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澤尊王聖誕千秋]
農曆八月二十二日是廣澤尊王聖誕千秋。
廣澤尊王又稱「保安尊王」、「保安廣澤尊王」,俗稱「郭聖王」、「聖王公」。姓郭名洪福,也有一說為郭乾或郭忠福,生於後唐同光元年(西元923年),福建泉州人。亦有另一說法農曆二月二十二日為祂的聖誕,八月二十二為得道成神之日。
郭洪福七歲喪父,幼時家貧受雇於楊姓地主,幫忙放牧。楊姓地主為富不仁、生性吝嗇,因欲遷祖墳而聘請了一位道行高深的風水師,但卻未善待風水師還百般侮辱,而郭姓牧童善良忠厚,因此風水師便將難得一見的「羊棚蜈蚣穴」吉地告知牧童,指點他將父親遺骨遷葬至吉穴,並指引他上山修行可昇化成仙。於是他日夜在山上打坐修行,在一次坐禪時得道升天。
廣澤尊王的神像造形十分特殊,由於祂在十幾歲即成道升天,因此神像面容童稚中帶有威嚴,頭戴官帽、身穿蟒袍,右腿呈盤坐姿態,左腳下垂,相傳是飛昇之際母親想拉住他,故其造像為一腳盤腿、一腳下垂的翹腳姿態,有「翹腳王」之稱。
成仙後受人立祠奉祀,常顯神蹟,歷代皇帝加封不斷,清同治九年受封為「威鎮忠應孚惠威武英烈保安廣澤尊王」,簡稱「廣澤尊王」。
廣澤尊王在福建泉州一帶香火最盛,成為泉州的守護神;由於祂幼時為牧童,因此也被奉為畜牧業的守護神。而後隨著福建泉州人移民台灣,早期橫渡俗稱「黑水溝」的台灣海峽十分危險,人們會將守護神放在小盒內隨身攜帶祈求平安,廣澤尊王也隨之飄洋過海,在台落地生根。因地緣關係,台灣南部多供奉廣澤尊王,而北部則多信仰漳州守護神開漳聖王。
農曆八月是廣澤尊王回泉州「封塋祭祖」的月份,在台灣民間諸多神明之中,回祖廟朝拜、祭祖相當普遍,但「掃墓」則唯有廣澤尊王,堪稱獨一無二!
*************************
本文純粹分享民俗知識!
若您覺得不錯,也請您按讚並分享給親朋好友~~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Meck大叔,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景點名稱:基隆廟口夜市 電話:無 地點:基隆市仁愛區愛四路20號 開放時間:pm12:00 - am00:00 歷史: 基隆廟口的發跡與奠濟宮密不可分。奠濟宮建於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又稱為聖王公廟。奠濟宮所奉祠的神祇為開漳聖王,是中國唐朝中葉時開墾福建漳州的陳元光將軍,是當時基隆漳州籍移民的...
清同治 在 趣健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秋風輕拂賞芒好時節 #芒花季
#草嶺古道續走隆嶺古道
#淡蘭古道北路→https://bit.ly/2XJZiOP
#草嶺古道 與 #隆嶺古道
座落在 #雪山尾稜北段
是 #淡蘭北路入蘭前最後一段
#秋高氣爽 最適合踏訪這條風景線
#雪白芒花 隨風搖曳美不勝收
#走在山海之間 沿途風景怡人秀麗
特別是平行海岸線的 #稜線陡峭聳立
一次飽覽 #淡蘭古道北路最精華地帶
整體路程約20公里/時間約7-8小時
地形變化豐富,有拉繩、攀爬
是一個非常扎實的腳力訓練路線
欣賞美景亦可提升登山技巧及體力
現在報名 #淡蘭古道系列行程
享有 #振興五倍劵優惠哦→https://bit.ly/3CEF20u
#更多淡蘭古道系列行程→https://bit.ly/3kBOvzw
歡迎夥伴們一起來 #振興經濟與健康快樂!
