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獎贈書活動】《#餐巾紙財務課》x2本
我曾經聽過一句話:「缺乏理財知識是人們最普遍的問題之一。」有時候不是我們不想去搞懂,而是那些數字、公式、圖表,總是令人感到複雜跟害怕。如果,有人能用一張餐巾紙,加上簡單的圖案和文字,就讓你瞭解這些複雜的概念呢?
《餐巾紙財務課》閱讀心得 https://readingoutpost.com/napkin-finance/
.
【這本書在說什麼?】
.
《餐巾紙財務課》的作者是蒂娜・海伊 (Tina Hay),她是圖解財經資訊網站napkinfinance.com的創辦人暨執行長。她在哈佛商學院念MBA時,為了跟上同學的腳步(很多來自金融業),努力學習各種財經專業術語和艱深的數字概念,深知財經議題對一般人有多麼困惑。
在這本書裡,作者把各種艱深複雜的財務知識,用「一張餐巾紙」大小的篇幅,圖文並茂地圖解66種生活中最常見的財經議題。內容包含了基本的理財知識(儲蓄、利息、資產配置、財報)、個人理財觀念(信用、貸款、稅務、退休)、投資工具介紹(股票、期貨、選擇權、基金、加密貨幣)。
.
【這本書有什麼特別的?】
.
在我剛踏入職場的時候,曾經有過這樣的想法:「財經知識太複雜了,乖乖領薪水存錢就好」。隨著時間過去,身邊同事和朋友開始聊許多關於財務方面的事情,這才發現到自己跟不上這些話題。「你不理財,財不理你」,這句大家熟知的名言,我卻很晚才體悟到它的真諦。
後來,我花了很大的力氣,慢慢地涉略、閱讀各種財經資訊和書籍,才建構起屬於自己的財務頭腦。直到最近接觸到這本書,覺得如果能早一點相遇該有多好。作者把複雜的財務知識簡化成很容易消化的圖解,就像是一本「財經知識圖解懶人包」,用一種簡單、豐富、有趣的方式,看懂這些專業術語背後的意義。
雖然對現在的我而言,這本書稍顯入門,但是對於在人生不同階段的讀者,這本書或許可以起到很棒的「啟發興趣」作用。如果你對財務知識仍然抱有一絲絲的抗拒,不妨到書局翻翻看這本書,書中引人入勝的餐巾紙圖解,說不定能啟發你心底的財務好奇心,讓你更有動力、更進一步探索感興趣的財務知識。
.
【視覺圖解讓人容易消化】
.
作者認為使用視覺效果有助於減輕金融主題的恐懼感,並提高對主題的理解,更有效保留對主題的記憶。所以她和一組專業的設計師合作,把晦澀難懂的財經資訊,拆解成簡單易懂的信息圖(infographic),讓讀者更容易理解和消化。
例如她說明股票市場的「牛市或熊市」,除了畫出兩隻動物之外,她也標註了兩種市場動態的文字差異,並且再用三頁的篇幅,說明其中的差異。進一步地,她說明了普通投資人,應該如何面對牛市和熊市的行情,我們來看看書中列出的統計數據:
>> 牛市的平均延續期間為9.1年,牛市的市場報酬率平均達獲利480%。
>> 熊市的平均延續期間為1.4年,熊市的市場報酬率平均為虧損41%。
你會發現,大部分的時間,市場是呈現上漲的趨勢。在每一張圖解說明的最後,作者還會加上重點摘要,例如這篇的結論就是:「在現實世界,最好的方法通常是不要理會漲跌,按兵不動。」如同巴菲特認為投資的訣竅就是「買進並且持有」,選定正確的投資標的,避免短期殺進殺出,往往能帶來更加豐富的報酬。
.
【複雜概念的簡單呈現】
.
在讀這本書的時候,除了補充一些財務觀念之外,我觀察的另一個重點是:「如何把一件複雜的事情,用簡單的方式表達出來。」從書中各式各樣的圖表裡,我得到許多啟發,簡單的幾何圖形、條列排序、反差對比,常常能把複雜概念簡化。
例如書中談到「加密貨幣」這件事情,就用了簡單的條列法,比較了加密貨幣和法幣的差異,加上風險的說明,讓人一目瞭然加密貨幣的基本性質。針對全世界最普及的加密貨幣「比特幣」,也用圖示的方法展現了其特色,並且說明儲存和取得的方法。
作者為了讓這些看似枯燥的財務知識更加有趣,在每個圖解之後,還會加入一些「有趣的事實」,例如比特幣的章節裡就有一個故事:「2010年,一個加州人以1萬比特幣買了兩份披薩,這是史上第一宗以比特幣進行的交易。」若以2021年3月的比特幣值來說,這是兩片價值5.6億美元的披薩。
.
