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校》在香港的檔期確定是延遲上映了,在這個政治極度敏感的時期,任何風吹草動都會挑動執政者的每一根神經,不敢看的人可能心裡有鬼,搞不好是片中劇情藏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真相,令他們有許多疑慮。
沒關係,我們能做的是先來複習一下上個世紀壓迫者的歷史,為什麼要用一些莫須有的理由去迫害善良無辜的老百姓,只因為他們存有一種信念:「寧可錯殺一百,也不可放過一人。」很顯然的他們非常害怕那個人出現,因為有可能導致長久以來統治階層的最後防線全面崩潰。
正值香港的革命浪潮風雨飄搖的當下,買票進電影院觀賞《返校》午夜場簡直是毛骨悚然體驗,有人說《十年》是一部必看的政治預言電影,描述香港民主人權、言論自由與本土文化遭到侵蝕的狀況。這部電影我也看了,卻遠不及《返校》的怵目驚心,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筆者猜測可能跟我們所熟悉的歷史背景有關,這是完完全全屬於台灣本土的原創故事,從原創遊戲到改編電影的設定,都奠基在真實的歷史事件(明確參考光明報事件,或稱基隆中學事件)從而發展出故事創作表現的創新形式,混合了現實中的學校場景,超現實的夢境,遊戲式的解謎推理和闖關,克蘇魯式的恐怖元素及美國都市傳說虛構怪物「瘦長身影」Slender Man 的駭怖形象,讓不斷引發話題的改編電影《返校》遠遠超越好萊塢《沉默之丘》相似類型片的格局,更深化了歷史傷痕與人性幽微,體制迫害與個人反抗,罪與罰,救贖與原諒的多重意涵,看完之後好感動,電影都散場了,我還坐在椅子上,聽著雷光夏唱的片尾曲,心情久久無法平靜。
黨國思想控制的舊社會,學校只是它的縮影,《返校》是在我們的土地上曾經有可能發生的故事,那些教室啊、舊校舍啊、升旗典禮啊、大禮堂、導師辦公室,還有永無止盡的走廊,儲藏室和防空洞,全部都是記憶裡再熟悉不過的場景,高唱的愛國歌曲,電影放映前全體要立正唱完國歌才可以坐下來欣賞電影,現在終於不用這麼做了,因為我們的社會已經解嚴,再也不需要那些強化黨國意識的集體儀式。
我們之中有許多人畢了業很久以後,都還會夢見自己回到學校上課和考試夢見自己試卷沒有寫完,夢見自己被罰跑操場,夢見自己根本畢不了業,夢見自己離不開這所學校,為什麼會做同樣的夢,我一直覺得很好奇,卻百思不得其解。
其實學校本身就是揮之不去的夢魘
裡頭住著滿滿的黨國幽靈啊!
