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雷克碎碎念》
我覺得我應該可以去買樂透了,其實我一直都是iRent的忠實客戶,老實說已經租超過百次的車子了,之前也有在版上也有介紹過服務,這次暫停路邊用餐後,車子竟然就連APP也開不了。
一般來說我們都是用手機遠端遙控開關的,既然打不開就打電話給客服,打到客服平台試著操作開關也是啟動不了,研判可能是沒有電了,只能等他們的道路救援。
很幸運的在海邊渡過一個下午看海,也還好今天真的沒有什麼事情,就當作是一個放假的下午吧!但真的不得不說iRent的客服真的很有問題。
1.電話常常要等上好長一段時間,已經是習以為常,因為我們遇到的狀況是需多次電話溝通,詢問是否有專線處理,抱歉,他們沒有,所以我大概撥了三四次每次都要等。
2.第一次進線的時候已經跟他說我打不開,客服從平台測試也是打不開,結果叫了一個只帶電瓶的道路維修車過來,他也無法開車門那他怎麼充電,我跟維修人員一直跟客服講說無法開門,然後還叫我自己去找鎖匠,我被你的車卡住了我還要自己想辦法去找鎖匠。
3.後來維修人員判斷這需要拖吊車來運送車子到濱江站,或者是請他們送備用鑰匙過來,客服是說直接請拖吊過來,如果是送key,我們可能要明天了,很棒但是我們不想在這邊多住一天,因為我們還有一些個人物品還在車上面。
4.最後只能跟他確認是拖車,重點來了客服人員完全沒有在意我們到底一群4個人能不能回得去,拖吊車來了能坐上4個人嗎?客服是連問都沒有問,所以他們只是想要把車子拖回去,都沒有想到我們被困在這裡的人嗎?還好電瓶維修大哥說願意幫我們把其他兩名比較急的朋友載去火車站,要不然等一下拖吊車來了,他發現沒法載那麼多人,我們是不是在這邊白等了嗎?
5.我就問他今天租的時數到底要怎麼計算,他跟我說就到我第一次進線客服的時間,很好,所以我在這邊耗一個下午是自己的狀況,完全沒想任何補救方案,哈哈,從一點半到三點半了,很high!!
後續再補上
6.跟客服講了狀況,電瓶的維修員也跟客服講,也有回報了,結果拖吊車來之後才發現車門不能開,就不能直接拉著走,然後我第三次進線客服,我直接報身份證字號,我就問你們應該知道我發生什麼事,客服記錄上應該有吧!結果對方感覺狀況外,我又要重新講一次,換拖吊車司機跟客服溝通,好像也不知道狀況之類的,講到有點生氣。我心裡覺得你們不是會有注記,然後應該也會跟維修講狀況了吧!好的,感覺都沒有!
7.司機硬上用吊懸的方式,把車吊到後方,更妙的事來了,結果懸吊收不回來,油壓出了問題,就變成另一台道路救援來救另一台道路救援,哈哈,一直搞到五點半才離開外木山,開回濱江,司機竟然不知道要送那裡,哈哈哈,整個超棒的,最後整個搞完7點,對從下午1點半耗到7點,然後我覺得他們之後會鑑定完,然後再來跟我講拖吊費誰出,應該會有後續。
租和運真的是祝你好運
我知道客服很辛苦
但不在現場不知道現場的狀況
不是應該問的更清楚
才能把事情有更好的解決嗎
我只好繼續看海了
和運租車 好運粉絲團
和雲行動服務-iRent汽機車共享
機車 電瓶無法回充 在 郝明義Rex How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請王榮璋委員召開協調會討論的六類問題】
昨天貼出桃園機場對身障者電動代步工具電池的安檢混亂文章之後,感謝許多人提出建議和意見。
我看了更多資料也思考之後,發現這絕不只是桃園機場安檢單位出的問題,而是包含了民航局、全台灣所有機場、航空公司、電動代步工具生產廠商,各個單位都要從頭檢視、協調一致的問題。其中涉及的議題,固然以身障者的旅行權益為主,但也包含行政部門如何破除威權時代殘留的意識、政府與產業的溝通問題、消費者權益問題,以及我們社會如何對待弱勢者的態度。
所以我聯絡了王榮璋立法委員,希望他能召開一個協調會,召集各方來共同討論下列六類相關的問題:
@第一類:有關法令是否落伍的問題
照桃園機場安檢王分隊長給我看的兩份文件,法令制定單位是交通部民航局。一份公函日期是民國101年6月所發,距今已經6年;另一份「旅客及組員可攜帶或託運上機之危險物品」(以下簡稱「清單」)最後修訂日期則不詳。
