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過得莫名其妙
但慶幸我們仍然平安健康
每到年底就該回顧一下
照片有點雜有點多 懶的修圖了😂
記得年初的時候中了流感
第一次躺在床上五天燒燒退退
身體還沒痊癒 就帶娘娘去零下20度的哈爾濱玩耍
拖著虛弱的身體回台就接著渣打馬
邊跑邊咳到瘋掉 體感越來越差
跑25K就決定棄賽了
幾天後 新聞版面就被疫情炸滿
原本熱鬧的街道突然安靜的詭異
喉嚨癢也不敢咳出一聲
又吐又拉不知道該不該看醫生
看了醫生才知道旅遊史上了大大的記號
對面藥局買口罩的排隊人潮永遠這麼多
股市一片慘綠 澳洲大火不止 航空業大停擺
奧運這麼大的事都取消了 更別說國內的賽事了
疫情新聞從亞洲燒到歐美.非洲 然後遍布全球
不知道為什麼每個月還是達到跑量了XD
跑半馬98分 鐵人113K用545做收
騎西進+東進武嶺 如來神掌 宇老大滿貫 南橫公路
爬南湖大山 北大武 玉山 雪山 奇萊主北 武陵三秀
還有N座小百岳、攀岩、潛水、越野跑….
陪剛入坑的阿爸五日環島、初馬335高速完賽
帶娘娘出國和走走幾個簡單的步道
為了哥哥想要無限手套
努力練習漫威路跑賽
即便知道依照能力可以容易上台
但希望這個獎盃是努力過而換來的
2020年頻道從1.1萬長到8.8萬
說多不多 但成長的很踏實
這段期間也透過頻道學習到很多事情
尤其是每次見面會或每場演講
跟大家更近距離地交流都很開心
謝謝每個的支持與鼓勵
一輪都很珍惜💕
2021公開行程:
✔️1/24渣打馬拉松
✔️2/21戶外Youtuber聯合運動會(原1227)
✔️3/7 Garmin Run
✔️3/21萬金石馬拉松
✔️3/27美利達單車百K
✔️4/10普悠瑪三鐵賽
✔️4/24 Challenge Taiwan三鐵賽
歡迎來賽場跟輪輪一起熱血<3
📌普悠瑪三鐵賽 (還可以報名喔)
https://bao-ming.com/eb/content/4581#22625
📌超好玩CT鐵人賽 (12/31是早鳥最後一天)
https://challenge-taiwan.com/index.aspx
#一輪的運動日常
永 慶 玉山 岩 在 雪羊視界 Vision of a Snow ram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不求最強,只求全力以赴》
12月初,我從關門古道下山才過了兩天,腳上被螞蝗咬的傷口都還在癢,就和Joeman、Hunter哥、Justin、Sean和小吳等一行六人,出發前往玉山,準備慶祝九妹的200萬訂閱。
我登玉山已經超過十次,但這一次以慶祝為目標的單攻,格外的有意義:不只是為200萬訂閱,更檢視了九妹和我自2018年相識至今的體訓成果,也同時是我自己第一次的玉山單攻。
細雨乍歇的夜裡出發、霎那的傾盆大雨、成為夥伴而互相體諒的每一次決策、之字碎石坡與峰頂岩石區的奮力喘息,最後堆積成了登上山頂的那一刻,人生永恆的感動與記憶。靠自己一步一腳印努力而來,甜美的第一次,是永遠鮮明的不滅回憶。看著九妹和Hunter激昂的心情與喜悅的歡呼,在白牆的包圍下,我彷彿看見了我7年前第一次登上玉山的景象,由衷同感喜悅與快樂。
登山不是比強弱,而是一次又一次探索精神與肉體可能性的過程,透過自己與自然的對話,看見身心的成長與苦難後的回甘。
我非常敬佩九妹,當大家發現我和他不時同框而聊起時,我常說「九妹今天的成就,是他應得的。」不認識他,就看不到他熱愛工作而努力的樣子、什麼都敢嘗試的勇氣、對目標的渴望、以及在許可範圍內對精緻完美的追求。這些東西,從兩年內他身體上的改變,就可以得到些許實證——體態的改變,是意志的展現。而從肥宅到可以單攻玉山,這條路他走了兩年,做朋友的就是不斷看他消風,順便為他的鍛鍊頻度、身體健康捏把冷汗。
有腦、有夢、有堅持,找到一個熱愛的工作並全心投入、求新求變,這就是九妹所走的道路。羨慕他嗎?不必羨慕,先看看自己有沒有這些特質,再想想願意犧牲多少來追求自己的夢想,我想,心裡就會有答案了。
不追求最強,但求全力以赴,唯有這樣,才能在極限的邊緣不斷成長、前進,並收穫路途上的一切美好成果、不帶遺憾地笑看每一個失敗。
至於這兩天報導的目標聖母峰,並不是什麼新的目標,早在2018年底,我、他、胡子在能高越嶺道摸黑下山的聊天裡,就有聊到這件事了。那是夜黑風高、整條路上只有我們三人時的閒談,當時和九妹不熟的我,以為他只是在開玩笑,所以沒把這件事放在心上。
直到這兩年來,每次爬山,都或多或少會聊到這件事,我才漸漸意識到——他是認真的。
