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份【第二週】-旅遊之記
《Castles of Augustusburg and Falkenlust at Brühl》
中譯:奧古斯都堡與獵趣園🏯
奧古斯都城堡與獵趣園(德語:Schlösser Augustusburg und Falkenlust)位於德國萊茵蘭地區的布呂爾東郊,包括了奥古斯都堡(德語:Augustusburg)、法爾肯拉斯特狩獵小屋(德語:Jagdschloss Falkenlust)、以及其間的鄉間小路與園林。
此處是德國巴洛克與洛可可建築風格的重要古跡。1984年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此處採取維基百科
此城堡位於杜塞乘坐RE*(似台灣區間快車)約莫50分鐘
且下車後城堡就在車站正對面
地理位置相當方便
聽朋友說車站外的餐廳相當有名
食物也十分美味
下次有機會再次拜訪
也得去嘗試看看
當天前往城堡天氣相當晴朗
溫度高達30度
一來拍起照來相當漂亮
二來因為抵達時間為早上
觀光人潮似乎也不多
也有可能因為疫情影響
看到城堡正門
讓我想起我愛的維也納城市
美泉宮*(熊布郎宮)
兩座城堡大致上建築構照上極為相似
本心想不就是一座城堡
原來城堡後方
竟是一大片公園
只能用嘆為觀止來形容
如果可以
我會再次拜訪此座城堡!
因為疫情關係
多了些時間可以好好規劃自己
也趁現在可以更加欣賞德國之美
❓❓❓
大家是否希望我多分享德國旅遊或景點文章?
不免多給我些建議?
也可留下你們心目中想去德國🇩🇪的城市!
若有機會我可以替大家去拜訪!
買張當地明信片寄給你們大家!
德國時間:2022
台灣時間:0222
#schlossbruehl
#NordrheinWestfalen
#德國旅遊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義大利南部深度之旅:拿坡里‧龐貝‧阿爾貝羅貝洛‧阿瑪菲海岸‧卡布里島‧西西里島」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簡婉莉(莉莉安小貴婦) 內容簡介: 義大利南部,有點遙遠,有點陌生,但是很精采! 曾旅居義大利的知名部落客──莉莉安小貴婦,將她對南義的熱愛集結成書, 把對於史料與文化的興趣...
「洛可可建築」的推薦目錄:
- 關於洛可可建築 在 大白德國生活趣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洛可可建築 在 羅智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洛可可建築 在 羅智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洛可可建築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洛可可建築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洛可可建築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洛可可建築 在 還在傻傻分不清巴洛克和洛可可建築嗎?這篇視頻讓你全搞懂 ... 的評價
- 關於洛可可建築 在 中央大學出版中心- 洛可可風是什麼? 洛可可風的藝術設計 ... 的評價
- 關於洛可可建築 在 宮廷小教室}#宮廷圖騰宮廷圖騰運用最為極致的時期是洛可可 ... 的評價
- 關於洛可可建築 在 洛可可建築台灣的推薦,YOUTUBE和網路上有這些評價 的評價
洛可可建築 在 羅智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愛在布魯塞爾》
