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十年代,港大校外課程部(今之 SPACE),常常開文化講座。講者很多是南來文人,來自各省各地,雖然都講國語,但口音或濃或淡,總之是各有不同。例如:錢穆(無錫口音國語)、劉百閔(上海口音)、左舜生(湖南口音)、羅香林(客家口音)、牟宗三(山東口音)、饒宗頤(潮州口音)。講座內容文情並茂,趣味盎然;後來他們不少雜著,深受讀者喜愛,其實來自這些講座的講稿。眾人之中,國語最標準,只有極輕微山東口音的,就是林仰山,而他是一位鬼佬。
這批學者,經常聚會打牌,牌腳通常是錢穆、劉百閔、左舜生等;若有人事忙,則會找地位稍低但也談得來的人「戥腳」,例如牟宗三。打牌時,由他們的學生充當雜務,斟茶遞水,但那些年輕人都甘之如飴,因為會聽到很多秘聞掌故、讀書要訣、學術線索。這叫做「親炙」,師生關係不但在講堂、課堂、辦公室、圖書館,更在老師的生活中耳濡目染。這種關係,承繼了華夏的文化傳統。
錢穆弟子之中,來港之前已經拜師的,最重要是嚴耕望。新亞書院時期,當然是余英時。他是錢穆在新亞的二弟子。(大弟子是何佑森,但名氣遠遠不及。)余英時在新亞畢業,只有一張畢業證書,沒有學位,因為當年英殖不承認。但他憑這張證書,直接入了哈佛,讀博士,跟隨楊聯陞教授。
楊聯陞,清華大學畢業,主修經濟,但親炙過陳寅恪。後來前往哈佛任教,可能也有這關係。他在哈佛教的是歷史,包括經濟史、思想史、文化史。所以,余英時除了是錢穆弟子,也是陳寅恪的徒孫。我首次閱讀余英時,正正就是他的《陳寅恪晚年詩文釋證》。
當年我這類戇直青年,給這本書害得非常慘烈,因為余英時經常有新發現,於是經常發表新的文章;然後,每十年八年,甚至更快,《陳寅恪晚年詩文釋證》就會刊行新版;每次出新版,中港台三地就會有一堆自詡品味超凡但其實八卦依舊的戇直青年一起排隊購買。1958年,余英時發表〈陳寅恪《論再生緣》書後〉,點燃了當今叫作「陳學」的第一篝火;到了《陳寅恪晚年詩文釋證》,破解了陳寅恪詩文的「暗碼系統」,讀舊體詩文好像在看偵探小説一樣。
2008年,新一輩學者胡文輝在大陸發表《陳寅恪詩箋釋》,把解碼更推進一層,從余英時手上接過這頂級學術花生的火棒,又令中港台三地的大群過氣文青再度大破慳囊。胡文輝也承繼了余英時的賣書方程式,在2013年發表增訂本,多所潤飾,而且改排正體字,於是大家又不得不排隊進貢。端著這兩巨冊,就像把嬌豔欲滴的二八姑娘一抱入懷(注意:是二八,不是廿八),心中春意滿載,仿佛回到懶惰故無匹的夢幻歲月,非把書一讀到尾不可。
這種風流倜儻,是兩代南來文人的風流倜儻,我得預其中,不覺飄然,至今神往。當年的南來文人,非常非常多。美國肯定有注意並且幫助;幫助主要在檯底,但後來浮面的,都分散在種種回憶錄之類的書策,集中講述這段故事的,始終不多。
美國當年幫助香港,一是培植人才,依賴華人以華夏論述反抗共產黨,所以南來文人非常重要。二是宣傳西方(當然主要是美國)的文化、價值,例如60年代辦了中文版《讀者文摘》(今已收皮),而當時的總編輯就是董橋。我非常非常喜歡看董橋的文字,但觀察他的行為蹤跡,他大概很早已經做了美國的文化間諜。
美國在台灣也有類似布置,而御用的文化間諜就是夏濟安。他對台灣文學界影響極深遠。簡單一個小傳記,你看到他在新亞書院停留過,然後1959年已經過了美國做研究,而題目是「中國共產黨史」!他大概在1959年到達美國之後才嘗試溝張愛玲,但張愛玲不受溝。我估計他可能暗付,「胡蘭成是間諜,我也是間諜,大家文化修養也相差不遠,妳幹嘛不受溝呢?」
