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小閃聊居家
#喜歡用香味紀錄回憶
不知道什麼時候被感染起的,可能是住英國的那段日子吧!喜歡在出門前來個perfume shower,喜歡家裡的到處,都放著香氛,可以是蠟燭可以是擴香,在每一個季節每一個角落,都喜歡有特定的香味來滿足,像是填滿回憶一樣,讓香味代表一些特別的時段。其實有點像音樂,聽到劉德華、張學友、徐懷鈺我會想起我的初中階段(Oops,透露年齡!)聽到五月天和Dreams come true會想起大學聯考的日子,應該以後聽到巧虎音樂,會想著歐莉一兩歲走路跌跌撞撞時候這樣(嘖嘖,那些抓不回來的青春啊。)
最近幫家裡換上一批香氛,因為擔任著採購工作多年,喜歡發現新品牌,喜歡看見商品的獨特,除了發掘新銳服裝品牌,也追求香氛的獨一無二,來自倫敦的IIUVO,就是這陣子的心頭好,在撂倒嬰兒的每個晚上,點上IIUVO蠟燭,放上爵士音樂,也許是坐在沙發上靜靜地看本雜誌,也許是在浴室泡個澡,都覺得格外愜意、放鬆。出門,灑上IIUVO木質調香水,讓自己心情更安定沈穩些。
喜歡IIUVO,名字很詩意,是拉丁語的”喜悅、滿足” IUVO,創辦人喜歡名字有三個音節,所以多了一個I!很倫敦人的隨性!IIUVO創辦人是曾在Dover Street Market工作的Tomi Ahmed和生長在花藝師、室內設計師家庭、熱衷時尚音樂的Leo Gibbon,IIUVO會吸引我的原因,是因為創辦人的背景,都不是聞香師,但他們利用了生活中的回憶,記憶中的音樂、人物、故事,調配了味道。
IIUVO,不論香氛或香水,一聞上,就很有感覺,聞到ajon會真的好像身處在創辦人以母親工作花坊延伸出來的花草香味,不嗆鼻不甜膩,是清新的花房味,聞到woodgrain,覺得有很溫暖、像是沈浸在森林裡的感覺,還很喜歡一款新推出的kurin,是來自京都的靈感,充滿木質調清新的氣味,白天點上,讓氣味充滿整個家裡,真的會感受到屬於京都的那種優雅和輕盈。是說,IIUVO跨界與藝術家Stafan Bruggemann合作的BULLSHIT,也是我點名最愛之一,黑色的外包裝和名字,諷刺當今美妝市場上的過度行銷,利用四川辣椒、葡萄柚、橘子做前味,最後利用麝香等等穩定安心的木質調回歸香味的本質,真的非常喜歡IIUVO所詮釋的木質調,很溫柔的質感,很舒服的氣味。至於IIUVO的香水,特別推薦fonteyn,很溫柔但是也很神秘,是以芭蕾舞傳奇演員Margot Fonteyn為發想的,有廣藿香和雪松,也有黑醋栗、紫羅蘭和玫瑰,對比的呈現出很清新的木質調性,噴灑在身上讓一整天都很舒服。
一聊到香氛,就會滔滔不絕,現在IIUVO在台灣可以買得到喔!是很喜歡的Select shop onefifteen初衣食午引進,如果也喜歡有故事的香味,可以去逛逛。
Onefifteen 初衣食午
#onefifteen初衣食午
#IIUVO
沙發人物誌背景音樂 在 凌宗湧 Alfie Lin 花藝生活美學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照片來自現在的巴黎· CN Flower帶領一群愛花的人,「CNFLOWER 巴黎 跟著花開去旅行」
《推薦閲讀:紐約時報》36小時玩轉巴黎塞納河畔:SETH SHERWOOD/2018-09-13 ,

塞納河是巴黎的生命之河。
這座城市誕生於塞納河上的島嶼之一西岱島(Île de la Cité)。今天,這條著名的河流在光之城內划出一道8英里的弧線,途中有37座橋。沿著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的石砌河堤,法國首都的每一面都在向外眺望、招手。