「布魯塞爾」,來自古荷語的「Bruocsella」,有「沼澤之鄉」的意思,是比利時的首都,一座使用法語和荷語的雙語城市,大約二佰萬的人口,其中穆斯林約佔四分之一,常在國際新聞看到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總部,就設立在布魯塞爾。
布魯塞爾的建城史可上溯自公元六世紀,因此許多遺留的歷史建物,如布魯塞爾市政廳、拉肯皇家城堡、聖彌額爾聖古都勒主教座堂、布魯塞爾王宮等,融和巴洛克與洛可可建築風格的完美呈現,置身其間,彷彿穿越了時空,隨時會有一位身穿白麻布杉的少女,從古老的巷弄朝你走來,輕唱著「史卡布羅市集」(Scarborough Fair),在荷蘭芹與迷迭香的氣味中,一段纏綿悱惻的中古世紀之愛,在你面前悄然上演。
我是2017年4月用自駕旅遊的方式來到這座城市,春天的氣息,正在這座美麗城市的街頭巷尾,洋溢特有的芬芳,令人忍不住要大口呼吸,唯一遺憾的,是2015年11月發生在巴黎的恐怖攻擊,當時造成一百多人罹難,數百人受傷,而策動此次恐攻的疑犯薩拉赫.阿卜杜勒.薩拉姆及多名從犯,就是在布魯塞爾的莫倫貝克區中被抓獲,當地人從此談恐色變,甚至有媒體認為莫倫貝克區已是恐怖主義在歐洲的「老巢」,是培養「聖戰士」的溫床,令布魯塞爾在世人的心中,留下一塊很大的陰影面積。
在當地一位余教授、張大哥的陪同下,我特地來到與市中心僅一條運河之隔的莫倫貝克區實地探訪。
位於布魯塞爾市中心以西的莫倫貝克區,80%以上的居住者是摩洛哥人,早年由於比利時政府鼓勵摩洛哥人過來開採礦產,集中在莫倫貝克區,給予許多優惠移民措施,發展至今,成為穆斯林的聚落。雖與市區僅隔一條運河,但這兒的街道就顯得陳舊髒亂,少有白人遊客出沒,尤其自巴黎恐攻之後,這區居民的失業率竟高達30%,很多商家都不願聘雇中東臉孔的穆斯林,以至於已經在比利時成為第二代、第三代移民的摩洛哥裔居民,始終仍難融入比利時的社會,某種社會剝奪感也越來越重。
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大量的伊斯蘭移民歷盡艱辛進入歐洲各國,成為永久居民,可是他們的第二、三代,竟有人在風華正茂的青春年華,離開原生家庭,加入方興未艾的蓋達激進組織,終生與恐怖殺戮為伍,問題的癥結,實難一語蔽之,其中糾結在宗教、文化、貧富、教育、社會階級、移民政策、難民收容、種族歧視等等千絲萬縷的原因之中,若真要究極到一個源頭,我想,那應該是缺乏一種民胞物與的愛吧!而使得人與人之間、階級與階級之間、社會與社會之間、種族與種族之間,從隔閡產生衝突,從衝突發生殺戮,從殺戮種下仇恨,然後不斷惡性循環,最終走向毁滅。
這樣的問題太沈重,和比利時的朋友們討論著,心情也不免沈重起來。
我們聚在一位摩洛哥裔比利時人開的小咖啡館中,老闆非常熱情,在我們聊天的中途,參與我們的交談,用法語向我們介紹他的臉書,他這家店的建築已被政府列為文化遺產,相當於台灣的二級古蹟吧!而他的咖啡廳最大的特色,除了咖啡好喝之外,他的屋頂掛滿各式各樣的杯子,使得他的小店聲名遠播。
我們一行人被這位老闆的熱情驅動,聊天的氛圍一下子又鬧騰起來,我非常好奇,為何常在布魯塞爾市區路樹枝幹上,看見一方方玲瓏小巧的木屋,裡面還擺放堅果穀物之類的食物。
張大哥為我釋疑,原來布魯塞爾的市民非常有愛心,擔心過冬的鳥禽無巢可居,無食可覓,便替牠們製作堅固的居巢,準備好過冬的食物,讓牠們像人們一樣,也能過個好年冬。也不知道是誰開始這樣的巧思與實作,許多市民自發性地仿效,竟成這座城市的「愛的運動」,如今已是布魯塞爾一道美麗的風景。
我為布魯塞爾市民們這樣的愛心感動著,如果在人與獸之間,都能具備如此悲天憫人的大愛,何況雖不同膚色卻同為人類的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能坐在一起?不能走在一起?不能生活在一起?
讓我們的愛,從布魯塞爾再度出發,永遠在一起!
