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個古典音樂作曲家】
這應該是最後的版本,這次增加了5個作曲家。
後來考慮到放有梗的作曲家會有更好的表現效果,總之最後決定的25個作曲家就按照了個人喜好挑選進來了。
這一次每一個作曲家都有加塗鴉,以下是說明:
1.Vivaldi 韋瓦第:有紅髮神父之稱
2.Bach 巴哈:達到了神的境界,所以頭後有光圈
3.Handel 韓得爾:哈里路亞
4.Haydn 海頓:驚愕交響曲
5.Mozart 莫札特:純粹想表現「啾咪」的感覺
6.Beethoven 貝多芬:脾氣不好
7.Paganini 帕格尼尼:把靈魂賣給惡魔
8.Schubert 舒伯特:彩虹圈
9.Mendelssohn 孟德爾頌:「乘著歌聲的翅膀」
10.Chopoin 蕭邦:覺得他這個人跟音樂有這種感覺
11.Liszt 李斯特:在當時他是如神一般的偶像
12.Wagner 華格那:「漂泊的荷蘭人」是一個幽靈船的故事
13.Brahm 布拉姆斯:「克拉拉・舒曼」的關係
14.Tchaikovsky 柴可夫斯基:天鵝湖和1812
15.Dovrak 德弗札克:想要表現他看到新世界的樣子
16.Rismky-korsakov 林姆斯基・高沙可夫:大黃蜂的飛行
17.Elgar 艾爾加:「愛的禮讚Salut d'Amour」是一首寫給未婚妻的曲子
18.Mahler 馬勒:平常看起來很痛苦的表情是由於嚴重的痔瘡導致直腸出血(出自包浩斯人)
19.Debussy 德布西:「月光」
20.Sibelius 西貝流士:北歐的音樂聽起來很冷
21.Rachmaninoff 拉赫曼尼諾夫:手很大
22.Holst 霍斯特:「行星組曲」
23.Stravinsky 史特拉汶斯基:「火鳥」和金蘋果樹
24.Gershwin 蓋希文:想表現爵士樂搖擺的感覺
25.Shostakovich 蕭斯塔克維奇:長得像哈利波特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220的網紅Yin Maso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小提琴泡芙 VIOLINPUFF violinpuff.blosgpot.com 鈴木教本(Suzuki Violin School) http://violinpuff.blogspot.com/p/blog-page_2599.html 篠崎教本(Sinozaki Violin Me...
「海頓驚愕交響曲」的推薦目錄:
- 關於海頓驚愕交響曲 在 MasonYin 莓森林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海頓驚愕交響曲 在 Lee388 Hi Fi 發燒專頁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海頓驚愕交響曲 在 Lee388 Hi Fi 發燒專頁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海頓驚愕交響曲 在 Yin Maso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海頓驚愕交響曲 在 Yin Mason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海頓驚愕交響曲 在 Yin Mason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海頓驚愕交響曲 在 [心得] 我所不熟悉的海頓- 看板clmusic 的評價
