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受邀撰寫交稿很 #硬 的
台灣經濟論衡 (國發會2019冬季刊)
題目:
打造地方品牌,創造在地特色產業新價值
綱要:
壹、認識自己是建立品牌的開始
貳、品牌定位在不可取代的風土條件裡
叁、日本案例參考之啟發
肆、台灣地方品牌的嘗試與案例
伍、結論與建議
認識自己是建立品牌的開始
你認識自己腳下的這片土地嗎?
台灣的山很美,有幾座超過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山呢?
台灣的海很藍,東海岸外圍那條深色的緞帶為何稱為黑潮?
台灣的人很多元,最早居住在這座島嶼上的原住民朋友們有幾族呢?
台灣的名字叫做台灣,我們總告訴外國朋友說是台灣人來自於台灣,名稱從何而來?
我總是愛在每一次的演講或者交流分享中,提出這個問題。因為倘若自己不理解自己所生存生活的這片土地,就無法因為足夠的認識而擁有自信,更何況建立希望他人理解與認同的品牌了。一個國家或者地方品牌的形成,得先從熟悉並熱愛自己開始。
台灣是一座神奇的島嶼,座落在世界最大的歐亞大陸與最大的太平洋海域交會之處的中心。
國土面積僅僅三萬六千一百九十七平方公里,跟歐洲的瑞士與荷蘭差不多大,是臨近的韓國三分之一、日本十分之一,更是只有澳洲的二百分之一,美國的二百七十分之一的面積大小,在國際上是個國土面積迷你的國家。
在這個因為菲律賓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擠壓形成造山運動,形成了地質年齡僅約六百萬年的台灣島嶼,也造就了兩百六十八座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山,成為世界上高山密度最高的島嶼,也創造了地形地貌的多元以及生物多樣性。
而除了自然景觀,民族文化的豐富多樣亦同。
從南島語系的原住民族群、來自於歐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荷蘭人,與閩南沿海的泉漳移民、福建廣東山區的客家族群。到日本人將台灣視為殖民地,撤退來台的眷村文化豐富多元,到現在很多東南亞新住民將台灣視為第二個家。
不同時代背景不同文化族群的人,都來到了這個島上。彷彿一片森林裡有著大大小小不同的樹木植被,或大或小、或多或少、或長或短,都因為這片土地適應外來不同物種的包容度很高,然後再把外來文化落地轉換長成台灣自己的樣子。
品牌定位在不可取代的風土條件裡
一座城市的品牌,要找到自己不可被取代的風土條件。如果比歷史文化,台灣無法和京都一千三百多年相比;要比文化多元,可能沒辦法跟紐約這民族大熔爐相比,要比乾淨整潔,那麼新加坡應該無人可及。
那麼,自己到底有什麼條件呢?
二○一五年起,筆者與團隊夥伴連續五年與台南市政府合作,前進日本大阪與東京等城市進行觀光品牌的行銷企劃。
面對國日本旅客,我們思考在當下的世代裡,日本人絕對不再是過去刻板的單一印象。居住在不同城市不同年紀的日本旅客,都有自己的嗜好與樣貌。
倘若我們沒辦法確認所有日本人各自的樣子是如何,那麼或許回過頭來想,我們只需要展現心目中最美好的台南原本真實樣貌。
台南是台灣公認的美食天堂,無論是街頭巷尾、家門前廟口處,都可以看見廉價耐用的紅色塑膠椅,跟人們的生活緊緊的連結在一起。所以嘗試把「紅椅頭象徵台灣移民島嶼的奮鬥個性」這樣的形象,連結成「#紅椅頭觀光俱樂部」來推廣台南觀光。
在展覽時,我們用一百張紅椅頭來展示一百樣屬於台南的物件,它似乎也反映了台灣移民島嶼的個性───吃苦耐勞、具有韌性,就像在路邊街頭看到的紅色塑膠椅一樣,它成本低廉,實際上卻非常實用耐用,幾乎不怕風吹日曬雨淋。
椅子上展示著無論是腳上穿的藍白夾腳拖、還是理髮店裡的洗頭器具、熱門小吃碗粿店裡的碗盤食器;武廟裡怎樣拜才會生意興隆的金紙、文昌帝君可以讓你考試順利的祭品、月下老人如何求來婚姻緣分的可能性。
每一個物件都可能是誘使人來到台南的原因,因為它就真實存在於城市的生活裡。無論是廟宇、小吃、生活、工藝等,都會是由腳下的那片土地長出的美好與記憶。
而展覽結束時,我們在每一張紅椅頭貼上以年度視覺設計的紀念貼紙,把它視為少量而珍貴的禮物送給在場的日本朋友,大家索取的反應出乎意料的非常熱烈,甚至市府後續拜訪其他日本城市時,亦被要求希望得到這份伴手禮。
這些從風土生活裡挖掘的樣貌,形成了品牌。
我一直認為台灣島嶼極為豐富,在每一座城市裡都存在的 #清粥小菜店 家,就像是台灣這社會的微小縮影。菜色裡有早上清淡口味的麵筋、蔭瓜、花生、豆棗、豆腐乳、豆枝,也有方便配飯較重口味的三層肉、蒜泥白肉、炒小捲、紅燒蘿蔔,也有一種食材可以變出各種菜色的水煮蛋、荷包蛋、吻仔魚蛋、九層塔蛋、蔥花蛋、菜脯蛋、雙菇炒蛋,連主食都能有地瓜粥、白粥、白米飯、糙米飯、饅頭等不同選項。