洛可可建築 在 羅智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愛在布魯塞爾》
「布魯塞爾」,來自古荷語的「Bruocsella」,有「沼澤之鄉」的意思,是比利時的首都,一座使用法語和荷語的雙語城市,大約二佰萬的人口,其中穆斯林約佔四分之一,常在國際新聞看到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總部,就設立在布魯塞爾。
布魯塞爾的建城史可上溯自公元六世紀,因此許多遺留的歷史建物,如布魯塞爾市政廳、拉肯皇家城堡、聖彌額爾聖古都勒主教座堂、布魯塞爾王宮等,融和巴洛克與洛可可建築風格的完美呈現,置身其間,彷彿穿越了時空,隨時會有一位身穿白麻布杉的少女,從古老的巷弄朝你走來,輕唱著「史卡布羅市集」(Scarborough Fair),在荷蘭芹與迷迭香的氣味中,一段纏綿悱惻的中古世紀之愛,在你面前悄然上演。
我是2017年4月用自駕旅遊的方式來到這座城市,春天的氣息,正在這座美麗城市的街頭巷尾,洋溢特有的芬芳,令人忍不住要大口呼吸,唯一遺憾的,是2015年11月發生在巴黎的恐怖攻擊,當時造成一百多人罹難,數百人受傷,而策動此次恐攻的疑犯薩拉赫.阿卜杜勒.薩拉姆及多名從犯,就是在布魯塞爾的莫倫貝克區中被抓獲,當地人從此談恐色變,甚至有媒體認為莫倫貝克區已是恐怖主義在歐洲的「老巢」,是培養「聖戰士」的溫床,令布魯塞爾在世人的心中,留下一塊很大的陰影面積。
在當地一位余教授、張大哥的陪同下,我特地來到與市中心僅一條運河之隔的莫倫貝克區實地探訪。
位於布魯塞爾市中心以西的莫倫貝克區,80%以上的居住者是摩洛哥人,早年由於比利時政府鼓勵摩洛哥人過來開採礦產,集中在莫倫貝克區,給予許多優惠移民措施,發展至今,成為穆斯林的聚落。雖與市區僅隔一條運河,但這兒的街道就顯得陳舊髒亂,少有白人遊客出沒,尤其自巴黎恐攻之後,這區居民的失業率竟高達30%,很多商家都不願聘雇中東臉孔的穆斯林,以至於已經在比利時成為第二代、第三代移民的摩洛哥裔居民,始終仍難融入比利時的社會,某種社會剝奪感也越來越重。
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大量的伊斯蘭移民歷盡艱辛進入歐洲各國,成為永久居民,可是他們的第二、三代,竟有人在風華正茂的青春年華,離開原生家庭,加入方興未艾的蓋達激進組織,終生與恐怖殺戮為伍,問題的癥結,實難一語蔽之,其中糾結在宗教、文化、貧富、教育、社會階級、移民政策、難民收容、種族歧視等等千絲萬縷的原因之中,若真要究極到一個源頭,我想,那應該是缺乏一種民胞物與的愛吧!而使得人與人之間、階級與階級之間、社會與社會之間、種族與種族之間,從隔閡產生衝突,從衝突發生殺戮,從殺戮種下仇恨,然後不斷惡性循環,最終走向毁滅。
這樣的問題太沈重,和比利時的朋友們討論著,心情也不免沈重起來。
我們聚在一位摩洛哥裔比利時人開的小咖啡館中,老闆非常熱情,在我們聊天的中途,參與我們的交談,用法語向我們介紹他的臉書,他這家店的建築已被政府列為文化遺產,相當於台灣的二級古蹟吧!而他的咖啡廳最大的特色,除了咖啡好喝之外,他的屋頂掛滿各式各樣的杯子,使得他的小店聲名遠播。
我們一行人被這位老闆的熱情驅動,聊天的氛圍一下子又鬧騰起來,我非常好奇,為何常在布魯塞爾市區路樹枝幹上,看見一方方玲瓏小巧的木屋,裡面還擺放堅果穀物之類的食物。
張大哥為我釋疑,原來布魯塞爾的市民非常有愛心,擔心過冬的鳥禽無巢可居,無食可覓,便替牠們製作堅固的居巢,準備好過冬的食物,讓牠們像人們一樣,也能過個好年冬。也不知道是誰開始這樣的巧思與實作,許多市民自發性地仿效,竟成這座城市的「愛的運動」,如今已是布魯塞爾一道美麗的風景。
我為布魯塞爾市民們這樣的愛心感動著,如果在人與獸之間,都能具備如此悲天憫人的大愛,何況雖不同膚色卻同為人類的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能坐在一起?不能走在一起?不能生活在一起?
讓我們的愛,從布魯塞爾再度出發,永遠在一起!
洛可可建築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義大利南部深度之旅:拿坡里‧龐貝‧阿爾貝羅貝洛‧阿瑪菲海岸‧卡布里島‧西西里島」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簡婉莉(莉莉安小貴婦)
內容簡介:
義大利南部,有點遙遠,有點陌生,但是很精采!
曾旅居義大利的知名部落客──莉莉安小貴婦,將她對南義的熱愛集結成書,
把對於史料與文化的興趣,轉為深入淺出的景點解說,
還有詳細的交通介紹、經典餐飲,與優質旅宿推薦,
帶你認識當地,看見專屬於南義的豐富與美麗,以及諸多的世界之最!
