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樂活好學習,竹藝一生不言棄】
~十年樹木,百年職人 - 新竹縣橫山DOC
~無師自學一手好竹編的 戴民良師傅
竹是什麼 ?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清 書畫家鄭燮(鄭板橋)-竹石詩。
「我不是專家、也不是國寶,只是一位還在學習的研究生。」
八十幾歲的戴民良師傅,從小無師自學,自己練就了一身竹編好手藝。初中畢業的他,有著前衛的環保意識,他看見務農人家都會將損壞的農具棄置,可惜之餘,意外促使他研發竹編技巧,用堅韌卻又不失柔軟的觀音竹,雙手編織出高實用性的茶簍、菜籃。
從竹的選取,就是一門學問,戴師傅說,每種竹都有不同的特性,像桂竹,即使你戴著手套,對它進行加工,手還是容易被刺傷,因此,他主要都是以纖維較軟的觀音竹,並以生長兩年的綠竹為主,經由砍收、剖竹篾、交叉編織,才能製成苗栗橫山鄉,沙坑村茶農們最合心意的茶簍。
直到現今,戴師傅還是會邊完成作品,邊思考,哪個步驟、技巧還可以如何改進,對他來說,人生有七十幾年的光陰,花費在竹編上,是一件很棒的事。他一直保持著不變的初心,分享自身經驗與技藝,也希望喚起社會大眾,對環境保護的認同。
----------------
#戴民良師傅
橫山數位機會中心 Hengshan Doc
----------------
竹編產品訂購洽詢 :
竹苗 DOC 輔導團隊
電話 : 033593233
----------------
#DOC數位機會中心
#城鄉交流數位應用
--------
更多職人 : http://expert.chineseink.com.tw/client/default.aspx
--------
Doc年貨大街
http://docmall.doctw.com/index.php
--------
Kisa 行銷企劃
http://www.ks-kisa.com/index.html
音樂原作,來自於 :
Song: Ikson - Tide (Vlog No Copyright Music)
Music promoted by Vlog No Copyright Music.
Video Link: https://youtu.be/8ZlG5pLQvcg
「板橋 農具 行」的推薦目錄:
板橋 農具 行 在 DOC職人 時食刻客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人生樂活好學習,竹藝一生不言棄】
~十年樹木,百年職人 - 新竹縣橫山DOC
~無師自學一手好竹編的 戴民良師傅
竹是什麼 ?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清 書畫家鄭燮(鄭板橋)-竹石詩。
「我不是專家、也不是國寶,只是一位還在學習的研究生。」
八十幾歲的戴民良師傅,從小無師自學,自己練就了一身竹編好手藝。初中畢業的他,有著前衛的環保意識,他看見務農人家都會將損壞的農具棄置,可惜之餘,意外促使他研發竹編技巧,用堅韌卻又不失柔軟的觀音竹,雙手編織出高實用性的茶簍、菜籃。
從竹的選取,就是一門學問,戴師傅說,每種竹都有不同的特性,像桂竹,即使你戴著手套,對它進行加工,手還是容易被刺傷,因此,他主要都是以纖維較軟的觀音竹,並以生長兩年的綠竹為主,經由砍收、剖竹篾、交叉編織,才能製成苗栗橫山鄉,沙坑村茶農們最合心意的茶簍。
直到現今,戴師傅還是會邊完成作品,邊思考,哪個步驟、技巧還可以如何改進,對他來說,人生有七十幾年的光陰,花費在竹編上,是一件很棒的事。他一直保持著不變的初心,分享自身經驗與技藝,也希望喚起社會大眾,對環境保護的認同。
----------------
#戴民良師傅
橫山數位機會中心 Hengshan Doc
----------------
竹編產品訂購洽詢 :
竹苗 DOC 輔導團隊
電話 : 033593233
----------------
#DOC數位機會中心
#城鄉交流數位應用
--------
更多職人 : http://expert.chineseink.com.tw/client/default.aspx
--------
Doc年貨大街
http://docmall.doctw.com/index.php
--------
Kisa 行銷企劃
http://www.ks-kisa.com/index.html
音樂原作,來自於 :
Song: Ikson - Tide (Vlog No Copyright Music)
Music promoted by Vlog No Copyright Music.
