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外景的日常 Day 4
才一進門巴奈就說今天只有我們兩個客人。因為已經廢了三天,再這樣下去不行呐,所以午餐時段就接一組來暖身,說完巴奈自己大笑了起來。我懂,因為我們也是來這邊廢的。
不安排行程的旅行在長濱有一半是行不通的,在這裡有部分的無菜單特色料理是採預約制。像是遇到巴奈這種想要廢不想太累的老闆,是會錯過的。今天中午當巴奈在廚房忙,我們就幫她拒絕了一個過路客。不喜歡排行程,但為了食物願意勤勞一點,長濱四天短居我挑了三間風格迥異的餐食。
先說結論,巴奈的小食堂是(我心中)無菜單預約料理、長濱的第一選擇。會吸引我的是它標榜能吃到阿美族醃漬食材,當然是經過改良,能符合大眾胃口的料理方式。阿美族獨特的醃漬飲食文化大致分為醃生豬肉的洗烙(Silaw)、醃魚的阿那度(Anato)、還有醃筍或各種蔬果的扶尬(Fukah)。
第一道是阿那度醃魚沾醬搭配手做麵包。醃魚的鹹香、爆炒過的辛香料,渾然天成的組合遺留一滴都是浪費,我用麵包把碟子裡的沾醬刮除乾淨。完食。第二道巴奈拿著噴火槍炙燒放在紫米飯上、那片非常小的五花肉,她說這是炙燒洗烙握飯。巴奈不只做菜,她還說菜,每一道都搭配阿美族文化脈絡一起食用。
洗烙是阿美族最代表性的滋味,通常是婚喪喜慶大事發生、殺豬的時候才會製作,得經過六個月的繁複手續和漫長等待才能開封。阿美族以務農為生,粗重的工作必須靠十足的氣力支撐,鹹得夠味的洗烙只需要一小塊就能配下一大碗飯。
咬下一口握飯先是炙燒的香氣、然後是洗烙重鹹的滋味,胃口被打開了,卻也捨不得將那一小塊的肉一次下肚,細細品嘗才對得起用時間收成的洗烙啊。完食。巴奈的洗烙是她特地請一個阿公醃的,特別好吃。
在母系社會裡醃漬洗烙是男人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店裡擺了兩大瓶扶尬酸筍,是巴奈第一次嘗試的作品,失敗了。依娜(Ina,阿美族語阿姨之意)說是鹽放得不夠多。每個阿美族媽媽床底下都會有一罐扶尬,在媽媽說好之前,沒有人可以打開它。
醃漬料理是認真不過、最重要的事。
第三道扶尬酸筍大蝦,將熟成的醃筍拌炒番茄、薑片、蒜,才吃一口就忍不住對巴奈說:「妳很有才華耶!」.然後一口飯一口酸筍一口飯,完全停不下來地嗑完了整碗飯。巴奈在阿美族語的意思是稻穗,跟我們吃的那碗飯一樣,都是吹海風長大的。
巴奈知道阿美族的醃漬飲食很小眾,生食習慣不能被其他族群接受,所以她和夥伴們設計了改良菜單,讓其他人也能輕易接受。她說有供有需,文化才能被傳承。欸?吃個午餐也能被感動到!
巴奈不只說菜,還說了很多阿美族的故事和長濱的日常。她說還好今天是遇到妳們這組客人,上次遇到一對年輕小情侶,大概是剛在一起吧,連他們自己都很少聊天了,很尷尬呐!說完又自己笑了起來。巴奈的笑聲跟太平洋的浪潮聲一樣,療癒﹑也聽不膩。我則是在心裡慶幸還好在前一天打了電話訂了位、也還好廢了三天的巴奈想要振作一下,才有我的長濱第一首選。
臨去前,我們跟巴奈分享上回去成功市場時,同事們勇敢嘗試生吃洗烙跟阿那度的影片,她就像那天市場裡的阿姨一樣,不時地對著畫面裡面的人說:「太大了~喔!天啊!真的假的!欸~好好笑喔!我們都不敢吃那麼大塊!」。那天同事聞阿那度說這是臭襪子的味道,室友說但是剛剛我們吃很好吃啊。「是不是!這就是我們厲害的地方啊!」。看到我同事吃下洗烙的那一幕,巴奈拍桌大笑。一頓午餐,我們都把彼此逗樂了。
一耕食堂,完食。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 #國立臺灣博物館 #臺灣原住民展 這次要再一次帶著聽眾朋友去逛博物館,邀請到館方解說員 #陳信鈞 來為大家介紹臺灣原住民展。 臺灣是西太平洋上的一個蕞爾小島,具備優越的地理位置及自然條件,人類早在數萬年前就已分批相繼移入,並在這塊土地上生息,開啟了史前文化的發展契機。 南島...
