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巔峰Peak
《一流的人如何保持顛峰》
(Peak Performance: Elevate Your Game, Avoid Burnout, and Thrive With the New Science of Success)
說起來有點慚愧,原文版在2017年剛出版時就買入手,但是斷斷續續地沒讀多少。雖然可以推說因為要看的書太多,時間太少... 但主要還是讀原文書「很不輕鬆」,一段時間後根本忘記它了。
這本書的作者有兩位,Brad Stulberg與Steve Magness。教練、跑者對第二位作者Steve會比較熟悉,Steve是一位概念創新的跑步教練,他的第一本著作《跑步的科學與實務》(The Science of Running)常住在我的背包裡,也是我入手本書的原因。對於Brad就不太熟悉了,書中介紹提及曾在麥肯錫工作,目前是電視專欄作家。
「怎麼在關鍵時機把狀態調整到巔峰?」
「怎麼讓恢復更有效率?」
「怎麼克服壓力?」
「訓練/工作/生活/休息,如何良好地平衡?」
過去一年為了解答這些問題,查閱了不少資料、書籍,試圖拼湊出更好的答案。這時,又想起來我有這本書,而且意外發現出了中文版。
#每個人都想要巔峰表現
不管是工作、運動、甚至遊戲,不僅要精益求精,還要長期維持在高檔。但是能真正做到的人並不多,原因並非天賦或才能差異,不知道訣竅,以及認知錯誤。
用極端的手法或許可以短暫達到巔峰,取得成功,但是無法「健康維持巔峰」。不論是身體或心理,不健康就不可能長期持續進行,縱使短暫的高峰有多絢麗,只能成為煙火,無法變成聳立的高山。
真正頂尖高手是長時間淬鍊而成。可能也有如煙火般的瞬間,但是真正讓他們強大的,是一些不花俏、不起眼的事物。
#不只是自律
面對不確定、未知的事物或情況,一種容易產生的反應是「把一些嚴格的紀律強加給自己」。方向若是不對,自律反而會帶來毀滅。
《一流的人如何保持顛峰》分析各領域頂尖的高手,得到這樣的結論:實際上每一位頂尖高手採用方法都不同,但是都符合3個關鍵的原則。
在壓力和休息間切換,帶來持續成長。高手不只比一般人更努力,也更擅長休息。
事前準備。為自己設計日常流程,打造專屬暖身方式。
找到自己的「使命」。為大我貢獻,就可以凌駕自我,突破極限。
環繞著這3點,從認知心理學、腦科學、運動科學,最新的觀點與大量的研究資料,建構起本書對如何保持巔峰的解答。
#高手擅長休息
與「健康」最有關聯的是第1點,而健康是一切的基礎。
壓力是現代人最不缺乏的,社會、學校、運動訓練都在教我們如何更能受壓力,不太注重休息。下面把焦點放到除了睡眠以外,在現代越來越受重視的高品質休息。
#冥想是呼吸練習
冥想無關宗教,其實就是「專注的」呼吸練習。
從肩膀(感到緊繃?)、前臂(彎曲嗎?)、或是下巴(咬著嗎?),就可以判斷壓力是否依然存在。冥想是一種「放鬆技巧」,類似的技巧如:漸進式肌肉放鬆、3D呼吸練習等。剛開始練習的時間從「1分鐘」開始。
*練習步驟:
1. 以舒適的姿勢坐下,最好選在安靜的地方。
2. 先深呼吸幾次,以鼻子吸氣和呼氣。
3. 順應自然的節奏呼吸,只關注呼吸的感覺,注意每次呼吸時腹部的起伏。
4. 浮現任何雜念時,觀察它,隨即把注意力拉回呼吸的節奏和感覺上。
5. 設定「計時器1分鐘」。這樣就不需要再分心計時。
透過冥想還可以強化前額葉皮質,讓自己更有能力決定怎麼應對壓力。每天的練習能讓你從根本調整,改變對壓力的看法。
#就像輕鬆跑訓練
冥想練習就像是長跑訓練的輕鬆跑,不起眼但可以累積起巨大的效益。冥想帶來真正的放鬆,並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大腦能力。不僅在本書有大篇講述,在《21世紀的21堂課》使用整整最後一章講述冥想對作者哈拉瑞的深遠影響。
1分鐘佔1天24小時微不足道,睡前是練習的好時機,釋放掉壓力睡得更好。可以逐步拉長練習時間,但是天天練習,比時間長短更重要。
ps: 我天天練習,建議你也天天練習。
#peakperformance
#一流的人如何保持顛峰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