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投車站 今昔對照
左上圖攝於1935年,為新北投車站在擴建之前的模樣;當時這個車站的名字是新北投停車場,屋頂上的圓形老虎窗只有三個,到了1937年才因站體擴建而增加為四個。右上圖攝於1950年。
左下與右下圖由張哲生攝於2020年5月2日。
1916年4月1日,新北投車站隨著新北投線鐵路正式通車而啟用,最初稱作「新北投停車場」;車站以臺灣紅檜木為主要建材,屋頂闢有四座對稱的雕花氣窗與三孔老虎窗形式。
1937年,車站擴建,屋頂的老虎窗圓孔增為四個,建築形式變化不大,站名則改稱「新北投驛」,車站與軌道呈「T」字型垂直佈設,十分特別。
原本往返於新北投車站與北投車站間的單節汽油客車,在二戰後,改為單節柴油客車行駛。
1988年7月15日,臺鐵新北投線結束營運,新北投車站因而遭到拆除。
1988年,新北投車站因臺鐵淡水線改建為捷運而遭到拆除,當時在彰化經營「台灣民俗村」的施金山,以象徵性一元買下火車站,於1989年將之拆解到民俗村重組,並從日本訂購屋瓦,花費1000多萬元重建,新北投車站才逃過一劫,成為全臺北市唯一保存下來的老車站。
後因彰化台灣民俗村經營不善遭到拍賣,彰化縣有形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同意北市府迎回新北投車站。經北投在地之「八頭里仁協會」力爭,及臺北市政府出面協調,新北投車站產權人「日榮公司」在2013年同意無償捐贈新北投車站給市府。
文化局表示,原新北投車站的所在地已預留,車站建築結構多為榫接,拆解運回重組沒有太大難度;未來拆解重組時,文化局會盡量保存原有物件,若損壞無法修復,再另尋替代品,盡量忠實呈現舊時姿態。
臺北市政府原本預計在2014年中旬在距新北投車站址50公尺處的七星公園重建,並在2016年4月1日的新北投車站百歲生日前完工,以重現昔日風華,結果並未能夠如期完工。
離譜的是,新北投車站在彰化被拆解成零件後竟被任意堆放,而當這些零件被運回臺北時,文化局居然沒有列帳點交,導致其損害責任難以釐清,結果造成可用料件剩下不多,而這些稀少料件還任由包商丟置在工地裡令其遭受風吹雨淋,另外包商所購買的新建材並不是原本用以建造新北投車站的紅檜木,而是改用含水率高達19%的次級木料。
2016年5月26日下午,臺北市政府都發局召開都市設計審議委員會,都發局長林洲民會中宣布,新北投車站將採用文化局所提出的「修正D案」,在距離車站原址50公尺的七星公園內重組。
最後,文化局花了2千多萬元,在七星公園裡組合了一個不具文化資產身分的 1:1 新北投車站模型。
2017年4月1日,曾移居彰化25年的新北投車站,回到了新北投,在其101歲生日當天,以幾近全新的軀體重新開放民眾參觀。
之後,文化局開始規劃設計,辦理「新北投車站第二期工程」,於車站現址增設車站月台、軌道、照明及排水等設施。
2019年8月17日,文化局在七星公園舉行火車進站活動,在新北投車站旁邊新建的月台上,迎回昔日曾行駛於淡水線的臺鐵35TP32850型三等普通客車。
榫接日文 在 鉄道旅人 李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大樹 的忠言,雪場如果不守規序,真的很容易傷人傷已。
《365_13的光與影,還有一點小宇宙20170113》
今天有個暴走的初學者差點撞傷我的學生,本來只有日文唸了一下,但是發現他完全沒有反應,這時旁邊有個大媽「走著」過去(恩,雪道上),用中文說著:「我來幫幫你啊」,既然聽得懂中文,我就直接過去好好地說明了一下雪場的安全規則。不過他眼神有點驚慌換散,我想我的口氣應該是很溫和才是,應該是今天的氣溫太冷了的緣故(零下29度)。
滑雪嚴格來說算是項有風險的運動,所以「安全」是雪場上最重要的原則。
滑雪場的環境會隨著天。地。人,而有所不同,天氣影響著雪質(地),天氣也影響著人的行為穿著,而雪質也會影響人的活動。所以滑雪看似輕鬆,要安全的滑雪需要花點心思關心留意細節。
國際滑雪聯盟FIS跟日本滑雪聯盟SAJ(我人在日本就介紹日本的啦)都有整理出安全守則,英文我弱弱的,日本SAJ的大致翻譯一下分享給要來滑雪的朋友參考:
1.準備運動忘れずに
要暖身啦,比較不容易受傷。任何運動都是一樣的。
2.無理なスピード事故のもと
受傷很多原因都來自於暴走失速,根據統計有80%的事故都來自於初中級滑雪者,其中又有70%來自於失速。所以好好學習控制速度是件很重要的事情。一般來說,找教練教是讓學習滑雪比較有效率的方法,如果不想找教練教,那就把好好把你水管仔細觀看,在雪場上萬一不幸失速時,請先自己引爆,不要將傷害波及他人!
