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師診療日記】如何處理情緒議題?
。
案主一碰情緒就爆炸,當場崩潰,碰了好可怕
如果不碰,打桌邊球則不痛不癢,不談它同樣是壓抑與倒數,隔幾天會大爆炸
這時候
心理師怎麼選擇?
。
情緒是一種能量,同時具有指標功能
如果感覺情緒要爆炸,或崩潰,那是甚麼意思呢?
其實並不是失控的意思,而是水庫洩洪的感覺
水庫洩洪時萬物閃避,甚麼事也不能做,是有一點像失控不過不是真的失控
所以大爆炸小爆炸都沒關係
氣到說三字經、打枕頭,哭到肝腸寸斷、喉嚨燒聲
洩洪後新芽會再長
要留意的是,最好有人知道這件事,有人從旁照顧
幫你把枕頭放回去,幫你倒杯潤喉飲料,
氣氣哭哭氣哭時有人在旁接納是最好的了,你不孤單
。
平時養成習慣宣洩,就不需要用洩洪的方式倒出了
。
#心理師診療日記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Twitch傳送門: https://www.twitch.tv/otakuarmy2 募集【小民心聲】 本人/親屬 &國內/外 皆可 1. 施打疫苗後的狀況? 2. 染疫後的情形? 3. 第三級警戒,小商家怎麼辦? 請簡述個人經歷 並將可供聯繫的方式傳送至 [email protected]...
案主意思 在 臨床心理師的腦中小劇場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腦中小劇場 《我的心也需要呵護》 站在海岸線觀浪】
.
這是一本關於「正念」的書,只不過,很多人可能把正念的意思搞混了。
.
倘若望文生義,「正念」一詞很容易被擴張為「正向的意念」,甚至還衍生出「記得保持正念喔」之類的心靈喊話。但事實上,正念無法保持,它是用來覺察的,因為正念(Mindfulness)的原意,是「覺察正在流動的意念」。
.
十多年前,我尚在研究所學習「認知行為治療」(CBT),對照心理治療的發展進程,CBT屬於第二波行為療法。第三波行為療法則初露鋒芒,包括適用於邊緣型人格的「辯證行為療法」、處理負面思考的「接納與承諾療法」,以及緩解焦慮症狀的「正念認知療法」。
.
當時Mindfulness一詞尚譯為「內觀」,意為「觀照自己的內在狀態」,然而內觀一詞實為Vipassana,譯名混用,內涵有別(胡君梅,2012)。十多年後,正念一詞已然正名,第三波療法蔚然成風,它們的共同交集,皆為訓練案主「接受自己的狀態」。
.
意思就是,無論是觀照內在,或者是覺察大腦正在進行的意念,目的都是希望你當個「客觀的旁觀者」。
.
先專心覺察自己發生了什麼事,然後「不帶批判」地觀察當下的想法與情緒。接受這件事正在發生,接受事態的演變,接受它在心中的流動。總之,接受就對了。
.
通常講到這裡,坐在我對面的人,差不多就會露出被削錢的表情了。
.
沒道理掏了錢,結果卻要接受自己原本的狀態啊。簡直就像走進貴到爆的沙龍,一副剛宿醉完的的設計師只瞟了一眼,摸了一下頭說,嗯,原本這樣就可以了喲,然後到櫃檯結帳送客。
.
為了證明他沒被當盤子,我會通常「潮浪」來比喻整個過程。若將情緒視為潮浪,面對潮浪,人一般會有以下三層反應:
.
● 第一層,踏浪
.
面對情緒,選擇淺嘗,謹慎地踩著沙灘的浪花。一旦海潮漫上,觸碰到趾尖,我們便加速退防。不感受起伏,不接受溫度,像個懼水的孩子,隨時被浪頭逼回海岸線。
.
● 第二層,捲浪
.
面對情緒,選擇往浪裡游,讓潮浪帶著身體翻湧,肉身試煉,這是我們最常處理情緒的方式。時而纏身,時而脫身,時而摔浪,時而駕浪,但無論姿態如何,我們始終離不開這片汪洋。
.
● 第三層,觀浪
.
面對情緒,選擇掙脫潮浪的引力,站在制高點觀察浪向。和第一層不同的是,它多了「覺察」,少了恐懼。人通常要經過捲浪,才能學會觀浪,必須親身體驗過情緒的暗湧,接受它的無常,才能明白浪潮沒有對錯,起落都只是一種過程。一旦走過一遭,才能做到「不批判」自己的情緒。
.
但這很難。畢竟脫離引力這件事本身就不太科學,海象變幻莫測,暗礁伺機埋伏,浪尖會不斷把我們捲回渦流。即便爬上灘頭,海水也會加重身體的負荷,那時的我們早已氣力放盡,離海岸線終究是一步之遙。
.
因此,要能站在海岸線觀浪,專注地進行正念,就必須掌握某些概念與技巧。
.
嚴格來說,本書並不是一本海岸線觀浪指南。一般制式正念減壓手冊,會有系統化的指引,會教導覺察身體訊息的步驟,會展示各種正念技術練習,並附帶相關指導語。
.
但剛剛說的那些內容,本書通通沒有,因為作者金慧伶(김혜령)本來就無意把它寫成一本教科書。
.
對於這種寫法,我十分贊同。
.
我曾遇過某些想嘗試正念療法的案主,買了書,聽了課程,然後大概讀到第八頁就開始懷疑人生放棄治療。因為對於一般缺乏佛學或禪修背景的讀者而言,正念療法的門檻稍高,概念更加抽象,因此如何「親切地傳達概念」,才是作者的初衷。
.
在本書中,作者大多以日常事件為例,將「事件引發的情緒」與「正念技巧」進行連結,由於事件觸手可及,正念的運用便不再遙不可及。
.
全書共分兩大部分,前三章講如何將正念技巧置入日常生活,後兩章談如何運用正念技巧處理特定議題,包括焦慮狀態、自我價值、人際關係以及消費行為等。
.
任何想接觸正念療法的讀者,在接受教科書的洗禮之前,或許可先將本書當作某種導覽,以較為親切的形式,理解正念的基礎概念後,再來決定學習的深度。
.
從踏浪到捲浪,選擇投入情緒,需要的是勇氣。
.
然而從捲浪到觀浪,脫離情緒的纏繞,需要的是力氣。
.
我想,本書應該能協助你以較不費力的角度,破浪而出。
.
