺爺再給你做一個好不好,還是,你想不想學怎麼做風箏呀?」
「想要!我要學做風箏,這樣我以後只有一百個風箏、一萬個風箏可以玩了!」
其實這祖傳神藥就是去廟裡祈求的符水,幾月來小孫子喝著沒有改善,爺爺就越求越多符混水給小孫子喝,爺爺奶奶沒讀過書,也不識字,家裡以前窮的買不起電視,生活就是農活以及些偏方。
好長一段日子,爺爺奶奶儘管不會智慧手機,還是戴著老花眼鏡,找到電話按鍵,給男孩的父母報平安;孫子生病之後,由於知識有限,並沒有把小男孩病情傳達清楚。他們所住的深山幾乎沒幾戶人家,鄰居彼此親近但又住的遙遠,一天小孫子忽然叫不醒了,全身蒼白鐵青的瘮人,爺奶半夜衝到鄰居家,請鄰居幫忙,終送去醫院。
父母到了醫院第一件事是句句數落,每句責怪都像刀一樣紮在爺爺奶奶的心臟上。小男孩診斷出得了胃癌,合併腸子缺血性阻塞,急需開刀並截肢。
「都是我不好!我好笨,我們沒有讀書,我的愚昧無知害了小寶!」爺爺槌著胸口拍著腦袋,奶奶坐在椅子上手按這心上,低頭不說話,眼淚一滴、两滴、三滴、四滴落在鐵椅及醫院地板上。
數次開大刀的術前術後,爺爺奶奶寸步不離,他們細心的為小男孩擦澡,用棉花棒沾水在嘴唇上,為他換衣服,他們輪流躺在醫院又小又硬的陪病床上。手術小男孩的胃被切掉了三分之二,同時切掉三分之一的小腸,腿保住了部分,左腳踝以下截肢。在等腸子恢復好的期間,婁管接到小腸裡提供營養,另一個管子直接到大腸,等於他的肚子上有兩個洞,一個是食物進去,另外一個是排洩物出來。兩個月後,小孫子能靠著拐杖下床,但是走路時肚子前的袋子會有摩擦聲,沙沙作響,儘管爺爺奶奶鼓勵,但小孫子還是覺得很丟人,不肯走出病房的門,只是在病房內緩慢走動,復健老師每天來陪他,這兩個造婁管就像他的心結一樣,好難移除。
奶奶開始有了坐骨神經痛,或許是因內疚,每一秒都想陪在小孫子旁,捨不得去看醫生去復健,爺爺給孫子買遙控飛機,在有限空間及高度的病房裡,遙控飛機不上不上著飛著,小孫子終於露出久違的笑。
遙控飛機不小心撞到了桌子,打翻了爺爺的安眠藥、心臟藥及胃藥,奶奶的止痛藥、高血壓藥、糖尿病藥整包藥袋連同鋁箔包裝的藥都滑了出來。看著面前的藥,小孫子臉上凝固沉思:以前爺爺奶奶身體硬朗,起早貪黑,從不用吃藥,而現在一大堆的藥……他們也為我操碎了心,明明全身都痛,卻願意陪他睡在又小又硬的陪病床上,好幾個月。 小男孩似乎瞬間長大,每天認真復健,義踝也裝上了…….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爺爺奶奶也老了;不知從什麽時候開始,我們的父母頭髮也白了。他們承擔的我們的苦痛、我們的幼稚、我們的叛逆。
#dr李薇復健與生活頻道
同時也有1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Selina任家萱官方專屬頻道 Selina Ren Official Chann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如果你心情不好,那麼請來我這裡。」 和你一起看過的四季,是我心底最美麗的風景 Selina任家萱2020療癒人心全新單曲《四季》 數位收聽|https://backl.ink/selina 《四季》由Ice Paper填詞譜曲,是首節奏明快一聽便朗朗上口的歌曲。一開始由編曲的口哨音效揭開了音樂...