原本西方現代學校教育制度就是伴隨著工業革命的興起而出現的,為了令從事勞動生產的父母可以安心把孩子集中管理,好專注於勞動生產的工作特別設計出這種制度,好讓孩子們在大腦尚未形塑完整的人格之前,盡其所能的把孩子的思想塑造成統治階層想要的樣子,尤其是極權的國家更是如此。
一次世界大戰的德國和日本是國民義務教育走在最前沿的佼佼者,你看他們製造出什麼樣的菁英份子,不就是大肆進軍侵略他國的愛國主義者,無所不用其極的掠奪者,他們在二次大戰中成為軸心國不是沒有原因的,因為學校教育就是如此徹底的洗腦他們,讓孩子最終進入軍隊成為不折不扣的殺人機器。所謂的國民義務教育,除了傳授知識之外,其目的也是為了讓孩子提前接受並習慣勞動化社會的集體生活。
你看看上班是八小時,上課也是八小時,同一個時間到校、晨讀、朝會、固定的上課時間,下午休息時間,統一的營養午餐或是吃自己帶來的便當,接著是午休時間對吧,每週或每個月還有大禮堂的集會,照表操課,軍隊也是如此,以軍隊的管理方式來管理學校,是天經地義的事,沒有人懷疑過,在「白色恐怖時代」如果有人懷疑的話就會人間蒸發,這不是都市傳說,這是那個年代活生生血淋淋的真實景況。
如今這種人人畏怖的政治氣氛早已不復存在,我們活在言論自由的後解嚴時代,台灣是個可以自由投票進行民主選舉的國家,年輕人會好奇,真有那麼恐怖的時代嗎?為什麼從來沒有聽說過,長輩基本上也不會特別去說想要找資料來看,少之又少,歷史課本上也不會寫,要不是赤燭遊戲公司出了一款遊戲《返校》這個政治敏感的議題,只會在一些對於黨國政治的議題熱衷的中老年人身上成為茶餘飯後偶興卻不敢深入的話題。
終於能好好的面對那段刻意被遺忘的歷史是多麼不容易的一件事,不管是受難者或是加害者,他們大多垂垂老矣,至少都在六七十歲以上,在那個氣氛詭異人人自危的黨國年代,無論是誰,都像阿聖手裡的布袋戲偶一般身不由己,任憑一隻看不見的手在操控著,因為不希望人民有腦子可以去思考,什麼是正義?什麼是自由?所以創造了各式各樣奇怪的規矩,莫名其妙的遊戲規則,洗腦式的標語,沒有意義的口號,威脅恐嚇的警察系統擔任監視與情報蒐集的教官,在每一所學校設置情報站,這樣一來便可以隨時回報可疑份子的動向,蒐集組織犯罪的材料。
這就是《返校》之所以存在的歷史基因。
本以為那樣的時代,早已隨著我父親的離開而消逝,他曾經說過許多從朋友那裡聽來的故事,繪聲繪影,無從查證,並且耳提面命的叮囑我,千萬不要隨便和別人談起這些事,任何人都不能相信,他說曾經有年輕人參與反政府的遊行活動,還沒有畢業的高中生,大學青年,有人目睹他們一車車被載走,直接帶去新店、木柵、深坑一帶的山區槍斃並掩埋,我不清楚是哪件事,哪些人,哪一天,只知道有些人從此消失,沒有人敢過問他們去了哪裡,既不能報警,也不能發喪,怕牽連更多無辜的人,這樣的情況跟南韓的光州事件發生之後有什麼兩樣,受害者像犯了不可饒恕的罪,將永遠的受到惡毒的詛咒。
我沒有親歷過白色恐怖,卻是在白色恐怖時代出生的孩子,很幸運的是,我們家沒有任何跟黨國有關的份子,父親堅決不入國民黨,父親會偷偷看《蔣經國秘傳》,我們家藏有江南案始末的一些被禁的黨外雜誌和非法書刊,當時我年紀小不懂為何父親那麼熱衷政治,那些字小排版密,封面不起眼的小書,怎麼引起父親的興趣,讀了又讀,父親是海軍官校出身,也曾待過總統府侍衛隊,任職海軍副艦長,但我想他對於黨國政府是存有懷疑的他把自己保護的很好,從沒有露出把柄在誰手上,這樣的他還是提前從軍中退伍,起因是內部派系鬥爭,他不喜歡那些,只好選擇自請退役,回到社會上做一介普通老百姓,進入企業成為領月薪的上班族。
