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道人生:時勢與自由(李怡)
習近平宣稱:「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時與勢在我們一邊」。這句話不假,它反映了世界的真實。
「時與勢」,指的是時機和天下大勢。在國際政治上,不管席捲全球的疫情起源為何,過去一年所展現的事實,就是國家權力最大化的國家,在控制疫情上遠超個人權利最大化的國家;自由世界在管控上遠不如專權體制。美國大選的暗事,沒有主流媒體追查,言論自由受約制,法院以程序為由不受理,投票結果是由投票人決定還是數票者決定?最終,自由敵不過控制。
專權體制在經濟上也顯出優勢。全球陷入停產困境時,世界各地的產品需求,也就更仰賴可以開工和可以強制生產的國家。大部份國家經濟負增長,中國一枝獨秀。醞釀了長達八年的RCEP正式簽署;經過七年談判,歐盟和中國達成投資協定。拜登上台,如翟東升所說,「老朋友又回來了。」華盛頓和華爾街精英主導的美國政經大局,中共國大概很有信心,特朗普時期的中美經濟脫鈎會從此銷聲匿迹。
於是有網友在拙文留言說,我已經落後於當今世界了。這話也沒有說錯。當「時與勢」都不在自由世界這一邊,還講維護自由的美國傳統保守主義的價值,未免不識時務;在美國民主黨已經確定掌握行政和立法(兩院)大權的情況下,「罵民主黨對香港有何好處」?
我是老派人,一向不識時務,漠視功利,固執於古遠的價值。比如孔子的簡單道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雖已少人遵從,我仍然時刻徘徊腦際。上周拙文講的「老兵不死,只會慢慢凋零」,也是固執舊有文明,不因時移勢易而放棄的意思。
甚麼是美國老兵?說那句話的麥克阿瑟將軍,是參加過兩次世界大戰和韓戰的五星上將,二戰後作為1945-1951年佔領日本的盟軍統帥,以美國式民主政治理念,催生了日本戰後的憲法,體現尊重人權、主權在民、放棄戰爭的核心價值。當時許多人認為日本有政教合一的神權傳統,不可能接受人民權利最大化的體制,但通過憲法強制日本接受之後,日本終於脫胎換骨成為一個真正的現代文明國家。
1949年國民黨敗退台灣,民主黨的杜魯門總統於1950年1月發表聲明,宣稱美國絕不會介入中國局勢,並指台澎金馬不屬於美國軍事範圍內。台灣勢危。蔣介石於是委派何世禮將軍往東京,促成麥帥秘密訪台,穩住台海局勢。韓戰在中共出兵後,麥克阿瑟曾向杜魯門總統提出開闢遠東第二戰場,包括轟炸中國軍工產業及設施,「與赤色共產主義決一死戰」,但這建議被杜魯門否決了,更把麥帥撤職。老兵凋零。
一生參加三次捍衞自由、抗擊極權的大戰的麥克阿瑟回美後,1951年在國會發表了《老兵不死》的著名演講。他後來說:「姑息赤禍,我們未來幾代人要為此付出沉重代價,或許要一百年之久。」1961年,他對甘迺迪總統說:「美國所面對的真正危機並不在海外,而是在國內,不在東南亞的綠色叢林中,而是在美國都市的水泥叢林裏。」
「老兵不死」,是指維護自由和人權的美國軍人傳統精神不死,「只會慢慢凋零」是指在錢、權、色無往不利的情況下,這種精神不斷受侵蝕、凋零,因此列根總統說:「自由距它的滅絕不過一代之遙。 我們沒有辦法把自由通過血脈傳給子孫。我們必須為它而戰,保護它,將它交到後代手上,而我們的後代也必須做同樣的事情。否則有一天,我們將在暮年告訴我們的孩子,我們孩子的孩子,曾經自由的美國是甚麼樣子。」
杜魯門主義意思 在 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辯論會後:統一回應讀者疑問】
前一篇筆記和評論辯論會的文章,引來許多川普支持者的攻擊(文章連結:https://pse.is/vta82)。雖然很多事情先前都講過了,但還是要再重覆一次。以下將會談到我們的立場,對川普及拜登的看法,對民主黨的看法,對台美關係的看法,還有做倡議的方式,再來重新整理一次回應。誠摯邀請各位來一起討論。
.
1、
先來談華勒斯(Chris Wallace)
他是著名的「中間派」主播
他自陳投過民主黨人也投過共和黨人
他的聲譽卓著、獲獎無數
上次總統大選辯論會的主持人也有他, 會後也獲得兩黨一致好評
也因此被邀請再次主持2020總統大選辯論
事實上,他應該是Fox News最令人尊敬的主播了
.
美國的大選辯論
是由「總統辯論委員會」這個獨立的機構來承辦
該機構的共同主席包含兩黨前任主席
想想看,每次他們從眾多媒體人當中挑三位到四位來主持
這是要多麼不容易才會被挑中?
.
「Chris Wallace是民主黨耶?」
.
