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偶像,香港歌手、演員、主持人,阿姐「汪明荃」,與永遠的愛神「崔苔菁」! 💖
1982年4月18日,中視每週日晚上8點至10點,播出鄭少秋、汪明荃、趙雅芝主演的「楚留香」,創下70%的超高收視率,開啟「港劇」黃金時代。1982年12月11日,「楊門女將」在台視播出,女主角汪明荃來台宣傳,上了崔苔菁的「夜來香」節目。兩位女神同框,這畫面太美!💕
汪明荃已經73歲,演藝工作從未停歇,面對新時代,她持續使用Facebook與 IG,還開創手寫Tag朋友的「汪阿Tag」風潮!疫情影響,1個月前,她開了YouTube頻道,今天特別錄了一段影片,她說,現在有1萬4千多人訂閱,她在家做蘿蔔糕的影片,竟然有49萬3千次點閱,目前看過她頻道影片的,有190萬人次,這些數字都讓她備受鼓舞。她不但學習剪輯影片,還會自己搭配文字,不知道大家想看她拍些什麼內容呢?給她一點意見吧!✨
她是楚留香的愛妻,沈慧珊「汪明荃」!💖💗💕
我的偶像,我驕傲!👍👍👍
YouTube頻道:汪明荃工作室Liza Wang Workshop
https://youtu.be/KN8C13RV7hM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MPWeekly明周,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周柏豪 在電視劇《 #多功能老婆》中飾演的超級暖男 #浩田 #Oppa,深得觀眾喜愛,現實生活中,柏豪的小公主在十二月二日出生,超級暖男又多了一個暖爸的身份,「捨不得出門口,很想快點工作完回家,完全沒有以往想收工後跟同事或朋友去吃飯的感覺,以前可能今日打籃球,明天又想打波,後日想去珠海賽車,現在都...
「楊 門 女 將 港劇」的推薦目錄:
- 關於楊 門 女 將 港劇 在 Alan毛亮傑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楊 門 女 將 港劇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楊 門 女 將 港劇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楊 門 女 將 港劇 在 MPWeekly明周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楊 門 女 將 港劇 在 美劇癮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楊 門 女 將 港劇 在 殿下在香港-香港在世界 (Hong Kong in the World)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楊 門 女 將 港劇 在 一場轟動的時代- 看板HK-drama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楊 門 女 將 港劇 在 楊門女將-女兒當自強第01 集-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楊 門 女 將 港劇 在 港劇楊家將楊門女將-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楊 門 女 將 港劇 在 楊門女將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楊 門 女 將 港劇 在 楊門女將(1981年TVB電視劇《楊門女將》主題曲)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楊 門 女 將 港劇 在 穆桂英之十二寡婦征西粵語- 港劇 - PttPlay線上看 的評價
楊 門 女 將 港劇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格外樓神 ─ 人生馬拉松 】
到底「功能劇」有沒有破格的空間?
這是看過頭四集《格外樓神》之後的想法。