原以為父親說的故事已經是久遠以前的事,但沒想到類似的畫面,在如今的香港又捲土重來,只要被判定為反政府,反動行為,可以不經審訊直接處以私刑,甚至聽說有許多黑衣人被拷問至死,或是被自殺,這些原來不是故事,是真實上演的日常,不是電影裡的劇情,是香港人每天會看見的新聞,現場目睹的真實,啊原來人類的政府都是這麼搞,今天為了要維持一個高壓的統治(維穩),什麼手段都可以,電影只是一面鏡子代替不願反省的人記得過去曾經發生過的事,總有倖存者會在事件過去很久之後,才慢慢鼓起勇氣開口,面帶憂色地說那些會讓人瑟瑟發抖的鬼故事。
「你是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
這一語雙關,真的驚醒夢中人,堪稱神來之筆。
電影《返校》是在為那些不明不白死去的犧牲者召魂,是在喚起眾人對於黨國時代揮之不去的記憶,像幽靈一般陰魂不散,那是這個島嶼曾經發生過的政治人倫悲劇、歷史無聲的輓歌,有無數的人為了自由犧牲了自己的生命,甚至朋友家人的生命,更有些人只是因為被嫉妒被針對,而陷於誣告的重罪,嚴刑逼供說出假的名單和證據,致使更多無辜的人不明究底的牽連受害,如果想知道情治系統(警備總部)是如何嚴刑拷問,可以想辦法去找南韓電影《南營洞1985》述說黎明到來前那段漫長而恐怖的歷史。你會知道《返校》中的魏仲廷所受到酷刑其實只是小case。
觀影的時候,一直想起另外兩部電影,楊德昌拍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電影在台北的建國中學開拍的時候,我跟同學聽說了,幾個人就相約蹺課翻牆去現場偷看,我唸的是弘道國中,走路十幾分鐘就到建中,我記得那天還去了南昌街電玩店投硬幣一起玩大台的街頭遊戲機《1943中途島海戰》玩爽了再去吃冰,然後假裝放學後有乖乖去補習,其實都在玩電動遊戲。
《牯嶺街》和《返校》的選角真的有點像,該不會為了符合那種年代的需要,清純可人的面孔,清湯掛麵的短髮,眉宇似乎透著不安定的氣質,在《牯嶺街》女主比較被動,但《返校》女主戲分吃重,從被動化為主動,那種壓抑的情感,好奇又驚惶失措的表情,勾起一幕幕不願想起的記憶,回溯的過程如同推理解謎,我本身沒有玩過原創遊戲,所以特別投入劇情的謎團裡,究竟誰才是告密者,沒有人能夠全身而退。
只要有一個人沒有醒來
大家就全都活在他的夢裡
—— 夏宇詩集 《Salsa》
另外一部電影是萬仁執導的《超級大國民》也是在講白色恐怖時代,那時有人組讀書會遭到密告被警總抓去槍斃的故事,電影裡的監獄在我唸的那所金華國小的附近,在東門旁,金山南路和杭州南路之間,監獄外牆至今仍在,緊鄰著中華電信公司的後門,我永遠記得經過那裡的時候,總有著說不出的怪異。
而現在的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國家人權博物館)也在我小時候住的新店附近,我從不知道自己離白色恐怖的地點那麼近,我只知道如果在那個環境背景裡,喜歡閱讀的我遲早會被抓去關,因為我犯了思想上的罪,隨便一個編造的理由,羅織的罪名就可以把我硬生生抓走,不清楚為什麼,始終有著這樣的深層恐懼,不曉得是不是根源於集體潛意識,所以我完全能夠感受像《返校》那種惡夢般的經歷。
如果惡夢一直醒不過來,那我們該怎麼辦?
作為一部改編自遊戲的電影,《返校》出人意表成熟穩健,對白演技精準到位,格局突破以往傳統的國片敘事,揉合了超現實與驚悚片元素,將一個難以處理的悼亡式歷史紀錄,變成一部充滿沉浸式體驗的精采神作,它像遊戲一樣埋了許多伏筆和線索,許多值得探入挖掘的彩蛋,看完以後你會想知道更多白色恐怖的歷史,你會想知道它裡面的隱喻是什麼?
