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故事:【石頭記】
地鐵站人來人往,未必有人留意牆身石材上的花紋,但對年幼的他來說,每一格階磚每一格地板,都可以是一個迷宮。
那一天,他細心盯著石牆,竟發現一個好像貝殻一樣的花紋。
他問大人那是甚麼,每位大人都無法給出一個滿意答案,於是他將這個疑惑收藏在心底,一直到長大後,學習到更多知識,他才發現那些花紋竟然是貨真價實的化石。原來,在大理石這種香港常見的石材裡,經常保存著億萬年前的海洋生物化石。
後來,他成為了石頭的愛好者。香港雖然細小,但這個地域過去的地殼活動相當活躍,不止讓地貌變得山多平地少,香港的礦物資源也非常豐富。間中,他會抽時間到香港各地,逛逛地質公園,觀察不起眼的石造建築物,想知道不同石頭背後的故事。
每天回家,他都會經過榕樹頭。日間,總有老人在公園打發時間,有人下棋,也有人隨著音樂起舞。某天起,他看到一位總是坐在樹下的老人。他每天維持接近的姿勢,側耳傾聽某種東西的聲音。
//絲絲點點計算 偏偏相差太遠
兜兜轉轉 化在段段塵緣
紛紛擾擾作嫁 春宵戀戀變卦
真真假假 悉悲歡恩怨原是詐//
由於總是聽到《達明一派》的歌聲,起初,他還以為老人家在聽收音機。當他仔細一看,才看到歌聲來自其他老人的手機,這位老伯手中拿著的,竟是一塊石頭。
「你在聽甚麼?」他問。
「聽聲音。」老伯回答。
「聽甚麼聲音?」他問。
「花崗岩的聲音。」老伯回答。
他當然不解。老伯遞出花崗岩讓他聽,當然也是甚麼聲音都聽不到。
於是老伯解釋:
億萬年前的香港,其實只是一個遍佈火山的海域,當那些火山連環爆發,噴出來的熔岩冷卻凝固,變成海面上的岩石,日積月累,成為我們現在站立的土地;而那些未有噴出的熔岩,則在地底深處凝固,變成花崗岩。
於是,老伯手中這塊花崗岩,其實記載著一億年前的香港記憶。
「想像一下,一億年前的香港是怎樣的?」老伯說。
這一刻,他閉上眼睛,拿著這塊花崗岩靠近耳邊,他彷彿聽到一億年前火山爆發的聲音,看見這塊石頭經歷過的歲月。
有人說,一萬年太長;也有人說過,如果要為記憶加一個期限,希望是一萬年。但對比我們立足的這片土地而言,一萬年實在太短太短。
公元前一萬年,亞特蘭提斯被地震和洪水毀滅,沉入海底;億萬年前,伴隨火山爆發和地震,香港這片土地無中生有地出現。
人類以花崗岩為原材料,舖成道路,築起大屋,慢慢建成一個城市。時至今日,我們的日常生活,仍被億萬年前的遺產包圍。
因緣際會,大家聚集在這裡,這一個屬於我們的家。可以說這是巧合,同時,也可以說是奇跡。
Storyteller: 大館 Tai Kwun
億萬年前,北半球某處經歷了一次山崩地裂,飛灰直衝天際,火焰向大地四周蔓延。平復過後,一塊蘊含著堅固岩石的土地應運而生。時至今日,在這險峻的地勢上如神蹟般築成了一座大都會—香港,而土地上那種帶有小黑點「花」紋的花崗岩,仍常見於各區的道路之上、建築之內,默默守護著我們的日常。
由2021年澳門藝術節重點節目《大堂巷七號睇樓團》的團隊「歷歷在目」呈獻,以域多利監獄和香港礦石歷史為創作靈感,築修與岩石有關的浸入式環境劇場《牆邊練習曲》。觀眾將戴上耳機,步入以花崗岩建成的百年監獄,徜徉於投影、燈光、聲境與表演之中,觸摸由岩石連結的土地,再次凝視天天與人相伴的花崗岩,見證又一次的推翻重組。
大館表演藝術季:SPOTLIGHT 〖環境體驗劇場《牆邊練習曲》〗
2021年10月7 - 17日
07 – 10, 12-17.10.2021│7pm & 9pm
大館各處
門票現於 art-mate.net 公開發售
〖《牆邊練習曲》展覽〗
日期:10月8-17日
時間:中午12時至下午5時
地點:F倉展室
免費入場
了解更多:
https://bit.ly/2XoVpPH
#沒有你的故事也是你的故事 #展覽故事 #牆邊練習曲 #大館 #大館表演藝術季 #SPOTLIGHT #環境體驗劇場 #石頭記 #睡前故事 #EveryoneisStoryteller
📚 成為 Reading Club 會員:https://bit.ly/388NCaD
✨商業合作/廣告洽談,歡迎聯絡:info@story-teller.com.hk
📻 收聽 StoryTeller Radio :https://store.story-teller.com.hk/pages/podcast
👉🏻Tag us at IG @everyone.is.storyteller to be featured
📮投稿你的故事/藝術作品:https://bit.ly/2FwN6G3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Topaau土炮,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若談起香港本地醬園,周家四代人的觀塘 「大孖醬園」自然佔上一席。第四代負責人名叫周嘉衞,雖然名字帶點女孩氣,身形相當健碩。他自小便喜歡運動,非常享受運動時大汗淋漓、心跳加速的快感,故修讀體育系的運動訓練,期望能成為體育科老師。 如此好動的他坦言原本並沒有繼承家業的想法,毫不猶豫說道成為老師最開心...
