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書】【好書分享《我想看妳變老的樣子》&天下文化X Readmoo電子書全書系書展】
「與清晨對應的不總是黑夜,與少女心對照的也不是將死之老。
這兩極之間琢磨熟成的時間,應如午後的緩慢和煦。」
大概是眼看著我從少女成長為資深少女(嘴硬)了,最近常接獲關於熟齡女性的推薦閱讀咳咳咳。說正經的,現代社會推崇年輕、極力抗拒老化,不時在影視媒體上看到〈王祖賢嚴重劣化,小倩變黑山老妖〉或〈廣末涼子一秒變老阿姨〉等充滿惡意的聳動新聞標題。
人們追求抗老、凍齡、逆齡、逆生長,商人善於大量製造並販賣老化焦慮,強調四十歲看起來得像三十歲、三十歲看起來要像二十歲。是故,遇到喜歡叫別人猜年紀的人時,千萬記住這是陷阱題,也是送命題!我們必須蒙蔽良知,將目測年齡減少十五歲,才能得到一朵朵春光燦爛的明媚笑容,安心嘆息自己又平安活過一天。
渴求青春樣貌、強健體力的同時,人們往往忽略了身體健康,心理更要健康。很可惜地,人類的智慧並不會伴隨年齡增長,不少人外表看似成人,心智年齡卻像小孩,剛好和柯南相反。所以鄧惠文醫生在《我想看妳變老的樣子》一書中,探索中年世代的內心、變老的意義,並細密梳理關於自我、家庭、伴侶、親子等難題。
個人喜愛本書的原因在於鄧醫生以堅實的精神科醫學為基礎,書寫內容有理有據,非空泛之談,觀點冷靜清晰、鞭辟入裡,文字又溫潤如玉,以雋永輕盈的文筆撫慰、療癒人心,每個在成長過程受過傷的讀者,都能在書裡找到安慰,沉浸於淬練過的平靜。
談老去,鄧醫生以醫學觀點說明,當你太恐懼老化、過於努力去抗老,易導致慢性壓力,甚而衍生各種身心症狀,反而使人類的正常機能老化。不妨釋放內心枷鎖,改為「知老」、「樂老」,接受自己現在的年紀與狀態,讓身心皆得到自由,才能創造由內而外的安定感。
回頭想想,年輕時期的王祖賢美艷無雙,熟齡的她不也美得沉靜自然?而七十六歲的海倫米蘭(Helen Mirren),即便臉上有明顯歲月痕跡,仍難掩動人風韻,迷人風趣,是我最喜愛的女星之一。她們老得如此優雅,正符合哲學家阿密爾之語:「知道怎麼老,是智慧的傑作。」
談家庭關係,年屆而立或不惑,許多人既為子女,亦為父母,夾在兩難身分間,內心滿溢不安全感,咎因兒時受的傷,擔憂自己會不會重蹈覆轍?害怕沒能力成為好家長,如心理學家阿德勒所言:「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身為榮格心理分析師的鄧醫生認為,人越到中年,越會浮現無法原諒的原生家庭創傷,「與父母和解」並非意謂要諒解他們,而是放過自己,不再執著於曾歷經過的不公平,把現在的人生過好,成為比父母更好的人,也許你已經是了。
此課題亦涉及目前很多意見領袖倡議的「做自己」,然而,書中以心理治療工作實例說明,若過往經驗讓我們相信被拒絕的可能性極大,不得不壓抑天性,採取保護措避免失望,便極易陷入「我做什麼都無法改善人生」之「習得性無助」,例如中國流行的「躺平」現象,或是不少人受困於婚姻泥淖中,卻說:「為了孩子、為了家庭和諧,我別無選擇。」
試問,你是真的沒有選擇權,還是害怕選擇,選擇了不選擇?