意思是,為何每集的個案總是能夠圓滿解決,來個Happy Ending?再望望現實社會,便難免苦笑:劇集始終係劇集!
直至第五集《人生馬拉松》出現,看着看着,竟然覺得故事設定有點出乎預期,然後點頭,立即發短訊給編劇張飛帆讚好,他說多謝,繼而解釋:「其實每一集都用心寫嘅,不過礙於唔同集數,屋宇署都有唔同要求,唔係下下都可以完全發揮!」換句話講,今次他可以有足夠空間寫自己想寫的故事了。
劇情以深水埗區內的天台屋為背照,屋宇署測量師韋嘉芙(花名舅父、陳國邦飾),與新入職的測量主任呂非同(岑珈其飾)「行孖咇」處理區內的僭建問題,其中一幢就是眾安樓的八間天台屋,這座建築為「三無大廈」,即沒有業主立案法團、沒有任何居民組織,以及沒有聘請管理公司,難以找到負責人清拆,執法難上加難。
其中一個個案是榮哥(楊英偉飾),最近失業,但需要照顧長期病患的母親,生活捉襟見肘,就算舅父和呂非同出言相勸,他也沒有錢遷離現有單位。直至有天,舅父發現榮哥有燒炭自殺的傾向,在關鍵時刻與社工(蔡運華飾)出手,向榮哥介紹工作,以義工方式換取食物券,又指他可以申請社署的緊急資助,應付搬遷開支,並教他參加志願團體的陪診服務,變相令榮哥可以有更多時間打工維生。舅父和社工從「鬼門關」將榮哥拉回來,榮哥感動不已。
終於榮哥和媽媽遷出上址,豈料幾天之後,竟然發現有印度人搬入榮哥的舊居,舅父和呂非同的努力一下子付之流水,清拆遙遙無期。故事的結尾怎樣?觀眾可以自行重溫這一集了解,但相比之前四集,我更喜歡今集的設定,因為編劇和導演沒有刻意將屋宇署職員過份美化,誇大他們的執勤能力,觀眾亦可以從這個不太開心的故事裏,找到共鳴並加以反思 ── 參考政府2020年底發布的《2019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2019年有超過109萬人生活在貧困之中。2016年香港除稅前及福利轉移前的原住戶堅尼系數為0.539,除稅後及福利轉移後的堅尼系數仍高企0.473,兩者同樣創45年來新高,也是各先進國家及地區中,貧富差距最大的地區,既然劇集有紀錄時代的功能,就不能無視這些悲情事情的存在。
導演區達開說,今集的調子偏向哀傷,確是刻意為之:「唔想做Happy BBQ Ending,驚觀眾睇完集集BD嘅Case都圓滿解決之後,心入面會諗:『唓!點解香港仲有咁多僭建?』所以想呈現BD遇到嘅問題,某程度上喺制度之下,好多嘢唔係兩三下就可以解決。」
張飛帆的劇本固然交出水準,導演對於鏡頭運用也相當用心,更重要是今次的選角,既有觀眾緣超強的藝人:岑珈其和尹光,也有實力派:陳國邦和楊英偉,就連客串飾演社工的蔡運華,也是我很喜歡的舞台劇演員,在演出質素有一定保證的情況下,角色性格突出,又做到情感互有交流,帶出故事寓意(人生如一場馬拉松,總有順逆,但一日未跑完,一日都不能認輸),令整體的劇味變得更濃厚,反過來搣甩了「功能劇」的宣傳意味,整體分數當然更高。
重溫《人生馬拉松》:https://bit.ly/3cXQmuZ
➡️《格外樓神》逢周六晚上21:30於港台電視31播出
【 延伸閱讀 】
《格外樓神 ─ 真相(上)》http://bit.ly/3al6gg9
《格外樓神 ─ 真相(下)》http://bit.ly/2Y2D1Zs
《格外樓神 ─ 安樂窩》http://bit.ly/3jrbvz0
《格外樓神 ─ 一家之主》http://bit.ly/3rC4XjF
(11022021)
#游大東 #游大東影視筆記 #格外樓神 #港台電視31 #港劇 #張飛帆 #RTHK #陳國邦 #岑珈其 #楊英偉 #尹光 #蔡運華 RTHK 香港電台 屋宇署 Buildings Department KaKi Sham 岑珈其 Dumb Youth 陳國邦 Chan Kwok-Pong 蔡運華 Shirlee 做乜膠睇電視 港人講電視 港女講劇 快樂的 Heiward Mak 麥曦茵
楊 門 女 將 港劇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李香琴逝世 】
MeWe版本:http://bit.ly/3rUvdXF
收到李香琴逝世的消息後,我走到睡房的書架上,找回放在資料夾內的一篇30年前出版、刊於《壹週刊》的琴姐訪問影印本,我知道,我有很多事情想寫下來。