杖期孫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鴉片戰爭日誌 林維喜案事件簿
·日期:1839年8月11日
#知史討論
「在茶、黃制夷的實踐中,林則徐有不少高明之舉。林則徐實際上在道光十九年九月起,已開始將盛行一極的茶黃制夷觀念進行了分解,區分了茶葉、大黃在制夷中的作用,並且認為大黃實際上並無法制英夷。這實際上與以前趙翼、孫玉庭等人較為科學的茶、黃制夷有共通之處。而且,林則徐在這裡注意到策略的應用……」
-----------------------------------------------------------
如果喜歡我們分享的歷史知識故事,歡迎進入「知史網」→「知史專題」→「鴉片戰爭日誌」閱讀全文,謝謝!
https://www.mychistory.com/a001-2/a0011/y0223
-----------------------------------------------------------
(《鴉片戰爭日誌》取材自林則徐親撰的銷煙日記,每天帶你瞭解當年今日的歷史事件。本文由「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授權「知史」發佈,知史討論中的資料來源:鴉片戰爭博物館官網學術欄目:《試述清代大黃制夷觀念的發展演變》,作者:林日杖,特此鳴謝。)
#知史 #長知史 #近代 #近代史 #中國近代史 #歷史 #中國歷史 #鴉片戰爭 #林維喜案 #林維喜 #香港 #澳門 #大黃 #茶 #道光 #林則徐 #虎門銷煙 #禁煙 #日誌 #知史討論
杖期孫 在 小北斗的夜空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性感的皇太后】
我喜歡稱她為「皇太后」,因她無論外型、衣著、裝扮、性格、談吐也像一個皇太后;這位頭髮全白的皇太后,今年86歲;縱然有4子2女,但多年來一直獨居;這是她今生的遺憾,她常掛在嘴邊,想不到丈夫早逝,子女雖多,但最終仍是自己孤獨一個!
正因她是獨居長者,我能有緣和她遇上;她有多種長期病,三高少不了;血壓長期徘徊在180以上;眼矇腳軟腰骨痛;架著一副金絲鏡!她很喜歡向我撒嬌,我亦樂於哄她;事實上,她每天有十六種藥物要服用,我上門家訪她時,被她那凌亂的藥丸寶盒弄得憂心不已;最終捉了她來見我的好拍檔註冊護士!
她那副假牙,是我幫她申請關愛基金弄的;她之後掉了一排,是我拖著她的手往牙醫診所補做的;她的柺杖,是我送給她的,上面寫了她的名字兼畫了一朵花,她常為此感到自豪不已!她的送飯服務,是我替她申請的;她的血壓高近200,是我哄她到醫院的;我邊哄邊陪她上白車,救護員還以為我是她的孫女!
因下星期二準備帶關懷大使上門探訪她,繼今早完成家訪工作後,晚上7:15,我打了今天第20個、亦是最後一通電話;怎知一和她談起,她又滔滔不絕撒起嬌來!
「阿肥姑娘呀~我就嚟俾我個女激死喇!我
同佢嗌交呀!」
「乜事咁大鑊?」
「佢哋呀~話驚我死咗喺屋企冇人知,裝咗個氹氹轉嚟住我!呀~個氹氹轉叫乜嘢話?」
「閉路電視呀!」
「係呀~閉路電視!裝正喺我房門口喎!等我換衫都唔方便!乜都俾佢哋睇哂!」
「仔女啫,唔驚啦!佢哋擔心妳安全嘛!」她的子女幫她裝閉路電視我是知悉的,亦十分贊成;因她獨居、經常頭暈、在家曾跌倒多次!
「擔乜鬼心吖!個女話我呀!佢話:『阿媽,乜妳喺屋企著裙咁sexy?唔好著裙咁sexy啦!外國啲孫全部睇到㗎!」我話返佢:『喺屋企自己一個梗係求求其其啦!咁鬼熱著條裙有乜所謂?妳想熱死我咩?」
她外出時永遠是花襯衫、西褲、皮鞋,我很好奇她穿上那條性感長裙是甚麼模樣?
我安慰她:「咁妳個女就唔啱喇!屋企著裙有乜所謂?我屋企都著背心孖煙囱啦!」
「咪係囉!背心長裙咋嘛!冇袖、有花嘅!咸豐年代買㗎喇!有三條!我點知個氹氹轉連外國啲孫都睇到?」
「係呀!睇到㗎!妳講到咁,攪到我都想睇!我下星期二上嚟探妳,妳到時著俾我睇啦!」
「哎呀~妳個阿肥姑娘吖!」她開懷笑了!
「妳仔女都係關心妳啫!唔好再嬲喇!再嬲塊臉多幾條皺紋,唔靚㗎喇!」
「唉~幾十歲人,靚乜鬼吖!」
「靚㗎!皇太后!妳係靚靚皇太后嚟㗎嘛!下星期二見啦!」
望望鐘,7:40pm, 再不和她收線,我今晚不用走了!
「好啦!阿肥姑娘,下星期二見啦!」
和她收線後,我用了五分鐘把腦海的想像畫了下來;下星期二,我會拿上去親手送給她!