- 關於海頓驚愕交響曲 在 海頓:驚愕交響曲Haydn : Surprise Symphony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海頓驚愕交響曲 在 海頓Haydn - 第94號『驚愕』交響曲,第二樂章:行板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海頓驚愕交響曲 在 海頓驚愕交響曲-PTT/DCARD討論與高評價網拍商品-2021年11月 的評價
- 關於海頓驚愕交響曲 在 海頓驚愕交響曲-PTT/DCARD討論與高評價網拍商品-2021年11月 的評價
- 關於海頓驚愕交響曲 在 底下的人卻睡成一片你會怎樣!?...來學學【海頓- 驚愕交響曲... 的評價
- 關於海頓驚愕交響曲 在 驚愕交響曲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海頓驚愕交響曲 在 驚愕交響曲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海頓驚愕交響曲 在 Lee388 Hi Fi 發燒專頁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如果大家覺得以下文章太長篇,就直接跳到最後一段,就知道為何要聽這張馬勒第三交響曲。
約夏‧霍倫斯坦(Jascha Horenstein)在6 May [O.S. 24 April] 1898出生於烏克蘭(Ukraine)的基輔(Kiev),2 April 1973於倫敦去世。出生時的烏克蘭當年尚屬於帝俄,母親是奧地利人。在1911年時舉家遷往維也納定居,直到1916年以前,都在維也納音樂學院師從 Joseph Marx學習音樂理論,另外也與Franz Schreker學習作曲。除了作曲之外,霍倫斯坦也擔任小提琴手。之後因為老師Franz Schreker到柏林的音樂學院(Hochschule für Musik)擔任主任,霍倫斯坦也跟著搬遷到柏林。其他跟著從維也納前 往柏林的作曲課程學生還包括Alois Haba、Karol Rathaus與Ernst Krenek。在柏林期間,霍倫斯坦經由妹夫 -- 俄羅斯鋼琴家Leo Sirota的引見,加入布索尼(Ferruccio Busoni)的社交圈,而這個團體的成員還包括Kurt Weill、Dimitri Mitropoulos與Maurice Abravanel。
這段早年的歷史時間並 不確切,只知道霍倫斯坦與合唱指揮Siegfried Ochs一起工作,並擔任他的助理。首次登台指揮則是1922年指揮維也納交響樂團(Vienna Symphony Orchestra),而當時的確切曲目是有爭議的,傳言曲目包含了馬勒第一號交響曲,但是直到霍倫斯坦去世多後這個爭議還是沒有結束。1923年霍倫斯 坦在柏林的合唱團擔任指揮。霍倫斯坦個人圖書室的馬勒第三號總譜上還有工整的德文題字寫著『送給我們指揮霍倫斯坦的生日 -- Gemischte Chor Groß-Berlin 1923年5月6日』。擔任合唱指揮的這段期間,受到了福特萬格勒(Wilhelm Furtwängler)的注意,並於1922年起擔任福特萬格勒的助手,並協助排練柏林愛樂(Berli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1927年時,福特萬格勒邀請霍倫斯坦負責位於法蘭克福的ISCM Festaval的音樂節預演,曲目包含尼爾森第五號交響曲與巴爾托克第一號鋼琴協奏曲。接下來1920年代末期還與柏林愛樂合作許多演出,曲目包含馬勒 第五號交響曲、布魯克納第九號交響曲,甚至還有一些新作品,包括Karol Rathaus、Max Butting、Kurt Weill與Alban Berg。
