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最受歡迎的一堂課】快樂是什麼?如何感到快樂?妳現在快樂嗎?
妳快樂嗎?想想看妳有多久沒有發自內心感到平靜快樂了呢?😔很多人一生汲汲營營追求金錢、地位、權力,但那些真的是妳想要的嗎?
從小到大,不管是在家裡、學校、職場,幾乎多數人教我們的都是怎麼更成功、更有競爭力、更優秀而不是更快樂。
但其實快樂與成功是互不衝突的,並不是所有的成功都要犧牲妳現在的快樂❤️
這次蕾咪要分享我在大學深深受到啟發的一本書「更快樂」書裡提到的漢堡模式,一起來看看妳是屬於哪種類型吧!:)
#文末小調查 妳是哪種類型呢?
A.享樂主義型
B.拼命三郎型
C.虛無主義型
D.樂觀開朗型
E.其他___歡迎隨意跟我閒
「樂觀的虛無主義」的推薦目錄:
- 關於樂觀的虛無主義 在 蕾咪 - Rami's Love & Liv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樂觀的虛無主義 在 羅怡君:孩子教我們的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樂觀的虛無主義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樂觀的虛無主義 在 Re: [問題] 存在主義是悲觀還是樂觀啊? 想了解存꘠… 的評價
- 關於樂觀的虛無主義 在 雲頂の工作室/迷因meme - 樂觀的虛無主義者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樂觀的虛無主義 在 蒼涼的希望 - 好青年荼毒室- 哲學部 的評價
- 關於樂觀的虛無主義 在 虛無主義存在主義的推薦與評價,YOUTUBE、PTT、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樂觀的虛無主義 在 虛無主義存在主義的推薦與評價,YOUTUBE、PTT、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樂觀的虛無主義 在 虛無主義存在主義的推薦與評價,YOUTUBE、PTT、FACEBOOK 的評價
樂觀的虛無主義 在 羅怡君:孩子教我們的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A Drop of Hope》#凡事都需要如果
疫情之下,這本青少年小說來得正好。
我們的確需要能看向遠方的希望,但這希望又不至於過度失控地正向,天真並不會帶來幸運,務實才有機會。
我一直認為自己是積極的悲觀主義者,別人看我行動力強笑稱正能量,但我知道並不完全如此。我很喜歡這本小說的「單純」與「複雜」,也在書中找到自己的人設,找到我自己為什麼積極的原因,不濫情很寫實的情節,卻能在最後帶來一股「真的有可能是這樣」的鼓舞。
以下是我寫的推薦文。請把這本書放到書單裡吧~~
*****************************
如果說孩子長大後漸漸不相信什麼魔法了,大人們說不定覺得有點欣慰,早點「社會化」認清現實,或許才是務實的生存之道。既然如此,「許願」這件事聽起來就有點可笑,那為什麼仍有成千上萬的人焚香祈禱、跪拜祈求呢?
《如果鎮的許願井》的主角們由於各自家庭背景與生活際遇,對鎮裡傳說中的許願井抱持不同看法:萊恩嗤之以鼻,直到最後仍不願相信;恩尼則是深信不疑,努力地讓魔法一再實現,而麗琪則兼具理性與感性,樂觀其成卻不迷失其中。身處在沒落小鎮,鎮民們就是命運共同體,代表不同價值觀的三位孩子,因為「見證」許願井的神奇事蹟而緊緊相連,最後意外地讓小鎮有了不一樣的氣息,重新展現對未來的期待與希望。
儘管讀的是故事,然而當恩尼每拿一項爺爺遺物就讓向許願井吐露心聲的孩子心想事成,我們竟不自覺回憶起曾有過的「因緣巧合」:也許尋找失物時意外遇見多年不見好友,又或者趕不上電梯但接到重要電話、桌上剛好出現昨天想要買的東西…這些「幸運」跟如果鎮上發生的事情一樣嗎?作者藉由情節讓讀者見證「許願為何實現的過程」,像是「蝴蝶效應」般循線開展,一個無心之舉、一個失誤、甚至是一場災難,令人厭惡的事件竟也對其他人有所貢獻,成為拯救人生的關鍵點。