「歷歷在目解釋」的推薦目錄:
- 關於歷歷在目解釋 在 StoryTeller 說故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歷歷在目解釋 在 威力醫師的育兒週記-王韋力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歷歷在目解釋 在 李姓中壢選民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歷歷在目解釋 在 Topaau土炮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歷歷在目解釋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歷歷在目解釋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歷歷在目解釋 在 Re: [閒聊] 丘哥即將離隊? - 看板Elephants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歷歷在目解釋 在 瀝瀝在目還是歷歷在目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歷歷在目解釋 在 瀝瀝在目還是歷歷在目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歷歷在目解釋 在 瀝瀝在目還是歷歷在目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歷歷在目解釋 在 瀝瀝在目還是歷歷在目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歷歷在目解釋 在 記憶猶新歷歷在目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歷歷在目解釋 在 記憶猶新歷歷在目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歷歷在目解釋 在 【游戏反坑局】历历在目,玩家好评率98%,用眼睛玩的叙事佳作 的評價
- 關於歷歷在目解釋 在 Re: [閒聊] 丘哥即將離隊? - Elephants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歷歷在目解釋 在 威力醫師的育兒週記-王韋力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OHCA
十年前的今天,
跳出的動態回顧,
有點感傷….
那是農曆八月一號,剛過七月,
原以為一切平安了,
卻還是出現了一個十五歲男生的OHCA,
(唸作「歐卡」,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
印象中,是原本一切健康的大男孩。
當天體育課本來還跟大家有說有笑
卻突然就在操場倒下,
同學見狀馬上通知老師,
學校馬上打119,
救護車十分鐘後就抵達現場。
不誇張,直接開到草地上
消防救護人員就開始緊急處置,
一路CPR火速開到醫院,
我們接手後插管、強心劑⋯
但看起來沒有任何起色,
跟家屬解釋後,
家屬表示在北部最疼他的阿公,
正趕過來想看最後一面…
急救三小時後,
阿公雖然泣不成聲
但又感謝我們一直急救到他來,
終於
我還是宣告了一個年輕生命離開這世界⋯
為什麼十年前的一些情形歷歷在目?
因為當天的消防人員情緒也很激動,
紅著眼眶把細節說給我聽,
一直問我有沒有什麼可以做的更好,
有沒有機會可以救起這個孩子?
從他們接手到醫院的處置,
老實說台灣消防隊的救護能力,
跟醫療團隊水準應該已經是世界前幾名了,
唯一可能再更好的就只剩,
「民眾在救護人員到之前能做的事!」
畢竟這個案救護車到達已經心跳停止十分鐘以上了!
我並不是責備學校老師或其他同學喔!
但是如果全民的基本評估救護能力,
都能更好,那就一定可以減少更多悲劇。
我自己以前也常去幫公司團體上急救課程,
可以明顯感受到,大家的心態都是
「遇到這個就叫救護車啊!還做什麼?」
我都會請觀眾想一下,
如果今天倒下的是你的父母、小孩,
甚至是最愛的另一半,
你只想等救護車過來?
還是願意把可能救他一命的方式都做看看?