———————————————————————
#趣健行 #淡蘭古道北路 #淡蘭古道中路 #虎字碑 #雄鎮蠻煙碑 #劉明燈 #清同治 #貢寮 #淡水 #宜蘭 #遠望坑 #芒花季 #東北角 #噶瑪蘭
清同治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年9月20日晚上8點24分,中秋節前夕,月圓之夜;臺北市萬華區廣州街和梧州街口,艋舺夜市一隅。路口的頂級甜不辣隔壁,屋前有種植椰子樹的房舍,是完工於1950年的仁濟醫院(台北仁濟院附設仁濟醫院)舊院。(張哲生 攝)
台北仁濟院之起源,可追溯至清代的窮民救治機構,其前身為保嬰局、育嬰堂、回春院、養濟院、同善堂等慈善機構。
1866年,設立保嬰局,一開始收容無辜女棄嬰,後改為恤救貧兒童。
1870年,設立育嬰堂,收養棄嬰、孤兒,以及貧苦無以教養之子女。
1875年,設立回春院,主要收容救濟行旅病人。
1879年,設立養濟院,為賑濟鰥寡孤獨及殘廢無告之窮民。
1886年,設立同善堂,主要為客死台北之軍官、旅人提供停柩之所。
1899年(日明治32年)5月3日,育嬰堂、養濟院、同善堂合併為「台北縣立仁濟院」,於艋舺育嬰堂原址(今台北市廣州街243號),後因地方改制而更名為「台北仁濟院」,並在1904與1905年,分別併入回春院及保嬰局。
台北仁濟院重要的史蹟文物「淡北育嬰堂碑」,是在1870年(清同治9年)時,台灣府淡水撫民同知陳培桂創設育嬰堂,收置棄嬰、孤兒及孤苦無依子女,故刻立碑文「艋舺新建育嬰堂碑記」以紀念其落成。後於1972年至1975年間,因興建仁濟醫院新大樓,「淡北育嬰堂碑」重新出土,於是,文獻會為重彰古蹟蕃衍文化,則於1975年撰立「淡水育嬰堂碑沿革記略」碑文以紀念之。目前上述這兩塊碑文被並列鑲嵌在仁濟醫院大門口西側的牆上。
台北仁濟院在日治時期是頗具規模的社會慈善救濟機構。救濟、收容對象為當時廢疾、病傷、老衰、幼弱之人民。在台北、基隆、宜蘭、羅東設立診療所,實施定期巡迴施診並於交通不便地區委託當地醫師進行義診。並收容行旅病人、結核病患者,補助盲啞教育及窮苦民眾之育幼教育經費。
1922年,台北仁濟院搬遷至崛江町(今西園路),收養鰥寡孤獨及廢疾無告之貧民,並辦理施療及診療、地方巡迴義診、行旅病人及精神病患免費收容、盲啞生與兒童教育委託業務,和精神病療養所,為台灣地區最早之精神病院。並於基隆市、宜蘭市及羅東街分設診療所醫治偏遠地區的民眾,及設立台北收容所,施療收容精神病及結核病者。
1923年,台北仁濟院設立台北施醫所,並於今廣州街200號位址設立16床之木造平房病室、X光室及開刀房。
1937年,增設病房、X光室及開刀房,以綜合醫院形式提供醫療服務。
國民政府遷台後,1950年,台北仁濟院,台北仁濟院辦理法人登記,改名「財團法人私立台北仁濟救濟院」,以「仁心濟世」為宗旨,仍戮力於醫療及社會福利。其設立之附設機構包括:附設仁濟醫院、附設仁濟安老所、附設新莊仁濟醫院,以延續清代以降之社會慈善救濟精神。
1950年,為推動仁濟醫院現代化,將廣州街200號原有木造建築進行拆除,改建為磚造二樓新廈,設立台北仁濟院附設仁濟醫院(簡稱仁濟醫院),並於1951年1月落成啟用。
1955年,完成精神療養所擴建,並將精神療養更名為「附設仁濟療養院」。
1968年,台北仁濟院附設仁濟醫院與日本九州嬉野病院締盟姐妹醫院。
1969年,位於舊院東側的四層樓總院大樓落成。
1972年,為擴大醫療服務,台北仁濟院附設仁濟醫院於舊院對面(廣州街243號、華西街口旁),興建地上11層、地下一層之醫療大樓,興建工程耗時5年完成。
1976,為擴增醫療服務與提高醫療水準,台北仁濟院附設仁濟醫院與私立台北醫學院(現台北醫學大學)簽定「醫療合作合約」。
1977年11月12日,坐落在舊院與總院大樓對面(廣州街243號)的新式仁濟醫院大樓正式啟用。
1983年,增設復建科。
1985年,仁濟療養院新莊分院落成並正式啟用。
1987年,台北仁濟院附設仁濟醫院與台北護理師護士公會簽定「居家護理合約」,提供居家護理服務。
2002年,仁濟安老所改建完成,並擴大安養服務。
2005年,台北仁濟院附設仁濟醫院及仁濟療養院新莊分院與台大醫院訂定醫療合作協議。
2006年,台北仁濟院總院於現址進行仁濟醫院大樓整建。
2010年,仁濟醫院大樓整建完工。
2012年,成立台北仁濟院社區健康營造小組。
台北仁濟院自前身保嬰局創立(1866年)至今已有150年歷史,除秉持仁心濟世之精神外,並遠瞻未來,期能成為國內聲譽卓著之公益慈善團體。