多元文化交匯的生活彷彿就像那擺滿一千盤小菜的店家,旅客彷彿就像是要來吃飯的消費者一樣,無論他什麼時候來到,是深夜或者清晨,當午飯或者晚餐,小菜都可以隨著心意自由選擇,讓消費者自己決定組成自己滿桌的菜色。
這也是品牌,一座島嶼想要給人們的印象。
用時間耕耘被眾人認同才是品牌利基
我總認為,地方品牌建立的成功關鍵在於時間與創意。
移民島嶼的個性中,低頭前進勤奮打拼、面對問題靈活應變是優勢。但往往優點的另外一面便是缺點,過度重視眼前立即可見的成績會忘記將視野放遠格局做大,依賴聰明經驗見招拆招也會忘記建立制度組織盤點。
而這樣的習性反映在地方品牌的堆疊過程中,就會期待外人專家可以給答案得到成效,而不是耗時往下挖掘越來越深,思考積沙成塔、滴水穿石的耕耘,才是品牌形塑的不二法門。
這關係到時間,只有願意如同蚯蚓不斷的翻土耕耘,儘管人們看不見那樣的辛苦,但是在每一片土地裡,都能挖掘屬於自己的樣子無可取代的DNA基因。
夏威夷的原住民生活裡,沒有夏威夷衫,顏色鮮豔花樣豐富的設計,其實來自於日本與菲律賓等種植業工人的服裝樣式,結合了日式絲綢面料與和服印花,還有菲律賓人的傳統襯衫樣式,融合創造出最初的夏威夷襯衫,想讓你連結到熱情洋溢的太平洋島嶼。
鄰近的日本新潟縣,亦有一個由二個城市「燕」和「三条」組成的「燕三条」,這是一個像是台灣某些地方金屬加工、機械製造廠房林立的鄉鎮區,以盛產鍋碗瓢盆等金屬餐具而聞名。他們邀請設計師山田遊參與新的品牌規劃,運用與黑手工廠印象完全相異的粉紅色做為視覺,與灰色交錯形成如何廠區封鎖線般的線條,重新吸引了世界與各地的目光。
設計能夠轉換風土條件,和新的世代新的世界連結。
地方品牌的未來得串連著永續
在建立地方品牌的同時,另一個不能不關注的是永續的議題。
我可以開一間清粥小菜店,供應一千種小菜,可是如果不在意這些小菜的來源、種植對環境是不是永續,只會做美味,卻不在意背後更多影響,這個品牌將會在未來的發展上產生問題。
推動觀光是將旅行者從一個地方吸引移動到另一個地方,一定無法避免交通的使用,產生能源的消耗,當旅客進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不管是自然或是人文歷史的環境裡,對地方都產生一種改變,因此能不能在得到感動之餘也有所回饋,是必須要重視檢討與非常關鍵的事情。
在發展地方產業,透過品牌創造更大收益的同時。
可是有多少人會去思考當從中得到了所要的,是不是更應該珍視這些貢獻給我資源與機會的資源?
如果不重視,我認為無論觀光也好,就算農業漁業也罷,都不會是一個長遠的生意,所產生的結果就是在每一個地方創造了被發現的機會之後,去掠奪那個創造出來的價值,假設低價、大量的方式不斷像蝗蟲過境般席捲一個地方,最後留下來的就是一片被蹂躪過的土地,要再讓它復原,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SDG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是聯合國推動的永續發展目標,用17 個永續發展目標、169 個細項目標和 230 個指標來期待,創造一個更公平更和平的世界。
這是每一個人都該研究並努力的議題,它會是一個志業的努力,也是一個永續事業的可能性。
我很喜歡從種子到森林的說法與意象。當所有人都在嚮往讚嘆所看到的一大片美好森林,卻忽略了那可能是數百、數千年前,有一顆種子落地發芽,不斷成長、擴散,才成就了現在可見的這片遼闊森林。因此現在所撒下的那顆種子,正是決定了未來最重要的開始。
品牌,從撒下種籽那一刻開始累積。地方,永遠都在那裡。
作者:風尚旅行與蚯蚓文化總經理 游智維(台灣觀光策略發展協會前理事長)
歐亞板塊印澳板塊 在 巫師地理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中國 #四川盆地 #淺層地震
#歐亞與印澳板塊 #重慶 🇨🇳
請聯繫在四川工作或求學的朋友
法新社報導,中國四川省宜賓市長寧縣昨(17)日深夜10時55分發生規模6.0地震,根據中國地震台網中心,震央位於宜賓市郊,震源深度16公里。稍後40分鐘期間,先後發生了4次規模較小的餘震,其中最大餘震的規模為5.1。
綜合央視和微博今(18)日早上最新消息,根據宜賓市政府新聞辦最新資料顯示,截至18日5時20分,地震共造成11人死亡(長寧8人、珙縣3人),受傷122人,目前尚無損壞通報。
歐亞板塊印澳板塊 在 映心地下放送局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拒絕中國童書統戰】
日前有網友指出,兒童書籍《移動的陸地》裏頭,竟然出現一張將台灣畫進中國版圖的地圖。網友貼文被轉到PTT的媽寶板(BabyMother)後,引起眾多台灣媽媽的關注,也讓人不禁懷疑,中國的統戰是否連孩童都不放過?