「母系社會 特色」的推薦目錄:
- 關於母系社會 特色 在 鬧著玩娛樂 Nowyouo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母系社會 特色 在 Yahoo!奇摩新聞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母系社會 特色 在 花媽甜心派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母系社會 特色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母系社會 特色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母系社會 特色 在 中國最後的母系社會成員,面對鏡頭解釋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母系社會 特色 在 平埔社會的親屬、婚姻與家庭。... - 南島觀史-福爾摩沙Formosa 的評價
母系社會 特色 在 Yahoo!奇摩新聞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年10月,紀錄片《納人說》上線,我們第一次看到25位摩梭人集體上鏡發聲,講述:我們是誰?片子裡摩梭人重新闡釋了自己的「走婚」傳統,如何包含了愛、責任和尊重,還有母系社會家長制的種種特色。一条採訪了《納人說》的導演汪哲,和兩位摩梭人,聽聽他們聊了聊是如何看待大眾的誤解。
#中國 #母系社會 #少數民族 #YYIT
影片授權:一条 YIT
母系社會 特色 在 花媽甜心派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花媽甜心派
#台東阿美族文化之旅
傳統的阿美族社會是母系社會,舉凡家裡的大小事情均由女主人作決定。
部落性的政治活動或捕魚、建築才是男子的工作。
女子的強勢作風與男子的溫順性格在阿美族的家庭裡比比皆是
阿美族的男子也樂見家裡有一位女強人。
阿美族在飲食資源的取用比其他族群更加廣泛
囊括山珍及海味
除了農耕,阿美族也十分善於採集,
從山上到海岸都皆是阿美族的冰箱,
今天就一起來了解阿美族的飲食內涵。
阿美族主食 從小米到水稻
地瓜、芋頭等也是阿美族經常食用的主食
阿美族也自稱吃草的民族,阿美族人在日常生活中可食用的野菜至少超過兩百種以上
其野菜文化可謂是原住民族飲食文化具特色和代表性。
阿美族人野菜字典中可食用的野菜除了包含龍葵、野苦瓜、過溝菜蕨、山蘇、昭和草、豆瓣菜、黃藤嫩心、檳榔心、檳榔花等。
而野菜料理多以清炒或煮湯為主,但像是野苦瓜及檳榔心亦有涼拌做法。
阿美族吃海 海岸採集
海岸邊的採集,包含海藻、海貝、海螺、海膽等生物,而海邊採集仰賴對海洋的熟悉與經驗的累積,才能掌握海洋生養各種生物的規則
阿美族的狩獵
肉類也是阿美族的主食之ㄧ,而取得方式以狩獵為主而非圈養
在阿美族裡狩獵是男性的專業,尤其在豐年祭前所舉辦的全部落性的焚獵為最盛大的活動。
而阿美族主要狩獵的動物有:山鹿、黃鼠狼、山貓、山豬、山羊、雉雞、山羌、松鼠等
阿美族人也會乘坐竹筏結隊出海捕魚,
而無論是至河邊或者出海從事漁撈的工作主要仍以男子為主,女子則協助在旁捕捉或挖掘貝類食物或海藻喔!
吃完今天的阿美族風味餐
讓我印象最深刻就是
希撈是阿美族的醃製生豬肉(舉凡肉類、魚類皆可醃製),
這是祭典或節慶時招待賓客的上等食材。作法是用鹽搓揉生豬肉,然後放在陶罐中,倒入適量的小米酒,約一個月後可食用
希撈又鹹又帶點香甜風味獨特,是招待賓客的經典佳餚
可搭配小洋蔥食用,亦可一口接一口吃希撈,感受鹹甜口味,或在劍筍湯內加入希撈,增加鮮美口感。
讓我們一起看圖品嚐美味佳餚吧!
