廁所裡
一直讓我困擾的蛾蚋、果蠅、蚊蟲
終於有解了 😭
雖然避免蚊蟲
維持居家環境整潔當然是為最大原則
但如果再有效搭配上這類對人體、環境無害
卻能有效對抗害蟲的藥劑
才是給全家人最好的保護 ❤️
#文章裡有噁噁蛾蚋幼蟲影片
果蠅藥劑 在 說說能源 Talk That Energ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核食在哪裡?吃照過輻射的食物不稀奇】
#食物輻照技術 #照過輻射更好吃更保鮮
上次發了一篇真‧核食文章後,還想帶大家探究更多的輻射食品應用,當然,我不是想幫接下來開放他國食品的政策背書,純粹看稱福島食品核食這兩字不爽而已~~ 繼同位素偵測改善土壤品質後,這次要分享食品保鮮很常見的輻照技術
★什麼是食物輻照技術?
食物輻照技術(irradiation)是一種應用在農業領域的核技術,其實已行之有年,原理是透過電離輻射,或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例如鈷-60與銫-137(核電廠常見核種))衰變放出的X射線、γ射線或高能電子束,對食物進行加工處理,達到:
1、控制病蟲害
2、去除致命微生物
3、抑制農作物過早發芽
4、延長保存期限等目的
甚至還可移除食物過敏源或致癌因子。雖然食品也可經加熱、冷凍或化學藥劑達到上述目標,但輻照的優點是它不會改變食物溫度,使鮮度得以保持,且在控制致病微生物或蟲害上,也不會改變食物的氣味或留有農藥殘餘,因此食物輻照技術是個好東西,基本上那些可以放很久的食品通常都是照射過輻射的~ 核食XDD,而且還會產生核廢料喔。
經過多年研究與國際標準的建立,目前全球60多個國家都通過法規制定、允許輻照技術對食品的使用。輻照技術在控制蔬菜水果的病蟲害上特別有效,可幫助動植物檢疫單位提供良好的檢疫安全性(phytosanitary security)。事實上正是這項優勢,才促成各國對食物輻照技術的引進。
★國際間輻照食物上的努力
而IAEA與國際糧農組織FAO的合作,旨在加強成員國於輻照技術應用在食品安全上的品質與產能,同時還與《國際植物保護公約(IPPC)》及「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合作,協調出全球輻照食物的輻射量標準,食品法典委員會成立於1963年、由FAO和WHO共同籌辦,並在2003年公布了兩份里程碑文件:《輻照食品通用標準》及《國際食品處理輻照設施應用之推薦操作規程》。IAEA、IPPC與FAO合力制定的另外一個重要文件是植物檢疫措施中關於有害生物的處理指南,包括對13種特定蟲害的15種輻照處理,及一種針對所有果蠅及三種粉蝨的輻照。這份指南對日益嚴重的有害生物之檢疫要求助益很大,因此打開了新的商機,今天美洲、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的國際農產品貿易,都陳列了多種經輻照消毒的蔬菜水果。
不過,目前的技術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例如針對廣泛的害蟲項目開發「通用流程」,替增加農產貿易開闢更大的能量,或建立自動化機械流程,及減少核資源與食物的浪費(降低輻射處理過後不能使用的食物比例),最後還得要免對一般民眾對放射性的疑慮。但無論如何,各位都不必在輻射與食品的連結上有太多惶恐~ 核食早就充斥在我們生活。
█參考資料:
https://www.iaea.org/topics/food-irradiation
https://reurl.cc/n0QW7v
果蠅藥劑 在 科技農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農聞分享 農藥=毒藥?劑量決定風險!
▌有人喝水中毒,所以水有毒?
▌噴灑農藥中毒,所以農藥有毒?
▌萊劑比安非啊他命還要毒?
😎台大醫學院毒理學研究所教授 ||| 姜至剛
✍🏻精華版 毒理學小科普影片✍🏻
▩▩▩▩不想聽聲音的這裡看文字▩▩▩
▌毒理學之父在1500年代就告訴我們『所有物質都是讀物,沒有一種不是毒物,只要劑量正確,就可以把毒物變仙丹。』我舉個例子說明:沒是多喝水,多喝水沒事。但是這個孩子2005年因為喝水中毒過世,因為她一次喝了5加侖(將近20公升)的水。
▌我們傳統裡面最毒的就是砒霜,砒霜過去被認為是毒藥,現在他已經入藥了。所以風險分析裡面的【風險】,來自於毒物的毒性和暴露量。
=====【萬物皆有毒,劑量決定毒性】====
▌剛才講的水、砒霜,他有兩個角色,讓我們重新對劑量有概念。身為一個毒理學老師,上禮拜學生問我:「比搖頭丸還毒,醫再驚語:萊劑毒性是250倍{畫面顯示}。老師看到這個,到底是怎麼回事啊?」
-------------以下開始毒理科普時間-------------------
▌ 這篇是在2017年的一個文獻回顧裡面,它的原始論文在2014年,這篇回顧的文章,把他(萊劑)列成0.016 μM,這個濃度跟安非他命比起來0.016跟2.5差了很多倍,所以說講250倍。其實從原始的論文裡我們可以看到,所謂的50%effecticve concentration,EC50是16μM。(不是報導所說的0.016μM)。
所以應該是在論文回顧的過程中誤植了,舉個例子,果蠅裡面用10ppb的食物(做試驗)。我很好奇,果蠅怎麼做(萊劑)的實驗,因為泡的媒介裡加了10bbp的東西,所以他每一口飯,每次吃的東西都是10ppb。
▌我們的國人、國民、孩子,我們所有人都不是吃這樣子。我們還有喝很多水,還有吃其他的營養素,肉類蛋白質也不是全部。所以講到劑量,『(萊劑)產生泌尿道結晶』,到底是怎麼回事,很難想像他會出現。
接下來(回應蘇醫師)提到飼養(豬)環境裡有看到(萊劑),但台灣沒有這樣飼養的環境,怎麼會用我們廚餘裡面的含量來討論這個(空氣中有萊劑)的事情,我想那個有很大的誤導。
▌我們不希望讓大家因為食品安全而產生健康上的恐慌,健康有身體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我想蘇醫師對心理健康的部分照顧很多,應該更瞭解。我們讓民眾暴露的點在哪裡,他(民眾)更了解暴露的風險在哪裡,心情上面至少不會有持續不斷的壓力。所以再講一次!
【我們所有的風險,來自物質的毒性與暴露量】
再講一次【暴露量】
【量 量 量 】,很重要講三次。
影片來源: Fuu Sheu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6553241876/videos/2882395808655499
農業洞察怎麼看萊豬開放議題:
【時空背景變了什麼?開放美豬對臺衝擊小的原因】
https://is.gd/RljO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