第一個原因,是琴姐跟已故的譚炳文一樣,她於香港電視業的地位舉足輕重,令人難忘的演出多不勝數;其次,一直覺得,琴姐的外型、打扮,甚至聲綫,與已於多年前離世的嫲嫲有點相似,這是小時候在嫲嫲家看電視時見到李香琴之後的既定印象,興許她倆經歷相似,都是30年代出世的女性,再由中國大陸遷居來到香港,所以或多或少都散發同類氣息,也可能,是我一直都很掛念自己的嫲嫲,所以望見琴姐,都會有點親切感,所以想以文字向琴姐致敬。
我由傍晚六時許開始動筆,寫了數小時才完成,因為琴姐瓣數多,而且記憶總是不可靠,她當打之時,都已經距離今天很遠了,得一邊寫,一邊花時間考證,收筆一刻,很疲累,但這些零碎的資料,都值得紀錄下來,讓後人參閱。
感謝琴姐生前為電視迷帶來那麼多美好回憶。
###############
「再見!唔好怪我第一句就同你講再見,因為我真係專程嚟同你道別㗎!」
從影多年的資深藝人李香琴,周一(4/1)中午不幸於伊利沙伯醫院離世,終年88歲,縱橫演藝圈60多年的繽紛人生,正式劃上句號,收到新聞短訊之後,立即在串流音樂平台重溫陳輝陽經典作《三千年前》(2007),「琴姐」聲演陳慧創作的對白,情感豐沛,聲線淒酸,一句「我失去嘅嘢實在太多啦!」,一句「你一定會好唔捨得我!」,配合關淑怡演唱的「趁熄滅前,還可一見」,對照這則消息,倍覺傷感。
「我記得,你同我去過嘅每一個地方,嗰啲地方,統統留喺我心裏面。」
其中一個地方是澳門的平安大戲院,那裏是她開展演藝事業的起點。
李香琴原名李瑞琴,祖父李亞敬舊時於廣東和澳門一帶經商,經營海產和賣米生意,家境富裕。琴姐於順德出世滿月後,父親李炳光舉家遷往澳門定居,據知李父經營錢莊及紙料生意,共有5位太太,而琴姐是家中長女,被視為掌上明珠。
原建於澳門亞美打利庇盧大馬路的平安大戲院,是李香琴演藝事業的起點。
30年前,因為拍攝亞視節目《向每顆星致敬》 (https://bit.ly/2JLjt8y) ,琴姐坐船過大海重回成長地,憶起往事。「就係呢間戲院,改變我一生嘅命運,以前任劍輝、白雪仙經常都喺度演粵劇嘅,咁阿嫲帶我嚟睇戲啦,睇睇下,我自己愛上咗粵劇,就算阿嫲唔帶我嚟,我自己都靜靜嚟呀,有功課都唔做,掛住嚟睇大戲,鍾意學戲,經過好多轉折,就搵到個師傅(小鶯鶯)學戲,學咗半年左右喇,師傅介紹我踏台板。真係橋喎,我第一次踏台板亦都係喺呢間平安大戲院。」時為一九四六年,當時琴姐才14歲,但大概由那時開始,便沒有想過要做「正印花旦」。「我認為做『正印花旦』壓力好大,點解呢?因為啲人會睇你做得好唔好,冚唪唥(焦點)都喺自己身上,如果做『第二花旦』就唔係咁喇,(如果)你個『正印花旦』演得跩啲,我做得好啲,就可以蓋過你,我幾有滿足感!」
何以演大戲會漸漸走進大銀幕?就在「糴梅香」(初踏台板之意)之後一年,即一九四七年,琴姐跟着盧冠廷父母(盧海天與養母譚秀珍)所屬的戲班「日月星劇團」到越南和新加坡做大戲,同行的還有「關師傅」關德興,後來關德興先返港拍戲,之後給琴姐寄信,指可以介紹她拍戲,琴姐開心到彈起,因為她會幻想自己有機會跟偶像張瑛、白燕和梅綺合作,豈料一入片場演出的銀幕處女作是《黃飛鴻大鬧花燈》(1956)(https://bit.ly/2MCw1Aj) ,飾演侍婢菊香,片酬三百,之後又經羅劍郎引薦,於電影中扮演奸角,憑《鴛鴦江遺恨》(1960)一「奸」成名,直至遇上「西宮」角色,大戰「東宮」余麗珍,獲得「一代奸妃」和「西宮琴」的稱號,迎來第一個事業高峰。琴姐曾在電視節目《正識第一》(2011)透露,為了演好奸角,要望鏡苦練:「走去睇住塊鏡講對白,修嘴型,修眼神,咁樣慢慢練番嚟!(如果演)陰毒,額頭要收細,連講說話(語氣)都唔同!」
此後,因為粵語片市場興旺,琴姐相當搶手,非常多產,更試過一年最多拍過50齣戲,但她坦言初出道的時候確實有捱過苦,因為她屬於獨立演員,沒有後台撐住。「關師傅唔可以部部帶挈我,我又唔打得,打戲都係搵任劍輝、于素秋,我又冇大老倌帶住,任冰兒都有任劍輝,譚倩紅都有方艷芬。試過有一次,我連接兩部戲,後來通告改咗,入到片場先知兩個(角色)都換咗人,我問導演點解要換人,佢反問我:你有冇大老倌帶住?我咩都講唔出。」