母系社會 特色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 #國立臺灣博物館 #臺灣原住民展
這次要再一次帶著聽眾朋友去逛博物館,邀請到館方解說員 #陳信鈞 來為大家介紹臺灣原住民展。
臺灣是西太平洋上的一個蕞爾小島,具備優越的地理位置及自然條件,人類早在數萬年前就已分批相繼移入,並在這塊土地上生息,開啟了史前文化的發展契機。
南島語族先民在冰河期後,又飄洋過海而來,成為原住民的祖先。
第一區
本區介紹臺灣在進入歷史時期以前,從舊石器時代到鐵器時代重要的史前文化。內容包括距今二、三萬年前,臺灣目前所知最早的化石人類:「左鎮人」,西部新石器時代各階段的文化遺物,東部新石器時代文化,特別是晚期「卑南文化」的墓葬與陪葬品,以及以十三行文化為代表的鐵器時代的文化內容。
第二區
本區共有11個展示主題,分別是:平埔族群文化、泰雅族、布農族、賽夏族、鄒族、排灣族、魯凱族、卑南族、阿美族、雅美族、邵族。
平埔族群
分布在臺灣東北部、西部的原住民族群,與漢人經過數百年的接觸,目前多已失去其固有文化與語言,而在臺灣的漢人卻也融入了相當成份的平埔族群血統。本區展出平埔族群中位於東北部的噶瑪蘭族、中部的巴宰族、與南部西拉雅族等三族重要的文化特色。
泰雅族
分布在臺灣中、北部等八縣境內內山區,地區遼闊,為臺灣原住民中第二大族。該族主要的物質文化特色為編織及紋面,其中貝珠衣尤為特出,而紋面則被視為是成年必要的象徵。
布農族
主要分布在臺灣中部山區,而以南投縣為中心,為臺灣原住民中第四大族。該族居住在約一千至兩千公尺左右的山區,傳統以山田墾燒與狩獵為主要的生產方式,男性衣服以皮製為主。臺灣原住民沒有文字,布農族卻發展出獨特的「祭事曆板」以記載年中的農耕祭典時序。
賽夏族
分布在新竹與苗栗兩縣,分為男群與北群,是臺灣原住民中人口較少的族群。該族在物質文化受泰雅族影響較巨,特別是服飾和紋面方面。矮靈祭為該族最盛大的祭典,也是其信仰之特色。
鄒族
分布在南投、嘉義與高雄縣境內,分為南鄒與北鄒,目前人口約有七千餘人。該族為山居族群,以狩獵為主,輔以燒墾農業。鄒族為父系氏族社會,各氏族有自己的獵場與漁場,大的部落則有男子會所。
排灣族
主要分布在屏東、高雄與臺東縣境內,是臺灣原住民中第三大族。該族在物質文化上以石板屋、陶壺、琉璃珠、青銅刀與雕刻而著名,發展出獨特的藝術傳統,也反映出階級制度的社會體制與對祖靈、靈蛇的信仰。
魯凱族
分布在臺灣南部的屏東縣霧臺鄉、高雄縣茂林鄉與臺東縣卑南鄉境內。該族亦為一階級性社會,著重貴族的家名與家系,因而發展出獨特的服飾與家屋雕刻。物質文化上亦以石板屋、陶壺、琉璃珠、與雕刻工藝而著稱。
卑南族
分布在臺東縣卑南鄉與台東市一帶,分為卑南與知本兩群。該族男子11至13歲舉行刺猴儀式,進入少年會所接受訓練,19至20歲舉行成年禮,這種年齡制度與會所組織,是卑南族立足台東平原的基石。
阿美族
主要分布在臺灣東部,花蓮、臺東與屏東一帶,是臺灣原住民人口最多的一族。該族為母系社會,行招贅婚,但男子成年後均納入年齡組織,奠定長幼有序的社會體制。物質文化上則以女性的製陶為特色。
雅美族
居住在臺灣東南方的蘭嶼島上,現今人口約三千餘人,是臺灣原住民唯一不居住於臺灣本島的族群。該族為典型的捕魚民族,精雕彩飾的拼板漁船,木雕、製陶與金銀工藝為其物質文化特色。該族稱「人」為達悟,所以近年來有有改稱為「達悟族」。
邵族
居住在南投縣魚池鄉日月潭畔,人口約兩百八十多人,是臺灣原住民人口最少的一族。傳統生產方式有農耕、狩獵、漁撈與採集。因為近日月潭之便,故發展出如「浮嶼誘魚」等多種獨特的捕魚方式與「獨木舟」等湖上交通工具。
「臺灣的原住民族」常設展區,目前展示的現生臺灣的原住民族,概分為原來的法定「原住民」九族及「平埔族群」三族,但由於原住民正名運動後,政府頒定新增為十六族,該館常設展區將配合時代的脈動,局部更新展示的內容及規劃。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opbbRFAx6Os/hqdefault.jpg)
母系社會 特色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臺灣原住民的神話與傳說套書」阿美族:巨人阿里嘎該
專訪: 孫大川(總策劃)
本書特色:
阿美族知多少?