令人佩服的是,作者不只想闡述「每件事都有其發生意義」的正面信念,後段故事更加入媒體獵奇的角色,一位想「刻意創造事實」的記者想片面報導許願井的漏網故事,卻反而推動另一串骨牌效應,強化孩子們保護家人朋友、守護小鎮的信念;設定這個反例提醒我們,千萬別因為貪婪反被聰明誤,沒有善念,一切無法成真。
除此之外,《如果鎮的許願井》容納多種家庭樣貌,有過度保護孩子的中產階級、充滿家庭暴力的勞動階層、必需託人照顧孩子的單親家庭…,不同孩子們許願的內容,反映出生活中面臨最大的困境和煩惱;而作者特別點出「沒有一個孩子是為自己許願」,足以顯見對青少年細膩觀察的功力,相信孩子們讀來更有被同理的感受。
細細回想,作者在故事中埋下許多細微的希望線索,從開頭「如果鎮」暱稱If Only的由來,到原文書名A Drop of Hope,我們不必掀起如革命般的驚濤駭浪,只須抱持著信念,隨手就能啟動微微漣漪,改變在某時遠方發生,來自自己此刻對生命的想望與回應。
最後當我闔上書本再次抬起頭來,我知道我的世界因為這個故事已經變得不太一樣;「許願」不再是虛無的仰望請託,而是自己也投入一滴希望,接棒讓漣漪不斷,並全心接受返回生活裡的喜怒哀樂。
#如果鎮的許願井
樂觀的虛無主義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一起來寫】#崛起的迷因美學:「蒸氣波文化」與藝術崇古心理(下)// 鄭雋立
.
德國哲學家包姆嘉通(Alexander Baumgarten)曾指出「美學的對象就是對 #感性認知的完善,這就是美;感性認知的不完善,就是醜」(楊辛、甘霖,2001),如同蒸氣波創作者經常喜好用全形文字或疑似亂碼的多國語言混用、拼出aesthetics(#美學)或相關詞彙,他們確實正在重複古典美學家詮釋的審美活動,逐次在視/聽覺建構當代 #網路次文化的美學,並且不斷完善這種感性認知。
.
■ #蒸氣波的靈感源頭:#超現實主義繪畫
.
上集筆者提到蒸氣波視覺隱約可見超現實主義繪畫的影子,雖無確切證據顯示蒸氣波創作有意致敬或造成戲仿(Parody)效果,但若回顧超現實繪畫的思維與脈絡,會發現許多不謀而合的旨趣。
.
◆見圖一:音樂家「猫シCorp.」在Bandcamp網站的大頭照,網址:https://catsystemcorp.bandcamp.com。
.
■ #超現實繪畫的前身:#義大利畫家基里訶
.
談到超現實主義,就不得不提討論義大利畫家基里訶(Giorgio De Chirico),他被認為是超現實繪畫的重要啟蒙者,作品畫面充斥 #希臘羅馬雕像與石柱、謎樣的剪影及斷裂的肢體,詭譎而神秘的氣氛,融合了古典美學的既成物、日常事物及 #幻覺。基里訶少年時代起便嫻熟哲學理論、崇尚希臘羅馬遺跡與雕像,透過大量臨摹石膏像奠基繪畫技巧,專事創作後便以這些素材畫出自己的幻覺體驗,他在文稿〈一個秋日午後的謎〉寫道:「我確信在肉眼可見的平凡事物背後,存在著深遠而神祕的現實。」(胡永芬,2001),基里訶的作品當時被稱為『#形而上繪畫』(metaphysical painting),受到超現實主義領導者布列東(André Breton)大力推崇,影響達利、馬格利特等人,並被後世認定為達達主義等20世紀藝術的先驅(許麗雯,1994)。
.
◆見圖二:基里訶畫冊《Giorgio De Chirico: The Changing Face of Metaphysical Art》封面與神似蒸氣波的畫作。
.
■ #呼應藝術崇古心理
.
上集提到了書畫家盧福壽教授提出的『#藝術崇古心理』,現今蒸氣波文化描繪幻覺體驗、大量採用的希臘羅馬3D模組與其他設計素材的大膽拼貼、套上迷離如嗑藥幻覺般的霓虹光…這些都是1980年代個人電腦興起時大眾文化與設計常用的手法,對照基里訶的畫面呈現,可說是同樣生於藝術崇古心理,又殊途同歸、走向幻覺與潛意識的世界(超現實=夢與潛意識、古希臘VS.蒸氣波=嗑藥或其他次文化、對1980年代的眷戀)。
.
