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的另一面》
七O年代初期,是我和台灣一些老輩修行人接觸時間最密切的時期,這段時間裡有幸結識了不少僧侶和佛、道界中能人異士頗多,這些老輩、先進或有戢斂大隱於鬧市中,亦有學識淵博,外表和煦謙恭,不隨意顯露才學,有如絕俗之化外高人者,例如帶髮修行的老道,修明師便是。他所展現的恰好也是我歡喜接觸的,例如書畫或者金石、文房、老玉、雜項,一碰上面,一聊就忘了時間,這老先生大熱天裡也習慣穿著長袍,一方面上了年紀,頂上雖也牛山濯濯,但貼梳在太陽穴上,幾撮稀鬆灰銀色髮莖,每回都被他整齊有致地用髮蠟梳理得服貼又平整,徐志摩式的圓形黑邊鏡框下,有著一對看透人心銅鈴般的大眼,沒事閒聊時便會從口袋裡掏出一對漢白玉圓球,在手掌心把玩著,他說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有時也會掏出老扳指扣來回穿梭於指縫間,據說可以不讓自己腦筋老化得快。老先生寫了一手神似趙孟頫的行書,一段時日,他便會贈予我幾幀小牘,我也頗為珍惜,因為看來就是那麼有趙孟頫的神韻。趙子昂其實夫妻都是書畫大家,元朝的皇室對他的作品、書法視為奇物,極為寵愛,在宋元兩代,趙孟頫一直是書法界的代表人物。我之所以欣賞趙氏的原因,其中一項在於他幾乎是一位藝術全通家,詩、書、畫、金石無不樣樣精通,特別是他自成一格的趙體,無人可越。較年少時我也經常讀、記、臨趙氏之行楷,特殊的晉風中,透發著王羲之的書影,別有特殊的風格⋯⋯。
說起修明師,這位受人尊重的老輩行者,從他的平常穿著行當上,說正格的,還不容易看出是一位道行頗深的佛道中人。當時我年輕,只覺得從他身上似乎有著聽不完的宮闈軼聞及佛門軼事,如今思之,還對這位老者頗為懷念,曾記得一回相約在東門的一間日本人遺留下來的寺廟小敘,順便幫他轉手一幅古字畫給一位浙江籍的老居士,談話中他又和我天南地北地說道他所知道的一些掌故。
「跟你講一段,不知道你是否也有聽說過的故事,這事情要遠溯到釋迦牟尼佛那個年代。有一天,釋迦牟尼佛像往常一樣,一大早便帶著阿難、迦葉和舍利弗等一些常隨眾弟子沿門托缽,根據規矩,每個人就是不能超過七戶,隨著個人的福份和過去世的因緣,能化多少就化多少。這一方面是給眾生種植福田,同時也是要修行人隨遇而安,不去貪執受用。就在托缽的過程當中,在路旁恰好有一大群男男女女的幼童,正在馬路上玩著用泥土堆砌宮牆的遊戲,在這一群孩童之中,突然間有一名小女孩,她看到了一群出家僧人從遠處魚貫井然有序地踽踽而來,她從這群孩童中很興奮地突然從地上抓起了一把泥沙,很歡喜地往釋迦牟尼佛胸前的缽,不顧一切地放置缽內。這時的釋迦牟尼佛也不曾受到她突然的舉動,有任何的不適,反而很歡喜地把缽往前彎身,讓這位小女生可以滿願地放置⋯⋯這件事情的始末姑且不談,當托完缽收隊要返回精舍的途中,弟子們就有人替佛覺得不滿。
「『師父啊!今天在托缽的途中,有一位小女孩她把地上的泥土當做供養物品,往您的缽裡面置放,這實在是太胡鬧!太淘氣⋯⋯』
「佛聽完之後便哈哈大笑地說:『虧你們有的都已經證得了阿羅漢的果位!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因緣和因果,你們要知道,這名小女生她未來和眾生也有著不可思議的因緣,她也許會成為人王,如果我現在接受了她的供養,或許在未來世她和佛法會結下好緣。你們可知道?今天假如我不接受她的供養,她將會成為一名如同魔一般毀壞佛法的魔王。今天啊!我因為接受了她一把沙土的供養,你們知道這將種下了她日後弘揚佛法的善因緣啊⋯⋯』」修明老人說著說著,到這裡他稍作停頓,接著他一本正經地看著我。
