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https://pse.is/3b7x9h
並開啟🔔
《歐陸洪水大火熱浪乾旱 氣候變遷瓦解歲月靜好》
歐洲今年夏天以來發生在德國比利時的洪災,希臘義大利以及地中海周邊包括土耳其、阿爾及利亞的山林大火,完全印證了8月9日出爐的,聯合國IPCC專家第六次評估報告所提出的「紅色警戒」-
氣候暖化正在迅速惡化,已經在全世界最富庶最發達的歐陸實境上演。
歐盟執委會於2021年7月14日推出一攬子計畫「Fit for 55」提案,旨在實現2030年排碳量(與1990年的水平)減少55% ,到2050年實現碳中和的路線圖。一攬子計畫中最重要的兩項旗艦提案:一是要在2035終結石化燃料,二是徹底改革排碳交易市場。
如同歐洲所有的重要改革,毫無疑問,這個一攬子計畫需要德法兩國的全力支持,才能進而說服歐盟其他25國。然而德國正迎來9月底的聯邦大選,將決定後梅克爾時代德國在氣候議題上的走向,但是倒數僅剩40天左右的選情複雜,呼聲最高的是社民黨候選人現任財長蕭茲。遙遙落後的基民盟已經搶先呼籲聯合組閣,並且以「找到停止2°C暖化的路線」為聯合組閣首要條件。
氣候變遷議題一直是法國總統馬克洪用於國際外交的王牌。大家對於他踢館川普的名句「讓我們的星球再次偉大」都記憶猶新。但是身為巴黎氣候協議的發起國,馬克洪就任之後除了響亮的口號之外,並沒有以身作則推動巴黎協議的落實。
馬克洪就任後,許多環保承諾都沒有履行,曾經為馬克洪在氣候變遷議題上背書入閣的法國環保界權威Nicolas Hulot,因為面對太多的妥協壓力而拂袖而去。馬克洪政府所出台柴油車碳稅計畫,引爆了黃背心社會運動,迫使馬克洪開倒車,造成他在氣候暖化上不及格的政績。氣候變遷將會是他即將在2022年3月競選連任的關鍵議題。
德法兩國在減碳議題上,所面臨的共同困難,是兩國工業重中之重的汽車工業。即使目前的共識是要去化石燃料,以電動車推動系統性整體的產業改革,來搶救汽車業,但是電動車的電池並非全無爭議。開發中國家的能源需求量仍是一條上升曲線,再生能源無法滿足需求,疫後經濟重啓勢必將衝擊減碳。
{內文}
德國洪災區居民:至少我們還活著,那麼多人都死了。難以相信難以想像在這裡發生了什麼。我們沒看到遠方的景象,但是從直升機所拍的照片,我們所聽到的,從這裡到萊茵河,一切都被淹沒了。
萊茵河上的羅蕾萊,德國著名的圓舞曲,現在淪為一首縈繞不去的輓歌。
德國洪災區居民:我深愛這條河,我無法置信,我們的河怎麼能這樣對我們?上帝怎麼能這樣對待我們?
讓德國人鍾愛依戀的萊茵河,變成一個毀滅性恐怖情人的罪魁禍首,不是上帝。
德國之聲環保議題記者 Ajit Niranjan:這個報告顯示出以最有力的科學證據,僅僅人類這個單一物種,竟然在幾百年內改變了這個星球。正如您之前提及的這些變化,其幅度與強度擴及一切。從越來越高溫的熱浪,到北極冰的融化,而這些都將在我們百年之後,持續惡化。
8月9日由聯合國所公布的,第六份IPCC報告,沒有懸念,是一個月之前,已經在德國實景上演,災難浩劫的劇本。一如IPCC報告出爐的前一天,在東京熱鬧收官的奧運閉幕典禮上,燦爛的煙火,呼應的是孕育了奧運起源的希臘,已經燃燒了十多天,無法撲滅的大火。這場大火隨著乾旱和夏季地中海熱風,已經擴散到土耳其和義大利。
新聞片段:法國普羅旺斯早上9點,氣溫已經高達28°C,Anthony必須在炙熱的陽光下,照顧他的牡丹花,但是他已經習慣了。
法國普羅旺斯花農 Anthony Fremiot:每一年夏天都越來越熱,我們明顯看到高溫陽光,對土地的影響。我紀錄的土壤溫度在40-45°C之間,這對花而言真的非常糟糕。
孕育了著名香水,令人嚮往的普羅旺斯,得天獨厚,以陽光海水為名的蔚藍海岸,正在一寸一寸的沙漠化 不可逆轉。