《返校》是國片新的里程碑,它代表的意義不光是技術面上的創新與突破更多是來自跨越世代鴻溝的歷史對話,我們正處於民主與極權的分歧點,一場即將到來的總統大選,關乎所有人民的言論自由權,政治自主權,而《返校》這樣的一部片,它喚醒了歷史記憶的贖罪和諒解,也加強了我們對於極權統治的危機意識,更諷刺的反映香港現今的政局和社會氛圍,只不過上映的時間點也未免太湊巧,香港確定上映檔期延遲,而中國大陸直接禁播,上映遙遙無期,因為它是貨真價實的恐怖片,人民的覺醒這件事太可怕了,它可是會顛覆整個國家,是必須禁絕的思想毒物。
我們為什麼在這裡?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好像離不開這所學校?有個夢境不曉得重覆做了好幾次,返校是為了想起一些事,還是一些人,還是有什麼懸而未決的心事?在政治壓迫的年代《返校》的故事隨時可能會發生,自由是得來不易的,有些人竟然願意要放棄自由,夢想成為被奴役的一方,簡直不可思議,好像永遠醒不過來的惡夢。
有什麼絕對不能忘記的事嗎?
看完電影,或許你心中就會有答案。
原題:那些揮之不去的黨國幽靈——我的《返校》體驗與記憶文 / 銀色快手(Silverquick) 一天擁有25小時的人
20190927 AM 02:14 桃園內壢寓居
「沉默之丘2 最後之詩」的推薦目錄:
- 關於沉默之丘2 最後之詩 在 銀色快手(Silverquick)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沉默之丘2 最後之詩 在 詩聲字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沉默之丘2 最後之詩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沉默之丘2 最後之詩 在 Re: [討論] 舊片沉默之丘2的問題- 看板movi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沉默之丘2 最後之詩 在 沉默之丘影集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寵物用品健康資訊站 的評價
- 關於沉默之丘2 最後之詩 在 沉默之丘影集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寵物用品健康資訊站 的評價
- 關於沉默之丘2 最後之詩 在 人間魚詩社 - Facebook 的評價
沉默之丘2 最後之詩 在 詩聲字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王嘉澤〈淵與丘〉
噓
看完這首詩吧
不要說話
靜靜地離去
世界已有無盡的言語
短暫的沉默與光
永恆而寂寥
卻是我想說的
如一堵虛牆 如空的魚網
緘默
像心懷秘密的孩子
〆〆〆〆〆〆〆〆
這首詩適合於子夜靜靜地品味,然後懷抱著自己的祕密入睡。
喜歡探求詩作內涵的讀者,則不妨參看底下的文字:
兩位為王嘉澤《暈船的魚》作序的兩位詩人不約而同提到〈淵與丘〉,趙衛民闡解詩作的靈光及意味:「大量的寂寞,折射著詩的靈光。語言的詩化超越了日常溝通的工具性與目的性。『虛牆』任一切事物穿透,『魚網』並無捕魚的現實利益。」又提及:「詩人天真的言語,總是寂靜之聲,海德格所謂『沈默中的金鈴聲』。而最後一句已捕捉到詩心之所繫:詩人的天真之眼,正是玩味一切流動的意味,只有『孩子』才能超出現實的功利。」
