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牙致勝七部曲 牙齒永保安康
根據統計,台灣一年植牙10萬根以上,但是多數人迄今仍然不太懂什麼是植牙,尤其對於植牙的風險與安全性,也一知半解。日前媒體報導有一名老婦人一次植10顆牙,結果因缺氧導致重度昏迷,使得植牙安全性問題,再度受到重視。牙醫師表示,植牙是一種侵入性手術,就像所有外科手術一樣,必須做好事先完善計畫,在植牙前一定要掌握關鍵致勝七部曲。
植牙市場日漸擴大,民眾面對五花八門的宣傳話術,花了大把鈔票,對內容卻一無所知,面臨判斷不明往往被騙。ICOI國際口腔植體學會專科醫師呂睿庭表示,患者必需了解成功植牙七部曲,從牙周檢查(治療牙周病)、進行骨質評估(進行補骨技術)、照全口電腦斷層、製作手術模板、現場監看系統安全無虞、骨整合檢測安全有保障、咬合不順植牙必敗,以及牙周維護長長久久,這七部曲缺一不可,成功植牙需要詳細的療程與諮詢,才能確保治療順利。
輕微的牙周病僅侵犯牙齦,若不及早治療則會蔓延至深部而破壞周膜、齒槽骨與骨質。有牙周病的人在植牙前一定要先將牙周病治療好,否則牙周病的細菌很可能會沿著植體侵襲牙床骨,以致骨質流失,植體周圍的地基不見了,植體便會失敗。
植牙前應該進行骨質評估,通常缺牙愈久,缺骨情形就會愈嚴重,一旦齒槽骨寬度不夠,那麼在植牙前,最好先做引導骨再生長,或是骨重塑生長,骨再生,讓牙床骨的條件足夠植牙。一般來說,是以人工合成骨粉,或去除病原的動物異種骨來做補骨的動作;必要時甚至必須透過全身麻醉,自患者的下巴或智齒後方齒槽骨進行自體取骨移植。
前置作業還有一項不可或缺的是,照全口電腦斷層評估骨質立體位置,可幫助牙醫師精準了解病患口腔的狀況,不用再如同「盲人摸象」一般,並能減低病患對植牙手術的恐懼。醫師將手術定位模板製作精良,可使牙床骨的植體位置趨吉避凶地往較佳的方向定位,減少手術中突如其來的變數。
手術最怕有意外,呂睿庭表示,植牙可能的意外在上顎怕鼻竇打穿、在下顎怕打到下顎神經,所以精良的監看系統是必須的,植牙臨場監看系統讓醫師邊植邊看,可更精準的將植體植到應到位的地方,不怕植太深,產生意外;植太淺,植體不穩固容易失敗。
植體種好了,醫師會依其經驗判定骨質是否足以可裝假牙,現在有骨整合檢測的新式儀器,可以判定骨質生長密度與速度,可做更科學、精確與快速的判斷。咬合不順,植牙必敗,呂睿庭表示,植牙手術因為需依骨頭現狀,而調整植入位置,所以在口腔中的植體是依循骨頭多寡,以及疏密度而有傾斜不正的狀況,此時假牙的咬合設計就非常重要,否則植體就算成功,在2至3年內也會因咬合不正而宣告失敗,所以選擇有全口重建經驗的醫師就非常重要。
植牙後首重牙齒清潔保養,因植牙仍像真牙一般,會遭受牙周病侵襲。若發生軟組織或硬組織問題時,無法及時做適當處理,可能會造成有病的植體,甚至成為失敗的植體。因此植體牙周的部份,也需運用雷射去做術後保養,就能迅速、有效的清除植體上的汙染物。
日前媒體報導指出,快速植牙失敗率高達兩成,牙醫師林筱恩提醒,植牙失敗常見原因是骨整合失敗及細菌感染,前者起因於人工牙根與周遭骨頭不能密合,後者即與口腔衛生有關。因此,遵照以上植牙致勝七部曲,就能擁有第三套好牙。
以上來源由禾睿牙醫美齒再造醫學提供
資料出處:http://www.models-smile.com/main.php
#植牙 #禾睿牙醫 #呂睿庭醫師 #北投牙醫 #植牙權威 #無痛植牙 #舒眠植牙 #植牙手術 #人工植牙 #台北植牙 #植牙專科 #微創植牙
模板作業安全檢查表 在 禾睿牙醫植牙牙周美學中心-呂睿庭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醫師娘劣質金屬假牙肉發黑 除汞機、藍藻配合植牙保健康
