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歷史小巨星─吳宜蓉的推薦。
其實說到戰國時代的電玩遊戲,我會想到以前大宇公司有推出「戰國策」電玩,而且還請了鄭問負責繪畫。
我是沒有玩過這款電玩,畢竟當年我還小,是個窮逼(這點其實到現在好像也沒變),買不起遊戲。不過觀看一些網路上的圖片,我覺得已經算是那個時期,我國電玩公司所能拿出的頂級誠意之作了。
可惜,就還是沒有經營起來......
但戰國時代真的不比三國有魅力嗎?
其實光榮三國志,這幾代都開始出現「古代武將」的人物,這其中就有不少戰國時代的武將登場,例如:白起、蒙恬、王翦、吳起、孫臏......可見日本公司是有看見其中的魅力所在。
個人覺得,戰國時代之所以未能像三國一樣的蓬勃發展,應該是吃了文學創作的虧。雖然是有一本《東周列國志》的古代小說,其中也不乏經典橋段,像是孫臏與龐涓的恩怨仇、蘇秦與張儀的喇叭嘴大師對決,但整體來說,時間被拉得太久進而造成了結構鬆散,在觀看上就不如三國演義精彩了。
(大家如果對照三國演義及正史,會發現三國演義忽略了眾多橋段,例如:東吳就非常的邊緣化,還有諸葛亮掛掉之後,三國演義就以極快的速度收官,要知道諸葛亮死後的蜀漢可是還維持了很長的時間呀。但作為文學安排,這確實能讓作者更聚焦安排他想描寫的重點。而作者也的確創作出了許多經典虛構環節,像是天下無敵的關2D溫酒斬顏良、過五關展六個顏良、水淹七個軍的顏良......之類的。)
前些年,對岸有根據小說改編,推出了電視劇「大秦帝國」系列,似乎也在歷史愛好者中掀起不小的討論(事實上,我在故事網站的連載,很多圖片就是引用自大秦帝國的電視劇照),另外原泰久繪畫的《王者天下》漫畫,也是有不少支持者,甚至還因此改編成電影(但動漫真人話其實往往是悲劇呀,好吧,最起碼我們看王者天下的電影還可以看長澤雅美及橋本環奈來壓壓驚),而我做出的戰國四名將篇,就因為這套漫畫而吸引了一些讀者閱讀(其中效果最顯著的就是王翦以及李牧這兩篇了)。
所以如果有越多人投入這段歷史的創作及描述,我想,說不定真的能打造出不輸三國的璀璨時代(比如我們就期待全軍破敵系列來個戰國時代篇吧)。
說到此處,我這次的作品就算是貢獻給了歷史長河的建造了,大家如果看的心動,趕緊掏錢購買幾本吧!
購書可往這裡走喔:
https://www.kingstone.com.tw/basic/2017820631503?actid=WISE&kw=%E5%93%A5%EF%BC%8C%E5%B0%B1%E6%98%AF%E5%80%8B%E7%8B%A0%E8%A7%92%E8%89%B2&lid=search&pi=0&zone=book&fbclid=IwAR02_piD-Y9sTWA4nCNXTFZ4vnOztCPdf_5ocn-Q3dczYHQIoruhmYsx0S4
https://okapi.books.com.tw/article/14526?fbclid=IwAR27GoK_xMH6mf1WgbFazKnd9KQhIyZK0M5NlKwO876ODeQkaxgulzOoYuY
東周 列國志 漫畫 在 Sama記事本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在那浩瀚書海裡
弟:你知道南島語系跟原住民的關係嗎?
我:知道。
弟:那妳知道圓明園被焚毀和大航海時代的關係嗎?
我:嗯,應該知道。
弟:都跟海洋有關,很有趣。但很多人不知道。
我:?