如果你的答案是「我願意」
那下次看到不管是各消防局的救護宣導,
還是醫療人員寫的急救常識,
花點時間看看,
頂多不喜歡就不按讚,
反正有些人喜歡也不一定按讚啊🤣
歷歷在目解釋 在 李姓中壢選民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日的選民結構與投票行為已經與以往大不相同,過去如我等 #泛藍支持者,並無其他選擇,最後只能「#含淚含血加含恨,#票投國民黨」的時日已不復見,大可以改投尚稱中道的台灣 #民眾黨 或是其他政黨。而近日國民黨民調持續低迷,乃是全黨仍未團結,未有一致共識,並非現任主席 #江啟臣 一人之責任。此時此刻也不應病急亂投醫,不切實際地認為新主席即能「#一人救全黨」。去年江啟臣以青壯世代之姿,在國民黨最低迷,眾人避之不及唯恐不及的時刻接下黨主席這個燙手山芋,成果或許乏善可陳,但這樣的勇於承擔,至少「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也算踏出新氣象的第一步了。然而,改革需要時間、團結、與決心,不需要機關算盡,更不需要重演「#換柱2.0」。相信其他的泛藍隱性選民也和筆者一樣,對於每一位國民黨主席參選人都有如此的期待。>
本人雖非黨員,卻一直是泛藍的隱性支持者,也是一般大眾認為的「#中性選民」或「#隱藏知識藍」,這次 #國民黨主席選舉,如本人所見,很不幸又落入過往讓支持者吐血不已的「親者痛,仇者快」惡性輪迴。「換柱」造成選舉崩盤的慘痛經驗,歷歷在目,上次的主角 #朱立倫 前主席,因此下台,這回再次出馬競選黨主席,有必要對於過往的爭議問題提出合理解釋。不然就算此次選舉在黨員結構及派系支持下,能夠僥倖過關,在接下來的2022和2024選舉中,如果對手重提往事,那麼這些無法釐清的羅生門,必然會讓支持群眾內心糾結,而產生數不清的問號。很可能成為壓垮國民黨的最後一根稻草,屆時又將重蹈覆轍。
首先,之前國民黨主席的潛在候選人,包含連勝文或卓伯源等,紛紛提出了 「專職黨主席」主張,當年的「換柱事件」,即是朱前主席對競選總統猶豫不前,最後趕鴨子上架,造成中間選民嚴重認知失調,繼而造成選舉崩盤。此次朱前主席理應引以為鑑,針對參選總統議題做明確回覆,避免落入「朱立倫之心,路人皆知。」之窘境。
再者,朱前主席雖然強調 「改造一定有我,改選不必在我」,但細觀其近日相關行程報導,皆與過往國民黨為人詬病之地方派系有緊密連結,讓人擔心會走入被派系綁架的老路。在國民黨主席選舉中,似乎可以借力使力而佔優勢,但對於冷眼旁觀的中性選民而言,又再次產生嚴重的認知失調,而形成「改選不擇手段,當選一定有我」之負面印象。這種引鴆止渴的舉動其實是短多長空,對國民黨佈局明年地方選舉和大後年總統選舉,必然極為不利。
投書:國民黨選舉,又成換柱2.0?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122077
歷歷在目解釋 在 Topaau土炮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若談起香港本地醬園,周家四代人的觀塘 「大孖醬園」自然佔上一席。第四代負責人名叫周嘉衞,雖然名字帶點女孩氣,身形相當健碩。他自小便喜歡運動,非常享受運動時大汗淋漓、心跳加速的快感,故修讀體育系的運動訓練,期望能成為體育科老師。
如此好動的他坦言原本並沒有繼承家業的想法,毫不猶豫說道成為老師最開心。惟心疼父母一生對醬園的犧牲,小時父母為經營生意慘淡的老店外出兼職;放下所有喜好埋頭煮醬的辛勞記憶仍歷歷在目,加上兩老年紀漸長,身體始出疲態,種種原因使他回家將祖輩留下的家業承傳下去。
他接手時是父子檔一同經營,新舊的交替總會有碰撞。他認為年輕一代的新元素較多,而對大孖醬園而言,保留傳統的基礎上,適當加點新的元素才是最好。而新元素加入與否必須和父親、醬園師傅溝通及交流,集思廣益後才可推行。
這份謹慎的態度使父親對他評價甚高,父親認為兒子刻苦耐勞,做事執著兼有原則,這些特質推動他不斷進步。父親道兒子作為新一代有很多新的想法,補足了他們舊一代能力未及之處,使醬園跟上時代的步伐。例如,兒子增設機器設備,使醬園的製造可半人手操作,節省人力。 還有,嘉衞留意到社會上的健康風氣,特意買相關書本以作參考,甚至親身到台灣、意大利、日本參觀當地的醬園,學習他們的醬料文化和製造方法。致力研究醬料,力行使自家醬料達到健康、天然,使作為父親的他相當欣慰。父親在介紹兒子親自研製的魚蛋醬,臉上揚起為兒子而驕傲的笑容。
嘉衞解釋老店名字的來由。「大孖」二字源自他爺爺一代,兩個「子」字合成的「孖」字,蘊藏爸爸傳承爺爺、他亦傳承爸爸,有子承父業的意思,他不忘這間醬園以家庭作坊開始,藉此寄語會一直承傳下來的老字號精神。
兒子滿足說無論多辛苦,只要看到自己親手送上的醬料獲得客人的喜歡,一切都是值得的。
大孖醬園
觀唐祟仁街33號地下
大孖醬料總店: 觀唐祟仁街33號地下大孖醬料元朗分店: 元朗紅綿圍3號厚德樓地下1號C
大孖醬料大埔分店: 大埔寶鄉街54號大榮里2號地下
#大孖醬園 #本地醬園 #醬料 #魚蛋醬 #老字號 #子承父業
更多土炮好片:
「疫境」見人心 九龍城小食店無得賺都用靚料:過不了自己那關
https://youtu.be/8y5vzG1hnqo
百年傳承 屹立香港70年的雲吞麵
https://youtu.be/8D_bkFG9X90
深水埗十元滋味腸粉 合益泰小食
https://youtu.be/k9b119K3yyA
==============================
土炮好片,馬上訂閱YouTube: http://bit.ly/2H7BpYW
==============================
如有各區好人好事、小店情味故事、本地攝影作品、社區有趣大小事等等,歡迎Inbox土炮報料,有機會在專頁上刊登!
