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條台北市道路豆知識。
本文推薦齋友讀圖文版,有早期地圖能做說明
https://reurl.cc/NXgaEn
1.為什麼沒有中正路?
有啊,士林不是有中正路嗎? 但事實上,士林區是台北市於1967年升格直轄市後才併入的,原本歸屬陽明山管理局。原本台北確實有中正路,就位於今日忠孝東西路和八德路上。
原本台北市的中正路還分做東西二段,西起今日的忠孝西路,至今日華山文創時,走入今天的八德路,謂之中正東路。那你可能會好奇忠孝東西路呢? 原本所謂忠孝路,只有從華山到建國南路。高玉樹市長還曾為了開闢忠孝東路,與母校台北工專(今北科大)吵了一架,因為台北工專就躺在今天的忠孝東路上。
那麼是誰這麼好大膽,敢改掉老蔣的「中正路」?
其實正是老蔣自己改的。當時的說法是中正路與台北東西幾條道路的名稱不搭,畢竟「中正」和忠孝和平仁義信義這八德確實不同。
BTW,原本的八德路也不是今日的八德路,而是今日的四維路。
2.為什麼高樓都集中於市中心較南處?
因為松山機場的航空管制高度。以松山機場跑道為中心,半徑3公里內的建築物高度限制為90公尺(約為20層樓)。3公里的南向半徑,正好落在忠孝東路上。這也是為什麼忠孝東路以北幾乎沒有高樓之故,也是為什麼101、遠企、南山廣場等高樓都在信義路沿線之故。
3.為什麼與新生南路相接的是松江路?
新生南北路早年是日治時代的「堀川」(非瑠公圳),戰後被填上造陸,取名新生。松江路只是被設計得「正好」能與新生南路相接。
4.為什麼信義區有一堆松X路? 而且松江路也不在信義區?
1990年以前並沒有信義區。信義區那塊地方早年是松山區,是政府自80年代開始逐步推行的「信義計畫區」計畫後,才將松山區分割為今日的松山區和信義區。換句話說,信義區松X路的松,是指「松山」,而中山區松江路的松,是指「松花江」。
BTW,台北市道路中以中國地名命名者,多數與中國地理相對位置有關,這應該很多人都知道,就不多提了。
5.為什麼棋盤規劃的道路,卻有很多歪斜的巷弄?
不負責任地說,有很多歪斜的巷弄,其實下面都是渠道、水溝或圳。
6.要如何從門牌編號分辨方位?
台北市的門牌規則很簡單,東和北為單數,西和南為雙數。舉例來說,假設你正對著忠孝東路三段20號,那肯定正面向著南方;假設你看著中山北路二段11號,那你的正前方肯定是東方。這套規則很有用,尤其在找店家或住址時,可以決定要不要先過馬路。
7.東西路、南北路的分界在哪裡?
東西路的分界很簡單,中山南北路。至於南北路的分界則較為複雜。用於劃分南北路的分界,是那條已經消失的「中正路」。換句話說,當你在華山以西時,劃分南北的是今天的忠孝東西路,可是當你在華山以東時,就由八德路來劃分南北路。這也是為什麼中山北路始自忠孝東路的行政院,但東去忠孝敦化站時,往北卻仍是敦化南路之故,因為敦化南路始自更北方的八德路口。
8.台北市幾條林蔭大道的由來?
台北市目前有三條最知名的林蔭大道,分別為中山北路、敦化南北路和仁愛路。中山北路我們第10題再說。敦化南北路和仁愛路皆為高玉樹市長所開,之所以為林蔭大道,有相當的原因是這兩條道路,是外賓自松山機場下機後,通往總統府之道路。可想像自敦化北路以南,遇仁愛路右轉,即直達總統府。換句話說這是國家門面工程。另,外賓從總統府離開後,北沿中山南北路,即可到達圓山大飯店。所以換句話說,這也是國家門面工程。
PS.高玉樹開路的相關故事,我們找個機會再說。
9.忠孝復興附近為什麼有條很短的安東街?
因為原本的安東街很長,且與復興南路平行。1975年,政府整頓復興南路,將旁邊的安東街共同整併,才有今天的寬敞的復興南路。而原本的安東街南段,就是今天天龍名人巷瑞安街。
10.哪條道路最能代表台北市?
