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有骨氣的女人!」
麥肯齊·斯科特離婚當天,發表了一份聲明。
「感謝完成了和貝佐斯的離婚程序。感謝這些年彼此的支援,所有善意關心的人。希望未來我們能繼續以孩子父母的關係相處……對自己的未來計劃感到興奮,感恩過去,憧憬未來。」
讓我覺得這個奇女子不僅有智慧、超然,又能灑脫轉身離開。
而下文中的作者(羅浩楓)為麥肯齊的言行,落下最後註解的一段話,也非常值得再次分享。
「我愛你,便可低到塵埃裡,
心中歡喜,塵埃中也可百花綻放。
但你不配,所以我自塵埃中站起,
如果愛沒了,轉身一定要漂亮。」
🌹 ******🌹 ******🌹
以下貼文來自網路
原文連結🔗http://www.cpfcnews.tw/index.php/opinion/51728-subject
世界女首富(MacKenzie Scott)
再婚,嫁給兒子的高中老師~刷爆了世界頭條。
~編輯:羅浩楓
這個女人51歲,貌不出眾,
離異後,獨自帶著4個孩子。
3月6日,她再婚了,嫁給了兒子的化學老師。
沒有婚禮,沒有請柬,
但這則訊息,還是迅速竄上了頭條,
因為她叫麥肯齊,是世界女首富。
她還有個身份:
前世界首富亞馬遜掌門人貝索斯的前妻。
🔮01
1970年4月7日的舊金山,暴雨。
一位知名理財規劃師的小女兒呱呱墜地。
父親看著女嬰琥珀色的眼睛,若獲至寶,
給她起名“Mackenzie”(麥肯齊),意為“孩童中的智慧領袖”。
家境優渥,父母精心呵護,
女孩亦不負眾望,天資聰穎,
6歲,她寫出了一本142頁的書《書蟲》。
18歲,她考上了世界頂級名校普林斯頓,
師從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託尼·莫林森,
她擔任過莫里森小說《爵士》的研究助理,
被大師稱為“創意寫作最有天賦的學生。”
雖然文靜內向,但她的才華和天賦,有目共睹。
她像一朵精心呵護的蘭花,含苞待放,
大家期待,這個天才少女將是下一顆文壇新星,
然而,她遇到了貝索斯。
🔮02
當少女麥肯齊牽著狗在海邊別墅寫作時,
貝索斯正在德州喂牛、修風車。
他比麥肯齊大6歲,生於1964年。
後來,人們知道了世界首富貝索斯,
卻不知他本名叫約根森。
他的生父,是村口修自行車的泰德。
母親16歲時偷嚐禁果,並懷了孕,
驚慌失措的兩人偷了家裡的錢,
一路逃到了墨西哥。
在墨西哥,貝索斯出生了。
然而,生父泰德遊手好閒,惡習難改,
加上經濟貧困,
本就青澀的感情在爭吵中消磨殆盡。
在貝索斯不到2歲時,兩人分了手。
21歲那年,母親帶著年幼的他,
改嫁給了15歲時以難民身份移民美國的古巴男人米格爾·貝索斯。
從那天起,約根森改名為貝索斯。
其後母親又生了兩個孩子,
一家人輾轉又回到了德州,母親的故鄉。
雖然曾是難民,但繼父是個大學生,
其後成為了埃克森公司的一名工程師,
10歲那年,貝索斯得知了生父的身份,
從那時起,家中似乎沒有了他的位置,
於是,他幾乎都“長駐”在外祖父的農場,
鋪設管道、飼養奶牛,樣樣精通。
幸好,外祖父疼他,他也聰明勤勉,
憑著優秀的學習成績和全額獎學金,
他也進入了普林斯頓大學。
頂級名校,同學非富即貴,
他深知唯一可仰仗的只有自己。
他放棄了熱愛的物理,轉學有“錢途”的計算機。
此後便是拼命三郎,挑燈夜戰。
1986年大學畢業,他在華爾街找到了一份差事,
此後憑著勤奮和專業,逐漸站穩了腳跟。
其後,他又發現做金融比計算機更賺錢,
於是,又兜兜轉轉了幾家公司,
跳槽到了對衝基金D. E. Shaw & Co。
在這裡,他遇到了剛大學畢業的麥肯齊。
🔮03
他是面試官,她來面試,
少女的青春、才華和聰慧,一下吸引了他。
面試結束後,他開啟了瘋狂追求。
他的一見鍾情,讓她有些不知所措。
