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求超人好朋友|訂閱集資計畫啟動倒數!】
100萬花完了,我們該怎麼繼續走下去?如果是去年一開始就追蹤我們的朋友,就會知道,因為受不了醫美、保養、保健、瘦身這些領域很難找到有實證醫學基礎的「公共性」知識,找到的往往都是業配文,因此團隊的醫師決定用 1 年的時間加上 100 萬元,努力試圖打造一個屬於台灣人的「公共知識庫」。但因為醫師本身太龜毛,對品質要求太高,所以截至今年二月,剛滿七個月的時候,就燒完了 100 萬元。
這些日子來,我們累積了許多公共性知識,還有這麼多和我們一起努力傳播知識的朋友。但這些領域的公共性知識還有很多,醫學的進展也日新月異,甚至唬爛的話術也在不停進化,目前做到的,離我們想完成的,還有好長一段距離。如果現在放棄,我們真的不甘心。因為台灣人絕對值得一個公共性的醫療媒體。
許多朋友建議了各種取得資源的可能,但思考之後,我們希望堅持「共善」的理念,如果要取得資源,要用對自己、對我們服務的群眾,還有整個社會都有利的方式去做。
因為有意義的道路,需要更多人一起同行,這條路才能走得更開闊,並且發揮更大的意義。
我們即將在 4/15 日,透過訂閱的方式,希望認同我們理念,也覺得我們提供的知識是個有價值的服務的朋友們,每個月固定用一點點錢訂閱我們的內容,讓我們產出更棒的作品,一起用知識扭轉產業、改變社會。
為了確保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口上,我們商請了民報藝術文化基金會,協助我們監理所有訂閱的費用。大家的訂閱費用,會以捐款的名義進入到基金會,再由基金會的董監事審核,撥款給團隊執行內容製作。捐款的金額也可以依稅法扣抵所得稅喔!如果這段日子,您覺得 MedPartner 是您在醫美、保養、保健、瘦身領域最忠實、最專業的好朋友,我們真的感到非常榮幸,更希望能邀請您,用實際的行動成為我們的夥伴。
至於為什麼選在 4/15 號呢,有兩個原因:
1. 因為二月錢用完了,才想到該想辦法找資源了...orz
2. 因為 4/15 是我們最敬佩的前輩蔣渭水醫師當年在東京設立台灣民報的日子
這一天開跑,是想要時刻提醒我們自己,別忘了百年前這群知識份子的精神,算是團隊自以為的小小的浪漫吧。
這世界不缺乏批評的人,缺乏行動者。加入 MedPartner,成為我們的夥伴,實現理想的路上,我們不嘴砲,捲起袖子別怕弄髒雙手,用行動一同前進吧!
p.s 如果可以的話,請幫我們把這則消息分享給更多朋友,也跟他們介紹一下這個團隊吧:)
https://fund.medpartner.club/planb/
同時也有3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報導者 The Reporte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以攝影技術史、殖民歷史的觀看關係、現代化進程等角度,探討20世紀中期以前台灣攝影史脈絡。 以鏡子為隱喻,其概念取材自曾到台灣攝影行旅的約翰・湯姆生(John Thomson)在1875年出版的旅記《十載遊記:麻六甲海峽、中南半島與中國》...
民報藝術文化基金會 在 台灣共識 台灣成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台灣奧運會旗、我來設計活動」代表 #台灣精神
「在國際平等的地位下,公平公正公開參與國際賽事體育賽事。」
就是這一面旗幟,奪下 #民報藝術文化基金會 主辦的「台灣奧運會族我來設計」活動的第1名,綠底白字寫上Taiwan,藍色海洋中的台灣印著奧運五環,周圍16道黑紅相間的光芒,代表16個台灣原住民族。
台灣奧運旗設計首獎 #王朝慶:「在國際平等的地位下,公平公正公開參與國際賽事體育賽事。」
#台灣共識 #臺灣成真 #FormosaTaiwanUnion #Taiwan建國ing
#彭文正李晶玉 #黃國昌粉絲團 #賴清德粉絲團 #周玉蔻粉絲團
#WorldCountryTaiwan #只要還有一口氣 #都要對得起自己
#轉型正義聯盟 #死忠扁迷 #腦殘馬奴 #無怨菜粉 #FreeHugs
#ChatChatTaiwan #談天說地聊台灣