美國的政黨制度跟台灣的不一樣
美國是柔性的政黨(不是柯文哲講的那種)
選民可以在每次選舉的時候
在投票處登記自己是哪一個黨的選民
一個人可能這次登記民主黨,下次登記共和黨
「黨員」的概念,在美國跟在台灣是不一樣的
.
Chris Wallace住在華盛頓特區DC
一個民主黨支持度超過90%的地方
所以他登記成民主黨選民
目的是可以在民主黨初選當中投票
如果你沒投初選,初選完後那就等同於不用投票了,
因為民主黨初選出線的人通常就直接是大選勝利者
.
川普也曾經兩度(還是三度?)登記成民主黨人。
.
2、
來談談辯論
.
許多讀者好像可以接受一個候選人
在辯論當中不斷插話、打斷別人、無視於規則的存在?
要知道在辯論會之前
雙方陣營都是簽署聲明願意遵守辯論會規則
這個辯論會才得以舉辦的
.
川普中斷對手發言的行為,明顯違反規則
而且也是目前不分立場媒體討論的共識
這樣的行為,至少我們多數小編是不能接受的
就算是一些保守派媒體也在會後表達不能接受
.
川普四年前跟希拉蕊辯論的時候
雖然風格強烈、常常插話,大抵上還是在規則內來玩
而也且也都針對辯論主題回應,甚至不時有跳脫框架思考的幽默
當時有一場辯論會的主持人也是Wallace
如果大家找影片出來看,就能看出和這次辯論會表現的差異
當時川普大致上是照著規則走
.
而且說真的,
當時辯論最後的對川普來說的效果也非常好
不只打亂了希拉蕊的節奏,也展現川普的個人風格和自信
只是我們很不能理解,這次的辯論川普為什麼要走偏鋒到這種程度
這次的混亂程度實在太高
會後許多搖擺選民(尚未決定要投誰)focus group的評價
已經不是失望或是覺得無聊,而是憤怒!
.
因為目前美國根本還沒從疫情中回復,百廢待舉
像是stimulus bill這類重要的民生議題,根本沒機會好好討論
外人若是抱著看好戲的心態觀賞這場辯論
或許會覺得戲劇張力十足
但對於已經死了207,000人(相當於911事件發生70次)的美國人來說
大家真的是覺得這是開哪門子的國際玩笑
.
講到國際
因為辯論會透過全球轉播和網路傳到世界各地
昨晚辯論會的混亂體驗不是美國人獨享而已
有日本網友就在推特上說,他是透過NHK的即時口譯轉播收看的
同一時間,拜登、川普、華勒斯,以及這三人的即時口譯人員加起來共六人在講話
就算翻譯講的是日語,一堆人根本聽不懂在講什麼
這場災難性的辯論,對美國的形象來說,傷害著實不小
.
3、
為什麼主持人一直問川普個人問題?
首先,這辯論的設定就是 #由主持人問問題
大家不要用台灣的候選人辯論來看美國
台灣的主持人就單純是擺道具過場用的而已
.
再來,總統候選人個人稅務申報的議題是辯論會之前
就已經公告說會問的六大議題之一
這個事前就公告過了
.
身為媒體,質問執政者問題本來就是天職
更何況,川普的所得稅,還有他的四億元債務是現在全美的大新聞
若川普連任,其中三億多的負債將在他的第二任到期
國家元首個人積欠如此龐大且即將到期的債務
很值得在辯論會上向全國人民說清楚吧?
如果今天蔡英文總統申報財產然後上面寫說負債120億台幣
台灣新聞和輿論討論一定直接大爆炸
這個問題在總統辯論會上絕對是躲不掉的
.
至於拜登家族的新聞
基本上就是共和黨國會議員們在參院出了一份調查報告
(報告全文是由國會公開的)
上面結論是拜登家族查無不法,至少在目前來看證據是不足的
國會報告都這樣說了
Fox News也報導說共和黨人認為沒有什麼殺傷力
.
共和黨議員們認為殺傷力太小,以致於沒人想拿來用
共和黨議員們認為殺傷力太小,以致於沒人想拿來用
共和黨議員們認為殺傷力太小,以致於沒人想拿來用
.
如果還是有人要在那邊認為是媒體在黑、媒體都不報拜登
甚至乾脆開大絕說民主黨掌握了美國媒體
那我們真的也沒什麼辦法
.
我們並沒有說拜登家人有罪或無罪
我們講的是:有一分證據就說一分話
Fox News都說無殺傷力
國會報告的結論都說查無不法
我們不太理解一些讀者們斬釘截鐵說拜登家人有罪的證據是哪邊來的
是有比國會報告還要具權威性的來源嗎?
如果說這樣就叫做護航拜登
那麼Fox News也是在護航嗎?這道理是不通的吧
.
4、
整場辯論會上面,主持人也問了拜登很多問題
拜登明顯地回答不好、答非所問的地方也有至少兩次
(減稅計劃回答成刺激經濟計劃、綠能具體計劃回答成花了多少錢)
但是在這些川普明明就可以好好殺球的地方
他選擇亂插話、把話題帶走
後續當然就不會繼續在這些點上面追問了
這就是川普選擇的策略
使得我們也無法在這方面做更多討論
.