她剛畢業,心如白紙,
卻奈何這男人野心勃勃,聰明絕頂,
於是,她很快就淪陷了。
1992年,兩人相識僅6個月,就結了婚。
雖然父母認為貝索斯“外向招搖”,打了問號,
但麥肯齊不在乎。
她說:
“我喜歡他的才華和夢想,我願做他的翅膀。”
婚後,貝索斯就成了她的信仰。
貝索斯說:
“我想創業,我要建立一個電子商務平臺,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亞馬遜。”
麥肯齊聞言馬上辭了工作,全力支援。
當時,誰都不知道電商是個啥玩意,
更不知道網上還能賣書。
但麥肯齊信,因為這是貝索斯想出來的。
1994年,貝索斯提出要搬到西雅圖,
麥肯齊欣然同意,
於是,她開著車,他坐在副駕駛,
帶著不多的家當,一路奔赴西雅圖。
靠著麥肯齊父母的支援,
兩人在西雅圖開了一家名為“亞馬遜”的小書店。
麥肯齊大著肚子,又當會計,又當司機。
然而,命運並未因她的執著,網開一面。
雖然網上書店上線30天,周銷售額2萬美元,
但是淨收入一直都是0,
畢竟圖書的毛利率很低,再加上人工和運輸成本,
亞馬遜的前期,根本就是在燒錢。
轉眼5年,他們花光積蓄,借遍親友,仍沒成功。
1999年,他們租住在一間只有一居室的房子裡,
麥肯齊邊做財務,邊搬書,還要照顧孩子,
曾經的寫作之夢,變得遙不可及。
就這樣,亞馬遜創下連虧20年的紀錄,
父母投資的30萬美元養老金都燒光了,
貝索斯在頑強畫餅後,也有些心灰意冷,
但麥肯齊卻看著他的眼睛說:
“別放棄,你一定會成功的!”
青春不再,皺紋滿臉,
但她就是一根筋,不管別人怎麼說,
嫁給他,就是毫無怨言地全力託舉。
貝索斯曾經多次公開說:
“麥肯齊是把我從第三世界監獄中救出來的女人。”
終於,她守得雲開見月明。
此後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短短几年,亞馬遜在成為獨角獸的道上狂奔。
眼看公司運營步入正軌,蓬勃發展。
她站在他身後,看著他意氣風發,笑得燦爛,
她想:該是迴歸家庭的時候了。
此時,她已經是4個孩子的母親。
她陪他一路登上頂點,
卻在巔峰時悄然身退。
因為,金錢、權力非她所願,
她想要的無非一尺書桌,填些筆墨,家中有他。
🔮04
麥肯齊主動脫離了公司日常管理,
轉而回歸家庭,照顧孩子、寫書,
為貝索斯當起了賢內助。
事業有成,但貝索斯依然對她很好。
結婚的20多年裡,他被外界稱為“寵妻狂魔”,
身家千億的他,自稱“每天下班回家趕著刷碗” 。
外界不只一次拍到他們幸福的畫面。
他形容她:“美麗、仁慈、性感、富有才華……”
不管何時何地,只要她在身邊,
他的眼睛中總是閃爍著小紅心。
結婚25年,她慶幸自己“得償所願,終遇良人”。
2019年,亞馬遜股價一路狂飆,
僅僅1天,貝索斯的資產就增長了百億。
那曾隨母親流浪輾轉的男孩,
成為了全球首富。
2019年,貝索斯以2123億美元身家成為了世界首富,創下了歷史最高財富值。
那天,一向低調的她,
破天荒地穿起一襲紅衣為他慶祝。
卻在人群中看到了一個同樣穿著紅衣的女人,眼中閃過冷冷的光。
她叫勞倫 · 桑切斯,是電視女主播。
女人的直覺讓她感覺不對,
但多年的相濡以沫,讓她很快收斂了心神。
然而,不久後,
她還是看到了這樣的照片。
在狗仔隊的偷拍中,
她看著他們十指緊扣,遊輪親熱,
一起看球,甚至共吃一個冰激凌。
生平第一次,她聽見了自己心碎的聲音。
有媒體曝出了“地表最強首富”發給情人的簡訊:
"I love you, alive girl. "
" 我愛你,你這個有活力的女孩。"
"I love you. I am in love with you."
" 我愛你。我現在正與你熱戀。"
"You make me better.You're meant for me."
