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杜甫都有一個求仙夢
天寶三年(744年),杜甫與李白在洛陽初次相逢,唐代詩壇最為璀燦的雙星在此時此地結下友誼。初見李白,杜甫頗為激動,一腔話語不知從何說起,於是只好用詩歌來表達心中感情。一首五言古詩《贈李白》,成了杜甫給這位神交已久好友的見面禮。在詩中,杜甫流露了客居東都洛陽的厭倦之情,嚮往起求仙問道的隱士生活來;「豈無青精飯,使我顏色好。苦乏大藥資,山林跡如掃。」他期待着和李白一起從凡俗中脫身,遊歷大好河山,「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瑤草。」那麼,詩中令杜甫念念不忘的「青精飯」到底是什麼呢?
--------------------------------------------------------------------------------------------
如果喜歡我們分享的歷史知識故事,歡迎進入「知史網」→「長知史」閱讀全文,謝謝!
https://www.mychistory.com/a001-2/c0010
--------------------------------------------------------------------------------------------
#知史 #中國歷史 #長知史 #李白 #詩仙 #杜甫 #詩聖 #求仙夢
同時也有2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590的網紅Simon Chau,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此時此地還可以怎樣揀啊? 祥哥有話說!...
「此時此地」的推薦目錄:
- 關於此時此地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此時此地 在 胡言亂語股票討論區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此時此地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此時此地 在 Simon Chau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此時此地 在 ToNick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此時此地 在 Simon Chau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此時此地 在 [心得] 此時此地- 看板boo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此時此地 在 此時此地Here&Now 的評價
- 關於此時此地 在 此時此地/ Time and Place | Math, Places, Math equations 的評價
此時此地 在 胡言亂語股票討論區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中澳貿易戰揭發的中國長期地方發展不均問題... 魔鬼總是藏在細節裡,抽絲剝繭之後的真相,總是又近又難察覺,誰又能想到一開始的紅酒關稅問題,會引發一連串的骨牌效應... 而其中的節能減碳,發展綠能,2060碳中和的目標,卻又推了一把,然而,都沒電取暖了,還能幫新能源車充電嗎?
#小編的每日思考 #蘇州昆山台商表示
----
但另一個原因「煤礦價格大漲」的說法,官方卻只推說是國際經濟的同時復甦,導致全球原物料價格大增,但卻故意忽略中國對澳洲發動的貿易戰,其實也在2020年底對澳州煤礦下達「無限期進口禁令」。
然而中國官媒的說法,雖然解釋了中國電力告急的「長期結構」,但卻不能有效說明:為什麼全國性的缺電,會在此時、此地突然快速發生?特別是對東三省「民生斷電」的災難性政策,更是讓東北人民無法接受,甚至感到不可置信。
中國國家能源局表示,東三省的「嚴重缺電」主要是結構性的供給問題,因為資源、氣候與地理條件的限制,東三省的發電主要倚賴燃煤火力發電,但今年東北夏季河川水量減少,本來的水力發電出現缺口,再加上燃煤原物料的增加出現供煤問題,因此官方才會選擇降載供電、以維持整體電網的穩定。
但能源局的說法卻被基層輿論批評是「似是而非...沒講到痛點」,因為除了西藏、青海與內蒙古以外,東三省——遼寧、吉林、黑龍江——的年均總用電量,已經是中國排行最後段的吊車尾。地方總發電量只有15%是地方民生用電,再加上東北地區秋冬季節嚴苛的取暖需求。因此再怎麼省電節能,也都不應該動到最攸關人命、但佔電量最小的東三省民生用電?
