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後要比誰會吃辣的時候不用比喻了,直接手機跟連結裝置拿出來一比就知道了。
泰國宋卡王子大學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畫像 ◎辛波絲卡著,胡桑譯
如果,上帝的選民都死得如此年輕──
那麼,你如何處置餘下的生命?
如果,年輕是生命的巔峰,
那麼,蒼老就是一個深淵。
我不想變老。
我要保持年輕,即使必須單腿站立。
我要憑藉鬍鬚依附空氣,
盡管這鬍鬚細小如老鼠的叫聲。
以這種姿態,我不斷地獲得重生。
這是我唯一懂得的藝術。
然而,我將永遠是這些事物:
魔法手套,
飾花,它們留存於第一次假面舞會,
假聲,年輕人用以表示抗議,
表情,來源於女裁縫關於賭場老闆的夢,
眼睛,我喜歡從自己的畫作中摘取,
散落,如來自豆莢脫落的豌豆,
因為,一見到這些景象,一陣抽蓄就會掠過青蛙僵硬的腿,
那只家喻戶曉的青蛙(註一)。
你也會感到驚異。
驚異:為第歐根尼(註二)的所有木桶。
我依然要揍他,由於他是概念論者。
為你永恆的休憩。
祈禱。
我手中抓著
蜘蛛,我將它們蘸上中國墨汁,
擲向畫布。
我再一次進入了世界。
一個新的肚臍
在藝術家的腹部盛開。
註一:這裡可能指格林童話中那只受了詛咒的青蛙。
註二:第歐根尼,古希臘哲學家,犬儒學派代表人物。主張禁慾,回歸自然。他苦行的典範事件是,居住在木桶內,實踐儉樸的生活。
(本詩收錄自《我曾這樣寂寞生活》譯者:胡桑)
--
◎作者簡介
辛波絲卡(Wislawa Szymborska)(1923-2012)
一九二三年出生於波蘭,一九九六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瑞典學院給予她的授獎辭是:「通過精確的反諷將生物法則和歷史活動展示在人類現實的片段中」。評委會稱她為「詩界莫札特」。
辛波絲卡被公認為當代最迷人、最偉大的女詩人之一。
--
◎譯者簡介
胡桑,1981年生於浙江省北部德清縣新市鎮。2007至2008年任教於泰國宋卡王子大學。2012至2013年在德國波恩大學任訪問學者。2014年畢業於同濟大學哲學系,獲哲學博士學位。2015年參加太平洋國際詩歌節(台北花蓮)。著有詩集《賦形者》(2014)。詩學論文集《隔淵望着人們》(2016)。譯著有《我曾這樣寂寞生活:辛波斯卡詩選》(2014)、《鮑勃·迪倫詩歌集》(2017,合譯)、《染匠之手》(奧登散文集)等。現任教於同濟大學中文系。
--
◎小編邱伊辰賞析
辛波絲卡於1996年獲頒諾貝爾文學獎,是繼密斯特拉兒與沙克絲後,第三位獲獎之女性詩人。是當今波蘭最受歡迎之女性詩人,同時是台灣作品能見度相對高之外國詩人。
辛波絲卡的詩作之所以受大眾歡迎的其中一個原因或許源自於其作品題材的普遍性,並藉由她銳利而敏感的目光,鑿刻種種微小事物,令人驚喜於她的細膩與洞見。
本詩出自辛波絲卡早年詩集《鹽》(1962)中,詩人藉此詩傳達了她對於生命的反思與領悟。生命是什麼?衰老是什麼?辛波絲卡在這首詩中展現了一種在面對生命中的有限性與必然的衰亡,人性堅韌並富有生命力的一面。
首段,詩人透過兩組「如果⋯⋯那麼⋯⋯」句式,對生命的存續拋下了巨大的問號。首句詩人點出在生命是有限的前提下,我們該以怎麼樣的姿態活著,該如何處置剩下的時間?第二組句子,她將目光看向「衰老」,對她而言,變老意味著從生命的高處走向低處。
第二段,面對生命必然的歷程,她說「我不想變老」,不僅僅是對於生的執著,而是要活得年輕。這樣的年輕是什麼?私認為這是指某種高強度的精神狀態,在此,詩人以非常美麗的意象去刻畫對於「生命的巔峰」的執著。「鬍鬚」、「空氣」與「老鼠的叫聲」這三個意向是多麽的微弱,光是看著都令人感覺使不上力。但縱然如此微小,無力,她仍要以此去抵禦如海浪般襲來的「衰老」。
第三段詩人列舉了許多事物,她用這些物件組構自己,「魔法手套」、「飾花」、「假聲」等,都是充滿活力與想像的意象,連結詩人所渴望的「保持年輕」。永遠與衰老是兩個相對的概念,衰老是一種改變,第四段詩人引了「家喻戶曉的青蛙」,延續譯者給予的註解,將之理解為格林童話裡青蛙王子的意象,青蛙彷彿衰老之後的生命狀態。綜合第三四段,詩人不僅僅只是希望透過這樣面對生命的堅韌,一次又一次地重生,她還望能夠感染其他,讓僵硬了的心再一次可能的悸動。
末段,詩人引用了古希臘哲學家第歐根尼的典故,第歐根尼為一犬儒學派的代表,據說他住在一個木桶裡,所有財產只包括這個木桶、一件斗篷、一支棍子和一個麵包袋。
