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比露比外文書店 X 閱讀英聽資源分享>哈佛大學拼讀閱讀專家Wiley Blevins分享「教師在教導孩子拼音常見的錯誤」+Sophia老師分享如何利用Youtube練習英聽。
.
在店長Sophia老師為"Alphabet Reader Treasure"撰寫的部落格開箱專文及介紹影片尚未出爐前,先來看看這盒書的作者,哈佛大學拼讀閱讀專家Wiley Blevins分享 #教師在教導孩子拼音常見的錯誤 吧:
在影片中,Wiley博士提到,他在教育現場,看到許多教師教導孩子們常見的錯誤:
📌1.老師們做太多的發音示範,發音群分類,卻沒有和學生討論如何拆解、如何在閱讀與寫作中,實際使用這些字。
.
📌2.老師們在課堂上做太多發音(字群)的歸納與分配,卻沒有讓學生自己實際操作如何"讀出"或"拼寫"出一個字,但讓學生「#實際操作 如何"讀出"或"拼寫"出一個字」,才是拼音教學裡最重要,也是最能看見成效的部分。
.
自從前天晚上Sophia老師PO出線上課程資訊,不少家長私訊詢問的是:
🙋1.我可不可以只看老師的教學影片,但不買發音主教材?
🙋2.我可不可以先看一陣子老師的影片,再決定該買哪一套教材?
🙋3.我只想讓孩子在閒暇時間看影片,就像看巧虎一樣,但我沒打算先讓孩子練習認字,因為自己(家長)的英文發音也不好,也沒辦法看書陪讀。
🙋4.我只想看老師的教學影片,但教材我想自己開團購和出版社進貨。(謝謝這位家長的誠實XD)
.
其實站在開課收學費的立場,只要你有付上課學費進我的線上社團上課,家長或老師買不買發音主教材都行。但在"發音/閱讀教學"的「實作」立場(畢竟"發音/閱讀課程是我開課的重點之一),我還是希望家長「至少」手邊有一套教材,跟著我的進度一起走。畢竟進度越累積,人就會越發懶,不要說小朋友的記憶力有限,大人就算吃了銀杏,久了也想不起來自己倒底累積了多少影片沒看。很多習慣"打鐵趁熱"及早建立,不是很好嗎?(至於每套教材的適用年齡與教學差異,請看我前天置頂的Q&A)
.
「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閱讀是種很私密的個人行為,自己的眼睛看,嘴巴唸,腦袋想,耳朵聽,拿筆寫,沒有人可以代替你和你的孩子「閱讀」。
.
至於教材是不是跟我買,老實說我其實都沒差,因為我給【班內生】的團購價,都是書店可以承受的最低價格,我不敢說是全國最低價,畢竟我開的是「有公司立案」的書店,很多東西都是公開在檯面上的,包含課程,都是得開發票報稅/超過免運額度自行吸收運費/小幫手勞健保費/倉儲費的。如果你不是跟我買,說不定扣掉這些稅務和人力包裝/運費,我還省錢省事些。
.
並且我的身分不只是"老師",更是一間"書店"的負責人,之後也會跨領域研發烏克麗麗+英文教學的師訓及人才培訓,也會和其他書店/出版社或英文產業共同策畫一些活動。因為是出版社授權用書,我的工作就是把教材拍完,幫忙把每套教材的優點公開曝光、幫忙寫文拍影片行銷,研發教案發揮每套教材最大的功效,我把我的工作做好,這樣就夠了。至於教材跟誰買,對我而言只是給【班內生】和書店粉絲的客戶服務。
....................
另外,之後我也會在社團分享一些我個人常看的英文網站,這些網站不一定都是給小朋友看的教學網站 。身為三個小孩的媽媽,我覺得與其拼命的給小孩塞東西,不如先充實自己,畢竟小孩是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的。這些網站或影片,有些是我自己練習英聽,增加單字量,學習真正口語英文常用的英文網站。如果你也想像我一樣,中文系所畢業,完全沒有國外遊留學經驗,卻能全英文授課,或和外國客戶視訊簡報,你可以跟著我這樣做。也許等小孩大了點後,你也有可能是一位可以邊彈烏克麗麗教英文的英文老師,或者是一個英文產業活動的策畫人員。
.
