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未見面的朋友約食午飯,討論對日本及英國的感覺。大家身邊都有朋友移民,選擇英國的佔大多數。
疫情之下的2021年,斷斷續續都有小貓三兩隻或跟家人、或孤身上路邁向新的世界。就當不是咬牙切齒說永不回來,無一不以移民或工作簽證的目標前往英國、美國、日本。
2021年對我來說是很特別的一年, 20年前的今天,我每天都要飲白蘭氏雞精。20年的今天,我已經是「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的年紀。就算如何說日本語能力試好困難,1級(我是舊制的考生)日本語能力試若與A-Level 相比,真心小巫見大巫。
去英國和日本雖然氣候文化人種各異,兩地的博物館對我來說都有難以抗拒的魔力:上野公園裏的國立西洋美術館的地獄之門,雖然只是孤零零地聳立門前,卻會勾起我在V&A的回憶。
看過大英博物館用傳統模式的Munch的展覽,再去日本排隊看完日本博物館鋪排的Munch x Pokémon期間限定展,總會慨嘆同樣是搞博物館展覽,英國跟日本真的不一樣。
我個人很偏心,除了V&A Dior展和大英博物館的日本漫畫展,最喜歡的歷史博物館展覽都是在日本。除了傳統的美術歷史民俗主題,別出心裁的題目總會在日本博物館的妙筆生化下變成主題樂園一樣的教育活動。
印象比較深的有橫濱看的糞便博物館展覽,進場先要坐馬桶,聽完講解馬桶裏就出現了塑膠製造、色彩繽紛的糞便。插上木棒,我以為大家都是小雲一齊玩屎屎;又有一年,巧克力展覽講述這種食品在人類歷史的重要性、發展里程碑、未來進化趨勢。離場精品店才知深入殺人不眨眼的戰場,巧克力主題精品比Tokyo Hands文具部更邪惡,荷包大出血!
香港的博物館做得好嗎?
香港博物館做得最好的,一定是價格吸引。本來的常設展覽長年免費,特別展覽20、30港幣不等,去到英國要變成英鎊。日本的話1500、2000日圓的特別展絕不罕見。
要是數香港的特別展覽,近十年最喜歡的會是文化博物館的法貝熱、香港科學館古羅馬科學、歷史博物館的俄羅斯公平的黃金馬車。
早陣子回母校中大做旁聽,星期三夜晚的課堂HIST5514A 叫「公眾歷史特別專題(博物館研究):博物館學:文化、詮釋與知識傳播」。當晚的嘉賓已經退休,之前曾經參與葛量洪消防船保育的工作。香港不是沒有專門的技術人才致力於保育及發展,但在現行體制下,困難與束縛實不為外人道。
課堂上講到未來香港博物館會遇到的困難以及展望。有喜愛鐵道與巴士的學生上堂舉手發問,香港是否能夠有倫敦的交通博物館?我記得2013年,科學館與博物館對出的空地曾經展示大量的九巴,有些時候九巴也會開放車廠,讓老一輩懷緬過去、新生代碰觸舊時。
如果喜歡火車,千萬不要只去倫敦的交通博物館。那個又貴又狹窄;聽我講,乖,去York的火車博物館,保證走入去後夜晚都不想回家。
裏面還有我最喜歡的0號新幹線,可以走入去參觀!
在英國找到日本,我總會很愉快,卻說不出所以然來。
最後,真誠祝福今天下午乘搭班機前往英國的好友旅程愉快,一路順風,在英國有緣再會。
圖:V&A Dior展,極盡華麗豪華浪漫。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