◆ 見圖三:日本數位設計公司「株式会社フォーラムエイト (FORUM 8 Co., Ltd)」開發的素材庫『hade 実用3Dデータ集 森シリーズ 神話の森』,這類3D模組在1980年代曾隨著NEC PC-98、麥金塔等個人電腦的普及而大受歡迎,也是蒸氣波創作最愛的素材。與超現實繪畫不同的是,這些雕像總是跟現代數位科技、商場消費文化甚至動漫畫之類的素材並置,並染上醉人的霓虹色調。
.
■ #描繪幻覺與崇古的目的
.
研究原型與集體潛意識的心理學家榮格(Carl Jung)認為:在現象與本體、經驗與超驗、意識與無意識間,並沒有可通過科學方法架設起來的橋樑。這種瞬間的溝通只有藉助於幻覺、直覺,科學越發達,精神就越空虛;人們也就越需要幻想、嚮往科學解釋不了的神話(馮川,2014)。
.
■ #回不去的美好年代
.
美國在二戰後成為世界強國,但也因為移民血緣等因素眷戀歐陸的古典文化,加上藝術圈的崇古心態作為動力,間接導致1980年代的 #消費文化,如百貨商場、唱片等,使用崇古元素搭上幾何、殘影等 #早期數位設計 混搭包裝的原因(早期視覺設計儀器介紹詳見上集),既先進又崇高。隨後日本也因為戰後高速崛起、動漫畫與流行音樂等大眾文化興盛而成為1980年代的文化輸出大國,影響了CyberPunk的科幻創作風潮(如《銀翼殺手》裡出現的漢字等東方元素),因此 #動漫畫 的挪用也成為後來蒸氣波的其中一種文化符號。
.
新自由主義與消費文化曾對全球帶來樂觀積極的氣氛,但到了2010年世界沒有變得更好。在蒸氣波藝術家眼裡,遠去的1980年代已經是一種「#鄉愁」(Nostalgia)、思鄉之痛、對舊日情懷的嚮往以及隱含的矛盾情緒(Constantine Sedikides, Tim Wildschut, 2018),也因此蒸氣波創作通常都離不開 #感傷或自嘲的情緒。引榮格語,潛意識裡的原型導致人不斷藉由重複特定行為,消融原型以達到心理平衡與 #補償作用(馮川,2014),而蒸氣波無疑是當代精神處境的體現。
|
■ #筆者推薦藝術家與其他 🙌
.
□ #音樂:
1.猫シ Corp.(cat system corp)
https://catsystemcorp.bandcamp.com/
2.Vektroid(別名:Macintosh Plus)
https://vektroid.bandcamp.com/
3.New Soviet Wave,最早以蒸氣波的蘇聯變體流派 #蘇維埃波 為主題的音樂頻道(2018-),曲風較為簡約理智,整體氣氛像科普教育節目。
https://www.youtube.com/c/NewSovietWave
4.Earth, Wind & Fire - Let's Groove,老牌樂團:「大地風火」1971年的經典名曲MV,視覺效果正是採用上集提到的Scanimate製作,後來1980年代影視文化大量仿製了這種風格,這首歌有夠純!
https://youtu.be/Lrle0x_DHBM
.
□ #視覺藝術:
.
1.Shapiro500(本名Gavin Shapiro,動畫師,作品偏滑稽取向)
https://giphy.com/shapiro500
https://www.instagram.com/shapiro500/
2.A e s t h e t i c 波(視覺設計師,把風景攝影作成霓虹感)
https://www.facebook.com/aesthvisionofficial/
3. SeerLight(插畫家、動畫師,擅長挪用日本ACG文化符號,感傷情緒的最佳代表)
https://www.instagram.com/seerlight
|
■ #上集回顧:https://www.facebook.com/Pseudoscholarship/posts/1597765127077773
.