洪春峰從言語與詩人之為「詩人」切入:「是的,世界已有無盡的語言,短暫的沉默與光,王嘉澤深明這一點,心懷祕密的孩子,究竟心懷什麼秘密?是揭開世界空虛的牆的簾幕,帶你看見更多豐饒或更精采的風景,還是邀請你看見無盡的語言所無能指涉的種種?詩人的責任在此,詩人的存在意義也在此,在深淵與丘之間,人人都是心懷秘密的孩子。這是詩人的初心,或許也是提醒讀者『去看』的一道季節之間的夜空中的火光。」皆可供讀者當路徑,去感受、理解這首詩。
#王嘉澤 創作、親讀
#曾奕語 手寫
#李蕪 簡述
※王嘉澤詩集 《#暈船的魚》(斑馬線文庫,2018年6月)
※本篇原有抽獎(已結束):噓,不要告訴太多人 ,一個傳一個就好~~
沉默之丘2 最後之詩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利文祺專欄 ▍利利歷險記]
喇嘛轉世◎ #楊牧
(一個西藏活佛在舊金山圓寂。若干年後
人們發現他已經轉世,在西班牙。)
他們到處找我,從喀什米爾
出發,沿那恆河東南走
在烈日下風雨中穿過鄉野
村莊,出入河曲和山阿
然後他們分取兩個方向
一支渡過伊洛瓦底江,恓惶
向東,渡過薩爾溫江和媚公河
在寺廟前寶塔後到處搜索
另外一支跨過印度半島
繞過烽火裏的阿富汗
忍耐著飢餓,疲勞,和錯誤
於是他們進入古老的加利利
當他們托缽走進古老的加利利
準備順路探訪幼年耶穌的故居
忽然石橋那轟然一聲
是恐怖份子引發報復的炸彈
這對他們太離奇了,血腥
和暴力,這個從來不見於
他們的經籍。可是他們不知道
當東行那一支正好也到了高句麗
催淚彈裏鴿子紛紛飛起,武裝部隊
包圍之下,只見一個青年學生
澆油向自己,並且點火
大呼一聲跳下,曳著濃煙烈焰
和尚大批出動,在廣場上
輪流演講。然則他們出加利利
拾當年東方三博士的舊路
在霜露的黑夜裏找不到那顆星
他們恭謹地坐在車上,不太交談
兼程到海邊,買舟沿另外
一則神話故事到岸,阿歐洲
舉目都是無花果,哪裏去尋找?
夜裏他們分頭靜坐。旅舍外
虛無的巴爾幹半島在喧鬧
葡萄酒流注如鮮血。他們開會
決定先行北上,到寒帶試試看
可是他們不知道,當時另一支
已經在東京轉機飛越了
太平洋,又過境北美洲進入了
想起來有點可能的墨西哥
他們換穿夏布黃袈裟
僱了一輛驢車,探訪無數個
小鎮,人們一逕彈著吉他
重複唱那「安答路西亞——」
海風吹打他們尋覓的眼,這樣
一路經過許多小小狹長的國度
天上偶爾出現幾架直升機
切,切,切碎了安答路西亞
幸好他們這一支只到
波羅的海就商量回頭,雖然
不免在黑森林迷了路
總算開春以前踽踽走到摩洛哥
他們席地沮喪,不知道下一站
哪裏是好?向東是意大利(阿門)
向西是西班牙(阿門),教堂鐘
處處徹響,哪裏找得到我?
非洲?說不定我們轉世的法王
出在非洲剛果:密宗黑教小喇嘛!
他們起身拍拍灰塵,當下決定
候船渡海遄赴直布羅陀
這一天他們走了一百多里
心懸遙遠的剛果,他們聽到
毛騾的蹄聲在地平線外回響
吉他多情地伴隨著他們伴隨著
有人在無花果樹下悠悠歌唱:
「安答路西亞——」吉他多情地
劃過乾燥的平原。「跟我來
跟我來到安答路西亞」
他們從岔路走出去,百合花
開遍了金黃的山崗和丘陵
麻雀搶飛起落,地鼠在旱田裏
奔竄。我輕輕呼道,對著風:
「我在格拉拿達——
將那些前世末了的信物帶來
我的金冠,法杖,念珠,袈裟
帶來格拉拿達・安答路西亞」
這時另外那一支已經繞過
智利的末端,他們也聽到我的輕呼
「我在格拉拿達。」他們左右看海:
「格拉拿達?啊——安答路西亞」
來吧來吧,來到安答路西亞
找我找我在遙遠的格拉拿達
讓我們歌頌永恆的格拉拿達
一朵金花開在安答路西亞
來吧來吧,來到安答路西亞
找我找我在遙遠的格拉拿達
讓我們讚美無窮的格拉拿達
一首新歌唱老了安答路西亞
--
美術設計:琬融
攝影來源:Flicker|君宇 张
--
◎小編利文祺賞析
