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昔現:「萬金油大王」住所——虎豹別墅】
虎豹別墅於1933至1953年由「萬金油大王」胡文虎建造,以胡文虎、胡文豹命名,為其家族的私人別墅。虎豹別墅旁本建有萬金油花園給公眾使用,後來於1990年代被拆卸。虎豹別墅由2001年起空置,於2009年被評為一級歷史建築,2011年加入了第三期活化計劃,直至今年四月一日,虎豹別墅終於重新公開給公眾參觀,讓大家一睹此別墅別具特色的建築面貌。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日本島旅3/4 活化淨係識拆卸重建? 日本人教你用藝術拯救荒島(果籽 Apple daily) 瀨戶內海位於日本本州、四國與九州之間,過往漁業興旺,散落海上的小島成為人們的聚腳點,到了近代卻因為人口老化、產業流失而變得死氣沉沉。自2010年舉辦的瀨戶內國際藝術祭,打着「希望之海」的旗號,為各個島嶼...
活化昔現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日本島旅3/4 活化淨係識拆卸重建? 日本人教你用藝術拯救荒島(果籽 Apple daily)
瀨戶內海位於日本本州、四國與九州之間,過往漁業興旺,散落海上的小島成為人們的聚腳點,到了近代卻因為人口老化、產業流失而變得死氣沉沉。自2010年舉辦的瀨戶內國際藝術祭,打着「希望之海」的旗號,為各個島嶼帶來改變。
「昔日說到瀨戶內海,宛如母親的懷抱。物產豐富,大海平靜祥和,人們視之為日本的大動脈,非常有活力。」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總監北川富朗先生說。但到了近代,島嶼被視為隔離的場所,瀨戶內海就有兩個島嶼成為「冶煉所」,因硫酸氣體演變成荒島,或非法棄置工業廢料,或用作隔離麻瘋病人。漸漸地,島嶼自身失去了各種產業,人口也隨之減少。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相關影片:
【香港職人】手袋神醫甩皮甩骨都救翻生 改短皮帶收$700:世上無嘢整唔到!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JlYWNeg5Vxw)
【採耳師】25歲港女採耳師棄教職赴台灣讀採耳課程 記者實試:「第一次清晒耳屎的感覺,好爽」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8uvIzhfy3hI)
【重案解密】前G4長七洪立明任李澤楷「小小超」保鑣逾十年 暗戰張子強 :隨時冇命收工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BNL8NP5-H4)
【6億身家奉獻徐濠縈】Eason停工侍妻女 幫阿徐抹鼻做跑腿 疫市賺少半億(壹週刊 Next)(https://youtu.be/EYsm9v8VSvc)
【灣仔燒味老字號】17歲做大廚 自立門戶35年 油雞酒味濃 老闆:好做嘅食物唔會好食(飲食男女 Appledaily) (https://youtu.be/svAF8pKszw0)
【深水埗兩餸飯】59歲大叔賣$32兩餸飯 月派100份送長者 由台灣派到香港:受過港人恩惠想回饋 (飲食男女 Appledaily) (https://youtu.be/kyvNU86ntio)
【再現幕前零走樣】鄧上文生3個囝囝未夠數 計劃領養變六口之家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umTq9XNR6sA)
【頭條動新聞】Ep.4 林鄭月娥一個星期被放棄兩次有咩感受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TulvTCk2ZQ4)
#果籽 #瀨戶內海 #日本 #九州 #帕里庫廷火山 #希望之海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g7druw5NEso/hqdefault.jpg)
活化昔現 在 蔡文旭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市府近來積極推動「木都2.0」,即為找回嘉義市昔日「木材之都」的盛名,檢視現存產業生態及相關產業的文化資源,加以盤點、規劃、保存,並重新建立新的連結關係,進行創新發展。有鑑於老房子其歷史人文風采的豐富性、獨特性、歷史性及不可替代性,有其保存和活化的必要。因此市府用「舊屋力」計劃來補助民間對老舊房舍修繕、保留並創新經營,其成績亮眼也深受好評。