再者,習得性無助也導致所謂的「做自己」,傾向缺乏方向性的「我『不要』當好人」、「我『不要』再說好」,意識到了嗎?以上宣言只是對他人的反動,我們只知道「不要」什麼,卻不清楚自己「要」什麼,這離「做自己」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我想看妳變老的樣子》不僅一針見血指出人生面臨之大哉問,重點在於提出解方,閱讀本書不限於單向觀看,是與自我的互動對話,讀者在一章章瀏覽過程中審閱自己,認清性格中的多重面向,重新界定自身價值,找到往後餘生要前進的方向,正如本書副標所言,「明天的女人,將比昨天的女孩更精采」(因為中了樂透頭獎)(並不是!!)
⬇️⬇️⬇️⬇️⬇️
【書展活動說明】:
1、天下文化X Readmoo電子書全書系書展,9/30(四)前,單本85折、3本75折
https://bookzone.pros.is/3nu63w
2、《我想看妳變老的樣子》一日限時「五折」優惠,9/15(三)凌晨12點起
https://bookzone.pros.is/3lt8ug
3、週週限時加碼優惠預告
9/22(三)《神經外科的黑色喜劇(增訂版)》55折
9/29(三)《與成功有約(30週年全新增訂版)》54折
⬇️⬇️⬇️⬇️⬇️
【抽獎辦法】如下:
1、感謝天下文化大方贊助,本次贈書由讀者選擇書展中想看的書「任一本」,將抽出兩位幸運的讀者!
2、鄧惠文醫生的《我想看妳變老的樣子》從9/15(三)凌晨12點起,限時24小時五折優惠(190元),所以個人建議有需要的讀者趁折扣買鄧醫生的書,抽書部分另選有興趣的,比如《雜訊》、《致富心態》、《灰階思考》等(今年的熱門暢銷書)
3、留言請告訴我,你最想看天下文化書展中的哪本書?(請點連結挑選)
例如:『我最想看《雜訊》』
4、即日起,至2021/9/18(六)晚上十二點截止,屆時將於粉絲團公布得獎名單
5、抽獎不限地區,住在地球的讀者皆可參加,抽中的讀者,天下文化將提供Readmoo讀墨電子書兌換序號
#天下文化 #Readmoo讀墨電子書 #鄧惠文醫師 #我想看妳變老的樣子 #中年課題 #熟齡女子 #生命故事 #自我 #家庭 #伴侶 #親子 #照護 #世代 #大姐之路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親子天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歡迎踏入💗關係相談所💗,一起加溫❤️家庭心關係❤️ 這裡是由鄧惠文醫師和陳品皓心理師聯手主持的關係相談所。 注意力,是我們與世界如何連繫的重要橋樑。面對訊息如此紛亂破碎又節奏快速的環境,兩位專家是如何運用「閉」的技巧,嘗試為自己畫出能自在呼吸的「心理空間」? ●關係相談所給你的悄悄話 「你的狀...
「榮格心理分析師」的推薦目錄:
- 關於榮格心理分析師 在 螺螄拜恩的實話實說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榮格心理分析師 在 鄧惠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榮格心理分析師 在 鄧惠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榮格心理分析師 在 親子天下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榮格心理分析師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榮格心理分析師 在 Re: [疑問] 請問有關榮格心理學? - 看板PSY 的評價
- 關於榮格心理分析師 在 王浩威- 【榮格心理學入門】系列講座榮格心理學入門14講 ... 的評價
- 關於榮格心理分析師 在 榮格心理分析師2022-精選在Instagram/IG照片/Dcard上的焦點 ... 的評價
榮格心理分析師 在 鄧惠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面對生活中的混亂,感到焦慮很正常,但我們可以透過「自己與自己對話」的過程,來覺察並明白自己當下的狀態。