如今他已經從肥宅蛻變成一個可以單攻玉山的漢子,雖然距離「聖母峰」這個目標還有好一段距離,但這趟過後,我心底認為,只要他繼續前進,注重健康並持續鍛鍊,這鐵石般的意志力,終究有帶他登上世界之巔的那一天。
我也會努力跟上的,在存錢的部分XD
---
而這支熱血又勵志的影片,其實同時也是台灣點閱率最高的單攻登山安全宣導教材:
3:23 宣導玉山需要入園證、入山證,提醒觀眾記得掃描身分證報到
5:20 強調單攻需要嚴肅的時間控管,說明10點前未抵達排雲會被要求強制折返,點出體能風險管理概念以及國家公園政策
9:31 「任何垃圾都要帶下山,這是基本」,把基礎LNT融入自然的行為之中,不經意的發揚這種「本來就該這樣」的概念。
14:00 自我體能狀況評估、說明嚴格執行關門策略的狀況下一行6人已有2人不同意登頂。另外還有保暖層與裝備解說,再次強調單攻風險,重申一定要找有經驗的朋友一起。
22:53 再次嚴肅強調單攻的風險與體能門檻,不要隨意挑戰,需要萬全準備。
23:53 又一次強調體能的評估。
2020年因疫情使然,登山爆紅導致山難頻傳,許多人都疾呼要推廣登山教育,才能落實登山安全,這是對的。但「登山教育」最忌諱的,就是政府特別去找人製作影片或文字教材,因為那樣的東西不會有人想特別看,成效非常的小。更遑論用「系列課程」來「推廣教育」,那是因為——任何「課程」都接觸不到最危險的那群人,那些一時興起跑上山的人們,就算付錢給他,他也不會願意去上課。
推廣,要靠「文化」。
大眾的登山教育,需要靠文化的養成,漸漸地形成一種共識「爬山應該要OOXX」,擺脫過去的「蛤?爬山?喔好走啊!」,才能將觀念落實到每一個人的心中,生硬的灌輸多數時候只會被無視。而文化的養成,正是靠每一個人,用文學、影片、圖片、表演、公開討論、新聞報導、嚮導傳授等逐漸養成的,是多不勝數且無法歸類的人們所一起完成,強而有力卻急不得。
在眾多的傳播管道裡,非戶外圈的名人踏入山林時,所製作的作品、傳遞出的「自然而然就是該這樣做」的各種大小事,會成為觀眾最好的「教材」,用最潛移默化的方式,達成面對社會的「登山教育」。
「九妹玉山單攻6人關門2人、胡子北大武都捨得撤退,你幹嘛堅持要登頂啊?」相信這樣的對話,或多或少,會在他們的受眾裡發酵,成為提升台灣戶外文化的種子與契機。
我自己不太拍片,畢竟二年來發現那不是我踏入公共領域的初衷,但有任何非戶外領域的公眾人物有登山大小事項的諮詢需求,都可以直接敲我,我必傾囊相授、知無不言,或者可以一起走一遭、聊聊天。就讓我們用自己的旅程,一點一滴養成屬於台灣的登山文化吧!
永 慶 玉山 岩 在 城市山人 Mountain Urbanit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早安!看本周末新竹以南就不太會下雨了,不知道大家去哪裡爬山呢?
這篇就只是個早安廢文,順便鼓勵爬五寮尖、鳶嘴山覺得刺激好玩的人們,把心態、體力、技能都準備完全,下一個目標就設在它們的百岳版本──玉山東峰吧!鐵鍊、鋼釘一樣不少,抓好抓滿,只是海拔高會讓我們比平地更喘一些 😂
行前登山人文讀物推薦:《山、雲與蕃人》by 鹿野忠雄,看看人家一行三人如何藉由東峰北壁的岩溝冒險登頂,時為大學生的鹿野還帶了菸斗在山頂抽菸慶祝呢!
「玉山主峰現在出現於眼前,展開著龐大而赤裸裸的大岩塊,在驕陽下發出赤褐色的反光。」1931年鹿野所見的此情此景,2020年看來是不是也一樣呢?同樣的山,登山者來來去去,走著益發安全的路線,心中乘載著不同時代的印記與包袱,從日治到民國,從探險性的學術踏查到百岳黃金年代,現在的我們,從後世來看,又會怎麼被歸類呢?
如果開始思考這些事情,多翻翻跟山有關的書籍,從山重新認識教科書之外的台灣,或許人人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一條路。那條路上,山的體驗會隨著我們的知識與思考而變,有著無窮盡的組合可能;那條路上,可能有伙伴,可能獨身一人,但我們永遠能決定自己的方向。
-----
【行程建議】
2天1夜,宿排雲 (可以訂早晚餐和睡袋喔)
更寬鬆一點可以選擇3天2夜,入園證入山證可別忘了
【行前訓建議】
合歡西峰來回起碼壓在10小時以內。
實際行程中,加上排雲山莊早早餐時間起登 (玉主看日出),應該可以順利完成。
【裝備建議】
健行筆記新手專區是好物請多利用,雖然玉東上鬆動岩石感覺不多,戴頂岩盔買保險值得鼓勵~
貼心提醒:
嚮導準備好,或航跡準備好,現在玉山主峰附近附近往玉東的下切點設有不少指路柱,聽說是因為以前曾有人在木牌路標下切摔死了 ... 看到木牌路標再往後走一點才對喔。
#玉山東峰 #鹿野忠雄 #山雲與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