今天我就以Wiley Blevins博士在Youtube上分享的這部「教師在教導孩子拼音常見的錯誤」為例,分享我怎麼聽懂這段影片。
.
👉1.先播放影片,從頭到尾聽幾次,大概知道在說些甚麼。(如果你完全聽不懂也沒關係,但先聽1~3次就對了。)
👉2.點選右下角的速度選項,由你耳朵可以跟上每個字的語速開始,再聽幾次。(Youtube有0.25/0.5/0.75/1....的選項,1為原片語速,數字越小越慢,數字越大越快)
👉3.打開右下角"字幕"選項,大部分的Youtube影片都有字幕,雖然這些字幕有時會因為主講人的發音和語速有點出入,但90%是正確的。然後跟著放慢速度的語速,逐字看哪些字你聽不懂。除了可以練聽力,也可以趁機累積單字量。
👉4.至於這些聽不懂的單字,我會不會刻意全背起來?老實說,「我不會」。因為如果是常用的單字,你在其他影片(不只是英文教學,也許是煮菜,英文歌彈唱,卡通....)都會常看到。常看到的字,就是實用的單字,那時我會花個幾秒記一下,但記不起來也沒關係,之後不同的影片多看到幾次,你就記起來了。但像這支影片,有些不常出現的字多為教語言才會用到的字,在其他日常影片不常出現。這類的單字,我只會順手查中文意思是甚麼,看到字根形狀大概知道是甚麼,或怎麼唸,我並不會將這些字背下來。但如果我即將參加一個全英文的發音教學會議,我才會刻意背一下些單字,或做小抄。
👉5.做完以上的步驟之後,別忘了再用正常語速,把影片聽一遍,或放慢一點語速,看著字幕跟著唸一遍。
.
祝親子共學英文愉快!
https://youtu.be/7tBUIh5UOHo
.............
Sophia老師「烏克英樂繪 Level」線上教學club
.
❤️【班內生】早鳥價報名+購書優惠→https://pse.is/3jbbwc
❤️【班內生】專屬上課社團→https://pse.is/3gxknb
❤️【班內生】Sophia老師線上課程Q&A→https://pse.is/3hrprq
📌書店粉絲團購優惠→https://pse.is/3hhslv
.
歸納法查經教材 在 新聞人 黃旭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從一本半線人出版的阿美語字典緣起
--我們都是這塊土地的島民,同島一命。
Lokah su' ga? Lalu' mu ga Wagi Qwali.
Kwara mtswe'. Muway su balay.
------(以上 泰雅爾語 賽考利克方言)--
Kapah haw kisu,salekaka mapo:long,
Ci Cidal Palang Ku ngangan nu maku.
