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梅雨不來的情況下,竹科限水,6/1起新竹供五停二,竹科節水率升至17%,水利署表示,目前水情已經是史上最嚴峻😱
▎水情超前部署;持續監督!!
日前,虹安就水資源使用的議題質詢經濟部長王美花與水利署署長賴建信,特別針對 #海水淡化廠的技術應用 與 #水資源交換模式 進行討論,因為未來 #再生水 與 #海淡水 的利用必須更普及,才能在未來降水不足時,有所因應。因此再生水廠與海水淡化廠的相關建置和使用規劃就需要持續推進。
🔺海水淡化水質,技術與成本掌握進度!
虹安詢問目前海水淡化水的成本多少?4月20日曾有報導台灣大學研發出新的薄膜技術,可能大幅減少海水淡化的耗能與成本,請問水利署有掌握相關的技術嗎?
水利署賴署長表示現在一度水約是16元,可虹安發現這是錯誤的資訊!跟據虹安跟台水公司的確認,目前海淡廠的成本是在一度水35-40元,很明顯署長跟部長竟然對海淡水的成本訊息掌握錯誤,必須要檢討。
目前自來水價有四個級距,最高的是一度12.5元,海淡水的確比一般自來水昂貴,在新竹緊急海淡廠旁邊其實就有水利科技研發模廠,針對各類型的海水淡化技術模式持續鑽研。虹安要求水利署必須整合這些研究單位的進展,以技術的精進解決供水價和水量的問題。
🔺引進以色列技術去進行海水淡化廠水質改善
前次虹安去新竹考察用水情況時,也有提到海淡廠產出的水質其實不太適合用於高科技產業,當時水利署王副署長表示已經跟 #以色列 進行海水淡化的技術交流。未來如何引進這個技術運用在產業界,是虹安所好奇的!
🔺水權交換的方式
除了水質水價改良,虹安也收到科技業針對水資源交換的想法,舉例來說海淡廠的水不適合科技製程使用,但作為民生用水是可以的。若由科技廠購買海淡廠的水權,就近供給民生以一般水價使用,交換科技廠使用自來水的權利,這樣的方式可行性有多少?經濟部王部長表示有仔細思考這種模式的可行性,可以分成兩個層面來說,第一會去了解這高科技廠的水質需求,第二日前台南科學園區已經開始用這種「替代履行」的模式,協助廠商取得需要的水源。
虹安認為,不管是在再生水廠跟海淡廠的興建、技術提升、以及水權交換的機制等,都要趁這次水情艱困的時候,加緊腳步推動,未來虹安與團隊也將持續監督追蹤!
#水情超前部署
海水淡化技術 在 鄭寶清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即刻解決台灣水荒!海水淡化就是關鍵💧
最近台灣水情嚴峻,桃園也開始減壓供水,我前幾天已經提出8項「開源節流」的建議,其中「海水淡化」是我想特別強調的重點。
其實早在我過去當台鹽董事長期間,就有幾家企業為了穩定的水源,跑來找我討論海水淡化的可能性。雖然當時海水淡化的技術已經成熟,可惜成本實在太高,水費恐怕要漲翻天,因此暫時作罷。
然而10幾年過去了,現在的技術不但成熟,成本也已經大幅降低,能夠被企業界接受。
放眼世界,我們看到許多國家的海水淡化經驗相當成功,像是以色列「從枯旱沙漠變成擁水國家」,海水淡化帶來的水量不但自給自足,還能與其他國家分享。附近的新加坡也陸續蓋了4座海水淡化廠,目前已能供應全國30%用水。
台灣很幸運,是一個四面環海的國家,周邊有豐富的海水資源可以運用,海水不易受到氣候降雨影響,且比起水庫清淤、檢修自來水管等浩大工程,海水淡化是最能迅速解決缺水問題的妙招。
因此,我呼籲政府積極學習他國經驗,儘速推動海水淡化技術、增建海水淡化廠,以解決燃眉之急。
讓我們一起努力「開源節流」,我相信,台灣不僅能早日擺脫水荒之苦,還能全面改善水資源系統,應對未來氣候變遷的各種挑戰!