歷史和建築?從聖母院的中世紀尖塔到埃菲爾塔的19世紀鐵格,加上阿拉伯文化博物館(Institut du Monde Arabe)這樣的後現代建築,河邊的景色令人嘆為觀止。
藝術和設計?羅浮宮和奧賽博物館的陰影之下,許多博物館沒那麼出名,但一樣擁有世界級的藏品。
餐食與節慶?一條美食路線,以及歡騰的派對駁船,保證讓伊壁鳩魯派和享樂主義者滿意。在擁擠的城市中竟然也有綠地——杜樂麗花園(Tuileries)和植物園(Jardin des Plantes)。交通非常便利。你可以乘坐河邊72路公交車,或水上巴士,也可步行。沿河的大道大部分不能行車,已經改造成熱鬧的步行街。
巴黎36小時:塞納河上
1)下午5點,起飛。
一賞巴黎的迷人景色不一定要忍受排隊、付高昂的票價或者參觀埃菲爾鐵塔。巴黎氣球(Ballon de Paris)是一個系繩的氦氣球(成人票價12歐元),能帶你到現代主義的雪鐵龍公園(Parc André Citroën)上空450英尺,讓你俯瞰這座城市著名的林蔭大道和紀念建築——古斯塔夫·埃菲爾設計的那座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塔也在附近。回到地面,在隔壁的La Javelle喝一杯「暮後小酌」雞尾酒或紅酒(5歐元),那是沿塞納河的一連串狂歡節式的大排檔,也有音樂會舞台和露天酒吧——包括一艘靠岸的駁船——散布著一圈圈的彩燈和來自舊貨店的傢具。

2)晚上7點半,法國頻率。
從開胃菜「泰式肉湯」中的鱈魚,到放了椰奶的木薯甜點,熱帶的微風吹進RadioEat的廚房。這家餐廳還有一道焦糖醬燉香蕉葉和肉質緊致的去骨雞塊,還有配血橙和烤開心果的豪華版提拉米蘇。(其他值得嘗試的搭配包括淋有風味十足的白色高根左拉奶酪醬汁的松脆蘆筍,以及蓋在煙薰味的炭烤韭蔥上的一大塊美味的金槍魚排。)俯瞰塞納河和比爾哈凱姆橋(Bir Hakeim)的高窗(電影《巴黎最後的探戈》的粉絲們都能認出)則能滿足對風景的渴望。而這棟樓里的禮堂和演播室里舉行的音樂會則能幫你緩解對於現場音樂的渴望。兩個人、三道菜的晚餐大約100歐元。
3)晚上9:30,博物館之夜。
就像一個為有修養的成年人開設的的遊樂場所,東京宮(Palais de Tokyo)充滿了驚奇和消遣。愛美愛書之人可以在這裡盡情追逐自己的樂趣,直到午夜——展廳里滿是當代藝術展(門票12歐元),書店裡擺滿了藝術、設計、建築、時尚等方面的書籍和雜誌。想要享受酒水的話,可以去時尚的Monsieur Bleu餐廳或Les Grands Verres。Les Grands Verres是一家大型的工業風格餐廳,天氣暖和時,它會搬到外面有柱廊的院子里。這家餐廳有一些有趣的創造,包括Frozaaay(浪漫而傷感的玫瑰酒和西瓜汁的混合飲品;12歐元)和「巴黎一夜」(One Night in Paris)雞尾酒(杜松子酒、葡萄柚利口酒、起泡酒、芙蓉花;12歐元)。如果你還想感受DJ和悸動的音樂,去Yoyo夜店放縱一番,作為這一晚的結束。

4)上午10點,宮廷陰謀。