唯近來嘉義市興中街196號有一座日式老房子叫「嘉木居」,占地約80坪。這座日式木造老房子的一半土地被買走,新地主要拆掉房子的一半蓋鋼筋水泥建築做為新的辦公室。即使文化局的文化資產科介入協調,老房子依舊遭到拆除一半的命運,殘破而蹩扭的矗立在興中街角落。
其實要蓋一間新鋼筋水泥辦公室,隨意買一塊地蓋就可以,沒有必要買一座老日式木造房子來拆一半再蓋。這不僅將一座有紀念性的歷史房子破壞了,整個環境的氛圍也破壞了,實在「殺風景」。傷害既然已經造成了,希望日後文化局更能介入避免憾事發生。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ZbmOz3W_CcY/hqdefault.jpg)
活化昔現 在 alex lam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8年中活化完成
由中環地鐵站步行至中環行人電梯
直接連結大館入口,非常方便
https://www.mrlamsan.com/2019/02/Kwun.html
5月底正式開放,短短數月已成中環最人氣景點
吸引數以十萬計既旅客到訪
大館為舊時中區警署的暱稱
位於中環荷里活道的中區警署建築群
包括了警察總部大樓,中央裁判司署及域多利監獄等三個主要部分,除了活化這由17世紀開始使用的各歷史建築物外,還新添了兩楝大樓,包括了賽馬會立方,及賽馬會藝方。加入了當代藝術展覽廳、電影院等元素。
現時開幕共有13組建築物對外開放,要遊畢至少要用上2-3小時,當中有不少有趣的打卡位,遊人切勿走雞。
1. 監倉
現時位於整個建築群中央地方的B倉,保留了昔日域多利監獄的風貌,內裏共有8個囚室開放,遊客可一賞鐵窗風味,自我禁閉一會。監倉樓高三層,遊客只可在地下打卡遊覽。
2. 槍房
位於警察總部大樓旁邊,為當時的槍房,現陳列了當時的槍枝櫃(內為假槍,不能取出),並展出了上世紀警察使用的藤牌、防暴警帽、警棍等,同場還有67暴動的片段放映。
3. F倉
介紹囚犯整個入冊過程,總共有10個步驟,並有當時囚犯證展出。走廊末端,有為囚犯度高及拍照的牆,此為遊客必要打卡點。
4. 洗衣梯
位於賽馬會立方底下,洗衣梯為當時俗稱,現已重新翻新為步行樓梯,可用作戶外放映電影的觀眾席,頭頂為賽馬會立方,外牆為環保回收鋁所造成的鋁磚砌成,一新一舊,與樓梯的水泥形成強列對比,官方稱若要拍婚紗相,這樓梯亦是必影景點。
5. 連絡橋
別具特色的人行天橋,連接C倉的高層與營房大樓的低層,當時出入囚室與獄吏的通道,三層橋別具特色。
6. 中央裁判司署正門
只要翻查一下舊日香港的新聞,必見過這度小小窄窄的裁判司署正門,皆因不少大案都在此審結,最聞名是當年貪官葛柏便是在此受審。
7. 監獄圍牆
朝贊善里一面的圍牆,又是另一打卡點,事關當年域多利監獄建於中環中心,周圍都是民居,監獄方面曾多度建高圍牆,以便可阻隔民居的視線,亦花了不少心思設計圍牆的大石。
8. 大館一百面展覽
位於警察總部大樓內的複式展室,由五位本地藝術家策展,包括了楊穎賢、馬家騏、鄭尉莉、錢凱珊及余悅思,以百個中環故事作骨幹,一百種角度回看中環歷史,並有《18樓C座》的播音員聲演不同的中環故事。展覽的主建築以支架搭建了不同招牌,非常醒目有型。
9. 監獄操場
在賽馬會藝方和賽馬會立方之間,毗鄰D倉及F倉,這裏往日是囚犯作息地,現看到舊建築的磚牆和新建築物碰合,鋁金屬的新大樓外牆,物料刻意不反光,要算是陽光充沛都不會「殘眼」,打卡一流。
10. 警察總部大樓
樓前有棵芒果樹,樹齡已有60年,是現存大館中區警署建築群中的活文物。
馬會表示,相傳芒果樹每2、3年結果一次,每次結果都會有人事升遷,或發生重大事件。不過,由於警員人數眾多,每次結果只有較高級的警務人員可享用,包括回歸後幾任「一哥」(警務處長)。
樓內有大Sir 房,警察巡邏路線的圖示,現在還設有餐廳,紅色磚牆的大樓,樓前空曠地是檢閱廣場,又是必到打卡位。
預約入場方法
要參觀大館,公眾可透過大館網站、或「大館」(Tai Kwun)手機app,預訂「大館証」,在2018年5月29日開始到訪參觀(預約期至6月30日),首階段預算每日2000名額、預計每人停留約2.5小時。入場費全免。
開放時間
大館:上午11點至晚上11點
訪客中心:上午11點至晚上8點
有關展覧、演出、各商店及餐廳的開放時間,請參照網站內的相關頁面。
#大館
#香港景點
#中環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ylWfGvbX28/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