" 你讓我成為更好的人。你是我的命中註定。"
還有一些太露骨的,甜瓜就不放了。
她愣愣地怔向窗外,
明明春光明媚,可她的世界已大雪紛飛。
那天,他又晚歸,
她一直等著他,兩人談了一夜,
最後,他哭了,她走了。
🔮05
世界第一富豪,前女主播插足,
25年伉儷分飛,寵妻狂魔覆滅……
隨便哪條都夠勁爆。
全世界都搬沙發等著看戲。
然而,她的殺伐果決讓所有人失望。
第二天,她就提出了離婚,
此後不過2個月,這樁人類史上最貴天價離婚案(標的額高達1440億美元),以光速塵埃落定。
她在自己49歲生日之際,宣佈:
“已和貝佐斯達成了離婚協議。”
亞馬遜是二人白手起家一同打下的江山,
沒有簽署婚前協議,婚內財產本該平分,
加上貝索斯婚內出軌被坐實,
理論上,她可以至少分到700多億美元。
然而,她僅要了1/4的股票,價值358億,
其他的全數留給了前夫。
然後,她又主動放棄了《華盛頓郵報》和太空探索公司Blue Origin的全部股權,價值超40億美元。
坐在桌子對面,她對他說:
“這些全給你,我只要1/4,我應得的。”
然後,她摘下婚戒,扔給他。
“這個也給你,感謝夫妻一場,
感謝你,讓我曾愛過。”
貝索斯愕然,原本請好的律師團歇菜了。
亞馬遜股票幾乎未受影響(跌落僅0.1%),
他元氣未傷,依然牢牢把控著1075億美元股權,
他還是世界首富,只是身邊不再有她。
她沒再看一眼,起身出了門。
呼風喚雨的貝索斯,頃刻間頹然落淚,
隨後他追出了門,
空街上,她好像聽見了他的呼喊,卻沒回頭。
當天,她發了一份聲明:
“感謝完成了和貝佐斯的離婚程式,
感謝這些年彼此的支援,所有善意關心的人,
希望未來我們能繼續以孩子父母的關係相處……
對自己的未來計劃感到興奮,
感恩過去,憧憬未來。”
不博眼球,不鬧狗血,寥寥數語,乾脆灑脫。
我愛你,便可低到塵埃裡,
心中歡喜,塵埃中也可百花綻放。
但你不配,所以我自塵埃中站起,
如果愛沒了,轉身一定要漂亮。
🔮06
離婚後,麥肯齊去掉了夫姓貝索斯,
將從祖父輩沿用的中間名斯科特,作為姓氏。
然後,她成為了“散財天女”。
離婚協議剛敲定時,麥肯齊就加入了“捐贈誓言”,
這個於2010年創立,
原則:承諾捐出一半以上財富用於公益慈善。
麥肯齊一共捐了多少錢?
去年7月起,短短几個月內,
麥肯齊就向公共衛生、氣候變化等116個組織,
捐款了超17億美元。
疫情來了,短短5個月,
她又向食品銀行和緊急救濟基金等慈善組織捐款超41億美元。
每次,她只要出現在公眾視野中,
必然是因為“慈善捐款”。
僅2020一年,麥肯齊就已捐出了近60億美元。
過去的幾個月,
她平均每月捐款超10億美元,捐錢速度世界第一。
現在提到麥肯齊這個名字,
人們都會說:“了不起的麥肯齊!”
還有人管她叫“聖誕老人”。
更有意思的是,儘管拼命捐錢,
但她在福布斯排名不降反升。
今日最新資料顯示:
因為股價飈升,麥肯齊現有資產超570億美元,
位列福布斯億萬富豪榜第13位。
排在第一的,是她的前夫貝索斯,
總身家達到1790億美元。
雖然富可敵國,但他的格局卻人所不齒。
他的摳門,是富豪圈裡出了名的,
世界富豪榜前5名中,
他是唯一沒有加入“捐贈誓言”作出捐款承諾的人。
2020年6月,亞馬遜員工因不滿15美元時薪罷工,
人們甚至在貝索斯的豪宅前,擺了一座斷頭臺。
最終仍然沒有結果,
罷工組織者還被以“違反社交距離”為由開除。
離婚見人品,水落終石出。
離婚2年,麥肯齊又寫了2本書。
眼下,除了“慈善家”和“世界女首富”外,
她重拾了兒時的夢想,成為了一名小說家。
她的小說還獲得了美國圖書獎。
剛剛過去的週末,
她悄悄將自己的個人簡介修改了:
“麥肯齊·斯科特,
兩本小說的作者,美國圖書獎得主。
她和四個孩子、丈夫丹一同住在西雅圖。”
沒有婚禮,沒有新聞釋出,
她低調宣佈了又一次婚姻。
當世人得知,想看看女首富的丈夫時,
恐怕不少人又失望了。
她丈夫名叫丹,
是西雅圖一所私立中學的化學老師。
這個貌不驚人的男人,叫丹·朱伊特,