〈喇嘛轉世〉相當有企圖心,因其包含各類的文化傳統,如藏傳佛教、基督教,以及涵蓋複雜的政治議題,融合成超越歷史與地理限制的作品。分析詩時,我們需使用康德、與德希達的「世界主義」之觀點。在康德作品〈朝向世界主義〉,康德宣稱「個人與國家應被視為人類宇宙國度的公民」(322),即是,所有理性之人,不管其種族,將是「目的王國」(kingdom of Ends)的成員,一種平等、自決構成的聯邦。在當代思潮中,特別在目睹猶太屠殺、難民潮、宗教衝突、政治庇護、九一一攻擊後,德希達以「好客」的角度闡述「世界主義」。他提出的基本問題即是:「如何接待陌生人,展現我們的好客?德希達受過受列維納斯的「他者」概念所影響,提出「彌賽亞」的意象,認為應以無條件的方式迎接,甚至主客易位,使主人成為其人質,如英文「主人」(host)與「人質」(hostage)的曖昧性。
詩歌涵蓋許多問題與典故,值得我們深思。第一個問題是楊牧所說的安那其(anarchy)如何可能?這樣的安那其,沒有爭端、武器、以及征服,或許如康德的世界主義。因此,我們看到〈喇嘛轉世〉中,兩派和尚越過亞洲、歐洲、美洲、非洲,並看見了爭端,如第三節的可能隱射1979年開始的蘇聯—阿富汗戰爭,第四節的恐怖份子,第六節的南韓學運、學生自焚,第七節的宗教式微、信仰不在,第九節的巴爾幹危機,第十二節隱射南美洲游擊。這些既有信仰、政治之衝突,以及國家暴力與人民之壓迫,目睹這些慘狀的和尚選擇拘謹的繼續尋找喇嘛,對於他們,彷彿喇嘛才是唯一的救贖,在這最壞的時刻。
第二個問題,緊繫著最後一節,則為何是格拉拿達?其原因源於羅爾卡,在西班牙內戰被法西斯主義的國民軍殺害。楊牧在早期致羅爾卡的詩歌〈禁忌的遊戲〉,除了愛情、革命、迫害、死亡之主題,亦發展出安那其的概念。在〈禁忌的遊戲後記〉,他認為:「格拉拿達廣張的草原世界可以變成為我自己深藏方寸中的小天地」,並且該詩集乃為「我對於精神生命的突破,還是堅持著,期待著」。或許楊牧的期待亦反映在〈喇嘛轉世〉,將喇嘛在最後一節彰顯,並呼求和尚到此,「永恆」、「無窮」的格拉拿達。
承接了前兩個問題,第三個終極、也是最關鍵的問題,則是為何和尚能聽到呼召?回到德希達的好客理論,我們知道,倘若不以開闊的心,像迎接彌賽亞的心境悅納異己,接納外邦人,這世界將會不斷的衝突、戰爭、暴力、死亡,這也是楊牧的〈喇嘛轉世〉為何描繪了這麼多的當今議題,背後直指的幾乎以列維納斯式的道德問題,即是如何與「他者」(the Other)相處。然而,這首詩,我認為最關鍵的,乃是第十五節的密宗黑教小喇嘛之可能。詩中的「黑教」不僅是藏傳宗教一支,亦暗喻喇嘛可能的膚色為黑,人種來自於非洲。當他們體認到這樣「不可能」的「可能實現」,並喜悅地接納了,決心追隨,彷彿主客易位,「我」作為自己的「主人」成為「他者」的人質,將自我交了出去。而這樣的「他者」具有無限可能,可能為妓女、孤兒、乞丐,甚至是一直受到壓迫的黑人,在他們的臉上可以見到那無限的「他者」。而當和尚願意接納那無限的可能,他們也彷彿聽見了歌聲,那神秘的沉默音樂,不是透過耳朵,乃透過心靈。這時密契經驗,他們得到啟示,知曉終點將在那永恆之地,格拉拿達。
楊牧這首詩展現了世界的真實、殘酷之面,但也試圖建立他的世界主義。他認為,我們要如同詩中的和尚,找到我們的「彌賽亞」(或「喇嘛」),這樣的「彌賽亞」不是宗教所謂的上帝,而是能夠悅納異己,並實踐它。
註:第十三節的「摩洛哥」(在非洲)為楊牧誤植,正確應為「摩納哥」(在歐洲)。根據詩,和尚在此節尚在歐洲,因此為南歐的摩納哥,在十五節才藉由直布羅陀航向非洲。
http://cendalirit.blogspot.com/2016/03/20160331.html
沉默之丘2 最後之詩 在 沉默之丘影集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寵物用品健康資訊站 的推薦與評價