5、
大家要挺川普或挺拜登其實都很好
但是去出征那些不挺自己支持對象的動作
這樣並沒有辦法幫到自己支持的候選人的忙
.
我們要再強調一次(先前講過很多遍了,聽到耳朵長繭的朋友,不好意思)
美國政治不是用親中反中在區分的
那是台灣的分法,或是用台灣視角看美國政治
若真的要理解美國政治,去多認識一些兩黨的人物吧
尤其,過去四十年來美國跟中國是準同盟的關係
政壇跨黨派中,友中的政治人物非常多
中美之間的部份脫勾,其實是很最近的事情
Pompeo代表的強硬派,在政策圈當中其實是非常少數的
改變需要時間
川普成功地改變人們對中國的想法,但美中之間的經濟互賴太深了
真的需要時間來實現各種改變的政策
.
6、
我們美國台灣觀測站,或者任何一個團體都一樣
觀點就是代表團體自己
沒有想要、也不可能去代表全部的台灣人
我們覺得不太能理解,為什麼有些人一直講說不可以自稱台灣人
難道只有挺川的是台灣人,沒有表達挺川的就不能自稱台灣人?
這樣的講法也是說不通的
另外要講一下,我們是一個團隊,團隊內部採用共識決
所以沒有任何一個個人可以代表整個團隊
.
7、
現在是資訊爆炸的時代
大家很容易可以自行選擇資訊
覺得不開心的話不要看就行了
沒人可以逼迫誰
但如果連立場最中間的媒體人(例如Wallace,而且是Fox News)都可以嫌
我們是不太了解大家的資訊來源是什麼
.
如果批評川普就等於左膠川黑
那恐怕全世界沒幾個媒體可以看了
在過去
就算是Fox News也曾在川普做出不尊重新聞記者行為時
跟自由派媒體一起發聲明譴責川普
.
8、
本站小編們在每篇文章當中和podcast當中
幾乎每件事情都會表達立場和意見
從來都沒有打算要追求中立這件事
寫評論就是這樣
作者告訴大家自己立場並給出理由
大家可以判斷這個立場和理由好不好
我們很不能理解,許多人拚命罵我們「假中立」
但其實我們從來不認為這世界上有中立的事情
我們也從來沒有隱藏過說我們小編群比較偏向自由派
.
平權、綠能、社會福利、全民健保
這些都是我們認可、且近年來台灣不斷追求
並拿來向世界展現的價值
不太確定川普本人對台灣瞭解多少
但現在台灣的狀態,其實就是他一直以來在抨擊的「社會主義國家」
(括號起來是因為他對社會主義國家的定義,和世界其他國家的主流不同 …)
台灣能夠在這次疫情中表現亮眼,
很大程度也來自於我們「社會主義國家」的許多特質
(我們抗疫的Taiwan model其實是很難在美國複製的)
.
反綠能反風電、反性教育、反LGBTQ、反少數族群、反全民健保這些立場
如果大家覺得OK,我們其實也都很尊重的
只是,如果罵這些自由派立場是左膠
豈不就是連蔡英文政府也罵進去了嗎?
.
不知道許多來大罵左膠的
在台灣的話都是支持哪一個政黨呢?
.
9、
先前我們講過滿多次了,目前表態支持拜登的人當中
有近七成是因為討厭川普,只有三分之一是真的喜歡拜登
事實上,身為一個自由派,要喜歡拜登還滿不容易的
因為根據過去的國會投票紀錄(538分析)
他是最中間派的中間派
比四成多的同事保守,比四成多的同事自由
簡單來說就是多數派
哪邊多支持就投哪邊,沒有什麼特定的立場
一點都不progressive
.
他在性別和種族議題上面的立場
更是典型的白人菁英思維
對RBG大法官來說
奮鬥了一生
最後迎來兩位如此雷同的候選人
實在情何以堪
.
我們在之前一集的podcast(https://pse.is/qlhnt)中,
就有分析過川普為什麼這麼受歡迎,以及為什麼美國人認同他,
如果我們是川黑,那為什麼還要談川普為什麼受歡迎?
來出征的各位是不是搞錯了什麼?
該集podcast裡有提到一點:
「自由派政治菁英,背棄了自己的選民而去,不再追求整個體系的平等價值」
這也造就川普以及類似型態的政治人物崛起
這是Michael Sandel這樣的政治哲學大師最近在講的論點
(就是寫《正義:一場思辯之旅》那位哈佛教授)
基本上我們都滿贊同的
.
10、
對台灣來說,替台灣交到多一點朋友,是每個人都可以做的事情
美國目前兩大黨對台灣議題是有高度共識
法案都是無異議通過或接近無異議通過
這是長期下來的累積成果
而且不只是外交人員的努力,還有台美人社團的努力
.
朋友真的沒有在嫌多的(我們過去大概講這個論點講了幾十次了吧)
在各級政府(例:州政府、州議會)上
台灣人交朋友從來沒在分黨派的
但現在好像有很多人在提倡完全不用跟某一黨的人交流
這是很錯誤的觀點
就以最簡單最簡單的思考方式來看好了
美國是民主國家,難道都不會政黨輪替的嗎?
.