參考文獻:
胡君梅 (2012)。正念與內觀的譯詞及比較。福嚴會訊,36,10-17。
#我要大推書封因為十分療癒
# 謝捲子 封面設計
# 潮浪 Waves 出版
案主意思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輪到要推薦這本書的時候,我心裡想說糟糕,試閱都是幾個月前的事,早就忘記寫什麼了,是不是要重新翻一下書稿的時候,在Evernote裡找到當時落落長的金句筆記。
原來不是忘記,是這本書驚豔的重點太多,直接找地方幫大腦卸載了XD
***
我非常喜歡這本《愛情,不只順其自然2:練習被愛》其中一段話:
為什麼說執著藏在需要裡呢?有兩個原因:
一、任何一個我們放不下的人,都曾經滿足過我們某種需要,但我們並不知道那是什麼。
二、人們錯把對方當成自己的需要。
有一個找作者諮詢的女生說,自己不知為何就是放不下一個男生,對方不帥也不有錢,甚至還有家室,身邊也還有其他更好的追求者,但她就是無法割捨。
作者在聽完她說了一連串的事件後,向她提出了一個問題:「會不會,是因為妳覺得對方很重視妳?這個人做了很多事,讓妳覺得他很重視妳這個人。另一個人雖然對妳更好,但妳可能覺得他個性就是這樣,並不是因為他很重視妳。」
她想了一下,說,好像真的是這樣。而隔天她也跟作者說,當她開始意識到自己需要重視時,就會一直流淚。
作者回過頭跟她說:「因為妳以前都假裝自己不需要。現在妳知道自己需要了,那就可以開始選擇要不要滿足自己。」
***
我看到這一段覺得非常有意思,因為確實我也遇過很多極為執著的案主,他們都誤以為自己「放不下」等於「愛情」,明明在對方身邊已經沒有任何實質或內在的美好成分,但他們甚至還會安慰自己「沒關係,愛情就是沒有道理」,但事實上,比較偏理性,或是偏向內在探索的兩性專家,都會指出更深層面的問題:「他滿足了你什麼需要?」
有時候會驚人的發現,放不下,可能是因為對方給的東西,是我們從小沒得到,甚至到現在還深深匱乏的;又或者是我們害怕放了手,就會成為自己最嫌棄的人,而緊緊抓住對方。
比如說,我曾經聽過的「傳奇渣男」幾乎都不是帥又有錢,他們可以沒工作沒收入、長得又不好看、有的還在外面有好幾個家庭和私生子,甚至不知道是第幾任的太太,還要幫忙顧外面女友的小孩。而且,她們也都離不開。
原本覺得這種業債根本匪夷所思,直到有一次,其中一位上岸的朋友跟我說,當時她會捨不得放手,是因為對方非常會各種花言巧語和浪漫手腕,只要她每次心死想離開,對方一定馬上彎下腰來哄搓,包容她所有的脾氣,等她鬧完又用各種甜言蜜語和滿口承諾蓋滿她的傷心,如此反覆經年,直到一次被懷孕的小三還是小四小五找上門,她才終於死心放手。
多年後她學會探索內心時,才幡然醒悟:她其實不是真的愛他,而是怕離開之後,沒有人會這樣哄她寵她,那是從小在重男輕女的環境下長大的她,這輩子最渴望的東西。
***
我很喜歡作者在最後寫道,我們要學習給自己這個最在乎的東西,也就是我們的「需要」。因為這是解除執著的鑰匙,也是讓我們感情不要一再重蹈覆轍的關鍵。
希望你也能跟作者一起「練習被愛」。
***贈書時間***
出版社會給推薦者一本贈書,所以這本《愛情,不只順其自然2:練習被愛》,我可以送給大家抽獎:)
為了尋找最適合的有緣人,我會挑選「最有感覺、理由頻率跟這本書最合」的留言,贈送這本書給他
但是大家不要壓力太大,這不是徵文比賽,即使短短一個理由但是跟書的頻率很合,這本書還是非你莫屬~不妨跟隨心裡湧出來的直覺,寫下你覺得這本書適合你的理由吧!:)
***
想要參與贈書活動的讀者,請在本篇按任一個心情+留言自己想看的理由,例如:
「我想看《愛情,不只順其自然2:練習被愛》,因為我也想要像文中的女主角一樣,找出自己為什麼這麼執著。」
請發揮屬於你的版本(就算要抄我的也改編一下XD),我將在9/14(二)抽出一位幸運讀者,請出版社寄送這本《愛情,不只順其自然2:練習被愛》給他哦!
===========
#9/10(明天)晚上十點 ‧ 釋出九月下旬心靈問路/靈氣療癒名額
#找到心靈盲點就能改變人生
#柚子甜剝心事
閒聊日常:
臉書:YS Tian
IG:柚子甜
===========
案主意思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Twitch傳送門: https://www.twitch.tv/otakuarmy2
募集【小民心聲】
本人/親屬 &國內/外 皆可
1. 施打疫苗後的狀況?
2. 染疫後的情形?
3. 第三級警戒,小商家怎麼辦?
請簡述個人經歷
並將可供聯繫的方式傳送至
fantasy@fantasy.tw
將有專人與您聯繫
各位同學好,今天又到了認知作戰小教室的時間,我們就拿林昶佐、羅秉成和時代雜誌來作例子,讓大家知道當局是如何偷換你的記憶~~~非常可愛唷!
根據蘋果新聞網的報導:【無黨籍立委林昶佐出席指揮官陳時中在環南市場前的記者會,卻遭在地攤商批「你自疫情到現在,有替中正萬華區的百姓發言嗎?沒有嘛、騙肖欸」、「你有來環南市場關心過嗎?你選舉來幾次啊」對此,林昶佐在臉書說,在會中難掩不耐的發言,他要向市民朋友表達誠摯的歉意。】
等等,昶佐這就是很經典的認知作戰問a答b,表面上看起來道歉好像很夠意思,結果問題是人家罵你不是因為你甚麼難掩不耐的發言啊,是因為你沒有認真做工作啊!
好啦,其實讓我們回看一下會長的逐字稿是這樣的,【會長:沒有啦!立委啊立委,你中正艋舺區,你…你從疫情到現在,你有替我們中正艋舺區的百姓發言嗎?有嗎?
會長:沒有嘛!
會長:沒有嘛!枉費我那麼挺你
會長:你騙誰啊!
會長:你只會吐槽而已嘛!
會長:還要我(站出來)吐槽你
會長:你有來,妳有來環南市場關心一下嘛?有嗎?
會長:你選舉一次來幾次(環南市場)你以前有來環南市場關心我們?
會長:枉費我那麼挺你(林昶佐)啦!】
所以,換句話說,以前幫林昶佐助選的環南市場自治會的會長抱怨的是你身為一個萬華地區的立委,都不來關心,選舉時候常來,結果出事之後就不來。那林昶佐的問題就是不盡責不認真,讓萬華的民眾感覺被遺棄,但結果他道歉是針對甚麼口氣不好情緒不好?這是甚麼跟甚麼,這種後發先至的道歉法,如果你只看到後續的第二則新聞,不就會真的以為林昶佐是因為口氣不好被罵了嗎?
鄉親啊,這就是認知作戰道歉法,轉移真正麻煩的事情,轉移自己不認真服務選民的問題,讓你以為是他現場為民出氣才被會長罵,但事實上就不是啊!
最近另外最妙的一件事情就是捏造英雄,根據蘋果新聞網七月二號的報導:【6月18日下午,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一同前往總統府,與總統蔡英文會面洽談採購疫苗捐贈案,取得政府授權之後,採購進度開了綠燈,鴻海、台積電兩強聯手,匯集雙方法律團隊共商採購合約內容,此時加入了關鍵性人物,就是行政院政委兼發言人羅秉成,成為強而有力的推手,讓這項疫苗採購捐贈案的成功機會大增,力拚在7月完成簽約,9、10月開始交貨。】
等等,我整理出來相關的報導,這位發言人羅秉成之前才嗆說慈濟無法併案條件不一樣,結果怎麼現在又變成關鍵人物了?
根據中央社六月二十四號的報導:【慈濟申請500萬劑BNT疫苗緊急進口,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今天說,經評估台積電與鴻海案較有可行性與機會,且專案進行中;慈濟沒辦法併案,主因是專案條件跟其他案件不完全一致。】
十二天以前,羅秉成還在那邊說永齡基金會沒有補來原廠的專門文件,自誇說政府在幫忙成就這件事情,然後郭台銘說政府沒有明確表示態度,羅秉成還推說郭台銘沒有講,但這麼英雄神威凜凜的人為什麼不主動問郭台有甚麼需要幫忙的呢?
