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南郡〈台灣調查時代〉典藏紀念版即將上市啦!🌟
喜歡公視熱映中的台灣大河劇斯卡羅 SEQALU:Formosa 1867?那這一套更是不可錯過的,台灣原住民與山岳領域傳奇經典書,關於三位頂尖日本人類學研究者,伊能嘉矩、鳥居龍藏與森丑之助,在台灣踏查的知識寶藏。
---
自五月疫情以來,因為不能爬山、也無法上課,想遠離螢幕讓眼睛休息的唯一方法,就是看書;所以就一直看、一直買,還寫了一篇破三萬五千字的研究報告,然後論文沒個影… 我真是個不務正業的壞碩士,壞QQ
行事曆與收入雙雙歸零的情況下,這段日子以來卻是我近年看最多書的時光,獲得了關於山、關於台灣的豐厚涵養,心靈的豐滿就像久未運動的肚子一樣圓潤。如同我先前在聯合報500輯裡說的,我體悟到了在這個時代,「書」之於史料與真實的精確性、以及針對單一主題精心策展的呈現,正是讓知識與經驗得以傳承、累積、再進化的沈穩礎石。
領悟了書的重要性與視力保健性後,我因為疫情而變得更愛買書。雖說我很認同要支持獨立書店,但因為疫情影響,我終究還是不爭氣的敗給了博客來的各種折扣,三本四本的買,不知不覺間,下下個月竟然就要升等最高等級的鑽石會員了,我的媽… 我從沒想過這種事…
以前都覺得到底是誰會在博客來買書買破萬,沒想到94偶…
---
而在這買書看書的過程中,我發現8年前一本我曾在誠品翻過的經典山岳文學,居然已經找不到了,二手書更是被炒到三倍天價之譜,讓我氣得牙癢癢的,甚至還一度打算捏下去買了… 幸好最後被古道專家伍元走古道老師一語點醒——這些書都還有再版,這價錢太離譜了,等看看會不會出就好。
然後我就開始了漫長的等待,甚至還有在想要不要寫信給遠流粉絲團,問他們願不願意再版,或我來推坑揪個團購什麼的…
結果!!!就在這個moment,我收到了遠流的邀請信!!!
邀請我推薦不止這本書,還有同系列其他四本人類學的經典鉅著,是〈台灣調查時代〉全套啊!!這冥冥之中,到底是怎麼樣的緣分在牽動一切?想要卻買不到的書居然自己來找我,真是太神啦~只好發奮讀書,還有推坑大家來還願了。也感謝伍元和老師拉著小弟,沒有讓我衝動做傻事…
而且,我的名字和推薦文,還可以跟徐如林老師,以及《斯卡羅》原著《傀儡花》作者陳耀昌醫師的文字擺在一起,真的是高下立判,被虐得好榮幸啊~~~ 此生足矣(?
---
沒錯,這本書,就是由楊南郡老師彙整翻譯,搭配自己踏查所見,森丑之助原作文章集合的《生蕃行腳》。
它述說著在那個各族原住民都還居住在舊社、尚未出現「越嶺道」的年代裡,最原始、最美的台灣山林與文明的樣貌。這是個真正把中央山脈當後院、鹿野忠雄看到也得喊一聲大大、台灣幾乎所有以「森氏」命名的物種都是在致敬的,辣個男人的故事。
更別提他和他的前輩鳥居龍藏夥同鄒族布農族,浩浩蕩蕩一票人在1900年以文字史頭一遭的姿態,從特富野古道經塔塔加登上了玉山主峰的山頂,然後從八通關古道出東埔,真的是太熱血啦!