弟:因為課本沒有教這個啊,很多有趣的事情課本都不會說,實在太可惜了。
--------------------------------------------
弟弟在剛會爬行時,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爬到書櫃前翻書。我常是一睜眼,看到在晨光中,咬著奶嘴、翻著書本的弟弟。當時弟弟最喜歡的書是艾瑪畫畫,他可以安靜、專注的盯著圖畫細節,沈迷在其中。
隨著年紀的增長,他對於圖書館有莫名的熱愛,小學前他並不識字,連注音拼音都不會,但每週他最期待就是爸媽放假可以帶他去圖書館,三、四歲的年紀,對於借什麼書很有主見,透過畫風和繪本圖畫,就可以精準找到同一作者的各種作品。
小學以後,開始識字,他在閱讀上飛越式的成長,一學會拼音,沒有任何困難的就直接進入文字閱讀,和同齡時哥哥需要一再陪讀才慢慢接受文字書,完全是天壤之別。當時,他跟我說:「字多的書比較好,因為可以看比較久,沒有圖畫更好,還可以用頭腦想出(很多畫面)來。」弟弟喜歡用畫圖或手作記錄他的閱讀心得,把眼中文字轉化成圖像,這個習慣一直持續至今,多年來我拍下他隨手畫下的閱讀記錄塗鴉不下千張。
中年級後,圖書館的運用更為嫻熟,他開始在腦袋中做書評,對於喜歡的書,會搜尋各種版本,一一閱讀,再比較其中異同,揪出各種問題,從文筆、作者、內容到勘誤,他都有一套自己的評估。比如三國演義、東周列國志,他隨口就可以說出數個版本,各版本所長所短、適合年齡、推薦與否,清晰又充滿說服力。
越過了十歲,他又開發出圖書館的另一功能--解答疑惑,凡舉他感興趣的領域、遇到的問題,都會到圖書館找答案,為此,他摸索出一套獨特搜尋方式,除了找答案,也會把相關的書籍一網打盡,廣博閱讀後,為自己找到答案,且開啟更深入的探尋與趣味。
所以,他的閱讀完全不設限,從數學、天文、地理、生物、文學、歷史到哲學、社會科學、體育、笑話集...,他無一不感興趣,隨時都可以在他的書案上,看到各式各樣、匪夷所思的書籍。
進入青少年時期之後,他的閱讀範疇更擴大,不只科普、知識性、文學與語文類書籍,他對於同儕們熱烈討論的小說、漫畫皆有涉獵,連一般人鮮少會接觸的老子道德經、幾何原本...,都曾是他的手邊書。他的閱讀不只廣泛,而且在感興趣的領域會特別深入,再加上他獨特的思考邏輯,閱讀不僅僅是樂趣,更是他彙總各樣知識的最佳管道。
披著叛逆青少年的外表,不好好說話、一開口就RAP,學校教授範疇的內容沒什麼興趣,寫作業沒有動力、課本裡都是塗鴉,每每看到他,我都很想笑,因為在逆反外表的背面,真身其實是充滿反差萌的博學小文青,他用多刺的外表,掩飾著對知識追求的熱愛與對僵固學習的反抗。
所以,每次哥哥跟我抱怨弟弟不好好用功時,我都叫他不要操心,因為看完圖書館大部分藏書的人,真的無法對著那幾本課本的一再複習會感興趣,而知識的追求,本也不在成績。
弟弟搞怪、對追求高分不感興趣,那又何妨,在他的世界裡,有太多太多有趣的事物可以去追尋,有太多的人事物值得去同理與關懷,何必循前人之路前行,在浩瀚書海中,知識的指引裡,必有他的方向。
*被刺頭青少年一再惹毛之際,媽媽需要這樣的回憶,換個角度看到他的好,以防不自覺爆走翻桌
*五歲生日前的弟弟,最大的心願是看完五牛車的書 https://blog.xuite.net/sama01/blog/34503192
*圖:6歲時的弟弟,看完書把故事裡的主角,用舊襪子做出來
東周 列國志 漫畫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抽獎機會到!】
所謂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就算都是歷史,每個人也總有他自己的偏愛。
相信不少朋友都能能清楚明白,中國史是我的關注焦點,而其中最吸引我的就是:戰國、三國、民國,這三個時代。
民國對我的吸引力,相信大家都明白,畢竟我開始有機會固定發文,正是從談論清末民初開始。
至於三國,對我的意義極為重大,我就是因為三國故事才入了歷史這個坑,而且三國的戲劇、小說、電玩仍在推陳出新,在歷史普及及探討中可謂活力充沛。
不過其實我認為三國在中國歷史上的意義,且不說它持續時間短,除了歷史人物的事蹟,我們很少制度、思想或是生活是在三國時代產生重大意義。