杖期孫 在 Selina任家萱官方專屬頻道 Selina Ren Official Channel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如果你心情不好,那麼請來我這裡。」
和你一起看過的四季,是我心底最美麗的風景
Selina任家萱2020療癒人心全新單曲《四季》
數位收聽|https://backl.ink/selina
《四季》由Ice Paper填詞譜曲,是首節奏明快一聽便朗朗上口的歌曲。一開始由編曲的口哨音效揭開了音樂的序幕,跟著節奏踩著輕快步伐,徜徉在每個季節裡的隨心所欲。一年四季有春夏秋冬,每種季節都能看見不同的風景,亦像是人生也有高低起伏,不可能隨時會保持快樂或永遠待在谷底,度過寒冷便見暖陽撒落,大雨之後會有彩虹。無論人生的好壞,只要以開闊的心胸和眼界去面對,際遇中的一點一滴都會是最值得回味的旅程。
《四季》這首全新單曲無論是在製作或是配唱方面,堪稱是Selina音樂上最大的突破,她第一次全程參與製作流程,從編曲時開始提供想法,與共同製作人陳秀珠老師數度討論,如何將微風般的好心情呈現在歌曲裡,但又不失節奏感的烘托出屬《四季》該有的氛圍;或是針對歌曲拍子要如何進行,激盪出如今成品的完美節奏;就連最後進入混音階段Selina也親自上陣,聽混音、調整歌曲的種種細節,全神貫注的投入在這首歌曲。Selina也補充的笑說:「感覺就像是把自己的耳朵的視野打開了,很謝謝老師的指導,更謝謝《四季》這首歌來到我生命中,幫我上了一堂快樂又充實的課,對歌曲的製作有更完整的了解,迫不及待要來孕育下一首歌了!」
MV以一個人的旅行作為故事開端,透過Selina最近對攝影的愛好,在這趟旅途中遇見不同的人、事、物,利用相機鏡頭讓大家看見Selina眼中美好的風景;它也許是一抹純真的微笑、是一道美麗的光影,或是一份真摯的情感,都從這趟旅途的過程中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相處的關愛與溫暖。
2020年是很辛苦的一年,面對人生的無常還是得保持正常的步伐。累了不妨停下腳步,倦了那就休息一下!整理好心裡背很久的行囊,下一次啟程的時候勇敢帶上它,讓沿路的風景陪你把它放下吧!讓這首充滿快樂能量的歌曲,鼓勵大家珍惜現在擁有的一切,把握與愛的人相處的時間,因為每一分每一刻將來回顧都會是最美麗的風景。
更多Selina任家萱相關資訊
Selina任家萱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selinanahaha/
Selina任家萱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thebeautyofrenselina
Selina任家萱微博
|https://www.weibo.com/selinashe
Selina任家萱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4mtW5Af3WO94yioV5Hj2Wg?view_as=subscriber
-
四季 All year round
如果你的拖鞋丟了 肯定就在床底
如果你想伸個懶腰 像陽臺上的貓咪
如果你能記得擁抱 跟我放下手機
如果你的心情不好 那麼就來我這裡
如果你想在心裡面 許一個願望
我是你的魔力 為你帶來好運
如果你想在心裡面 有一片海洋
趕快出來透氣 哪怕硬著頭皮
我知道會烈日當空 曬得人們都不想動
手裡變出一葉做成的傘 隨時隨地喚來彩虹
不要獨自漫步巷中 不要淹沒在人海中
如果和我一起 就能感覺到那春夏秋冬
太多太多風景 總讓你我動心
一年四季 一朝一夕
何時睜開眼睛 心事你細細聽
一年四季 一點一滴
有時候望著天空開始嚮往飛行
有時候蘋果想要擺脫地心引力
可能是生命之樹上頑皮的精靈
揮動著魔杖劃出看不見的軌跡
有時候你會忘了(忘了)
你曾經擁有過的夢想(夢想)
撫平心裡的皺折 忘了經歷的風沙
迎接全新的感受 和我一起出發吧
和我和我在一起 一起看一年四季
紀錄著一點一滴 尋找著
詞Lyricist|Ice Paper
曲Composer|Ice Paper
製作人Producer|歐中建Richard Au
聯合製作人Co-Producer|陳秀珠Jodie Chen、任家萱Selina Ren
配唱製作人Vocal Producer|陳秀珠Jodie Chen
編曲Arranger|楊溢昇Shocka、歐中建Richard Au
吉他Guitar|王嵐Ken
和聲Chorus|陳秀珠Jodie Chen、任家萱Selina Ren
配唱錄音師Recording Engineer (Vocal):陳志翔Sean Chen
錄音師Recording Engineer|陳志翔Sean Chen
錄音室Recording Studio|DMS Studio、新奇鹿錄音室Saturday Studio
混音師Mixing Engineer|黃欽勝Adam Huang
混音室Mega Force Studio|強力錄音室Mega Force Studio
任真美好有限公司The Beauty of Ren
經紀人Artist Manager|余婕UJ、張ㄧ娜Tina
執行經紀Assistant Artist Manager|林芷欣Erica
行政Administration|張婷珍Jenny Chang
司機Driver|彭建勳Andrew Peng
髮型Hair Styling|姚介堃Ethan Yao @ flux collection
化妝Make Up|吳羿蓉Ara Wu @ so easy studio
服裝造型Stylist|王瑾瑩Chin-Yin Wang
製作公司Production|鳥兒映像製作有限公司Birdy Productions.