新聞片段:六七月法國大部分地區,卻迎來異乎尋常的大雨,如同這張圖表上藍色的部份。這些過多的雨量造成農業嚴重的後果,在這裡本來兩星期前就該收割麥子了,但是這就是問題癥結所在。
法國農民 Jules Gauthier:刀子很容易就插進土裡,本來這個時候土壤應該是乾的,但是現在卻潮濕的不得了,正因如此麥稈都還是潮濕的,因此我們根本無法收割。
這不是一部預告片,這是一部正在衣食無缺,最富裕發達的歐洲大陸,和地中海周邊上演的災難片。還沒有等到8月9日,IPCC的報告出爐,歐盟已在7月中,出台了2030減碳55%,2050達到碳中和的一攬子計畫。但是這個計畫,必須要獲得27個政府的支持,一向主導歐洲重要改革的德法龍頭,對這個一攬子計畫,有決定性的影響。而進入倒數40天的德國大選,目前的選情,產生了戲劇化的翻轉。
基民盟聯邦議會環保委員會 Ruediger Kruse:所以當務之急是面對1.5°C的挑戰,現在差不多是一決生死的時候了,我們必須要利用下一個聯盟內閣,我們要透過聯盟找到這條解決之道。我們必須要制定一條停止2°C暖化的路線,這必須是組成新聯盟的主要條件。沒有這條通路就沒有新的聯盟。
最新出爐民調顯示,以35%遙遙領先的,是社民黨候選人,現任的財政部長蕭茲。基民盟候選人在視察災區時,談笑風生重創形象跌至20%,綠黨則以16%殿後。雖然基民盟還有相當份量的基本盤,但是也公開做出了聯合組閣的準備。
德國之聲新聞主播:您說您的政黨致力於發現問題,然後很快地作出回應,但是回應之一是在十年前,關閉了碳中和的核能電廠,您對此怎麼說呢?
基民盟聯邦議會環保委員會 Ruediger Kruse:我們這麼做是因為我們認為這是對的,這也顯示我們可以改變對事情的態度。當務之急是我們得啟動這個社會改革,朝向一個永續發展的社會,這絕非易事。
德國之聲新聞主播:為什麼我要在9月大選中,把票投給基民盟,而不是更為激進的綠黨?
基民盟聯邦議會環保委員會 Ruediger Kruse:因為最終你不僅要保護氣候,你也想要一個體面的生活,你也想要一個穩定的工作,以及給孩子一個安全未來,和良好的教育,所有這些訴求,我們可以做到最好。通常不是那些最激進的政治人物,能夠以一個良好的方式來治理社會。
相較之下 氣候變遷議題一直是,法國總統馬克洪用於國際外交的王牌。
法國總統馬克洪:Make our planet great again。
沒有人忘記他氣勢萬鈞的「讓我們的星球再次偉大」。但是身為巴黎氣候協議的發起國,馬克洪就任之後除了響亮的口號之外,並沒有以身作則,推動巴黎協議的落實。
新聞片段:2017年剛剛當選的馬克洪,極力想要體現一個希望,他發誓說氣候變遷將會是重中之重。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對於禁用嘉磷塞的承諾。嘉磷塞是法國農業使用最多的化肥,但是兩年之後的結果是希望破滅,開了倒車。
法國總統馬克洪:不 我沒有改變看法,但是我沒有成功。(您沒有成功?)我沒有改變看法,我依然想要解決問題,但是我沒有成功。(這是一個失敗?)集體的。
馬克洪的確關閉了法國爭議多年,歷任總統都失敗放棄的老舊核電廠。他關閉了數座燃煤火力發電廠,取消法國西部的飛機場計畫。但是他競選時,三顧茅廬請入閣的部長,法國環保權威,一年之後拂袖而去。還有因為徵收碳稅,引爆的黃背心運動,標記他在氣候變遷議題上的妥協。
新聞片段:法國環保界所擔心的是,法國在達到2050年碳中和,進程上的落後,2018-2019之間減碳比例只達到0.9%,原訂應該在2021年就要達到3%。
法國綠色和平組織總監 Jean-Francois Julliard:法國並沒有走在一個合格的進程上,一個遵守巴黎氣候協議的進程上,因為我們沒有對排碳量最多的產業,交通、住宅和農業進行整體性改革。
如果巴黎氣候協議的龍頭法國,都沒有辦法落實達標,還有什麼立場主導歐洲,甚至影響全球?
