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悠長假期》
突然發現身邊不少情侶在疫情期間分手,有的更是相愛多年,我不懂他們分手的原因,或多或少,疫情應該要負上責任吧。
幸好,這一年多我都乖乖在家不外出,老婆煮甚麼我都說好吃,碗碟叉筷我自己洗,得空時還會幫忙掃地丟垃圾收衣服,老婆說累就要幫她按摩肩背,我最Man就是不給她出外,打包購物都由我一個人搞定。
我年過半百,可不想在這一把年紀被老婆踢走,疫情之下,去你的男尊女卑,我們不必去証明情比金堅,最重要是留返條老命同你另一半感情到老。
朋友說因為疫情,令她和丈夫之間的關係起了變化,她說MCO剛開始時,兩公婆朝見口晚見面,磨擦頻頻發生,她要work from home,她要顧小孩,她要開資訊會議,還要打理家頭細務,而她的丈夫就在房裡工作,從少踏出房門,即使早餐和午餐,都要捧進房裡給他。
她一身兼多職,丈夫卻不以為然,久而久之,她積怨已深,最後決定攤出來,一一數清楚。
“男人永遠覺得女人在家就理所當然地應該處理這些事情,那是根深柢固的刻板印象,幸好我說出來之後,他願意配合和改正,我們的感情也及時獲得修補。”
我相信經過這一次疫情後,許多夫妻也學會體諒和包容,在死亡靠得最近的時候,我們真的沒有必要為一些瑣事而鬧得不快,今天不知道明天事,我們更要珍惜這一段難得可以長時間相處的時光。
坦白說,當確診人數破千時,我很害怕,尤其看見愈來愈多的人受感染後而離開了這個世界,我擔心下一個會不會輪到我。
我不是胡思亂想,只是因為無處不在的疫毒逼我做出最壞的心理準備,一旦受感染的話,不是生就是死,無人倖免。
摸木,萬一我不幸感染上的話,我當然會堅持不放棄,希望自己可以活著回家。
再摸木,萬一我從此跟老婆天隔一方,連道別一聲也沒有機會呢?
肯定會不捨,不甘,不忍,不願。
可是,在疫情無法得以控制下來的每一天,我們就是處在這一種惶恐不安的精神狀態中,我們乖乖待在家,我們嚴守SOP,我們接種疫苗,為甚麼確診人數依然不降?為甚麼疫亡人數愈來愈多?那一種無力無助的感覺,讓我們看不見明天,只看見無止境的煎熬和等待。
不是悲觀,也不是消極,我反而覺得自己勇於面對現實,趁大家都在的時候,就把要說的話都說出來,毫無保留地,雙方好好地敞開心扉。
最近,我常用日劇《悠長假期》中的一句金句來撫慰和鼓勵自己,相信日劇迷都記得木村拓哉對山口智子說的這一番話。
“人總有不順利或疲倦的時候,而在那時候就把它當成上帝賜給我們的假期,不必勉強衝刺,不必著急,也不用努力加油,一切順其自然,就會好轉。”
可能是想到悠長假期始終會有結束的一天,也可能是把自己當成木村拓哉,心裡竟然感到好過一些,其實,我們也做不了甚麼,也就只能這樣而已。
楚門的世界劇迷 在 張維中。東京模樣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身為一個從小被日劇養分灌溉長大的世代,大概很多人都跟我相同,面對韓劇的崛起,曾經抱著一種「護主」的心態覺得日劇最棒,內心湧起時代變遷的複雜情緒吧?
將近二十年前韓劇《冬季戀歌》席捲台灣時,每天回家都見到我媽抱著一盒面紙邊看邊哭,數不清她重看了多少遍。當時的我對韓劇一點兒興趣也沒有。裴勇俊和崔智友像串門子的鄰居天天出現在我家,但我從未正視過他們一眼。
時間快轉,來到2014年秋天。我純粹因為貪小便宜的旅費而跟朋友去了一趟首爾,回東京後的某個深夜,在網路上搜尋去過但不清楚典故的景點時,發現當時一齣似乎很紅的戲,有一幕就在那兒取景。雖然沒啥興趣,但抱著一種舊地重遊的心態,點開來一看。天啊!萬萬沒想到,只是一個點擊滑鼠的輕盈手勢,從此掉入韓劇的坑,再也無法回頭。那一齣顛覆我生命的韓劇,是眾所皆知的《來自星星的你》。
到2020年底為止,我的韓劇觀看資歷約六年。我有自己挑戲的準則,比方說如果主角我無感,就算那齣戲再紅,我都提不起勁來看。像大家狂推的《信號》,抱歉我看了兩集就棄劇;《鬼怪》我也沒看。不過即使主角我很愛,但看了三、四集覺得故事太糟的話,也會棄劇。類型上,我偏好都會愛情,寫實或奇幻都行。
《來自星星的你》(2013)對我別有意義,已是殿堂級韓劇,除此之外截至目前為止我的十大韓劇,以播送年代來排列,包括有《沒關係,是愛情啊》(2014)、《太陽的後裔》(2016)、《嫉妒的化身》(2016)、《通往機場的路》(2016)、《我的大叔》(2018)、《耀眼》(2019)、《春夜》(2019)、《山茶花開時》(2019)、《愛的迫降》(2019)、《機智醫生生活》(2020)。