是美國湖濱中學的一名化學老師。
這是一所百年名校,比爾·蓋茨和保羅·艾倫都曾就讀於此,麥肯齊的兒子也在這裡讀書。
中學老師娶了女首富。
很多人又在懷疑這男人,是為了圖財。
然而,丹老師卻發了一封公開信:
“我大半輩子都是一名教師,
以後也會一直繼續當老師。
現在,因為一個幸福的巧合,
我和我所認識的最慷慨、善良的人喜結良緣,
在此,我和她一起承諾,
將所有財富,全部捐出去,傳遞給他人。”
未來如何,我們不得而知,
只是知道現在的麥肯齊越來越美了。
這世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
就是看透生活的本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而今她51歲,年過半百,
但微風吹過,她的笑容,
一如當年那個在海邊寫作的小女孩。
相關新聞報導:
「貝佐斯前妻「下嫁」中學老師:離開世界首富後,她活成了自己喜歡的樣子」🔗 https://kkne.ws/zp1de5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8萬的網紅命運好好玩 官方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命運好好玩官網:https://bit.ly/3ehoxfj 只要有賺錢的機會他們都不願意放過,用錢換取自己的安全感。 #Amanda #星座 #賺錢 ⭐講話直接刺傷婆婆 小Call行徑惹怒何篤霖 ► ►https://youtu.be/y7fZ9231zzs ⭐先苦後甘手面相 耳珠竟含有大學問...
林 三郎 兒子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年2月6日傍晚,臺北市中正區武昌街一段5、7號,超過70年歷史的明星咖啡館。(張哲生 攝)
1949年,一個18歲的建中畢業生與6個年紀比他大三輪的俄羅斯人,在臺北市武昌街開啟了「明星」的璀璨歲月。
故事要從更早說起。1917年俄國共產黨發動革命,一位出身貴族的俄國沙皇侍衛隊指揮官艾斯尼(Elsne),跟著軍隊奮戰不敵之後,一路輾轉流亡到上海;此時他的同鄉布爾林於上海霞飛路7號開設「明星咖啡館」,後來艾斯尼跟隨國民政府到了臺灣,因緣際會下認識了當時年僅18的簡錦錐先生,結為忘年之交,且跟幾個俄國同鄉,包括布爾林在內,於1949年在臺北武昌街一段7號合作經營「明星西點麵包廠」,並於麵包店二樓開設「明星咖啡館」。
「明星」名稱是從其俄文店名「Astoria」而來,「Astoria」是俄語「宇宙」之意,明星正是星海中最美麗的那顆星。
早期的明星咖啡館只靠著販賣俄羅斯風味簡餐與咖啡,配合著明星麵包店的俄式麵包與西點,以異國風味吸引著臺北人。每天下午四點、五點,不少外國使館與達官貴人的黑頭車紛紛來到武昌街,等著在第一時間購買剛出爐的麵包回去,蔚為奇觀。加上來自俄國的蔣經國夫人蔣方良當年時常造訪明星品嘗家鄉味,她每回必嚐的是「俄羅斯軟糖」,這可是當年俄國皇室御用的點心。這些故事都讓明星咖啡館增添不少神秘的傳奇色彩。
明星咖啡館一開始吸引的是來自中國大陸的達官、商人,絡繹不絕,畫家們像是郎靜山、陳景容、楊三郎、顏水龍也常到此聚會。到了1959年,詩人周夢蝶在咖啡館樓下騎樓擺起小小的書攤,引來一些愛好文藝者聚集。往後21年,這裡成了動人的臺北文學傳奇。
時光雖匆匆,但至今還是不少人記得騎樓下的消瘦黑衣詩人。書攤營收有限,詩人曾一度餓昏倒地,簡先生伸出善意援手供他熱食,傲骨詩人卻堅持自己買單。只能喝得起一杯咖啡,或許太苦,也或許為添增飽足感,周夢蝶於是加了8顆方糖,這杯咖啡最後是苦是甜,只有詩人肚裡分明。從此,開啟了明星咖啡館與作家的相知相惜。