一位嫁作腎臟科醫師的年輕醫師娘,10年前一整排門牙做完根管治療後戴上金屬假牙,撐了10年未更換,直到近來感覺牙齒敏感、疼痛,才決定看牙醫師,但假牙內的牙根已侵蝕受損,導致骨床萎縮、牙齦發黑,雖然在過去曾有警訊出現,但幾顆止痛藥下肚,因工作忙碌又讓醫師娘打消看牙醫的念頭,這一拖,暗藏口腔內的牙菌斑已發酵,甚至引發口臭,重度牙周病上身,如今落得必須拔牙的下場。
食物的美味人人難以抵抗,對許多原齒受損或無牙患者來說,沒有什麼比擁有耐用堅固且舒適的假牙,來得更受用了,尤其植牙是一種侵入性手術,術前一定要先做好周延的評估,掌握植牙成功關鍵七部曲。ICOI口腔植體醫學會專科醫師呂睿庭表示,從拆除牙套、治療牙周病、水波雷射激光手術、進行骨質評估、全口電腦斷層檢查、口外重建手術模板、現場監看即時掌控,透過植牙必備的七個過程,才能讓植牙順利成功。
這名醫師娘10年前因為經濟考量,採用重金屬劣質材質製作的假牙,因老公醫師為腎臟科醫師,對於重金屬對身體的危害相當了解,深知去除假牙時應該避免劣質金屬中的重金屬毒素影響殘存於身體中,所以要求醫師於植牙療程前,先採用生物能科學學派的自然療法以「除汞機」進行去除重金屬牙套,有助於避免去除牙冠時重金屬污染身體,並且早在術前就先吃一個月的藍藻、進行首度排毒,去除牙冠並做完拔牙手術後,持續服用2至3周的藍藻,進行二度排毒,經由層層把關,有助於將體內殘留的重金屬物質排除。
植牙前置作業相當重要的一環,是必須進行全口電腦斷層的仔細規劃,才能順利開始進行其他療程,並搭配製作口外重建模擬的手術模板,兩者是環環相扣、馬虎不得的療程,牙醫師呂睿庭表示,植牙過程採取謹慎保守的步驟作法,才能確保植牙的成功率,透過電腦斷層評估骨床位置,能精確了解患者口腔狀況,然後製作出精確的手術定位模板,就能降低手術過程中可能產生的變數,增加安全性,加上由醫師現場實際監看,還能減少不小心打穿鼻竇或誤傷神經的意外,能精確的將植體植入正確的位置,更不會有植入太深或太淺的後遺症發生。
因為牙周病侵蝕牙床導致牙齒不保,植牙前尤須審慎進行骨質評估,通常缺牙時間愈長,缺骨的情況就會益加嚴重,此時就必須先引導骨再生長,或利用人工骨粉補足,植牙前將骨床重建完成,就能將日後植體崩裂、搖動,甚至脫落的意外風險降至最低。
牙周病上身通常會衍生複雜的醫療過程,等待骨整合的過程則必須有長時間的心理準備。牙醫師林筱恩表示,若因牙周病菌侵蝕過深,導致牙床骨嚴重萎縮,即便當場可植入植體,也不適合立即裝上臨時假牙,應先以軟質食物為主,避免因咬合震動撞擊牙床骨,影響骨整合的良好生成,反而易提高日後植牙的失敗率。
以上來源由禾睿牙醫美齒再造醫學提供
資料出處:http://www.models-smile.com/main.php
#禾睿牙醫 #呂睿庭醫師 #北投牙醫 #無痛牙周病治療
#牙周病 #雷射牙周治療 #水波雷射 #無痛牙科 #無痛看牙
模板作業安全檢查表 在 台灣共識 台灣成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這意思是甚麼?簡單來說,一棟正準備要蓋的大樓,原本50公尺以上就算是丁類危險工作場所,就需要危評,否則不能開工。現在放寬到80公尺以上才算丁類,才需要危評。
80公尺是甚麼概念?差不多是23層樓以上的大樓,才有80公尺。像是彰化、苗栗、南投、雲林、屏東、花蓮、台東……目前沒有一棟樓超過80公尺,通通不算丁類危險場所,通通不需要經過危險評估。
自此之後,工人走進23層樓以下的工地,就是拿命跟業主的良心對賭。贏了沒有獎金,輸了只有銀紙。
為幫慣老闆省錢,不把工人的命當命!看完這份函釋他怒吼:他們拿了建商多少錢?
