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無限.連結 (Originality-Infinity-Affinity)
—— 十年國際處,百年國際化】
臺灣大學國際事務處(Offic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OIA) 從 2007年成立迄今 2017年,滿十歲了。「10,十,X,什,拾」都是數字 10的意思。“10” 是一個圓滿的數字——「十全十美」;是里程碑和指標的象徵 —— 「十年磨一劍」。辭源中的解釋,”十” 像十字項鍊,像棋盤方格,是座標系統,在宇宙的空間尋找定位和方向,築出一條康莊大道。羅馬數字的 “X”,在西方是最常用來標示和註記的符號,臺大的NTU IoX Center (Internet of Everything),“X” 表示創造無限可能; 《詩經》的雅、頌以十篇為一卷,稱詩篇為「篇什」,以什稱詩,文思翩翩; 國字的「拾」另有解釋是「採集,整理」,或是「拾級」,回顧省思後更上層樓的意涵。國際事務處全體同仁,希望在這第一個十年裡,藉著慶祝它的成長與發展,同時立定更為積極茁壯的目標,用「創新.無限.連結」(Originality-Infinity-Affinity)為座右銘,迎向下一個十年的挑戰,日新又新的願景。
國際事務處的前身是 1985年成立的「聯絡中心」,之後改名為「國際學術合作聯絡中心」、「國際學術交流中心」、再到「國際事務處」,成為一級行政單位,其間歷經 10位主任( 黃啟方、詹火生、高天恩、張漢良、林瑞雄、宋美璍、徐木蘭、邱錦榮、周家蓓、沈冬),3位國際長(沈冬、袁孝維、張淑英),8位副主任/副國際長(梁欣榮、胡哲明、謝尚賢、袁孝維、李心予、徐澔德、傅友祥、吳俊輝)。回首來時路,已經 32寒暑。因此,今日慶祝十週年,當思三十餘年來前人的付出與辛勞,始有今日的面貌與榮景。我們藉著這樣的日子,歡慶與期許,回顧不只十年旺,前瞻更要百年計。
2007-17年國際事務處成立十年,國內高教的變革,由「邁頂」行將進入「深耕」,從李嗣涔校長到楊泮池校長,臺灣大學國際化進程的腳步一日千里,戮力與國際高校連結競逐。國際處自成立以來從最初的 12人擴充到今天近 40人; 從 1組 2股發展到今天的 2組、 6股、 2個中心,超過1/3 同仁( 15位)諳 3種語言。十年來的成長,從交換生、姊妹校持續締約,量與質並肩齊步; 從加強校內合作連結到國際組織參與,爭取主導權; 國際學生從交換生、訪問生、 雙聯/學位生,步步攀升;交換教授與合作計畫,邁向與頂尖大學結盟。近五年來,更可喜的創新亮點是「重點大學策略聯盟」,完成與七所大學的雙邊/三邊合作學術研討會(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東大,京大,北大,雪梨,漢堡,筑波); 創立了臺大形象品牌 SoNTU ,開發近 40 種禮品;國際短期班生從2010年度17人至今總計2340人,從2 個課程發展到 28個課程,從暑期課程發展到四季與全年制; 全球三大教育者年會(APAIE, NAFSA, EAIE)、兩大國際事務高階主管年會(Going Global, AIEA),成功聯合姊妹校投遞 30餘個高教議題,發表講演,宣揚臺大,提高國際聲譽和影響力;爭取國際高教組織主辦權(APRU, AEARU),將於2018 臺大90 週年校慶舉辦校長年會。
此次藉著 "OIA X: A Golden Decennium 2007-17" 十週年慶,除了慶祝茶會和成果展,我們特別籌備國際事務工作坊,邀請國內各大專院校國際事務處主管與同仁參與,就國際合作、國際招生、國際品牌、短期課程、國際生照顧、海外教育六大項目彼此分享工作經驗與甘苦,同時邀請兩位專家專題演講,讓大家奔忙於國際交流合作之時,以他山之石,可以攻錯的視野和態度,衝破國際化的窒礙和盲點,擘劃下一輪國際化的盛事。
國際化日新月異,然其成果乃滴水穿石的工夫。臺大是臺灣的指標,更是臺灣高教的代名詞,十年有成,我們樂意與大家分享經驗與心路歷程。國際事務處不僅是學校對外的櫥窗,更是校園國際化的磐石,然而這塊磐石的形成,來自全校師生同仁合力積沙成塔得而鞏固。國際處慶祝成立創新十週年,需要連結每個人的左右雙手,讓它綿延更多的十年到無限大。
註:國際處 10週年慶祝茶會暨成果展將於 12月 4日(一) 13:30-16:30,於本校校史館中央展廳舉行,成果展至 12月 28日。國際事務工作坊於12 月 8 日(五) 12:00-18:30假本校管理學院一號館正大國際會議廳舉行。
文:國際長 張淑英
東 吳 海外 暑期 課程 在 中華福音神學院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華神七月代禱信】
各位華神之友盛暑平安
今年畢業典禮順利落幕,畢業生包括教牧博士六位、神學碩士五位、道碩三十位、聖碩十位、研碩十八位、證書科四位,推廣教育證書科一〇七位、結業十一位。願為門徒信心創始成終的主,親自領軍神國僕人打美好的仗。
典禮中放映了影音同工製作的影片――珍貴的角落,由幾位應屆畢業生娓娓道來,如:禱告室、禮堂或教室一隅。其中陳士英同學坐在他慣常的座位上細數在課室角落的學習恩典,不禁哽咽落淚,拍攝現場的同工亦跟著掉淚,但在典禮中的同儕觀賞到這段影片時卻哄堂大笑,真是兩極反應啊!乃因士英是眾所皆知的感情豐富之「苦角」,淚水總是隨時可傾洩而出。然而在座的師長可以充分感受到「我們是與神同工的;你們(畢業生)是神所耕種的田地,所建造的房屋」(林前三9)的喜悅,期待精心所培育的基督新兵進入禾場能繼續成長,且結實纍纍。
暑期有十位同學參與海外短宣,泰半將前往非洲(東非及西北非)宣教。求神保守他們適應語言、天氣及文化差異的挑戰,成為福音的使者,為主做美好見證。
八月初學院在北美波士頓開始職場事奉碩士科的課程,由林志榮老師的「基督教領導學」打頭陣,胡維華老師隨行,介紹新學程,預計每年開設四門課程。求神引導北美新事工,預備合適的師資,俾能幫助帶職事奉者以基督徒的價值觀回應職場各種難題與需求,並得勝有餘。
龍台平副院長八月也將赴美,在加州、德州等地推展擴校資訊及募款,吳獻章老師亦同行分享信息。八月七日在洛杉機有校友餐會,十二日將參與華神北美推廣中心主任郭秋華傳道的按牧典禮以及募款餐會,請禱告記念。
今年梅雨季節稍遲,卻帶來驚人雨量,極端氣候似乎成為常態,各地的土石流、乾旱與洪災都提醒人類,管理萬物的能力和恩賜是基於與上帝的關係。人與神的關係破裂以後,人與自然界的關係也遭破壞;人不肯受上帝管理,就不配也無能去管理萬物。正確的管理能力是帶著責任與規範;且彰顯上帝的創造智慧與救贖恩惠。「人算什麼,你竟顧念他?世人算什麼,你竟眷顧他?」(詩八4)除非人認識上帝的偉大榮耀,否則就不會謙卑;除非人認識自身受造的尊貴,否則將失卻天職。
以馬內利
蔡麗貞
敬上
中華福音神學院院長
201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