建築最獨特:阿爾貝羅貝洛蘑菇房舍、巴勒摩金碧輝煌的阿拉伯-諾曼式建築
海景最多樣:阿瑪菲海岸、卡布里島神祕藍洞、壯麗土耳其階梯、拿坡里世界級港灣夜景
古遺最悠久:封存千年龐貝古城、阿格利真托古希臘神廟群、馬泰拉石屋洞穴
美食最不同:拿坡里式披薩、西西里島油炸飯糰、卡諾里卷、戒指鹹餅乾、檸檬酒
物產最誘人:普意亞新鮮海產與高品質葡萄、西西里島沙丁魚、水牛莫札瑞拉起司
節慶最知名:諾托花毯節、陶米納藝術節、拉維洛音樂節
作者簡介:簡婉莉 (莉莉安小貴婦)
擁有超過700萬人氣的部落格及1.2萬名粉絲。
年輕軀殼裡卻住著一個老靈魂,總幻想著自己是古代人。曾投入諮商領域,卻在旅遊界找到自己的一片天。旅居義大利4年多的日子以來,每天沉浸在古蹟及景點研究裡,時不時想的是古羅馬帝國、文藝復興、巴洛克、洛可可等藝術風格,即使身懷六甲也挺著肚子到處旅行。擅長規畫歐洲自助旅行及親子旅行,如今已走訪18個國家,曾與雜誌合作旅遊文章,並接受非凡新聞、客家電視台專訪,總希望有一天能走遍世界各地,將各地的美好介紹給大家。
莉莉安旅行札記(部落格:www.lillianblog.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WDxxpNbP_-4/hqdefault.jpg)
洛可可建築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凡爾賽宮Château de Versailles位於法國巴黎西南郊外伊夫林省省會凡爾賽鎮。1682年至1789年是法國的王宮。1979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凡爾賽宮所在地區原來是一片森林和沼澤荒地。1624年,法國國王路易十三以1萬里弗爾的價格買下了117法畝荒地,在這裡修建了一座二層的紅磚樓房,用作狩獵行宮。二樓有國王辦公室、寢室、接見室、藏衣室、隨從人員臥室等房間,一層為家具儲藏室和兵器庫。當時的行宮擁有26個房間,如今擁有2300個房間,67個樓梯和5210件家具。由於16至17世紀的巴黎市民不斷發生暴動,在1648年至1653年還發生了兩次規模巨大的投石黨叛亂,所以路易十四決定將王室宮廷遷出混亂喧鬧的巴黎城。經過考察和權衡,他決定以路易十三在凡爾賽的狩獵行宮為基礎建造新宮殿。為此徵購了6.7平方公里的土地。勒諾特在1667年設計了凡爾賽宮花園和噴泉,勒沃則在狩獵行宮的西、北、南三面添建了新宮殿,將原來的狩獵行宮包圍起來。原行宮的東立面被保留下來作為主要入口,修建了大理石庭院(Marble Court)。1674年,建築師儒勒•哈杜安•孟薩爾從勒沃手中接管了凡爾賽宮工程,他增建了宮殿的南北兩翼、教堂、桔園和大小馬廄等附屬建築,並在宮前修建了三條放射狀大道。為了吸引居民到凡爾賽定居,還在凡爾賽鎮修建了大量住宅和辦公用房。為確保凡爾賽宮的建設順利進行,路易十四下令10年之內在全國範圍內禁止其他新建建築使用石料。1789年10月6日,路易十六被民眾挾至巴黎城內,凡爾賽宮作為王宮的歷史至此終結。在隨後到來的法國大革命恐怖時期中,凡爾賽宮被民眾多次洗掠,宮中陳設的家具、壁畫、掛毯、吊燈和陳設物品被洗劫一空,宮殿門窗也被砸毀拆除。1793年,宮內殘餘的藝術品和家具全部運往羅浮宮。此後凡爾賽宮淪為廢墟達40年之久,直至1833年,奧爾良王朝的路易•菲利普國王才下令修復凡爾賽宮,將其改為歷史博物館。凡爾賽宮宮殿為古典主義風格建築,立面為標準的古典主義三段式處理,即將立面劃分為縱、橫三段,建築左右對稱,造型輪廓整齊、莊重雄偉,被稱為是理性美的代表。其內部裝潢則以巴洛克風格為主,少數廳堂為洛可可風格。凡爾賽宮宮殿為古典主義風格建築,立面為標準的古典主義三段式處理,即將立面劃分為縱、橫三段,建築左右對稱,造型輪廓整齊、莊重雄偉,被稱為是理性美的代表。其內部裝潢則以巴洛克風格為主,少數廳堂為洛可可風格。凡爾賽宮的建築風格引起俄國、奧地利等國君主的羨慕仿效。