「Gratuit」是免費的意思,在昂貴的巴黎是很少見的——除非你走進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巴黎小皇宮(Petit Palais)。該博物館為1900年的世界博覽會(Universal Exposition)而建,收藏了大量(且免費)的歐洲藝術品,從希臘古甕到佛蘭德的宗教場景。兩位古斯塔夫——古斯塔夫·多雷(Gustave Doré)和古斯塔夫·莫羅(Gustave Moreau)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前者在一副閃光的畫作中描繪了基督升天,後者名為《阿里翁》的畫作則描繪著黑暗、末日風格的風景。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有畫風黏糊糊的印象派畫家,其中包括莫奈和卡米爾·皮薩羅畫的塞納河景。一些後印象派作品(塞尚的自然景觀)、浪漫主義作品(席里柯的陰暗風景)和雕塑(羅丹殘缺的軀乾)則完善了展覽中不同風格的搭配。
5)下午1點,神之食物。
在Minipalais,你終於可以穿上羅馬長袍或戴上埃及十字章了。在這裡,拱門、圓柱、古典雕像和法老場景的馬賽克裝飾著巨大的室外露台。大皇宮(Grand Palais)是一個更廣闊的展覽空間,為1900年的世界博覽會而建造。這裡有一個專門的餐廳,通過西班牙涼菜湯、烤章魚和西班牙香腸通心粉這樣的菜餚令顧客體驗「歐洲大陸之旅」。從海邊移到草地,三文魚開胃菜煙薰過,只是稍加烹制,呈現一種精緻的烤制風味——用摩士達荷蘭汁提起生氣——然後是蓋在肥美的白蘆筍上面、表面金黃色恰到好處的雞胸肉,上面還撒了薄薄的一層意大利豬油。兩個人的午餐大約100歐元。
6)下午3點:審美重地

羅浮宮和奧賽博物館等著名大型博物館幾乎就在隔壁,規模較小且更加低調的橘園美術館(Muséedel'Orangerie)可能會被忽視。它原本是一座19世紀的溫室,在規模方面的欠缺被其密集的藝術力量所彌補。它的招牌展品是莫奈的睡蓮畫,但是後印象派的藏品也很驚人。比如亨利·盧梭(Henri Rousseau)、安德烈·德朗(André Derain)和莫里斯·郁特里羅(Maurice Utrillo)這樣的重量級人物都有自己的展室,而幾個超級重量級人物則有多幅畫作:莫迪格利阿尼的削瘦女性肖像;馬蒂斯懶散的東方主義風格;以及畢加索深沈、陰暗的裸體畫。入場費:9歐元。
7)下午5點:蘭花和冰淇淋
塞納河的主要購物路線經過古董書商們的攤位,還有那些歷史悠久的島嶼:西堤島和聖路易島。你可以在「瑪戈皇后」(La Reine Margot)創建自己的盧浮宮,它是一個博物館般的商店,出售古希臘、古埃及、羅馬帝國乃至其他地區的藝術品和物品——以及當代創作者的仿古酷炫珠寶。然後你可以到巴黎花鳥集市(Marché aux Fleurs)創建自己的花園。巴黎花鳥集市自1830年開始營業,是一個稀有蘭花、雕塑仙人掌、花香皂、果醬等物品的園藝聖地。最後,穿過聖路易橋,走過時尚的街道(夏爾·波德萊爾和羅斯柴爾德家族曾經在這裡居住),來到「上層概念店」(Upper Concept Store),這是一家出售國際獨立設計師作品的咖啡精品店。這條街上排隊最長的店是Berthillon,它是巴黎最受歡迎的冰淇淋店。
8)晚上8點:海鮮

直接從塞納河捕魚吃是不允許的。然而,由於2016年開業的Le Vent d'Armour ,在塞納河畔吃魚成了必不可少之事。這家小餐館由法國總統府的前廚師尼古拉·特里貝(Nicolas Tribet)領銜,提供精緻的海鮮菜餚。低調而優雅的裝飾為用餐提供了一個不受干擾的背景,開胃菜可能有黃油大蟶子,或者蘸奶油芥末醬的油炸軟殼蟹。主菜可能包括孜然檸檬「塔吉」醬蘸鱸魚,或是浸在用貝殼湯、黃油和松露片製成的奶油狀混合物中的海螯蝦肉——這是海味、乳品和山珍的精美融合。三道菜的兩人晚餐約120歐元。
9)晚上10點:尋找你的船上小天地
