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凱的議員日記#6】
《活個精彩》翻拍自《逆轉人生》,描述一名癱瘓的億萬富翁和黑人看護之間的友誼,由真人真事改編。邁向高齡化的社會,長照及社工是社會不可或缺的人力資源,因此更應該被好好對待。
2019年 2 月高雄爆出一件強制回捐的個案,感謝社會局事後協助社工把回捐的款項給討回,但只要求補回,卻無其他懲處或預防,形同讓「暗砍」的行為穩賺不賠。
我認為 #社工強制回捐 須有預防機制
1. 應公告違法的機構,讓社工在求職時可以迴避。申請風險加給的機構也應公開,協助社工判斷加給是否被暗砍。
2. 重新檢視薪資發放的流程。我以市議會跳過服務處、直接向公費助理撥款薪資的方式為例,請局長檢視補助案薪資撥款流程(現為補助案→機構→社工)是否有變革為直接撥款給社工的可能性,避免被機構從中操作。也許事前略增行政手續,但省去後續稽查、處理糾紛的成本,未必不划算。
經統計,過半的社工在進行個案訪視時曾遭遇口頭或肢體暴力,雖然社會局有訂出一套安全維護要點,但在人力不足的狀況下,實在很難實施,甚至在要求警察陪同時,也是由派出所自由心證,希望社會局能訂定出一套明確標準,在怎樣的評估之下需要兩人陪同甚至是警察陪同,以利降低訪視的風險,同時也讓警察局有一套標準可以遵循,因此我提出 #社工訪視風險 明訂警察陪同 SOP。
長照相關業務於去年由社會局移轉衛生局,照顧服務員訓練課程分為自費班和補助班,分屬在不同局處,衛生局為自費班,勞工局有補助班,民眾反應表示需透過電話輾轉多方聯繫才知道訊息,是否研擬建置照顧服務員課程平台或於網站提供局處相關連結,方便民眾快速查詢,這是我在今年5月提出的建議。
許多社會案件,在大家檢討的過程中,常發現其實被害人和加害人都是需要被關懷和被照顧的一群人;也許我們早一些聽見他們求助的聲音,就能防止這些不幸的事件發生,而這也突顯了社會安全網的重要性。
重視社會安全網與社工的工作環境,你我有責。
#你的事就是阿凱的事
#高雄特有種
#向市民報告
#阿凱的議員日記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3的網紅高雄市議員-林于凱,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質詢日記 #社政 #20190410 在社政委員會的質詢,我向社會局提出了社工遭強制回捐、社工訪視風險、單親補助門檻、托育日誌電子化、黑板樹斷頭修樹等議題,並向客委會提出客家文化觀光亮點營造的可能方向。 【重新檢視 #單親補助門檻 適宜性】 據統計,本市共有 45,843 戶單親家庭,但只有...
機構社工 在 新北市議員鄭宇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新北疫苗尚餘25萬劑 別放冰箱快快打
中央透過專案或是分配給新北的疫苗,因應新北全國最多人口數分配最多,不過新北接種效率卻沒跟上,即便已經是長輩們疑慮較少的莫德納,專案及分配新北都還剩下25萬劑!
宇恩要提醒市府,有幾個類別接種對象,在市府宣布開打之後,卻仍有人符合資格卻等不到疫苗。
#公車駕駛:新北7/6宣布市區公車駕駛開始接種,但由台北核定的路線的駕駛卻被排除,原因是要由台北來接種。而被列在台北造冊卻尚未接種2100位的名單,有許多駕駛跑的路線可是橫跨雙北,服務範圍更大,卻在疫苗接種的問題上被忽略了。
#市場攤販:新北7/5宣布市場攤商1攤1人開放造冊施打共2萬劑,但有逛市場的就知道,大部分的攤販都不會只有1人上班。經濟部在協助疫苗調配上,也從未有過1攤1人的規定,而是看地方政府提出的需求。
#委外及民間機構社工:社會局的社工和部分機構式社工被列入第五類公費對象,但受社會局委外執行業務的社工、未與政府合作但實際執行訪視、關懷的民間團體社工,例如家扶中心等目前卻還等不到疫苗。
宇恩再次呼籲市府,趕緊針對這些早已屬於公費接種對象但卻還不能接種的行業別,加快造冊、通知及接種的程序,別讓疫苗放在冰箱沒功能!