又是根據蘋果新聞網六月十八日的報導:【羅秉成說,雖然永齡委託台康的文件中,到目前都還沒補來BNT原廠的專技文件,但政府在「幫忙成就這件事」的前提下,同意可以後補,也已進行附條件的同意專案輸入許可,「已經許可了」。按鴻海永齡委託台康的申請案,就是已經取得輸入許可;授權的事情,是今天早上郭台銘表示,希望政府能明確表示態度】
羅秉成的人物設定這樣不對啊!
這就跟時代雜誌出了一篇平行世界文是一樣的道理,【Taiwan Recruits TSMC, Foxconn to Secure BioNTech Vaccines】
https://time.com/6074333/taiwan-recruits-tsmc-foxconn-to-secure-biontech-vaccines/
鄉親啊,過去幾個月住在台灣的人都很清楚是郭台銘的永齡基金會主動對政府提出申請,然後各種刁難各種不過,各種原廠證明挑剔之後,民怨沸騰之後好不容易政府才拉下臉來通過。台積電根本是在府內會議當天才出現的,結果這篇報導把永齡基金會說城富士康,把台積電擺在第一位,把整個過程說成是台灣政府主動招募富士康跟台積電去買bnt疫苗,你會不會覺得這很奇怪?好像是在一個平行世界一樣,現實就這麼被扭曲啦,驚不驚喜,開不開心?!
阿宅萬事通語錄貼圖上架囉 https://reurl.cc/dV7bmD
【加入YT會員按鈕】 https://reurl.cc/raleRb
【訂閱YT頻道按鈕】 https://reurl.cc/Q3k0g9
購買朱大衣服傳送門: https://shop.lucifer.tw/
案主意思 在 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209華視 公設比飆高無法管?大筆銀子買虛坪!
華視原影→https://youtu.be/8DdMkhJI_Jo
華視新聞→https://news.cts.com.tw/cts/life/202012/202012092023547.html
房市正熱,很多建商推出豪華公設來吸睛,但您知道嗎?台北市跟新北市的建案,公設比創下歷史新高,分別來到34.8%和32.8%,這代表民眾花大錢買房,有一大部分的錢都花在這些屬於虛坪的公設上,民眾的實際得房率越來越低!由於公設比無法規可管,因此也發生一些亂象,今天的真相急先鋒!
記者/林彥汝、宋佾璋 採訪報導……↓
立委高嘉瑜VS.內政部長徐國勇:「這已經是市場上一個普遍的現象,就是說建商他在公設灌水,虛坪其實是一個主要的問題。」
永和里里長曾富榆:「那我大概多花了900多萬購買這個公設,可是住進來之後,我現在什麼公設都沒有。」
政大地政系前特聘教授張金鶚:「建築業者想要從這邊獲取更多的利潤,造成公設比不斷的增加。」
住戶千萬小心,千萬豪宅前小蝦米的怒吼,何時才能被聽見?住戶控訴建商售屋時主打五星級公設,售出後卻是一場空,里長曾富榆也是受害者。
永和里里長曾富榆:「他當初建商賣給我們的時候,告訴我們說,我們的溫泉湯屋是飯店式管理,那這裡會有服務人員,那後面這邊會有毛巾啊,那個設備,都非常的好,非常的吸引人,可是你們看,現在卻變成五星級的機車停車格,湯屋整個拆掉了,變成這樣子一個非常陽春的健身房,SPA池現在變成石頭池。」
里長帶我們逐一檢視違建的公設,6年前這棟位在行義路上的新建案主打溫泉住宅,號稱擁有豪華高品質的公設竟是噩夢的開始。永和里里長曾富榆:「我購買是38.3坪的房子,可是當我住進來要裝潢的時候,我的設計師幫我測量,裡面實際只有20坪,那其他虛的部分,就是一些雨遮的部分跟公設的部分,我這樣大概算起來,我的公設其實是占了45%。」
住戶:「我花了3500萬左右,求助無門。」住戶:「法規應該盡速通過。」面對指控,住戶和建商告上法院,最後建商獲得不起訴處分,住戶認為難以討回公道,決定組成自救會,以自身經驗揭開更多公設問題,而他們不只是單一個案,公設比爭議也在質詢台上演。
立委高嘉瑜VS.內政部長徐國勇:「要求建商從廣告就應該要做起,實坪的揭露跟計價,這個部分是一步一步來,委員銷售契約都已經把這個列進去,都有了,委員把它拿來看一下,妳就知道剛講的都有了,但是實際上在廣告的時候並沒有。」
公設比就是共用部分,除以建物總坪數再乘以100%,例如一間權狀總坪數30坪房子,共有部分若是10坪,公設比就是33.3%,等於是千萬買房,超過3分之一的錢得砸在虛設的公設上。
房仲陳泰源:「所以說一般來講,現在民眾只要平均每花一千萬買到房子,大約有將進450萬妳都是買在虛坪的部分,妳真正室內住的大概可能頂多才5百多萬而已。」
台北市公設比從2012年的33.1%逐步漲到34.8%,新北市從29.9%漲到32.8%,創下歷史新高,事實上公設比是塊模糊地帶,法規沒有相關規範,等於無法可管,不斷飆漲的背後,恐怕也暗藏,建商坪數灌水的秘密。
政大地政系前特聘教授張金鶚:「把資訊透明,所有的建築業者、建商在賣房的時候應該把公設比標示清楚,同時多少是在哪裡,它都清楚。」
教授認為,分離計價是當前的解決方法,政大地政系前特聘教授張金鶚:「分離計價的意思就是說,大家知道我們現在停車位都分離開來計價,說停車位多少錢,房子多少錢,那公設一樣,應該分離出來說,我公設是多少坪,在哪裡多少錢,那由消費者自己來判斷。
當台灣房價越來越高,就連公設也無法可管,成為建商鑽漏洞的地方,住戶想買一個安穩的家,誰能保障,民眾要的居住正義,無法聲張。
陳泰源youtube→https://youtu.be/jlAChbk1nMg
部落格→https://taiyuanchen1223.blogspot.com/2020/12/201209_10.html
案主意思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2030轉職地圖:成為未來10年不被淘汰的國際人才」介紹
訪問作者:Sandy Su(蘇盈如)
內容簡介:
第1本為臺灣工作者量身打造的轉職專書‼】
職場上的你是否──
✓低薪瞎忙 ✓找不到天職 ✓老是換工作 ✓面臨中年危機 ✓想到海外發展
10大關鍵技能+8大軟性技能+32則真人職涯路徑,
國際獵頭教你跳脫框架,漂亮轉職!