再學一個詞:péniche。它是駁船的意思,而在巴黎,它通常指的是一艘停在岸邊的派對船,當地人在那裡度過有現場音樂(有時)和(最流行的)冰鎮葡萄酒助興的節日夜晚。每條船都有自己獨特的音樂、人群和景象。Péniche Marcounet是一艘狹長的船,可以一覽聖路易島全貌,它擁有百年歷史,有著新工業裝飾風格,有不少爵士樂隊現場演出。在溫暖的天氣里,波西米亞的小資們走出來,沿著碼頭坐在包裝箱充當的長凳上,再喝幾杯霞多麗(12歐元)。隔壁的Les Maquereaux擁有精緻的金色木質內飾和戶外沙發,招待偏白領的客戶群體,其特色是莫斯科騾子雞尾酒(Moscow Mule)與杜松子酒兌奎寧水的各種變種,包括科尼亞克白蘭地兌奎寧(11歐元)。
周日

10)周日上午10點:在公園
巴黎市區的景色在巴黎植物園(Jardin des Plantes)中消失了,這裡是一片古老的草坪,有著高大的樹木、花壇和莊嚴的古老建築。慢跑者、野餐者,以及諸多外來物種比比皆是,其中包括動物園裡的約170種動物——據稱它是世界上第二大動物園——在「蜂房」中大約有900種蜜蜂,在大型溫室中有數百乃至數千種植物。最震撼的溫室有大教堂般的規模,讓人們彷彿置身一個朦朧、茂密的叢林世界,其中的道路指引你走向各種非洲、亞洲和南美物種——有香蕉樹、柚樹、香料植物和懸掛的藤蔓——以及水池和人工洞穴。溫室門票:7歐元。
11)中午:像素化的巴黎
對法國首都的最後一瞥,在城市上空翱翔——事實上,是在巴黎軍火庫(Pavillon de l'Arsenal)。展覽空間致力展現巴黎的建築和城市化,展示了一個400平方英尺的互動式巴黎數字地圖(使用Google Earth技術創建),捕捉每一條街道和每一棟建築,讓你可以輕觸主面板,在城鎮周圍進行滾動、平移、上升和縮放的操作。然後在一樓轉一圈,暢遊巴黎歷史,圖示年表(平板顯示屏和觸摸屏板塊令其更加生動)帶你從中世紀時期一直回到今天,並且提到了勒·柯布西耶和其他建築師的突破性貢獻。更好的是,這裡也是免費的。
*住宿
建築師設計師奧拉·伊托(Ora Ito)和藝術家丹尼爾·博倫(Daniel Buren)合作開辦了擁有106間客房的約瑪都市旅館(Yooma Urban Lodge,51 Quai de Grenelle;33-1-44-09-00-13;9月雙人間114歐元),它在去年開業,是一家色彩繽紛的復古未來主義酒店。
除了餐廳、酒吧和健身房外,酒店還提供許多適合全家入住的便利,從六人間到特殊嬰兒洗手間和奶瓶加熱器。
巴黎塞納河畔(Off Paris Seine,86 Quai d'Austerlitz;33-1-44-06-62-66; offparisseine.com;9月雙人間233歐元起)坐落在巴黎時尚與設計之城(Cité de la Mode et du Design exhibition,這裡也是夜生活的好去處)旁邊,擁有別緻的58間流線型客房。它是一家水上酒店,擁有一個受歡迎的酒吧餐廳。
—圖片來自CN Flowers 巴黎花開小旅行
沙發人物誌背景音樂 在 泰臣 Tyson Chak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既然高呼要有選擇,亦要懂得何為選擇。
「港視應讀狄更斯」
戲劇導演林奕華 書本中尋找電視出路
【明報專訊】王維基的香港電視被踢出局,於是全城鬧得熱烘烘,十萬港人遊行又集會,高呼「我要有得揀」。林奕華卻懷疑,所謂「選擇」一詞指涉的其實是什麼﹕「香港人真的喜歡選擇嗎?如是,香港就不會有一式一樣的周刊,就不會有茶餐廳的ABC套餐。」香港人的確矛盾,這邊廂取笑May姐雞汁哈哈哈,那邊廂《May姐有請》收視卻節節上升;表面上厭倦又爭產又多角戀的電視劇,另一邊廂,又似泡在暖呼呼的熱水浴裏,在平庸裏活得安好滿足。不然的話,香港又怎會養出肥美又霸道的電視台?