第歐根尼用自己的生命實踐了其哲學主張,詩人為此敬佩因此「為你永恆的休憩/祈禱」(這裡參考了另外的英譯本翻譯 “pray/for your eternal test.”),然而在本段落開頭卻向讀者宣告,我們會驚異於「為第歐根尼的所有木桶。/我依然要揍他,由於他是概念論者」。對於生命的實踐,作者很顯然地與第歐根尼是不同方向的,後面她敘寫了自己的實踐,主動而充滿能量地「抓著」並「擲向畫布」。
最終「我再一次進入了世界。/一個新的肚臍/在藝術家的腹部盛開。」回頭呼應了第二段末尾兩句「以這種姿態,我不斷地獲得重生。/這是我唯一懂得的藝術。」
為何面對生命的掙扎,會使其「不斷地獲得重生」,詩人在結尾回答了這個問題,「我再一次進入了世界」,面對並且經歷,最終重生。在詩人這裡,生命的實踐在於創造與新生,而這是一個循環的過程,相生相息。
在辛波絲卡的詩作中,我們時常可以看見一種強烈的生命力的展現,這種生命力並不像瀑布或火山那種激情迸裂,而是以一種充滿韌性的姿態,坦率地面對這個世界。
--
美術設計:林宇軒
圖片來源:林宇軒
#諾貝爾文學獎 #辛波絲卡 #最後 #畫像 #邱伊辰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19/06/20190615.html
泰國宋卡王子大學 在 國立臺灣大學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東南亞與南亞大學校長決策委員會會議
— 張慶瑞副校長引介臺大各項聯盟與新南向策略】
2017 年 10 月 28-29日張慶瑞副校長代表郭大維代理校長,參加於泰國宋卡王子大學 (普吉校區) 舉辦的「台灣與東南亞暨南亞大學校長決策委員會會議」(SATU Board Members Meeting),並於 29 日在會中發表「臺大新南向政策」,引介臺大各項在地聯盟與國際合作成功的例子,例如 NTU System,馬來西亞台灣教育中心,臺泰經貿文化聯盟中心,亞洲大洋洲頂尖大學工學院聯盟 (AOTULE),東南亞高教聯盟組織 (ASAIHL),環太平洋大學聯盟 (APRU); 同時深入說明臺大的新南向策略,已經成立的高端產學聯盟和逐漸擴大的業界實習; 此外,還有今年九月啟動的臺大-筑波-波爾多三校碩士學位學程,希望能先拓展三校「校園無國界」修課系統 (Campus in Campus)的模式,嘗試延伸到臺大-朱拉隆功,臺大-越南,臺大-菲律賓…等南向國家的高教。
SATU (Southeast and South Asia and Taiwan Universities)組織目前共有來自東南亞和南亞 9 國 (台灣、泰國、馬來西亞、印尼、越南、新加坡、汶萊、印度、菲律賓),以及87個會員學校組成,因由成功大學於 2005 年發起組成,所以台灣的會員校最多,計有 53 個會員學校。2017-2018決策委員會則由這 9 國會員學校組成,目前有 16 校代表為決策委員會委員。本校自 2005 年成立時即為決策委員。決策委員會每年一次年會,主要為規劃討論每兩年一次的「校長論壇」。此次兩天的決策委員會會議,主軸為討論明年「校長會議」的主題與內容,另外則是委員分享該校這一年來的重大策略和發展。除了主辦學校成功大學以外,張慶瑞副校長與朱拉隆功大學、清華大學為獲邀擔任講者的三位貴賓。
適值政府推動新南向政策,SATU 組織與校長論壇在此時刻成為台灣高校和東南亞/南亞國家連結合作的重要媒介之一,其精神與宗旨與時並進,設下六大目標,希望明年校長論壇各會員學校可以環繞這些主題發展: (1) 加強東南亞國家與台灣的學術合作 (2) 由雙邊學術和文化交流拓展成多邊國際化 (3) 提升教育、研究與社區服務的質量 (4) 建立師生與行政人員交流 (5) 產學合作 (6) 致力經濟社會與環境的永續發展。
針對這些議題,交流座談中張副校長一一舉例,說明臺大頗有進展的成果,例如NTU System三校聯盟與東南亞高教聯盟的簽約合作; 本校和朱拉隆功大學的產學合作,以及他們提供臺大的海外辦公室; 其次臺大創新創業學程,同學協助社會弱勢族群創業,累積資金的輔導與服務模式; 或是已經積極執行的國際事務行政人員交流研習; 短期課程培訓東南亞語言文化人才…,這些不只是新南向政策,而是一直以來,本校即相當積極實施的服務、教學與研究成果。
今年底宋卡王子大學將組團到本校訪問,此番張慶瑞副校長藉 SATU 會議在該校先引介臺大模式,屆時他們來訪,得能更進一步認識臺大的各項優勢以及所能提供的協助。在新南向介面,本校發展迄今可以提供的行政、教學與研究相當多元,既深且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