然後,弟弟夏志清也嘗試溝張愛玲,而溝的方法就是寫一本現代文學史,將張愛玲捧到天上。結果,夏志清一舉成名,而張愛玲到了今時今日的地位依然居高不下。不過,最重要的任務,到底失敗了:張愛玲始終不為所動。
陰謀論一點,甚至可以這樣看:當年夏志清發表《中國現代小説史》之後,火速由一間雞校的副教授,得到哥倫比亞大學挖角,聘為正教授,有終身職。而《中國現代小説史》的影響,就是到了今時今日,最受崇拜的現代小説家,不是魯迅,不是老舍,不是巴金,而是張愛玲、沈從文。張愛玲文風格局深而窄,只佔華夏文明極小部份。背後有否深層國家操作?惹人遐想。
另外一位當年跟美國很有關係的,相信就是金庸。他本來在《大公報》,屬於親共系統,但1959年離開,創辦《明報》,文革時大力鞭撻共產黨。期間,維持《明報》高銷量的手法,是連載武俠小說。可以説:他因此而發了大財。發財之後,他在明在暗用各種方法幫助文化人,特別是南來文人。70年代,香港翻譯學會成立,創辦人膽粗粗找金庸幫幫手,金庸一口應承,並且親自出席開幕式。當時在九龍塘某處,金庸駕駛一輛開篷跑車瀟灑到達,雄姿英發,亦顯示他當時財政上已經很充裕。八、九十年代,他投共之後,仍然沒停止幫助支持南來文人,包括大陸異見者。
金庸幫助南來文人,不單包括來港定居者,連路過的也會幫忙。最直接的就是有人拜訪,傾談一個下午,金庸就會自動自覺,很含蓄地將一個有點厚的紙皮包交給南來文人。而紙皮包裡面,當然就是鈔票。不久前,金庸逝世,《明報月刊》有懷念專號,撰文的人包括李澤厚。那篇文章就是公開揭露金庸有這個動作的第一次。最諷刺的是:李澤厚之所以這樣寫,是因為他覺得很侮辱,而「很侮辱」的原因,是嫌錢少!
90年代,《蘋果》很快就在自詡為「有識之士」的港人之間取得「合法性」("legitimacy"),其中一個關鍵就是肥佬黎重金邀得董橋、陶傑由《明報》過檔《蘋果》。當中有否深層操作?同樣是惹人遐想。董橋、陶傑過檔《蘋果》之時,大約就是金庸將《明報》出售給于品海之時。金庸和于品海,根本就不對稱:一個是武俠小説大師;一個是歷史最後證明,屬完全沒文化的廢柴。好明顯,接收《明報》的是共產黨;亦因此可見,董橋、陶傑也是美帝的人。
按:三月時,因緣際會,寫了點筆記,但忘了撮成文章。今日心情舒泰閑懶,漫成一策,以饗同好。
#夜坐樓説
林士閔帝倫 在 蔡煌瑯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自由時報記者曾韋禎臉書所登載:
由於前外交官、台大政治系教授、史記版歷史教科書編委、張亞中同路人、挺管中閔大將蘇宏達的不負責任造謠,說什麼民進黨大量撤換專業外交官,等於是殺了我們的外交官。
所以我就查了一下,台灣目前有74個駐外館處,都派有代表或大使,其中只有8人是特任職,包括謝長廷、童振源、吳志中、謝志偉、郭時南、楊子葆、朱敬一、黃偉峰。其他66位,除了少數幾人是經濟部外貿領域出身、1人為調查局出身(均為文官且有涉外事務經驗),都是職業外交官;但或許有已退休人員轉為特任職,不過都是出身自職業外交官,這我就沒細分了。
這些特任職的表現如何,大家自有公斷;但怎樣都比馬政府派了個不會說日文的駐日代表正常。
但是要說爽缺都給特任職,那駐澳、紐、美、加、英、丹麥、瑞典、芬蘭、比利時、荷蘭、奧地利、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這些典型已開發第一世界國家的,就不好山好水?蘇宏達恐怕是沒當到代表,在酸葡萄吧!