「老弟,你聽了這個故事,感覺是真的還是後人編杜的?」他也不等我回答,他自己就繼續說。
「說實在話,我早期在讀誦《華嚴經》的時候,看到了武則天所寫的開經偈,我就很相信地感到當年佛陀所授記的便是後來的武則天。這故事我也是過去在內地中國的時候,不止一次地聽聞過的。武則天所寫的四句偈,你看看那種氣派,哪裡是一般凡夫可以悟得出來?『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如此通透朗發的智慧,若前世沒有修持,豈能達到?」姑且不論她在掌握天下權柄之前,以及一朝得勢之後,她是如何地實行恐怖政策、濫殺無辜、剷除異己,甚至於荒淫到離經叛道,但如果不去論及她的私德,她也有她有功之處。她除了大興佛寺,供養三寶,重修廟宇,廣造佛冊⋯⋯也不能說毫無功德可言,在政治上來說,如果不是武則天所用重典統治之下,也不會有日後的開元盛世⋯⋯」
老者所說的也自然有他的智慧跟道理,其實過去我也曾聽道家的師尊說過,武則天除了精通佛法,自己本身也有參禪打坐,甚至經常找修道有成的道長入宮,指點煉丹、呼吸之要訣,否則絕對無法在多變的政治鬥爭中,還能夠享有高壽。據說她每天都有固定的時間,用來做調息、煉氣,做為修養精、氣、神三寶的日課。除此她也得異人相傳,得襲仙家的養顏祕方。根據歷史有些記載,說武則天善事塗澤之術,始終童顏不改,這些在《新唐書》中都可以閱讀到不為人知的野史。做為少數歷史上女性的君主,武則天除了善用計謀之外,閒暇對於藝術、文史,卻也有她獨到的天份。從她臨摹王羲之的法書傳世精華作品中,例如她在長安薦福寺所題匾額和升仙太子碑⋯⋯等諸多碑文,真的可以用珠聯璧合來形容。
綜觀武則天的一生,可說是充滿了矛盾、撲朔,個性上雖然稱得上鐵血合璧,但在私底下卻也有其溫柔似水的地方,其實她也是一位感性極強的女子,或許基於政治的無情和幻化,但骨子裡也應有承受佛法薰陶的慈悲。人一旦掌控了權力核心,便會貪執太過,加上無明的慫恿,幾人能夠躲得了名利當頭?即便曾經在佛學的領域裡潛心修煉,但如果沒有強烈的出離心或拋卻世俗八風的魄力,即使最終在人世間的權力勝過天王,那又如何?最寶貴的是,曾經擁有人身,也居上位,但卻可以時刻地體恤無常,積累福報,放下人世間一切所在意和執著的,遵守十善業,如此一來,即便王侯將相、販夫走卒,也都可以頓離分別,直往安樂,否則豈不空來人間走一遭。
王薀老師
✅歡迎點擊「發送訊息」,王薀老師將陪您解心愁。
權寵天下弟子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525 黃偉民易經講堂
林鄭谷針,已經谷到痴咗線!
幸好香港還有一個反對派。
立法會,人民議會已經廢咗,連「維威喂」都不如,核核突突。
香港剩下的唯一反對派叫梁振英。
他的本業,本來是負責數每日《蘋果日報》的廣告的。但《蘋果》氣息奄奄,根本無廣告,數條毛!北京不會給他任何公務,所以他莊敬自強,自找功能,做林鄭政府的反對派,監察林鄭施政。
林鄭折磨所有香港人,梁振英負責折磨林鄭。
這就是天律。
乾為天,為圜,為金,為玉,為君,為父,為馬,為寒,為大赤……
宇宙的運作規律,是圓圈的,是循環的,是周而復始的,所以,乾卦的六爻之後,有一個結論:
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明年是新一屆特首的五年任期,在這關鍵時刻,梁振英要傾盡所有政治能量,阻止林鄭連任。
當然,最理想是槓上花,林鄭無得做,他又可以枯木逢春啦。
不過,這是妄想,北京不信他,任何工作都不會給他。他是一個壞人,任何老闆都不會將他放在身邊的。
他像《苦海孤雛》中那位Oliver,孤兒院站在粥檔前,拿著碗,就求說:more, more!