許多人在騎樓下買書之後,到二樓的咖啡館喝杯咖啡、閱讀,有時也和周夢蝶一起聊聊。有冷氣的咖啡館環境比家裡好得多,初初嶄露角的年輕作家流連於此埋頭寫稿。像是三毛、黃春明、林懷民、白先勇、季季、陳若曦、楚戈、方明、劉大任、王禎和、陳映真等人,一杯咖啡,可以坐上一日,篇篇動人的文學作品,在明星咖啡館誕生;《現代文學》、《創世紀》、《文學季刊》也曾在此編輯討論。
裝潢帶有古樸歐風風采的明星咖啡館,彷彿是近代臺灣的文學沙龍。白先勇說:「臺灣六十年代的現代詩、現代小說,羼著明星咖啡館的濃香,就那樣,一朵朵靜靜地萌芽、開花。」據說白先勇最愛二樓樓梯口靠近櫃臺的座位,面對一屋子眾生群像。不知道他的代表作—小說「臺北人」所描述的一個個鮮活臉譜,是否其中有乞靈於穿梭過明星咖啡的身影?還有作家將明星咖啡館當作第二個家,例如初為人父的黃春明,就曾在咖啡館的桌上為寶貝兒子換尿布。
80年代,臺灣經濟逐漸起飛,股票高漲至一萬二千點。全民炒股的熱鬧反而成了明星咖啡館熄燈的主因。簡錦錐回憶道,當時股票族佔據了所有的桌子,作家反而找不到位置坐。再加上自身體力日衰、女兒旅居外國後續無人接手,從1949到1989長達40年,明星咖啡這閃亮的臺北之光,暫時熄滅了。咖啡店關門了,但一樓的麵包廠依然在,二樓空間則租予「居仁堂素食館」。
麵包店的經理說,這15年間,不斷有客人跑來要喝咖啡,老顧客頻頻詢問不是說休息3年嗎?怎麼一晃15年過去了,依然不見咖啡館蹤影?直到2003年一場火災後,在舊日粉絲連署奔走下,咖啡館浴火重生,簡錦錐的女兒簡靜惠自美返臺,重新打造明星的光采。
老闆簡錦錐說,白俄羅斯人於1958年時曾經動念將明星賣掉、結束營業,或許因為位於城隍廟正對面,在中國習俗裡是正沖,一賣兩年沒有人敢買,方才持續營業。1989年明星咖啡謝幕,原以為這個號稱「臺灣近代文學永遠的地標」40年的傳奇篇章,就此逐漸淡出臺北人的記憶。
但也或許因位於廟前亦得神佑,大火一場只是虛驚,煙燻明星,反而帶來了再生的機會,也讓眾多文人想起曾經擁有的美好時光。眾多桌椅有的送給客人,多數借放至埔里寶岩寺的倉庫裡,一放十多年。直到九二一埔里逢大難,該寺幸運安然無恙,倉庫裡的老家具們依然安好。或許,正是時候到了吧,加上火災挑起了機緣,明星咖啡館在眾人的期待下復活。
2004年5月,消失15年的明星咖啡館重現臺北了。
現在的明星,試圖重建當年的原貌,用的是老桌椅,開心迎進老客人、新客人。屋裡隨處拾起,都是一塊塊的歷史拼圖,拼湊起60年來的歲月。
依然羅曼蒂克,依然燈光溫柔,看著明星咖啡館,簡錦錐笑言,這裡是相親好地方,暫停的時光並沒有造成任何的距離。
然而,有些時代、有些世代已經走遠了。老客人回來點上一杯咖啡,追憶似水年華,也有祖父母帶著孫兒,來到他們年輕時駐足的地方,讓故事一代代延續下去,新的世代創造著新的時代。
而當年的少年家常客,有不少已是文壇或藝壇巨擘,他們也回來明星舉辦活動。如林懷民、陳若曦等人,在復業後的明星三樓不時煮咖啡論劍。文藝青年兩鬢已班白,但豪情不減當年,也讓文學氣息再度與咖啡香相遇。
或許,味道會有點不一樣,但重新點上燈的明星咖啡館,已成為一種新的力量,延續再延續⋯⋯
明星的歷史沿革:
1917
俄國發生「十月革命」(October Revolution),白俄人喬治艾斯尼(George Elsner)身為皇室貴族顛沛流離哈爾濱,三年後輾轉到上海法租界。
1920
白俄人布爾林洛維赤(Petter Noveehor)於上海霞飛路(今淮海中路)開設「明星咖啡館」。
1949
白俄人喬治艾斯尼(George Elsner)隨國民政府來台,相識台北人簡錦錐,並於北市武昌街一段5號開設「明星西點麵包店」,當時為西門町唯一的西點麵包店,轟動一時,也深受前總統蔣經國夫婦喜愛。
1950
於二樓開設「明星咖啡館」,成為當時外國人首屈一指的西餐廳,尤其是俄國人蔣方良女士,更愛於此會見俄國人士,一解鄉愁,回味俄國料理。聆聽家薌音樂。
1952
韓戰停火,由於台海情勢未明,布爾林等人移民至澳洲等地以躲避共產黨威脅,明星股權首次重組。
1959