http://www.storm.mg/lifestyle/369331
晚上我在PTT看到一篇文章,說勞動部偷偷減少建案危險評估的適用範圍。(https://goo.gl/NFaiD3)因為這涉及到專業法規適用,一時無暇細查。到了半夜,我把這份勞動函釋跟相關法規、研究報告看了一次,差點沒氣到中風。(現在打字手還在抖。)
我們的勞動部,竟然可以不把工人的命當一回事。
這份勞職授字10602052702,減少了丁類危評的適用。
簡單來說,有些比較危險的工地,需要經過危險評估的審查(書審為主,偶爾會實地檢查。)才能夠讓工人進入案場工作,不然業主或是工地負責人會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十五萬元以下罰金。
危評需要填寫一連串複雜的表格,要附上各式各樣的施工圖說,並且由安全衛生人員、工地負責人、各層主管跟監督人員簽名,還要有專業技師簽證。
這些表格,主要的功能是用來「自我提醒」,裡頭非常多工程安全的細節,例如:
「移動式或臨時施工架之架設是否符合規定,並有設置安全上下設備及護欄?」
「高度2公尺以上之處進行作業,勞工有墜落之虞者,是否以架設施工架等方法設置工作台?」
乍看之下,這種以書面審查為主的安全評估,沒有實地檢查,可能會有建商心存僥倖造假。但是從2009到2013年,每年平均有300多件申請,審查合格率只有67.93%。
意思是,這個書審為主的危評,至少可以擋掉三分之一的不及格工地,不是毫無作用。
光是今年新聞有報導的,就有多起工人從鷹架上摔落死亡。依據勞動部歷年檢查年報之統計數據顯示,營造業職業災害率差不多是全產業的兩倍,每年因重大職業災害死亡人數占全產業半數以上。
危險評估作不好,工人進去工地,就是在賭命。
一個人命的背後,是一個家庭。
大多數工人認份,樂天,知命。出了事,怨天不尤人。
但我們會知道一棟棟大樓的興起,是建商地主的利益,是投資客的利益,是代銷房仲的利益。賺錢並不髒,髒的是用他人生命風險來賺錢的人。
我們的勞動部,應該是為勞工把關,不是幫資方省錢。
結果呢?函釋中,四項丁類危評範圍縮減。
一、建築物高度在80公尺以上之建築工程(原本是50公尺。)
二、單垮橋梁之橋墩跨距在75公尺以上或多跨橋梁支橋墩跨距在50公尺以上之橋梁工程(原本是跨距50公尺不分單跨多跨。)
三、開挖深度18公尺以上,且開挖面積達500平方公尺之工程(原本是15公尺以上或地下室四層樓以上。)
四、工程中模板支撐高度7公尺以上,面積達330平方公尺以上者(原本是面積達100平方公尺以上且支撐面積超過60%以上者。)
修法對照表(https://goo.gl/d3FgGU)
這意思是甚麼?簡單來說,一棟正準備要蓋的大樓,原本50公尺以上就算是丁類危險工作場所,就需要危評,否則不能開工。現在放寬到80公尺以上才算丁類,才需要危評。
80公尺是甚麼概念?差不多是23層樓以上的大樓,才有80公尺。像是彰化、苗栗、南投、雲林、屏東、花蓮、台東……目前沒有一棟樓超過80公尺,通通不算丁類危險場所,通通不需要經過危險評估。
自此之後,工人走進23層樓以下的工地,就是拿命跟業主的良心對賭。贏了沒有獎金,輸了只有銀紙。
你覺得很奇怪,這個函釋怎麼跑出來的?我查了一下,發現在2014年,有一份勞動部的研究計畫。(https://goo.gl/uXGkhw)
仔細看這份研究報告,差點沒暈倒。
這份報告的主要論點是:營造業安全問題很多,死傷很多人,危評審查很複雜,勞動單位審查人手不足……
看到這裡,我只會想到:「人手不足,那就增加預算,強化審查跟輔導機制啊。」
如果你跟我想得一樣,那就跟我一起錯了。這份報告的建議之一是:縮減適用範圍。
因為審查人力不夠,所以刪減適用案源。
哇靠,這不就是「因為警察人力不足,所以不辦重傷害罪,只辦殺人罪。」的邏輯?
我再仔細看下去,真是傻眼。
一、這份報告的建議,來自於十一名產、官、學界的訪談。這些人是誰?能不能代表勞工?會不會一味幫資方說話?抱歉,我們完全不知道這十一個人的身份。
神秘的十一人。
二、這份報告開頭就寫:「本研究報告公開予各單位參考,惟不代表勞動部政策立場。」
那你民進黨的勞動部,拿馬英九時期的一份不代表勞動部立場的報告來做函釋?
三、這份報告的放寬建議是,高度從50公尺放寬到70公尺;模板支撐高度7公尺以上,面積達100平方公尺以上的,面積放寬到200平方公尺。
結果現在的勞動部,要五毛給一塊,50米放寬到80米;面積放寬到300平方公尺。
減少丁類危險場所的效益評估報告是甚麼?
想也知道沒有這種東西。
這麼說好了,如果審查人力不足,那就增加人力。如果勞動預算有限,這個成本應該由資方業主負擔。書面審查沒有複不複雜的問題,只有建商要不要花錢請專人處理的問題。只有書面審查是不夠的,更要強化實地稽查。
如果要依據危險程度,做更細膩的分級,危險程度低的,有比較簡化的審查標準,以達到更有效率的危險審查。那麼,應該是要先建立完善分級制度,而不是直接減少丁類危險場所的適用。
簡言之,在我看來,建案的營造成本可以上升1-3%,工人的生命安全無價。
最後還是想問一句:民進黨啊,你拿了建商多少錢,可以不要把人民當白痴嗎?可以嚴肅看待工人的生命嗎?
模板作業安全檢查表 在 勞工安全教育-建築工程模板作業安全檢查重點及基準【標準版】 的推薦與評價
勞工安全教育-建築工程 模板作業安全檢查 重點及基準【標準版】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