大家知不知道
前一次發生我國政府在美國大選當中,完全單押一個黨,後來發生什麼事?
1948年的杜威vs杜魯門,這段歷史大家可以去找來看看
目前我們政府推動外交的方式
從來就不是像國民黨常常在批評的什麼單押共和黨
如果單靠一個政黨,國會裡面會像現在跨黨派的支持台灣議案嗎?
.
最後再真心的奉勸一下
如果各位想要幫台灣多做點事
尤其,如果想要幫台灣抵抗中共入侵
了解台美關係和美國政治是非常必要的功課
因為台美關係就是我們最重要的外交關係
甚至,幫助美國人了解台灣和了解中國,也是很重要的事
用親中反中二分法來看美國,是最反效果也最偷懶的一種方式
.
再舉個例子好了
最近關於戰略模糊的討論正盛(參考這篇:https://pse.is/psdtm)
但大家知道嗎?
這些大力辯論要改變戰略模糊的人當中,有一大堆都是自由派智庫或學者
那麼,我們該做的事情是直接去罵他們都是親中反川
還是想辦法加入他們的討論,表達說戰略模糊真的該改了?
.
本站成員最近除了寫了幾篇關於戰略模糊的專欄文章
也和朋友組隊投書外交國關專業雜誌(https://pse.is/twp99)
試圖說服美國政策界的人再多考慮一下,#把戰略模糊改成戰略清晰
.
國家利益是要爭取來的,不會從天上掉下來
如果各位都不想要跟美國政界的人來往(只因為對方不喜歡川普)
大家覺得戰略模糊自己就會改、台美關係自己就會好、台灣自然而然就會受歡迎?
.
本站成立到現在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跟大家一起來學習美國政治
小編群們之間也是這樣互相討論和學習的
守備範圍也才會漸漸從國會擴展到行政部門擴展到台美關係
我們誠摯邀請大家一同來討論與切磋
讓自己更了解美中台關係
也嘗試看看有什麼向美國做倡議的可能性
.
.
✨ 贊助觀測站:https://ustaiwanwatch.soci.vip/
🎙 觀測站podcast:https://ustw-spiceup.soci.vip/
杜魯門主義意思 在 政變後的寧靜夏午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Quote:
雖然這個過程實際上是由一個「沒有」黃金準備的貨幣轉換為「有」黃金準備的,#幣值換算本身也基本沒有影響到購買力,但不要說是現在,就連當時都有人信誓旦旦說四萬塊換一塊的過程使得他或他的長輩財產大幅縮水。
其實我是相信某些人的財產會大幅縮水的真實性,這就是理論和現實的差距,不要說七十幾年前,就是近幾年印度政府的換鈔政策,也是害慘了了一堆人,那些存了私房錢又不識字不能去銀行換鈔的印度家庭主婦,被迫在拋棄財產或曝光財產中二選一,許多 #賺黑錢或有洗錢需要的人,#由於他們真正的財富狀況不能曝光,也選擇直接作廢舊鈔。當年的老台灣當然也有同樣的問題。
簡單來說,雙方講的都對,#幣制的轉換沒有造成貨幣本身的購買力下降,但的確會造成某些人的財富縮水,只是造成財富直接縮水的,不是幣制轉換這個政策本身,而是有許許多多的人,基於他們各自不同的實際狀況,不能或不願參與到官方的貨幣轉換機制上來。
台幣「四萬塊換一塊」往事
所謂「四萬塊換一塊」,是指1949年6月15日,台灣省政府下令將舊台幣以40000比1的比率折算為新台幣。
雖然這個過程實際上是由一個「沒有」黃金準備的貨幣轉換為「有」黃金準備的,幣值換算本身也基本沒有影響到購買力,但不要說是現在,就連當時都有人信誓旦旦說四萬塊換一塊的過程使得他或他的長輩財產大幅縮水。
其實我是相信某些人的財產會大幅縮水的真實性,這就是理論和現實的差距,不要說七十幾年前,就是近幾年印度政府的換鈔政策,也是害慘了了一堆人,那些存了私房錢又不識字不能去銀行換鈔的印度家庭主婦,被迫在拋棄財產或曝光財產中二選一,許多賺黑錢或有洗錢需要的人,由於他們真正的財富狀況不能曝光,也選擇直接作廢舊鈔。當年的老台灣當然也有同樣的問題。
簡單來說,雙方講的都對,幣制的轉換沒有造成貨幣本身的購買力下降,但的確會造成某些人的財富縮水,只是造成財富直接縮水的,不是幣制轉換這個政策本身,而是有許許多多的人,基於他們各自不同的實際狀況,不能或不願參與到官方的貨幣轉換機制上來。
長期的、間接的財富縮水,其脈絡就必須要上溯到戰爭末期。
戰爭還沒結束,各國其實已經在討論戰後怎麼整理貨幣的問題,對於當時人來說,他們主要參考的,就是一次世界大戰戰後的慘痛經驗。