歷歷在目解釋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10/15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7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8/3(六)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 10/26 開班!]《CIA通達力》初階班~全方位溝通表達訓練(第二十八期)
讓原本的你成為自己的力量與資源,帶你前往想去的地方。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3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pse.ee/5TB7F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今天我們來破解一個迷思,那就是「這世界上,到底有沒有『命運』的存在?」聽到這樣的破題,會讓你想到什麼?
是不是像是「為什麼我老是遇到爛情人?」或者是「為什麼我總是懷才不遇?」,再不然就是「錢為什麼都留不住?」。
甚至於是「為什麼我一直跟爸媽吵架,難道命中注定相剋嗎?」這些是不是都比較偏向「宿命論」,而且這有可能都是你的疑問。
相信我問到這裡,你可能會有很多往事、歷歷在目,想要跟我分享。但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是個很務實導向的心理學家。
因此喔,我能給你最誠懇的建議,就是請你把心力收回來,不要浪費在那些「過去」,否則啊你永遠會「過不去」。
我很喜歡的一個心理學家榮格,他曾經說過一句話,他說喔:「當一個人對自己的內在,缺乏自覺的認識的時候,它就會轉化成為命運。」
榮格所說的「缺乏自覺的認知」,其實就是我們東方人,常說的「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也就是那些「積習難改」的事。
那什麼叫做「積習難改」的事呢?我來舉一個例子,你馬上就會明白。
這就像是一個放學準備要回家的孩子,因為同學的邀請,請他到同學家玩,結果玩到忘記時間了,匆匆忙忙的趕回家。
一打開門,看到媽媽生氣的臉,就會覺得自己很愧疚;才想要道歉,但是他還沒有開口,媽媽就已經開罵了,完全不聽他解釋。
他感覺到很刺耳、而且不被理解,所以呢,就生起了不耐煩的情緒,用力的把房間的門關上,並且藉著載上耳機打電動,來平復自己被媽媽責備的氣憤心情。
而媽媽呢,也因為被甩門,她更生氣,就更罵孩子罵得更用力;而孩子繼續把音樂開得更大聲,更不理會媽媽的怒罵。
這樣子是不是讓媽媽覺得,孩子更自我中心,完全聽不進去別人的關心,而且呢,孩子被誤會得就會更深、更不想解釋、更不想回家;下課就更容易的跑去同學家。
於是你聽到這裡,大聲斥責和我行我素,是不是就成了他們親子之間,完全沒有辦法擺脫的命運了,它根本就是一個惡性循環。
所以聽到這喔,你是不是也很熟悉這樣的母子互動的一個相處模式呢?沒有錯!這樣的熟悉感,其實就是大多數人很少覺察到的「習慣」。
然而如果我們回到最原初的動機,不管是媽媽的出發點,還是孩子的出發點;其實他們都不想要這樣的結果啊!
其實啊,最近的神經心理學家的研究,都己經證實;我們的大腦裡面有很多神經元,彼此之間的激發或者是抑制,透過很多重複的行為,就會讓神經區域之間的連結,發展成固定的神經迴路。
白話文就是「習慣的養成」。
那更簡單的說呢,這個世界上,並沒有所謂「命運」的存在。你現在覺得的很多像「輪迴」一樣的重複,說穿了就只是因為你沒有意識到它,而一再的放任它重複不斷的「神經迴路」,如此而已。
就拿剛剛的例子來說,覺得被誤解的孩子,和生氣罵人的母親之間,只要有一個人,先有意識的打破罵人和冷戰的行為,去改變這兩個人之間,對於「放學出去玩」這件事的反應,而建立新的互動習慣,所有的「輪迴」它其實就可以打破,親子關係就會變得有解。
所以,如果你想要打破生命裡面的輪迴,建立新的習慣,你就一定要先幫自己大腦,輸入三個觀念。
第一個觀念是,叫做「正確歸因自己的行為。」
先搞清楚哪些是環境,或者是先天的因素,而哪些是自己可以改變、可以控制的?
這樣子你就能夠更客觀的,看待事情的因果關係,而不是一昧的去迷信「命運」這種絕對值信念。
也就是說喔,面對孩子溜出去玩的母親,可以先認清「玩」這件事,它本來就是孩子的天性,我們根本不可能壓抑,和完全消除「孩子想要出去玩」。
母親得花一點時間好好的覺察,真正引起她憤怒的事情,是孩子太愛玩?還是孩子沒有先告訴媽媽,要出去玩呢?