【後記:晦澀知識輕鬆懂】
.
如果你對財經領域已經有長期的涉略,那麼這本屬於初階、引入門的書,可能無法滿足你更多、更深的求知慾。但如果你想讓身邊的親人朋友踏出一步,接觸財經相關的知識,這本書的圖解內容或許會帶給你靈感,讓你用更輕鬆、幽默、簡單的方式,介紹這些財經資訊給他們理解。
這是一本討論廣泛財經主題的書,尤其適合原本對財經感到恐懼、抗拒的人,透過輕鬆簡單的圖解方式,一窺這個複雜的領域。如果你是仍然在學的學生,推薦你盡早學習財務知識,可以少走很多冤枉路,從年輕就開始累積自己的財富資產。
想要突破「我覺得那些財務知識好難」的心魔嗎?有時候,你只是還沒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或許是一本好書,或是一張賞心悅目的餐巾紙。
.
【抽獎辦法】感謝 星出版 Star Publishing
1、抽出「2本」《餐巾紙財務課》送給閱讀前哨站的讀者們!有興趣的朋友請在底下「按讚留言」,「公開分享」本則動態參加抽獎。
2、留言請寫下:你對財務知識有興趣嗎?喜歡用文字學習還是圖像學習?例如:「我原本沒興趣,我喜歡用圖像視覺化的方式學習」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21/3/13(六)晚上十點截止,隔天在留言中公布名單,隨機抽出2名正取,2名備取。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21/3/14(日)晚上十點前,私訊回覆寄件姓名、地址、電話,超過期限未認領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求知慾 名言 在 Better Leaf 好葉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07年1月9日,蘋果公司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在台上用手指滑過iPhone屏幕,用行動告訴全球,他即將為世界帶來革命性的改變。
毋庸置疑,iPhone自推出以來已久魅力不減,而這台在全球掀起旋風的手機在本月迎接14周年紀念,今年也是賈伯斯逝世10週年。雖然逝世多年,但賈伯斯的傳奇故事如今仍激勵著許多人,他的字語無形中也在改變著世界。
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2個賈伯斯最有名的名言:
1. 時間有限,不要浪費時間活在別人的陰影裡;不要被教條所惑,盲從教條等於活在別人的思考中;不要讓他人的噪音壓過自己的心聲。
賈伯斯從來不被教條限制自己,也不會為了想要獲得他人的認可而勉強自己,總是有勇氣跟著自己的內心的直覺。也因如此,他總是能設計出與他人截然不同的產品。
2. 「求知若飢,虛心若愚。」(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賈伯斯在2005年於史丹佛大學畢業典禮上送給當屆畢業生這樣一句話:「求知若飢,虛心若愚」。常保有如飢餓一般的狀態,保持好奇心持續前進,我們才不會停滯於目前;保持像個愚人一般的虛心態度,不為自己目前擁有的知識感到自滿。
而這恰好也成為了賈伯斯如此傑出的其中一個原因。除了對成功的渴望,還有強烈的求知慾。因為你好奇,所以你會去尋找答案,也因為你找到答案,
所以你也會想辦法解決或改進。
好奇心絕對是人類發展的原動力。對於許多行業來說,好奇心對於我們的創新能力、自我顛覆能力和未來事業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如果你覺得自己已失去了驅使自己進步的好奇和動力,歡迎你看看好葉的最新影片,一起來了解你失去好奇心的原因和解決的方式:
《重塑好奇心的方法》:https://youtu.be/e0jXtkwLqok
#好葉 #學習 #好奇心 #成長 #賈伯斯 #iPhone
求知慾 名言 在 沒力史翠普yucaio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身為愛書人,最常頭痛的問題,就是書買太多,沒地方放。而一本書的保存期限多久才是最適宜?
身為愛書人,最常頭痛的問題,就是書買太多,沒地方放。而一本書的保存期限多久才是最適宜?