中山北路,絕對的答案。日治時期時,由總督府(今總統府)一路向北,會到台灣的第一座公園「圓山公園」(今花博公園),旁邊佇立著「台灣神宮」(後因二戰時火災,於戰後被改建為圓山飯店)。
換言之,中山北路是「敕使街道」。日本皇族自台北火車站,沿著中山北路往北至台灣神宮參拜所使用的道路。
戰後,台灣長期接受美援,當時許多美國重要設施或營地,也都在中山北路沿線一帶,今日南京東路口的光點台北即為前美國大使官邸。這也為什麼中山北路上為什麼有眾多大飯店、精品街之故,因為這是台灣早年最有消費力的道路,其影響力遠超想像。
====
結語:這些年來實在讀了不少當代台北的發展歷史,加上親身也實地走過這些舊地。原本想寫一篇有系統整理的文章,但組織得不夠,且機緣也不足,就以這篇豆知識先擋一擋,希望這陣子有機會來動筆寫篇較有組織的文章吧。
有興趣的人就讀一讀。我相信有不少人對這些問題感到有趣,如果你有甚麼疑惑的問題,也歡迎提出,也許答案我知道,也許問題我也無法回答,但在能力範圍內,我盡力就是。
松花江地圖 在 巫師地理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中國氣候 #中國農業 #中國分區地圖 🇨🇳
季風氣候:熱帶、副熱帶、寒帶(東半部)
乾燥氣候:草原、沙漠(西北半部)
高地氣候:(青藏高原)
重要分界:
1. 南嶺(華南與華中分界)
南嶺(南嶺山脈;五嶺、五嶺山脈),由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大庾嶺五座山組成,故又稱「五嶺」。地處廣東、廣西、湖南、江西四省區交界處,是中國江南最大的橫向構造帶山脈,是長江和珠江二大流域的分水嶺。長期以來,是天然屏障,先秦時期南嶺山脈阻礙了嶺南地區與中原的交通與經濟聯繫,使嶺南百越地區的經濟、文化不及中原地區。
2. 秦嶺、淮河(華北與華中分界)
「秦嶺-淮河線」的意義包括:
(1) 中國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線
(2) 相當於中國年降水750mm等降水量線
(3) 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線 ,
即水稻和小麥主產區分界線
(4) 濕潤地區和半濕潤地區的分界線
(5) 相當於中國一月份平均攝氏零度的等溫線
(6) 亞熱帶和暖溫帶的分界線
(7) 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的分界線
(8) 河流無冰期和有冰期的分界線
(9) 長江中下游平原和黃土高原、
華北平原分界線
(10)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和溫帶落葉闊葉林的分界線
3. 長城(東北與華北分界)
萬里長城既是農耕民族的防禦前線,也是向遊牧民族發動反擊的前進基地。長城後側縱深配備機動的軍隊以因應戰事,而長城即是防禦的最前線,也是攻擊起始線,和交通線,在長城前方部署的觀察哨深入到極遠處,前線在長城以北一千公里。在古代,遊牧騎兵有優良的機動能力和強大的攻擊力,但是對於城垣防禦體系卻無能為力,即使攻破長城一段,攻勢往往被後勤強大的中國所包圍阻斷,因此長城的修建的確能夠有效的抵禦北方民族的侵擾。
4. 大興安嶺、陰山(農牧分界)
大興安嶺平均海拔1,200~1,300米,最高峰達2,035米。山脈北段較寬,達306公里,南段僅寬97公里。形成於侏羅紀造山運動時期。東坡較陡,西坡則向蒙古高原和緩傾斜,海拔790~1,000米。大興安嶺大部為火成岩,地形平滑,山頂渾圓,山坡較平緩。山脈東坡被嫩江及松花江的許多支流切割。
橫亙於內蒙古自治區中部,是黃河流域的北部天然界線,亦是河套地區的北部屏障,是古代漢族地區的北緣。山脈的平均海拔高度在1500至2300米,呼和浩特以西相對高差較大,地勢高峻,脈絡分明。南坡山勢陡峭,北坡較為平緩。
重要農作區:
水稻兩獲區、水稻雜糧區、稻茶與稻麥
冬麥雜糧區、春麥雜糧區、春麥
西部畜牧業、灌溉農業與綠洲農業
重要經濟區:
→ 珠三角
多層次的農業經濟架構,又有廣州這個世界貿易大港為依託,農副產品和手工業產品市場廣闊,產銷活躍。明代後期,珠江三角洲的農業生產商品化傾向日漸明顯,成為嶺南最活躍、最具商品意識,因而最富有創新、反傳統精神的地區。廣東近代工業的新興產業,主要從19世紀末葉從珠江三角洲一帶興起。
珠江三角洲地區包括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東莞、中山、江門、惠州(部份)、肇慶(部份)共9個城市。「大珠三角」指在原有基礎上加上香港、澳門、惠州(整個)和肇慶(整個)四地構成的區域,也被稱為粵港澳大灣區。2014年人均GDP接近2萬美元,接近已開發國家水平。
→ 長三角
是中國東部沿海地區的一個發展程度較高的經濟區域、中國第一大經濟圈以及經濟中心、亞太地區重要國際門戶、全球製造業中心、躋身於6大世界級城市群之一,其雛形為1982年12月22日成立的上海經濟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2014年批准的《國務院關於依託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包括上海、江蘇、浙江、安徽三省一市。
→ 環渤海
環渤海經濟區指渤海周邊地區構成的經濟帶,為歐亞大陸橋東部起點之一。狹義上指京津冀地區、山東半島地區和遼中南地區構成的經濟圈;廣義上包括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和山西省。區域協調組織有環渤海區域合作市長聯席會。
該經濟區跨越華北地區、東北地區以及華東地區;其包括北京市、瀋陽市、天津市、石家莊市、青島市、大連市、濟南市等位於渤海沿岸的城市和位於黃海沿岸但環繞渤海的沿海城市。
作者:晟景出版社、晟景粉絲團
資料來源:Wikip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