事實上,由於本地工業與經濟發展程度較低,明明富藏礦產、林木、與石油資源的東三省地區,長期以來就被中國中央政府定調為「淨輸電區」,負責供應華北地區的電力需求。就算2021年度的缺電荒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但根據中國國家電網公司的數據,今年1~8月東北三省就向華北電網供電超過357億瓩。
換言之,除了供給端出現問題外,華北外地需求端更可能是導致東三省「突襲式大限電」的災難主因。但對此,中國官方不僅沒有說明,在後續的追加解釋與新聞報導中,官媒的定調反而回頭主打「東北政府的溝通不力與規畫失當」,像是本來唱著「大步走向減碳方向」的《人民日報》,27日就回頭譴責地方政府的電力政策規畫不當。
此時此地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想攝影143] 細說分鏡 Vol.20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
🖍說的簡單,又該如何做到
🖍在討論藝術、創作之前
🖍我認為,如何抉擇曝光、創作參數的心路歷程與感受
🖍才是支撐那些,一幅讓人感受驚豔作品下的堅固的基石
在攝影中,知到與作到,往往中間有很大的距離,你無法知道所有的細節,這些細節在實際拍攝過程中才會遇見,也許,並不是誰誰誰藏私,而是實拍中變數太多,有時你無法將書本上、課堂上所學習到的觀念,真的 100 分的用在實拍上,所以才需要練習。
🟥外拍與實拍
外拍與實拍是不同的練習,因為在戶外拍攝,遇上的「變數」比較多,實拍則不一定是在戶外,如果實拍是在室內的話,許多干擾的變數就能避免,而且還能控制,學習起來比較簡單。
通常我會出一些練習作業,讓學生在家裡就能做到的練習,這作業大多是將一些比如相機的操作、觀念與器材溶合與理解,來拍出觀念上應呈現出來的實例,這樣子的練習,我比較會用「實拍」來稱乎。
🔹但還是需要外拍的,外面的世界充滿許多不可知的變數,最簡單的一點 – 風,風大風小就會影響拍照的「穩定性」,比如說你使用低速快門拍攝,在考慮安全快門、防手震的條件下,你用了非常慢速度快門創作,這時你卻沒考慮到風速也會讓你站的不穩、相機也拿得不穩,最後拍出失敗的作品。
戶外紊亂的光線也是,會影響測光的穩定與準確性,轉一個身就完全不同的測光條件,應該視情況調整曝光補償、切換測光模式以因應變化,觀念上也許學到了,但是實際上面對,經常時候「觀念與眼前的問題」會連接不起來。🔹
經過外拍的練習,發現許多「變數」都是無法在書本上、課程中學到,有了這層體會,再回頭看看那些基礎的觀念,有時還會得到意想不到的結果,看得更仔細,更專注在書本,課堂中每一字句、圖、表觀念的呈現。
🟥技術與攝影藝術
我認為,任何藝術創作,都應熟練好技術,才能在技術的組合與應用,創造出多元的藝術,前篇提到,我在前幾篇文章提到技術的想法:
🔹「因為技術有這個本質,也就是說,你必需熟練每一個攝影的觀念、操作方法,不能臨時抱佛腳 (因為景像千變萬化不等人的),也不能含糊帶過 (不能無法解釋變數間的交互影響關係),當一切熟練、駕輕就熟,才能讓我們面對一場景下,生出更多的創作可能,這就是技術 – 驅動改變的自發性的動力,這個自發性就是從我們心中所產生的動力。」🔹
結合外拍所遇上的問題 – 戶外像是個大教室,整個教材都在我們眼前,我們若是手邊技術熟練了,許多觀念之間交叉影響、運用也清楚了,面對外拍時才能臨為不亂,當然這只是理想,總是在「外拍」與「檢討」之間來來回回數次,才能了解自己還有什麼是不夠熟、不夠理解的部分。
至於「藝術」又是什麼? 我也提到了我對「攝影藝術」的看法:
🔹「我認為,如果在攝影的「觀念、技術」無法熟練,你是無法創造出精采的作品,誤讀了觀念,解釋不清的變數互動,雖然仍可創造出作品,但要記得藝術不但是創作的過程,也包含了分享的過程,在前一階段你可以模模糊糊的拍出一張視覺驚豔的作品,但後一階段相信就難去表達清楚,難以他人共享你的意識與情感。
不要說什麼「藝術不該是主觀、客觀、多元解讀」這套說法,來偷渡你無法與他人解讀、分享你作品意義這一關,你可以是一個表達拙劣的「說者」,畢竟「表達這件事,也是個技術與藝術」,但你不能是對自己作品毫無念頭的攝影創作者,吱吱唔唔的說「我覺得這就是美,就該這麼做」,雖然這也是一種自我解讀作品的說法,但以「表達作品,與他人共享意識、情感,視為藝術創作的一環」來看,前半段作品創作你或許過關了,但後半段作品分享,卻可能打上了零分。」🔹
簡單說就是,藝術有二個不同的階段,一是「創作的過程」,有了作品才有下一階段「分享、共享」的過程,在攝影的領域下,熟練觀念、技術,才有能力面對主題,應自己的想法進行「創作」,有了具體作品「照片」,我們透過照片這張具體的物件,成為我們討論的焦點,而不會空口說空話,毫無焦集,論點無法有交集,又特別是在現今的社群網路上,人們更不容易靜下來,好好的透過數百、上千的字句文章,來訴說一個「自己想表達的觀點」。
