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RE示警:不動產交易續熱,投資人應居高思危🏠🏠
#CBRE #世邦魏理仕 2021年8月31日發佈2021年 #不動產 投資市場年中回顧暨展望,新冠疫情反覆未歇現象已成新常態,為有效因應市場變化及風險管控,「以防萬一」的市場情緒已成為企業管理及投資佈局的重要策略。截至8月29日最新統計顯示,全台灣大型不動產總成交金額已逾新台幣2,557億元(商用不動產交易額計新台幣922億元,土地交易額計新台幣1,635億元),顯示即使在5月份疫情走勢急轉直下,大部分交易案仍如期進行,許多法人投資人對於不動產投資的態度仍維持積極,惟少數精華物件個案成交價格驚豔市場,助漲賣方樂觀情緒,世邦魏理仕認為短期內買賣雙方價格認知落差將延長協商時程,甚至將影響年底前的投資市場動能。
MyGoNews不動產網路新聞粉絲團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90的網紅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10319TVBS+民視 加強打炒房 央行調降貸款成數 法人最高4成、自然人第3戶降至5.5成 TVBSyoutube→https://youtu.be/uj90-dctcWM TVBS新聞→https://news.tvbs.com.tw/life/1479810 民視youtube→htt...
法人不動產買賣 在 政經八百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八百回合經濟談
〔#金融資產中的高冷仔?#還是又來割韭菜?聊聊另類資產吧〕
相信持續關注政經八百的壯士們都記得,小編總是不斷提醒大家:不懂的東西不要投資。
特別是在 2020 年股市一片長紅的情況下,大家應該多多少少都有收到所謂的「飆股」、「明牌」相關的訊息。
不知情的人還以為是什麼「阿姨,我不想努力了」的機會,殊不知自己早已被當作鮮嫩的韭菜了呢!
那麼今天跟壯士們聊「另類資產」,難道是決定要收割各位小韭菜嗎?
當然不是!這其實是一種歷史悠久的資產類別,就讓八百用短短的幾分鐘,簡單介紹這個「投資圈的高冷仔」吧!
▌ 何謂另類投資?
顧名思義,所謂的「另類投資」(Alternative Investment)就是不屬於傳統資產(股票、債券),或者用非傳統方法的投資策略(放空、槓桿)。
另類投資通常具有以下特性:不一定在公開平台進行交易、流動性較低、與主要市場相關性低,以及具有極高報酬潛力。
而這些原因,正是為何許多大型機構法人或是高淨值個人(就是有錢仔啦)喜歡將另類資產納入投資組合的緣故。
由於這些投資的流動性較低,也就是較不容易隨意買賣,為了補償投資人額外承擔的流動性風險,通常有機會獲得超額回報。
另一方面,因為這些另類資產與股債這類大家熟知的投資工具報酬相關性比較低,長期來看可以達到降低整個投資組合波動幅度的效果。
▌ 另類投資有哪些?
剛剛提過只要是「非傳統」的投資方法,都可以納入另類投資的範圍中,那八百就簡單列舉幾項壯士們可能聽過但不熟悉的種類吧!
🔺 私募股權基金(Private Equity),其中「私募」指的是資金來源,私下、非公開地向少數特定人進行募集。
通常資金門檻較高,受到的監管也很少,一般是機構法人才會參與其中。
而「股權」則是指這支基金是以「成為股東」的方式參與一間企業的成長和獲利,這部分就像我們在交易所投資股票一樣,差別在獲利後脫手的方式不同。
由於私募基金並非在公開市場進行交易,他們通常是透過投資標的 IPO,或是另尋買家的方式出場。
🔺 避險基金(Hedge Fund?,也就是 Netflix 中「金融戰爭」Axe 所經營的組織,透過包括多/空股票策略、市場中性策略、事件驅動以及量化交易等特殊策略獲利的投資機構。
跟一般資產管理公司的操作不同的是,避險基金可操作的標的較不受限制、允許放空、運用槓桿等等。
《大賣空》主角 Michael Burry、量子基金的索羅斯以及創辦全球規模最大避險基金——橋水基金的達利歐都是這個產業中的佼佼者!
除了上述讓人眼花撩亂的基金以外,壯士們絕對聽過的「比特幣」等加密貨幣其實也逐漸成為另類投資的一大趨勢。
另外大家熟悉的不動產投資以及其衍生出來的各類證券也是另類資產不可或缺的一塊。
▌ 有趣小知識
不少富豪家族或是企業家也將葡萄酒、藝術品或古董等有形資產當作投資的項目,全球被動元件大廠國巨的董事長陳泰銘,正是台灣企業家的代表。
陳泰銘在 1994 年以超過 400 萬元新台幣購入畫家常玉名作〈五裸女〉,而後在 2011 年以新台幣 4.75億元售出,報酬率著實驚人!