在沉默之丘2 最後之詩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Anil1462也提到個人的感受總成一句話來說:「或許是因為故事很真實,所以情感十分濃烈。 ... <看更多>
沉默之丘2 最後之詩 在 沉默之丘影集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寵物用品健康資訊站 的推薦與評價
在沉默之丘2 最後之詩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Anil1462也提到個人的感受總成一句話來說:「或許是因為故事很真實,所以情感十分濃烈。 ... <看更多>
沉默之丘2 最後之詩 在 Re: [討論] 舊片沉默之丘2的問題- 看板movi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由於是憑印象打的,有錯請各位版友糾正,謝謝~~
以下有劇情+遊戲雷,慎入
※ 引述《AsGod (DoDo)》之銘言:
: 不好意思~因為昨天才看了這部片
: 但是1的劇情我大概都了解
: 是想問2的有些問題
: 那個偵探不是寂靜鈴派來的嗎?
: 為什麼就這樣突然被幹掉了?
不是,他是受託調查女主角,至於誰請託的沒有說...推估是沉默之丘的人所請託,想藉此將
女主角海瑟引回沉默之丘。
也有種說法是艾麗莎所委託,目的就是要海瑟回去跟她結合(羞)
在遊戲設定中他是退休刑警,曾調查過沉默之丘,電影早早就領便當,遊戲倒是活到最後。
: 他老婆在鏡子出現說的話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女兒回的來他回不來?
這段有忘記了,印象中是老婆已死,鏡中影像是沉默之丘的神秘力量為了將心裡有罪惡感的
人誘入沉默之丘中給予懲罰。(遊戲中是老公殺死老婆 BY 沉默之丘2)
: 另外兩個小嘍摟推那男的進去的時候應該知道那些拿刀的護士都在裡面、為什麼還要送進去那裡?
這邊我也不是很明白...害我看到笑出來
: 為什麼那個艾麗莎不是要帶他下地球獄嗎?反而自自己被幹掉???
不算是被幹掉,這段是原本分成善良面、邪惡面的艾麗莎從新合而為一,變成完全體(無誤)
海瑟幹掉艾麗莎的意義,就是善良面戰勝邪惡面,取得主導權
: 最後那女的突然變成怪物的時候、那個大刀三角頭為什麼要幫女主角?我有點不懂
印象中,三角頭是艾麗莎創造出來專門在沉默之丘懲罰罪人的象徵(處刑者)
所以有人找主人麻煩,僕人(保鑣)當然要護駕
: 最後他爸要去找他媽應該是要鋪第三集的梗對吧?
梗主要有三個
他爸找她媽(老公找老婆) -> 沉默之丘2-最期之詩
主角離開時遇到的卡車司機崔維斯(Travis) -> 沉默之丘0-始源
離開的路上遇到警車押送囚車 -> 沉默之丘8-驟雨
不過看這續集拍的...拜託不要再出來砸SH這遊戲的金字招牌了
遊戲各個都是經典(歸鄉請把它當作黑歷史)結果電影拍成這樣,很想把導演也丟進沉默之丘...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8.173.75.14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426914661.A.805.html
※ 編輯: memoryautumn (218.173.75.143), 03/21/2015 13:12:27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