// 本文探討的超現實主義僅限於繪畫部分,文學方面鑑於範圍過廣不適合同時討論,未盡之處尚請讀者見諒 //
|
■ #參考文獻
.
1.Victoria Noel-Johnson.(2019).《Giorgio De Chirico: The Changing Face of Metaphysical Art》.Milan: Skira Editore
2.Constantine Sedikides, Tim Wildschut.(2018).〈Finding Meaning in Nostalgia〉
3.楊辛、甘霖(2001)《美學》(第二版),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頁4-5
4.胡永芬(2001)《藝術大師世紀畫廊:古典與虛無之間──基里柯》,台北市:閣林。
5.許麗雯(1994)《西洋近現代巨匠畫集:基里訶》,台北縣:錦繡。
6.榮格(Carl Gustav Jung)著,馮川、蘇克譯《心理學與文學》(2014),南京市:譯林出版社,頁12-13(譯者序,由馮川執筆)
樂觀的虛無主義 在 雲頂の工作室/迷因meme - 樂觀的虛無主義者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樂觀的虛無主義 者. 鐘漢成dan 46 yang lain · 47 · 2 · . 顧奕琛嘰嘰超大. 看他過得有多慘就開心了. 1 thn. 郭玥纓. 對啊雖然我看的是這個'你'. ... <看更多>
樂觀的虛無主義 在 蒼涼的希望 - 好青年荼毒室- 哲學部 的推薦與評價
我不敢說單憑這幾點能夠為痛苦的人帶來慰藉,始終這視乎安撫者的技巧與當事人的狀態。不過,不論是單純的樂觀或者悲觀主義,凡德盧認為問題都在於兩者均對 ... ... <看更多>
樂觀的虛無主義 在 Re: [問題] 存在主義是悲觀還是樂觀啊? 想了解存꘠…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blocker (讀書啊〒△〒)》之銘言:
: 第一次在這板上po文有點害怕
: 會問這問題是因為最近對存在主義還蠻有興趣的
: 因為學測考完啦( ̄y▽ ̄)╭
: 對自己的未來有種不可避免的虛無想法
: 卡謬的異鄉人還蠻悲觀的
: 但沙特說要對自己的存在負責
: 是不是指可以不論道德和法律的約束
: 做你想做的事呢?
: 看似正面
: 但我覺得這裡頭有種毀滅性的悲觀想法...
: 反社會啊總是阻礙重重 不被允許的
: 因為無法無視社會與自身的關係啊
: 一知半解是最可怕的
: 所以想請大家為我大概解釋一下存在主義
: 和他有關的延伸
: <(_ _)>
其實對於存在主義極具悲觀性的說法,是存在主義被延伸後的誤解.
根據比利時鲁汶大學哲學博士石朝穎在其<<存在的焦慮與現象的還原>>
一書中指出:「就像陳映真在<唐倩的喜劇>中,把"存在主義"嘲諷為"痛苦"與
"不安"的本質外,沙特在其<存在主義即是人文主義>一文中,也提到"存在主
義"變成一種流行的口頭禪時,也遭到許多不實的指責.例如,沙特說:"最近,
有人對我說,有一位女士每逢神經過敏而脫口說出的一句粗話,便是大聲的自
我嘲解道:『我想我快要變成一位存在主義者了.』"從這裡看來,"存在主義"
在五零年代的西歐受到的誤解,與七零年代在台灣受到的誤解可能一樣的深...」
在沙特的<存在主義即是人文主義>裡說到:"存在主義是使人生成為可能
的一種學說.換句話說,也是一種肯定任何真理與任何行動(包括環境和人的
主體性)的思想"
簡言之,存在主義只是想肯定人的存在意義.並沒有先入的悲觀或樂觀意識
在其中,只不過恰巧剛好存在主義學者或作家所呈現人存在的面向,都是以遭受
痛苦的角度來做切入.而許多受到這些作品影響而自稱存在主義思潮或喜好存
在主義文學的作家,自然筆風也就悲觀了......