怎麼做呢?每天睡前或一大早時,花3-5五分鐘的時間,準備好一張紙和一支筆,深呼吸後,呼喚自己的名字,或一個讓自己感到溫暖、最有感覺的小名。呼喚自己名字,是心理覺察的開始,會讓自己感到受關注。接下來,再從三條自我調控的軸線來進行觀察,這三條軸線的兩端分別是:「安全與恐懼」、「自信與挫折」,以及「孤單與連結」⬇⬇
#今晚就開始與自己對話
⭕【關係相談所】鄧惠文X陳品皓:覺察自己在混亂,而不是假裝自己很平靜
cplink.co/jSdvNt4D
榮格心理分析師 在 鄧惠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前段期間,因為疫情的關係,造成很多人的生活有很大改變,我當然也不例外。我想和大家分享:當面對日常生活不確定性驟增,我是如何幫助自己進行「自我覺察」的?希望對目前還身處混亂狀態的你會有所幫助⬇⬇
⭕【關係相談所EP01】鄧惠文X陳品皓,談自我覺察的練習起手式
cplink.co/jSdvNt4D
榮格心理分析師 在 親子天下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歡迎踏入💗關係相談所💗,一起加溫❤️家庭心關係❤️
這裡是由鄧惠文醫師和陳品皓心理師聯手主持的關係相談所。
注意力,是我們與世界如何連繫的重要橋樑。面對訊息如此紛亂破碎又節奏快速的環境,兩位專家是如何運用「閉」的技巧,嘗試為自己畫出能自在呼吸的「心理空間」?
●關係相談所給你的悄悄話
「你的狀態,是被自己的環境餵養出來的。」
「我們預期的框架,會影響我們想理解或選擇到的訊息。」
●本集重點
1. 品皓老師出題請你來接招!大家來挑戰:到底公車上有幾個人?你的注意力渙散了嗎?
2. 與社交媒體「刻意疏離」,心情平靜了,但似乎「敵人」無形中也變多了?品皓老師的社交媒體生活實驗心路歷程大公開!
3. 榮格心理分析師的靜謐自處之道:定期的「心靈 retreat 」之必要。鄧醫師的傷感叩問:這個世界,為何變得這麼需要「立即回應」?
4. 專家親自示範!如何與家人如何進行「有品質的對話」?從老公衣服收不收、叫小孩快點來吃飯,到與家人開口討論的起手式⋯⋯原來,我們可以這樣這樣「好好說話」。
每天鬆一點!
現在,騰出3分鐘,檢視你的手機每週使用時間紀錄。你知道自己最常用哪個APP嗎?品皓老師傳授,如何從手機中逐步撤退,掙回自己被社群媒體搶走的注意力!
歡迎訂閱收聽:https://podcastparentingcw.soci.vip/
節目許願池,歡迎一起來許願:https://reurl.cc/GdK7ov
# 心靈 retreat
#「退出」與「閉關」,是為了更專注走下一段路。
#相談所所長化身身心修護特使,歡迎進入神奇身心修護班https://elearning.parenting.com.tw/courses/85
📍立刻訂閱親子天下YouTube頻道:https://cplink.co/aokHX5fY
...................................................................
✔ 親子天下官網:https://cplink.co/103epuyo
✔ 親子天下粉專:http://on.fb.me/1Kkng6j
✔ 親子天下Shopping:https://cplink.co/2z71hMR2
✔ 親子天下Shopping 粉專:http://on.fb.me/2dpFvHK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KargsY6oVPM/hqdefault.jpg)
榮格心理分析師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有毒姻親」介紹
訪問編輯:林歆婕
內容簡介:
五種典型有毒姻親,正在侵蝕你的婚姻!
★國際知名心理專家、美國版《情緒勒索》與《母愛創傷》作者蘇珊•佛沃探討「姻親關係」另一力作!
★呂秋遠(律師)、鄧惠文(精神科醫師;榮格心理分析師)、賴奕菁(精神科醫師;《好女人受的傷最重》作者)同感推薦!(依名稱筆劃順序排列)
我們帶著自己的故事、經驗與需求走進婚姻,
也走進一個擁有長時間情感包袱與群體習慣的家庭。
我們不是跟一個人結婚而已,
婚姻帶來了伴侶,也同時帶來了姻親……
▌只要出現姻親問題,就會出現婚姻問題!▌
五種典型的問題姻親:
◆挑剔型:不管是誰的問題,反正都是你有問題!