韓劇每一集都很長。日劇一集只有30至40分鐘,平均總共10到11集,但韓劇動不動就60分鐘到一個半小時,平均約15至20集。同樣的故事,被放在完全不同的時間幅度中,敘事的方式勢必不同。時間夠長,承載的細節也就有機會更豐富。我會說「有機會」是因為那個前提,當然必須是有一位好的劇作家,才不會拖戲和爛尾。因為時間長度的允許,韓劇常比日劇更能出現大量的原聲配樂或歌曲、慢節奏的運鏡、帶著文學感詩意的氣氛營造、更瑣碎卻生活感的豐富台詞,同時演員也更可以表現細節的情緒。
我不是不愛日劇了,只是偶爾還真覺得恨鐵不成鋼。喜歡的中生代演員不太演戲了,要不然就是永遠只有那幾張面孔。相較於競爭激烈新人輩出的韓劇,近年來日劇裡有演技的新人鳳毛麟角,許多人像靈肉分離的上班族,只是按部就班走位把劇本背完而已。日劇在技術層面上仍是到位的,不過有時候小心翼翼的剪裁,卻也會少掉一點生猛的力量。像一首歌,歌手在錄音室配唱的版本,聲線修得恰到好處,但現場演出時因情緒波動而略顯瑕疵的聲音,反而撼動人心。我覺得好看的韓劇正屬於後者。很多日劇迷詬病韓劇拖泥帶水不夠精緻,但對我來說,沒關係,那就是韓劇啊!你本來就不該用看日劇的方式來看韓劇。對比乾乾淨淨的日劇有熟練的樣板格局,結尾總愛教化人心充滿正面能量,韓劇裡不修篇幅的激情,甚至黑暗無望,恰好有直入人心的魅力。
看完韓劇就飛去韓國來趟拍攝地巡禮,是新冠肺炎疫情出現前的小確幸。雖然明知道那些故事都是虛構的,但當我坐進真實存在的咖啡館、店家和走在主角們走過的街角,追星族的我仍興奮無比。小說和戲劇,以假亂真的感動,創造力的神秘,永遠令我著迷。
#張維中 原題:沒關係,是韓劇啊!
●原刊登於【500輯|issue 20|專題:韓流,世界超主流】
https://500times.udn.com/wtimes/story/12672/5063300
楚門的世界劇迷 在 小花媽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香港反送中拯救了台灣
前進天跟朋友聊天,除了關心香港反送中,以及討論應該如何具體有效的用微薄之力幫忙外,就是一種無可明說的感謝。
香港此次的事件,讓身邊很多的朋友醒覺,認為過去覺得政治真麻煩的人,開始關切。讓身邊跟家裡政治理念或是一些價值觀不同的人,開始想著並試圖展開說服跟討論。
當然,也有仍是堅持自己的想法,或是兩邊都好髒髒我不要管的例外,無論性別、年齡、學經歷等。
但是,在後冷戰的此刻,已經不由得不選邊站。甚至還有令人無奈的言論,指稱台灣可以成為中立國,而忽略中立國的背後,需要強大的武力跟國家實力等因素,才可達成。作為在國家角力中動輒得咎的台灣,最好的方式,是趁這一波鞏固主權,發展國防、文化、基礎建設等軟硬實力;並且,強化國內人權、公平正義、民主素養、公民素質等,全盤養起台灣未來二十年的體質。
從此次香港反送中事件中,可以看見中國所謂一國兩制(台灣的九二共識)之失敗,讓曾經擁有自由的香港,徹底葬送未來,以及國際上的金融地位。擁有完整自由和民主的台灣,不得不防。
為什麼說香港拯救台灣,因為這次事件讓台灣人的危機意識驚醒。並且新疆、西藏事件,香港為何影響更大?我認為可以從兩個層面簡單說明。(此處不論及金融相關我不是很清楚的部分)
一方面,多數台灣人出生於繁榮的香港時期,看過港劇,迷戀過香港文化,看到香港的自由跟蓬勃,甚至到過香港玩,或以到香港工作為目標、為榮。
這些年來香港劇烈的向下改變,不只震盪世界金融體系,更震驚台灣的認知。
另一方面,是語言的使用。香港雖是以英語和粵語為主,但中文也是主要使用語言。對於其他國家發生的民主自由事件,需等待翻譯,甚至國內媒體可能根本不關注的情形下,香港的資訊來得更為容易。又過去社會開始對假資訊有敏感,更是同事讓台灣人認知到假資訊的荒謬。
趁此機會,我們應該更進一步加強討論跟協力
一是釐清真相
不得不再說一次,這次反送中(逃犯條例$,不單純是因為殺女友案,這跟販菸老婦跟盧溝橋事變小兵一樣,都是藉口。真正的原因,是要引渡任何對中不利的人,小從口出惡言,大到顛覆中共政權,這些,都是中共說了算。
找不到例子嗎?
轉型正義系列報導多的是,國家檔案庫多的是,不用去看德國的例子,台灣就一堆,說不定您的家族也有。
此外,香港是避稅跟走資天堂,也是中國亟欲整肅掌握的對象。控制香港,就能控管這些走資的資產,任憑中國為所欲為。
這些種種,才是中國真正的目的。
無論多麼袖手旁觀,政治理念多麼不同。別忘了,胳膊都要向內彎,斷沒有幫外國人殺台灣人的道理。
關起門來,我們在民主體制下吵吵鬧鬧。打開門來,我們一律槍口對準同一目標。
那些忙著幫中國說話的人,我們要好好檢視,是否財產在中國,是否隨時可移民,或者就是喜歡站在對立面。
再說一次,我們要團結奮鬥,先救台灣,再救香港,最後,讓中國知道,為所欲為是行不通的,或許,有朝一日真的能夠救中國。
這要靠的
不只是天佑台灣
而是台灣人總能懸崖勒馬
這是由於台灣現在還是雙手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