九七之後,香港共有四位特首。
紈絝子弟,中華民族災難之子,董建華,可以連任,即使之後腳痛下台。
港英餘孽,爵士曾蔭權可以連任。雖然卸任後,遭遇悲慘,但始終連任,一做兩屆。
林鄭,黃袍加身,傷害了所有香港人,消滅了一代青年,但頗合主子胃口,夠心狠手辣。挑戰者只得黑馬李小加,但他始終是大陸人。
如果連林鄭都成功連任,歷史上,唯一不能連任的香港特首,就只有自己人,地下黨員梁振英了。
連習近平都要無限任期才做到嘢,梁振英只得五年,當然唔服氣!
只有你不能連任特首,為什麼北京這麼不信任你和你背後的地方勢力呢?
這種人不會有自我檢討能力,問題只在別人,自己一定無錯,又不敢哼半句怨恨中央。所以,唯有瞓身阻止林鄭連任,是他下半生最重要的工作。
拉晒所有反對派,消滅了社會良心之後,必然出現的家奴爭寵局面。
林鄭為了連任,也出盡渾身解數。除了谷針,打穿醫護防線,最狠的,是建議中港公務員互換掛職。
掛職不同交流,不是去參觀,聽講座,上幾堂國情班,嘻嘻哈哈飲酒食飯。
掛職是有職銜,有權責,有崗位的參與日常工作。簡單來說,是兩地公務員互換計畫。以後香港公僕要北上返工,內地幹部也將南下,深入政府各部門工作,互相了解對方政府的運作架構、程序、政策考慮、官場文化、價值取向,如何便宜行事等等。
林鄭透露,初步與深圳和廣州政府為試點。
根據大陸的《公務員法》,掛職公務員的工資保留原單位的金額,由原單位發放;接收單位不用提供待遇。
一般掛職時間為一兩年,最短三個月,最長可達五年。
計畫開始後,大陸八千元月薪的公安、武警,可以正式試試香港警察藍衫四萬,白衫七萬的工作有幾難了;月薪十萬的督察,又看看能否勝任大灣區公安八千月薪的任務?
香港D2級AO,月薪十八萬,要融入大陸幾千元月薪官員的團隊,人家也急於看看香港高薪公僕的英文、普通話、IT各方面的過人之處。
中港融合,由公務員開始。
北京政府認為,香港回歸人心不歸,因為有三座大山阻隔。
第一座大山,是十八萬英國人訓練的公務員文官系統。
第二座大山,是以美國價值為依歸的新聞和言論自由。
第三座大山,是因反共換來的新界特權。
九七之後,廿多年傾全力打擊新聞自由和言論自由;現林鄭成功剷平公務文官系統,和引入價廉物美的大陸官員,先有宣誓,再有《國安法》,今次中港掛職,這座大山便不足為患了。
整個計畫的人數、職級,要等進一步公布了。
我們都相信因果報應,但現實人生,為什麼好人都沒有好報?
佛說三世因果。
前世因,今世果;今世種種,來生報應。
但什麼是前世今生呢?
是今次出生前的一生,像在清朝當知縣,貪了財,判了冤獄,今生一世清貧,事業阻滯,官司纏身,受盡冤屈等等報應麼?
然後今生頻頻在北角碼頭買魚放生,光顧神棍,所以來生有機會做金魚,給人養在家中魚缸,不愁衣食,還有人換水!
不是這樣愚蠢和渺不可測的。
其實,昨天已經是前世,明日已經是來生。關鍵是如何活好今天。
人生多苦,我們背負過去,恐懼未來,根本沒有活在當下。
昨天的言行,影響今天的際遇;今天的反應又影響著明日的人生。這已經是最簡單的三世因果了。
我們都埋怨際遇,尤其在亂世,有志難伸。
歷史上,最長的亂世,是孔子的時代,春秋戰國。
《論語.先進篇》第廿五章,孔子和幾位高弟,各自暢談他們的抱負。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子曰:
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
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子路率爾而對曰:
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爾何如?