導演Director|邱柏昶Birdy Nio
導演助理Director Assistant|蔡幸伶Hsing-Lin Tsai
製片團隊Production Team|其它映像工作室Other Films
製片Producer|石芳綺Kiki Shih
執行製片Line Producer|王琦凱 Kai Wang
現場製片On-set Producer|温建瑋Alvin Wen
生活製片Catering & Craft Service|許桓溱Amber Hsu
美術指導Art Director|石尚瑋 Wei Shih
執行美術Production Executive|古又如Yu-Ru Ku、蔡佩蓉Pei-Jung Tsai
造型指導Costume Designer|郭芳慈 Dafa Kuo
造型執行Assistant Costume Designer|謝睿玄Jacob Xie
攝影師Director of Photography|林眾甫Saint Lin
攝影大助Focus Puller|莊竣瑋Kevin Chuang
攝影二助2st Assistant Camera|藍嘉祺Jia-Qi Na、謝承羿Chen-Ea Shie
攝影器材Camera Equipment|妄想機影音製作Mirager Production House
燈光師Gaffer|魏琥玹Hu-Hsuan Wei
燈光組Lighting Crews|孫大鈞Da-Jun Sun、鄭智遠Chih-Yuan Cheng
燈光器材Lighting Equipment|視動影像Visionary Creature Image Company
跟拍車Trailer Camera Car|黑影特技工作室Black Shadow Stunt Studio
跟拍車車手Key Grip|黃世典Shih-Tian Huang、張翠芳Tsui-Fang Chang
剪接師Editor|鄭惠璟Sally Cheng
後期特效VFX|溫紹宏Wenwen
標準字設計Font Design|盧冠瑾Gwen Lu
調光室Color Grading|時間軸影像製作有限公司Timeline Studio
調光師Colorist|Penny
專案管理Post-production PM|陳映芳Ying-Fang Chen
演員Cast|Luca、Roca(小兄弟Brothers)、謝凱雯Kai-wen Hsieh(環島女子Traveler)
江水源Shui-Yuan Chiang(老爺爺Old Man)、橘子Orange、井 Jing、CC、彎彎Wanwan、阿力Li、佩佩豬Peppa Pig、協和HsiehHo、鴨鴨Yaya、祖寧Tsuning、威力Willie、明明Mingming、Gigi、Ruby、King、Didi、Adam、Enzo(派對友人Party Friends)
特別感謝Special Thanks|防曬不要擦太多No Sun No Happy Hostal、
Amouter 戶外用品店Amouter、大雄Nobita、阿喜大哥Hsi
發行日期Release Date|Oct., 2020
#四季
#Selina
#任家萱Selina
#秋季限定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TFcd1KERBv0/hqdefault.jpg)
杖期孫 在 一大粒人妻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上禮拜日在我們Piacenza 有 Alpini 的遊行, 在義大利 Alpini 是很另人尊重的兵種,每當城市裡有他們的遊行活動時,市民們都會聚集起來到場給他們支持,而我公公是資深 Alpini 所以當然我們也不能缺席啦!