人人都在問:「未來工作在哪裡?」你是不是也經常自我懷疑:「再不換工作我就沒機會了!」即使心有疑慮,仍舊舉棋不定,深不知自己早已列為職場上即將被淘汰的高危險群……
【獵頭觀點1:搭上國際趨勢,才能卡到好位置】
■「我是不是該轉職了?」──掌握去留的時機,保持隨時可加入新東家的狀態
①關注業界競爭對手的人事動向。
②設定停損點,檢視自己的成長與資方的承諾。
③每二年將個人履歷放到就職市場上測試水溫。
■「我的下一步該怎麼走?」──善用領英的轉職計畫
①經常更新個人檔案。
②主動向獵頭、業界人士建立關係,拓展「#專業人脈網」。
③研究並仿效業界好手們的轉職路徑。
■「這家公司好嗎?適合我嗎?」──正確判斷公司,避免匆促簽下賣身契約
①投履歷前,研讀「公司內部組織圖」。
②面試中主動出擊:「請問貴公司有『接班人計畫』嗎?」
③想快速升遷,瞄準正在積極擴點的公司。
■「有面試攻略寶典嗎?」──丟掉攻略,設計出色的個人履歷與面試作答
①調查企業主是二代接班還是傳統世代。
②運用「職業性向測驗」,置入個人履歷與面試作答。
③主動蒐集業界競爭對手的消息,向面試官分享。
【獵頭觀點2:未來不被取代的8大「軟性技能」】
❶持續學習(Continuous Learning)
❷創造力(Creativity)
❸自發性(Initiative)
❹領導力(Leadership)
❺批判思考(Critical Thinking)
❻問題解決能力(Problem Solving)
➐人脈網(Networking)
➑狼性(Aggressive)
【獵頭觀點3:32則真人真事轉職案例與分析】
■人資➜公關:在第一份工作中讓自己被看到。
■人資➜金融:跨出十年的舒適圈,成功轉換跑道。
■筆譯➜建築師:走出親情綑綁,利用現有資源達成內部升遷。
■生科➜金融:三十歲的背水一戰,讓每段轉職歧路都沒有白走。
■主播➜AI:展現可塑性,沒有理科背景也能跨進AI領域。
■非洲➜日本:串聯跨國「#人脈網」,三十歲以前被日企挖角。
■日本➜新加坡:在對外國人與女性不友善的日本職場中,找出突破口。
■英國➜瑞典:從被二百多家公司拒絕,到晉身為國際面試官。
作者簡介:Sandy Su(蘇盈如)
國際獵頭。海外職涯專家。英國布里斯托大學(University of Bristol)企業管理系碩士。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SOAS)日文系與企管系雙修學士。
國一時離開臺灣,獨自前往英國求學,求學期間嘗試各項打工與接案:移民簽證的律師事務所、零售百貨業、餐飲業、房仲業,還曾協助臺灣公司在英國創業。為了增加自我競爭優勢,大學選擇念日文系,學習第三種外語能力;碩士則就讀企管系,增進商管知識。畢業後前往日本從事獵頭與企業人資的工作,接觸產業涵蓋金融、IT、醫藥、傳產、快消、教育。目前海外生活與工作經驗已經步上第二十二個年頭。
從事與「人」相關的工作以來,接觸形形色色的人事物,理解臺灣人在海外生活與工作的不易,因此開始經營部落格「Sandy's Recruitment note」,撰寫國際職涯專題報導,日本工作趨勢相關文章也投稿於Worklife in Japan、商周等平台。
海外生活的自我探索經歷、危機管理的決策力,以及人脈網,成為職涯上的重要武器。興趣是不間斷地參加各種聚會,不定期出席各式工作分享會,希望將國際實戰經驗分享給在職場上奮鬥的迷惘年輕人。
作者粉絲頁: Sandy's Recruitment note
出版社粉絲頁: 遠流粉絲團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案主意思 在 [問題] 個案改名為服務使用者? - 精華區SW_Job 的推薦與評價
各位板大,雖然我自社工系畢業很久,但最近才投入社工界
現在在身心障礙領域,最近遇到一事實在不解,所以上來請教各位
最近我們老闆說,因為法規的修改,以後不能再有個案、案主等字眼出現
一率改為「服務使用者」,像是個案研討會,要改為服務使用者研討會,
所打的紀錄內容也都是要修改,只要有相關字眼,就要修正,
內部的同事接感到不可思議,但老闆就說現在就是這樣規定,不照作評鑑就不會過,
所以必須接受。這名詞讓我覺得自己好像是服務生喔~相當無法接受
所以特來請教各位,現在真的都改成這樣嗎?亦或是只有身障領域,還是特殊狀況?
上網查過,但查不太到相關資料,所以希望各位板大能幫我解答一下,感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57.154.36
> -------------------------------------------------------------------------- <
作者: afanlu (我不說我愛你) 看板: SW_Job
標題: Re: [問題] 個案改名為服務使用者?
時間: Thu Jan 1 16:26:45 2009
※ 引述《lovemd (換一顆有錢人的腦袋)》之銘言:
: 各位板大,雖然我自社工系畢業很久,但最近才投入社工界
: 現在在身心障礙領域,最近遇到一事實在不解,所以上來請教各位
: 最近我們老闆說,因為法規的修改,以後不能再有個案、案主等字眼出現
: 一率改為「服務使用者」,像是個案研討會,要改為服務使用者研討會,
: 所打的紀錄內容也都是要修改,只要有相關字眼,就要修正,
: 內部的同事接感到不可思議,但老闆就說現在就是這樣規定,不照作評鑑就不會過,
: 所以必須接受。這名詞讓我覺得自己好像是服務生喔~相當無法接受
^^^^^^^^^^^^^^^^^^^^^^^^^^^^^^^^^^^^
: 所以特來請教各位,現在真的都改成這樣嗎?亦或是只有身障領域,還是特殊狀況?
: 上網查過,但查不太到相關資料,所以希望各位板大能幫我解答一下,感謝~
我想請問 你不能接受的是哪一點呢?
是不能接受變成服務生?還是不能接受稱呼的轉變?
我覺得稱呼的轉變跟是不是身障領域沒有關係
重點是能不能瞭解你「你現在的角色是什麼」?
機構就是提供服務的地方,以往所謂的「個案」就是服務使用者
稱呼的轉變
主要是因為現在社會福利服務潮流的走向開始轉為「自主」、「尊重」、「支持」
接受服務者和我們都是平等的
「服務使用者」有權選擇自己希望被服務的方式,有權利參與服務計畫的擬定
機構內的教保員、社工將來都可能不再使用「老師」的稱呼
我們雖然有專業
但卻不能使用我們的專業強迫案主接受我們替他們擬定的計畫
而是要尊重他們選擇的意願
另外
「老師」與「個案」的稱呼,在華人的社會代表的是地位的高低
換句話說也就是「強勢」與「弱勢」的分別
既然要尊重服務使用者,平等看待他們
除了實質上行動的作為
稱呼的改變代表的是觀念上的革新
我想那不是法律規定不規定的問題
而是你們機構的觀念有沒有跟上時代
我也不喜歡用「個案」稱呼人
如果可以的話我更喜歡用他們的名字稱呼他們自己
我並不覺得當社工、就服員是有多了不起的事
只是因為他們剛好需要協助連結資源,那恰巧又是我負責的服務
如此而已
就算把我看成服務生那又怎樣
服務生也是很了不起的一個職位阿,
難道你去吃飯、用餐都不需要人家服務,不希望人家提供你想要的服務嗎?
當服務生,比當社工更難,更需要客人的尊重
所以,設身處地的想想
你不能接受的原因應該不是稱呼,而是你心中那個放不下的地位高低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9.20.57
> -------------------------------------------------------------------------- <
作者: Luftschiffe (Boden See) 看板: SW_Job
標題: Re: [問題] 個案改名為服務使用者?
時間: Thu Jan 1 20:26:21 2009
我覺得這是沽名釣譽式的無聊
目前是否有任何Evidence-Base的研究或文獻
顯示出這樣的轉變有助於服務品質的提升?
個案一詞是從英文client/case出來的
service user也不是沒出現過,只是通常是在政策體材的論文用以敘述
接受服務的群體,或是在文章中以client的同義字交互使用
老是在歸因於和工作者和個案之間的權力地位關係
那到底有沒有證據嘛?還是只是不碰實務的老師寫慣政策論文
自我感覺良好之後,受聘為評鑑委員然後說改就改?
幸好精神科目前還沒遭受這種鳥事
只是和外單位交流資訊時我通常還是會寫cl
因為曾經被問過:請問p't是什麼意思啊Orz
以後個案管理要改成"服務使用者管理"嗎?