Aray. Arayun 2021/05/24
Wagi Qwali Cidal palang
-----以上(阿美語 南勢方言)
今年(西元2021)初開始,春節前後,在新北市府原住民行政局長羅美菁(WAGI)到記者室拜年,她在記者室看見我的筆記貼滿標籤,各顏色的螢光筆畫滿註記。
當時,我桌上有一本「阿美族圖解實用字典」(應該已經絕版),也是依照字母貼滿標籤,裡面還有滿滿的眉批,我告訴泰雅族的WAGI局長,這一本藏書是26年歷史,是1995年由台北縣立文化中心(新北市府文化局前身)出版,是當時的台北縣長尤清、文化中心主任劉峰松(彰化半線員林人)委託林生安牧師、陳約翰先生等人編撰、時任三峽鎮長洪見文出版。
劉峰松先生是歷史學家、藏書家,當時在紙本文字閱讀仍是主流的時代,文化推動著力甚深。彰化古稱“半線” ﹝PASOA﹞,是以原住民半線社而得名。劉峯松先生將自己多年來陸續購得蒐藏的數萬冊台灣文獻獻給國人,在彰化縣員林鎮成立「半線文教基金會」。這是後話。
至今記得,WAGI告訴我,她很清楚林生安牧師,也說了一些其他族語老師的名字。當時,我沒有告訴她,準備花了兩個月的時間,趁空嫌,隨手將字典、講義、教材、讀一讀、唸一唸,說一說,去族語認證試試功力。
當天,WAGI也鼓勵我去參加認證(當然,這也加深應考的動力)。上樓後,羅局長請秘書送了一本張月瑛老師編著的「美語教室」 教材送我。後來,我發現作者就是我在網路族語教材上,影片阿美族語(海岸阿美語)教學的老師,也對後來我參考與學習幫助很大。
誠如好朋友大俠邱銘源先生所說,人的一生過程,除了愛自己,受助於貴人幫助很大。語言的學習,要充分的互動以及不恥下問。我在國中時期,當時的語言教學方法下,我被英語老師嚇到,以致於豆芽菜認識我,我不認識他,至今仍是菜英文。現在,通過阿美語(南勢方言)初級認證,要感謝的是高喬瑋先生。
過程中,誠如陳之藩先生文章所說,要感謝的人很多,那就謝天吧。高喬瑋老師(BASPANAY=老師=Sinsing)是花蓮瑞穗人,也是記者室的同業,在記者室改裝以前,他曾經送我一本「阿美語生活圖解小字典」,是以前前縣長周錫瑋時代的原民局長朱清義所編撰(咦?當時為何沒有給我一本參考)。這本小字典也對後續的學習幫助很大。
更重要的是,過程如果有不懂的,有現成的高老師可以對話、應用,他也會糾正我說錯的地方。雖是平常一些嘻嘻哈哈的問候,加上葉仁富特派、李梅瑛記者(母親阿美人)的敲邊鼓,日子很快就過去了。
【關於巧門與撇步】
還要感謝的是,今年3月的教育局茶會中,因為採訪教育局國小教育科長林奕成關於國小族語教學議題,他提供借我一套目前學生在學習的「點讀筆」與教材,翌日撰寫的一篇報導還引起電視台記者同業的根進。這套教材,其實是融合網路學習教材的紙本,但,「點讀筆」可以便利攜帶。
【推動族語教育 新北:善用科技1名學生也開班】
最新更新:2021/03/10 22:45
https://www.cna.com.tw/news/aloc/202103100296.aspx
這次認證初級聽力滿分,可惜口說只有29分(滿分40),要加油的地方還很多。依據經驗,以及認證內容,可惜當初報名應該直接挑戰中級,不過,那不是重點,語言是要來用的,不是拿認證來炫耀的。
誠如,新北市政府今年元宵節時所舉行原住民族文化會議時,與會頭目與領袖們、新北市議員馬見、楊春妹等呼籲學校要重視族語教育,族人在家主動與孩子說族語,營造學習與應用語言的環境。
這次的跨族群語言學習,其實,在網路上的原住民族委原會「族語E樂園」網站有許多教材,各大學族語數位中心 設計製作的語言資源也可以應用。我個人的狀況是,上述教材幾乎是阿美族語「南勢方言(北部方言)」,與紙本教材、真人老師、影片教學的多是美語海岸方言、馬太鞍方言(秀姑巒方言),所以,自己要稍微融會貫通一下。
過程中,也因為正在就讀世新大學的學弟姪子吳亦宸暑假期間去了花蓮縣豐濱鄉磯崎部落田野調查、拍攝記錄片等,我也稍微去瞭解這30多年前常會路過的部落,理解磯崎(撒奇萊雅語:Kaluluwan)位於台灣花蓮縣豐濱鄉最北方,東臨太平洋,西依海岸山。隨後,理解撒奇萊雅隱藏在阿美族人的歷史,回頭,看看,其語言與阿美族語有許多共通的地方。