民報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陳永興:「我們接下來會去拜訪台北市政府,因為今年(2017年)有世大運,所以我們希望這個旗子能進入世大運裡頭,讓我們的觀眾可以揮舞,這個讓我們覺得代表台灣的旗幟。」
(#時代力量)立委 #林昶佐:「希望能夠更有尊嚴的,既然是台灣人就用台灣的名字去參加,用能夠代表台灣的旗幟跟歌曲,去參加的這種訴求。」
新的台灣奧運旗幟熱騰騰出爐,代表台灣人用「台灣奧運會旗」,是時候了。(民視新聞劉朝陽、謝政霖台北報導)
📺#Click點撃這分享101支綠色能源公益慈善免費擁抱影片Taiwan聯盟Free_Hugs_HD_Videos_Campaign
🎬Watch more click 看更多精彩影片點撃
📲#免費擁抱影片Free_Hugs_Videos_Campaign_Taiwan聯盟
網路來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hFfhw6kKPk
http://news.ftv.com.tw/NewsContent.aspx?ntype=class&sno=2017215P04M1
http://image.peoplenews.tw/collection/1486896599.jpg
民報藝術文化基金會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以攝影技術史、殖民歷史的觀看關係、現代化進程等角度,探討20世紀中期以前台灣攝影史脈絡。
以鏡子為隱喻,其概念取材自曾到台灣攝影行旅的約翰・湯姆生(John Thomson)在1875年出版的旅記《十載遊記:麻六甲海峽、中南半島與中國》,書中他寫道:「我一直努力跟讀者分享我所經驗的奇遇,但同時我一直小心翼翼的把鏡子舉起,迎上『他』的凝視⋯⋯」。這裡的「鏡子」,隱喻的是攝影,而「他」指的是在西方的讀者們。換言之,湯姆生的「鏡子」呼應了攝影技術本身的移動性、知識/科學生產,以及殖民的視覺控制技術。從19世紀的台灣影像到日治時期當權者對攝影技術的控制,皆回應了湯姆生在自述裡透露的視覺慾望與殖民性的觀看關係。
此次展覽一共展出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典藏的1869~1949年間600多幀早期珍貴的台灣影像,也委託了9位當代藝術家以不同的「藝術研究」計畫介入,回應台灣早期攝影史的脈絡並作為展覽語意脈絡的補充,聯繫不可窮盡的多元歷史書寫的可能。在展示方面,本展以蒙太奇的並置呈現台灣攝影百年間高密度壓縮、共時歷史的狀態。這種展示方式也是一種攝影史書寫策略,包含對於知識系統的反觀、技術的個人化、以及對於權力主體的質疑與抗議。此展嘗試重新檢視全球性的攝影技術與藝術所開展的政治、文化與社會的歷史成因,具體呈現出往返於鏡內、鏡外的「全像」與「潛像」,並迎向主體凝視之間所瞥見的「台灣」攝影。
攝影/余志偉
剪輯/余志偉
■完整報導:https://www.twreporter.org/a/photo-the-national-center-of-photography-and-images-exhibition-1
──────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https://bit.ly/3ylK401
#報導者 #看看攝影

民報藝術文化基金會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西瀛勝境:那群在二二八事件抗爭的澎湖青年」介紹
訪問作者: 鳴鏑
內容簡介:
「我們無論如何都會把這艘船擋下來,絕對不讓軍隊去高雄殺人!」
這是西瀛青年的起義壯舉、是七十年前燃燒的熱情與怒火。
取材自多位耆老提供之口述過去,壯志未酬的青年自治同盟……揭開澎湖人民如何參與二二八事件真相的專著小說!
談起澎湖人最悲痛的歷史,不只有白色恐怖時期七一三事件遇害的無辜外省學子──本省籍的澎湖人們,實際上也在1947年的三月三日,團結起來反抗威權體制。他們在馬公港以肉身、草繩阻擋了軍隊運載武器赴台的船隻,保護了部分高雄同胞的性命!他們的領導者是一位年僅二十三歲的青年,但他們的故事,卻被抹消在二二八事件的史冊之中。
在地青年作家鳴鏑,取材地方文獻、耆老口述歷史以及自身家族故事,獲得國藝會創作補助,尋回轉型正義工程中被遺落的重要拼圖,以家族史折射澎湖這座島嶼的前世今生──一部根據澎湖二二八史實書寫的專著小說!