後來,父親李炳光因生意失敗,家道中落,琴姐要負起養家責任,為了令父母弟妹有更舒適的生活,於是只好甚麼片約都接受,那怕是別人不願意飾演的奸角,一樣去馬,甚至知道別人拖欠她片酬,她依然不敢投訴,生怕將來再沒有機會演出。可是,無限忍耐沒有讓琴姐好過,當她的戲愈演愈多,片酬由最初三百元升至二千五百元時,電影公司卻嫌她騷錢貴,找了另一位演員頂替,當年專訪裏公開名字,那人是羅蘭。演藝圈從來現實,三分努力七分運氣,當她在電影圈前景暗淡時,其實粵語片亦逐漸式微,取而代之的是電視製作,無綫電視啟播後兩年,當時36歲的琴姐順理成章往九龍塘廣播道尋找機會,先加入無綫,拍過劇集《錄音機情殺案》後,一九七○年轉投麗的映聲,拍攝《家春秋》,數年後又回歸大台,由一九七二年開始成為《歡樂今宵》的台柱之一,另外亦不斷拍劇:《狂潮》(1976)、《家變》(1977)、《網中人》(1979)、《親情》、《輪流傳》(1980),數之不盡,套套經典。
琴姐憑眼神、面容和聲線,能夠將陰險、淒涼、霸氣、嬌嗲、滑稽、慈祥的角色演得入木三分,角色是她,她就是角色,在鏡頭前那種揮灑自如,你未必記得劇名戲名,但一講起,畫面就會浮現。如《無頭東宮教子鬧金鑾》(1961)扮演西宮,大戰「東宮」余麗珍,或者《還看今朝》(1990)的姚文珠,令人狠得咬牙切齒,欲當街指罵;又如《輪流傳》(1980)和《流氓大亨》(1986)扮演慈母,面對命途多舛的人生,有苦自己知,總是含住泡眼淚,淒涼得教人鼻酸;當然還有在《他來自江湖》(1989)的「靚姑」,有一幕她與何鑫淼(周星馳飾)在何英彪(吳孟達飾)面前唱雙簧 (https://bit.ly/2Lq5xkF) ,或者於《家有囍事》(1992)裏扮演奶奶大叫「世界末日啦!」,總是睇一次笑一次,多年不變。
說霸氣,又怎能不提《倚天屠龍記》(1986)的滅絕師太,以及《碧血青天楊家將》(1994)的佘太君?還有晚期她在《溏心風暴之家好月圓》(2008)飾演的甘佘君麗,一句「唔使驚,嫲嫲喺大廳」絕對見字如見聲吧。這邊演活傳統價值觀下的中國女性,其實曾幾何時,她亦試過跟歐美時尚接軌,譬如《彩色人生》(1979)扮演模特兒公司老闆娘的Mary,每一集都更換造型,媲美繆騫人的《甜姐兒》,應該沒有很多人看過;某年在亞視台慶夜穿金色吊帶舞衣「惡搞」麥當娜(Madonna)跳唱《Vogue》,盡顯其時尚大膽一面,原來是很多人的Best Kept Secret。多才多藝就是如此,因為琴姐很年輕的時候已明白,要在戲行生存,除了專業,還是專業。
在興盛時代的無綫打滾十多年後,琴姐已非常有名,但為了還人情債給周梁淑怡(時任亞視行政總裁),1990年決定過檔,那時她在大台的最後一套劇集,正是《他來自江湖》,她記得拍到最後一集的時候,時任無綫高層李沛權搭着她的膊頭,就要為她開「期票」:「琴姐,兩年後就要返嚟喇,使唔使簽定合約?點知我過咗亞視,李沛權都跟埋過嚟,到我再續約(亞視),佢又走喇,所以做人真係唔使咁認真!」就是這一句話,反映出琴姐當年受訪時的心境:名氣、錢財如浮雲,放過自己一馬,別太着緊,因為在這一行打滾了數十年,有甚麼事情沒見過呢,執念只會令自己活得不開心。
她享受演出,但心頭不高,沒想過要做女主角。「我入戲行,阿爸同我講,結婚,未必嫁得好,你鍾意做戲就做戲,話總之搵到食就算。我從來冇諗過做正印,做二、三幫已經心滿意足喇!」這段說話,摘自1992年10月16日出版的《壹週刊》「金峯集」專欄,當時負責採訪的是李志豪,2016年他離開壹傳媒的時候,職位是《壹週刊》社長。重讀這篇30年前的人物專訪,會看到琴姐的人生觀:人生不過是一場夢,不用太認真,更不可有風駛盡𢃇。
「我哋呢行真係偏門嚟㗎,你唔知幾時會唔紅,亦唔知幾時會紅,諗都諗唔到。所以我覺得紅嘅時候唔好太得意,唔好(畀)勝利沖昏頭腦,唔係咁樣,一跌咪好辛苦囉!」賺到錢,生活過得去便可以了,琴姐當時認為自己條命已如打牌打到北圈,剩下的,都是Bonus,沒有很多事情可以傷害她,就算以往吃過的苦頭,變成回憶後亦只剩下快樂的片段。「我好樂觀,從來冇恨自己可以有家財億萬,我經常覺得,唔好成日諗住人哋坐Benz(平治)230,我就要坐450,咁樣成日都唔會開心。」
惟獨有一件事,任時日過了多久,她仍然放不下,那是母親突然去世。一九六五年某夜,琴姐在戲院看戲,突然銀幕上出現了一句字幕,大意是:「李香琴,即出門口,有人找你!」