1928年到1929年間,霍倫斯坦完成了他最初的第一批錄音,曲目包括馬勒弔亡兒之歌(與 Berlin State Opera Orchestra合作,獨唱者為Heinrich Rehkemper,這也是他第一份錄音)、布魯克納第七號交響曲(與柏林愛樂合作,這也是第一份布魯克納交響曲的電氣錄音)、海頓驚愕交響曲、舒伯特第 五號交響曲、兩首莫札特序曲、以及荀白克改編的兩首巴哈chorale-preludes(創作於1922年,這也是此曲的首錄音)。這些演出可以聽到這 位年輕指揮大型架構作品的卓越控制能力,特別是布魯克納。其中澄澈的管弦音響也揭露了之後霍倫斯坦的個人特色。
而後 因為福特萬格勒的推薦,使得霍倫斯坦從1928年起開始擔任Düsseldorf Opera的首席指揮,隨後晉陞為音樂總監(Generalmusikdirektor)。但之後因納粹要求猶太人從所有官方單位離職,霍倫斯坦因此於 1933年三月開車離開德國。但霍倫斯坦其實從一開始在Düsseldorf就任的這段期間就已經開始遭受攻擊了。然而這段期間霍倫斯坦依然與他的樂團們 不斷地擴充新的曲目,包括1930年Berg的Wozzeck、與1931年Janacek的From the House of the Dead。在這個期間霍倫斯坦的身邊總是充滿著不受控制的敵意與當地強烈的反猶太氣氛。
相較於同期的指揮如賽爾 (George Szell)與史坦柏格(WIlliam Steinberg)分別於布拉格與法蘭克福的職位,專業能力的競爭可能也間接使得抨擊更為加油添醋。然而傳統歌劇院的晉陞方式是從指導員與伴奏者開始, 接著經由擔任各種不同的職務最後才到首席指揮。但霍倫斯坦並不是以傳統的方式站上Düsseldorf的指揮台,更確切的說,霍倫斯坦除了靠著福特萬格勒 的背書外,就是靠著他在指揮交響曲時展現的高超能耐,才能直接從這個位置開始做起。
除了1929年首次到法國、 1930年初期去過蘇聯外,接著就是1933年三月離開德國來到巴黎了。以巴黎為基礎,霍倫斯坦開始四處擔任客座指揮,地點遍佈華沙、莫斯科、列寧格勒等 地。在俄羅斯期間,也繼承了一次世界大戰以前,從馬勒本人、弗萊德(Oskar Fried)以降,到1920與1930年代期間由華爾特、克倫培勒、Stiedry與Zemlinsky所逐步建立起的俄羅斯馬勒傳統。霍倫斯坦也與蕭士塔高維契對馬勒的興趣而彼此建立了關係。
這 段漂泊的期間,霍倫斯坦甚至於1937年與Ballets Russe de Monte Carlo從澳洲、紐西蘭到巴勒斯坦。1938年間還與托斯卡尼尼、史坦柏格共同參與了巴勒斯坦交響樂團(後來成為了以色列愛樂)。而兩個事件相當諷刺的 同時 發生在霍倫斯坦的身上:他是在發生排除華格納音樂的歷史事件之前,最後指揮巴勒斯坦交響樂團演出華格納的音樂的指揮家。而五年前,一場華格納逝世五十週年 紀念中,一場幾乎遭受辱罵般批評的音樂會,確也是他在Düsseldorf的最後音樂會。
被迫於猶太人的身份,霍倫斯坦於1940年逃往美國後,開始在紐約的社會研究新學院(New School for Social Research,現更名為New School University) 教授。儘管霍倫斯坦在1940年代初期就成為了美國公民,然而此時在美國的演出卻是非常非常稀少,只有1942年與1943年在紐約有過極少的幾場音樂會 演出,除此之外還有在芭蕾學院(Ballet Theater)有過幾場演出。另外也協助老克萊巴(Erich Kleiber)於1944年在墨西哥市舉辦了一系列的音樂會。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的前員工
霍倫斯坦在歐洲與美國的聲望基礎截然不同。在歐洲,霍倫斯坦主要是在二戰大戰末期後許多公開現場演出所建立起的。而在美國的聲望,則是從1952年第一張於Vox發行的錄音後建立的,而這些早期的LP唱片也讓美國民眾有機會聽到這位大師獨特的聲音。
而儘管霍倫斯坦的保留曲目相當廣泛,然而最受樂迷們矚目的依然是他身為現代音樂的先驅與馬勒專家的身份。