好像要帶警棍吼
結案要改成"結束使用者"嗎...
老王,這個"服務使用者"可以把他結掉嚕
聽起來要扛五零機槍出去掃射的感覺...
所以要這樣改,證據在哪裡?同學們可以去問問老師啊
叫老師拿文獻出來讓我們這些沒唸書的實務工作者欣賞欣賞
※ 引述《afanlu (我不說我愛你)》之銘言:
: ※ 引述《lovemd (換一顆有錢人的腦袋)》之銘言:
: : 各位板大,雖然我自社工系畢業很久,但最近才投入社工界
: : 現在在身心障礙領域,最近遇到一事實在不解,所以上來請教各位
: : 最近我們老闆說,因為法規的修改,以後不能再有個案、案主等字眼出現
: : 一率改為「服務使用者」,像是個案研討會,要改為服務使用者研討會,
: : 所打的紀錄內容也都是要修改,只要有相關字眼,就要修正,
: : 內部的同事接感到不可思議,但老闆就說現在就是這樣規定,不照作評鑑就不會過,
: : 所以必須接受。這名詞讓我覺得自己好像是服務生喔~相當無法接受
: ^^^^^^^^^^^^^^^^^^^^^^^^^^^^^^^^^^^^
: : 所以特來請教各位,現在真的都改成這樣嗎?亦或是只有身障領域,還是特殊狀況?
: : 上網查過,但查不太到相關資料,所以希望各位板大能幫我解答一下,感謝~
: 我想請問 你不能接受的是哪一點呢?
: 是不能接受變成服務生?還是不能接受稱呼的轉變?
: 我覺得稱呼的轉變跟是不是身障領域沒有關係
: 重點是能不能瞭解你「你現在的角色是什麼」?
: 機構就是提供服務的地方,以往所謂的「個案」就是服務使用者
: 稱呼的轉變
: 主要是因為現在社會福利服務潮流的走向開始轉為「自主」、「尊重」、「支持」
: 接受服務者和我們都是平等的
: 「服務使用者」有權選擇自己希望被服務的方式,有權利參與服務計畫的擬定
: 機構內的教保員、社工將來都可能不再使用「老師」的稱呼
: 我們雖然有專業
: 但卻不能使用我們的專業強迫案主接受我們替他們擬定的計畫
: 而是要尊重他們選擇的意願
: 另外
: 「老師」與「個案」的稱呼,在華人的社會代表的是地位的高低
: 換句話說也就是「強勢」與「弱勢」的分別
: 既然要尊重服務使用者,平等看待他們
: 除了實質上行動的作為
: 稱呼的改變代表的是觀念上的革新
: 我想那不是法律規定不規定的問題
: 而是你們機構的觀念有沒有跟上時代
: 我也不喜歡用「個案」稱呼人
: 如果可以的話我更喜歡用他們的名字稱呼他們自己
: 我並不覺得當社工、就服員是有多了不起的事
: 只是因為他們剛好需要協助連結資源,那恰巧又是我負責的服務
: 如此而已
: 就算把我看成服務生那又怎樣
: 服務生也是很了不起的一個職位阿,
: 難道你去吃飯、用餐都不需要人家服務,不希望人家提供你想要的服務嗎?
: 當服務生,比當社工更難,更需要客人的尊重
: 所以,設身處地的想想
: 你不能接受的原因應該不是稱呼,而是你心中那個放不下的地位高低吧
--
因為我又窮又不會說話......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89.48.223.59
> -------------------------------------------------------------------------- <
作者: sigon (Com-ba-de!!) 看板: SW_Job
標題: Re: [問題] 個案改名為服務使用者?
時間: Fri Jan 9 21:27:48 2009
※ 引述《Luftschiffe (Boden See)》之銘言:
: 個案一詞是從英文client/case出來的
: service user也不是沒出現過,只是通常是在政策體材的論文用以敘述
: 接受服務的群體,或是在文章中以client的同義字交互使用
可是別忘了, client也在英語使用環境中,各行各業中都有用到。
法律、零售商....不勝枚數。
也就是說,在英語環境中,
Client在資本主義邏輯下,是指具有"有購買能力的主動之自由人"
且能夠"依自由意願與服務提供者簽訂契約"。
雖然我們仍可以爭辯這種狀況下的client是否仍擁有完整的agency,
可是,這個字所指的"人"具有agency卻是無庸置疑的。
但是,作為client的中文翻譯,"個案",卻不一定如此。
在台灣的中文語境中,個案通常具有負面的意涵:
如果你是個案,那你大概因為不是有這個便是有那個問題。
而我作為社工,就是要來糾正或改變你(的問題)。
而作為"個案",他的自主性也就這樣不見了。
在台灣的其他行業,client可是翻譯為"業'主'"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75.43.132.78
> -------------------------------------------------------------------------- <
作者: sigon (Com-ba-de!!) 看板: SW_Job
標題: Re: [問題] 個案改名為服務使用者?
時間: Sat Jan 10 01:50:21 2009
:
: 在台灣的中文語境中,個案通常具有負面的意涵:
:
: 如果你是個案,那你大概因為不是有這個便是有那個問題。
:
: 而我作為社工,就是要來糾正或改變你(的問題)。
:
: 而作為"個案",他的自主性也就這樣不見了。
:
: 在台灣的其他行業,client可是翻譯為"業'主'"呢!
:
: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 From: 75.43.132.78
: 推 Rainman0612:單純覺得莞爾...督導:「您的業主 結業了嬤?」 囧... 01/09 22:19
: 推 aweasel:沒有問題就不會是個案了阿!無聊的學說 01/09 23:55
^^^^^^^^^^^^^^^^^^^^^^^^^^^^^^^^^^^^
我有點不知道該如何閱讀你這一句話。
無聊的學說?
你是指我上面拉哩啦雜的東西,如果可以被稱為學說的話,很無聊?
還是你意有他指?
其實你說的,也正是我要說的。
"沒有問題就不會是個案了" -- 所以我們認定"個案"是有"問題"的。
而作為社工的我們,
相對於個案,我們站在一個權威的位置,
告訴他: 你這不對你那不對你這有問題你那有問題你該作這你該作那。
可是,我們的"個案"呢?
他到底有沒有權力大聲跟你拍桌子: 你別對我指指點點?
你設計出來的東西我不喜歡我不愛我不想接受?
當他覺得他只是你這個社工手中上的一個該處理個案時,
或
當他覺得他是一個服務使用者 -- 他有權力使用或不使用你所提供的服務,
你覺得事情會不會不一樣??
----
我必須說,
我們對於語言的使用必須非常小心。
或許整體的權力結構很難因為只因語言使用之改變而轉換,
但語言,絕對是"構成"這整體權力結構的重要部分。
語言不只作為供我們表達的載具,
更參予了我們的思考與感受 -- 很簡單,
只要看到有版友覺得"服務提供者"讓他覺得自己像個餐廳服務生,
就知道語言的力量。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75.43.132.78
> -------------------------------------------------------------------------- <
作者: aweasel (瘋狂的豬) 看板: SW_Job
標題: Re: [問題] 個案改名為服務使用者?
時間: Sat Jan 10 13:25:23 2009
我是沒唸過什麼書啦
不過在處理實務的時候我是都不會直接稱呼對方為個案啦!
都會叫XX先生 XX小姐 親屬的話都會直接稱呼XX的爸爸、媽媽、阿姨、姑姑
如果要去強調社工和個案之間不對等關係是需要被修正的
應該是從一個社工的基礎觀念開始教育起而不是只是去改一個所謂的「名稱」
除非你的評估報告要給當事人過目?跟他親自討論處遇計畫?