由於一戰後,世界各國陸續陷入長期的經濟蕭條,各國為了消化國內過剩的生產,紛紛採取了貨幣貶值(脫離金本位)的方式增加其產品的競爭力,傾銷到世界各地,但與此同時,又在同一貨幣區域內(特別是殖民地與殖民宗主國),築起關稅壁壘。這個大家有志一同的作法,最終經過複雜的演化,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最重要的導火線。
例如日本,一戰為日本帶來戰爭景氣,但一戰後,日本經濟就陷入了長期低迷,他們也學著歐美列強將貨幣與黃金脫鉤,試圖以超貶的貨幣將貨物傾銷到世界各地,但日本人馬上遭遇困難,傾銷到歐洲或東南亞的貨物,遇上了關稅壁壘,傾銷到中國的貨物,則遇上了從五四運動以來的抵制日貨風潮。日本的菁英想來想去,找到了問題的癥結,認為之所以卡關,是因為他們沒有像英國的印度這樣廣大的原料來源與市場作為殖民地,於是盯上了中國東北,後來東北的腹地還是遠遠不夠,又再盯上華北。
這就是貿易保護主義演化成戰爭的邏輯鏈條。
二戰的侵略國,像是日本或是德國,在他們內部都有類似的「爭取生存空間」的聲浪,用來正當化他們侵略鄰國的行為,而且至少在他們內部輿論的語境下,都非常受到大眾乃至於菁英的認同。二戰末期,許多有識之士就非常擔心這樣的狀況會再度重演,於是催生了現在的WTO的前身GATT(關稅及貿易總協定),以及以美元與黃金掛鉤、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鉤的布列頓森林體系,至少在表面上,就是為了防止各國在戰後再度競貶貨幣、高築關稅壁壘。
二戰結束時,各國都處於嚴重的通貨膨脹,由於戰爭時期大量印鈔,戰後怎麼整理貨幣,就成為最重要的課題。對當時的人來說,能夠參考的,就只有一戰後整理的經驗,基本上就是兩條路線,一種德國式的、一種英國式的。
德國的方法,說穿了就是「抵賴法」。當時的德國發行了以地產為擔保的臨時貨幣(Rentenmark),以「一兆比一」的比率回收戰時濫發的馬克,幾乎是等於將原先的貨幣直接作廢了,經過抵賴之後,最後再回到老辦法,以黃金作為保證發行新貨幣,再以一比一的比率收回Rentenmark,才算完成了戰後的貨幣整理。
相較之下,英國的方法,就是立刻回歸金本位制,實行通貨緊縮。依照當時的討論,如果通膨還算合理,則實行通貨緊縮來整理貨幣即可,但面對惡性通貨膨脹,不得已還是要採取抵賴法。
二戰敗戰後的日本,基本就是採取和一戰戰敗國德國一樣的抵賴法,有興趣的可以查一下「新円切替」、「預金封鎖」這些當時金融緊急措置令的關鍵字,由於舊台幣是直接承接日本時代的台灣銀行券,有人以為如果不拿舊台幣以四萬比一的比率換新台幣,還可以拿去一比一換回日圓,算一算賺翻了,殊不知,早在戰後第一時間,日本就已經使用抵賴法整理了通貨,在整理過程中,台日基本上是斷絕往來的,如果不是陳儀以舊台幣一比一承接了台灣銀行券,不用等到新台幣發行,這些舊幣在更早的1946年3月3日後就已經全部作廢。
陳儀承接日本人濫發的貨幣,大致上有兩個計畫。
一是當時中華民國的國幣「法幣」,正要進入戰後的貨幣整理階段,效果還未可知,陳儀希望等法幣整理完成、發行新幣時,再讓台幣回歸與中央一致。
二是陳儀打算用接收自日本的日產,作為整理台灣通貨的子彈,以當時的預想,基本可以扛下日本在戰爭中與戰後接管空窗期所濫發的貨幣,當然,在這個過程中,陳儀也使用了類似日本政府「預金封鎖」的手法,把日本在最後期所濫發的武尊千圓券鎖死在銀行裡,限制持有者所能動用的比例。
但陳儀沒有想到的是,戰爭最後期,盟軍對於台灣的轟炸所造成的破壞,遠遠超乎他的想像,這個轟炸是戰略性的,可以生產戰略物資酒精的糖廠,承受了毀滅性的破壞。陳儀以出售日產所得來整理貨幣,但後來為修復炸毀的工廠,又大肆舉債,僅僅台糖一家,1946年所獲得的貸款就相當於當年台灣省整年政府總預算的一半這樣的規模,在這段時期,對公營事業的放款正是台幣膨脹的最大因素。
但要說中華民國政府拿走了台糖的存糖,導致台糖不能正常盈利,所以才需要貸款進行修復,這是把當時真實的狀況顛倒了講。實際的情況是,早在中華民國尚未接管的空窗期間,這些存糖就已經被大規模掠奪至民間,而台灣糖業由於長期有日本作為保證市場,導致生產成本過高,欠缺國際競爭力,台糖送去上海賣的食糖,最後是在面對批發價僅一半的爪哇糖的競爭之下,大敗虧輸。當時的輿論還分為兩派,一是希望台糖趕緊轉型增加競爭力,二是希望中華民國政府實行關稅保護,讓中國大陸取代日本成為台糖的保證市場,台灣本地的輿論還是傾向於後者。