嘉義廣播電台:「台灣同胞都已經起來反抗暴政了!澎湖人還在睡嗎?你們澎湖這些青年死了是嗎?還是說你們不敢啊?」
馬公要塞司令史文桂:「澎湖島上的仕紳們為保民盡力協調,未引起更大混亂、未捲入二二八事件。」
過去在歷史紀錄上,澎湖人被認為「沒有參與二二八事件」,甚至因此由國民政府設立了「西瀛勝境碑」,以茲表揚。它被視為澎湖人「乖巧」的證據,卻更是歷史修正主義的極致。
在親伯公趙文邦的經歷、菊島耆老的口耳相傳、有限的歷史文獻中,作者鳴鏑得以窺見有別於統治者認知脈絡下的文本,決意用筆記錄下來,不讓這些親友的奮鬥隨著時代演變而被遺忘。
「日本時代還有米吃,祖國來了反而沒有米吃」。在國民政府光復台灣後,因統治政權的貪腐欺壓、經濟崩盤與糧食匱乏的種種困境,長期累積的民怨在1947年的二月二十七日緝捕私菸事件正式爆發。
緊張的情勢也蔓延到澎湖,因語言不通,馬公司令部士兵開槍打傷無辜婦女,開始發生零星衝突。熱血青年們受到嘉義電台的激勵,更意外得知陳儀向史文桂下令派船運輸槍枝與子彈載往南台灣,送至「高雄屠夫」彭孟緝手中,對起義民眾大開殺戒,而集結在城隍廟前,在趙文邦的帶領之下,組成自衛隊。
民風保守,自清代起從未發生民變的澎湖,響應了台灣本島的奮起,趙文邦並號召鄉紳籌組「青年自治同盟」,卻在演說的當下遭遇軍隊突襲,好友們被武裝警察開槍射殺、趙文邦也入獄飽受刑求、等待處決,純樸的澎湖也與本島面臨相同的「清鄉」命運……
本書為台灣歷史提供鮮為人知的另一觀點,呈現庶民記憶中政權更迭、動盪年代的真實面貌。
作者介紹:鳴鏑
1992年9月23日生,本名冼義哲,澎湖人,政治工作者、天下雜誌獨立評論專欄作家。
2014年《海上的人》獲東海文學獎入圍決選;2017年《西瀛勝境》獲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文學補助;2018年7月出版首本文學小說《十字路口》。
2010年起社會議題、公共政策等投書文章刊載於蘋果日報、聯合報、自由時報、澎湖時報、澎湖日報、關鍵評論網、上報、民主視野、台灣守護週刊、民報等多家平面、電子媒體。自2015年3月起擔任天下雜誌獨立評論專欄作家。
作者粉絲頁: 鳴鏑
出版社: 秀威資訊
粉絲頁: 作家生活誌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民報藝術文化基金會 在 楊元慶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在上傳影片之前,確實沒有跟老婆討論過,但無論任何,也是把自己近期的心聲給說出來了。
這幾天街頭藝人的圈子爆發一個滿嚴重的衝突,是妖怪村及街頭藝人之間的事,我大概描述事情的經過,如果有任何錯誤請在下方提點我一下:
9月5日妖怪村在19:00的天狗祈福儀式,因為B團隊在演出中道具鬆脫,直飛觀眾的面部造成牙齒斷裂、嘴唇撕裂傷,後來有遊客在A團隊的粉專上客訴「怎麼沒有馬上處理?」
9月7日A團隊到妖怪村開會,報告這樣的指控造成團隊的名譽受損,但妖怪村回應「園區內的表演團隊應該要團結一致,不應為此事件切割」,當晚以「街頭藝人故障」為由立即停止園區內所有街頭展演活動。
9月8日A團隊不滿,發文訴苦,網友見義勇為紛紛到妖怪村粉專留言,要求妖怪村說明此事,不料妖怪村刪文,民怨四起,而影片開頭的好友與妖怪村的主管熟識,希望平息此事。
好啦!就我的觀點,我覺得身為場地主管機關有這樣的作為,確實令人嗤之以鼻,但換做是他們的角度,其實他們也發現事情的嚴重性了,雖然我不知道後來妖怪村打算如何處理此事,但我認為現在最需要的是雙方理性溝通。
妖怪村有為表演團隊納保「公共意外責任險」嗎?如果有,大可用園區的保險去處理問題;A團隊自己解除合約,帥了一波,接下來何去何從?這群支持者能否趁機發展成其他的互動模式;當然B團隊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聲明,我也是很好奇他們的想法。
據我所知,妖怪村仍想邀請表演團隊進駐妖怪村,代表這是一個願意推動街頭藝術的空間,即使妖怪村是以營利的角度來觀察這個文化,甚至有些作為不太令人認同,但至少它是有動能的,我不希望因為這次撕破臉,造成妖怪村無法保有街頭藝術發展的空間,不然,一切就太可惜了。
如果你認同我的觀點,可以分享文章,讓更多的場館營運單位以此為鏡,一起找到更適合推動街頭藝術的方式,不管是對民眾、場館、藝術家都能三方三贏,共創街頭藝術的新局面。
花蓮城市空間藝術節倒數10天
老婆叫我不要亂惹事,我先說對不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