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國際機場新航廈拼今年動工】
昨天我們介紹了明年完工的高雄海上新國門港埠旅運中心,今天我們再來看一下高雄的空中國門最新進展:
■根據2018核定的「高雄機場2035年整體規劃」及大南方計畫等政策,建設可容納1650萬人次之機場,成為台灣第二航空樞紐與新南向優先機場。
■分4期拆除改建國內與國際線航線,集中新建一座新航廈,地上4層地下2層,面積約11萬9122坪。(原先國際與國內航廈面積約1.86萬坪)
■4樓為觀景平台、貴賓室和商業空間,3樓為出境層,有8座報到櫃檯島,2樓為入境層,1樓為候機室、行李提取大廳。指廊與航廈分開規劃,可進一步擴建。涵蓋整座機場的大屋頂,以「海鷗與白浪」為意象概念,「美濃紙扇」的為大跨距構造概念。
■陸側新建與航廈結合的交通轉運空間(捷運、計程車、大客車、停車均會經過,並有商業空間),東側為7層樓之立體停車場,空側將A滑行道北移,並將停機位從20擴大到34座。
■小客車停車位由1374位增加為2912位,機車由820位增加為2015位。(分布在地下兩層與立體停車場)
■2017年調查,高雄機場整體運具使用分佈,捷運為第二常用運具佔19.7%(首位為親友接送49%,第三為計程車19%),未來新航廈會直接和捷運站室內聯通。
■導入智慧航廈概念,包含大量自助報到、托運、通關、自動化行李設備、無人車與資通科技,改善旅客服務。引入大量植栽、外部景觀綠化、內部綠色植生牆,營造舒適感。引入節能設備、太陽能板(約2000坪大)與大電池系統,提升能量運用效率。
■建設總經費預計670億元,工程環評書寫2030年第一期營運,但新聞表示2027年就應該完工。原本預計今年6月完成環評,今年開始前置工程,但5月本案環評補件8月完成送審,專案小組初審會議將於110年9月14日舉行,希望審核工作儘速完成,趁疫情影響航空流量時,加速工程進行!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66的網紅陳麗娜,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疫情減緩,高雄觀光被報復了嗎? 新冠疫情不能出國,國外觀光客也不能來。今年8月來臺旅客只有1萬8,536人次,其中由高雄國際機場入境者只有645人次。疫情減緩後使,國內報復性旅遊興盛,許多縣市耕耘多年有全國知名度的景區和活動都吸引大批人潮前往,結果觀光人潮反而比去年還要多 。和其他縣市比起來,連臨近...
機場 捷 運 環評 在 新北市議員張錦豪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強烈監督 捷運汐東線7月送綜規 】
汐止最重視的交通捷運問題,每次市政府都一再跳票,直到錦豪每天問候一路相逼,綜規送了沒、綜規送了沒,到昨天7/29仍然還沒送出去。
本次質詢也特地拜託市長在吉林街拓寬同時,銜接台北市南湖大橋下能有更方便的路網可以分流車輛,例如在抽水站旁開闢一條專用道上南湖大橋,沒爭取沒機會,雖然台北市什麼都不配合,但我會盡我的職責不斷去建議。
北北基捷運路網協調 確定汐止-東湖段優先施工,但東湖捷運站仍須走 #280公尺連通道轉乘,錦豪 #強烈要求新北市府應 #往西延伸三個站體,爭取汐止-東環段(內湖舊宗路)#原因如下:
1、東湖捷運站須走280公尺連通道,文湖線轉乘效益仍然有限。
2、很多汐止居民要到內湖科學園區就須搭乘環狀線。
3、東環段可銜接 板南線、松山線、信義線,轉乘效益高。
4、台北市正在推的環狀線目前尚苦於無適合機場用地,如果系統相容,新北有籌碼 可提供蘆洲的機場用地給環狀線使用。
汐止東湖段環評早在11年前通過,#當時 的 #物價、#建材、#用地取得 成本相對低廉,當時如果可以推動現在汐止端已經通車,而 #等台北市 二階環評 #這11年最後 北北基路網共識卻告訴我們台北市端「#本於權責、#適時推動」呼應柯文哲所說的 #盲腸。
最後,還是要 #強烈呼籲侯市長,#民生汐止線 #不要成為盲腸,#強力推動 汐止-東環段。
#為汐止人爭取好腳路
#轉乘效益極高
#讓汐止人搭乘捷運時得以轉乘藍線綠線紅線
#往內科上班的人也有福氣
#督促汐止捷運趕快蓋
#汐止金城武
機場 捷 運 環評 在 台中城 Taichu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年5月台中軌道建設概況總整理,捷運藍線綜合規劃及環評說明書,各分別於在5/3由交通部函復審查意見請中市府修正、5/13中市府提報交通部轉請環保署審查;機場捷運可行性研究,則正在交通部各相關單位審查階段;另外綠延段也完成修正,並在近日已提報交通部轉請行政院審查,期望之後都有好消息來進展🚇🔍
.