對曰: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赤!爾何如?
對曰:
非曰能之,願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為小相焉。
點!爾何如?
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
異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
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夫子喟然歎曰:
吾與點也。
三子者出,曾皙後。
曾皙曰:
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
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
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
唯求則非邦也與?
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則非邦也與?
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四個高才生,某日剛巧齊在孔子身邊,孔子和他們閒談起來。
我年紀比大家虛長幾歲,唔好把我睇得太了不起。
你們平常成日話,別唔了解你,唔識欣賞你,懷才不遇,難展抱負。好,今日,假如你們有知遇,有明主欣賞,有時代機遇,你們的抱負又係什麼呢?
子路衝動,第一個彈出來,侃侃而談:
假使有一個千乘之國,夾在大國之間,在強敵環伺下,又經過連年戰爭,加上國內財政困苦,又不斷的天災瘟疫飢餓……
這樣的國家,交俾我子路,我只要三年時間,我有信心使這地方的人民,都可以重新企起來,而且都知道點走自己的路,做自己想做的事。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孔子聽了之後,哂之,失笑起來,像父親對著不知天高地厚的兒子,憐愛中有否定意味。好似說:邊有咁簡單呀!
到了冉求,你又如何?
冉求性格和子路相巧相反,比較怯懦,是另一種極端。他說:只要方圓六七十公里的小小國家,或者更細一點的,方圓五六十公里好了,花上三年時間,我有信心,使這個國家,社會繁榮,經濟發達。但至於社會文化,價值取向方面,如其禮樂,以俟君子。經濟好了,人民富起來了,如何建立一套價值觀,社會的核心價值,即文化建設,就要等高手來搞了。意思是我只識搞經濟,文化方面我無信心碰。
冉求講完,孔子問公西華。
公西華是外交專才,他一開口就很外交:
老師,我識什麼呀!我一無所能,但願意學吓嘢啦。
宗廟之事,宗廟即國家,開大會,即在議事會堂,國會之類;端章甫,大家著起禮服,願為小相焉,不做最大那個,做小相,輔相,即不做特首,做政務司長咁啦,學吓嘢。
三位高才,各舒抱負之後,帶出了這章《論語》的高潮。
曾參的父親曾點,在其他三位同學,各舒抱負的時候,只悠閒地在旁邊鼓瑟。
孔子聽完三大弟子說完抱負之後,轉頭問曾點,你又如何?
曾點聽到老師問他,瑟音漸希,fading out瑟音,接住,手指在絃上一攏,瑟絃發出一聲鏗然裂帛,斷音站起,說:
我和他們的抱負不一樣的。
孔子回應,有什麼關係呢,都是各言其志啫!
曾點說出他的理想:
我追求的,是春天來了,穿上舒適的casual wear便服,和幾個friends, 和班年輕人,到沂水游游水,唱唱歌,跳跳舞,盡興之後,哼著歌返屋企。
這個也算是抱負?
但孔子聽了之後,竟然感觸的嘆了一聲,說:
吾與點也!我和曾點一樣呀。
孔子點解咁講呢?
孔子生於春秋,和今日香港好似,天下太亂,社會價值失常,黑白顛倒,公義不彰。
孔子一生追求,不外乎社會安定了,天下太平了,個人才有可能得到真正的精神享受。
曾點說的抱負,表面看根本不成抱負,只是個人生活,但孔子聽後,感觸起來,我的和你一樣。
四個高材生的追求,到曾點進入高潮。師生之間,說出了完美人生的憧憬。
跟著,子路、冉有、公西華三人離開,留下曾點陪孔子。
曾點問,三位同學的抱負,老師覺得如何呀?
孔子說,沒什麼,都是各方其志矣。
那你為何笑子路呢?
孔子說,子路的抱負太大,不切實際。大事業,是大政治家的工作,要文化基礎,學問修養,不簡單的。子路大言不慚,所以笑他不知天高地厚。
至於冉求,以地方經濟做起,但他著眼的,是六七十方圓,還是五六十方圓,大小地域上。
非邦也者?孔子意思是地方大小,治理之道,搞好經濟,有什麼分別?他不是說冉求不對,只是他氣宇不夠,小器,捉錯用神。大國小國無分別,關鍵在做得好不好?我們做人,無論職位高低,責任一樣,事功一樣,問題焦點放在做的好與壞。
至於公西華,講得謙虛,說是學習,其實口氣好大,要主持國會,如果這都是小事,天下間還有什麼大事?