書裡承載的事,完全無法吸引連影片內容都越看越短的當代速食大眾,也造就了現代出版業的悲歌。但這些經過凝練的知識與記憶,會以恆久不變的樸素真實,如同沈睡在紙張地層之中的鑽石般,等待願意挖掘、精煉、研磨的每一位礦工;用它們的光點亮我們的短暫生命,讓我們得以用更明亮的眼神,重新看待這個多采多姿的世界。
知識,就是價值;
實體書,就是家裡最有價值的裝潢。
───
這是一套,如果原本對原住民、對山沒那麼熟,買了大概很快就因為知識量太大而看不懂、暫時合起來,變成裝潢的書;跟當年在誠品翻幾頁後,就默默把它放回書架,多年後極端懊悔沒買的我一樣。
但有朝一日,當你的基礎知識累積到足以輕鬆翻閱這百年前台灣記憶的時候,將會無比感謝自己,當年有買這麼樣一套經典的知識資產,讓自己得以更了解那個最初被學術文字所記錄的原住民文化,以及那個年代的台灣山林。當然,帝國主義下的人類學家,看待事情多少有那個時代優越感的影子,就連鹿野忠雄身上都找得到;然而,就像太魯那斯社的頭目和森丑之助成為好朋友,招待他四次更救了他一命那般,我們也可以包容那些缺點,並從字裡行間中,擷取所要的真實,去推敲那些屬於台灣民族的真誠樣貌。
如果一直都搞不懂看不懂呢?沒關係,這套書在原住民文化、山岳領域是傳家寶等級的,等孩子長大來看,培養成為下一位森丑之助就好啦~
二手書價被炒翻天,不要理他們了!!
🆕全新典藏版現正預購中🔥
一套五本只要1,770元(72折):
https://www.best100club.com/projects/Taiwan_investigation
賣光後就會開始漲價的書,好香,不買嗎?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媽祖婆靈聖:從傳說、名詞與重要媽祖廟認識台灣第一女神」介紹 訪問編輯:楊佩穎 內容簡介: |第一本從學術出發,面向大眾的媽祖普及書| 最扎實的知識深度,最好懂的閱讀體驗 深入淺出介紹-遶境、爐主與頭家、貼香條等常見名詞 帶讀者進入台灣第一女神的神威赫赫 ...
民族實中行事曆 在 紀錄觀點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紀錄觀點。 7月片單 ▍
搶先公佈觀點7月超強大片單,陪你一起宅家防疫,幫你備好精神糧食啦。記得把 #周四晚上10點 加入行事曆喔!分享出去,揪朋友一起線上看😏
▍7/1 【#呼風喚雨大藥廠】Big Pharma, Gaming the System
導演:Luc Hermann & Claire Lasko┃ 87'50" ┃2020
壟斷,遊說,隱瞞副作用與藥物成癮風險...
本片揭露跨國製藥大廠,對公共衛生體系的影響
從中也探討藥價爭議,用藥安全。
醫生、教授、病患、受害者律師
歷任衛生部長,以及大型製藥公司的代表,現身說法!
⠀
⠀
▍7/8【#流亡之後】Drifting on the Roof of the World
導演:張康儀 ┃ 84'20"┃ 2021
1959年,達賴喇嘛出逃,流亡至印度達蘭薩拉
並在此建立西藏流亡政府。
六⼗年過去了,圖博流亡者已經傳承到了第三代、甚⾄第四代,然而難⺠的後代,依舊是無國籍難⺠。多數流亡⼦孫失去連結的原鄉,就連⺟語也逐漸被遺忘。
本片於達蘭薩拉(Dharamsala) 拍攝,紀錄圖博流亡者的故事。
祖國境外,流亡之後,是否有值得企盼的黎明?
⠀
⠀
▍7/15 22:15 【#遠方:#搭順風車遊世界】
FAR. The Story Of A Journey Around The World
導演:Patrick Allgaier, Gwendolin Weisser ┃ 125'50" ┃ 2017
#不搭飛機也能走遍全世界嗎?
一段長達10萬公里的旅程
一對年輕充滿冒險精神的情侶
用3年半的時間、極少的預算
靠著搭陌生人的順風車、堅持不搭飛機的原則,
從家鄉德國開始,遊遍世界...
★德國電影協會 最成功的德國紀錄片獎
★柏林影展
⠀
⠀
▍7/22【#樹房子】The Tree House
導演:張明貴 TRUONG Minh Quý ┃ 84'20"┃ 2019
#16mm #科幻實驗的民族誌
2045年,一位影像工作者抵達火星。
可他要怎麼在一塊自己沒有記憶的土地上拍片?