◆吞噬型:進了我家的門,就是我家的人!
◆控制型:不聽我的話,就不把財產分給你們!
◆脫序型:你們也不幫我的話,就沒人可以幫我了!
◆排擠型:你只是個「外人」,沒有說話的權利!
你的公婆或岳父母會:
・不斷批評或瞧不起你嗎?
・經常要你的伴侶滿足他們的需求嗎?
・貶低你的外表、工作、政治立場、宗教信仰或其他對你來說重要的事嗎?
・常常未經詢問就強加給予建議嗎?
・批評你教育孩子的方式嗎?
・以不合理的方式要求、占用你的時間嗎?
・酗酒或濫用藥物嗎?
假如以上七項有任何一項答案是肯定的,就表示你的婚姻中存在著不時製造混亂的姻親,而且他們認為自己有權控制你的生活。
作者簡介:蘇珊・佛沃
國際知名諮商師、講師及作家,作品包含紐約時報暢銷冠軍《愛上M型男人》、《母愛創傷》、《跳痛的愛》、《情緒勒索》和《為什麼他說謊,卻毫無罪惡感——看清愛人的謊言,化心痛為重生力量》等書。除了私人執業外,她也在美國南加州多所心理衛生與精神醫療機構擔任諮商師、講師及顧問,同時透過大眾媒體,分享珍貴的專業經驗,並曾於美國廣播公司主持即時現場直播的互動性談話節目,長達六年。現於加州洛杉磯執業。
聯絡信箱:fsusanf@aol.com
個人網站:www.susanforward.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srikh30erug/hqdefault.jpg)
榮格心理分析師 在 王浩威- 【榮格心理學入門】系列講座榮格心理學入門14講 ... 的推薦與評價
台灣陸續有李佳怡、呂旭亞等人成為榮格分析師,目前也有許多人在蘇黎世、舊金山、紐約、倫敦等地接受訓練成為榮格分析師。 台灣的發展小組,目前與國際分析心理學會的 ... ... <看更多>
榮格心理分析師 在 榮格心理分析師2022-精選在Instagram/IG照片/Dcard上的焦點 ... 的推薦與評價
榮格心理分析師. #感恩日記今天去了一趟#蛹之生心理諮商所@metamorphosis.c.c ,被學姐點破了一件事情。 . 我發現自己是一個很喜歡到處幫忙別人的人, ... ... <看更多>
榮格心理分析師 在 Re: [疑問] 請問有關榮格心理學? - 看板PSY 的推薦與評價
其實我本身很喜歡榮格學派的心理師 也立志以後要拿到榮格分析師執照
所以也有到美國去被分析 也在台灣都找榮格學派的心理師做治療 大約做了三年
前前後後被分析跟被治療從考研究所準備到考上心理師 工作個四年多
現在也12年頭了 幾乎都沒間斷
所以看到這篇真的是無味雜陳 ...哈哈...
不過 看到這篇 我想我還是「負起」責任來回應
雖然不知道能回應到什麼程度 但是我會盡力回應
至於1.「榮格學派」的心理師
2. 是否都「不給建議」,只給「陪伴」?
請容許我用兩個部分,拆開來作解釋...
1.榮格學派 若以治療的方式 以最粗略的分法有幾種:
a.沙遊治療:
用兩個沙箱以及成百或成千的小物件讓自己把內在的世界呈現在沙箱中。
這是一種創造性的治療方式,也是接觸自己的潛意識的方法之一。
b.夢的分析:
透過夢(時間越近越好,也可以帶你想談的夢)所帶來的象徵,了解你的潛意識,
來做夢的分析。 俗稱「解夢」
這兩個方式,是榮格學派最具特色的治療技巧,
與其說這是一種治療,我比較偏向的解釋是,
這是透過個案的潛意識,所浮現出來的象徵跟畫面(例如:沙盤跟夢的畫面)
走進「深度」、「衝突」潛意識的黑暗裡,運用各種對象徵的知識,
陪伴個案一起觀看,他所處的文化下,個人及集體的潛意識是怎樣運作的,
有哪些部分是衝突的,在這個衝突之下,對靈魂的衝擊是什麼。
在這個情況下,唯有不斷地分析,跟了解知道問題在哪裡,
個案才會開始接受自己沒看到、衝突的黑暗。
開始做出不一樣的選擇。
2.「榮格分析師」是否都「不給」建議?