因為孩子沒有先告知這件事情,讓身為母親的自己,感覺到擔心跟害怕?所以一個媽媽,她憤怒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如果是後者,那其實只要好好告訴孩子:「我生氣的原因,是因為關心你,只要你能夠事先徵求我的同意,並且準時回家,這樣子我就不會罵人。」
如果能這樣子說清楚,孩子是不是就比較容易懂得母親的在乎,用媽媽可以接受的方法,去滿足自己的需要,自然也不會讓媽媽老是在罵人;而身為孩子的自己,也就不必甩門、冷戰,自然能夠化解母子之間的衝突。
但是如果是前者呢,媽媽這時候就可以繼續去思考,「愛玩」那會發生什麼事?你對孩子有什麼期待?
而這個期待,真的跟孩子本來的樣子有呼應嗎?還是只是我們個人的投射,硬是要把孩子變成另一個樣子,或者是自己理想中的樣子?
在我們面對「習慣」的時候,你一定要先搞清楚,哪些是可以調整的,而哪些是很根本的需求?我們只能接受,你壓抑它是沒有用的。
就像是一個左撇子的孩子,你硬要他用右手拿筷子、用右手寫字,他就會變得很奇怪。
但如果你跟他說,為了不要跟旁邊的人打架,吃飯的時候去磕磕碰碰,那在吃飯的時候,如果可以選擇,自己的左邊盡量不要坐人,是不是也是個解決方案啊?
就像如果我們唸書不行,仍然可以找到自己優勢,好好的發揮,一樣可以出人頭地。
我知道像這樣子理智的「自我歸因」,好好的去釐清,自己在意的是什麼;如果沒有經過刻意的練習,其實並不容易做到。
但是就像「麥克.阿瑟」的祈禱文裡面說的:「神阿,請賜給我寧靜,去接受我不能改變的,請賜給我勇氣,讓我去改變那些能改變的,並且賜予我智慧,去區分這兩個的不同。」
唯有你努力的去嘗試,才能夠一次一次的,去靠近寧靜跟勇氣,還有智慧,進而才能夠有機會,去翻轉自己的命運。
再來,第二個能協助你,建立新觀念的習慣,就是「具體的經驗,會大過抽象的理解」。這是什麼意思呢?簡單來說,就是喔「做到」會比「知道」來得更為有效。
美國的教育學家,他也是一個哲學家,叫「杜威」;他所倡導的「生活就是教育」、「做中學」這些教學理念。它不只是受到全球教育界的肯定,更受到神經心理學領域的推祟。
因此呢,現今的心理治療,不僅限於在治療室裡面坐下來聊一聊,教育也不只是在教室裡上課,有很多的科學證據都顯示,多層面的實做技術的擴充,更有助於學習。
就像是剛剛那個媽媽,如果對自己的孩子,沒有辦法好好的說話,他也可以請朋友幫忙;請朋友扮演他的兒子,練習怎麼樣好好說話,該用什麼樣的語氣和用詞。不要小看這個模擬喔,我們的大腦,對於曾經說過的話,下一次要再說出來,就容易多了。
透過這些實做的方法,讓人重複並累積正向的經驗,這樣子就會直接產生「做到」的效果。
這是因為喔「知道」只是觀念的累積,而「做到」卻是讓我們的身體,擁有身體的記憶。深刻的程度,一定會大於「知道」這件事情,而且只要做到過一次,就更容易的讓人保持這樣的新習慣。
最後呢,第三個觀念,是「內在語言會影響心情感受」。
更直接的說,就是你怎麼詮釋這個世界,你就會有什麼樣的感覺。
打個比方喔,就是兩個人如果同時都踩到大便,但A呢,會覺得太幸運了,所以趕快跑去買彩券,而他就會有快樂的感覺。
但是另外一個B呢,他會覺得唉呀!觸霉頭、真得很倒霉,老是擔心因為踩到了一次大便,而後面會有壞事情發生,於是呢一整天悶悶不樂。
像這樣子遇到同樣的事情,但是卻有截然不同的感受,它的重點就在於「你怎麼看待你正在經歷的?」改變看待的方式,就能夠左右自己的情緒,並且決定我們接下來的行動。
就像剛剛的媽媽,她如果詮釋兒子的愛玩是「調皮」啊、「不好學」啊、「偷懶」啊;那麼她自然就會擔心孩子的未來,覺得兒子會跟不上人家,一輩子「撿角」。
可是如果她的詮釋是「喔~我的兒子很有活力」、「充滿創意」、而且「很會交朋友」,他根本是個「孩子王」、「很有領導能力」。
她就會看到孩子的競爭力,而知道這些特質,在現在的社群時代,是很吃得開的;而因此更加肯定自己的孩子、喜歡自己的孩子。親子關係在這裡,就會自然而然的變好,變正向的轉圜。
而更有趣的就是,許多內在的語言的這些實驗裡面,它的結論都告訴我們,唯有好的情緒,才能夠引發好事不斷的發生。
所以我邀請你想一想,假如你一直不意識自己的內在語言,是怎麼樣跟自己對話的,那麼你真的認為有一個叫「命運」的東西在折磨你;或者是,你根本就是在自己折磨自己呢?