每年 Alpini 都會不定期的舉辦遊行,規模有大有小,而這次在我們 Piacenza 的遊行是來自 Emilia–Romagna 和 Lombardia 大區, 所以包括波隆那、皮亞琴察、里米尼、米蘭、克雷莫納、科莫、帕爾馬 ⋯共21個省份的 Alpini 們都來共襄勝舉,緬懷過去爲國征戰的歷史~
這次的遊行是我第一次看,因爲🧔🏻ㄧ大粒先生去出差,所以我就跟🧓🏻婆婆兩人ㄧ起去, 看著市民們聚集在一起,為 Alpini 們歡呼、眼神中充滿感激與敬重,還有好多家長帶著自己的孩子們ㄧ起來表示愛戴,👧🏻小孩子們手裡拿著🇮🇹義大利國旗興奮的跟 Alpini 們敬禮握手,而遊行的Alpini們有的都已經80幾歲👴🏻,有的甚至杵著拐杖、座著輪椅不管舟車勞頓還是不忘自己的榮耀ㄧ起來遊行,而每個地區的Alpini 也都有屬於自己的軍樂隊,最令人佩服的是,軍樂隊中有小孩最小只有10歲,最老有78歲,但他們都還是努力爲了這場榮耀的盛宴練習!而且路程也有1個小時耶~ 看到這ㄧ幕加上這動人的氛圍,我居然大淚崩😭! (我老公去上海10天跟我淚別我都沒哭了,居然為了這個哭的唏哩嘩啦~我真的也是有病!🤦🏻♀️ 再次證明我是愛哭包 🤣)
🎥 影片1:23 - 等了30分鐘,我小胖胖公公終於出現了
🎥 影片 1:47 - Modena 是Bra拍ㄍㄧㄠˋ嗎?!各省份都派超級資深來掌旗,他們偏要派短裙辣妹!害民眾重點差點抓不回來啦~
💁🏻♀️ 來介紹ㄧ下Alpini吧~
Alpini 是義大利的一支專門從事山戰的步兵軍團。 成立於1872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活躍步兵。 他們是ㄧ群駐守(Alpi) 阿爾卑斯山區,保護義大利與法國和奧地利-匈牙利的北部山區邊界的軍人 。意旨在保護義大利免受來自北方的敵人侵害。
而Alpini 的經典裝備就是每個人頭上戴的羽毛帽子,而帽子的顏色、羽毛的長短、帽上的徽章、流蘇與刺繡都代表著不同的官階、團別與意義。
與其他義大利軍團不同,“來自阿爾卑斯山的士兵”不僅以軍事上的成功而著稱,這些特種兵的第一次戰鬥發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當時他們不得不與白雲巖高地的奧匈帝國人作戰。 甚至認為天氣狀況糟透了:雪崩和凍傷一直是威脅,Alpini贏得了這場戰鬥。 後來,他們再次展示了自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勇氣,在從埃塞俄比亞到俄羅斯草原的戰鬥中脫穎而出。
此外,全國Alpini協會有355,000名活躍成員。 除了推廣Alpini文化,當地分會(包括退伍軍人和熱切的平民)也以多種方式幫助他們的社區。 他們維護教堂,並為疲倦的徒步旅行者提供一系列的山間避難所。 這種奉獻精神並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即使在平民中也是如此。 這就是爲什麼Alpini們如此受義大利人愛戴的原因。
#人妻MerMer - 我在現場哭的唏哩嘩啦,我婆婆傻眼問我是不是想ㄧ大粒先生,我說不是~ 我是看到太感動了,我婆婆直接噴笑啊! 她說她看了30幾年已無感了!哈哈哈哈哈~ 而且路上看到好多小朋友也戴著小Alpini 的帽子超可愛的! 我也好想要(誤!)所以我已經跟公公預約好,以後他的孫子也要成爲Alpini 💪🏻
💁🏻♀️你懂ㄧ大粒人妻的義式嗎?
🇮🇹Vlog 讓你從更日常的角度了解義大利喔!