現代都會居住空間狹小,書本的收納空間一直是長期以來面臨的課題。在我經營二手書店那段日子,總是被為數可觀的藏書占去大部分生活空間,有時候甚至會讓人產生窒息之感,被書本圍繞的日子固然幸福,但是書太多堆成倉庫一樣終究不是辦法,總得找個適當的途徑來解決這個問題。
「書的保存期限只有一年」斷捨離指南
好不容易挑選自己想看的書,擺在書架上時間久了,也忘記自己到底看過了沒,到底該如何選擇要保留的書,其實也有簡單的做法。我曾經因為搬家迫不得已,進行大量舍書的動作,還請同業朋友來家中收購二手書。搬到新家之後,買書依舊不手軟,但對於書的收納有了全新的看法,那就是「書的保存期限只有一年」。
只要開始整理書架,我會挑出這一年來連一頁也沒有翻過的書,把它從書架上抽出來放在一邊等待處分,為什麼要這麼做呢?你想想看,如果一整年的時間都沒有看過這本書,未來會去翻閱它的機會更是微乎其微,有能力收納萬本以上藏書的家庭畢竟少之又中少,首先必須擁有很大的空間可以放書,另外就是從事研究工作的人必須要有個人的圖書室,因為需要大量的參考資料,這點可以理解。像我們這種普通的讀書人,充其量有個容納一百本書的書架已足夠,書再多也不會重看,不如就直接處分掉比較乾脆,不要讓沒有在使用的書籍占用你的生活空間。
書架上塞滿長年不讀的書本,表示這個人吸收新知的速度已經停滯很久了,等於你的大腦已經停止學習,或許你邁入數位閱讀的階段,或是在電子閱讀器上進行閱讀的動作,不再需要實體存放書本的空間。
「書房等同於你的大腦狀態」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是俄國作家高爾基的名言。現在成為我書房座右銘的則是另一句話「書房等同於你的大腦狀態」這是日本的整理達人小松易的名言。要知道吸收書本的知識,除了單純的求知慾望以外,還潛藏著對新事物的好奇心,對生活需求的焦慮感,以及解決問題的目標意識。
對於讀書人來說,書房就是一個人大腦的狀態,當他願意不斷汲取新知的時候,書架上剛買來的新書一定比較多,依此類推,書架上塞滿長年不讀的書本,表示這個人吸收新知的速度已經停滯很久了,應該把書架上的位置空出來給新的書本住進去才對,我們若是不時時更新自己的大腦狀態,不僅工作能力不會提升,連帶的思考模式也會僵化,甚至會影響溝通表達與人際關係。
其實大部分生活所需的知識在書中都可以找得到,看書人的人和不看書的人最大的差別並非教養和內涵,而是思考靈活度和應變能力以及生活品味。
每年一度的書房大掃除,就是為我們的大腦進行定期更新,把已經不會再看的書送給需要的朋友,捐給社區圖書室或是送到二手書店去估價回收,或是在網路上與愛書人彼此交換以書會友,都是值得鼓勵的做法,隨時保持書房整潔的人,大腦的思緒也會變得更清晰,工作效率必然顯著提升,何樂而不為呢。
「篩選書籍的幾個實用法則」
既然要淘汰一些不會再使用到書本,對於有選擇困難症的朋友,肯定已經開始頭疼了吧。有個朋友告訴我,她曾經捐掉賣掉的書忽然有天又想拿來重看,結果才發現書已經絕版買不回來,不然就是很難找,後來都盡量不丟書了,整理書架的當下覺得不再需要,後來又想念那些讀過的書,現在都不相信自己的感覺了,變成一個有整理障礙的人,這種困擾或許你我身上都發生過,現在就來告訴各位關於篩選書籍的幾個實用法則。
首先,工作或學習上經常要用到的參考工具書絕不能丟棄。像我因為平日也從事寫作教學,所以關於激發創意、如何提升寫作技巧的工具書,我會放在身邊隨時方便查閱,這種書一旦丟棄後就很難再買回來,所以應該要保留下來,以備不時之需。
其次,經典的文學作品,或是各領域的經典著作千萬不要離開身邊。這些書籍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留幾本值得一看再看的書,對於人生不同階段的我們,重讀的過程會引發不同的思考,甚至開啟生命的對話,所以這樣的書千萬不要離開身邊。