http://rachsu.blogspot.com/2011/10/jascha-horenstein.html…
海頓驚愕交響曲 在 Lee388 Hi Fi 發燒專頁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如果大家覺得以下文章太長篇,就直接跳到最後一段,就知道為何要聽這張馬勒第三交響曲。
約夏‧霍倫斯坦(Jascha Horenstein)在6 May [O.S. 24 April] 1898出生於烏克蘭(Ukraine)的基輔(Kiev),2 April 1973於倫敦去世。出生時的烏克蘭當年尚屬於帝俄,母親是奧地利人。在1911年時舉家遷往維也納定居,直到1916年以前,都在維也納音樂學院師從 Joseph Marx學習音樂理論,另外也與Franz Schreker學習作曲。除了作曲之外,霍倫斯坦也擔任小提琴手。之後因為老師Franz Schreker到柏林的音樂學院(Hochschule für Musik)擔任主任,霍倫斯坦也跟著搬遷到柏林。其他跟著從維也納前 往柏林的作曲課程學生還包括Alois Haba、Karol Rathaus與Ernst Krenek。在柏林期間,霍倫斯坦經由妹夫 -- 俄羅斯鋼琴家Leo Sirota的引見,加入布索尼(Ferruccio Busoni)的社交圈,而這個團體的成員還包括Kurt Weill、Dimitri Mitropoulos與Maurice Abravanel。
這段早年的歷史時間並 不確切,只知道霍倫斯坦與合唱指揮Siegfried Ochs一起工作,並擔任他的助理。首次登台指揮則是1922年指揮維也納交響樂團(Vienna Symphony Orchestra),而當時的確切曲目是有爭議的,傳言曲目包含了馬勒第一號交響曲,但是直到霍倫斯坦去世多後這個爭議還是沒有結束。1923年霍倫斯 坦在柏林的合唱團擔任指揮。霍倫斯坦個人圖書室的馬勒第三號總譜上還有工整的德文題字寫著『送給我們指揮霍倫斯坦的生日 -- Gemischte Chor Groß-Berlin 1923年5月6日』。擔任合唱指揮的這段期間,受到了福特萬格勒(Wilhelm Furtwängler)的注意,並於1922年起擔任福特萬格勒的助手,並協助排練柏林愛樂(Berli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1927年時,福特萬格勒邀請霍倫斯坦負責位於法蘭克福的ISCM Festaval的音樂節預演,曲目包含尼爾森第五號交響曲與巴爾托克第一號鋼琴協奏曲。接下來1920年代末期還與柏林愛樂合作許多演出,曲目包含馬勒 第五號交響曲、布魯克納第九號交響曲,甚至還有一些新作品,包括Karol Rathaus、Max Butting、Kurt Weill與Alban Berg。
1928年到1929年間,霍倫斯坦完成了他最初的第一批錄音,曲目包括馬勒弔亡兒之歌(與 Berlin State Opera Orchestra合作,獨唱者為Heinrich Rehkemper,這也是他第一份錄音)、布魯克納第七號交響曲(與柏林愛樂合作,這也是第一份布魯克納交響曲的電氣錄音)、海頓驚愕交響曲、舒伯特第 五號交響曲、兩首莫札特序曲、以及荀白克改編的兩首巴哈chorale-preludes(創作於1922年,這也是此曲的首錄音)。這些演出可以聽到這 位年輕指揮大型架構作品的卓越控制能力,特別是布魯克納。其中澄澈的管弦音響也揭露了之後霍倫斯坦的個人特色。