就連軍事上所謂三國鼎立的交互攻伐,中國歷史上也出現不少次,甚至遠比三國更難分難解(像是魏晉南北朝後期的東魏、西魏、南梁的三國鼎立,三國間的實力差距較為平均,而三國時代,北方的曹魏其實在資源上根本是穩操勝卷)。
所以真要說,戰國時代是比三國更精采亮麗的時代。在軍事上,戰國七雄的交互攻伐穿插嘴砲無敵的縱橫家合縱連橫可謂詭譎莫測,思想上,更是有百家爭鳴的大爆發。要說知名人物,武將上有讓諸葛亮推崇的樂毅、逆襲復國的田單、通曉人性甚至可以抹除自己人性的吳起、一生屠殺敵軍破百萬的殺神白起;文人上,有圍魏救趙的孫臏、終極的法家韓非、性善的孟子及性惡的荀子,那都是耀眼無比的存在。
其實描述戰國的作品也不少,小說部分有東周列國志,漫畫部分則有描述戰國晚期的王者天下,電視劇則有大秦帝國系列還有前陣子很火的羋月傳,電玩則......算了不提也罷(在我小時候,國內遊戲曾出了一款名為「戰國策」的電玩,可惜最後市場結果相當不成功)。
或許是時間跨度頗大(最短的戰國定義也將近有200年),描述戰國的作品通常只能集中在一個面向(比如,描述秦國部分歷史的羋月傳或是王者天下),時間長也代表背景繁雜,就好比戰國七雄的韓趙魏,在還沒講解他們各自歷史前,還要先回朔到他們在春秋的前身─晉國,才能明白他們跟其他周邊國家的恩怨。
講了這麼久,其實我是想告訴各位,最近我拿相當不錯的乾貨要讓大家抽獎了!
前陣子我有機會閱讀《這才是戰國》,這是一本有著輕鬆且博引旁證筆法的作品,對於想要入門站國的朋友會是相當不錯的選擇。
而出版社也很慷慨地讓我能辦抽獎送出三本作品,所以只要完成以下幾個動作:
1.分享這則貼文(分享狀態要設定公開,我才能看到喔)
2.在本則貼文留言回答問題:你最想要聽哪一個時代的故事?
3.去購買本書......沒有,我亂講的。
我們將在10/23抽出三位幸運的朋友,大家走過路過千萬別錯過呀!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00802
東周 列國志 漫畫 在 時也選擇以張儀為主角來創作長篇 的推薦與評價
對於漫畫家鄭問,我從小就知道他,不過小時候也只看過他在當時漫畫周刊上連載的 ... 我特別有共鳴之感,因為我去年底才仔細讀過《東周列國志》還有其他關於戰國縱橫家 ... ... <看更多>
東周 列國志 漫畫 在 [疑問] 國小入門東周列國誌or東周史普書- 看板historia 的推薦與評價
因為每年固定有送生日禮物給好友們的小小孩。
只是我都是送書,中西方至少各一本。
中國古典文學的部分,我是有計畫性的贈書,
從 超簡單改寫版 到 較普通改寫版,進而希望到原著,
從西遊到三國,進而到東周列國誌。
自己私心是100%目標,升國中暑假時,小小孩可以看完上述三本原著。
西遊記,選擇多到變成一種困擾,要花很多時間挑書。
而相對極端的,卻是東周列國誌。
以目前『市面上販售』的有:
A、風車文化,兒童一定要讀的國學經典漫畫版:東周列國志(上)(下)
https://m.sanmin.com.tw/Product/index/004286907
https://m.sanmin.com.tw/Product/index/004286908
B、三民書局,東周列國誌
https://m.sanmin.com.tw/Product/index/002563481
C、幼福,東周列國誌
https://www.168books.com.tw/item.jsp?item=1098&kind=10
D、世一,白話東周列國誌
https://m.sanmin.com.tw/Product/index/003049393
(以上連結,有試閱可點)
若作為入門書,或許AB兩本都可以。可惜,只是沒有注音。
C有注音,但內容都還比AB更簡略。
他們之所以可以列為入門書,就是他們真的就是屬於超簡單的改寫版。
也正如此,很多精彩的情節都被刪除了。
而世一,這本白話東周列國誌,就比較奇特一點。
世一雖然是童書的出版社。
但它這一套白話系列,特別是這本白話東周列國誌,
基本上不算改寫,幾乎就是沿用原著的架構,只是把內容依據段落濃縮成白話文。
只是沒有注音,沒有私名號,尺寸過小造成字也過小。
然就大人來說,勉強可以接受,還是讀得津津有味。
但對於人名要怎麼畫私名號,出現了『伯』,他到底是爵位稱,還是就剛好是他名呢?