▌ 小結
壯士們看完有沒有感覺投資的世界真是廣袤無邊,竟然連藝術品都能當作一項投資!
其實在低利率的時代,資金除了傳統資產以外,也希望尋求一個提供更高收益的標的進行投資,而投資機構也慢慢開發出各類商品,讓一般大眾也能參與另類投資的成長潛力。
最後小編仍舊要不厭其煩的嘮叨一句,投資一定有風險,投資前務必要謹慎!
#臺灣 #生活 #政經八百 #知識 #大學生 #經濟 #經濟學 #台灣 #科普 #科普經濟 #懶人包 #金融 #金融商品 #投資 #理財 #投資理財 #股票 #韭菜
法人不動產買賣 在 MyGoNews不動產網路新聞粉絲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CBRE示警:不動產交易續熱,投資人應居高思危🏠🏠
#CBRE #世邦魏理仕 2021年8月31日發佈2021年 #不動產 投資市場年中回顧暨展望,新冠疫情反覆未歇現象已成新常態,為有效因應市場變化及風險管控,「以防萬一」的市場情緒已成為企業管理及投資佈局的重要策略。截至8月29日最新統計顯示,全台灣大型不動產總成交金額已逾新台幣2,557億元(商用不動產交易額計新台幣922億元,土地交易額計新台幣1,635億元),顯示即使在5月份疫情走勢急轉直下,大部分交易案仍如期進行,許多法人投資人對於不動產投資的態度仍維持積極,惟少數精華物件個案成交價格驚豔市場,助漲賣方樂觀情緒,世邦魏理仕認為短期內買賣雙方價格認知落差將延長協商時程,甚至將影響年底前的投資市場動能。
MyGoNews不動產網路新聞粉絲團
法人不動產買賣 在 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10319TVBS+民視 加強打炒房 央行調降貸款成數 法人最高4成、自然人第3戶降至5.5成
TVBSyoutube→https://youtu.be/uj90-dctcWM
TVBS新聞→https://news.tvbs.com.tw/life/1479810
民視youtube→https://youtu.be/nFj4xZcPim0
民視新聞→https://www.ftvnews.com.tw/news/detail/2021319F02M1
【TVBS記者 林旼叡 / 攝影 蕭明正 劉昱駿 報導】
央行18日理監事會再宣布打房政策,因為發現我國法人持屋比例高,甚至從去年統計看,有54.51%的法人「購屋不到1年內就售出」,因此這回針對法人購屋貸款提「貸款成數限制」,還要擋投資客,名下如果有3間房要申辦房貸,貸款成數也降低,若買豪宅同樣也限制,有沒有效?帶您來看。
記者林旼叡:「全台這麼多間房,這麼多棟樓,哪一戶是你的呢?央行在去年12月說打房,遏止投資客炒房價,但被說效果不彰,因為法人還是持續囤房,而且短時間內的交易也很明顯,3/18央行祭出『第二波打房政策』,不讓你有任何緩衝時間,3/19新制就上路。」
央行總裁楊金龍:「我們為什麼會對這幾項來做調整,我們以前呢是一個自律規範,現在是把它變成一個一致性規範。」
以前讓銀行自律規範的,這回直接訂規矩要你跟著做,這次的打房4大措施,第一法人購添購不動產貸款,最高成數從6成降到4成、其次一般民眾名下如果有第3間房辦貸款,最高申貸成數也從6成降到5.5成,若你買的到第4間房,貸款成數只能5成!要是買的是豪宅,一樣只能貸房價的5.5成,如果有好幾間豪宅買到第4間貸款金額只能4成,再來就是從自律規範變硬性規定的,工業區閒置土地,若要拿來抵押貸款最高只能5成5,當中1成還得保留當動工款,同時要附具體的興建計畫才OK。
房仲陳泰源:「只能夠說這一次央行祭出的這個政策啊,可以說是相當的重,而且也相當的精準,所謂的精準是說至少它排除了自然人,尤其是持有3戶以下的,那至於對於首購買第1間的人,是完全沒有任何的影響。」
看看內政部統計我國有555.79萬人擁有不動產,當中8.09萬人擁有4間房以上,而法人則有11.24萬人擁有住宅,但也有1.34萬人用有4房以上,持屋比例高1年內出售比例也高,有過半的法人去年買屋不到1年就售出。
央行總裁楊金龍:「各個國家的一個實政的一個結果呢,都認為稅跟選擇性信用管制的組合呢,對於抑制房價呢它是有效的!」
先推增稅讓你繳更多再推信用管制,讓你能貸的變少,央行這次大刀闊斧,因為楊金龍早說過打房要各部會合作,加上房地合一2.0中長期效益如何?想買房的百姓正在看!