機構社工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今天接受接續(繼親)收養的社工訪談,
原訂1.5-2小時,
後來進行了2小時又40分鐘,
回家後,
我覺得整個人被掏空🤣(一直講一直講,內心還要分心評估考量自己的回答,畢竟是「被評估」,還是有面試被打分數的擔心,但又要儘量依實際情況坦承回答),
於是我晚餐買了南台春捲+卡茲克番茄梅子雞腿排+奶綠,
用以彌補我受損的精神與心靈🥺🥺🥺。
今年承辦繼親收養訪視的單位是天主教背景的機構,
原本我今天要單獨前往機構前,
內心非常擔心,焦慮萬分😣,
因為聽說這個機構不太支持同志收養小孩,
所以我預期會有不友善的社工問奇怪的問題,
也害怕被刁難😰,
畢竟我是要被這個機構評估是否適合收養,
但假如機構不支持同志收養小孩,
那會不會我一開始就被帶有偏見的眼光評估?
結果我多慮了。
機構社工一開始就表明對同志家庭不熟悉,
若有冒犯或不適宜的言論,
請我直接跟他反應,
但是整個過程我其實都沒感覺到不友善的言語,
社工只有對我是老師寒暑假不用上班,
表示我跟他不是同一國😆😆😆。
這個過程呼應到社工過程中問我:
「身為同志家庭,有沒有遇過什麼不友善的眼光?如何回應?」
我認真想了想,
還真沒有什麼特別惡意的對待,
我非常感謝身邊朋友、同事、肉肉家長老師對我們友善支持的態度和眼光。
社工最後問我有沒有什麼還想說或補充的?
我跟他說,
還是最希望我可以成為肉肉法律上的爸爸,
但目前現實上就是不行,
我能夠做的事情就是實際跑繼親收養申請,
讓法官、政府意識到台灣有家庭正為了748施行法的疏漏而感到非常困擾,
也為了其他跟我處在同一個困境的同志無血緣收養家庭發聲。
如果我是異性戀,
我早就跑完收養流程了!
這些問題我已經花了更多小時的時間回答過!!
我和圍爸早就是肉肉法律上的監護人,
我不用為了擔心跟肉肉沒有親子關係,
內心深處充滿擔心(萬一圍爸怎麼了,那肉肉的親權?肉肉重要的醫療決定、需要法定監護的簽名,我也可以親自處理⋯⋯)。
為了跑繼親收養流程,
我還要再準備一次收養的資料!很多很麻煩!還要花錢!🥲還要再被問一次一樣的一拖拉庫的問題⋯⋯(問題如後附)
重點還是!!!
我雖然有權利跑這個流程,
但我應該就是得預期最後出庭時法官跟我說(或書面通知):
依照目前法律規定不行喔🙅♂️,
這樣自虐(?)的結果???
唉,本來就是要打訴訟的啊!
但我實際的心情還是覺得哀傷和忿忿不平呀!😭
By喵爸
附錄:訪談問題
一、為什麼想要繼親收養?
二、目前的工作、收入支出?貸款狀況?伴侶如何分配錢(共同管理?各自管理?其他?如何分配育兒的錢)
三、如何教養小孩?(說理?罵?打?其他?)對小孩的處罰方式?誰是黑臉?誰是白臉?工作和育兒的實際情況?育兒和家務如何分工?育兒遇到什麼性別的同志議題?如何給小孩教育?預期小孩會問什麼有關同志家庭的問題或實際遇到的問題?
四、聊聊原生家庭(家庭成員年齡工作)、對同志身分和收養小孩的態度?
五、自己同志身分的認同歷程和狀況、感情狀況?出櫃狀況?如何向小孩說明自己是同志家庭?如何向陌生人說明?有遇過什麼不友善的眼光?如何因應?
六、其他想補充的?