💁🏻♀️喜歡我的影片的話,希望大家幫忙訂閱、分享加按👍🏻!(如果大家有什麼話或問題想跟我說,我會很高興回覆大家留言的!)別忘了訂閱後要把"🔔"打開讓你更快收到新片消息 ❤️ 你的支持是給我最大的動力~
更多關於義大利的生活與人妻的義大利小生活動態
▝⋉ ʟɪғᴇ / ᴛʀᴀᴠᴇʟ / ʙᴇᴀᴜᴛʏ / sʜᴏᴘᴘɪɴɢ ⋊▘
#alpini #italy #你懂ㄧ大粒人妻的義式嗎 #義大利旅遊 #義大利 #異國婚姻 #travelvlog #travelitaly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MkgbPBRSig/hqdefault.jpg)
杖期孫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一聲鳥鳴,劃破長空。
拍翅下,見三圍六村環抱出屏山一貌。蜿蜒着的屏山文物徑,古木蒼翠,偶爾幾幢青磚土瓦明清建築老房子,石牆上的斑駁,在無聲歲月中落地生根,盤踞在石縫磚隙中,一身老氣,對照出旁邊高聳的新型村屋,卻又顯得特別驕矜。
那是一千年以前的事兒。渺渺時空,茫茫人海,都從中原南下,先在江西再往廣東後遷居於此,得豐盛水土,自稱「客家」,勤儉刻苦,莫失莫忘,且保留了中原古韻。
天真地以為能攀星摘月的七層古塔「聚星樓」,某年風災後只剩下三層,靜默地立在原地。古雅風流倒映在地下出現的一口古井,那一汪清澈冰涼的水中育有搖頭擺尾色彩斑斕的錦鯉,只是架在井面的鐵柵欄狠狠地破壞了錦鯉圖的美感。曾有不少文人進士,寒窗苦讀浪漫軼事的覲廷書室,門前一對蒼勁有力的端莊黑字「德澤流芳、祟山毓秀」,仍舊雋刻在硃砂紅木上,以書香墨魂冷眼河山變改、戰火無情和世事更易,正是千古江山,英雄無覓。
尋常巷陌中,那株開得姹紫嫣紅的簕杜鵑,一樹紫紅放肆任性的開在三層高的村屋前,然而再矚目也不及寫着「屏山盆菜」的大字招牌。
惜舊。一碟一碗皆有情
招牌底下昏黃的舊店裏,一時被兩邊一列長架上堆放着過千的碗碟所震懾,罎罐碗碟、沙煲罌罉,銅皮木製陶瓷,公雞、萬壽無疆、蟠龍翻雲、清花等花紋,有些是民國,甚至清朝時候製的,全是舊食具,也有盆菜、九大簋古盛器。短毛頭圓臉兒的店主鄧聯興(聯哥),伸手把器笑謂:「全部都係呢條村好多家村屋拆嗰陣時丟嘅,我唔保留就冇㗎啦!」
聯哥是這盆菜店第三代傳人,也是屏山鄧氏的後人。隨時代變遷,圍村生活一點一滴改變了,舊東西正在消失中,他很想保留這裏的一事一物。碗碟叢中,電話猛烈又急促地響起,幾乎是從早到晚響不停,原來不少識途老馬惠顧過他,從此愛上那獨有的圍村客家風味,每年如燕歸來,都會在喜慶時節訂盆菜、九大簋。他拿起電話對客說︰「冇送貨㗎!對唔住!」
一般盆菜店為增生意,多設外送。聯哥寧願賺少些錢,卻堅持傳統,規定只可在鋪吃,或可訂在祠堂內的大地堂吃。「盆菜、九大簋屬於我哋圍村宴席菜,外送拎出去市區食,完全唔夾!要喺我哋條村食,咁先有風味!」他竭力保衛不單是一個失傳飲食,還有它的良美附景──
這天,就有村民大排筵席吃九大簋。「我有盆菜同九大簋,但九大簋佔咗生意嘅七八成。九大簋出面少做,係我至有!」聯哥、兒子Jeff、大廚及四五個女工,早在各有各活兒在忙,有的在巨型鑊前炒呀炒;有的將各款食物舀進銻盆,包上保溫錫紙;有的張羅執拾餐具和食物搬上貨車。眾人浩浩蕩蕩乘着車沿鄉村小路,直抵盛宴氛圍。
顯赫。祠堂寶地見昌盛
「九大簋,傳統喺祠堂食!」
頂着七百多年的歷史,鄧氏宗祠的雕樑畫棟,青磚紅瓦,在風霜刀劍下,仍汨汨細流着官宦世家一時的顯赫,鄧氏後人在此祭祖、慶祝節日喜事、父老子孫聚會等,無法撼動的熱鬧場面,記載着族人的昌盛,如一樹繁花。
繁花散落處,是這個過萬呎的大地堂前,擺好的二十多圍筵席,喜氣不言而喻。「通常我哋村民結婚、BB滿月、舊時新居入伙,同埋點丁燈,先會擺九大簋。傳統一圍枱人係雙數,所以要坐八仙枱。」八仙枱其實是四方枱,坐八個人,後期改為圓枱,人數再沒有規定。
開席了!祠堂門前的一根火苗,燃點藥引,數十萬台的紅衣鞭炮就措手不及在耳邊炸開,硝火及散開的紅衣頓時在空氣中飄飄而下,驚惶的心被期待開餐的興奮掩蓋。「喺祠堂擺酒近村屋,祠堂門前燒炮杖,村兄弟聽到炮杖聲,就知道開餐,走嚟食。」