此話一出,現場霎時間亂作一團,琴姐以為是否有人整蠱自己,當她走出戲院門外,赫然見到妹妹正在等她,原來是她的媽媽因為心臟病發過世。「佢個心唔舒服,醫生以為係胃病,打完針之後半個鐘就死咗。」這件事對琴姐打擊很大,因為她還以為自己終於可以讓母親過得好一點,但計劃從來趕不上變化。「我啱啱儲夠錢喺太子道買咗層樓,屋契寫咗佢個名。」自己無法見到母親最後一面,成為一生最痛,但也知道那是每個人的必經階段,所以很早已吩咐女兒,如果有一天自己口齒不清,或再不能照顧自己時,便送去老人院,不要為家人添麻煩。今天看新聞,知道琴姐在女兒陪伴下撒手塵寰,生離死別當然教人傷心,但她的精彩一生,將會永遠刻在大家的心底裏,永誌不忘。
原文刊於《香港01》:http://bit.ly/3orZBqi
【 相關文章 】
譚炳文逝世:http://bit.ly/2XbtH5p
(05012021)
#游大東 #游大東影視筆記 #李香琴 #電視史話 #三千年前 #武視 #無綫 #家有囍事 #周星馳 快樂的 ATV 亞視數碼媒體 William on the way 葉一知 港女講劇 做乜膠睇電視 歐錦棠 Stephen Au 鄭美姿 譚蕙芸 #TVB 阿果 #澳門 #粵劇 #港劇 十字牌早餐 LAW少 午夜翻牆 紅眼
楊 門 女 將 港劇 在 MPWeekly明周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周柏豪 在電視劇《 #多功能老婆》中飾演的超級暖男 #浩田 #Oppa,深得觀眾喜愛,現實生活中,柏豪的小公主在十二月二日出生,超級暖男又多了一個暖爸的身份,「捨不得出門口,很想快點工作完回家,完全沒有以往想收工後跟同事或朋友去吃飯的感覺,以前可能今日打籃球,明天又想打波,後日想去珠海賽車,現在都沒有這些活動了,因為我不想失去跟太太和囡囡相處的時間,囡囡出世至今已過了兩星期,很快又滿月,總要有爸爸這個一家之主坐鎮,可能幫得上的事情不多,只是一些斟茶遞水的工作,但我在家的時候,她們會更有安全感。以前我是大細路,喜歡買車,見到有靚跑車,來港的貨源少,我會想買;一有新手機出就換電話,現在的想法一定從家出發,最想賣掉兩架跑車,騰出車位買部七人車,方便帶囡囡出入,有錢都想留給女兒將來需要。」全文:http://bit.ly/2Scn4P0
----------------------------------------------------------------------------------------
明周娛樂 https://www.mpweekly.com/entertainment/
明周文化 https://www.mpweekly.com/culture/
想食明周 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mpw/
INNER https://www.facebook.com/innermpw/
https://www.instagram.com/in__ner
楊 門 女 將 港劇 在 美劇癮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美劇癮 歐美娛樂 網台評論節目
主持:九叔、Ricky
#港劇癮 #Netflix #伏劇? #垃圾? #港劇上Netflix要撐? #MVP是陳國邦 #王貽興 #劉翁 #比心機做好導演同劇本會好D
Netflix《 #陽關道 Demon's Path》點評
【9個恨鐵不成鋼與2個驚喜】
劇集介紹:facebook.com/MeiKekNin/posts/1143930092437664
N家傳送門:www.netflix.com/title/81039096
九叔:『靈幻恐怖一直不是自己心頭好,固留到現在才看畢全劇,總的說來說習慣觀看美劇與歐美電影的觀眾來說此劇 #瑕疵實在太太太太太多!但以 #支持港劇在Netflix播放來說還是建議一看,而當中亦有 #加分情節如三名殺人魔中段的相識相鬥,各有動機又互相牽制,可惜去到後段流於模仿“漢尼拔”與”恐懼鬥室”將大好的劇情設計付諸流水...』
.
#劇透
① 對白、角色與劇情 #自相矛盾
對白和故事的 #漏洞 太多,最為坊間詬病的幾個是前段CID同寮對余亦琛女友被殺的態度前後矛盾、女友是否有身孕的資訊、後段余亦欣(楊淇)明知Dr.Ho(王貽興)被葛叔所囚亦沒有聯絡警方等都讓人感到摸不著頭腦,如非克意忽略實難堅持看畢。
另外 #全劇不時聽到 我曾經睇過一本書/部戲/聽過一個故事/一個實驗第類似對白去到煩擾地步。
.