那不如直接寫成 X小姐 X先生 不是更好?當事人XXX、OOO不是也OK?
從「案主」改成「服務使用者」不過就是從一個意義變成另外一個意義而已
也是賦予這個稱呼一個意義阿!
對實務工作並沒有什麼差別吧!就是報告上要多打很多字
服務使用者、服務使用者之母、服務使用者之同居人之子 <===諸如此類
還有,有些案件即使他拍桌子還是恐嚇要殺全家的還是會強制介入處理
並不會因為他的不滿意就會更改服務計畫
要推動也很好阿!去修正一些觀念,但是對我個人來說是還頗沒意義的
對我來說社工和案主就是一同成長、一起討論、一起解決問題的專業朋友關係
一些有的沒的因為我沒念什麼書,所以我還真的沒想到過捏!
而且現在保護性個案越來越難做,問題越來越多元化
臺灣的社福政策和資源已經快不和所需了
兒童少年安置機構全臺灣本島都滿床了
一些有特殊狀況的小孩沒有機構要收
所以請原諒我這個實務工作者實在沒時間去思考種種
不如就交給學術界吧!GJ!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編輯: aweasel 來自: 210.69.40.253 (01/10 13:36)
> -------------------------------------------------------------------------- <
作者: allen2899 (allen2899) 看板: SW_Job
標題: Re: [問題] 個案改名為服務使用者?
時間: Sun Jan 11 00:00:12 2009
先舉個例子
有時候我們在新聞上可以看到XX銀行或是公司
因為某件事的疏忽 或是處理不好 bababa之類的
這時該銀行或是公司的發言人通常會出來說
這只是個"個案" 我們會特別注意 或是有其他特別處理 bababa之類的
請問 看到這篇新聞的時候大家會怎麼想
會把發言人所指稱的個案做為一個負面的字眼嗎?
以此為例 我認為
個案這個詞 本身並沒有什麼正面或負面
就看個人怎麼想 怎麼去詮釋而已
只是現在專家認為這詞有負面意義
而專家又有很大的影響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6.161.169
> -------------------------------------------------------------------------- <
作者: lighthearted (隨遇) 看板: SW_Job
標題: Re: [問題] 個案改名為服務使用者?
時間: Sun Jan 11 02:09:41 2009
※ 引述《allen2899 (allen2899)》之銘言:
: 先舉個例子
: 有時候我們在新聞上可以看到XX銀行或是公司
: 因為某件事的疏忽 或是處理不好 bababa之類的
: 這時該銀行或是公司的發言人通常會出來說
: 這只是個"個案" 我們會特別注意 或是有其他特別處理 bababa之類的
: 請問 看到這篇新聞的時候大家會怎麼想
: 會把發言人所指稱的個案做為一個負面的字眼嗎?
: 以此為例 我認為
: 個案這個詞 本身並沒有什麼正面或負面
: 就看個人怎麼想 怎麼去詮釋而已
: 只是現在專家認為這詞有負面意義
: 而專家又有很大的影響力....
看了這一串的討論文下來
有一點開始被點出來,就是對「個案」一詞的意涵理解不同
然而是否隱含權力不平等或者問題取向,解釋是由學者?實務工作者?服務對象?
從client到consumer的轉變,似乎是國外的討論
或者是本詞源起所帶有的偏見,可是我想要說的是回到當下的社會文化來看
個案一詞在台灣是否還具有那樣的偏見?可能案主/服務使用者不清楚
甚至實務工作者認為這詞是一個中性的,那麼在缺乏共識的概念認知下
更改的最大意義,也只剩下對這詞有不滿的學者而已了..
那「弱勢」是不是也算不好的詞呢?可以再討論(不過先別在這佔版面了= =)
名詞的轉變絕非毫無意義,但也要有相應的觀念、概念的轉變(具有足夠正當性)
不然就是是字詞上的賣弄而已,
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從「殘障」到「身心障礙」
以上,歡迎討論
ps.其實我們早把個案等同於服務使用者了吧..
--
意圖連結社工在網路上的支持網絡,創造以部落格為基礎的高度互動平台。
我的部落格,歡迎參觀 ^^ https://lighthearted.pixnet.net/blo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20.106.234
> -------------------------------------------------------------------------- <
作者: Luftschiffe (Boden See) 看板: SW_Job
標題: Re: [問題] 個案改名為服務使用者?
時間: Sun Jan 11 10:47:51 2009
※ 引述《sigon (Com-ba-de!!)》之銘言:
: ※ 引述《Luftschiffe (Boden See)》之銘言:
: : 個案一詞是從英文client/case出來的
: : service user也不是沒出現過,只是通常是在政策體材的論文用以敘述
: : 接受服務的群體,或是在文章中以client的同義字交互使用
: 可是別忘了, client也在英語使用環境中,各行各業中都有用到。
: 法律、零售商....不勝枚數。
: 也就是說,在英語環境中,
: Client在資本主義邏輯下,是指具有"有購買能力的主動之自由人"
: 且能夠"依自由意願與服務提供者簽訂契約"。
: 雖然我們仍可以爭辯這種狀況下的client是否仍擁有完整的agency,
: 可是,這個字所指的"人"具有agency卻是無庸置疑的。
: 但是,作為client的中文翻譯,"個案",卻不一定如此。
: 在台灣的中文語境中,個案通常具有負面的意涵:
: 如果你是個案,那你大概因為不是有這個便是有那個問題。
: 而我作為社工,就是要來糾正或改變你(的問題)。
: 而作為"個案",他的自主性也就這樣不見了。
: 在台灣的其他行業,client可是翻譯為"業'主'"呢!
世上有很多靶,不止資本主義一個,可這個靶就做可憐
因為打下去通常得到的歡呼聲最多,自我感覺最為良好,聖光系咒語
大概用了會跟che一樣帥吧,只是頭上有星星的不只他,Keroro也是
個案一詞各行各業都用的到,自然有各種不同的含意
不同的含意有不同的價值觀,甚至沒有價值觀
有大家一人一票,來感覺一下,這個字詞是正面的或是負面的?
版主辦個投票啊,限定投票資格為實務工作者,瞭解一下民意
用了個案一詞自主性會不見?現在在演哈力波特嗎?
咒語念下去個案會不能動?會吐實吐真嗎?
是就好了,這樣我做治療也不用這麼辛苦繞來繞去的
要改可以,那提出Evidence-base的文獻及證據
不要那種訪問三四個人,剪貼逐字稿加心得的"探索性研究"喔
本人學問素養不高,對於這種論文一概以小說欣賞之
通常只有什麼的才會重視什麼,實務工作要忙得事情還很多,作文不是唯一
再這樣搞下去我要用英文寫記錄了,我是無所謂,我不確定繼任看不看的懂
--
因為我又窮又不會說話......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89.48.248.190
※ 編輯: Luftschiffe 來自: 89.48.248.190 (01/11 10:51)
> -------------------------------------------------------------------------- <
作者: Luftschiffe (Boden See) 看板: SW_Job
標題: Re: [問題] 個案改名為服務使用者?
時間: Sun Jan 11 11:08:21 2009
※ 引述《sigon (Com-ba-de!!)》之銘言:
: 我有點不知道該如何閱讀你這一句話。
: 無聊的學說?
: 你是指我上面拉哩啦雜的東西,如果可以被稱為學說的話,很無聊?
: 還是你意有他指?
