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城寨三十年代舊貌(Colorization版)】
九龍寨城(又稱九龍城寨、簡稱城寨)原貌的傳世影片不多,這段攝於三十年代的片段,清楚紀錄了城寨仍未變成「僭建城堡」的模樣,可見進入「三不管」———英國、中國、港英俱不管的狀態下,經歷30年光景,古城已非常破落。而畫面中,可以看到九龍巡檢司衙署、惜字亭、以及方形水井的本來面貌。
影片原件是黑白,色彩後期加工。
為何九龍城寨會三不管?要把時間回撥到清朝享祚的最後約十年。清廷與英國1898年簽訂中英《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將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乃至新界租借給英國,為期99年。但在清廷力爭下,九龍城寨仍歸清廷管轄,由廣州府新安縣大鵬協左營駐防,成為位處英國殖民地的清廷「外飛地」,性質類似領事館。
然而,港府翌年即1899年4月正式接管新界時,遭到以屏山鄧氏為首的原居民反抗,爆發新界六日戰。當年,英國政府認定這場戰爭是由清政府新安縣官員背後煽動,因此在5月16日派兵攻入城寨;同年12月27日,英國單方面實施《九龍城樞密院令(Kowloon City Order In Council)》,以城寨內的清廷官員和士兵「妨礙保衛香港」為由,強行將他們驅逐。
已日暮西山的清政府為此向英方交涉,更派出兩廣總督李鴻章親自與港督卜力談判,表明清政府絕不放棄九龍城寨的主權和治權;與此同時,英方感到如繼續佔據城寨,也是「名不正、言不順」,經權衡後,最終允諾撤出。
儘管英國人離開,但清朝當年已陷入動盪、11年後覆亡,接下來更是延綿不斷的政治亂局和日本侵華,內地政權再無派遣官員入駐城寨辦公,而英國及港英當局也對此撒手不管,最終令這座古城彷佛被人遺忘。
再往後便是日佔時期城寨被毀、戰後南下難民聚居於此,僭建樓宇不斷拔地而起,最終變成城寨九十年代清拆前的面貌。
樞密院日本 在 城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九龍城寨三十年代舊貌(Colorization版)】
九龍寨城(又稱九龍城寨、簡稱城寨)原貌的傳世影片不多,這段攝於三十年代的片段,清楚紀錄了城寨仍未變成「僭建城堡」的模樣,可見進入「三不管」———英國、中國、港英俱不管的狀態下,經歷30年光景,古城已非常破落。而畫面中,可以看到九龍巡檢司衙署、惜字亭、以及方形水井的本來面貌。
影片原件是黑白,如今經AI系統着色,景致別具韻味。
為何九龍城寨會三不管?要把時間回撥到清朝享祚的最後約十年。清廷與英國1898年簽訂中英《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將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乃至新界租借給英國,為期99年。但在清廷力爭下,九龍城寨仍歸清廷管轄,由廣州府新安縣大鵬協左營駐防,成為位處英國殖民地的清廷「外飛地」,性質類似領事館。
然而,港府翌年即1899年4月正式接管新界時,遭到以屏山鄧氏為首的原居民反抗,爆發新界六日戰。當年,英國政府認定這場戰爭是由清政府新安縣官員背後煽動,因此在5月16日派兵攻入城寨;同年12月27日,英國單方面實施《九龍城樞密院令(Kowloon City Order In Council)》,以城寨內的清廷官員和士兵「妨礙保衛香港」為由,強行將他們驅逐。
已日暮西山的清政府為此向英方交涉,更派出兩廣總督李鴻章親自與港督卜力談判,表明清政府絕不放棄九龍城寨的主權和治權;與此同時,英方感到如繼續佔據城寨,也是「名不正、言不順」,經權衡後,最終允諾撤出。
儘管英國人離開,但清朝當年已陷入動盪、11年後覆亡,接下來更是延綿不斷的政治亂局和日本侵華,內地政權再無派遣官員入駐城寨辦公,而英國及港英當局也對此撒手不管,最終令這座古城彷佛被人遺忘。
再往後便是日佔時期城寨被毀、戰後南下難民聚居於此,僭建樓宇不斷拔地而起,最終變成城寨九十年代清拆前的面貌。
樞密院日本 在 舊時香港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九龍城寨三十年代舊貌(Colorization版)】
九龍寨城(又稱九龍城寨、簡稱城寨)原貌的傳世影片不多,這段攝於三十年代的片段,清楚紀錄了城寨仍未變成「僭建城堡」的模樣,可見進入「三不管」———英國、中國、港英俱不管的狀態下,經歷30年光景,古城已非常破落。而畫面中,可以看到九龍巡檢司衙署、惜字亭、以及方形水井的本來面貌。
影片原件是黑白,如今經AI系統着色,景致別具韻味。
為何九龍城寨會三不管?要把時間回撥到清朝享祚的最後約十年。清廷與英國1898年簽訂中英《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將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乃至新界租借給英國,為期99年。但在清廷力爭下,九龍城寨仍歸清廷管轄,由廣州府新安縣大鵬協左營駐防,成為位處英國殖民地的清廷「外飛地」,性質類似領事館。
然而,港府翌年即1899年4月正式接管新界時,遭到以屏山鄧氏為首的原居民反抗,爆發新界六日戰。當年,英國政府認定這場戰爭是由清政府新安縣官員背後煽動,因此在5月16日派兵攻入城寨;同年12月27日,英國單方面實施《九龍城樞密院令(Kowloon City Order In Council)》,以城寨內的清廷官員和士兵「妨礙保衛香港」為由,強行將他們驅逐。
已日暮西山的清政府為此向英方交涉,更派出兩廣總督李鴻章親自與港督卜力談判,表明清政府絕不放棄九龍城寨的主權和治權;與此同時,英方感到如繼續佔據城寨,也是「名不正、言不順」,經權衡後,最終允諾撤出。
儘管英國人離開,但清朝當年已陷入動盪、11年後覆亡,接下來更是延綿不斷的政治亂局和日本侵華,內地政權再無派遣官員入駐城寨辦公,而英國及港英當局也對此撒手不管,最終令這座古城彷佛被人遺忘。
再往後便是日佔時期城寨被毀、戰後南下難民聚居於此,僭建樓宇不斷拔地而起,最終變成城寨九十年代清拆前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