這兩份文件至少應該從頭檢視並𨤳清以下事項:
1.時過六年,公函的表示方法及內容,是否有不周與落伍之處。
2.公函與清單內容不一致之處。舉例來說,名詞就不一致。公函裡只談「鉛酸電池」;清單裡只談「非溢漏式濕電池」。
@第二類:有關機場安檢單位如何解讀、公告並執行法令的問題
桃園機場安檢在不同時間的自由心證、標準混亂不一,我已經在昨天文章中有說明。
除此之外,我也注意到不同機場對電池注意事項的公告也不同。以松山機場來說,網站的FAQ上只公告了民航局對充電式刮鬍刀「非溢漏式電池」(漏了一個「濕」字)要「符合A67特殊條款之安全包裝」的提醒事項,但是對身障者電動代步工具的電池卻隻字沒提(附件一)。
桃園機場更連松山機場都不如。直到5月8日的網站「違禁品」常見事項上,不但沒有對身障者電動代步工具的電池的提醒,連「充電式刮鬍刀」的電池提醒也沒有,只有一句「電動刮鬍刀可以攜帶登機」(附件二)。
總之,不論對使用桃園或松山機場的身障者旅客來說,事先完全看不到機場對電動代步工具的電池有任何「違禁」的提醒,更別說提示電池的檢測報告要達到哪些要求,並提醒檢測報告是機場的必查項目。
對電池安檢的提醒如此草率、不統一,不要說對身障者造成的困擾,對一般人也可能。從桃園機場和松山機場對電動刮鬍刀的電池有如此不同的規定,你從桃園機場帶沒問題,從松山機場帶就有問題。
所以需要把全台灣各機場安檢主管集合在一起,彼此把所有問題對照一次,統一各機場的安檢標準,以及對旅客公告、執行安檢的程序。
@第三類:如何避免個別安檢人員任意解釋的問題
5月5日桃園機場安檢不准我的電池通過的理由,王俊喨分隊長只是一句「鉛酸電池就不行」就不准。我是因為飛機飛走了,決定花兩個小時來追問他根據何在,才逼得他不斷地拿出民航局的公函等來說明其實並不是凡鉛酸電池就不行。
如果我沒有繼續追問,或其他人就聽話乖乖回去了,很可能以為從此必須另買鋰電池的電動車才能通過安檢。
所以需要討論如何避免個別安檢人員任意解釋的問題。
@第四類:安檢單位與航空公司之間的權責問題
為了電池,各家航空公司到底需要配合台灣機場安檢對身障旅客事先做哪些提醒?
我去查看華航和長榮兩家航空公司的「搭機注意事項」上,都只是提醒旅客要把電池檢測報告帶著當「備查」,而不是「必查」。王分隊長說是「必查」,根據何在?如果有根據,是否該要求這兩家航空公司將「備查」改為「必查」,以便旅客及早準備?
此外,華航與長榮的注意事項裡,對「非溢漏式」濕電池的解釋都是「上無填充孔,無法填充電解液」,也就是密封即可。但是王分隊長說「非溢漏式」濕電池的定義不只是密封而已。那麼安檢單位對「非溢漏式」還有什麼定義?為何沒有要求華航和長榮註明?(附件三、四)
此外,如果機場安檢單位自己不決定電池安全與否,而要求航空公司自行切結的話,各自權責的分界線在哪裡?
以上種種,需要機場安檢單位與航空公司之間有所澄清。
@第五類:電池技術與規格標示,以及保證書問題
民航局所標示的電池名稱與規格,與華航、長榮的標示方法並不統一,與(以光陽為例的)許多台灣電動代步工具製造商的標示方法更有極大出入。
舉例來說:清單裡規定非溢漏式濕電池「必須符合特殊條款 A67(Special Provision A67)或包裝指令 872(Packing Instruction 872)之震動及壓差測試」這兩個條件。長榮給旅客的提醒資料裡提到這一點,但是華航的資料裡對這兩個條件就隻字未提。
所謂要身障者旅客隨身準備電池通過這兩種測試的證明書,也有很大問題。
目前以我這台光陽電動小機車的保證書來說,只有註明對電瓶的保固。我打電話問他們怎麼知道已經「必須符合特殊條款 A67(Special Provision A67)或包裝指令 872(Packing Instruction 872)之震動及壓差測試」,光陽公司回答這些產品當然是都已經通過交通部對這些的測試才出廠,所以不必另外註明。如果我需要特別就這兩項證明,必須再把電池送回他們公司檢測之後再另開證明。
民航局和機場安檢單位要求身障者另外奔波準備這種電池檢測報告,是否根本否定交通部對這些廠商出廠產品的檢測?而另外要求的報告格式又是什麼?