「家……遠離家園」,他回憶起那些人的臉,
他們遠離自己的根源,於是,一串動人畫面有意識地浮現。
★盧卡諾影展
⠀
⠀
▍7/29【#囚之島】Isola
導演:Aurelio Buchwalder ┃ 70'30"┃ 2019
#一個與世隔絕的監獄島
#關於獄警與囚犯,罪咎與贖罪、隔絕與內省的對談錄
位於地中海西邊的最後一個監獄島上,獄警與囚犯,遠隔在海洋之外,執行著法律的判決。島上的獄警,自嘲自己才像是真正的囚犯,而過去的三十年裡,駐監心理師喬瑟以他隨性不羈的風格,陪伴受刑人走向自由的那一天,可是他自己卻一直留在島上…
★瑞士國家電影獎 Best Graduation Film
⠀
.
.
┃節目資訊┃http://viewpoint.pts.org.tw/
┃觀點𝐘𝐓頻道┃https://reurl.cc/E2ovVg
┃觀點有𝐈𝐆┃追起來 (∩^o^)⊃⊃ www.instagram.com/viewpoint.pts/
╔═══════════════╗
►設 紀錄觀點 為最愛!不再錯過好電影!
╚═══════════════╝
民族實中行事曆 在 張維中。東京模樣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張愛玲一百年
張愛玲以華麗而蒼涼的小說風格引人矚目,奠定文壇的地位。可是,坦白說我最喜歡她的作品卻不是小說,而是散文。以及,散文背後顯露出來的這個女人。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很多人總愛問「漂流到荒島上,你會帶哪些書?」這樣的問題。2008年,我帶著兩口皮箱,隻身來到舉目無親的日本,雖然不是到荒島,但回想起來最初的生活,在心境上倒也有點這樣的況味。拉來的皮箱,有限而可貴的空間裡,應當是以最急切的家用品為主吧,可是我卻硬留了得以塞進兩、三本書的空間。其中的一本,正是張愛玲的散文集《流言》。
我就這樣把張愛玲帶來了東京。一本喜歡的散文書,跟前奏才滑出幾個音就知道的老歌一樣,倒不是一天到晚都會想去聽,卻總在某些特殊的時候,就忍不住要重溫一下。大約是圖一種現世未變的安心感。於是,偶爾在深夜睡前,一時興起就會抽出《流言》來。亂序地翻開一篇,細細重讀起來。
又有幾次,我帶著書出門。走進表參道、裏原宿、神樂坂或銀座巷弄的咖啡館,在日光斜照中翻開張愛玲。常常讀完了一個段落時,就放下書本來。啜飲咖啡,眺望窗外的人來人往,回想張愛玲筆下勾勒的世界。
我奇怪當我在二十一世紀,繁華的東京街頭,閱讀著《流言》這本集子時,竟然不覺得這其實已是一本七十多年前出版的書了。時至今日讀著她對人情世故的透澈解析,仍然沒有與時代脫節之感。
不僅跨越了時間,還跨越城國的邊界。幾個段落,只要稍微更換掉地點,我常以為那些文字在隱喻或諷刺的,其實是當下。都會人的小資情調,眾生百態的人性輪迴,迄今依然適用。無論上海、香港或台北,甚至是東京。
有時候,我穿梭在東京許多有趣的街坊和商店裡,不禁揣想,張愛玲會喜歡這間店嗎?或者該問的是,張愛玲她不討厭日本嗎?她生命中種種與日本牽扯的歷史,照道理說很應讓張愛玲對日本反感的吧?