而後 因為福特萬格勒的推薦,使得霍倫斯坦從1928年起開始擔任Düsseldorf Opera的首席指揮,隨後晉陞為音樂總監(Generalmusikdirektor)。但之後因納粹要求猶太人從所有官方單位離職,霍倫斯坦因此於 1933年三月開車離開德國。但霍倫斯坦其實從一開始在Düsseldorf就任的這段期間就已經開始遭受攻擊了。然而這段期間霍倫斯坦依然與他的樂團們 不斷地擴充新的曲目,包括1930年Berg的Wozzeck、與1931年Janacek的From the House of the Dead。在這個期間霍倫斯坦的身邊總是充滿著不受控制的敵意與當地強烈的反猶太氣氛。
相較於同期的指揮如賽爾 (George Szell)與史坦柏格(WIlliam Steinberg)分別於布拉格與法蘭克福的職位,專業能力的競爭可能也間接使得抨擊更為加油添醋。然而傳統歌劇院的晉陞方式是從指導員與伴奏者開始, 接著經由擔任各種不同的職務最後才到首席指揮。但霍倫斯坦並不是以傳統的方式站上Düsseldorf的指揮台,更確切的說,霍倫斯坦除了靠著福特萬格勒 的背書外,就是靠著他在指揮交響曲時展現的高超能耐,才能直接從這個位置開始做起。
除了1929年首次到法國、 1930年初期去過蘇聯外,接著就是1933年三月離開德國來到巴黎了。以巴黎為基礎,霍倫斯坦開始四處擔任客座指揮,地點遍佈華沙、莫斯科、列寧格勒等 地。在俄羅斯期間,也繼承了一次世界大戰以前,從馬勒本人、弗萊德(Oskar Fried)以降,到1920與1930年代期間由華爾特、克倫培勒、Stiedry與Zemlinsky所逐步建立起的俄羅斯馬勒傳統。霍倫斯坦也與蕭士塔高維契對馬勒的興趣而彼此建立了關係。
這 段漂泊的期間,霍倫斯坦甚至於1937年與Ballets Russe de Monte Carlo從澳洲、紐西蘭到巴勒斯坦。1938年間還與托斯卡尼尼、史坦柏格共同參與了巴勒斯坦交響樂團(後來成為了以色列愛樂)。而兩個事件相當諷刺的 同時 發生在霍倫斯坦的身上:他是在發生排除華格納音樂的歷史事件之前,最後指揮巴勒斯坦交響樂團演出華格納的音樂的指揮家。而五年前,一場華格納逝世五十週年 紀念中,一場幾乎遭受辱罵般批評的音樂會,確也是他在Düsseldorf的最後音樂會。
被迫於猶太人的身份,霍倫斯坦於1940年逃往美國後,開始在紐約的社會研究新學院(New School for Social Research,現更名為New School University) 教授。儘管霍倫斯坦在1940年代初期就成為了美國公民,然而此時在美國的演出卻是非常非常稀少,只有1942年與1943年在紐約有過極少的幾場音樂會 演出,除此之外還有在芭蕾學院(Ballet Theater)有過幾場演出。另外也協助老克萊巴(Erich Kleiber)於1944年在墨西哥市舉辦了一系列的音樂會。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的前員工
霍倫斯坦在歐洲與美國的聲望基礎截然不同。在歐洲,霍倫斯坦主要是在二戰大戰末期後許多公開現場演出所建立起的。而在美國的聲望,則是從1952年第一張於Vox發行的錄音後建立的,而這些早期的LP唱片也讓美國民眾有機會聽到這位大師獨特的聲音。
而儘管霍倫斯坦的保留曲目相當廣泛,然而最受樂迷們矚目的依然是他身為現代音樂的先驅與馬勒專家的身份。
http://rachsu.blogspot.com/2011/10/jascha-horenstein.html…
海頓驚愕交響曲 在 Yin Maso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小提琴泡芙 VIOLINPUFF
violinpuff.blosgpot.com
鈴木教本(Suzuki Violin School)
http://violinpuff.blogspot.com/p/blog-page_2599.html
篠崎教本(Sinozaki Violin Method)
http://violinpuff.blogspot.com/p/blog-page.html