但糖業畢竟還是台灣經濟的命脈,在此情況下,修復糖廠勢在必行,也因為修復所需的資金實在太龐大,也排擠了其他產業修復,這中間的取捨,也導致現在台灣人對於官方「台灣的產業不必全都恢復」一說的誤解。
對於修復台糖所需的資金,這裡的「資金」,光是有台幣並不夠,向國外購買機器設備是要用美元的,而當年的台灣基本沒有什麼賺取美元的手段,要重建台糖,所需要的舊台幣廿多億是台灣銀行印的,但美元的部分,則是中華民國中央銀行先行墊支的,一共是500萬(時約舊台幣五億)。這也就是為什麼台糖的生產成本雖然過高,甚至早在日本時代,日本本土從爪哇進口食糖都還比從台灣便宜,但日本人還是選擇向台灣購買,因為這還是可以幫日本節省珍貴的外匯。
順帶一提,在台糖重建的過程中,美國是有表達願意提供技術和貸款,至今仍有不少人對於當年政府沒有接受美國的計畫感到不解,因為依照美國的計畫,顯然修復成本更低、時間更短,因此他們認為政府不接受,這中間必有貪瀆。但我不知道為什麼,這些人並不去提,當年美國人提出的要約,是以大比例的股權移轉給美國做為條件的。接受這樣的條件,實為賣國行為。
從美國在當時國際所扮演的角色,我們就可以拉回「四萬塊換一塊」的事情上。我們先談當年的中華民國在戰後整理貨幣時,所遇到的具體問題。
首先,雖然你的國家作為戰場,殘破不堪,甚至比某些戰敗國還慘,但你畢竟是戰勝國,你可以接收敵國在本國的資產、可以主張戰爭賠款,把復興的成本轉嫁給侵略國的國民,直接抵賴這大家心理上難以接受,且對經濟衝擊太大,不利於國共內戰的局勢,在此前提下,中華民國政府也承接了台灣銀行券、汪精衛政權的中儲券,並在戰後初期就開始以庫存黃金回收市場上過量的法幣,試圖穩定區域情勢。
第二是更大的問題。當時的中華民國和各國都面臨一個共同的難題,就是隨著戰爭的進行,世界上絕大部分的黃金都集中到了美國手上,貿然採行金本位緊縮貨幣,金融必受美國支配,幣制也失去獨立性。為此,英國提出了凱因斯所設計的超國家貨幣「班科(Bancor)」作為國際貿易的清算工具,只是最終美國所主導的美元中心模式還是勝出,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鉤、美元與黃金掛鉤。這是戰後美元中心架構的開始,也由於美元直接與黃金掛鉤,各國就很難避免國內資本大量出逃到美元的狀況,這一點連英鎊都扛不住,這也是大英帝國解體的經濟上脈絡。
為了遏止資金出逃,各國政府祭出更強硬的外匯管制措施,但這一方面限制了檯面上的正常經濟活動,另一方面也使得繞過管制的檯面下經濟活動收益更大。
1946年3月,中華民國政府頒布外匯管制辦法,規定凡申請結購外匯者,限於三個月內可以進口的物品。這個辦法的初衷,本來只是杜絕投機、防止資本逃避,但實際上除了讓檯面下的經濟活動更加蓬勃,在檯面上,也使得隨時隨地可以裝船輸入的民生消費物品大舉輸入,需要較長時間製造的生產設備反而難以順利取得外匯購進。
另一方面,美國所鼓吹的、表面上十分中性的禁止競貶貨幣、禁止關稅壁壘的國際自由貿易原則,實際上起到的作用,則是獨厚當時沒有受到戰火波及的美國本土產品,這一來一往,就是一個美國貨把本地的產業摧毀殆盡的局面。
本地產業被摧毀,除了國內生產不足,也更難輸出賺取外匯,外匯不足,就更難穩定本國貨幣匯率,本國貨幣不穩定,又加速資本出逃,為了遏止資本出逃所祭出的管制又進一步扼殺了本有競爭力的本國產業,這是死循環。這些討論,都見於當時的政府資料與報紙。
再來看舊台幣與法幣。
舊台幣兌法幣的官價一直都是被低估的,一個很奇怪的現象是,現在居然所有關於這件事的討論,都是說這是便於國民政府掠奪台灣的物資,這也是把實際的情況說顛倒了。
匯率政策一定都是雙面刃,貶值有利於出口,這對於當時的台灣商人來說是巴不得的事。戰後初期,台灣的出口還是以米糖為主,在陳儀政權嚴令禁止米糖出口後,米糖仍然以走私的方式繼續外流至大陸換取相對被高估的法幣,並利用中華民國政府在戰後初期回收法幣的機制,將法幣兌為黃金。在當時,國民政府打算檢討舊台幣對法幣匯率的市場消息,還曾經直接造成金價下跌,而走私的目的地福建省的福州,也成為戰後初期全中國唯一一個居然米價會下跌的地方。台灣海峽走私有其季節性,在東北季風強勁、不利於渡海走私的冬季,就以囤積的方式暫時存放,這就是在二二八事件之前,陳儀政權大規模查獲包括板橋林家在內的台灣巨商囤積米穀的歷史背景,只是這段「走私白米換取一箱箱黃金」的往事不知道從何時開始,走私的主角從台灣商人改寫成了陳儀政府的官員。