②#字幕與特效,
字幕方面估計是 #誤將聽障人士版字幕以一般字幕使用,因為聽障版字幕會形容當時的背景聲音,另外在不小靈幻劇情中加入 #堪比粵語長片的特殊效果 如 頭段打開證物的綠煙、飛頭降、地獄遊、周處機(劉翁)的道家特效等都讓人抹汗?,劇組應反省如此特效是否真的需要(或者靈幻劇情本身是否真的需要?)。
.
③ #警察線劇情與演出全線垃圾
不論角色、對白、場口設計都遠遠低於合格水平,余亦欣(楊淇)忽然出現在協助查案的檔案室警員設計荒謬,換心(應該係)的伏線更是沒頭沒腦,馬叔(樓南光)隊中兩名配角的相爭與反叛劇情亦顯得多餘。
那邊厢新科探員余亦欣是主角嗎?在演出和劇情上都未能合格叫人看得不明不白,Madam Kok(江若琳)的角色更是可有可無實應與余亦欣(楊淇)兩角合併。
整季下來 #警隊線的成員一個一個身亡與其說緊張到不如說莫名其妙!( 馬叔一整隊警員死亡成為真正的“傳說”?),警隊線唯一演出合格的是馬叔(樓南光) 但也只是合格(或做回自己)而已......
.
④#靈幻元素
周處機(劉翁)的道術、入地獄、讀取死亡訊息,劉帆(艾威)的降頭、飛頭降等等劇中處處可見卻又可有可無,未見和主線有極重要關聯。
總感覺整個靈幻元素是畫蛇添足的出現,是因為擔心投資方 #馬來西亞的觀眾 而加入嗎?九叔不得而知之 #不過以幫倒忙般致敬粵語長片級的特效看來,難以相信劇組有心在此題材上有深入發展。
.
⑤#王貽興
王貽興自編自導自演卻安排自己演出一個遠超自己能力的角色法醫 Dr.Ho,劇本方面由沉醉在被殺者的死亡幻劇(黑鏡?)、耍帥又忽然邪異、忽然關心余亦欣(楊淇) 與最後被困而成魔等都毫無說服力,如真有下一季 #實希望王貽興放手回到編劇位置好好努力。
.
⑥ #余亦琛 (岑珈其)
余亦琛在前段有主導位置,但同樣角色遠超演員能力所及(或導演沒有好好引導演員),女友被殺與之後的情緒、與連還殺手的對峙等都未有做好,#此實為前段觀眾流失的主因。
.
⑦ #詹瑞文
葛叔是劇中最重要是角色,而找來大師詹瑞文演出本是十拿九穩的計算,但以由舞台劇已追隨詹Sir的九叔看來頗為失望:雖然在形體和外形上詹Sir完美演繹老人形態,但 #語氣運用與投入上卻未能離開舞台劇與近年客串電影的誇張演出方法,至使今次大師的演出只算合格而已,未能將劇集水平拉到另一層次。
.
⑧ #余亦欣(楊淇) 與 #MadamKok(江若琳)
余亦欣演出算合格以上,而末段的黑化雖有驚喜卻仍未能補回前段劇本對她描寫的忽漏包括開初的定位及心臟移植的不明伏線。而江若琳的演出算是合格但比較似客串居多,其實兩個角色有不小屬性重複,#如能合併及由頭段始已主導劇情可能會有不同局面。
.
⑨ #駱應鈞
其實司徒永強(駱應鈞)的 #無辜設定與背後的計劃頗有驚喜,但導演沒有深入設計與鋪排角色,而演員也不見得有花心思去塑造角色至使只可以成為中段的其中一個推動劇情“工具”實為可惜。
.
❶ #三魔會
紙盒藏屍案、花槽雙屍案,無屍謀殺案三魔意外相遇 ,葛叔(詹瑞文)的暗中操盤,程雲新(陳國邦)的勢成騎虎與殘忍分屍,到劉帆(艾威)的神秘動機與嗜殺等都 #有合理解釋且捉緊觀
楊 門 女 將 港劇 在 殿下在香港-香港在世界 (Hong Kong in the World)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一個專為香港人而設的廣東話課程】
➜更多內容: https://www.cantonesecollege.com/course
讓廣東話發揚光大!
你必須學習廣東話的4個原因!!|【致所有在學廣東話和未學過廣東話的人士】
-------------
這將會是你學習廣東話的4個原因嗎??