說到這裡喔,我們總結一下,我想強調的其實就是「積習可改,命運可變」。
只要你能夠開始懂得「正確歸因自己的行為」、「做到會比知道更有效」還有「我們內在語言會影響心情感受」這三個重要的觀念。
你就能夠打破舊的習慣,還有舊的反應連結,並且有意識的擁有好心情,幫自己建立新的習慣。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對你產生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就如同在內容當中舉到的例子,媽媽跟孩子。
我想我們生活當中有很多情境,可能是我們需要跟他達成共識、我們需要好好跟他相處,但是可能有一些基本的立場、有一些衝撞、有一些辛苦的對話。
當我們面對到這樣的情境的時候,怎麼樣能夠真正的看懂、聽懂,對方的言下之意,並且透過好的問句,引導出必要的共識。
如果你想要在這方面學習、前進的話,我很鼓勵你,可以好好的把握,我在10月15號開課的【高難度對話】課程。
這一門課程,是我在2019年,最後一期的【高難度對話】課程,希望你能夠一起進教室,我們一起前進。
如果你錯過這一次的機會,下一次的【高難度對話】課程,就要等到明年三、四月之後了。
我常常會有一個感覺,我們都不想要對命運低頭,但是常常會有一種「半點不由人」的感受。然而要突破這樣的困境,就如同你花時間看這一段影片到了現在,其實你是願意學習的。
如果你已經有這個意願,何不給自己一個決定,再跨出那重要的一步。希望我能夠在10月15號的教室裡見到你。
詳細的課程資訊跟連結,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歷歷在目解釋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秋風蕭瑟,掠過了清幽的譚公廟,拂到筲箕灣避風港。洪波湧起,打散了月兒傾瀉的粼光。五更時分的小碼頭,已經有十來人正盼着破曉。陸續見船隻埋岸,漁民將漁獲攤放於海旁叫賣。這一大早,來買海鮮的街坊算不上是絡繹不絕,卻也是湊了個小熱鬧。一名白髮老人正姍姍步至,眾人都抬頭喊聲「喜叔」,啊,他可是筲箕灣最老的漁民,身旁的正是他的髮妻喜嬸。他的白襯衫早已泛黃,於是他套上了一件灰白的風衣,遮蓋着點點風痕浪跡,也擋擋清勁的晚風。畢竟他已年屆七十五,不如壯年襟風,要堅持出海,總得披上護甲。二人與老街坊寒暄一番後,就來到岸邊佇足。望着墨藍的大海,他目光落在汪洋上虛緲的一點,彷彿,那裏有着一塊,至珍的瑰寶。
最美的相知
船舶擊拍着浪濤,浪花的聲音呼喊着他們上船。喜叔兩公婆登船後,就訴說着這是兩人的恆常生活。畢竟上了年紀,二人現時大概一星期出三至四天海,只要是出海日,他們都會於凌晨四時起來梳洗,五時許來到譚公廟這邊,由駁艇將他們送到自己的漁船上,因為漁船怕被損壞或盜取,不能停泊岸邊,故要由水上人稱為「送人艇」的接駁艇接送。不消五分鐘,小艇已停定於漁船旁,每艘船的位置已經分配好,漁民都有協議,不會混淆或佔位。二人利落地跳上船艙,喜叔第一時間執纜﹑泵水,仔細檢查船隻機器是否一切正常;喜嬸則於船身右側位置,拉起繩網堵住入口,防止蟹籠掉到海裏去。確定一切沒問題後,漁船就出發去。見喜叔開船技術之純熟,可知一定是訓練有素。他邊駛船,邊把自己身世娓娓道來。
四十年代,筲箕灣還是個漁灣,打從出生,他們一家人就住在海上。自幾歲起,喜叔一直都跟父母出海捕魚,他記得,那個年代,漁船還是搖橹的。當時因為要糊口,一家人天天出海,開足一星期工。直至八歲時,父親去世,他就跟媽媽出海捕魚,過着相依為命的生活。因此,喜叔自小與海洋打交道,雖然沒有了讀書的機會,目不識丁,卻練得一身好功夫,擔起了男人的責任。
對他而言,自己最幸運的,就是在這片海中,遇到最美麗的她。喜嬸,同樣是水上人,因為爸爸有一艘漁船,故自小就跟着父親出海捕魚。後來喜叔於其漁船打工,二人相戀十年方才結婚。婚後不久,喜嬸誕下大兒子,喜叔於是盤算,沒理由跟岳父打一輩子的工,於是與太太商量,決定考船牌,自己買一艘船捕魚,當時要買小型漁船很便宜,只需三千至四千元,到後來才慢慢換了艘大船,至今,與喜嬸已歷四十四年的風浪。