或者,是否民航局應該要求所有電動代車製造廠商,在產品出廠時就在產品使用書、保證書上註明已經符合這些條件的檢測,做完整的中、英標示,然後機場安檢單位只要看這些保證書而不必另外再向廠商申請電池檢測報告?
以上都必須請民航局就電池技術及規格的標示方法上先統一之後,再對包括廠商在內的所有相關單位提出相關要求。
@第六類:身障者旅客的權益與參考國際標準問題
身障者本身就是弱勢。
從機場本身網站對身障者使用的電動代步車電池不加任何提醒,到了現場卻拿著自己手上的法令愛怎麼解釋就怎麼解釋,可以看出完全威權時代行政作業心態的延續。
有沒有可能參考以美國為代表的其他國家對身障者旅行權益的照顧,而可以把整體法令及執行修改得更友善一些?更保護身障者權益一些?更透明一些?
如果在機場因為以上諸多法令不清、安檢執行標準不一而無法進行接續旅行之時,有何緊急情況的權益之計?
如果因為法令不清、安檢執行標準不一而造成權益損害的問題,應如何𨤳清賠償的責任?
以上也需要各相關單位共同討論。
我已經把以上整理成一封信,寄給王榮璋委員了。我建議他召開的協調會應該邀請民航局、台灣各機場安檢主管、(至少)華航與長榮兩家航空公司代表、若干身障者電動代步工具生產廠商、電機學者或專家、與身障者相關之團體、消費者基金會等,共同出席。
我會繼續準備這個協調會需要討論的內容。如果大家有建議,歡迎提供。
相關閱讀:
【桃園機場航警局安檢標準混亂,對身障者的擾民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rexhow.dna/posts/1937526092948253
機車 電瓶無法回充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一杯咖啡的能源夢 太陽能公益咖啡車即將上路與您見面!!! (08/2016 經濟部能源報導月刊)
結合攤車跟綠能的太陽能公益咖啡車,承載了宣導能源教育、輔助弱勢創業與公平貿易的眾多理念,台灣環境保護聯盟用太陽能公益咖啡車創造多贏契機。
行動攤車是小時候的美好記憶,比如說巷口的豆花攤車,夏天一碗淋上黑糖冰水的豆花,就可以忘記剛剛調皮被大人海K的教訓。時代更迭,現在已很少看到豆花伯的攤車,不過還是可以看到養樂多媽媽的攤車。這些在大街小巷移動的攤車,總是讓人倍感懷念。
能源轉型不只是技術跟法規的工作,必須伴隨著社會轉型與心理轉型,才有全面性的效果。太陽能公益咖啡車正是環保團體結合攤車跟綠能的新構想,在咖啡香中傳遞綠能理念,讓大家熟悉的攤車成為能源教育站。
化被動為主動的能源教育基地
在能源使用尚未完全合理化的管理之下,推動節能或是綠能工作相當不容易,如果臺灣要走向非核減碳的方向,就要積極地進行能源教育工作。這幾年國外開始出現太陽能行動攤車的案例,新聞報導美國推動太陽能餐車,取代部分化石燃料,減少都會空氣污染。環保團體認為,如果臺灣可以推動太陽能行動攤車,可以開創對於能源教育的宣導新途徑,也可以幫助青年或弱勢創業輔導。
概念其實很簡單,行動攤車如養樂多媽媽、叭噗冰淇淋車,一直是臺灣人心中的美好回憶。只要加點創意,攤車就可以成為能源資訊的移動教育站。使用太陽能發電的行動攤車,不斷移動的方式讓民眾瞭解移動式的太陽能發電,不會因為單一地區臨時的情況而發電不穩定;而攤車營運時段若選在日照炙熱的夏季,也是太陽能最能提供電力的時候;攤車的現身正是最好的機會教育,也能藉機與顧客分享能源知識。
結合銷售行為與節能教育的作法,從韓國首爾「省下一座核電廠」的經驗中就可得見。首爾政府與商家簽備忘錄,社區成立節能便利商店,販賣節能商品、講解能源知識,鼓勵市民生活中融入節能。太陽能公益咖啡車除了販賣咖啡,也可以嘗試在咖啡杯上印製節能與綠能小常識,讓國人在享用咖啡的時候,順便瞭解能源政策。或是進入社區、學校做宣導,讓太陽能公益咖啡車成為能源教育的最佳助手。
成本不高,效果吸睛,環境更友善!