#假新聞
#張亞中同路人
#具名該不會是要向中國領賞吧
#能力不足而沒當上代表的酸言酸語
以下是所有駐外館處代表、大使,若有錯誤,敬請指正:
特任職:
駐日本代表謝長廷
駐泰國代表童振源
駐法國代表吳志中
駐德國代表謝志偉
駐希臘代表郭時南
駐愛爾蘭代表楊子葆
駐瑞士代表黃偉峰
駐世貿代表朱敬一
職業外交官、文官:
駐吉里巴斯大使宋文城
駐馬紹爾大使蕭勝中
駐諾魯大使周進發
駐帛琉大使周民淦
駐索羅門大使羅添宏
駐吐瓦魯大使蘇仁崇
駐史瓦帝尼大使梁洪昇
駐教廷大使李世明
駐貝里斯大使劉克裕
駐瓜地馬拉大使賴建中
駐海地大使胡正浩
駐宏都拉斯大使邢瀛輝
駐尼加拉瓜大使吳進木
駐巴拉圭大使周麟
駐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大使李志強
駐聖露西亞大使沈正宗
駐聖文森大使何震寰
駐澳大利亞代表常以立
駐汶萊代表林維揚
駐斐濟代表邱太欽
駐印度代表田中光
駐印尼代表陳忠
駐馬來西亞代表洪慧珠
駐緬甸代表張俊福
駐紐西蘭代表陳克明
駐巴布亞紐幾內亞代表胡琪斌
駐菲律賓代表徐佩勇
駐韓國代表唐殿文
駐新加坡代表梁國新
駐越南代表石瑞琦
駐巴林代表陳天爵
駐以色列代表張國葆
駐約旦代表買睿明
駐科威特代表牟華瑋
駐蒙古代表黃國榮
駐阿曼代表陳柏秀
駐俄羅斯代表耿中庸
駐沙烏地阿拉伯代表鄧盛平
駐土耳其代表鄭泰祥
駐杜拜辦事處長楊司恭
駐奈及利亞代表楊文昇
駐南非代表周唯中
駐奧地利代表史亞平
駐歐盟兼駐比利時代表曾厚仁
駐捷克代表汪忠一
駐丹麥代表莊恒盛
駐芬蘭代表程其蘅
駐匈牙利代表張雲屏
駐義大利代表李新穎
駐拉脫維亞代表金星
駐波蘭代表施文斌
駐葡萄牙代表王樂生
駐斯洛伐克代表曾瑞利
駐西班牙代表柯森耀
駐瑞典代表廖東周
駐荷蘭代表周台竹
駐英國代表林永樂
駐加拿大代表陳文儀
駐美國代表高碩泰
駐阿根廷代表謝俊得
駐巴西代表何建功
駐智利代表溫曜禎
駐哥倫比亞代表韓志正
駐厄瓜多代表鄭力城
駐墨西哥代表廖世傑
駐秘魯代表曹立傑
林士閔帝倫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這陣子「Openbook 閱讀誌」與「鏡週刊文化版」都紛紛評選了 2017 年的年度好書,真心認為書籍比電影評選還來的困難太多,所謂的每個人心中所定義的「好書」通常會更加見仁見智,今年電影看了不少書也不能落人後,所以十大書籍也跟風暗自排名了一下。
有些人喜歡看到內容反映時事,有些人則認為真正的文學不應侷限在當下的時空,有些作品被部分人視為賦新辭強說愁,卻在其他族群裡廣受歡迎,更覺得作者本身的成熟度與歷練與作品優劣有直接關聯,難以有個共同的大方向。多數人選書的重疊度也不高,市面上太暢銷的其實反而不受學者青睞,所以在偏重文學與偏重歷史、學術腔與大眾接受度之間很難取捨,但如果想趁機會閱讀優秀的文學作品,這兩大文學媒體細心審閱評選之下的書單絕對值得參考。
▍Openbook 好書獎:https://goo.gl/Ez8LDJ
中文創作
《文藝春秋》
《同志文學史:台灣的發明》
《血淚漁場:跨國直擊台灣遠洋漁業真相》
《我們並不知道:金宇澄散文》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青蚨子》
《浪濤》
《當我參加她外公的追思禮拜》
《解碼臺灣史 1550-1720》
《億萬年尺度的臺灣:從地質公園追出島嶼身世》
翻譯書
《中斷的天命:伊斯蘭觀點的世界史》
《在一起孤獨》
《自閉群像》
《帝國與料理》
《復仇與求生:一隻老虎的反擊一場人類的生存戰爭》
《德意志:一個國家的記憶》
《在黑暗中閱讀》
《疼痛是一道我穿越了的牆》