3.自信過剰は事故のもと
不要太過自信。高手們雖然出事比例少,但是一出事都是大事。我雖然不算高手,但是滑起來巡航速度大概也有時速六七十公里以上,因此高手們速度快,再加上雪道險,有狀況都不是小事,就算自摔,裝備都會噴得到處都是。像KIRORO有條滑道,直又長又陡,都吸引很多好手在那衝速度,但是每一兩年都會發生互撞事故,每次都是重傷。
另外愛玩雪道外的鬆雪也需要高度留意。雪道外的鬆雪是條不歸路,很多好手都像火山孝子般地奮不顧身往雪道外鑽衝,也因此近幾年這類相關事故極多。
所以要好好地評估當天狀況,再謹慎行事,切勿自信過頭。這樣。
4.睡眠不足はケガのもと
要睡飽。
日本人會提出這點是因為很多滑雪場都在郊外,山上。為了搶多一些滑雪時間,都一大早就出門,甚至前一晚搭夜巴,因此精神狀態不好。滑完更累。
台灣人雖然不太用面對交通問題,但是喝酒熬夜過頭也是會造成宿醉或是睡不飽的問題。
5.止まるな、休むなコースの中で
慎選休息或是停止的地方。
打過保齡球吧,你想當球瓶嗎?請盡量不要在滑道很窄,或是轉彎的地方休息,或是在雪道中間突然停下來。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是高手,能夠看到障礙物就能即時反應過來。
難道,你期望都教授隨時都在附近嗎?
6.割り込みや無理な追い越しやめましょう
前方滑雪者優先。
如果無法好好地估算前方滑雪者的運動走向,就請保守一點地留更多的空間避開或是減速,不要任意超車。
接近人群或是纜車搭乘處時,也要留意,不要硬是從中穿過。
你手上那根不是摩西的杖,更無法學哈利波特甩甩杖,喊喊消消藏,人就會消失。
7.安全締具も調節次第
讓專業的人員依照規範(妳的身高體重及滑行能力)來調整鞋套上的卡榫強度設定。(這樣冤有頭債有主,你懂吧!)
8.服装整え安全第一
穿著適當的服裝。
注意保暖,防水,活動容易的雪衣。並且,一定要戴安全帽(極度推薦)。滑SB記得龜甲,拿雪板一定要戴手套(雪板的邊緣很利)等等。
千萬不要拿雪板砍在前面等你的教練的脛骨。
9.もう一回、そこがスキーのやめどころ
過度疲勞也是發生意外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下午。所以要適度的休息,見好就收,把最美好的滑行感覺帶回家。不要因為買了一日券就要一定要狂滑回本,在寒天滑雪是很廢體力的。
所以找我教滑雪,途中累了想要去喝咖啡甜點下午茶的話,我很樂意奉陪。如果下午我趕你回去休息,也不是我要偷懶不上班,請明察。。。
10.事故なら無理をしないこと
一但發生事故,請儘速聯繫雪場巡邏員(所以一定要有雪場的聯繫電話)。如果沒帶電話,請跟最近的纜車聯繫,請求支援。
在事故現場做好安全警示,注意傷者保暖,不要任意搬動傷者。(這個應該事故現場都是這樣的原則。)
FIS多數原則都類似,其他還有一些,個人覺得也蠻重要的,大概簡單補充一下:(欸,剛剛也說簡單翻譯一下。。。)
A.詳讀雪場地圖及標示,慎選適合你的滑道
仔細看地圖,才不會被你的朋友帶去很奇怪的地方滑雪。(疑?教練好像也會喔。。。)
B.開始滑行,進入滑道,或是雪道匯流處務必檢視周邊狀況,確定後方無危險或高速滑行者,再行動。
C.千萬不要吝嗇停下來援助其他人。
國外這裏不是台灣。(你懂的。)
D.初學者盡量身上不要帶太多堅硬/尖銳物體或背包。
七傷拳,一出拳必有內傷。初學者跌倒可能沒事,但是很容易被自己帶的東西弄傷,如相機撞到肋骨,或是原子筆插到大腿。
背包的話,老實說很累贅,搭纜車也可能發生背包被纜車勾住,要滑出去卻硬是被纜車拖走的意外。
E.搭纜車一定要放下安全護欄
尤其是小朋友,也不要太早就打開,我就看過太早打開安全護欄,人就從兩層樓高掉下來,這樣的意外真的很驚悚。
F.身上最好有身分証明或緊急聯絡方式
我知道護照不好帶,但至少可用手機拍起來備用。或攜帶飯店名片房號資料紙片等等。
大概簡單說完就是這樣,不會看完就沒人要來滑雪了吧。。。我必須聲明,滑雪其實好好注意,真的是很安全的運動,滑雪真的很好玩吧!(大聲疾呼)
#光與影還有一點小宇宙
#原來今天是十三號星期五
#中雪毒雪癌才是最危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