因為「表達」本身就是一門技術,也更是藝術,好的表達讓他人透過簡單易懂的例子,複雜觀念背後的基礎,就像是你正在看本篇文章一樣,寫作超過 10 年,我還在練習寫出更精簡易懂的文章,我心中對攝影有再多、再好的想法,無法透過文字、圖片、影片來傳達,那也只是存在我腦海裡自我陶醉而已。
🟥表達的專業
前面提到過「一張照片勝過千言萬語」,那是對創作者而言確實如此,照片本身裡頭所有含蓋的符號,都成為提醒創作者本人的「線索」,喚醒腦海裡沉睡的印像與記憶,不用說太多,單單看到照片就能在心中激心無限的情緒與感動,這是在「藝術創作過程」,大腦與身體所體會到的感受。
當創作者卻將這些感受分享給他人,也是「藝術的定義下第二個階段」,與他人共享創作意識、美感,進到情感的交流,這時如何將腦與心裡頭千言萬語,適當的「呈現」出來,這也就是「表達的技術」
🔹表達清楚也是一種「專業」,就是將複雜難解的觀念,透過簡單的說明讓他人明白了解,而阿拉伯人有一句俗語這麼說「若一篇文章,若你能不用花太辛苦,就能解理文章的意義,那需要高超的寫作技巧才能做到」。🔹
🟥攝影人缺乏的是…
很多攝影人在創作過程中非常的精研,其精神我個人真是打從心裡感受敬佩,可以舟車勞頓數十回,只為了一張代表作品,又在電腦前花上數小時編修,這點我真的不行,也十分佩服,這些作品非常漂亮、吸睛,而我也相信這前前後後的過程,有著許多我們大家可以學習的地方。
在作品精研上花上不少功夫,卻不知道「表達」也該是要學習技巧 (或是技術),我相信一張前前後後投數入小時的作品,絕對值得花上十來分鐘細細的談談,這張作品本身的故事,照片故事「背後的故事」。
比如說最簡單的 – 這張若是人像照片,可以先說說「主角與攝影師」的關係是什麼? 我認為「眼神」是人像攝影最重要一環,眼神可以傳達與創作者之間的關係,無論是「生活中的交集」或是「為了創作而扮演角色的眼神」,這些是我在看人像作品中第一個想知道的事情。
為何選擇這個場景拍攝? 如果不先知道「創作動機」,我能不能感受得出來選擇這場地拍攝的含義是什麼? 色溫、色調的呈現,我的感受是否與創作者一致? 時間點是一天的何時,為何選在「此時、此地」創作這些作品,光是以上這些問題,就可以費上好些時間來一一的講解。
風景攝影那也不簡單,追著光、追著影、追著一年僅有數周、或是數天才有較多機會的主題,這主題為何是你想追求的? 中間遇上了什麼困難? 同樣的作品不同時間拍攝,之間的關聯又是什麼? 太太多可以分享,若是一位好的聽眾,打破沙鍋問到底,一路追問創作者在拍攝作品最核心的問題 – 為什麼此時、此地、選擇這張照片作分享,這是個尖銳的問題,更是一張照片分享過程的主旨,也是藝術表達的一環。
可惜的是,絕大多數拍攝出讓人驚豔作品的攝影人,幾乎沒有太多人會注意到這點 – 作為藝術第二階段,與他人共享情感、意識的交流,在社群與通訊軟體發達的今天,只要貼張照片出去,簡單的三、五、十幾個字交代了想法,就期望觀者能夠了解這張作品想要訴說的種種故事,我想對於觀者來說,這項任務有點太難了點。
🟥要,溝通嗎?
除非是較正式的課程、分享會,攝影創作者才會為自己的作品多加說明,從我們看到的照片開始「倒敘著說」,構圖表現、創作參數、後期處理、創作念頭一一的分享,若非是個較為正式的場合機會,不然我們在網路上看到的作品分享討論,大多都只是淺薄、直覺的感受。
別說他人,我自己也仍在努力,只是方向有些不同,我的作品並非都追求驚豔的感受,大多都是為了「教學」使用所拍攝的照片,在課堂上呈現,必需符合教學上適用的範圍,能教的不只是道理也好、觀念也好,我仍更希望挑出的這張「哇照片」,是包含更多我的創作心路歷程與感受,好讓無現置身在現場的學生,也能透過我的話語、肢體表達、現場情緒所構成的氛圍,感受我當時的情緒也好、作品創作的抉擇。
不過這樣子的工作,在撰文的今天更難了,透過遠距教學,少了更多現場情緒感受,互動上又更少了更多線索,讓我無法從學生的表情中,來檢視自己上課過程中,這段是否表達清楚,還是該停下來多說二次? 但相信這遠距上課模式,也會成為將來的趨之一,反而讓我再改變表達的技巧,以及作品挑選的標準。
🔹當然,絕大多數攝影創作者,是不需要應付我所面對的問題,畢竟那是我的工作,但是仍舊有項共通點就是 – 照片分享,絕不該只是三言兩語就能傳神表達,大多數創作者並無意識「分享也是如同攝影技術一樣需要磨練」,若真心想要與他人分享,不是一張照片三言兩語就交代清楚、收工,而我自始自終認為,那些被創作者忽略表達的那些照片故事,才是那張照片真正的生命,成為所有讓人感動作品底下支撐的基石、支柱。🔹
📷📷📷📷
7 堂攝影入門課 🙆♂️終生看 ⏱隨時看 🎞線上看
#報名連結:https://go.hojenjen.com/3p2g6n
👉9/30 前早鳥價~~ $4990
此時此地 在 Simon Chau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此時此地還可以怎樣揀啊?