太陽能攤車不只可以賣咖啡,也有販售餐點的可能。世界各國已經開始發展太陽能咖啡車、太陽能餐車,如瑞典Wheelys bike cafe咖啡車,機動性高,已銷售及授權加盟範圍遍及世界各地,目前即將推出的第3代太陽能腳踏車提供全套設施,還有車主與客人專用APP能及時接收訂單。另外,美國MOVE Systems 公司和紐約市政府合作,設計the MRV100最新款式環境友善餐車,符合環保理念,對於無法負擔的攤販則提供免租金的福利,不論是青年或弱勢創業,都可以很快就上手!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設計的太陽能公益咖啡車,便是同時兼具綠能教育、環境保護、成本低廉等特色,並帶有公平貿易的理念。去年(2015)利用現有的廂型車做試驗,裝設1 塊225瓦的太陽能板,搭配1 個約2千安培小時的電瓶,與1 臺700W的美式咖啡機,估計成本約在新臺幣3萬元左右。廂型車版的太陽能公益咖啡車並沒有特別吸睛的設計,但在幾次校園園遊會裡面義賣,還是有一定的效果。因此開始製作電動機車版的太陽能公益咖啡車。
今年初,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委託致力於研發太陽能結合電動機車的「龍門車工」公司,製作2截式的電動機車版太陽能公益咖啡車,為了顧及行車安全,前面的電動機車與後面的咖啡車臺各用1片面積較小的120W的太陽能板做為電力,車輛成本約7萬元。
使用電動代步車的構想,是為了與使用者搭配,希望太陽能公益咖啡車可以成為身障朋友的銷售工具。但是,2截式的咖啡車經過落差大的路面時容易重心不穩,有翻車疑慮。在第2代的電動車版太陽能公益咖啡車中,改裝臺灣生產的電動三輪車,把咖啡機臺放置在三輪車後面的空間。經過實測,第1代與第2代咖啡車的電瓶充飽電之後,可以煮出100杯的美式咖啡。若是在上班尖峰 時間或是午休結束前,大家習慣買咖啡的時段,把攤車開出來兜售,每日應該會有超過千元的利潤,對於弱勢家庭或是創業青年的生計將有很大的幫助。
不只是賣咖啡,也是多功能的宣導行動載具
太陽能公益咖啡車使用公平貿易、或是臺灣在地咖啡豆,在推廣減少碳足跡、節約能源方面也能有所助益。而除了咖啡之外,太陽能公益攤車還可以做得更多。我們希望臺灣的太陽能公益攤車更有綠能概念,甚至可以使用太陽能的電力直接製作食品,不論是咖啡、剉冰、棉花糖,或是裝上音箱,也可以做為街頭表演車!
除了能源宣導、青年創業、倡導公平貿易之外,車輛本身還有多重的效益,留白的車體可以做各種藝術創作,也能搭配其他有創意的商品進行空間的改裝,如外國的移動圖書館、社區在地小店產品的宅配服務等等,太陽能攤車的發電效率若是提高,也可做為移動通訊的緊急充電站。
目前太陽能公益咖啡車最大的效益,其實是推廣及提升電動車輛的使用率。都會區時常遭受空氣品質不良之苦,若能改用電動交通工具,可以減少因為汽機車排氣的污染。當一定規模的太陽能電動攤車在街頭出現時,電動車輛的普及也可以讓國民更熟悉電動交通工具,或是加速友善充電站的興建速度。
臺灣太陽能咖啡車的第一步
「太陽能公益咖啡車」計畫由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合作推動,現已募得可以製作6臺攤車的善款。完成的攤車將全數提供給青少年福利團體,做為輔導青年創業所用。太陽能公益咖啡車的終極目標是製作出行動不便者也可以使用的咖啡車,讓身障族群都能從中受惠。
未來攤車會與青少年及身障公益團體合作,機械的部分由環保聯盟募資製作,管理與營運交給社福團體,咖啡會全部採用公平貿易,或是臺灣在地的咖啡豆,並且在咖啡杯上設計綠能、節能與公平貿易的相關知識,讓消費者一邊享受低碳、公平貿易咖啡的同時,也可以購買在地小農自製的農產品。
目前車輛將無償提供青年創業使用,未來如果營運模式更加成熟,希望可以從賣咖啡創造的利潤之中,製作更多的車輛。在車輛研發製作的過程中,仍需要社會的捐款,「太陽能公益咖啡車」初期獲得google與新竹物流公司贊助,希望未來有更多企業支持,共創綠能節能、弱勢經濟、公平貿易多贏的契機!
撰文/陳秉亨(台灣環境保護聯盟秘書長)
圖片提供/台灣環境保護聯盟
圖片內容資料原始來源:
http://www.tepu.org.tw/?p=14766
文字內容資料原始來源:
http://energymonthly.tier.org.tw/Report/201608/24.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