原因1. 品嘗高質的香港製作
原因2. 九聲起伏的說話像歌聲般美
原因3. 促進外語學習
原因4. 語彙豐富有助表達細膩情感
-------------
劉殿下の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RyuDenka/
-------------
關於廣東話的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7YbA2dYJR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0RROzAUXr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EFochyDebU
-------------
殿下推薦的廣東話Youtuber!!:
HuhuuuTV /廣東話教學
點點dimdim
HenHen TV
香格拉 Shangrilayt
也感謝有份推廣香港的各位:
蔡阿嘎
聖結石Saint
Mira's Garden 미라
MaoMao TV
Ryuuu TV / 學日文看日本
JASON(大J)
Halo Mackey
我は何しに香港へ? Why did I come to HK ?
-------------
關鍵詞:
學習廣東話,港劇,學習廣東話的原因,
廣東話,广东话,香港,教學,道地, 粵語,口語,白話,教室,廣東話教學,bensir,歐陽偉豪,广东话教学,打招呼,中英夾雜,港式英文,九聲六調,翻譯,字幕.廣東話髒話,廣東話 黃明志,楊民翠,點點,香港女生,廣東話歌,廣東話卡通,廣東話口音,廣東話 罵人,廣東話 詩歌,廣東話 數字,廣東話粗口,廣東話,廣東話兒歌,廣東話髒話,廣東話 你好,廣東話 謝謝,廣東話 普通話,廣東話打招呼,廣東話旁白,廣東話 翻譯,廣東話 英文,廣東話拜年,廣東話 拼音,廣東話學習,廣東話 發音,廣東話 客家話,廣東話 app,廣東話 母語,廣東話輸入法,廣東話故事廣東話俗語,廣東話歇後語,廣東話 澳門,Cantonese,Hong Kong,Cantonese lesson,広東語,広東語 会話,広東語 挨拶,広東語 発音,広東語 こんにちは,広東語 中国語
楊 門 女 將 港劇 在 港劇楊家將楊門女將-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汪明荃~ 楊門女將【電視劇《楊門女將》主題曲】 ... 陈慧琳--杨门女将 · FTC365. FTC365. •. 7.8K views • 14 years ago. ... <看更多>
楊 門 女 將 港劇 在 一場轟動的時代- 看板HK-drama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1982年4月14日,三台決定開始播出港製武俠劇,由中視首先從4月18日起,每週日晚間八
時播出「楚留香」;華視則將於4月24日日開始跟進,在每週日下午播出「銀劍恨」( 原名
《大俠沈勝衣》);台視也購進了由謝賢、黃淑儀主演的「蕭十一郎」,並送往新聞局審
查。
由於三台陸續推出港劇,台灣的演員對其生存感到危機,4月16日電影電視演員工會理事
長葛香亭,常務理事周仲廉及常楓,拜訪新聞局副局長甘毓龍及廣電處,並代表該會二千
多會員呈送陳情書,說明他們對此事的看法。他們認為,演員因為港劇的推出而減少了工
作機會,會使演員生活陷入困境。新聞局因此為防止港劇在台氾濫,影響到國內電視劇的
發展,以及演員的表演機會,決定限制港劇的播出時間。
起先,觀眾是以一種好奇的心情看「楚留香」,但由於該劇製作水準確實勝過台灣戲劇,
且推理性的劇情促使觀眾欲罷不能的收看,因此中視「楚留香」在周日八點到十點播出,
收視率遠超過其他兩台同時段的節目。台北市演員工會理事長葛香亭在5月11日拜訪中國
國民黨台灣省黨部主任委員宋時選,再度請求執政黨促使三家電視台停止播映港製武俠電
視劇。他指出,三台不思改進電視劇的製作水準,卻以廉價購買港產武俠連續劇,減少了
演員的工作機會。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葛香亭的請命造成新聞媒體的關注,反而為
楚留香做了免費的宣傳。
在陳情壓力的情況下,新聞局連日邀集三家電視台的節目部、業務部等主管,針對播出港
製連續劇問題交換意見。會議討論的結果,新聞局並未明令電視台禁演港劇,但為了防止