子路三人,抱負大,要建立一番功業,但都只是英雄主義。我要怎樣怎樣,出人頭地。只有曾點說的,追求的是社會上人人安居樂業,各自生活,沒有政府騷擾,沒有生存恐懼,是大同世界的理想,也是孔子一生車馬的終極追求。
曾點說中孔子心事,所以孔子喟然而嘆。
這是《論語》中非常著名的篇章,歷朝都有學者文士引用。
宋朝蘇東坡一首七言律詩,曾用這章典故。
宋神宗熙寧六年(1073年),東坡三十八歲,在杭州寫下七律《同曾元恕游龍山,呂穆仲不至》
青春不覺老朱顏,
強半銷磨薄領間。
愁客倦吟花似酒,
佳人休唱日銜山。
共知寒食明朝過,
且赴僧窗半日閑。
命駕呂安邀不至,
浴沂曾點暮方還。
權寵天下弟子 在 口訣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國文作文秘笈★★★★★
《菜根譚》是國文作文引用名言錦句的絕佳
來源,因為它有濃厚的道德八股風格,又是
駢體文,題材又廣泛,很適合用來應對國文
作文常出的八股題目。
(主要也是國文老師通常很喜歡這種風格)
《菜根譚》是明朝還初道人洪應明收集編著的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集,為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對於人的正心修身、養性育德,有不可思議的潛移默化的力量。其文字簡煉明雋,兼采雅俗。似語錄,而有語錄所沒有的趣味;似隨筆,而有隨筆所不易及的整飭;似訓誡,而有訓誡所缺乏的親切醒豁;且有雨余山色,夜靜鐘聲,點染其間,其所言清霏有味,風月無邊。
1.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
2. 歲月本長,而忙者自促; 天地本寬,而鄙者自隘; 風花雪月本閑,而擾攘者自冗。
3. 風來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 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 故君子事來而心始現,事去而心隨空。
4. 魚得水逝,而相忘乎水,鳥乘風飛,而不知有風。
5. 交友須帶三分俠氣 ,做人要存一點素心。
6. 世態有炎涼,而我無嗔喜;世味有濃淡,而我無欣厭。
7. 覺人之詐,不形於言;受人之侮,不動於色。
8. 遍閱人情,始識疏狂之足貴;備嘗世味,方知淡泊之為真。
9. 熱鬧中著一冷眼,便省許多苦心思;冷落處存一熱心,便得許多真趣味。
10. 冷眼觀人,冷耳聽語,冷情當感,冷心思理。
11. 非絲非竹而自恬愉,不煙不茗而自清芳。
12. 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 君子之才華,玉韞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13. 徑路窄處,留一步與人行; 滋味濃時,減三分讓人嘗; 此是涉世一極安樂法。
14. 居逆境中,周身皆針砭藥石,砥節礪行而不覺; 處順境中,眼前盡兵刃戈矛,銷膏靡骨而不知。
15. 蛾撲火,火焦蛾,莫謂禍生無本;果種花,花結果,須知福至有因。
16. 心無物慾,即是秋空霽海;坐有琴書,便成石室丹丘。
17. 不責人小過,不發人陰私,不念人舊惡:三者可以養德,亦可以遠害。
18.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從烈火中煅來;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須向薄冰上履過。
19. 風花之瀟灑,雪月之空清,唯靜者為之主;水木之榮枯,竹石之消長,獨閑者操其權。
20. 文章做到極處,無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極處,無有他異,只是本然。