: 其實你說的,也正是我要說的。
: "沒有問題就不會是個案了" -- 所以我們認定"個案"是有"問題"的。
: 而作為社工的我們,
: 相對於個案,我們站在一個權威的位置,
: 告訴他: 你這不對你那不對你這有問題你那有問題你該作這你該作那。
: 可是,我們的"個案"呢?
: 他到底有沒有權力大聲跟你拍桌子: 你別對我指指點點?
: 你設計出來的東西我不喜歡我不愛我不想接受?
: 當他覺得他只是你這個社工手中上的一個該處理個案時,
: 或
: 當他覺得他是一個服務使用者 -- 他有權力使用或不使用你所提供的服務,
: 你覺得事情會不會不一樣??
: ----
: 我必須說,
: 我們對於語言的使用必須非常小心。
: 或許整體的權力結構很難因為只因語言使用之改變而轉換,
: 但語言,絕對是"構成"這整體權力結構的重要部分。
: 語言不只作為供我們表達的載具,
: 更參予了我們的思考與感受 -- 很簡單,
: 只要看到有版友覺得"服務提供者"讓他覺得自己像個餐廳服務生,
: 就知道語言的力量。
個案當然是有問題的,客氣一點可以說"有某些狀況"
上餐館吃飯當然是肚子餓,難道是因為長痔瘡嗎?
個案有問題,跟工作者是不是要持指導的態度,是香蕉跟蘋果有多像的問題
學問不能這樣做,不夠嚴謹...
個案當然可以拍社工桌子,他想拍誰的桌子都可以,通常只要不嚇到人家或把
桌子拍壞,一般不會有什麼問題
個案當然也可以不鳥我的offer,有時間就討論新的,沒時間再看看
沒辦法就沒辦法,不愛隨你,命是個案自己的,不是社工的
打高空的人喜歡做誅心之論,斧鉞之義,我等濁濁小人,言談之間能瞭解即可
社會學討論到的communication型態有幾種?
畢竟我等不是在PTT上接案
--
喔,個案在某些場合拍我桌子的,會被外面警察上手銬帶走就是了
--
因為我又窮又不會說話......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89.48.248.190
> -------------------------------------------------------------------------- <
作者: sigon (Com-ba-de!!) 看板: SW_Job
標題: Re: [問題] 個案改名為服務使用者?
時間: Sun Jan 11 12:47:48 2009
※ 引述《Luftschiffe (Boden See)》之銘言:
: 版主辦個投票啊,限定投票資格為實務工作者,瞭解一下民意
我突然覺得,我反而在這版的位置有點怪。
似乎目前我在念博士班,
又剛好在這議題上某程度上同意改詞。
(可是我們卻都還未討論到細膩的操作層次)
我卻發現我被打成罪惡那一邊: 不識實務的學者。
原來學者在這邊是原罪。
不問理由,學者發言就該死。
可是,妙的是,
我在台灣時曾經作過六年的實務工作。
來美後,我繼續跟台灣的實務工作保持聯繫。
甚至,我還是某種程度參與台灣的實務工作(替機構寫案子)。
社工是專門職業。
學術和實務本來就不大可能截然二分。
那請問我們現在這邊正在做得是甚麼?
我竟然得提出自己曾經或者現在仍在實務界
作為"證明我不是學者而是實務工作者"的身分標示牌。
似乎只有這麼作,
我才得以還己身清白。
真諷刺啊。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75.43.132.78
> -------------------------------------------------------------------------- <
作者: regent2 (展翅飛騰 ) 看板: SW_Job
標題: Re: [問題] 個案改名為服務使用者?
時間: Sun Jan 11 14:29:55 2009
沒有很仔細看更名為"服務使用者"的緣由
不過想到自己曾經就醫的經驗
聽到醫護人員彼此在討論我這個"個案"時,不是用"病人"一詞
而是用"患者"怎樣怎麼....
的確比較舒服一點~~
身為"有病在身的人"(不諱言,沒病幹嘛來看醫生?!)
如果真得被稱呼"病人",當下只是自怨自艾一些
生病的人情緒通常低落一些,相對於那些有權勢的醫護人員,感覺自己矮小,
沒有選擇地被需接受隱私一覽無遺接露在他們面前...
"病人"vs."患者"原意均為一樣,不過當我們社會常出現"你有病啊... "得罵人辭語時,,
"病人"一詞在語言上似乎負面的感覺多了一些
"患者"相對上就中性一些~~
想到法界實務中常用的"原告","被告"
"被告",也是有類似令人感到負面,"未審先被定罪"的感覺
也許不久的將來
法界也開始檢討這個用詞的適當性
譬如原告叫 "訴訟提出者"
被告叫 "非自願出庭者"?
呵呵~~
會不會又被樓上的罵,來自學界的無病呻吟?!
Happy Holidays!
※ 引述《sigon (Com-ba-de!!)》之銘言:
: ※ 引述《Luftschiffe (Boden See)》之銘言:
: : 版主辦個投票啊,限定投票資格為實務工作者,瞭解一下民意
: 我突然覺得,我反而在這版的位置有點怪。
: 似乎目前我在念博士班,
: 又剛好在這議題上某程度上同意改詞。
: (可是我們卻都還未討論到細膩的操作層次)
: 我卻發現我被打成罪惡那一邊: 不識實務的學者。
: 原來學者在這邊是原罪。
: 不問理由,學者發言就該死。
: 可是,妙的是,
: 我在台灣時曾經作過六年的實務工作。
: 來美後,我繼續跟台灣的實務工作保持聯繫。
: 甚至,我還是某種程度參與台灣的實務工作(替機構寫案子)。
: 社工是專門職業。
: 學術和實務本來就不大可能截然二分。
: 那請問我們現在這邊正在做得是甚麼?
: 我竟然得提出自己曾經或者現在仍在實務界
: 作為"證明我不是學者而是實務工作者"的身分標示牌。
: 似乎只有這麼作,
: 我才得以還己身清白。
: 真諷刺啊。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6.171.30.11
> -------------------------------------------------------------------------- <
作者: jdcbest ( 風雅諸 ) 看板: SW_Job
標題: Re: [問題] 個案改名為服務使用者?
時間: Sun Jan 11 14:52:26 2009
那提供服務的人是不是也該一起跟著改?
接受服務的人在稱呼服務提供者時是不是也要改, 例如:
娼妓 也要改叫性服務員
社工師 也要改名社服員
心理師 也要改名心服員
醫師 也要改名醫療服務員
教師 也要改名叫教學服務員
律師 也要改名叫法律服務員
理財專員 也要改名叫理財服務員
生父母 也要改名叫生育員
養父母 也要改名叫養育服務員
以此類推
.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4.11.22
> -------------------------------------------------------------------------- <
作者: yalover (turtle) 看板: SW_Job
標題: Re: [問題] 個案改名為服務使用者?
時間: Sun Jan 11 22:03:17 2009
他們本來就是服務使用者
而社工~是服務提供者
改變稱呼~其實在直接服務上沒有很大的影響吧!
而且~那也是對人的一種尊重
他們是有需求的 也需要被尊重
如果可以 他們也不希望能因為某些原因被服務
是吧?!
※ 引述《jdcbest ( 風雅諸 )》之銘言:
: 那提供服務的人是不是也該一起跟著改?
: 接受服務的人在稱呼服務提供者時是不是也要改, 例如:
: 娼妓 也要改叫性服務員
: 社工師 也要改名社服員
: 心理師 也要改名心服員
: 醫師 也要改名醫療服務員
: 教師 也要改名叫教學服務員
: 律師 也要改名叫法律服務員
: 理財專員 也要改名叫理財服務員
: 生父母 也要改名叫生育員
: 養父母 也要改名叫養育服務員
: 以此類推
: .