祥哥有話說!
此時此地 在 ToNick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縱使舉步維艱
也要繼續前行
這裏,此時
我們一起繼續
明天早上10時 門票於快達票(網上及購票熱線)公開發售
網上購票:WWW.HKTICKETING.COM |
購票熱線:31288288 |
快達票將額外收取每張門票之顧客服務費 |
【HERE and NOW - ToNick Live 2021】
日期:2021年7月3日 (星期六)
時間:8:00pm
地點:九龍灣國際展貿中心 3/F STAR HALL
票價:$680/$480/$380
------------------
ToNick 的第七個演唱會 - "Here and Now"
"Here and Now" 就是此時此地。
面對時代變遷,無數個離別的故事在我們身邊發生,當離別慢慢習慣,情緒慢慢變得麻木時,你還會記起當初的夢想嗎?
此時此地還在掙扎的你是有原因的。ToNick 要在此時此地分享當下的感受,跟大家一起撐下去!和你們一起走下去!
冠名贊助|SAVEWO救世
主辦|BOWS PRODUCTIONS, GINGERS EVENT & ENTERTAINMENT
統籌|ELEMENTSS PRODUCTIONS
協辦|MARS MUSIC, VLOGGER, REAL MUSIC, ZUK觸, 賣飛佛, SOLAR SOLUTIONS
音樂伙伴|KKBOX
優先訂購|KKTIX
公開發售|HK TICKETING
互守崗位|叱咤903
此時此地 在 Simon Chau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為什麼父母關係會決定人生運程?
• 兩代恩怨為患終身:
原來此時此地生命痛苦的人
(長期生病、人際關係差、冇運行、事業不如意、精神問題等),
大多都是跟父或母關係惡劣的。
若父母已離世,內心有疚意,
更會長期抑鬱、甚至重病。
• 盡孝竟是幸福人生關鍵:
原來只要我們能夠有意願想辦法和父母修和,
重建親情關係,
即會馬上「轉運」,
生命各方面很快處處漸入佳境;
行動開始了,
奇蹟就不斷出現。
• 陰陽相隔亦可修和:
即使父母已經仙遊,
再無可能面對面親身破冰、解結,
我們也完全可能透過種種方法,
包括靜心、儀式、催眠、宗教法事等,
或是尋求他人幫助,
單方面轉化個人內心的想法,
得到理想的療癒效果。
【覺醒幸福旅程】4月主題課:修和父母
https://www.greenwoodshk.org/
此時此地 在 此時此地Here&Now 的推薦與評價
知本老爺2013新企畫「藝文老爺」系列活動首部曲5月4日正式起跑!首場邀請到「父後七日」暢銷作家劉梓潔,分享創作旅程與新書「此時此地」創作概念,知本老爺特別 ... ... <看更多>
此時此地 在 此時此地/ Time and Place | Math, Places, Math equations 的推薦與評價
Nov 8, 2014 - This Pin was discovered by Kuan Ting Ho. Discover (and save!) your own Pins on Pinterest. ... <看更多>
此時此地 在 [心得] 此時此地- 看板boo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圖文版:https://where250018.pixnet.net/blog/post/94841582
拖天氣的福,最後一年的寒假迎來的是終於變冬日的淡水,又冷又濕
於是,天氣成了賴在家的藉口,一口氣看了很多書
而此時此地,大概是我這幾日奮發苦讀(?!)後,最鍾愛的書了
劉梓潔,作者的名字或許不是很多人有印象
但是,這位作者的作品,台灣人應該多少都有聽過
"父後七日"
但我覺得此時此地,跟父後七日電影中,作者所給我的感覺,是大大的截然不同
或許是當初在看電影時不夠用心,又或許是文字的描寫更加細膩些,再看完此時此地後,變
深深的被作者的文采吸引
自然.優美.不做作,最重要的是我喜歡文章裡面突然出現的小髒話
如果整篇文章充滿髒話或是口語,只能說是粗俗
但若適時出現的小髒話,對我這俗世之人而言,卻覺得有人性的味道在
此時此地,是本散文
讀起來很輕鬆,卻又好像可以思考些甚麼的好書
最後,附上書中我很喜歡的一段文字
"我總是在"等著什麼"成天嚷嚷有就有,沒有就沒有
看似瀟灑豁達,其實可有可無,模凌兩可,虛晃而擺爛
等到發生了,才發現自己根本不要,而真的要的,恐怕窮盡一生也等不到"
--
就想寫寫東西:https://where250018.pixnet.net/blo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9.165.13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