《此生如鴿:間諜小說大師勒卡雷的40個人生片羽》
《妳一生的預言》
▍2017 鏡週刊十大好書:https://goo.gl/8PEXNp
華文創作類
《青蚨子》
《王城如海》
《我們並不知道:金宇澄散文》
《像我這樣的一個記者:房慧真的人物採訪與記者私語》
《同志文學史:台灣的發明》
《重構二二八:戰後美中體制、中國統治模式與臺灣》
《文藝春秋》,黃崇凱,衛城
《舒蘭河上:台北水路踏查》,謝海盟著,印刻
《我在故宮修文物》,蕭寒主編、綠妖撰稿,新經典
《以我為器》,李欣倫著,木馬
翻譯類
《復仇與求生:一隻老虎的反擊一場人類的生存戰爭》
《與切.格瓦拉的短暫相遇》
《所信即所見:觀看之道,論攝影的神祕現象》
《在一起孤獨:科技拉近了彼此距離,卻讓我們害怕親密交流?》
《不要靜靜走入長夜:大藝術家如何面對死亡,在死亡之中度過日常》
《無知者:漫畫家與釀酒師為彼此啟蒙的故事》
《下一個家在何方?驅離,臥底社會學家的居住直擊報告》
《追逐尖叫:橫跨 9 國、1000 個日子的追蹤,找到成癮的根源,以及失控也能重來的人生》
《樂園的復歸?:遠古時代的性如何影響今日的我們》
《聽見墜落之聲》
-
現在則想偷偷分享個人心中今年所閱讀的年度十大,出版、新譯或增訂新版的年份都在 2017,沒有分翻譯類或本土創作,雖然標準全取決於個人主觀喜好,也無法和上面專業人士與學者所審慎評選出來書單相提並論,因此就容我在這裡和大家小小分享吧。
《大地三部曲》賽珍珠,時報出版
《妳一生的預言》姜峯楠,鸚鵡螺文化
《我們一無所有》Anthony Marra,時報出版
《花甲男孩增訂新版》楊富閔,九歌出版
《行過地獄之路》Richard Flanagan,時報出版
《羅馬四季》Anthony Doerr,時報出版
《渺小一生》柳原漢雅,大塊文化
《失對白》劉定騫,城邦印書館
《文藝春秋》黃崇凱,衛城出版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林奕含,游擊文化
個人選書偏好故事性質較重、趨向純文學的小說,和電影一樣獎片、獎作通常都滿對味的,《大地》是我讀過最美的小說之一,賽珍珠因此榮獲普立茲和諾貝爾文學獎實至名歸,譯者為台灣少數能徹底去除翻譯腔,以全然的中文之美傳達出英文本意的彭玲嫻,毫不猶豫榮登今年心中第一名。
《妳一生的預言》是電影《異星入境》的原著小說,優美動人和電影不分軒輊。2014 英國文壇最高榮譽曼布克獎得主《行過地獄之路》、2015 美國國家書評人獎年度最佳小說決選《我們一無所有》、獻給摯愛羅馬的情書《羅馬四季》都是值得一讀的文學與人性光輝,而《失對白》是劉定騫的詩集,他是當今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的新詩文壇裡,少數能維持文句質感、徹底激起我共鳴的詩人之一。
▍延伸閱讀:
《呼喚奇蹟的光》,跨越時間與空間而感知的事物:
https://goo.gl/7MtS5v
《我們一無所有》,人世間最溫柔而真摯的救贖:
https://goo.gl/8Ljqdn
《行過地獄之路》,萬物之初的光芒:
https://goo.gl/NSGQGc
《花甲男孩轉大人》與《花甲男孩》:
https://goo.gl/s3AwpW
《異星入境 Arrival》與《妳一生的預言》:
https://goo.gl/r9rK3G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愴然淒美的世界背面:
https://goo.gl/U4Ajk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