21. 厚德載物,雅量容人 。地之穢者多生物 ,水之清者常無魚 。故君子當存含垢納污之量 ,不可持好潔獨行之操。
22. 心不可不虛,虛則義理來居;心不可不實,實則物慾不入。
23. 世人為榮利纏縛,動曰塵世苦海。不知雲白山青,川行石立,花迎鳥笑,谷笑樵謳,世亦不塵、海亦不苦、彼自塵苦其心爾。
24. 一字不識而有詩意者,得詩家之真趣;一偈不參而有禪味者,悟禪教玄機。
25. 昨日之非不可留,留之則根燼復萌,而塵情終累乎理趣;今日之是不可執,執之則渣滓未化,而理趣反轉為欲根。
26. 為善不見其益,如草里冬瓜,自能暗長;為惡不見其損,如庭前春雪,勢必潛消。
27. 處世讓一步為高,退步即進步的根本;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實利己的根基。
28. 信人者,人未必盡誠,己則獨誠矣;疑人者,人未必皆詐,己則先詐矣。
29. 聽靜夜之鐘聲,喚醒夢中之夢;觀澄潭之月影,窺見身外之身。
30. 生固欣然,死亦無憾。花落還開,水流不斷。我兮何有,誰歟安息。明月清風,不勞尋覓。
31. 花看半開,酒飲微醉,此中大有佳趣。若是爛漫,便成惡境美。履盈滿者,宜思之。
32. 千金難結一時之歡,一飯竟致終生之感。
33. 迷則樂境成苦海,如水凝為冰;悟則苦海為樂境,猶冰渙作水。可見苦樂無二境,迷悟非兩心,只在一轉念聞耳。
34. 待富貴人,不難有禮而難有體;待貧賤人,不難有恩而難有禮.
35. 身不饑寒,天未曾負我;學無所獲,我何以對天。
36. 人品之不高,總為一利字看不破;學業之不進,總為一懶字丟不開。
37. 神人之言微, 聖人之言簡, 賢人之言明, 眾人之言多, 小人之言妄。
38. 世風之狡詐多端,到底忠厚人顛撲不破;末俗以繁華相尚,始覺冷淡處趣味彌長。
39. 求備之心,可用之以修身,不可用之以接物;知足之心,可用之以處境,不可用之以讀書
40. 誤用聰明,何若一生守拙;濫交朋友,不如終日讀書。
41. 莫大之禍,起於須臾之不忍,不可不謹。
42. 但責己,不責人,此遠怨之道也。
43.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源。常存仁孝心,則天下凡不可為者,皆不忍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淫念,則生平極不欲為者,皆不難為,所以淫是萬惡之首。
44. 貧賤非辱,貧賤而諂求於人者為辱。 富貴非榮,富貴而利濟於世者為榮。
45. 愁煩中具瀟灑襟懷,暗昧處見光明世界。
46. 貧無可奈惟求儉,拙亦何妨只要勤。
47. 一信字是立身之本,所以人不可無也;一恕字是接物之要,所以終生可行也。
48. 名利之不宜得者竟得之,福終為禍。 困窮之最難耐者能耐之,苦定回甘。
49. 言不可盡信,必揆諸理;事未可遽行,必問諸心。
50. 人犯一苟字,便不能振。人犯一俗字,便不可醫。
51. 人生不可安閑,有恆業,才足收放心 。日用必須簡省,杜奢端,即以昭檢德。
52. 處世以忠厚人為法,傳家得勤儉意便佳。
53. 有不可及之志,必有不可及之功。 有不忍言之心,必有不忍言之禍。
54. 用功於內者,必於外無所求;飾美於外者,必其中無所有。
55. 交朋友增體面,不如交朋友益身心。教弟子求顯榮,不如教弟子立品行。
56. 士必以詩書為性命,人須從孝弟立根基。
57. 學長者助人之道,識君子修己之功。
58. 誤用聰明,何若一生守拙;濫交朋友,不如終日讀書。
59. 敬他人,即是敬自己;靠自己,勝於靠他人。
60. 與朋友交遊,須將他好處留心學來,方能受益;對聖賢言語,必要我平時照樣行去,才算讀書。
61. 求個良心管我,留些餘地處人。
62. 何者為益友?凡事肯規我之過者是也;何者為小人?凡事必徇己之私者是也。
63. 清貧乃讀書人順境,節儉即種田人豐年。
64. 讀書不下苦功,妄想顯榮,豈有此理?為人全無好處,欲邀福慶,從何得來?