林又說到香港電視﹕「真的為我們提供新的選擇嗎?那些參照美劇所拍的電視劇,又真的和現有的很不一樣嗎?」訪問間,林奕華不時說﹕「如果我是王維基,就會叫員工讀這本書。」我們既談書本,也談當下的電視文化,談香港人的閱讀能力——我們一成不變的文化品味,電視台的粗製濫造,其實會不會源自大家普遍低落的閱讀能力?
被動閱讀 無情無共鳴
林奕華指的閱讀,是廣義的閱讀。「許多人以為閱讀只限於閱讀文字,看書就是把書裏的文字全部讀完的意思。」他卻認為閱讀的不止是文字﹕「音樂、一部電影、街頭上發生的事情,甚至是人的眼神,都是我喜歡閱讀的材料。」不過,閱讀也分主動與被動。用近日大熱電影《引力邊緣》作例子,講女太空人遇難求生的故事,為什麼會感動全球觀眾?「我們都不是女太空人,不過就像我的同事Ricky,看完後聯想到人面對絕症的處境,所以感動。」林奕華認為,一個不敏感的被動讀者,不儲存平日的情感經驗,是不會產生任何共鳴。他只能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影像只在他眼前流動而逝,不會在他的情感系統留下任何印記。所以林認真的說﹕「閱讀是一種情感教育。」
許多香港電視劇奇情浮誇,脫離現實,不是名門望族爭產,就是講醫生律師機師,滿足電視機前普通人家的欲望投射。然而,除了這種劇集,電視劇還有其他可能嗎?林奕華認為中國人好像早失去了講故事的能力。偉大的小說,說來說去也是那幾本,電視劇和電影講的故事顯得乏味無趣。
他出其不意的說﹕「如果我是王維基,不會叫員工去看美國劇集,我會叫他們看狄更斯。」19世紀英國作家狄更斯,以反映社會現實生活的小說見長,塑造了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代表作《雙城記》以法國大革命為背景,揭露法國貴族的種種惡行,對革命與人性的深度思考使它成為不朽名作。「狄更斯寫的小說,以連載形式在不同報紙刊物上刊登,所以他寫的其實就是現時的電視劇。狄更斯的連載體好看,是因為他掌握到社會各階層的人物形象,他筆下的人物,無論是乞丏、財主、中產階級,全都栩栩如生。」
書中覓人性情感結晶體
電視劇要向文學經典小說參照的,不止是如何塑造現實裏多面體的人物,還有是找到一個時代比喻的能力﹕「文學和藝術其中一個重要的功能,是找一個恰當的比喻,以它來結晶化人性與情感,可幫不同年代的人洗滌疲倦心靈。」林奕華談及一個試驗﹕英國作家艾倫迪保頓(Alain de Botton)曾問英國《太陽報》編輯可否以故事《包法利夫人》編一則新聞故事,編輯說當然可以,套之於香港,就是一個屯門師奶的故事﹕她每天去中環window shopping,看報紙的社交名人版,幻想自己有朝一日成為何超瓊,可惜後來碌卡碌到負債纍纍,最後吞老鼠藥自殺。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雖寫於一百多年前,但是書中刻劃的人性虛妄、階級貴賤問題,仍成為一顆恆久永存的結晶體。自稱閱讀就是為了尋找書中結晶體的林奕華說﹕「你能想像沒有文學,只剩下同事所讀的八卦雜誌的世界嗎?王維基說拍劇要參考美劇,我看不到這是一條可通去哪裏的隧道,我們需要的不是美劇,而是從文學得來的智慧。」
林奕華去年擔任第四屆「年輕作家創作比賽」的評判,並當上其中一名參加者啡白的導師。啡白的作品《夫妻檔》訪問了多對共同經營生意的老夫妻,這些廝守多年的愛情故事,皆付出了無數心力和時間。林奕華十分欣賞《夫妻檔》﹕「我覺得他找對了比喻。就像做生意一樣,夫妻關係也需要經營。」他認為這些現實生活的動人愛情故事,應是電視劇的參考材料﹕「為什麼電視劇一定是警匪或者律師?是不是醫生和律師不夠多?就算是那些所謂的生活處境劇,這分鐘盲了,下分鐘又痊癒,然後老婆又剛好懷孕……這些情節都全部簡單化現實中有趣又複雜的人生。」