像是七零年代寫<野鴿子的黃昏>引起有北一女學生抱書跳入碧潭自殺與燒
炭自殺的台灣作家王尚義,正是一個很經典的例子.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229.72.115
※ 編輯: LoCoCo 來自: 220.229.72.115 (01/26 19:58)
> -------------------------------------------------------------------------- <
作者: tyiauo (srfgjmgyhkftuyk) 看板: W-Philosophy
標題: Re: [問題] 存在主義是悲觀還是樂觀啊? 想了解存꘠…
時間: Fri Jan 27 16:55:34 2006
※ 引述《LoCoCo (::TRAPNEST::)》之銘言:
: ※ 引述《blocker (讀書啊〒△〒)》之銘言:
: : 第一次在這板上po文有點害怕
: : 會問這問題是因為最近對存在主義還蠻有興趣的
: : 因為學測考完啦( ̄y▽ ̄)╭
: : 對自己的未來有種不可避免的虛無想法
: : 卡謬的異鄉人還蠻悲觀的
: : 但沙特說要對自己的存在負責
: : 是不是指可以不論道德和法律的約束
: : 做你想做的事呢?
: : 看似正面
: : 但我覺得這裡頭有種毀滅性的悲觀想法...
: : 反社會啊總是阻礙重重 不被允許的
: : 因為無法無視社會與自身的關係啊
: : 一知半解是最可怕的
: : 所以想請大家為我大概解釋一下存在主義
: : 和他有關的延伸
: : <(_ _)>
: 其實對於存在主義極具悲觀性的說法,是存在主義被延伸後的誤解.
: 根據比利時鲁汶大學哲學博士石朝穎在其<<存在的焦慮與現象的還原>>
: 一書中指出:「就像陳映真在<唐倩的喜劇>中,把"存在主義"嘲諷為"痛苦"與
: "不安"的本質外,沙特在其<存在主義即是人文主義>一文中,也提到"存在主
: 義"變成一種流行的口頭禪時,也遭到許多不實的指責.例如,沙特說:"最近,
: 有人對我說,有一位女士每逢神經過敏而脫口說出的一句粗話,便是大聲的自
: 我嘲解道:『我想我快要變成一位存在主義者了.』"從這裡看來,"存在主義"
: 在五零年代的西歐受到的誤解,與七零年代在台灣受到的誤解可能一樣的深...」
: 在沙特的<存在主義即是人文主義>裡說到:"存在主義是使人生成為可能
: 的一種學說.換句話說,也是一種肯定任何真理與任何行動(包括環境和人的
: 主體性)的思想"
: 簡言之,存在主義只是想肯定人的存在意義.並沒有先入的悲觀或樂觀意識
: 在其中,只不過恰巧剛好存在主義學者或作家所呈現人存在的面向,都是以遭受
: 痛苦的角度來做切入.而許多受到這些作品影響而自稱存在主義思潮或喜好存
: 在主義文學的作家,自然筆風也就悲觀了......
: 像是七零年代寫<野鴿子的黃昏>引起有北一女學生抱書跳入碧潭自殺與燒
: 炭自殺的台灣作家王尚義,正是一個很經典的例子.
確實是如此
只不過當你進一步思考 人存在的意義 後
就會覺得有一點的奇怪
所以演變成許多存在主義者到最後都成為是悲觀的存在主義者
因為你必須努力
而努力需靠意志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68.24.153
> -------------------------------------------------------------------------- <
作者: blocker (學測考完了( 一.一)) 看板: W-Philosophy
標題: Re: [問題] 存在主義是悲觀還是樂觀啊? 想了解存꘠…
時間: Fri Jan 27 18:39:34 2006
※ 引述《tyiauo (srfgjmgyhkftuyk)》之銘言:
: ※ 引述《LoCoCo (::TRAPNEST::)》之銘言:
: : 其實對於存在主義極具悲觀性的說法,是存在主義被延伸後的誤解.