法國高級金融學院院長 Philippe Dessertine :我們有一個過於簡化的論述,說我們需要再生能源,但是我們面對的是一面銅牆鐵壁,因為我們對能源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尤其是那些開發中國家說:我們需要更多的能源,而再生能源根本無法覆蓋整體需求。所以另一方面我們也要降低能源用量,在以再生能源作為替代能源的同時,也必須設法降低我們消耗能源的用量。
然而在減碳議題上,德法兩國所面臨的共同困難,是兩國工業重中之重的汽車工業。
法國高級金融學院院長 Philippe Dessertine :總是同樣的老調,就是以為只要西方國家使用電動車,問題就可以解決了。但是要如何對地球上,其他國家的人解釋,那些沒有車的人,不管是電動還是汽油車,你們最好不要有車,因為無法負荷了。這是一個雙向的爭議,一方面法國汽車產業說,我們要活下去,所以我們全力發展電動車,德國也是同樣的情況。德法兩國戰後經濟基礎都是汽車業,所以認為解決之道就是電池,然後再開發一個使用電池的空中巴士。但是困難的癥結所在,最終也許是我們,不該再大量使用汽車。
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終於讓追求更多財富,消耗更多資源,沒有止盡的全球化機器,被迫關機暫停。但是疫情之後重新啟動的經濟,如果還是回到追求同樣的經濟成長率,那麼比疫情還要更可怕的是,在20年內達到升溫2°C的毀滅性臨界點。
德國洪災區居民 Cornelia Barthel :這就是我們不想再住在這裡的原因。我相信災難會再次發生。他們無法阻止災難發生。
德國洪災區居民 Michael Ahrend:這不是戰爭,這是自然的反擊。我們應該開始傾聽自然了。
這一次沒有人會說「狼來了」,因為危在旦夕的是人類的救贖。
https://youtu.be/jkWdzKvD0hE
氣候變遷議題2022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5/28 Bloomberg新聞摘要
<歐洲新聞>
*英國批准嬌生疫苗緊急使用的授權 成為該國第一支合法單劑疫苗
*歐盟藥品監管單位 授權輝瑞BNT疫苗可用於12歲以上青少年
*德國總理梅克爾再度重申 放棄疫苗專利不是正確答案且需要鼓勵藥廠持續開發新藥
*地下鐵運量觸及疫情以來新高點 倫敦金融城如大夢初醒
*美國總統拜登下個月造訪布魯塞爾 高峰會草案指出歐盟有意讓美國取消鋼鐵和鋁的關稅
*匈牙利政府尋求收購布達佩斯機場營運商 但機場營運商駁斥出售股權的計畫
*立陶宛總統警告說俄羅斯有意”吞掉”白俄羅斯 “他們做這種事情向來很成功”
*外匯需求激增引發通膨憂慮 土耳其里拉貶至歷史低點 過去三個月已貶逾13%
*土耳其總統艾爾多安潛在挑戰者伊斯坦堡市長 恐因污辱該國選委會而遭判刑
*拒絕所有購買國債的提議 波蘭中央銀行壓垮了本地的債券市場
<亞非中東新聞>
*新冠疫情確診病例連續四天創新高 馬來西亞宣布全國封鎖兩週
*距離奧運不到兩個月 日本再宣布延長疫情緊急事態到6月20日
*新加坡宣佈8億新幣的額外疫情紓困金 用於補助受創最嚴重的餐飲及零售業
*中國宣稱2.65億劑疫苗接種中有31434例回報不良反應 比例僅0.01%
*盧安達獲得法國捐贈24.7萬劑AZ疫苗 重啟疫苗接種計畫
*日本央行總裁黑田東彥明確表示 未來將在貨幣政策討論中應對氣候變遷議題
*歐盟監管機構對中國視頻網站TikTok下達一個月通牒 限期改善該平台對於兒童隱私安全的保護
*高盛稱中國已經失去控制大宗商品價格的能力 財政刺激措施讓美國擁有更大的定價權
*港人抗拒接種疫苗 開發商信和集團提供價值140萬美元的公寓作為接種疫苗獎勵
*香港證監會豁免合法企業資深高管的強制隔離規範 已接種疫苗的員工也解除限制
<美洲新聞>