明星詩人周夢蝶先生,周夢蝶開始在明星一樓賣書,所賣書本包含詩集、哲學、經濟、散文、小說等,甚至還包含大陸禁書,吸引不少文學同好,逐成風氣。
1960
房地產權移轉,明星股權二次重組。白先勇、王文興、歐陽子、陳若曦等人創辦《現代文學》,定期於明星咖啡館聚會。
1966
《文學季刊》創刊,尉天驄、陳映真、黃春明等人時常在明星三樓校稿討論內文,黃春明之子國珍甚至被稱做「明星之子」。《看海的日子》因而誕生 。
1980
周夢蝶先生因胃病開刀結束20年來在明星一樓的書攤生涯。並轉至2樓明星咖啡館繼續與文學愛好者聚會。
1989
明星2樓咖啡館暫時停業。
2003
明星二樓素食店發生大火,所幸沒有發生重大災情,經媒體批露後,許多老客人紛紛來電關心。
2004
重新開幕,2004年5月開始試賣,7月盞燈再現,邀請台北市長馬英九及文壇重量級作家,如周夢蝶、黃春明、龍應台、林懷民、隱地、羅門、蓉子、陳若曦、李瑞月、劉秀美、楚戈…等人出席開幕茶會,各家媒體相爭報導此一盛況,並確立了明星咖啡館為文藝沙龍的地位。
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曾說:「沒有明星,即使後來有雲門舞集,也不會是現在的模樣。」
2009
明星60周年慶暨創辦人簡錦錐先生新書《武昌街一段七號》發表會。
林 三郎 兒子 在 Dung Kai-cheung 董啟章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明周專欄:自己和他人的書
上次談過「自己的書」,今次談談「自己和他人的書」。這樣說有點拗口,但沒辦法,實在沒有更適合的說法。所謂「自己和他人的書」,就是蘊含了或者見證了自己和他人的關係的書。它可以是和另一個人一起讀過的書,或者自己讀這本書的時候正和另一個人有着某種深層的連繫。當然也可以是另一個人送贈給你,非常有紀念價值的書。總之,這種書不但對自己個人具有意義,這意義亦包含着和另一個人的親密關係。
第一本我想說的書,嚴格來說不算是書,而是一本實用的小冊子。二十年前我父親剛剛退休,我萌生了寫一本關於我們家三代人的歷史故事,也即是後來的《天工開物.栩栩如真》。我和父親做了一個訪談,請他憶述他的童年成長經歷。我祖父本來是從事無線電工作的。要傳送無線電信息,需要用摩斯密碼。中文字也編成了電碼本,可以按碼傳送。我到書局找,果然找到《新編標準電碼本》,應該跟祖父當年用的差不多。後來我把中文編碼用在我的小說裏,作為阿爺董富和阿嫲龍金玉的秘密溝通方式。這本小冊子,不但載有我寫這本小說的經歷,也同時把我和我的父祖連繫上,就好像一本小小的魔法書一樣。
夏丏尊和葉聖陶的《文章講話》,是我中學的時候已經讀過的書。當時的那本已經丟失了。現在談的是後來補買的一本。這本書是我讀過的最好的文章寫作教材,表面看好像和別的教作文的書差不多,以針對考試來說甚至不及坊間的其他「雞精書」。但是,正正是因為它並沒有功利(求分數)的目的,才能純粹地直面寫作本身最重要的東西。與其說它教導了我什麼技巧,不如說它傳達了一種關於文字運用和文章作法的開放而寛容的精神。它之所以成為「自己和他人的書」,是因為我認識我妻子的機緣,是和她合作寫一本香港作家訪問和評論集。她負責訪問而我負責評介。因為我們都很喜歡《文章講話》,所以便把我們的書稱為《講話文章》,以表達對前人敬意。後來我們在主持電台節目《開卷樂》的時候,也談過這本書。
另一本和妻子有關的書,是中山美穗一九九七年的攝影集。當時我們新婚,看了竹中直人自編自導自演的電影《東京日和》。故事以日本著名攝影家荒木經惟為原型,竹中直人自己扮演荒木,中山美穗則飾演荒木的妻子陽子。我不肯定電影有多忠誠地呈現荒木的真實人生,裏面的焦點是兩人的婚姻生活,調子是溫暖而帶點哀愁的。簡單地說就是一個愛情故事。後來我買了相關的攝影集,當然不是荒木的手筆,而是劇照和一些幕後畫面。我既不像荒木或竹中直人,我妻也不像陽子或中山美穗。但是,這本攝影集卻留住了某些屬於我和妻子的東西。