霎時清風,海水又將日月吞吐,波濤化成一片湛藍。如斯美景,夫妻二人未有閒暇抬頭欣賞。只見,喜叔把船停下來放錨,接着就忙於操作面前的起籠機,顧名思義,就是把前一天丟進海中的蟹籠逐個絞起來。這種捕魚方法叫「浸籠」,把魚餌綁好於蟹籠內,將蟹籠丟入海中,貪吃的魚兒就會從小洞竄進籠內被困,最後漁夫把蟹籠收回,再取出籠中的漁獲。往日,漁民多用排釣的方法,漁獲較多,但放了魚餌後,就要即日去撈起,不然魚兒都會逃脫。浸籠的好處就是沒那麼辛苦,蟹籠因為較難逃脫,故此放籠入海後,隔日再起籠也沒有問題。把蟹籠絞上來後,喜叔起勁地把籠子一個又一個丟往艙內。一旁的喜嬸把大堆魚餌從冰箱舀出,撿起地上的蟹籠,把裏面的魚及蟹倒出分類,蟹不能跟魚放在一起,不然會把魚都鉗爛,蟹放在外面的籃子裏,魚則放在魚倉。
接下來的步驟,檢查籠子有否被雞泡魚咬爛,如有破損就要修補,她邊縫補着邊謂:「蟹籠係我哋嘅飯碗,冇佢邊有魚?呢啲籠唔平㗎,嗰次打風,跌咗了四百幾個,冇咗幾萬銀。」她嘆一口氣,補好破洞後,就換入新的魚餌,舊魚餌多會倒掉,浸過海水鮮味就沒有了,魚兒很聰明,不新鮮不吃,而且魚餌要用新鮮的魚,有黃魚﹑池仔魚﹑鱭魚﹑橫雜魚,有時更會用九棍魚,下冰下鹽醃漬,以前買魚餌大約兩元半一斤,現時則要五元,成本相當高。轉眼間,一百二十個蟹籠已經埋疊了半艘船的位置,喜嫂隨即把籠子逐個舉起,再大力拋進海裏。一個籠有八斤重,一天五百多個籠,一隻手舉上來,十分吃力。喜叔指拉上來還好,丟籠下海更辛苦,更用力:「我習慣啦,唔係太辛苦,我成日叫太太開船,我去丟籠,佢話唔好,佢唔習慣喎!」每完成一百二十個蟹籠稱之為「一壇」,一天約莫做三壇。做了第一壇後,二人就開船往另一邊海域再重複上述工作,
最好的相伴
浪濤上的朝暉,日復日,仍舊美如初。夫妻二人的工作如是,甚至捕魚的季節及地方都有規有律。六至七月時,他們會去蒲台島﹑橫欄島等海域;八至十月風大,則去東龍島﹑石澳等,總之不離開香港。已經做到第三壇,眼見漁獲不算多,亦未見大魚。喜叔解釋,六至七月時,因為風斜,可以把船駛出一點,是捕得最多魚的時節。捉到大魚對他們而言,不是太常見,七至八斤的大魚,一年才得見十次八次,反倒一至兩斤重的魚就十分多,一天能有個十條八條。捉到大魚,足夠讓他們樂上一整天,他興奮地說起:「嗰日捉咗一隻大蟹幾開心,隻蟹重一斤十二両,賣咗一千蚊。」說得眉飛色舞,令他憶起最豐盛的年代。
七至八十年代,科技沒那麼先進,漁民眾多,卻大家都常見豐收。好景不再,現時的漁民並不如以往純樸,年輕一輩為求賺錢,都採用高科技的圍網漁船,他們又稱「燈光艇」。這些大型漁艇會栽一個海車,用海底雷達偵測海魚的位置,將牠們擊暈,魚兒不會動,只好任他們捕捉,一百擔﹑二百擔,全都捉走了,這樣,海洋都沒有魚兒了。說起來,他帶點唏噓:「嗰啲圍網漁船,一年賺二千幾萬,一隻咋!啲漁拖全部都係後生仔,用我哋個方法捕魚好少啦,可以話冇啦,我哋就快被淘汰啦。」歲月匆匆,又豈止慨嘆,還有那些年的驚險,依然歷歷在目。廿七至廿八年前,喜嬸與喜叔於風雨天出公海,二人合力扯桿,喜嬸蹲下來時,一個大浪打過來,把她拋下大海。往事嘛,說起來還可打個小趣,喜叔笑指很多水上人,其實都不懂游泳,包括太太:「咁我咪跳落海捉實佢,我叫她啊,唔好掐我條頸,搭肩頭好啦!你一掐住我就會死,一齊死。」結果船身壓下來,他一把推喜嬸上船,自己則於船底游過對面上船,喜嬸聽着猶有餘悸。年輕時經點風浪不算甚麼,現在年紀大了,倒要看天氣做人,大風反倒沒有所謂,可以如常出海,遇着大雨大多不出,免得冒險。
聊聊昔年,漁船不知不覺已駛到停泊處,駁艇早就在此靜候。他們一般於十一時許上岸,把漁獲推到魚檔賣,如遇到較大的風浪,就要先把魚兒放到水中數小時,好讓牠們先嘔吐乾淨。以往,喜叔都如早上的漁販般,於岸邊擺賣。經常被食環署追捕,被捕的話就要罰款及充公漁獲,損失慘重。終於,一家人於二十多年前上了公屋,決定租魚檔賣魚。說時遲,手推車已經被推進寫着「祥好鮮魚凍肉」的魚檔內,喜嬸接着一個勁兒把海鮮分類放在檔攤上的一個個膠籃內,用水養着活魚。他們賣的魚多是自己捕來,如果數量不夠,就向其他漁民買魚,運來魚檔。