*社工會依照我們的回答再追問。
機構社工 在 高雄市議員-林于凱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質詢日記 #社政 #20190410
在社政委員會的質詢,我向社會局提出了社工遭強制回捐、社工訪視風險、單親補助門檻、托育日誌電子化、黑板樹斷頭修樹等議題,並向客委會提出客家文化觀光亮點營造的可能方向。
【重新檢視 #單親補助門檻 適宜性】
據統計,本市共有 45,843 戶單親家庭,但只有 19,045 個孩童(局長答覆約 6,000 戶)符合單親生活補助,補助要點除了家庭收入天花板之外,還要求全家(含父母、子女)土地公告現值未超過 650 萬才可申請。試問若今天申請人與父母分別住高雄、台北,為何無法申請?還是說政府希望單親家庭投靠老父老母依親嗎?若申請人已與原生家庭疏離、甚至關係不佳,又該怎麼辦呢?因此我要求社會局長好好重新檢視補助標準的適宜性。局長回覆表示,同意補助標準有不近人情之處,會再研擬是否能透過面訪等方式確認申請人之需求,讓補助都能落實在有需求的民眾身上。
【#托育日誌電子化 雙軌制先行】
托育人員每天都要填寫的托育日誌是與家長間重要溝通媒介,若能節省行政時間,托育人員就能把更多時間花在照顧孩子上,因此請社會局研擬推動電子聯絡簿的可行性,讓家長在工作忙碌之時,也可以直接透過網路與手機 APP 即時掌握狀況。我建議局長可先實行雙軌制,讓托育人員可以選擇紙本或電子化,作為轉換期間的緩衝配套作法。局長回覆肯定此方向,會再與秘書處進一步討論,我也會持續追蹤。
【#社工強制回捐 須有預防機制】
今年 2 月高雄爆出一件強制回捐的個案,感謝社會局事後協助社工把回捐的款項給討回,但只要求補回,卻無其他懲處或預防,形同讓「暗砍」的行為穩賺不賠。我認為,應公告違法的機構,讓社工在求職時可以迴避。申請風險加給的機構也應公開,協助社工判斷加給是否被暗砍。此外,我以市議會跳過服務處、直接向公費助理撥款薪資的方式為例,請局長檢視補助案薪資撥款流程(現為補助案→機構→社工)是否有變革為直接撥款給社工的可能性,避免被機構從中操作。也許事前略增行政手續,但省去後續稽查、處理糾紛的成本,未必不划算。
【#社工訪視風險 明訂警察陪同 SOP】
經統計,過半的社工在進行個案訪視時曾遭遇口頭或肢體暴力,雖然社會局有訂出一套安全維護要點,但在人力不足的狀況下,實在很難實施,甚至在要求警察陪同時,也是由派出所自由心證,希望社會局能訂定出一套明確標準,在怎樣的評估之下需要兩人陪同甚至是警察陪同,以利降低訪視的風險,同時也讓警察局有一套標準可以遵循。
【#斷頭修樹 給兒童的不良示範?】
隸屬社會局的高雄兒童福利服務中心近來修剪了外面的黑板樹,卻是用危害樹木健康的斷頭修樹。據我們了解,廠商有證照、也是照 SOP 在修剪,問題恐怕是源頭的 SOP。我會再向養工處反應 SOP 的問題,也希望社會局長一同留意,否則傷害樹木健康的修樹方式恐怕是對兒童的不良示範。
【#客家文化觀光亮點】
高雄客家原鄉的觀光亮點究竟在哪?我建議以文化底蘊深厚的美濃作為出發點,結合黃蝶季,吸引青年返鄉、傳承在地文化。日本的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以生活化的展覽形式,成功吸引國際觀光客來到農村,值得師法。我認為美濃的菸業、紙傘、八角亭、穿水橋成年禮等元素都相當有發展為觀光產值的潛力。此外,旗山、美濃、杉林、內門非常適合成為里山生態村,友善耕作不只可達成產業與環境的平衡,也能讓觀光客親身體驗客家的農業文化。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DUwrzAjy_NQ/hqdefault.jpg)
機構社工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唐代詩人杜牧的《清明》一詩家傳戶曉,在剛過去的清明節,你也有親歷類似情景嗎?