婚後五年,妻子懷着孩子的時候,我們苦苦思索着給他什麼名字。當時也斯剛在牛津出版社重出了他寫於七十年代的台灣旅行散文,書名叫《新果自然來》。我們便擅自挪用了「新果」二字,作為兒子的名字。沒有這本書,我們的兒子也就不會叫做「新果」,而是不知什麼的別的名字了。這真是個決定性的偶然。
陪伴兒子的成長,陸續出現了許多有紀念價值的書。當然,這只是對作為父親的我而言,對兒子則未必。養育兒女的一個必然的悲哀是,對於他們的幼年,父母記得的往往比他們自己多。父母很重視的片段,他們很可能已經淡忘。我們和幼小的新果看過的書也是如此。其中有兩本繪本,很值得收藏。它們除了是當年我和兒子反覆看過多遍的書,本身也是繪本界的經典作品。
第一本是Maurice Sendak的《Outside Over There》,中文譯作《在那遙遠的地方》。第一次知道這本書,是看大江健三郎的《換取的孩子》,裏面多次提到繪本中的情節和意象。故事一開始父親就不知為什麼出海遠去了,母親只懂呆呆的等着丈夫回來。照顧小弟弟的責任落在女生愛達身上。後來弟弟被小鬼們以冰造的嬰兒偷換了,勇敢的愛達吹着號角,浮在空中,飛往「外面那邊的世界」(outside over there)把弟弟從小鬼的手裏救回來。兒子最喜歡看的是冰嬰兒融化的畫面,和那些穿著有帽長袍、不見臉的小鬼。他也很疑惑那個父親去了哪裏,為什麼那麼久也不回來,丟下家人不理。
另一本同樣是著名繪本,Helen Ward和Wayne Anderson的《The Tin Foret》。這本書最先是在公共圖書館兒童部看的中譯本,叫做《錫森林》。一個負責管理垃圾場的獨居老伯伯,夢見自己生活在一個植物豐盛,動物繁多的森林裏。他於是決心以廢物來打造一座森林。他把棄置金屬造成了一個錫森林,裏面有各種各樣的錫動物,但是,他依然感到空虛和寂寞。有一天,飛來了一隻小鳥。物帶來了新鮮的種子。森林開始長出真正的植物,引來了各種動物、鳥兒和昆蟲。一個失落已久的森林重新長出來,活潑的生命陪伴着老人一起生活下去。
我不知道幾歲大的兒子能不能感受到當中的意思。他最感興趣的是逐一尋找和指出那些隱藏在森林裏的真假動物。這兩本書我和他讀過超過一百次,每次都講相同的對白,好像一個必經的儀式一樣。到了今天,我覺得這兩本書很重要,一直好好收藏着,但他卻不甚了了。也許,書的內容已經埋藏在他的潛意識裏。做父母的總是這樣想:跟孩子做的每一件事,沒有一件是白費的。我把這些繪本視為「屬於父子倆的書」,希望不會只是一廂情願吧。
林 三郎 兒子 在 命運好好玩 官方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命運好好玩官網:https://bit.ly/3ehoxfj
只要有賺錢的機會他們都不願意放過,用錢換取自己的安全感。
#Amanda #星座 #賺錢
⭐講話直接刺傷婆婆 小Call行徑惹怒何篤霖
► ►https://youtu.be/y7fZ9231zzs
⭐先苦後甘手面相 耳珠竟含有大學問
► ►https://youtu.be/gZSyzHDKaio
⭐七歲兒子耍叛逆 嚴立婷火大開打到怕
► ►https://youtu.be/vWn-pvLW-Do
⭐苦命女人的命格 進入婚姻會超辛苦
► ►https://youtu.be/B5dg2XpstD4
【健康才是真富有】
完整版請點▶▶https://youtu.be/DyRcwDcLjgw
精華版請點▶▶http://pse.ee/5Q2PD
【JET綜合台CH45頻道】
【命運好好玩】周一至周五晚上九點三十分
【命運好好玩】完整版播放清單▶▶http://26097.psee.io/7B27F
【命運好好玩】精華版播放清單▶▶http://pse.ee/5Q2PD
【命運好好玩】臉書粉絲團按讚▶▶https://www.facebook.com/mysuperlucky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fYi5onrRB7I/hqdefault.jpg)