上菜講次序,先來的是湯,其他出場不分先後,離不開雞鴨豬手冬菇……中間上子薑菠蘿,消滯去膩,最後才是小盆菜。「食到咁上下,主人家會逐枱敬酒,都係最長輩嗰個行先,譬如結婚,就由老爺奶奶率領。」
鄉情。添飯加菜作叮嚀
吃九大簋,味道其外,碗碗藏鄉情,像添菜,「主人家客氣啲,客人嚟到好似唔夠食,覺得唔好,會抽個裝食物嘅桶,譬如冬菇豬肉,睇吓邊啲唔夠,逐圍添加。」如有吃剩的菜,也會送給朋友親戚,充分如俗語說「又食又拎」般慷慨豪情。其他沒有請來的,主人家都會分給同巷,或隔離巷的鄉里,這份鄉土人情在城市裏,真正少見。
舊日請喜酒,取好事成雙,連餸菜也呈雙數,如「四簋」、「八簋」,但客家人認為九大簋的「九」與「久」同音,有長長久久之意頭,才有九缽。其實九大簋還有一款飯,加起來共十款,就是飯菜齊備,十全十美,人生的圓滿就捧在一手間,見證於觥籌交錯中。「以前唔係咁富有嘅,請食盆菜已經好好。係富貴人家,捨得使,先請九大簋,請最好嘅俾人食!」
昔時九大簋食材貴重,主人家一頓飯宴,揮擲千金萬丈豪氣。聯哥自小就見識有錢人排場,筵開百席是閒事,設流水席,大宴群親好友吃足三天三夜不足為奇,相比今天這樣的場面,當年盛況,由衷地帶點悲壯。
一碗。百菜百味筵席盛
「九大簋矜貴在每一樣餸都係獨立,唔似盆菜嘅食物混埋一齊,一菜一碗,比盆菜好食。」
簋,在古代是貴族放食物的器皿。他們客家人吃九大簋就用九個大簋放食物,後來簋經過演變,叫兩杉四缽。「杉,係大碟。缽,即係大湯碗。用碟同碗將餸分開嚟裝,唔好撈埋一齊。」
現時九大簋已全然以碗盛載,還因應時節調校不同菜式來宴客。「天冷天熱唔同,天熱煮清啲嘅好似梅子鴨,天冷煮南乳鴨,就濃啲。」口味的轉換,使人不易生厭。菜式獨立,百菜百味,使味蕾每次都有新衝擊,吃出其中的風味,這才是九大簋精緻之處。
近年在香港,大時大節吃盆菜愈演愈烈,愈趨普遍,但對吃九大簋,大眾多聞所未聞。
「做九大簋好少人識。譬如我同村都曾經有人做過,味道唔得,冇咗啦!美心啲大廚都嚟試食過,跟足啲餸推出,出晒報紙、電視,最後都係冇做。你唔係我哋圍村人,又唔係好似我做咗咁耐,係做唔到嗰種味!」聯哥帶點自豪說。
客家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九大簋菜式在不同村或會有差異,主要視乎村內有甚麼食材便用甚麼,如村有魚塘,便有淡水魚。或者宴席主人家的要求,捨得出錢的,便有山珍海錯。聯哥則身為屏山鄧族,傾盡識才,續承庥美。「我由細到大喺條村嘅九大簋大多都係呢九款,陳皮鴨湯、了酸豬手、黃酒雞、南乳鴨、炸門鱔、雞汁燴花菇、魚肉丸、子薑菠蘿、小盆菜,加埋雞鴨飯,總共十款。」
獨特。自家佳餚自家味
做九大簋,逐樣做,炆、炸、煮、燉、燴、滷、醃樣樣齊,比起盆菜,工夫多,利錢低,但聯哥廿多年來,仍恪遵一份客家人特色。其他人依循抄襲,卻做不到同樣的美味。他的九大簋味味是精品,首重用料精。「我哋嘅炆豬肉同了酸豬手,係用每朝劏嘅新鮮豬。」連炸門鱔都是新鮮即日捕,門鱔來價貴,外面會用較平宜的炸芋頭、炸花枝丸代替。「圍頭客家近海,舊時喺大埔東嘅海面有好多門鱔魚,所以我哋嘅九大簋一定有門鱔。」
再者,聯哥是元朗原居民,魚販和豬農必然將新鮮門鱔及本地新鮮豬先預留給他。而且坊間沒有多少人做九大簋,要煮出真正味道,他須用圍村傳統的獨有調味。「炆豬肉嘅麵豉醬,係用黃豆加麵粉自己整;黃酒雞嘅黃酒,用糯米同酒餅自己釀;子薑菠蘿嘅子薑,每年六七月啱時候用醋嚟醃,味道先正宗。」調味可說是做九大簋的靈魂,更重要還有手藝。
「煮九大簋,主角係做小盆菜嘅炆豬肉,豬肉炆得好,啲汁滲到入盆底嘅蘿蔔、豬皮同枝竹,成個盆菜都好味。」
他選腩肉和前胛,斬了件,燒熱巨鑊,下油,加入豬肉、香料、糖,之後加水。大灶火力猛,豬肉容易黐底,所以要揸起大鑊鏟不停攪動。一鑊豬肉,炆上一小時,來來回回翻廿多次。要懂得用力,不須太大力,順着力去剷。豬肉炒到六、七成熟,才下麵豉醬和南乳,既不黐底,醬料香味發揮得最好。他還有秘技,就是炆好的豬肉,不要趕着吃,攤放兩至三小時,更臻入味。
眾望所歸的炆豬肉,樣子紅彤彤,乾淨利落,不見有油水蔓延,鬆軟不油膩,吃時展露山賊氣質一口吃掉,入口的瞬間,豬皮帶點嚼勁,豬油與醬汁完美的邂逅,令嘴角上揚的味道,毋須言語,就有口水直流的魔性!