喜叔於筲箕灣土生土長,自小已經捕魚賣魚,很多老街坊光顧。如果捉到六至七斤的大石斑,他會打電話着熟客來買,故大魚通常很快賣出。他半點不認老,賣魚都要親力親為,客人多是衝着他而來:「好多客見我唔喺魚檔就睇一睇,問,阿叔呢?去咗邊度?檔口啲人話阿叔去食飯啊,啲客就話轉頭先嚟買。」也不是浪得虛名,這些魚好不好,是否真的海魚,喜叔一看,全都知道。語畢,他就忙於向檔前的大叔及大媽滔滔介紹今天的漁獲,倉魚﹑金鮕﹑荷包魚,哪一種較清甜,哪一條新鮮得眼睛會滾動,如何煮才好吃。跟街坊聊着,不知不覺已經到了黃昏。足足工作了十四小時,這就是老漁民的一天。
一天很長,一世卻短。喜叔與大海作伴一輩子,沒有因此而富貴,只是過了樸素的七十五載。他倒是看得很開:「生意好難做,我哋幾十歲冇所謂啦,難做都照做。」事實上,他根本離不開這片大海。朋友都勸他退休,他也就試着退下來。只是,休息到第八日,他竟然頭昏腦脹,怎麼說,就是暈船浪的感覺。他覺得奇怪,就試着出海,結果出了海整個人又變得精神起來,頭也一點不暈。他跑回家跟太太說,還是不能退休。一心打算退休湊孫的喜嬸,只得苦笑:「冇辦法啦,佢要出海就陪佢出,辛苦命。」倘若喜叔最大的樂趣,就是捉到大魚,大豐收;那麼喜嬸呢,不就是看到老伴的笑臉嗎。
縱已滄海桑田,他依舊追逐,因為,他早已尋見他的天涯海角。她,亦然。
祥好鮮魚凍肉
地址:筲箕灣金華街57號
營業時間:6m-5:30pm
採訪:黃寶琳
攝影:胡浩賢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歷歷在目解釋 在 瀝瀝在目還是歷歷在目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推薦與評價
歷歷在目 | 造句救星2013年3月14日· 【歷歷在目】. 注音一式, ㄌ|ˋ ㄌ|ˋ ㄗㄞˋ ㄇㄨˋ. 注音二式, li li tzai mu. 相似詞. 相反詞. 解釋, 清楚明白的呈現在眼前。 ... <看更多>
歷歷在目解釋 在 瀝瀝在目還是歷歷在目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推薦與評價
歷歷在目 | 造句救星2013年3月14日· 【歷歷在目】. 注音一式, ㄌ|ˋ ㄌ|ˋ ㄗㄞˋ ㄇㄨˋ. 注音二式, li li tzai mu. 相似詞. 相反詞. 解釋, 清楚明白的呈現在眼前。 ... <看更多>
歷歷在目解釋 在 Re: [閒聊] 丘哥即將離隊? - 看板Elephants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去年從季賽的用人爭議、到讓全體球迷傻眼的28人名單
最後TS從3:1優勢被絕地大逆轉吞下七年六亞黯然自請下台
對比今年4:0直接橫掃拿下轉賣後首冠,我相信他自己看在眼裡也很不是滋味
另外莫忘擔任打擊教練時2015 G7被無安打,往事歷歷在目
關鍵時刻各種AFK、不看數據被對手針對還沒反應
這幾年在本隊功勞或是苦勞多,留給球迷們自己評斷
丘的優點就不外乎是人和、又或著是說能讓主力選手很喜歡他
至於他沒愛的選手,冷凍、棄用後給球迷的理由多少人能接受?
如果丘真的離隊另謀高就,那自然也是恭喜他,希望他會是新東家的Mr.Right
我們該煩惱的是他會把本隊的戰術、暗號等體系、
甚至是球員的優缺點一併帶到新東家對付我們
不過這是職業棒球人事異動很正常的現象就是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2.78.79.8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Elephants/M.1638575430.A.5BE.html
別隊有沒有辦法能針對弱點做懲罰也是一環
※ 編輯: msarthur (112.78.79.81 臺灣), 12/04/2021 08:40:31
※ 編輯: msarthur (112.78.79.81 臺灣), 12/04/2021 09:04:52
※ 編輯: msarthur (112.78.79.81 臺灣), 12/04/2021 10:31:4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