新書討論「有要求」經典劇
林奕華的新書《是〈輪流傳〉不是〈輪流轉〉》,重溫了香港電視界的黃金年代,兩名編劇甘國亮和陳韻文,以細膩觸覺創作《狂潮》、《家變》、《執到寶》等膾炙人口的劇集,足足影響了好幾代人的成長。對照現在的電視生態,林奕華認為香港電視台欠缺的是知識分子,沒有一種深度閱讀的能力——要塑造一個複雜多樣的人物,都關乎成熟的文學訓練。除了創作人,縱容電視水平低落的,也是一班不求甚解的觀眾。林奕華記得,當年看《真情》的時候,批評劇中40人大家庭一起坐下吃飯,未免太不合情理,豈料母親卻說﹕「生活太緊張了,如果我們還對電視劇有如此多要求,只會累透自己。」年少氣盛的林奕華怒道﹕「你這樣不快樂,是因為你這個人太平庸了!」香港電視、以至文化的惡俗,是不是都因為香港人甘於平庸、無所追求?有多少香港人下班回家,只想臥在沙發上喝覑可樂,呆看毋須動腦思考的影像?到底是我們無可選擇,還是我們根本懶得選擇?就如林奕華所說,主動的讀者和觀眾,不止滿足於閱讀表象,而需結合個人情感經驗、詮釋作品意義,才算是一次完好的閱讀體驗。香港固然需要更好的電視節目,同時也需要願意真正閱讀的觀眾和讀者。
此欄逢周五刊出,下期人物:曾翠珊
影像刺激文字思考
林奕華謙稱,比起其他範疇如影像、畫作、生活中的人和事,他閱讀的文字作品不算多。許多人以文字刺激自己的情感想像,他則在影像之中,刺激自己的文字思考。他興致勃勃的拿出近期收到的生日禮物﹕英國pop art大師David Hockney最近的一個展覽「A Bigger Picture」的畫集。
風景畫探討人物關係
David Hockney畫作的現代性,更提醒覑林奕華現代藝術肩負的責任﹕「David Hockney的風景畫不止呈現風景。像畫作Le Parc des Sources, Vichy(1969) ,我們看到畫中有人坐下來看風景。所以風景不止是畫的唯一主題﹕它也講畫中人物之間的關係、他們的想法和情感。」傳統藝術只需要再現真實風景,是一道誠實的窗口;但現代藝術在畫紙上留白,要求觀者自行填補自己的情感經驗。對於做戲劇的林奕華來說,觀眾參與作品、自行詮釋意義,對現代戲劇非常重要。
另一份林奕華收到的美麗生日禮物,則是一本關於德國編舞家Pina Bausch的書﹕Pina Bausch : und das Tanztheater Wuppertal。Pina Bausch所領導的「烏帕塔舞蹈劇場」在世界享負盛名,其編舞具強烈風格,舞者往往以重複的肢體動作表現各種情感,並以獨特的道具及舞台背景見稱。
破格創作 細碎組成整體
在林奕華展示的照片內,有舞者拿覑長梯在舞台上走動;又有舞者用一條紅繩綁住自己的手及腳踝,形成弓形,另一舞者拉覑紅繩作射箭狀。「Pina很懂得利用舞台,在這裏每一張照片引領你思考﹕她怎麼會想到一個人拿覑一把梯子,這麼平常的事物,搬到舞台上去就變成了一種奇觀?」種種舞者的動作形成細碎的意象,像一首詩,也讓林奕華想到戲劇的表達方式﹕「一套劇一定要有一個主題嗎?為什麼不能把片碎的,整合成我總體的感受?可不可以創造一種開明的閱讀方式?」林奕華喜歡這些藝術家,因為他們的性格能在作品中表現出來。「藝術家就像老朋友,時不時也要碰面,他們總能提醒我們漸漸忘記的重要價值。他們以自己的生命捕捉住時代的脈搏,也開創了新的語言,提醒覑我們不要墨守成規的創作。」
文:吳世寧
圖:林俊源、網上圖片
編輯﹕王芷倫
美術﹕Mon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