林 三郎 兒子 在 張再興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多數導演在創作初期免不了以自身經驗作為電影的主題,畢竟較為熟悉、也較容易掌控,《覺悟的腳步》亦是如此,不過後者由於導演張再興的背景出身相較其他導演實在顯得太特殊,讓這部學生短片平添一股傳奇色彩。
張再興中學時曾加入暴力討債集團,一度因案入獄服刑,出獄完成高中學業並進入中州技術學院視訊傳播系就讀,擔任過許多電視、電影(例如《艋舺》)的臨時演員,所拍短片《阿爸的前世情人》曾在中華電信舉辦的「電信奧斯卡」中獲得亞軍。《覺悟的腳步》長達四十五分鐘,以十六釐米拍攝,是張再興的畢業製作,由他自編自導自演,不僅獲邀在高雄電影節「短片新台風」單元放映,也入圍「南方獎」劇情類競賽並獲選「台北縣電影藝術節國際學生影展」的台灣組觀摩片。
電影以西海岸的風車揭開序幕,充滿那卡西風味的手風琴聲、孤寂的海岸、一葉扁舟,帶出對海撒紙錢的阿興孤獨的身影,紅色的平安符隨著他的動作被甩到背後,然後甩在片名上。沒有任何對話旁白,卻透過音樂精準傳達出微微的悲情,這個不到兩分鐘的開場,對於時下多數台片來說,簡直稱得上是「示範」了。
故事進入正題之後,我們很快地從開場八家將兄弟們的對話中感覺到張作驥電影的氣氛,而邱秀敏的出場,則是令張作驥的影迷決定直接將本片當作是《忠仔》續集(浪子返鄉的故事架構又與《蝴蝶》互通聲氣)。這位準備好飯菜騎著腳踏車上路的中年婦女,沿途喝水、問路,辛苦地來到監獄之後卻只換來坐牢的兒子阿興一聲不耐煩的「回家啦」,之後劇情發展一邊回憶阿興與姊姊、母親的家庭生活,一邊描述阿興出獄後想找正當工作、想除掉身上刺青卻無法擺脫過去的無奈……。邱秀敏與黑面(本名林郁順)兩位張作驥班底的加盟,附帶張作驥作品中對於大海一貫的偏好、以及患病姊姊一角與《美麗時光》劇情的直接連結(甚至還有個角色名叫一哲),令《覺悟的腳步》看起來彷彿是在刻意臨摹張作驥風格。不過如此鉅細靡遺的對號入座,似乎又對張再興不盡公平,因為這個故事大半取材自他個人真實經驗,是他心中醞釀長達兩年的成果實踐。
《覺悟的腳步》絲毫未見學生製作的青澀尷尬,無論構圖取鏡、走位調度皆展現出一股老派的成熟穩重,邱秀敏與一群未必有演戲經驗卻在鏡頭裡充滿說服力的生活演員確立了細節與「人」的溫度,張再興的特殊個人背景加上本片前往新竹監獄實地取景的用心則成就了台灣電影難得一見的奇觀,而故事以死去的姊姊如守護靈般出現在阿興背後作結,既有畫龍點睛的神采,也悄然延續了張作驥電影向來最迷人的魔幻寫實風格,而張再興長久鬱積心腹之內的百感交集也終於得以藉由創作釋放出來……。這是來自創作者的真誠自省,也是厚實深刻的生命美學體認。
作為一部學生製作,《覺悟的腳步》無比驚人,邱秀敏的最後身影以及她親口演唱楊三郎譜曲李川填詞的1957年台灣民謠〈勸浪子〉更是令人泫然。很遺憾《覺悟的腳步》竟未入圍台北電影獎,我期待它在雄影、南方影展、國際學生金獅獎映演後口碑持續發酵,並順利入圍來年的金穗獎。當然,我更期待張再興的下一部作品。
(文 Ryan Cheng)
購買DVD影片,請至 『粉絲團:張再興 』私訊洽詢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hNbJMJpSzAA/hqdefault.jpg?sqp=-oaymwEZCNACELwBSFXyq4qpAwsIARUAAIhCGAFwAQ==&rs=AOn4CLDUct57gRnbpY_2UoG2A6GT393n8A)
林 三郎 兒子 在 松興世人禮儀公司- 林老先生兒子的交友廣闊公祭單數都是乙級 ... 的推薦與評價
林 老先生兒子的交友廣闊公祭單數都是乙級廳的規格林老先生帶著每個人滿滿的祝福往生西方極樂也祝福林老先生早成佛道.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