張愛玲曾在1952年11月來過一趟日本。因為她的好友炎櫻人在日本,準備赴美。她去找炎櫻,以為可以透過炎櫻在日本找到工作,或是獲得赴美的快捷方式,但三個月後她就回去香港。張愛玲對那三個月的事情隻字未提,即使在她給宋淇夫婦和夏志清的信上也沒記載。許多「張學」的研究者,都說那是張愛玲空白的三個月。
我非常好奇當張愛玲親自踏上日本的土地,什麼東西會吸引她的目光?她會做些什麼事呢?散文不曾提及,即使《惘然記》收錄的小說〈浮花浪蕊〉故事舞台設定在前往日本的渡輪上,也沒寫到上岸後的事。直到2010年《張愛玲私語錄》出版,公開了她寫給宋淇夫婦的信件,雖然還是不知道那三個月的事,但卻從另一個時間點,獲得了我想知道的答案。
1955年張愛玲赴美國定居,在郵輪上寫給宋淇夫婦的書信中,說她在途中船舶暫停時去了神戶、橫濱和東京。在這封長信中,張愛玲分享了她在日本看見了什麼,遇到怎樣的日本人,以及做過哪些事。
倘若張愛玲具備穿越時空的超能力,此時此刻來東京,我真想為她嚮導一趟東京半日行。
或許,就從一大清早的早餐開始吧!可惜日本人的早餐種類貧乏,沒有張愛玲喜歡的燒餅油條。不過,她曾在〈談吃與畫餅充飢〉一文中說過日本人對米飯特別講究,又說她喜歡海藻(海帶),覺得中國菜裡的海帶毫無植物的清氣,是失敗的。她推崇日本味噌湯裡的海帶。那麼就領她到築地市場吃早餐吧!市場裡有間「丸豐」飯糰,彈牙的米飯,保證她喜歡。場內有很多賣海帶的食材店,她可以在一旁的海產店現喝一碗海帶味噌湯,更可以把海菜買回家自己熬湯。
如果她真的愛日本米飯的話,我要帶她從築地一路散步到銀座去。銀座後巷有一間叫作「AKOMEYA」的潮流米店,專賣各地精選的日本米,而一旁的物產店有賣佐賀縣的嬉野豆腐,恰好也能推薦給她。她曾在文中寫過日本豆腐有種「清新的氣息」,好像本來光是看,不覺得有啥特別,但一吃就「一整塊都是我一個人吃了」的回憶。
愛流行的張愛玲肯定是喜歡銀座的。事實上在1955年的那封書信上,她就寫到郵輪停靠在橫濱港,翌日她抓緊了開船前僅剩的幾個小時,搭火車衝去了銀座。這麼拚命是為什麼呢?只為了買一個她想要的旅行用保溫水瓶!
銀座散策,張愛玲必然欣喜。她曾描述走在滿街楊柳的銀座,注意建築「常是全部玻璃,看上去非常輕快」,最近銀座又新蓋了幾棟大樓,玻璃帷幕的設計更是徹底。帶她逛逛銀座,想必光是散步也會讓她的心情輕快。
她喜歡衣服,也愛觀察路上的女人。她曾寫到在她眼中的銀座有「許許多多打扮得很漂亮的洋裝女人,都像是很刻意地蹓躂著」的風景。說歸說,如果她看見銀座迄今仍保有不少手工訂製服的店家,應該也會自己畫張設計圖裁縫一套,示範一次什麼叫自然的蹓躂吧?我還想帶她去文具天國「伊東屋」,但不是要她挑卡片。因為她曾在語錄中透露自己「不喜歡賀卡」這件事。但她是愛給摯友寫信的,這裡有許多信紙可任她挑選。最重要的是這裡販賣著許多美麗的和紙,她可以買了去裁切做書套。她曾寫道:「我喜歡的書,看時特別小心,外面另外用紙包著,以免汙損封面。」這不就是日本人現在還會做的事嗎?為每一本書,用紙書套再包著。她絕對會在東京找到很多愛不釋手的美麗書衣。
銀座和日本橋這一帶有許多做和服的百年布莊,也要列入導遊張愛玲的行程。張愛玲曾形容日本花布「一件就是一幅圖畫」,買回家還未裁縫前,常忍不住攤開來鑑賞。這裡的布店,夠令她眼花撩亂。
張愛玲喜歡看櫥窗。她曾說最羨慕的幾種職業是影評人、時裝業及布置櫥窗。所以,逛完銀座的三越百貨,我們要驅車前往新宿伊勢丹,看一看那裡最能代表日本時尚的百貨櫥窗。當然,樓下的糕點天堂也不可錯過。這裡有賣她愛吃的Scone和Muffin,一定也會令她看了食指大動。