: : 根據比利時鲁汶大學哲學博士石朝穎在其<<存在的焦慮與現象的還原>>
: : 一書中指出:「就像陳映真在<唐倩的喜劇>中,把"存在主義"嘲諷為"痛苦"與
: : "不安"的本質外,沙特在其<存在主義即是人文主義>一文中,也提到"存在主
: : 義"變成一種流行的口頭禪時,也遭到許多不實的指責.例如,沙特說:"最近,
: : 有人對我說,有一位女士每逢神經過敏而脫口說出的一句粗話,便是大聲的自
: : 我嘲解道:『我想我快要變成一位存在主義者了.』"從這裡看來,"存在主義"
: : 在五零年代的西歐受到的誤解,與七零年代在台灣受到的誤解可能一樣的深...」
: : 在沙特的<存在主義即是人文主義>裡說到:"存在主義是使人生成為可能
: : 的一種學說.換句話說,也是一種肯定任何真理與任何行動(包括環境和人的
: : 主體性)的思想"
: : 簡言之,存在主義只是想肯定人的存在意義.並沒有先入的悲觀或樂觀意識
: : 在其中,只不過恰巧剛好存在主義學者或作家所呈現人存在的面向,都是以遭受
: : 痛苦的角度來做切入.而許多受到這些作品影響而自稱存在主義思潮或喜好存
: : 在主義文學的作家,自然筆風也就悲觀了......
: : 像是七零年代寫<野鴿子的黃昏>引起有北一女學生抱書跳入碧潭自殺與燒
: : 炭自殺的台灣作家王尚義,正是一個很經典的例子.
: 確實是如此
: 只不過當你進一步思考 人存在的意義 後
: 就會覺得有一點的奇怪
: 所以演變成許多存在主義者到最後都成為是悲觀的存在主義者
: 因為你必須努力
: 而努力需靠意志
可以稍稍解釋一下有點奇怪是什麼意思啊...
我猜測是因為後來思考到 存在的終極目標其實是死亡
那麼人們意志的不同
其實是何時和怎麼死的?
所以人的生命其實是一連串空虛的等死過程
所以肯定存在意義 也肯定了死亡?
所以自殺其實也是種正面的肯定自我嗎
而最後一段其實也有點不懂
因為你必須努力
而努力需靠意志
所以應該加強意志力嗎...尼采( ̄y▽ ̄)╭?
--
orzorzorzorzorzorz◤ ◤◤ ◤ rz╭─╮rzorzorzorzorzorzrzorzorzorz
rzorzorzorzorzor◤ ◤◤ ◤ zo|我|zorzorzorzorzorzrzorzorzorzo
zorzorzorzorzo◤ or|敗|orzorzorzorzorzrzorzorzorzor
orzorzorzorzo ▏ ˍ r< 了|rzorzorzorzorzorzrzorzorzorz
rzorzorzorz◤ ◤ ◤rzo|:|zorzorzorzorzorby orzorzorzo
zorzorzorz ◤rzor ◤ ◤orzor╰─╯orzorzorzorzorzrzorzorzorzor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21.148.66
> -------------------------------------------------------------------------- <
作者: newcoda (WILL) 看板: W-Philosophy
標題: Re: [問題] 存在主義是悲觀還是樂觀啊? 想了解存꘠…
時間: Mon Jan 30 04:57:58 2006
※ 引述《blocker (學測考完了( 一.一))》之銘言:
: ※ 引述《tyiauo (srfgjmgyhkftuyk)》之銘言:
: : 確實是如此
: : 只不過當你進一步思考 人存在的意義 後
: : 就會覺得有一點的奇怪
: : 所以演變成許多存在主義者到最後都成為是悲觀的存在主義者
: : 因為你必須努力
: : 而努力需靠意志
: 可以稍稍解釋一下有點奇怪是什麼意思啊...
: 我猜測是因為後來思考到 存在的終極目標其實是死亡
: 那麼人們意志的不同
: 其實是何時和怎麼死的?
: 所以人的生命其實是一連串空虛的等死過程
: 所以肯定存在意義 也肯定了死亡?
: 所以自殺其實也是種正面的肯定自我嗎
: 而最後一段其實也有點不懂
: 因為你必須努力
: 而努力需靠意志
: 所以應該加強意志力嗎...尼采( ̄y▽ ̄)╭?
尼采是樂觀的悲劇主義者喔!