另外,是給予你人生啟發的書絕對要保留在書架上。對我來說卡夫卡的作品是啟發我人生的重要讀物,他曾經說過:「我們需要的書,應該是一把能擊破我們心中冰海的利斧。」還有像是聖修伯里的《小王子》、保羅柯爾賀的《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我也經常從架上取出來重讀,每次讀總有新的想法萌生,溫故而知新。
最後,是充滿回憶的書,有些書伴隨我們成長,陪伴我們度過人生最低潮的時刻,這種書就像摯友,也是你一生的導師,它應該在書架上占有一個位置。它代表了我們心靈轉化的鑰匙,這樣的書你肯定無法割捨,也就順理成章的保留下來。
除了上述的書籍之外,超過一年都不曾閱讀的書籍,我強烈建議你應該要大方捨棄,留個好位置給未來要看的書,如果沒有足夠的空間,大腦是無法好好吸收新知的,所以書架上一定要保留適度的空間,留給未來的客人。
「書架是靈魂的居所」
當這些書中的知識轉換成有用的情報時,這本書才是真正對你有意義,其餘的都只是你附加在這本書上的慾望和情感,期許和焦慮。
以後走進書店裡,結帳以前要仔細想想,你真的需要這本書嗎?如果需要的話,請馬上翻開來閱讀,因為你真正需要的是書裡頭的知識或是好看發人深省的故事,或是實用的技能,心靈提升和成長,你不需要放一堆書在家中給自己壓力,有閱讀的壓力也有不讀的壓力,你只是沒有察覺到而已。
當這些書中的知識轉換成有用的情報時,這本書才是真正對你有意義,其餘的都只是你附加在這本書上的慾望和情感,期許和焦慮,如果撇開美麗的封面和你當初買下這本書付出的金錢,它充其量不過是一堆紙罷了,紙張是拿來回收的,而書本應該是拿來墊高我們的知識品味。
如果太多沒有翻動的訊息書櫃擺不下還堆放在地板上,那表示你的大腦開始鈍化了,這是一個警訊,你應該重新 UPDATE 你的大腦,別讓它活在過去的時間裡,那些不會再讀的書,應該拿去資源回收,或是轉手給二手書商,或透過網路平台轉售給需要的人。
「為書籍尋找下一位主人」
書架是靈魂的居所。我們閱讀是為跟自己的大腦進行深度對話,要把握買書的新鮮期,找個咖啡館走進去,立刻把買來的書翻開來閱讀,把握一兩個小時的時間,把書本的內容大致都瀏覽一遍,這樣有助於我們再次翻開這本書有個基本的認識和心理建設,等到有機會再次翻閱時,吸收的速度會變快,也不會浪費自己在購買新書上的熱情,如果能在短時間之內,強迫自己把一本書讀完那也不錯,至少你是有意識的利用高效率在吸收知識,長期來看,對我們的人生肯定有所助益。
「保持書櫃在七八分滿才是王道」
不要妄想要擁有一座私人圖書館,那種慾望一輩子都不會填滿的,還是保有經常會想看的書在身邊比較實際。
無論書本也好,雜誌也好,對於知識的需求度,就是你決定購買的當下,隨著時間流逝,需求度會逐漸降低,直到你忘記了它的存在,而且,書本上的訊息也會隨著時間而淘汰,還留著一堆早已過時的書籍,那表示你在乎的是它曾經陪伴過你的情感,而不是書本身,適當的斷捨離會讓你的書房看起來更有活力,工作或學習的效率也會有明顯提升哦。
保持書櫃在七八分滿,是我現在致力的目標,唯有這樣,我才能繼續買新書,吸收新知,讓我的大腦隨時保持活力。因為書本不是拿來堆積的,我們真正該做的是拿出筆記本,把書上的知識整理成自己能理解的筆記,儲存在我們的大腦里,成為有用的情報,並運用在生活當中。現在就算在整理的時候,大腦閃過「說不定以後有機會想再看一遍」的念頭,我會放下這樣的念頭,反正需要的時候再去圖書館和二手書店找就好,不要妄想要擁有一座私人圖書館,那種慾望一輩子都不會填滿的。
本文初發表於《端傳媒》作者 銀色快手(Silverquick)
歡迎自由轉載、分享,請註明作者及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