有時間的話,想安排她搭一段路面電車都電荒川線之旅。因為張愛玲曾在〈公寓生活記趣〉文中描述過她是「非得聽見電車響才睡得著覺」的人。她喜歡聽見電車行馳的聲音,也看電車在路上跑。要是恰好她趕上春天櫻花的季節,匡啷啷行走的荒川線電車穿越櫻花雨,也許會帶給她新的城市體驗。
半天下來走累了,最後找間店歇歇腳,順便吃點東西吧。但千萬別安排日本拉麵的行程,因為張愛玲曾透露「有些作家寫吃的只揀自己喜歡的。我故意寫自己不喜歡的,如麵、茶葉蛋、蹄膀」。她不愛吃麵,但愛輕食。於是準備安排她去人形町的一間老派喫茶店「快生軒」。
這是被台灣讀者暱稱為「大和民族的張愛玲」向田邦子生前的愛店。我當然沒膽子在張愛玲面前這麼說,因為她對於拿她去比擬他人,曾冷冷地說「像看見別人穿下照自己樣做的衣服」,萬一她不喜歡對方的文章,就會犀利地說「看了簡直當是自己一時神智不清寫的呢」,不過,在「快生軒」裡向田邦子酷愛的蜂蜜奶油烤土司,肯定會讓愛輕食、愛麵包又愛甜品的她回味無窮。
走回市街上,張愛玲或許會被某樣東西拉住目光而駐足。她曾在書信中描述在東京跟神戶看見上班族下班後,舉國若狂就去玩著一種吃角子老虎的小賭博。對他們臉色神態,說像打字員又繼續工作了,形容得很逗趣。我猜想她說的那東西,應該就是小鋼珠柏青哥吧?總有冒險性格又好奇的她,會想試試嗎?我也沒玩過。但如果她想去玩玩看,我願意陪她一起去。
戀物的,熱愛美食的,心思細膩又獨具審美觀的張愛玲,要是她身在這個時代來到了東京,肯定將會荷包大失血,行李超重吧!離開以後,大概馬上又想翻開行事曆,預定下一趟的東京之旅。
導遊結束,道別時,我想要告訴她,如今我們面對的日子,依然像是她筆下「舊的東西在崩壞,新的在滋長」的亂世般,有時甚至也「感覺日常的一切都有點兒不對,不對到恐怖的程度」呢。她會說什麼來回應嗎?我想,我不會等她開口回答就會說再見的。因為她要說的,一定都在文字裡了。
所以,就讓我們再重翻一次張愛玲的書吧。看一看你我又該如何還像是她多年前寫下的市井小民一樣,努力摸索出苦中作樂的本事。
#張愛玲生日快樂
——〈帶張愛玲遊東京〉創作於2016年,收錄於張維中散文集《東京模樣》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31130
●張愛玲作品 https://activity.books.com.tw/crosscat/show/A00000014428
民族實中行事曆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媽祖婆靈聖:從傳說、名詞與重要媽祖廟認識台灣第一女神」介紹
訪問編輯:楊佩穎
內容簡介:
|第一本從學術出發,面向大眾的媽祖普及書|
最扎實的知識深度,最好懂的閱讀體驗
深入淺出介紹-遶境、爐主與頭家、貼香條等常見名詞
帶讀者進入台灣第一女神的神威赫赫
媽祖是台灣最具人氣指數的第一女神!祂原是先民飄洋過海來到台灣時的海上守護神,又隨著人們從沿海漸往平原、內山拓墾,而逐漸發展出農業神的性格。當前,全台灣將近一千座媽祖廟所舉辦的各種活動,總能排滿一整年的行事曆,形成常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媽祖文化」。