他先是同意了叔本華的存在主義,然後又超越了存在主義,
以看悲劇的角度來看整個人生。
存在的本身不俱意義、也不俱目標,
對於存在者而言,存在則是一種體驗。
酸甜苦辣、喜怒哀樂、成敗得失,
都只是悲劇裡無可避免的劇情,和觀眾的反應而已。
悲劇並不悲傷,
也許它本身只是沒有意義的存在著,
但它只是一場戲。
戲對觀眾來說總是有意義的吧。
悲劇主義者是以一種超脫的、看戲的心態,
享受著悲劇帶給他們的高潮跌起、開幕閉幕。
也就是我們從小聽到爛的“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8.50.194.29
> -------------------------------------------------------------------------- <
作者: clouddeep (獨行道) 看板: W-Philosophy
標題: Re: [問題] 存在主義是悲觀還是樂觀啊? 想了解存꘠…
時間: Thu Feb 2 15:08:13 2006
※ 引述《blocker (學測考完了( 一.一))》之銘言:
: ※ 引述《tyiauo (srfgjmgyhkftuyk)》之銘言:
: : 確實是如此
: : 只不過當你進一步思考 人存在的意義 後
: : 就會覺得有一點的奇怪
: : 所以演變成許多存在主義者到最後都成為是悲觀的存在主義者
: : 因為你必須努力
: : 而努力需靠意志
: 可以稍稍解釋一下有點奇怪是什麼意思啊...
: 我猜測是因為後來思考到 存在的終極目標其實是死亡
: 那麼人們意志的不同
: 其實是何時和怎麼死的?
: 所以人的生命其實是一連串空虛的等死過程
: 所以肯定存在意義 也肯定了死亡?
: 所以自殺其實也是種正面的肯定自我嗎
: 而最後一段其實也有點不懂
: 因為你必須努力
: 而努力需靠意志
: 所以應該加強意志力嗎...尼采( ̄y▽ ̄)╭?
我還未深入研究存在主義,
但就我從書中得到的感覺來說,存在主義的先提其實都很悲觀,
比如說,我們只能一個人死,沒有人能代替我們死亡,
或是強調人本身的不安定性,人是藉於兩個極端間的生物,
但是存在主義是希望人能夠深刻的去認識自己這樣的一個存在,
進而以本身的意志決定自己,
存在主義也許是悲觀的開頭,但卻希望能由這樣的悲觀中去超脫出來,
坦白說存在主義我不認為是一個很適合大眾的主義,
因為那似乎要很堅定的意志和決心,
超脫悲傷進而認知到自己身為人而能決定自己之走向的想法,
所以我想存在主義很容易讓人陷入悲慘的情緒之中就是因為這樣,
真的是要堅定的意志力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84.168.86
> -------------------------------------------------------------------------- <
作者: onlypower (黑暗之心) 看板: W-Philosophy
標題: Re: [問題] 存在主義是悲觀還是樂觀啊? 想了解存꘠…
時間: Mon Feb 6 21:00:01 2006
※ 引述《newcoda (WILL)》之銘言:
: ※ 引述《blocker (學測考完了( 一.一))》之銘言:
: 尼采是樂觀的悲劇主義者喔!
: 他先是同意了叔本華的存在主義,然後又超越了存在主義,
: 以看悲劇的角度來看整個人生。
: 存在的本身不俱意義、也不俱目標,
: 對於存在者而言,存在則是一種體驗。
: 酸甜苦辣、喜怒哀樂、成敗得失,
: 都只是悲劇裡無可避免的劇情,和觀眾的反應而已。
: 悲劇並不悲傷,
: 也許它本身只是沒有意義的存在著,
: 但它只是一場戲。
: 戲對觀眾來說總是有意義的吧。
: 悲劇主義者是以一種超脫的、看戲的心態,
: 享受著悲劇帶給他們的高潮跌起、開幕閉幕。
: 也就是我們從小聽到爛的“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小小的題外話,悲劇如果依照亞裡斯多德的看法的話,悲劇具有某些滌清心靈的作用
對於亞理斯多德而言,悲劇不是一昧悲到底,而是有其衝突的高潮與悲劇的和解
在壓抑心情之後,再給予一個衝突解決的抒解管道
這某些程度上,悲劇有點像是心理治療抒發人生諸種不愉快的經驗