*輝瑞在巴西去年八月疫情升溫時曾主動提供7000萬劑未獲回應 結果巴西如今每天有2000人死亡
*美國家庭支出溫和增長 四月核心價格攀升0.7%為2001以來最高
*對通貨膨脹的憂慮加劇 美國五月消費者信心指數比上個月有所下降
*美國官方薪資保護計畫星期一正式劃下句點 但不確定7950億美元挽救了多少工作
*白宮經濟學家拿共和黨通過川普2017減稅方案為例 捍衛拜登的預算支出計畫
*美國總統拜登的加稅政策鎖定收入逾40萬美元族群 遭受摩根大通執行長戴蒙的強烈批評
*比特幣在35000美元價位徘徊 逼近上禮拜崩盤的低點
*蘋果計畫2021年重新設計AirPods 並在2022年推出AirPods Pro
*巴西足球巨星涉嫌性侵員工卻拒絕配合調查 運動品牌Nike決定與他解除代言合約
*比爾蓋茲的離婚 使得500億美元的蓋茲基金會可能將面臨改變
*環保組織Sierra Club的一份報告 花園肥料中發現有毒化學物質
氣候變遷議題2022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臉書追求AI結合情境式AR + VR可能翻轉新營運模式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 Kyle 發表於 2021年3月15日
現今社群媒體高度仰賴Android或iOS平台的裝置,或者Windows、macOS或Chromebook等PC。為了能夠掌控臉書未來走向,祖克伯正在嘗試建立VR或AR裝置,讓人們的社群體驗變得更沉浸,甚至能夠達到遠距傳送(Teleportation)的目的。
遠距傳送的想法聽起來有點瘋狂,但是隨著蘋果要在未來幾個月推出反廣告追蹤軟體之後,沒有人會懷疑祖克伯的決心。因為無論是蘋果或者是臉書都將在2022年甚至2023年之間推出AR頭戴式裝置,接著於2025年推出智慧眼鏡,這兩家公司的企圖心,都想利用AR裝置取代智慧型手機的地位,但是兩者之間的設計邏輯卻完全不同。
簡單來說,祖克伯期望在下一次平台革命中擊敗蘋果。因此,臉書的整體策略是成為VR與AR頭戴式裝置的霸主,如同安卓平台在智慧型手機的地位一樣。也就是說,臉書積極在VR裝置的經驗與技術,對其發展AR裝置將帶來提升效果,同時如同一枚硬幣的兩面一樣,發展AR將以VR當成墊腳石來激化其設計的獨特性。
臉書在AR產品戰略:
短期戰略是與雷朋(Ray-Ban)合作發布一款輕巧時尚的智慧眼鏡,預計2021年晚些時候發布。這一款眼鏡不算是具備完整的AR體驗的眼鏡,所以不能顯示先進虛擬物體,不過隨著技術的進步,AR功能將逐步提升。
中長期戰略,臉書則是期望推出一款以AI為基礎的AR眼鏡,甚至推出具人機工程學優勢的3D之AR眼鏡。
雖然,目前要讓VR或AR的人機介面更佳,可以採用手部追蹤或語音助理。但如果要讓AR普及,其實就需要依靠情境感知、AI驅動的介面來達成。唯有如此,具備AI的AR裝置能靈敏地透過場景感知主人的需求,例如:正在與別人交談時,具備AI的AR就會把打進來的電話發送到語音信箱;或者行事曆顯示行程時間臨近了,AR將提供一個視覺提醒。
臉書期望在2030年推出顛覆社交體驗的高科技智慧眼鏡,能夠遠距傳送人們在不同地點進行會議或見面。
隨著氣候變遷議題持續發酵,如果要真正削減二氧化碳排放量,那就必須減少使用汽車、飛機以及其他會製造碳排放的產品。一旦其具備遠距傳送產品出現,不僅能夠消除通勤時間,甚至對地球更好。雖然,這似乎有些天方夜譚,但是臉書正往這一目標前進!
資料來源:https://iknow.stpi.narl.org.tw/Post/Read.aspx?PostID=17594&fbclid=IwAR3jzR2GFgHL4DqgQYzEpCmSsoQSpSD0GTDcaheCo6KUsUMCWBELUqWT5v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