‧運動健將楊傳廣、古金水、陽岱鋼、陳致遠、郭源治;作曲家李泰祥;藝人張震嶽、徐若瑄、范逸臣、A-Lin~都是Amis!
‧天生的捕魚高手,溯溪網魚蝦、海中抓龍蝦海膽,隨手配上身邊的野菜,便是盛宴大餐。
‧完全的母系社會,男子婚後住在女方家,所有的財產與小孩都屬於女方;要「離婚」只需把男方衣物放置門外。
‧關於部落治理,由長老們會議形成決策,交大頭目執行。青年階層組訓為勇士隊,保護族人。
‧曾被視為阿美族一支的撒奇萊雅(Sakizaya),因遭清軍屠殺,倖存者從此隱藏於阿美族部落。因族群區別明確,2007年經官方承認為台灣第十三族原住民族。
阿美族神話與傳說
1.種田的陀螺:農耕制度創始者
福通住在岳母家,卻成日製作陀螺不工作。有一天,他在荒地甩出陀螺,一直轉、一直轉,竟然就開墾為良田!從此大家都遵照他所教導的播種、祭祀以及禁忌,代代相傳。
2.海神娶親:畫下秀姑巒溪以北的海陸界線
海神以淹沒陸地威脅,為了族人,美麗的芝希麗萳只好犧牲下嫁。傷心的母親懷露法絲沿著海岸往南尋找愛女,以鐵手杖畫下不許海水侵犯的界線,已順利行走,就這樣決定了海與陸地的界線。
3.巨人阿里嘎該:阿美族海祭的起源之一
邪惡的巨人法術高強,經常變身到部落騷擾,而且喜歡吃小孩的內臟。阿美族勇士群起攻擊卻死傷無數,幸好海神託夢對抗之道才轉敗為勝。族人因此每年舉辦海祭感念。
4.女人國歷險記:阿美族海祭的起源之二
馬糾糾誤闖女人國差點被吃掉,多虧善良的少女和她的朋友大鯨魚協助脫險。此後他每年都到海邊獻上檳榔、糯米糕和酒,這也是阿美族海祭習俗的由來之一。
5.螃蟹人的秘密:阿美族的遺傳密碼
傳說中的螃蟹人矮小且人頭蟹身,卻在一夜之間變成英俊高大的男子;而且他的兒子也從搖籃中忽然成長為年輕人。或許,在阿美族某些氏族的血液裡,真的有特別的遺傳基因喔!
總策劃:孫大川
監察院副院長、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兼任副教授、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兼任副教授、《山海文化》雜誌創辦人;卑南族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j-DQIEtGCOI/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BdI-5_e6sVmduW6yo-63fwkRMKkw)
母系社會 特色 在 平埔社會的親屬、婚姻與家庭。... - 南島觀史-福爾摩沙Formosa 的推薦與評價
平埔社會的親屬、婚姻與家庭。 平埔族之親族制度,據「諸羅縣志」、「彰化縣志」謂:「重生女,贅婿於家,不附其父。」,以母系主義為最大之特色。其婚姻之基本法則是招贅 ... ... <看更多>
母系社會 特色 在 中國最後的母系社會成員,面對鏡頭解釋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片子裡摩梭人重新闡釋了自己的「走婚」傳統,如何包含了愛、責任和尊重,還有 母系社會 家長制的種種 特色 。一条採訪了《納人說》的導演汪哲,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