當網友詢問出版商「幼福出版社」時,出版商卻一再強調此作為「並無政治色彩」,並回覆:「《移動的陸地》這本書主要是在說明,地球最早的陸地是一整個大板塊,因遠古時代,台灣和大陸本來連在一起,後來由於地殼運動,相連結的部分陸地沉為海峽,台灣才遂成海島,在製作規劃時,故將此舉例標示。」
【出版商荒謬的回應
然而,我在此強烈質疑「幼福出版社」的說辭,不僅是在為統戰擦脂抹粉,還罔顧科學事實!企圖灌輸台灣的下一代錯誤的資訊!
首先,「台灣島」的確是成形於地殼運動,但絕對不是如同出版商所說的,什麼台灣跟「大陸」本來就連在一起,某天陸地下沉出現台灣海峽後,才隔開台灣與中國。事實完全不是如此! 台灣島的形成,其實是菲律賓板塊向歐亞板塊擠壓,才在太平洋西南海域向上造出我們的台灣島!台灣與「大陸」從來不是「自古相連」!
再者,《移動的陸地》也錯誤偷渡自然的「板塊」與政治的「疆域」兩個概念。歐亞板塊東起太平洋、西至地中海,涵括當今的歐洲、亞洲、大西洋、北冰洋等地區。然而,這麼大的一塊區域,為何獨獨有當今屬於中國「疆域」的部分塗上了紅色呢?《移動的陸地》的目的到底在於教導孩童板塊的正確知識,還是在宣揚中國國土?
【「地圖統戰」的系譜
「幼福出版社」例子所顯示出的不是單一個案,而是揭露出中國透過「出版審查」來進行「地圖統戰」的手法,且手法之綿密,不僅連西方國家也遭殃,還可能造成人人「心中小警總」、自我審查的現象。
經網友稽查,出版商「幼福出版社」為了降低印刷的成本,在中國設有圖書加工廠。但殊不知為了降低經濟成本的代價,卻是要服膺一個惡霸帝國的言論審查與統戰目的。
近年來,中國出版審查制度對出版的迫害越來越嚴重,澳洲「雪梨晨驅報」(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便指出,出版商在中國印刷的書籍都受到中共和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審查,要求出版商遵從一份「禁止出版」的內容清單,裏頭包括天安門事件、香港雨傘運動、圖博與維吾爾民族運動、法輪功與政治犯訊息等等。
同時,中國的出版審查,也成為地圖統戰的幫兇。知名成衣品牌GAP,便曾於去年為了一件印著中國地圖的T恤而公開「被道歉」。原因正是因為,這件衣服上的地圖並沒有標示台灣、圖博與南海,而激起了中國網民的怒火,GAP只好發佈公開信向中國道歉,表示「尊重中国的主权与领土完整 」,並將此商品撤下中國市場。
此外,近期來中國在國際上的統戰也相當頻繁。除了對各航空公司要求一定要在台灣後面標注中國,成為Taiwan,CN之外,就連英國倫敦政經學院(LSE)在校園內擺設一的巨型地球裝置藝術品,也因將台灣與中國塗上不同顏色而遭中國留學生抗議,而校務會議也不敵壓力,只好對「地圖統戰」讓步。由此可見,中國的統戰早已將黑手伸出中國境外。
自由的台灣,絕對不能夠屈服中國的威權審查與地圖統戰。我們除了拒絕被中國統戰當局審查的書籍在我們的市場上流通,也要呼籲台灣的商家,必須堅守我們在民主化運動中所爭取到的言論自由。自由的精神,絕對不容許被中國惡意的統戰給污染。
#下一代的安全不能等
#這樣怎麼教小孩
#資料來源: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90503/1436104.htm
https://www.rti.org.tw/news/view/id/2012526
#圖片來源:
https://pixabay.com/…/%E4%B8%AD%E5%9B%BD-%E4%B8%AD%E5%9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