海頓驚愕交響曲 在 Yin Mason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篠崎二 海頓-驚愕交響曲(第二部) haydn symphony surprise (2nd)
小提琴泡芙 violinpuff.blogspot.com
海頓驚愕交響曲 在 Yin Mason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篠崎二 海頓-驚愕交響曲(第一部)
海頓驚愕交響曲 在 [心得] 我所不熟悉的海頓- 看板clmusic 的推薦與評價
奧地利作曲家,對交響曲與弦樂四重奏有著重大的貢獻,因而常常被
稱為「交響曲之父」、「弦樂四重奏之父」。他與莫札特是忘年之交
的朋友,後來擔任貝多芬的老師,有人稱這三人為古典時期的「三傑」。
以前,我對海頓的瞭解,大概就僅止於此;即使是現在,正聆聽
sinfonia concertante in B flat major的我,對他的瞭解依舊極為
有限。
-----------------------------------------------------------------
與許多人一樣,我第一次接觸的海頓(Joseph Haydn, 1732-1809)作
品是在音樂課,老師放他的「驚愕」交響曲,印象最深刻的也是漸漸
便弱的第二樂章開頭後緊接而來的強力齊奏,然後老師也會講一道可
能大家都耳熟能詳的故事:當時的貴族每當聽到第二樂章……睡著的
大家都嚇了一跳……可見海頓的幽默……。(沒聽過這則故事者幾希
矣,且似乎每個音樂老師講的版本也無甚差異,想來也無須在此複述
了…)
第一次買到的海頓,還是福特萬格勒(Wilhelm Furtwangler, 1886-1954)
演出的94號「驚愕」交響曲,那是指揮維也納愛樂為EMI所做的錄音。
那張還是日本東芝EMI HS2088系列的模擬立體聲,跟莫札特的40號交
響曲收成一張唱片的版本,且轉錄聽來有些雜音,現在也絕跡市面多
時。(後來我還是買了” Furtwangler in Wien”這套單聲道的版本)
一開始當然也是聽第二樂章,那開頭優美俏皮的旋律的兩次反覆聽來
十分逗趣,而砰然齊奏之後若無其事地把剩下的第二樂章演完,這地
方更讓我津津有味。常聽人說講笑話的人自己不能笑,海頓似乎把握
了這個訣竅。而福特萬格勒的演出也十分精彩,似乎也與他指揮貝多
芬交響曲時情緒激昂的神情不同。說實話,我特別喜愛福特萬格勒這
種神態輕鬆自在的演出,像是莫札特的小夜曲、或這首「驚愕」交響
曲,褪去那些激情,似乎更能感受到他音樂中渾然天成的才氣。
不過,聽音樂的熱情,似乎也與朋友有關。當時我喜歡在BBS上與人
討論心得,也喜歡看別人的文章當作聽音樂的參考,不過討論海頓的
人氣一直是很低落。雖然我對海頓的印象不錯,那曲「驚愕」也曾為
我帶來一段美妙的時光,因為沒有進一步的訊息作支撐,海頓終究是
漸漸在我的聆聽清單中被遺忘了。後來我買了貝姆 (Karl Bohm,1894-1981)
指揮海頓的神劇「四季」(Die Jahreszeiten, The Seasons),卻不
是為了要聽海頓,而是為了聽指揮家的演出。那還是看了莊裕安先生
的一篇文章,裡面提到了這個演出,因而我才興起購買的念頭。
這張唱片是貝姆指揮維也納交響樂團(Wiener Symphoniker)、合唱團
(Wiener Singverein),歌唱家是Gundula Janowitz, Peter Schreier,
and Martti Talvela等三位。(我是在2004年秋天左右買進這張唱片
的,買的當天我正要去辦休學手續去當兵。當天本來不是要買這張,
而是想買貝多芬的莊嚴彌撒,但是結帳後卻發現裡面少一片,於是臨
時換成這一張。這一套二張的「四季」,也陪伴了我在部隊中不少的
時光,我雖非教友,但這也可以說是,這套「四季」,為我黯淡的生
活帶來一些信望的喜樂吧!)