其實在回應這句話時,還真的讓我自己捫心自問,
假如個案拼命的要我給建議時,我會給嗎?
我自問自己這個問題,我真的很誠實地,很認真的回答:不會。
原因是,我不知道我的建議對個案是好還是不好。
榮格分析師河合隼雄提到:
「我們不能急著對當事人的內心作出判斷或分析,甚至是給建議
應該把眼光放在事情的變化和發展的可能性上。」
這麼一來,將可弄清楚一些本來模糊不清的事情,也會讓當事人產生好的變化。
這些要做起來,真的很不容易。相反地,自以為「明白了」的做法就顯得輕而易舉了,
就像談話性節目將吸大麻的藝人走偏了的原因及責任,歸咎於父母的教養。
這只是一種推卸責任,反而助長了讓大家覺得只要譴責別人做的不好,
給些似乎四平八穩的建議就好
事情就能獲得解決。
如果,「心理治療」就只是這樣,真的很難讓人接受,畢竟我們在做的,
不是只是進行現狀的分析,或是硬找一個方法來塘塞,
而是要把目標放在未來,以及尊重未來可能結果。
對我來說,不給建議是一種尊重,就如同我看到個案的潛意識時,我覺得我會以一種,
非常尊重跟嚴謹的態度,來看待夢裡面的所有的象徵,跟象徵所帶來的訊息及意含。
每當我分析時,會以一種若你覺得不舒服,或是感覺到不尊重,
請儘量說出來,我都會接受、討論及修正,
甚至當我分析錯誤時,個案的夢都有可能直接在下禮拜帶來時,
夢裡面所出現的訊息很明確的告訴我,
我治療的方向是錯的,這些都是真正發生過的事情。
對我而言,潛意識是活生生的,夢是從潛意識衍伸出來的,都是必須被認真看待的。
因此,假如在個案「還沒準備好」,就強行給建議 ,這其實是不尊重的行為,
其實也是一種剝奪。
也是一種質疑、貶抑個案的成長以及做選擇的能力跟機會。
對我來說,這是很可惜的。
3.「陪伴」不是什麼話都不說,這個功能可能跟朋友很像,但其實完全不一樣,
若是朋友,可能就馬上給了建議,但不見得合適,是老師,可能只是把他的經驗交給你,
至於合不合適,這都只能問你自己而已。
因此,若不給思考的機會,這背後其實隱藏了剝奪思考的能力,
就像父母對小孩子的態度,可能會有一種「不要你長大」的期待,期待個案會依賴我。
因此,與其只是給建議,或許我相信這樣的往返的過程,是好的。
與其給「這該怎麼做」的建議,不如透過這樣「真劍勝負」的撞擊,
這樣也可以學習到,人與人如何從衝突,到互相交換想法、
學習彼此對事情的想法跟意見,學到人與人相處的困難及美好之處。
心理師提供一個實驗的空間,跟保密以及接納的場所,而在諮商室裡頭,
不管發生什麼事,都是有可能的。
============================
這是我的粉絲團專頁 歡迎來參觀:)
https://www.facebook.com/Elixirmetaphorsymbo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3.150.23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SY/M.1409857819.A.002.html
※ 編輯: caga (114.43.150.233), 09/05/2014 03:11:40
※ 編輯: caga (114.43.150.233), 09/05/2014 03:13:21
※ 編輯: caga (114.43.150.233), 09/05/2014 03:15:3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