畢竟,這是跨族群的完全陌生的語言,要在短短的兩三個月學習,我從基本的、熟悉的語詞開始學習,網路上「千字詞」有分類,諸位也可以依照自己的習慣分類,歸納。我將筆記本依照各類常用的語詞,以標籤備註後,貼在各頁邊緣尋找,遇到有機會對話時,不管她說對或說錯,就勇敢對話或請老師指導糾正。
基於以往國中學習英語被「文法」嚇到的經驗,族語的學習,我以生活經驗著手,用最根本的土法煉鋼自學。然後,聽老師與教材聲音後,以紅筆標註『翻譯』成我熟悉、可以理解、背誦的語文(可以是中文、漢語、客語、台語、或英語),只要有利於背誦解即可。
隨後,考古題可以增加自己的自信心,也慢慢找到一些南島語言共通的脈絡。誠如網友退休老師Doris Ke所說,她是土生土長閩南人,在在布農族5間學校執教鞭19年(現在應該沒有教鞭這東西了吧?還是改成「愛的小手」?)(109/8退)。Doris Ke老師曾於106年考取布農族族語認證中級合格。也是自學通過認證的她說,族語學習不難,會英文拼音法的通常能看懂羅馬拼音可以自行學習。
【動機與念想】
家父來自中國廣西,相當偏遠,是距離越南邊境的山城,以前稱呼「鎮南關」現稱友誼關的地方,青年軍從軍來台,說的是廣西方言與粵語。 母親是台灣台南人,說的是台語,外祖母或許應該有西拉雅族血統。 不過,我們從小就住在新竹的客家庄,說的是客語海陸腔方言,以往,爸爸與叔叔、伯伯鄉叔在世時,聽鄉音交談與辨識,已經熟悉那種陌生有親切語言的味道。
我自己因為服役期間的花蓮、台東海濱地緣關係、網路初起時與排灣朋友滋膏、山豬,與李孟驊、阿美朋友法拉漢、的關係、在醫療服務團隊擔任志工時,認識朋友娃利斯等關係;或跑新聞認識許多的原民公職人員、民代,即使我在全台灣各部落裡打轉25年,卻從未好好認真學習起某一個族群的語言,只是,一兩句簡單的問候語或招呼用語。這次,狠下心來學習,其實,也沒有這樣困難。
跑新聞32年,我們一直用筆與鍵盤寫著,呼籲大家重視母語。但,我總覺得自己要去落實看看,才更能發現問提、改善問題。甚至,推動與寫新聞或撰述評論會更有說服力。自己有兩位公主也通過了客語初級認證,更激勵我、讓我刮目相看的是,太后大人可以從完全不會說、不會寫、不懂聽客家話,卻可以自學、認真做筆記,一路過關斬將通過客語(四縣腔)的初級認證、中級認證。實在是太厲害了。令我衷心佩服至極。太座做筆記的認真精神,才是學習的典範。
不過,輸人不輸陣,這次,身為女生宿舍舍監的夸父老鷹,除了在客語認證(海路腔)通過中高級認證以外,也在阿美語(南勢腔)通過初級認證,總算在家中的話語權扳回一城。
今年四月的某個星期六,與同事調班去應考,並沒有告訴鴻國兄、佩瑤妹當時調假的原因,今天因為放榜揭曉,才不會無顏見江東父老。(遺憾應該直接報名中級)。
僅以自己為自己命名的
WAGI QWALI(泰雅語、太陽、老鷹) , CIDAL PALANG(阿美語、太陽、老鷹)
作為本文結語,面臨疫情當前,依舊嚴峻,祝福大家,
--我們都是這塊土地的島民,同島一命。
穆懷述 巴萊(Muhwy su balay)--泰雅
阿賴 (Aray)--阿美
烏妮娜 米呼米尚,(mihumisang as)、謝謝(uninang)--布農族丹群
瑪莎露 馬力馬力(masalu及maljimalji) --排灣族語
2021/05/24
#夜夜笙歌不山不市
歸納法查經教材 在 老ㄙㄨ的教育隨想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和新老師聊聊天 6:靈活的教學策略
和新老師聊天,彼此交流了好多想法,所以想把這些內容整理成一系列文章。
我們首先聊到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應該用單一模式,讓孩子們習慣、並在規律中學習呢?還是經常變化教學策略呢?