要說這套「四季」有什麼缺點,大概就可惜在樂團是維也納交響吧。
也許是因為合約的關係,貝姆在離開維也納國家歌劇院後主要都DG錄
音,而維也納愛樂在六0年代似乎主要都與Decca合作,因而貝姆六0
年代的演出多與其他樂團合作,如與柏林愛樂合作演出莫札特交響曲
全集、魔笛、舒伯特交響曲全集等。而這一套「四季」則是與維也納
交響合作。貝姆是一個自歌劇院起家的指揮,他對於演出氣氛的營造
、高潮的型塑、節奏的掌控與樂句的協調有其獨到本領,但對於音色
的雕琢則似乎非其所長。因而這場演出中樂團聲音略顯尖銳。儘管如
此,這確實是一個振奮人心的演出,儘管聲音也許不如維也納愛樂或
柏林愛樂,但每個樂團團員仍真正地表現出全力以赴的態度,雖粗糙
而熱力四射,別有一種草根性的痛快。我還在部隊時,常在這套神劇
的樂音下,坐在電腦前,皺著眉頭處理無聊、無趣且無甚意義的煩人
瑣事,直到深夜。那種氣氛下聽海頓的四季,特別是每「季」結束前
的多聲部交錯的大合唱,常令我忘卻煩憂、湧現勇氣、找到堅持的力
量…
後來,日本環球推出了一個「20世紀的巨匠」的系列,其中包含15張
貝姆的唱片。當時我買了其中的幾張,包含這兩張,是貝姆指揮維也
納愛樂,在70年代演出海頓的作品。這兩張錄製於1972-74年間,曲目
包含海頓的88-92號交響曲,以及協奏交響曲(sinfonia concertante
in B flat major)。這段時間也許能算是貝姆演出生涯中的黃金年代
,在此之前他已經先後完成莫札特、舒伯特、貝多芬的交響曲全集、
多齣莫札特、史特勞斯歌劇、貝多芬費黛里奧、以及華格納的指環等
作品,獲得維也納愛樂榮譽指揮、及奧地利音樂總監等榮銜,再加上
搭檔是維也納愛樂,演出海頓這些作品,彷彿再現過去維也納的皇家
豪華榮景。與福特萬格勒演出海頓的相比,貝姆在靈動巧思上似略遜
一籌,而堂皇大度的氣象則猶有過之。
----------------------------------------------------------------
前一陣子,我重聽了海頓的91號,邊聽邊寫作業。事實上自我買下貝
姆這兩張交響曲之後迄今一年多了,我竟然從未靜下心來好好聆聽一
次,似乎總是找不到理由,讓自己把時間空下來單純「海頓一下」。
但是當作業寫到一半,音樂進行到第三樂章,在小步舞曲中段我聽到
低音管的演奏時,突然忍不住笑了出來,這才開始留意這個曲子,重
聽更是注意到其中的長笛,冒出來跟低音管兩個搭在一起,實在是說
不出的古怪。因而我對這張唱片重燃興趣,一邊聽著這張唱片,一邊
寫了這篇文章。
不過,這篇文章到這邊已經有點長了,寫的也有點累了,但我究竟寫
了些什麼呢?說真的,只是一些聽唱片的雜感,也只是一些流水帳而
已。除了發現海頓的作品有種別緻的美感以外,海頓,仍是我所不熟
悉的海頓。
以前,剛逛到南方音響黃裕昌先生的網頁,裡面有一篇寫海頓交響曲
的文章我特別喜歡。看完了這篇文章之後,每次逛唱片行,我總是會
看一下店裡是否備有這套亞當‧費雪的海頓交響曲全集。黃先生寫道
他聽了亞當‧費雪指揮海頓101、102號交響曲的CD後,「我竟開始認
真思考...是不是該陪亞當‧費雪做夢,將這套全集買回家...?---
有夢最美,您是不是至少也該買張來“海頓”一下呢?」我常常跟人
開玩笑說:「買XXX大全集跟買海頓的104首交響曲,那個比較瘋狂?」
一面心裡想著:什麼時候可以找個機會,來慶祝什麼事情,然後
「瘋狂一下」,把這套交響曲全集搬回家,花一個星期聽完呢?
https://www.southaudio.com.tw/Music%20AFF01.htm
--
原載於:https://blog.roodo.com/moonlike/archives/5513613.html
--
I have no idea to this day what those two Italian ladies were singing about.
Truth is, I don't want to know. Some things are best left unsaid.
I like to think they were singing about something so beautiful...
It can't be expressed in words... and makes your heart ache because of it.
--
※ 編輯: moonlike 來自: 219.84.133.167 (02/08 03:3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