#缺水 #乾旱 #水資源
#台鹽 #海水淡化 #開源節流
#寶哥 #鄭寶清 #城市CEO #睛典桃園
海水淡化技術 在 鄭寶清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桃園水情嚴峻,市府昨日公佈減壓供水,並且著手幾項應對措施。
寶清認為,每逢春夏交替之時,台灣各地水庫供水普遍吃緊,加上氣候變遷,若不增加應變措施,未來只會愈來愈嚴重。希望能以不同面向解決缺水危機。
首先「開源」,整治河流並善用河流之水、運用海水淡化技術、充分利用埤塘水源、石門水庫徹底清淤等等;再者「節流」,廢水回收再利用、貫徹節約用水、檢修自來水管以避免漏水浪費。
我想只有將兩者規劃得更完善、周全,並且確實施行,才能更進一步改善一直以來的旱象。
#開源
#節流
#方法
#旱象
#缺水危機
#鄭寶清
#城市CEO
#睛點桃園
👍鄭寶清IG : Boching520
希望大家前來追蹤、多多支持🙏
海水淡化技術 在 賴峰偉- #打造澎湖為海水淡化技術輸出中心大家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打造澎湖為海水淡化技術輸出中心大家知道嗎?澎湖每天用的水約有一半由海水淡化廠供應。 澎湖現役海水淡化機組是國內廠商自製,穩定可靠,效率媲美以色列等國際先進業者 ... ... <看更多>
海水淡化技術 在 [討論] 台灣是否該考慮引進海水淡化技術? - 看板TY_Research 的推薦與評價
其實這個議題在今年大約2月(農曆過年前)時,
在收看三立電視台"消失的國界"有一集節目,記者到以色列訪問當地官員時,
就有這樣的想法了。不過最近隨著台灣即將實施第三階段限水措施,
又想起這個可以當作借鏡的參考例子。
節目中提到以色列雖然本身沒有豐沛的水資源(三面環陸,只有一面有海),
但是以色列的農業作物(包含水果),以及民生及工業用水都是來自海水淡化而來。
甚至,以色列將淡化後的海水,一部分還賣給鄰近的國家使用。
(而且它的水資源利用率極高,灌溉過後的農業用水並不會直接排放丟棄掉,
還會重複洗淨殺毒消菌後循環利用)
最讓人驚訝的是他們水管的漏水率,只有0.X%程度,遠低於台灣。
回到台灣的現況,台灣這種海島型的小面積國家,
以往主要都是依賴颱風降雨來大幅增加水庫儲水量。
但是去年只來了1個麥德姆颱風,不但雨量少,而且經過停留時間又短。
換句話說,台灣水庫蓄水量從去年夏天後就一直在消耗老本。
也許這個現象是在告訴台灣相關當局,該好好考慮引進外國的海水淡化技術。
我們無法期待每一年的颱風都一定會經過水庫集水區,
也無法肯定每次的颱風就一定能帶給台灣水庫多少的水量。
但是台灣身為一個四面環海的島國,周圍的天然資源若放著不能利用,
豈不是很可惜嗎?
以前在數字版曾經提出過海水淡化的相關問題,
當時有其他人簡單回復,因為價格成本高所以政府才不願意做。
那如果把海水淡化後的水資源先暫行限制只有工業用水能使用呢?
那些工業用水廠商平時已經享有電價補貼以及稅金優惠措施,
那麼如果第一階段使用海水淡化技術後,限制工業用水達到一定數量的大型用戶,
只能購買海水淡化之後的自來水,並不能與民生用水來搶水庫的自來水源。
不知道這樣的方法是否可行?
當然這是階段性的措施,如果將來可以降低海水淡化後的成本,
再逐步開放自來水用水庫水源的比例,這算是暫時性的權宜之計。
當然成本的高低會與技術能力有關,如果現階段台灣沒有足夠的人才,
那台灣政府花高薪去聘請以色列的海水淡化技術專家/權威,
來幫助台灣建立起海水淡化廠設置,
這樣應該可以克服或減少初期因為不懂Know how而花的冤枉錢。
畢竟期待颱風每年要來幾個?--->這個是大自然才能控制的事情
每個颱風能帶給台灣水庫多少雨量? -->這個也是大自然才能決定的。
但是設置海水淡化廠,相對來說比起颱風降雨,
這是比較治本而不是完全看天吃飯的無奈。
以長治久安的角度來想,台灣不能總是期待大自然來決定每年要給你台灣多少水的恩惠。
那麼在未來更有效率的人工造水方法產生前,海水淡化技術是否該值得我們官員考慮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75.183.65.2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