#台中軌道建設 #每月更新一次 #5月版
台中城ig instagram.com/taichungdiary
機場 捷 運 環評 在 陳麗娜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疫情減緩,高雄觀光被報復了嗎?
新冠疫情不能出國,國外觀光客也不能來。今年8月來臺旅客只有1萬8,536人次,其中由高雄國際機場入境者只有645人次。疫情減緩後使,國內報復性旅遊興盛,許多縣市耕耘多年有全國知名度的景區和活動都吸引大批人潮前往,結果觀光人潮反而比去年還要多 。和其他縣市比起來,連臨近的台南尖山埤都成長76%,高雄8月和去年相比卻出現衰退,並沒有搶到報復性旅遊的觀光財。從交通部觀光局的統計資料可以看出,除了壽山動物園,英國領事館、蓮池潭、旗津,甚至連駁二、佛光山都出現了衰退。高雄的觀光吸引力為何就是建立不起來?面對未來,觀光局到底要辦哪些活動,推哪些政策,才能真正打造高雄的觀光魅力?
林園缐2年動工,選前騙票秀?
陳其邁市長說2年後林園捷運就要動工,捷運要動工,要完成可行性評估、綜合規劃、施工前基本及細部設計三階段。照以前大小工程的進度,每個階段最少2年,最多拖十年以上的都有。尤其綜合規劃又有環評、都市計畫變更兩大難關,不是施工單位說快就能快的。林園捷運就更誇張了,連可行性評估都還沒過關,就喊出2年動工的口號,這不是在欺騙市民,就是做了「假動工」的打算。
進度最快,捷運黃缐反而慢動工?
捷運黃線在108 年 5月就獲行政院核定可行性研究報告書,今年8月就送綜合規劃報告給交通部,現在已經完成環境影響說明書審查作業,預定11 月底前提送中央辦理環境影響評估作業。
林園線還沒完成可行性評估,岡山二階目前還沒有完成環評、綜合規畫、都市計畫變更。而捷運黃線進度甚至比起岡山二階都還要快,然而陳市長只說林園線和岡山二階在2年內動工,捷運黃線反而不在2年內動工範圍內,這是為什麼?黃線地方要負擔 636.8 億元,這筆錢捷運局能從捷運開發基金籌多少出來?還是全數由市庫舉債來因應?
捷運旗津線要加速期程
捷運旗津線已經納入捷運局報告裡,去年1月開始做可行性研究,預定今年109年底完成可行性研究期末報告,並且提送交通部審議。
旗津本來要設第二過港隧道,但是交通部現在認為旗津的貨物運輸沒有成長,所以只打算做過港隧道的改善「延壽」工程。這個政策如果成定局,那麼旗津線就更有必要,更不能等。希望局長能克服困難,盡快完成可行性評估、啟動相關作業,否則15年後還做不起來的話,旗津真的會發展不起來。
尤其旗津線沿西臨港線鐵路,經過港隧道之引道段,以地下型式轉入旗津二路佈設引道段,在廟前路口以新闢輕軌過港隧道連接新濱碼頭。如果新闢的輕軌過港隧道能同時共構汽車道,這多少能取代不建新過港隧道的運能。
高鐵南延應建請中央採小港潮州線
去年蘇貞昌院長拍板,高鐵南延屏東決定採造價最低的左營方案,這個決定雖然最省成本,也是最沒效益的。因為外縣市民眾到屏東大多是要去更南邊的東港、墾丁,而不是到屏東市區。此外,屏東市區離高雄市區根本沒有多遠,從高雄火車站到墾丁跟從屏東火車站到墾丁,時間距離根本差不多,因此高鐵如果要發揮南延的經濟效應,應該直接南延到潮州或是東港。
從這個角度可以看出,高鐵南延4方案中應該是「小港潮州案」最有效益,也就是從左營高鐵站穿過高雄市區至「小港機場高鐵站」,再穿過高屏溪進入屏東。這樣一來,南部民眾能最方便到達小港機場,機場利用率會大幅提昇,這是對高雄、屏東都有利的方案。
有關高鐵南延案,在做決定前有沒有問過地方意見?交通局給了中央哪些建議?未來還有沒有翻案空間?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dFi8RhGAu2Y/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