光從貨幣發行量來看法幣與後來金圓券的崩潰,只能看到這個現象本身,卻不能窮盡這個現象背後的脈絡。除了貨幣發行量之外,市場對於法幣的信心,除了上述的幾個因素之外,當然還有戰爭的因素。
由於戰爭時期中華民國作為戰場,許多國土相繼被佔領,此時有多少法幣在國民政府控制區域內流通,是說不準的。事實上,在日本佔領區中,日本人也發行軍票、或以傀儡政權發行貨幣與法幣競爭,並以包含硬搶在內的各種方法將法幣強制集中,作為傀儡政權貨幣的發行準備、套買外匯,或轉過來向國民政府控制區域搜刮物資之用。而戰時國土支離破碎,法幣並沒有辦法有一個統一的發行,這也使得偽造相對來說更容易,偽鈔充斥市面,也是一個頭痛的問題。
戰後,國共內戰繼續開打,同樣的經濟戰一樣存在於國共之間,我們現在說國民黨以金圓券搜刮人民的黃金,事實上,早在1946年,內戰的另一方中國共產黨就已經開始在其控制的區域內,以其發行的貨幣強制收購區域內的黃金現貨。而同一時期,國民政府正在釋出庫存黃金回收法幣安定通貨膨脹。在這整個回收法幣的過程中(1946年3月至1947年2月),央行釋出了庫存黃金589萬盎司中的352萬盎司(即約167公噸中的100公噸;334萬市兩中的200萬市兩)。
轉折點發生在1947年1月底,國共雙方結束了一年多以來的打打談談,撤回談判代表,這被視為可能是內戰即將全面開打的信號,引發了資本瘋狂逃亡。由於外匯有所管制,除了美元、港幣黑市之外,資本要逃,當然就集中在政府還在釋出的黃金,物價劇烈波動,也引來了米糧棉紗等實物的短期炒作,甚至借錢來炒,這就是1947年2月,也就是二二八事件的同一個月,上海的「黃金風潮」。
當時不只是民間,就連軍餉、公務人員的薪餉也都被各級主管挪用去兌換黃金,但你站在他們的立場,薪水發下來馬上因為黃金上漲貨幣貶值而縮水,那還不如跳下去跟著炒高黃金,沒準還能賺,他們也沒辦法。事實上也因為這樣的問題,有些地方政府乾脆不發薪資、改發實物。
黃金風潮所引發的物價上漲實在太過劇烈,國民政府於是頒布了經濟緊急措施方案,期間內禁止一切黃金外匯買賣、嚴打囤積走私,此時是1947年2月18日,也就是二二八事件爆發的前十天。經濟緊急措施對於防止資本逃逸效果有限(一說黃金是大規模經由陸路運至廣州再轉香港),但經濟緊急措施對於舉債炒作、囤積居奇的商人是有立竿見影的效果,除了台灣,廣州乃至於各地都有投機與囤積商人破產、血本無歸的報導出現,這也就是二二八事件中,圓環緝私煙事件之所以引發民間如此巨大反彈的歷史脈絡。
順帶一提,即使是在此時,國民政府還批准了陳儀向中央申請的490億法幣的「肥料借款」,以解決台灣本地肥料短缺的問題。之前是有國際援助台灣的肥料,但援助的肥料根本不符台灣本地的使用種類,要轉售去中國本土,中國本土農民又尚未建立使用肥料的習慣,這個問題最終還是中央解決的。
無論是當時或現在,都有研究把法幣的崩潰原因簡單歸結為鉅額的軍費支出,只是我們現在隔了七十幾年回頭看,應該看得更清楚。戰後初期開始的布列頓森林體系,它最後崩潰是在1970年初期,崩潰的原因是美國黃金儲備不足、開始拒絕讓美元自由兌換為黃金。但這個體系,其實在更早的戰後初期,它也差點崩潰。
我們先來看崩潰背後的機制。
布列頓森林體系是一個以美元為國際貿易清算標準的系統,它是建立在美國巨量的黃金儲備以及承諾美元與黃金可自由兌換之上。只是這個黃金美元雙本位的系統,其邏輯缺陷(Triffin dilemma)也是非常明顯的:
簡單的說,就是美元的流動性與對美元的信心無法兼得。
其一,如果美國對他國出現逆差,他國將賺得的美元兌換為黃金,美國所持有的黃金減少,長此以往就會威脅到各國對美元的信心,這其實就是1970年代布列頓森林體系崩潰背後的機制;
其二,如果美國對他國出現順差,則他國的美元儲備就會不足,進一步對該他國對外貿易與通貨穩定造成嚴重問題。如果美國對所有的國家都是大幅順差呢?這個整體美元流動性不足的系統性問題,實際上就是戰後初期所遭遇的狀況。
此現象立刻對世界的局勢帶來了巨變。第一個出來大聲疾呼的是英國的首相邱吉爾,即著名的「鐵幕演說」,一般咸認這是冷戰即將展開的序幕。
戰後初期,美國或美國貨在區域利益上的絕對優勢地位,事實上不斷為共產主義者所謂「美國帝國主義」的宣傳提供素材,特別是在既有的反共政權被摧毀的國家,像是日本,更是迅速赤化。在此階段,布列頓森林體系的缺陷、美國在二戰後生產能力獨存的事實,都被當做了自由貿易本身的缺陷。看到這個現象的大家,特別是年輕人,想到的根本解決之道,自然也就是直接取消自由貿易。