這姓名的部分,還是比較苦手。
自己私心希望有沒有類似世一的版本,但有注音,以及私名號,
重點是希望有關係圖與註釋。
更重要可以增加對於春秋戰國時代的人物命名方式可以解說。
因為當代的名命與現在差很多,所以我才會希望有關係圖。
而所謂的註釋,不是指什麼名詞解釋。反正都已經白話。而是情節的注解提示。
例如,第一回就會出現了晉國四家范氏的祖先。
希望在第一回這邊,可以有注釋提點他跟後面哪個章節有相關。
但到了范氏的時候,在該章回時,可以注釋說回看第一回第幾頁。
畢竟東周列國誌人物太多,同一脈都可以阿祖阿公到孫子都會登場。
也這些提點,也讓小小孩可以方便查閱。
希望大家可以不吝推薦,簡體版的也可以。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5.60.20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488723583.A.5D2.html
之前看到張大春BLOG也有提到東方出版社的。
https://istory.pixnet.net/blog/post/11021170-%E8%81%BD%E4%B8%8D%E6%87%8
2%EF%BC%8C%E6%85%A2%E6%85%A2%E8%81%BD
縮網址 https://goo.gl/9IZRwV
只是,目前東方出版社似乎沒有東周列國誌。
可能要轉往圖書館找早期的書。
漫畫版,我在圖書館有找到早期的版本,還有分10集(?)出的東周列國誌。
我有反映給世一,至少希望他們能改出大本,加注音。至少對小小孩視力有益。
其他的,要等他們改,可能要等。
我都想自己寫企劃案,用世一版加上自己的讀書心得與注解,看看能否出版一套新版的。
非科班 但一班國學有點底子不差的人 看東周列國誌 也是很吃力的
那種吃力 跟看紅樓夢 差很多
目前交叉比對 市售跟圖書館館藏 就真的是 世一這本白話東周列國誌
算是國中生以上的入門了。
只是,教改之下以及現在課綱下,現在國中生不知道閱讀還會不會有困難
前幾天才看到現在國小課綱 才知道現在沒有史地這門課了
國中才上史地 會不會太晚.....
民國70~100的東方版本,我就不知道,還要多交叉查圖書館藏。
現在的版本,中國古典文學,東方自己就有三種系列了。
※ 編輯: BigMidDay (1.175.60.205), 03/05/2017 23:30:16
自己的龜毛病,送書挑書,都要自己親自閱讀過...這兩個月狂借西遊與東周
我是看世一版,第一回世千金一笑。
內容跟YYOO說得差不多。
第一回出現晉國范氏是在這段。
周宣王殺杜伯。杜伯兒子投奔晉國。晉國官封士師,子孫就以士為姓氏。
他的食邑封在范地,又稱范氏。
假如這個就是晉國范氏的話,就是用我上面的建議,這邊可註解跟某某回有關係
這邊同時也可以另外注解,帶出春秋戰國時代,人物命名的習慣。
以前我是看前漢演義、後漢演義(早期的華一版?)
想不到他居然是一系列,通稱<中國歷朝通俗演義>
原來毛主席欽點的那本書,就是蔡東藩寫的。
感謝推薦。
改天去書店翻整套出來看看,順便找找有沒有濃縮版。
不然,這種中國歷朝史,早期有吳姐姐講故事,也有小魯自己的版本。
※ 編輯: BigMidDay (1.175.60.205), 03/06/2017 12:57:3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