對我而言,每一天、每一課、每一屆的上課方式都不太一樣。每回上台前,我都會思考著:這班的屬性是什麼?這一課比較適合什麼教學策略?我想要傳達的教學重點又是什麼?
也因為我的教學目標不同,我要的教學成效不一樣,因此就會採用不同的教學策略。
有時候前一堂課,是用這樣的教學方式,下一堂課我就會想要換成另外一種教學策略來試試看。
我想要讓學生一直保持新鮮感,猜不出老師接下來要做什麼事情。在我班上,教學不會是常態,所以他們會期待老師在這一堂課的新把戲。
最好的教學方式,其實就是老師說少一點,學生學得多一些。很多時候我們可以反向操作,不以老師為主導,而是讓學生自己去學習這些內容。
例如:前天的社會課,上到「宗教」這一小節。我當然可以一個又一個的告訴學生:基督宗教、佛教、道教、回教的定義是什麼?伊斯蘭教有哪些源起及儀式?並且讓他們在課本上畫重點、背起來。
可是,這樣的教學法有幾個問題:第一,進度很慢,花去很多時間;第二,學生呈現被動的接受狀態,學習動機並不高。
所以我轉換另一個教學策略,依照課本內容設計了一張表格,發下去讓學生寫。挑戰度稍微提高,讓學生有事可做,會比單向的講述法更能投入課堂中。
然而,這樣的做法,也會導致學生唉聲嘆氣,學習動機不高。學生心裡會有這樣的聲音:「啥?又要寫學習單?厚,每回都寫學習單好煩……」學習效果因而大打折扣。
所以立即再加入另一種教學策略:學生可以自己完成這張學習單,或是去找另一個好朋友一起來寫。
這樣的轉換,優點極多。首先,學生的內心充滿喜悅,因為他可以自主選擇,他可以決定是要自己完成,或是選擇找他喜歡的人一起來共同學習。學生能夠自我選擇,讓內在動機被啟動。
第二是,學生如果不會,他可以得到同學及時的幫助。不會因為太難而覺得束手無策,呈現反抗心態。
第三,討論時與同學的互動,你一言我一語的,會充滿著互動的趣味性。
第四,孩子可以在討論中,貢獻一些答案。因為大多數題目都是從課本而來,他可以輕易擷取重點。在與人互動中有所貢獻,孩子能得到價值感與歸屬感。
第五,透過這樣的表格整理,孩子們可以對課本教材進行歸納與統整,但也需要去查資料補充相關資料。這樣的主動學習,比起被動式的抄抄寫寫,更能印象深刻,成為有意義的學習。
所以教室現場是充斥著歡樂的學習氣氛,大家都很投入的寫著學習單,想要一口氣把它寫完。倘若平時,我發下學習單當作上課教材或是回家作業,他們一定滿臉的苦瓜臉。
我本來打算讓孩子們寫三分之一,就收起來當成回家作業,但孩子們寫得很熱烈而欲罷不能,所以就再延長時間,寫超過二分之一後才讓他們收起來。在身旁同學的示範下,學習弱勢的孩子也知道該如何去找答案,而不是兩手一攤、一副「我就不會」的表情。
而下一節課,我們會用賓果方式來檢討答案,並播放實例的補充影片,延伸思考,讓知識更加立體。而若有時間,則會讓孩子們製作專題簡報,上台來分享他們的學習收穫。而複習方式,則可以採大富翁形式,複習並答對者,可為該組前進一格。
對我而言,我很怕做一些「無聊」的事。我們也都當過學生,最討厭無趣的老師和無聊的課程。那我們當老師時,又怎麼能夠每天每課都重覆操作單一的教學方式呢?
要讓學生覺得學習是有趣的,讓他們每天期待老師的課,千萬別讓他們覺得學習是乏味的事。
因此,每回上台前,我都會思考:「還有什麼教學策略,是可以讓學生動起來、且具有培養思考能力的歷程?」這是我身為一位老師,每天在教室裡,最常做也最想做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