「呢啲無依靠嘅人,佢哋多數都會話撒灰,因為佢哋覺得做咗墓碑,根本都唔會有人去獻花或者拜祭。」退休護士徐玉英(Joyce),道出了香港一些孤寡老人的心結與悲哀。
關愛最有需要的老人
Joyce曾經在公立醫院服務接近三十年,接觸過無數老弱病人,深深體會他們患病後身體及心靈需要。醫療界出身的她,於是在十年前創立「關愛病患基金會」,專為那些又有病、又年老、又沒錢的一群提供服務:「我發動一啲退休護士、義工,或者係受訓嘅陪診員,上去呢啲老人家屋企,抄低佢所有覆診日期,然後搵義工打電話提佢,如果佢再有需要,我就去搵陪診員。」
陪伴孤寡老人 走人生最後一里路
除了關顧孤寡老人的日常醫療需要,Joyce亦會陪伴他們「迎接死亡」:「我一直陪住佢哋,嚟解決佢哋心靈上面嗰個枯乾、缺乏或者驚恐,咁佢唔使再擔心。無論佢信咩宗教或者民間概念,覺得有靈魂好冇靈魂都好,全部我都會幫佢哋安葬好。我會提醒佢哋『你赤身嚟到呢個世界,你就赤身走』,唔好帶住任何事情,一定要死得安樂。」
長者的心靈需要
曾參與醫院院牧工作,令Joyce更明白病人的心靈需要,服務過的對象包括至親:「我爸爸因為癌病,2009年過身,當時佢都90歲。佢係好傳統嘅中國男人,話死都唔入醫院。咁我哋開咗家庭會議後,就決定畀佢喺屋企去到最後嗰分鐘。我就每日返工前,同佢傾下偈,佢嘅心靈狀態就好舒緩,最後佢好安樂咁走咗。」
Joyce認為今日的香港社工界、醫療界都開始注重心靈關懷,但礙於沒有很清晰的運作模式,怎樣有系統地向了解獨居長者的心靈需要?問題似乎仍有待解決。
資源有限 幫得一個得一個
雖然Joyce所帶領的志願組織規模不大,能夠服務的對象亦不多,但她秉持「幫得一個得一個」信念。凡是接觸到的,又或是其他慈善機構、社工轉介給她的,她都會盡量幫:「我開咗呢個服務之後,一嚟我唔收費,二嚟我咩『奇難雜症』都接,咁社工知道之後都會搵我。」
Joyce在鏡頭前分享了其中一個「奇難雜症」:一個是差不多八成失明的婆婆,她相依為命的丈夫在醫院彌留,醫生表示伯伯只剩一、兩天時間。當時婆婆很想去看丈夫,於是醫院的社工向Joyce求助:「我話當然可以,幾艱難都做,搵唔到義工,我自己都會嚟。婆婆探完伯伯後,伯伯第二日就離世了。」
Joyce隨後亦幫婆婆處理好丈夫的殮葬,而由於婆婆視力不好,Joyce和社工更一人一日去買飯給她,又幫婆婆安排做白內障手術和入住老人院舍:「婆婆做完手術,喺院舍生活得好開心,咁我哋先完結呢個個案。」
最有價值的人生
基金會新的「身心靈護理及痛症舒緩中心」5月將會投入運作。Joyce希望可以發展更多形式的病人服務,以及找到合適的接棒人:「我係未結婚嘅,從來都冇結過婚,我嘅時間就真係好充裕。我覺得將自己嘅心力,全部放喺又有病、又年老、又冇錢嘅一群,其實已經好足夠。我覺得係我最大嘅滿足、最有價值,此生都不枉過。」Joyce滿足地笑着說。
今集《港。故》用7分鐘,向大家訴說一個花盡精力與心力,遊走於生死之間的白衣天使故事。
-------------
《港。故》:東網每周專題習作,講故事、講香港人的故事。
FB:http://bit.ly/oncckonggu_FB
IG:http://bit.ly/oncckonggu_IG
Youtube:http://bit.ly/oncckonggu_Youtub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pLcccSXJSdQ/hqdefault.jpg)
機構社工 在 光良官方專屬頻道 Michael Wong's Official Channel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你可以想像你十幾歲的時候,
除了家裡的問題外,生活的一切全都要靠自己嗎?
台灣有一群失家兒需要大家來幫忙。
身為公益大使,
除了對孩子和機構社工的鼓勵外,
更希望能讓更多人認識「失家兒」
和CCSA如何在孩子身邊扮演者家和父母的角色。
希望大家能夠幫忙分享影片,一起來成為他們的家人💪💪💪
勸募字號:衛部救字第1071364515號
募款專戶:台北富邦永春分行(銀行代碼012)
帳號:620221729186
戶名:社團法人中華育幼機構兒童關懷協會
劃撥帳號:19741137
捐款專線:(02)2563-9595#202
(請記得來電確認以便寄發捐款收據)
#CCSA
#中華育幼機構兒童關懷協會
#伸援手助失家兒
#光良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_q6SKAwEFrw/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