Video Link: https://youtu.be/8ZlG5pLQvcg
板橋 農具 行 在 知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土地上的人民都具有一種「閉固性人格」? | 五穀豐登|5 >
有人說,中國人沒有真正的宗教,而「天人合一」的思想及情緒即是中國的宗教。
生長在土地上的人民順天畏天,順乎自然又行乎自然;
因此形成一種「閉固性的人格」?
古人不曾征服自然,而是融於自然乃至相忘於無形。
---------------------------------------------------------------
中國以農立國,是一典型的傳統的農業社會,而農業又與天時地利、大自然息息相關, 令土地上的人民形成愛好大自然的性格、對上天存敬畏的心理和順乎自然行乎自然的人生觀,他們把自然界與人事界的種種安排都視為天經地義,不曾想到改變世界,借用冷納(D. Lerner)的術語,中國人具有一種「閉固性的人格」(constricted personality)。
其中天人合一就講求順應天時。農業對春耕、夏耘、秋收、冬藏都有嚴格的時間規定,要做到「不違農時」。以二十四節氣等為特徵的中國古代曆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適應農業的需要而形成的。每個節氣均含有氣候變化、物候特點和農作物生長情況等意義。這就是順應天時的一個好例子。
實際上,中國古典文化產生於遼闊的大地上,為一農業性文化,對土地有一種虔敬之情,同時亦把自然看做一有情體,所謂「江山如有待,天地若有情」,其實就是把天與人交感為一,因此中國的畫,中國的詩皆表現出此種精神。范寬,石濤,鄭板橋,乃至今日的張大千的畫無不含有「人天渾合」的境界,而陶淵明「釆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更是把人與自然相忘於無形。中國人無真正的宗教,有之,這種天人合一的情緒即是中國的宗教。中國人對自然始於欣賞,終於相忘。西方人對自然始於觀察,終於征服;完全走上二條不同的道路,而中國文化此一特性乃塑造了中國人融洽自然,「當下即是」的人格,此一人格使中國人產生渾厚,圓化,與物無爭的和平天性,以及欣賞生命,虔敬宇宙,與直觀靜省的內心生活。
故此,縱然早期的中國科技比西方的更先進,但古代中國人沒有西方人征服大自然的野心,沒有欲望去革新,發明的產物也只為實用,沒有幻想未知的事物,以致被西方迅速趕上。
雖然古代中國人視天災為上天的懲罰,但亦竭力發展不同的耕作技術、栽培方法及發明新農具以對抗水旱災害,減少損失。這樣令中國農業得以不斷發展。
---------------------------------------------------------------
#歷史 #文化 #故事 #農業 #天人合一
~專題推介,盡在知史~
《回到秦時》
http://www.mychistory.com/?uid=0.4.16.0&page=3
板橋 農具 行 在 板橋農學園- 葉杏珍和張瑋崎同學設計的農用工具袋,葉董講的好 的推薦與評價
工具由左到右是台灣鐵鏟,是平的,不是半月型的日本鐵鏟,是買工具的時候,由迪化街的老店永興農具行老闆教的。 紅色的是園藝剪,再來是刀刃圓弧的香蕉刀, ... ... <看更多>
板橋 農具 行 在 [生活] 板橋哪有農具行?買農用紗網- 看板BigBanciao 的推薦與評價
蚊子擾人,決定幫家裡紗網全部換新要換20目或24目的網子(一般的紗網只有16目,蚊子還是會爬進來) 請問板橋哪裡有農具店? 或是專門賣紗網的店不然我只好網路買運費會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