泛濫及其他影響,希望三家電視台以輪流方式播港劇,另外則希望中視的「楚留香」移出
周日的黃金時段。中視對「楚留香」移出黃金時段表示強烈的反對。中視認為這是不盡情
理的,如果「楚留香」炒紅了周日的時段必須要移,那麼其他台的熱門節目是不是也應該
移動時間呢?並且根據「四個月輪播一次」的決議,中視「楚留香」一劇勢必要再一次濃
縮修剪,這一點也為中視反對。至於那一台接中視之後播港製電視劇,新聞局希望台視和
華視私下協商。
「楚留香」只能播四個月的政策公佈後,大批民眾對此進行開始強烈的反彈。首先,6月14
日,33位少女分別寫信給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自稱「電視消費者」,請該會為「
楚留香」請命。信上說,「楚留香」內容充實,頗具深度,希望基金會為電視消費者據理
力爭。( 這33封信都有這些女孩的署名,但是發信處只填「台中」)。其次,中視電影組組
長劉靖亞接獲不少觀眾來信與電話,頻頻「威脅」中視,絕不可以中途停播「楚留香」,
否則再也不收看中視的節目。再者,最值得關注的收視率調查,「楚留香」則創下超過百
分之七十的收視率。從上述的事件看出,「楚留香」究竟有多受觀眾的喜愛。
在台視與華視的協商後,華視接下中視的棒子,在楚留香播送完畢後播出另一齣新港劇。
華視選擇「倚天屠龍記」送審。但「倚天屠龍記」送審未通過,華視電影組組長華慧英便
與中視接洽,希望接播「楚留香」,但被中視節目部否決。華視因此另外物色其他港劇,
最後看中徐少強、余安安主演的「天蠶變」。由於「楚留香」在國內極為轟動,造成港劇
身價暴漲,華視以高價買下「天蠶變」國內版權,再加上剪接、濃縮、配音等費用,華視
為此花費不少開銷。
不過,由於續看「楚留香」的民意反應接踵而來,中視與華視最後達成協調,中視在8月8
日播送完「楚留香」後,8月14日由華視接播剩下的部分。華視因此停止播出「天蠶變」
的宣傳,並趕工為「楚留香」配音。又因為台視發表聲明,將不會接播華視未播送完的港
劇,華視便決定在「楚留香」播送結束後,改播集數較短的「琥珀青龍」。「琥珀青龍」
原有24集,每集長一小時,濃縮後,則為90分鐘,播出九集。觀眾可以很有系統的從故事
的開頭看到完結,而不會發生轉台播放的現象。華視為此成立三人小組,把「琥珀青龍」
從頭看起,先研判分析,然後決定剪接的取捨。
10月10日,因為國慶聯播節目的關係,造成「楚留香」大結局延播,華視並接續播放「琥
珀青龍」第一集。華視的主意很明顯是希望由「楚留春」的結局來帶動「琥珀實龍」的氣
勢,不料國慶聯播節日延長一個半小時,「琥珀青龍」播出時巳是次日清晨,不少的觀眾
看完「楚留香」後即行入眠而未收看。
在中視、華視都輪過港劇播映權後,台視終於等到了。台視打算播出汪明荃、馮寶寶主演
的「楊門女將」,華視則製作單元劇集「小李飛刀」來與「楊門女將」對抗。「小李飛刀
」是華視為提昇國內電視戲劇節目的品質而傾力製作的武俠劇,由韋辛負編劇和製作,衛
子雲則身兼導演,武術指導和男主角三項工作。其他演員包括周雅芳的「小神通」,張復
建的「上官金虹」、龍傳人的「阿飛」、楊雄的「忠僕鐵傳甲」等。全劇採電影手法拍攝
,絕大部份都是外景,單是第一集的拍攝,便用了三十個工作天,四十萬元的製作費。
用心製作的「小李飛刀」的確犀利,第一次出場的收視率壓倒了同是第一次出場的「楊門
女將」。台視在「場門女將」首戰失利後,檢討原因,認為是廣告安排過於密集的關係。
因此第二集決定在第一時段中放棄所有的廣告,華視則依正常的狀況作業。根據廣告與市
場研究中心從晚間9點半至11點的調查資料,「楊門女將」的收視百分點分別是四十點二,
卅四點七,卅五點四;「小李飛刀」則為卅六點二,卅六點八,卅五點九;兩者平均收視
率相差零點七百分點。在第一時段拋棄廣告的「楊門女將」以四十點二百分點把「小李飛
刀」的氣焰壓下去,但從第二時段起,都是「小李飛刀」領先,可以看出這齣戲實力雄厚
。
台視深知情況不利,決定把「楊門女將」改為晚間八點播出,但華視「小李飛刀」決定咬
住「楊門女將」,也提前到八點。華視副總經理林登飛說:『我們是跟定了,我沒有選擇
。港劇實在太霸遭了,不論為了聲勢、為了業務,我們都得咬住它不放。』『無論如何也
要殺殺港劇的威風。』
( 未完,待續 )
--
https://www.wretch.cc/blog/ewin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0.48.123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