: .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2.117.164.155
> -------------------------------------------------------------------------- <
作者: aweasel (瘋狂的豬) 看板: SW_Job
標題: Re: [問題] 個案改名為服務使用者?
時間: Mon Jan 12 00:09:47 2009
實務工作也分很多種
保護性和福利性?而且還會再去區分領域和服務類型
真的很建議學者先進們多參考不同領域的社工員的意見和看法
機構也很多類型吧?老人?小孩?養護?
機構是做外展的?經扶?還是養護或寄養?還是倡議?
做兒少保護和做急難救助的社工員看法也不見的一樣,工作模式也不一樣
醫院社工和經扶社工看法也不一樣阿
當然累積的經驗和知識也不同囉
所以案主還是服務使用者這個詞對每個領域的社工的意義當然也不一樣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71.137.120
> -------------------------------------------------------------------------- <
作者: tieniu (鐵牛哥哥) 看板: SW_Job
標題: Re: [問題] 個案改名為服務使用者?
時間: Mon Jan 12 01:17:27 2009
※ 引述《sigon (Com-ba-de!!)》之銘言:
: ※ 引述《Luftschiffe (Boden See)》之銘言:
: : 版主辦個投票啊,限定投票資格為實務工作者,瞭解一下民意
: 我突然覺得,我反而在這版的位置有點怪。
: 似乎目前我在念博士班,
: 又剛好在這議題上某程度上同意改詞。
: (可是我們卻都還未討論到細膩的操作層次)
: 我卻發現我被打成罪惡那一邊: 不識實務的學者。
: 原來學者在這邊是原罪。
: 不問理由,學者發言就該死。
實務經驗是尚方寶劍嗎?
小弟之前在的那家機構在爭取國品獎的時候,
評審的委員只有一位是醫療方面的專家,其它委員則以財經跟管理見長。
經過一番參訪後,其中一個委員就問了一個實務工作者會覺得是笑話的問題,
她問說為什麼你們一直在講個案個案的,感覺上好像是他們犯了什麼錯,
有案在身的樣子。
從一個完全外行的人的眼中居然跟學術界的人看到一樣的事情,
是不是學術界都跟外行人一樣?
是學術界只看到自己還是實務界只看到自己?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3.168.102
> -------------------------------------------------------------------------- <
作者: regent2 (展翅飛騰 ) 看板: SW_Job
標題: Re: [問題] 個案改名為服務使用者?
時間: Mon Jan 12 14:11:18 2009
我看一下原 Po這個議題的文章
只是說某法規修訂規定要把"案主"改為"服務使用者"
並沒有說是實務界或是學界的點子
雖然說 各種委員會或是幕僚單位的意見來源可能以學界居多
但也不能排除有實務界想法參與其中
不過現在似乎大家的討論又轉向為"實務界"與"學界"之爭
孰高孰低,孰不時食人間煙火?孰欠缺初衷的理想性?!
我個人在法界混沌過幾年,對此專業雖也有微詞之處,不過自認為有一點值得我們
社工專業追求之處在於:
法界的實務界(律師,法官,檢察官)與學界基本上還蠻旗鼓相當
在社會地位上,在言論被尊重程度上,與專業的肯定上 (薪資就不用說了...差很多)
一個委員會,不會只有大學法律系的老師,法官律師檢察官實務經驗的意見同等受到重視
一個法律意見,呈現出來也不會只有法學界怎麼認為,實務界怎麼看,怎麼判也是很重要
在國家考試時,實務界與學界的見解都很重要
相對於社工界
我們希望建構出怎麼樣的合作模式?
如同前面有篇說的,我們的目標都是一致,為了提供案主或服務使用者更好的服務
很希望社工的實務界受到同等重視 不要一味膜拜學界的老師
學界老師也能多做一些直接有益於服務輸送與提供的研究
多了解實務界的困境,
運用其影響力與資源去創造更有利實務界與案主(服務使用者)的大環境
畢竟"出一張嘴比較容易" (知易行難啦!)
很多學界老師沒經歷過政府單位的科層體制
並不知道很多理想性的建言不是實務界不做
而是制度的問題 或是官僚的問題
我知道實務界其實對學界欠缺實務經驗是很嗤之以鼻
可是在面對出題老師或是所謂的評鑑等來自學界時
還是很難抵擋所謂的"權威"人士的光環或是標準答案
該怎麼呢?我不知道~~大家覺得呢?
美國這邊
我已經看到有實務界與學界共同出書掛名的例子 (是大型研究案,不是小paper!)
很是感動
最高興得應該會是我們的案主或是服務使用者吧!
這兩群關注她們的專業人士終於可以合作無間了!!
p.s.醫學院也是很多教授兼XX主治醫師
兩邊賺當然也是
但是顯示學界與實務是不分尊卑的~~
※ 引述《tieniu (鐵牛哥哥)》之銘言:
: ※ 引述《sigon (Com-ba-de!!)》之銘言:
: : 我突然覺得,我反而在這版的位置有點怪。
: : 似乎目前我在念博士班,
: : 又剛好在這議題上某程度上同意改詞。
: : (可是我們卻都還未討論到細膩的操作層次)
: : 我卻發現我被打成罪惡那一邊: 不識實務的學者。
: : 原來學者在這邊是原罪。
: : 不問理由,學者發言就該死。
: 實務經驗是尚方寶劍嗎?
: 小弟之前在的那家機構在爭取國品獎的時候,
: 評審的委員只有一位是醫療方面的專家,其它委員則以財經跟管理見長。
: 經過一番參訪後,其中一個委員就問了一個實務工作者會覺得是笑話的問題,
: 她問說為什麼你們一直在講個案個案的,感覺上好像是他們犯了什麼錯,
: 有案在身的樣子。
: 從一個完全外行的人的眼中居然跟學術界的人看到一樣的事情,
: 是不是學術界都跟外行人一樣?
: 是學術界只看到自己還是實務界只看到自己?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6.171.30.11
※ 編輯: regent2 來自: 216.171.30.11 (01/12 14:13)
> -------------------------------------------------------------------------- <
作者: lighthearted (隨遇) 看板: SW_Job
標題: Re: [問題] 個案改名為服務使用者?
時間: Tue May 26 23:22:29 2009
雖然..這個討論串有點久了,還是挖出來..
因為覺得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是一件很糟的事,
在英國的障礙福利政策中,他們真的是服務使用者,
而不是單單是意識形態或態度上的意義,
政府會發給障礙者一筆錢,讓障礙者去購買自己需要的輔具、想要的服務,
而不是像台灣一樣,政府訂了幾種補助方式,社工來評估要給障礙者哪些服務,
服務類型是很有限制,並可能根本不符障礙者需求的,沒有顧慮到障礙的多樣性,
像是對某些類別的障礙無用的居家服務..卻對重度障礙者聊勝於無..
細節我不是很清楚,但是政策概念是這個樣子..
這樣的話,其實用服務使用者(消費者)很名符其實..
就和商業不會去爭論稱自己手上有幾個case,
還是該說幾個客戶是一樣的道理..只是個人習慣的問題..
這樣一來,服務和障礙者的關係也改變了,
不是給予的關係,而是供需的關係..服務使用者也可以算雇主了..
--
社會工作與生活 lighthearted 既然來了,有空順便留個言吧!
我的部落格,歡迎參觀 ^^ https://lighthearted.pixnet.net/blo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20.106.23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