65. 欲利己,便是害己;肯下人,終能上人。
66. 何謂享福之才,能讀書者便是;何謂創家之人,能教子者便是。
67. 君子論跡不論心,論心世上無完人。
68. 留七分正經以度生,留三分痴獃以防死。
69. 花繁柳密處,撥得開,才是手段;風狂雨急時,立得定,方見腳根。
70. 時光,濃淡相宜,人心,遠近相安。流年,長短皆逝。浮生,往來皆客。
71. 情最難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 性自有常,故任性人終不失性。
72. 藏巧於拙,用晦而明,寓清於濁,以屈為伸。
73. 以忍制己情,以恕制人情。
74. 志要高華,趣要淡泊
75. 閉門即是深山,讀書隨處凈土。
76. 使人有面前之譽,不若使人無背後之毀;使人有乍交之歡,不若使人無久處之厭。
77. 一失足為千古恨,再回首是百年身。
78. 澹泊之士,必為穠艷者所疑;檢飾之人,必為放肆者所忌。
79. 不近人情,舉世皆畏途;不察物情,一生俱夢境。
80. 人生待足何時足? 未老得閑始是閑。
81. 眉上幾分愁,且去觀棋酌酒; 心中多少樂,只來種竹澆花。
82. 人生一世有三樂:開卷讀書,閉門修禪,一語濟世。士君子貧不能濟物,遇人迷障處,出一言點化之,亦為濟世濟人。
83. 少年人要心忙,忙則攝浮氣;老年人要心閑,閑則樂余年。
84. 人之交友,不出趣味兩字,有以趣勝者,有以味勝者。然寧饒於味,而無饒於趣。
85. 懶可卧,不可風;靜可坐,不可思;悶可對,不可獨;勞可酒,不可食;醉可睡,不可淫。
86. 能於熱處思冷,則一世不受凄涼;能於淡處求濃,則終身不落枯槁。
87. 寧為隨世之庸愚,勿為欺世之豪傑。
88. 清閑無事,坐卧隨心,雖粗衣淡飯 ,但覺一塵不染.憂患纏身,煩憂奔忙,雖錦衣厚味,只覺萬狀苦愁。
89. 一字不可輕與人,一言不可輕語人,一笑不可輕假人。
90. 山居有四法:樹無形次,石無位置,屋無宏肆,心無機事。
91.貧賤之人,一無所有貧賤之人,一無所有,及臨命終時,脫一厭字。富貴之人,無所不有,及臨命終時,帶一戀字。脫一厭字,如釋重負;帶一戀字,如擔枷鎖。
92.人人愛睡,知其味者甚鮮;睡則雙眼一合,百事俱忘,肢體皆適,塵勞盡消,即黃粱南柯,特餘事已耳。靜修詩云:「書外論交睡最賢。」皆哉言也。
93. 透得名利關,方是小休歇;透得生死關,方是大休歇。
94. 人生有書可讀,有暇得讀,有資能讀,又涵養之,如不識字人,是謂善讀書者。享世間清福,未有過於此也。
95. 古之人,如陳玉石於市肆,瑕瑜不掩 。今之人,如貨古玩於時賈,真偽難知。
96. 說得一句好言,此懷庶幾才好; 攬了一分閑事,此身永不得閑。
97. 使人有乍交之歡,不若使其無久處之厭。
98. 人言天不禁人富貴,而禁人清閑,人自不閑耳。若能隨遇而安,不圖將來,不追既往,不蔽目前,何不清閑之有?
99. 若想錢,而錢來,何故不想;若愁米,而米至,人固當愁。曉來依舊貧窮,夜來徒多煩惱。
100. 酒入舌出,舌出言失, 言失身棄,余以為棄身,不如棄酒。
權寵天下弟子 在 權寵天下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推薦與評價
提供權寵天下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权宠悍妻、悍妻旺夫、權寵天下有關夫妻/感情 ... 权宠天下最新章节_权宠天下(六月/元卿凌宇文皓/免费阅读)全文阅读_ . ... <看更多>
權寵天下弟子 在 權寵天下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推薦與評價
提供權寵天下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权宠悍妻、悍妻旺夫、權寵天下有關夫妻/感情 ... 权宠天下最新章节_权宠天下(六月/元卿凌宇文皓/免费阅读)全文阅读_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