提高人們對於現實生活的熱情
不過就尼采而言,亞理斯多德的觀點比較接近日神阿波羅的觀點
即是以理想的旁觀者來旁觀悲劇的演出
尼采則強調酒神戴奧尼索司,強調一種神迷夢醉的癲狂狀態,
企圖融合入悲劇之中,與之沈浮
換言之,前者比較像清醒者,也許劇情會感動他,但是知道這是戲劇而不是真實
後者則像是瘋子,雖然知道真實與戲劇的差異,但是選擇自我迷醉於其中
在現實與悲劇的爭執中達至精神的顛峰
尼采對於人生就是類似的態度,尼采厭恨粗俗的人生、宗教、世界等等
但是又不得不生活於此,因此尼采特別強調酒神精神
他不再用理性旁觀者的觀點去善待這世界,並期待著這世界
而是站在精神的高峰,大力批判世界的現實與醜惡,
然而這精神的高峰,不是理性者的高峰,不是教徒的高峰
而是必須沈溺於現實之中,沈溺於人生悲劇中,方能體現出來的高峰
懸絕於萬物之上的高峰,對於尼采而言不過是種幻想或是苟且偷生
必須親身下降到地面上,面對世間的現實才能真正達至精神的顛峰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2.128.251
> -------------------------------------------------------------------------- <
作者: tyiauo (srfgjmgyhkftuyk) 看板: W-Philosophy
標題: Re: [問題] 存在主義是悲觀還是樂觀啊? 想了解存꘠…
時間: Tue Feb 7 11:12:35 2006
※ 引述《onlypower (黑暗之心)》之銘言:
: ※ 引述《newcoda (WILL)》之銘言:
: : 尼采是樂觀的悲劇主義者喔!
: : 他先是同意了叔本華的存在主義,然後又超越了存在主義,
: : 以看悲劇的角度來看整個人生。
: : 存在的本身不俱意義、也不俱目標,
: : 對於存在者而言,存在則是一種體驗。
: : 酸甜苦辣、喜怒哀樂、成敗得失,
: : 都只是悲劇裡無可避免的劇情,和觀眾的反應而已。
: : 悲劇並不悲傷,
: : 也許它本身只是沒有意義的存在著,
: : 但它只是一場戲。
: : 戲對觀眾來說總是有意義的吧。
: : 悲劇主義者是以一種超脫的、看戲的心態,
: : 享受著悲劇帶給他們的高潮跌起、開幕閉幕。
: : 也就是我們從小聽到爛的“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 小小的題外話,悲劇如果依照亞裡斯多德的看法的話,悲劇具有某些滌清心靈的作用
: 對於亞理斯多德而言,悲劇不是一昧悲到底,而是有其衝突的高潮與悲劇的和解
: 在壓抑心情之後,再給予一個衝突解決的抒解管道
: 這某些程度上,悲劇有點像是心理治療抒發人生諸種不愉快的經驗
: 提高人們對於現實生活的熱情
: 不過就尼采而言,亞理斯多德的觀點比較接近日神阿波羅的觀點
: 即是以理想的旁觀者來旁觀悲劇的演出
: 尼采則強調酒神戴奧尼索司,強調一種神迷夢醉的癲狂狀態,
: 企圖融合入悲劇之中,與之沈浮
: 換言之,前者比較像清醒者,也許劇情會感動他,但是知道這是戲劇而不是真實
: 後者則像是瘋子,雖然知道真實與戲劇的差異,但是選擇自我迷醉於其中
: 在現實與悲劇的爭執中達至精神的顛峰
: 尼采對於人生就是類似的態度,尼采厭恨粗俗的人生、宗教、世界等等
: 但是又不得不生活於此,因此尼采特別強調酒神精神
: 他不再用理性旁觀者的觀點去善待這世界,並期待著這世界
: 而是站在精神的高峰,大力批判世界的現實與醜惡,
: 然而這精神的高峰,不是理性者的高峰,不是教徒的高峰
: 而是必須沈溺於現實之中,沈溺於人生悲劇中,方能體現出來的高峰
: 懸絕於萬物之上的高峰,對於尼采而言不過是種幻想或是苟且偷生
: 必須親身下降到地面上,面對世間的現實才能真正達至精神的顛峰
講得好
不過再怎麼反覆思變還是不能更改尼采是悲觀的存在主義者的事實
所有抱持存在主義的人應該不希望承認自己是悲觀的吧
他們會告訴旁人說:那是一種勇氣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68.26.9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