要維持這樣一種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貿易系統不至於崩潰,擺在眼前的明路,事實上只有一條,那就是美國對各國的直接援助,容忍美國在國際收支上的赤字來換取美元的流動性,這就是美援的基本脈絡。
由於美援在美蘇軍事對抗脈絡上的強烈連結,我們很容易忽略美援在經濟上的脈絡,乃至於將美援簡單當作一國能在戰後復興的唯一因素,而忽略了美元體系在更早的階段對他國的復興所造成的嚴重阻礙。
相較於美國的馬歇爾計畫在1947年就開始對歐洲的土耳其、希臘提供實質性的援助,美國對亞洲國家的援助則遲得多,要等到1950年韓戰爆發之後,這不是只有中華民國如此,日、韓亦然。這中間的時間差,正是本文「四萬塊換一塊」的事情所發生的舞台。
這個時間差的由來,還是要回到美國國內一直以來的孤立主義氛圍,即不干涉、不捲入他國衝突的基本態度。這個孤立主義傳統,使得美國政府,相較於干預歐洲事務,更難以說服國會去干預亞洲事務。甚至美國在二戰參戰之前對英國的援助,都尚且必須小心繞過國內孤立主義的反彈聲浪。當時美國總統羅斯福曾經提過「四大自由」的說法,我們今天常常誤用其中所謂「免於恐懼的自由」,拿來要求政府積極與造成人民恐懼的事物戰鬥,殊不知當時這個詞的意思,實際上是呼籲各國裁減軍備:「不要再打了」。
還有一點容易被忽略的,就是美國政府也必須面對國內非常巨大的同情、甚至支持共產黨的聲浪。這些同情、支持共產黨的聲音,是在盛行於1950年代美國的麥卡錫主義的肅清之下,才逐漸消失。
順帶一提,二二八事件的討論中,經常有人引用的《密勒氏評論報》關於國民黨血洗台灣的報導,這則報導的撰寫者John W. Powell,實際上是原為美國戰時情報局(Office of War Information (OWI))的運用人員,他後來因為引述中共官員的說法指控美國於韓戰中使用細菌戰而被控叛國罪。
二戰後期,美國政府雖然在檯面上支持國民政府,但也以美軍觀察團(Dixie Mission)與中國共產黨的延安方面建立官方關係,這個觀察團是在1947年的3月11日結束,隔天3月12日,美國總統杜魯門發表國情咨文,要求國會撥款4億美元支援土耳其與希臘,使兩國不至於落入共產黨手中,一般咸認這是美國支持反共政權的開端。
現在台灣流行一個說法,認為是韓戰的爆發救了國民黨。這個說法並不確切,因為韓戰爆發和中國內戰,同樣都不構成美國干預亞洲事務的正當理由。實際上使輿論翻盤的分水嶺,應該是1949年8月29日蘇聯的核子試爆,這才是普通美國人民真正有感的因素,民間輿論開始歇斯底里,也造成所謂「紅色恐慌」、麥卡錫主義等現象。哪怕這些行為客觀上救了誰,本質上都是美國人的自救。
1949年6月15日,台灣省政府下令將舊台幣以40000比1的比率折算為新台幣,有黃金作為保證的新台幣暫時穩定了下來,但事實上美元系統性的問題當然還是存在,長期下來新台幣的幣值還是不可能安定,這個系統性的問題的確是美援來解決的。但當時人並不知道,當各國復興之後,開始將賺得的美元兌換為黃金,最終一樣也導致這個系統的崩潰。
布列頓森林體系崩潰後,美國是以石油以美元計價來繼續維持美元的中心地位,這就是2001年宮崎駿導演的動畫《神隱少女》中,故事所發生的舞台「油屋」所影射的自由市場經濟體系。動畫中,大家以為自己追逐的是黃金,但實際上卻是以魔法障眼的廢土。
但那就是另一故事了。
杜魯門主義意思 在 杜魯門主義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數位感-2022年3月 的推薦與評價
關於「杜魯門主義」標籤,搜尋引擎有相關的訊息討論:. 秦晋no Twitter: "此言甚是。 中国遭受共产主义席卷,杜鲁门、马歇尔...中国遭受共产主义 ... ... <看更多>
杜魯門主義意思 在 杜魯門主義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數位感-2022年3月 的推薦與評價
關於「杜魯門主義」標籤,搜尋引擎有相關的訊息討論:. 秦晋no Twitter: "此言甚是。 中国遭受共产主义席卷,杜鲁门、马歇尔...中国遭受共产主义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