媽祖信仰蓬勃發展,數百年來,已在華人世界累積了難以計數的虔誠信徒與鼎盛香火。究竟,媽祖是何許神也?本書從媽祖婆的身世傳說入手,一一提供線索。
媽祖是台灣民間信仰的重要女神,數百年來,流傳了各種版本救苦救難的傳說故事,這些故事在無形中發揮了宗教勸人向善的功能,也間接強化民眾對媽祖的信賴。或許,我們身處的社會,無論生活條件如何進步,依然有著需要神明搭救的自然或人為災難,而媽祖顯聖神蹟恰恰滿足了人們「善有善報」的心理期待。透過歷史文獻、民間傳說和田野調查等素材,爬梳媽祖在台灣這片土地上發生的故事。
而紮根台灣的媽祖信仰,對許多人來說,在看熱鬧之餘,更有著不知其所以然的「門道」。從信仰圈的組織,到祭典的儀式、陣頭、民俗文化等,相關語詞多以閩南語發音為主,致使同一事物出現不同用字、不同說法,或是同一語詞在不同地區代表著不同的意義,若再加上各地習俗的差異,真的教人眼花撩亂。以學術觀點對媽祖信仰的相關名詞,做簡單扼要的解釋,將有助讀者理解台灣媽祖文化及其內涵。
本書從林默娘的身世,天妃到天后的地位提升,以及從海神到全能神的內涵,慢慢勾勒出媽祖在台灣人心目中的女神形象。解釋媽祖信仰文化的名詞,分享台灣的媽祖神蹟故事、乃至於俗諺,羅列重要媽祖廟,以此提供讀者全方位的媽祖知識,既可以看熱鬧,更可以看門道。
◆以學術觀點簡述媽祖信仰文化相關重要名詞
公廟與私廟|角頭廟、庄廟、街廟、聯庄廟、大廟|神明會|會媽與會媽會|爐主與頭家|分靈、分身、分香、漂流|大媽、二媽、三媽|黑面、粉面、金面|南笨港,北干豆|進香與交香|謁祖與祭天香|參香、會香、會親|刈火與刈香|刈山香、刈水香、刈海香|過爐|過火|包香火|請媽祖(迓媽祖)|三月痟媽祖|搶香、頭香、貳香、叄香、贊香|貼香條|進香旗|起駕|起馬與下馬|行轎、停駕與駐駕|陣頭|報馬仔|頭旗、頭燈、三仙旗|莊儀團|執事隊|神轎(媽祖鑾轎)|搶轎|壓轎金|回鑾|遊境與遶境|紅壇|香燈腳| 躦轎腳(躦轎底)|安符|巡香案|吃拜拜|問輦仔|扶鸞
◆介紹全台40餘間重要媽祖廟,可用作巡香、觀光地圖。
澎湖 天后宮|基隆 慶安宮|宜蘭 南方澳天后宮(南天宮)‧昭應宮|台北 北投關渡宮‧大稻埕慈聖宮‧松山慈祐宮‧士林慈諴宮‧台北天后宮(西門町天后宮)|新北 淡水福佑宮‧新莊慈祐宮|桃園 新屋天后宮|新竹 內天后宮‧長和宮|苗栗 竹南龍鳳宮(后厝龍鳳宮)‧白沙屯拱天宮‧苑裡房裡順天宮‧苑裡慈和宮‧中港慈裕宮|台中 旱溪樂成宮‧大甲鎮瀾宮‧梧棲浩天宮‧南屯萬和宮|彰化 北斗奠安宮‧南瑤宮‧鹿港天后宮‧鹿港新祖宮‧鹿港興安宮‧枋橋頭天門宮|南投 竹山連興宮|雲林 北港朝天宮‧麥寮拱範宮‧西螺福興宮‧西螺廣福宮‧土庫順天宮|嘉義 朴子配天宮‧魍港太聖宮‧新港奉天宮‧新港溪北六興宮|台南 大天后宮(全台祀典大天后宮)‧開基天后宮(小媽祖廟)‧鹿耳門天后宮|高雄 旗山天后宮‧燕巢角宿天后宮‧旗津天后宮‧楠梓天后宮|屏東 內埔六堆天后宮
作者介紹:林美容
台灣南投縣人。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研究所畢業。
美國加州大學爾文(Irvine)校區社會科學博士。
現任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兼任教授。
出版社粉絲頁: 前衛出版社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