宗親。人人為我厚恩情
這無法停口的炆豬肉,手法技藝是傳承自聯哥父親,也是他人生的第一個大恩人。他父親以前在村裏務農,懂煮幾味撚手家鄉菜。遇有同村喜事要煮盆菜或九大簋,就會叫他來幫手。
「老竇完全係義務,永無托手踭,每次做完喜事,封番封利是仔,小小心意!唔會賺到錢。大家同村,你幫我、我幫你,人情味好好﹗」聯哥憶述說。聯哥十一歲起,就跟父親到祠堂煮九大簋,他充當小幫手,切菜起爐生火等。「我好鍾意做呢樣嘢,有得玩又有得食!」而父親負責掌勺,他看得多,慢慢學會了煮筵席菜。酒菜圍繞,鄉親為屏,長年累月浸淫在筵席的氣氛中,團聚的熱鬧、鄉里的恭親,種下對老鄉土深微綿邈的感情來。
九五年,其父因年邁而退休。「成條村都冇人做,我唔接手做,九大簋就會失傳!」他惟有繼承父親的衣缽,把手藝延續下去,也保留了當時碩果僅存的盆菜和九大簋。
「老竇係業餘,搵唔到食。我要開鋪,煮九大簋嚟做生意。」起初他的字號寂寂無名,三日打魚,兩日曬網,大拍烏蠅。同村的人知道他的難處,也念起他兩父子經常為村出心出力,都不時帶朋友回村,藉詞宴客,特意叫聯哥煮九大簋,讓他有生意可做。甚至容許他在富濃烈圍村色彩的祠堂擺席。
「最感激係同宗兄弟鄧達智,市區人先至認識我。」九五、九六年時著名時裝設計師鄧達智與傳媒、文化界,在圍村吃過聯哥煮的盆菜宴後,經過報道,盆菜開始廣受大眾認識,聯哥越見名氣,即使沒賣廣告,生意大旺。連明星周潤發、甄子丹、郭富城,政界唐英年、葉澍堃等名人都是常客。
人情,就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交心而生。「老竇教我,對鄉親要好,因為同村都係兄弟,自家人,有力出力,有心出心。」他對父親的教誨,仍刻記在心。像是每年清明拜山祭祖,他一切都以村事為先,年年為此都推卻不少大宗的九大簋生意,也幫族人煮山頭。只要村裏要他幫手,他從來都是義不容辭。
每朝六七點,天邊方呈魚肚白,沉睡的鄉村,巷弄後小門半掩,漆黑中廚房亮着一團燈光,冒出縷縷煙霧,傳出咔嚓咔嚓聲響。一個肥圓身影,汗涔涔地已提起鑊鏟,鏟挖着鑊中豬肉,繁忙的氣力活早就展開了。聯哥臉上仍含笑說︰「我幾乎日日都咁早,一直做到晚上六七點,十二三個鐘㗎!但一啲都唔辛苦!」
他奮力以煙火、菜甜、肉香,留住屬於圍村風味的九大簋,以食物的味道譜寫宗族和鄉村人情的記憶,透過節日、慶典,寄語一代又一代人的祝福,不忘祖、不忘根,如一根無形的絲線,把人與人拉近了。
撰文:孟惠良
攝影:陳秉謙、魯雋華
屏山傳統盆菜
地址:元朗屏山塘坊村36號(屏山文物徑路口)
電話:2617 8000
營業時間:11am-9pm
詳情: http://bit.ly/2UxOwEC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網站: http://etw.hk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即like《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即刻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
http://goo.gl/KwjNOE (@eat_travel_weekly)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FFEZdm1135w/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