彼得一世在聖彼得堡郊外修建的彼得大帝夏宮、瑪麗亞•特蕾西亞在維也納修建的美泉宮、腓特烈二世和腓特烈•威廉二世在波茨坦修建的無憂宮、以及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修建的海倫基姆湖宮都仿照了凡爾賽宮的宮殿和花園。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U_GAG4oEoAA/hqdefault.jpg?sqp=-oaymwEZCNACELwBSFXyq4qpAwsIARUAAIhCGAFwAQ==&rs=AOn4CLBUfjZoDpBBntwpCE1z3YcQXBkxgg)
洛可可建築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美泉宮Schloss Schönbrunn,又音譯作遜布倫宮,是座落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西南部的巴洛克藝術建築,曾是神聖羅馬帝國、奧地利帝國、奧匈帝國和哈布斯堡王朝家族的皇宮,如今是維也納最負盛名的旅遊景點。美泉宮的名字來源於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馬蒂亞斯(1612年至1619年在位),傳說1612年他狩獵至位於Meidling和Hietzing之間的凱特堡,飲用此處泉水,清爽甘冽,遂命名此泉為「美泉」,此後「美泉」成為這一地區的名稱。1743年,奧地利女皇瑪麗亞•特蕾莎下令在此營建氣勢磅礴的美泉宮和巴洛克式花園,總面積2.6萬平方米,僅次於法國的凡爾賽宮。美泉宮設計時的規模和豪華程度與凡爾賽宮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但由於財力有限使原設計並未能如願。現在的美泉宮共有1441間房間,其中45間對外開放供參觀。整個宮殿是巴洛克風格的,但是其中有44個房間是洛可可風格的。美泉宮雖不能和凡爾賽宮相比,但依舊顯示出了哈布斯堡王朝家族的氣派。美泉宮背面的皇家花園是一座典型的法國式園林,碩大的花壇兩邊種植著修剪整齊的綠樹牆,綠樹牆內是44座希臘神話故事中的人物。園林的盡頭是一座「海神泉」(Neptunbrunnen),向東便是皇宮名稱由來但卻有不很起眼的「美泉」,美泉的正對面是一片人造的羅馬廢墟(Römische Ruine)和一塊方尖碑。美泉宮的最高點是凱旋門(Gloriette),海神泉的西側是動物園(Tierpark)和熱帶植物溫室(Palmenhaus)。世界遺產委員會認為美泉宮保存完好的巴洛克式皇宮建築群具有傑出的普世價值,宮殿和花園構成了整體藝術作品的一個完美範例,它們經歷幾個世紀的翻修,完整地證明和生動地展現了哈布斯堡王朝歷代王室的品味、興趣和遠大抱負。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Gdk-28dtCZg/hqdefault.jpg?sqp=-oaymwEZCNACELwBSFXyq4qpAwsIARUAAIhCGAFwAQ==&rs=AOn4CLAwQ6HR75EaqJnx-uvCWDQIvx77cQ)
洛可可建築 在 中央大學出版中心- 洛可可風是什麼? 洛可可風的藝術設計 ... 的推薦與評價
洛可可 起源於十八世紀的法國,洛可可(Rococo)這個詞,由法語「貝殼工藝」(ro-caille)演化而來,原意為建築裝飾中一種貝殼形圖案。其設計風格常使用C 形、 S 形曲線或 ... ... <看更多>
洛可可建築 在 宮廷小教室}#宮廷圖騰宮廷圖騰運用最為極致的時期是洛可可 ... 的推薦與評價
有著更多曲線和自然形像的特質,並且受到中國風的影響,除了從建築和家具蔓延到油畫和雕塑,也反映在圖騰上。 洛可可保留了巴洛克風格復雜的形像和精細的圖騰,開始與 ... ... <看更多>
洛可可建築 在 還在傻傻分不清巴洛克和洛可可建築嗎?這篇視頻讓你全搞懂 ...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