【民視新聞/林苡婕、李奇 台北報導】
政府打炒房再出招,行政院祭出房地合一2.0修法,央行再度加碼打炒房力道,從19日起調降多屋貸款成數,其中公司法人自第一戶起貸款條件僅剩下4成,自然人第3戶起則從6成下調至5.5成,防堵投機客利用預售屋炒房。對此,商總理事長賴正鎰則表示,將會衝擊房市交易量30%。
預售屋看板高高掛,疫情之下房市急遽升溫,為了抑制房價,行政院先前新拍板,房地合一稅2.0,出手對短期買賣課重稅,央行也在去年12月開出第一槍,祭出信用管制貸款成數,不過現在央行打炒房再出招。
行政院長蘇貞昌表示,「中央銀行也訂定,對於買豪宅第三間房以上的,不再給予高成數貸款,把貸款成數降低,這些都是為了打炒房。」
央行拋出震撼彈,配合政府健全房地產市場方案,3月19日開始,國內公司法人購置住宅貸款,最高成數一律限制為4成,自然人方面第三戶開始,從6成降成5.5成,第四戶以上降為5成,工業區閒置土地抵押貸款,也從過去銀行自律規範限制為最多5.5成,加大打炒房力度。
房仲專家陳泰源說,「針對這個投資客炒作的,比較是針對預售屋,因為畢竟預售屋在中南部,房價基期比較低,可能總價不用一千萬,幾百萬也可以買房子,最主要針對的對象,就是針對法人,也就是成立投資公司,來買賣這個不動產短進短出。」
根據內政部統計,非不動產及營建工程業法人,持有一年內即出售住宅的比率,高達54.51%,因此政府再出招防堵投機客,對預售屋衝擊最大,不過本身就是建商的商總主席賴正鎰不贊成,評估將影響銷售量30%。
商總理事長賴正鎰提到,「對房地產將會帶來非常負面的影響,整個的預售的量,會減少30%以上。」
政府打炒房一招接一招,從去年禁紅單預售、信用管制後,房市短期投機稍有降溫,政府這回再出狠招,財政部與央行兩大部會聯手,希望能有效遏止炒房歪風。
陳泰源youtube→https://youtu.be/7dM9VegNtyw
部落格→https://taiyuanchen1223.blogspot.com/2021/03/210319tvbs-4355.html
法人不動產買賣 在 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150225民視 特殊交易 1元買民生社區公寓
影片網址→http://youtu.be/NbeCs0u6qRM
感謝記者 許敬柔、許猛捷的採訪:
1.特殊交易,實價登錄都會註明。
2.其中包含親友間的贈與,例如夫妻,或者是父子間。
3.董事長/自然人轉賣給公司/法人。
4.瑕疵物件的交易,海砂、輻射等不太能住人的房子。
5.債務人轉賣給債權人之間的債務債權相互消抵償的買賣。
6.風俗民情,例如台灣許多廟宇的房子/土地所有權人竟然是神明,導致每年房屋稅、地價稅政府都徵收不到,也讓廟宇天天有免稅的香油錢可以拿,還可以無成本養地,於是政府近幾年規定廟宇要趕緊過戶給自然人,否則將強制徵收,於是才會產生「神明」用極低的價格賣給「信徒」。
不過,用超便宜的價格買到房子,屬於先樂後苦的做法,假設你用1萬元買房子,將來用1000萬賣掉,代表政府認定你賺了999萬元,未來要繳的稅是非常可怕的。
以下是新聞報導……↓
敲敲鍵盤,不少人會上網查詢區域行情,自從實價登錄上路後,房屋交易價格無奇不有,除了履創新高,現在還出現超低銅板價。
記者 許敬柔:位在松山區這裡有一間40年的老舊公寓,總坪數27.8坪在2013年以總價1塊錢成交。
無獨有偶,中正區也有間屋齡62年2廳1衛的透天厝面積不到1坪,總價3420元。
民眾直呼太誇張,台北市寸土寸金,竟然有人只花一塊錢就買到民生社區價值上千萬的公寓,究竟是什麼原因?點開實價登錄網站的交易明細,寫的是「親友、員工或其他特殊關係交易,民情風俗因素等交易」
也就是說像夫妻贈與、直系親屬買賣,個人董事長轉給公司法人,還有人說因為祖先托夢才便宜賣,理由千奇百怪,但房仲業有不同解讀。
房仲業者 陳泰源 表示:可能是債主跟債務人買了這個房子,債務債權互相抵消;另外,像台灣有上千座廟宇,有很多是土地公神明所擁有的房子跟土地,導致政府長年以來都課不到廟宇的房屋稅跟地價稅,政府就是有規定說不管,如果再沒有過戶的話,政府就要直接強制徵收,所以才會有這種神明象徵性用1塊錢賣給廟宇主委。
專家也提醒,低價買到這種物件可別以為撿到便宜,未來如果要轉手賣出,所得稅更重,不過實價登錄以來,房地產交易的狀況透明化,也讓各種交易行為通通攤在陽光下。
網址→http://blog.yam.com/taiyuanchen/article/8661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