清同治 在 Meck大叔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景點名稱:基隆廟口夜市
電話:無
地點:基隆市仁愛區愛四路20號
開放時間:pm12:00 - am00:00
歷史:
基隆廟口的發跡與奠濟宮密不可分。奠濟宮建於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又稱為聖王公廟。奠濟宮所奉祠的神祇為開漳聖王,是中國唐朝中葉時開墾福建漳州的陳元光將軍,是當時基隆漳州籍移民的心靈寄託(基隆市區的居民大多原籍漳州)。後來於同治年間,由基隆居民和板橋林家等士紳合作將之遷於今仁愛區仁三路、石硬港溪(今日的旭川河)的右岸附近,與左岸慶安宮(基隆媽祖廟)隔岸而對。奠濟宮周邊原本為稻田,1884年,時任台灣巡撫劉銘傳到該地時,讚美「田美如玉」,日治時期亦曾設立「玉田町」。後雖經日後多次行政區劃,今日仍保有「玉田里」之名。
據當地耆老的記錄,廟口小吃的歷史可追溯到日治時代末期。當時奠濟宮香火鼎盛,隨著眾多香客而來的流動攤販,在廟埕上聚集延伸,並逐漸擴大成為市集;中華民國接管臺灣後,經基隆市政府統一規劃仁三路上、愛三路到愛四路之間路段的攤販成為食肆街區,登記的店家數目達六十多家。經過長期發展,廟口小吃的知名度反而凌駕於奠濟宮之上。
目前的基隆廟口,除了原有於仁三路的小吃攤販區(狹義的基隆廟口)之外,也與日後逐漸興起的愛四路夜市連成一氣,呈「┘」形狀(橫躺的「L」形)聚集。
#Meck大叔#基隆廟口夜市
清同治 在 Meck大叔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景點名稱:基隆廟口夜市
電話:無
地點:基隆市仁愛區愛四路20號
開放時間:pm12:00 - am00:00
歷史:
基隆廟口的發跡與奠濟宮密不可分。奠濟宮建於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又稱為聖王公廟。奠濟宮所奉祠的神祇為開漳聖王,是中國唐朝中葉時開墾福建漳州的陳元光將軍,是當時基隆漳州籍移民的心靈寄託(基隆市區的居民大多原籍漳州)。後來於同治年間,由基隆居民和板橋林家等士紳合作將之遷於今仁愛區仁三路、石硬港溪(今日的旭川河)的右岸附近,與左岸慶安宮(基隆媽祖廟)隔岸而對。奠濟宮周邊原本為稻田,1884年,時任台灣巡撫劉銘傳到該地時,讚美「田美如玉」,日治時期亦曾設立「玉田町」。後雖經日後多次行政區劃,今日仍保有「玉田里」之名。
據當地耆老的記錄,廟口小吃的歷史可追溯到日治時代末期。當時奠濟宮香火鼎盛,隨著眾多香客而來的流動攤販,在廟埕上聚集延伸,並逐漸擴大成為市集;中華民國接管臺灣後,經基隆市政府統一規劃仁三路上、愛三路到愛四路之間路段的攤販成為食肆街區,登記的店家數目達六十多家。經過長期發展,廟口小吃的知名度反而凌駕於奠濟宮之上。
目前的基隆廟口,除了原有於仁三路的小吃攤販區(狹義的基隆廟口)之外,也與日後逐漸興起的愛四路夜市連成一氣,呈「┘」形狀(橫躺的「L」形)聚集。
#Meck大叔#基隆廟口夜市
清同治 在 宅女小紅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上個月的花蓮旅遊影片出來溜~花蓮真的好山好水好好吃,太魯閣極美可惜沒有多待幾天。第一次嘗試包車旅遊覺得好讚,不用花時間等車找路,還可以拷問司機兼導遊大哥當地人都吃哪間小吃,更棒的是我們遇到愛小孩的,他還會幫忙帶小孩呢(心)
我是不是該公佈他的電話,有小孩的家庭唯一指定(雙手比讚)
又,七星潭名字的由來眾說紛紜,影片中的說法好像不四最正確的,下面是由花蓮縣觀光處所提供的版本,給求知慾強的你參考:
「七星潭」此一地名最早出現於清同治、光緒年間的《台灣輿圖》,因為圖中標示為低漥的溼地,有數個大小不一的湖泊,所以稱為「七星潭」。1936年,日本人把小潭填實,興建了「研海飛行場」,而將原來七星潭地區的居民遷至今天的海灣一帶。昔日遷至海灣一帶的居民習慣自稱為「七星潭人」,所以大家就稱此海灣為七星潭。
🥳這次去的地方在介裡🥳
Oh La La 法式薄餅、七星潭、原野牧場、炸彈蔥油餅、廟口紅茶、公正包子、楊記蒸餃、包心粉圓專賣店、Oops 驚奇咖啡、花蓮翰品酒店、美崙山公園親子遊樂場、055龍蝦海鮮、台開心農場、新天堂樂園、太魯閣晶英酒店、太魯閣國家公園、山月村
*影片使用artlist商用授權音樂*
清同治 在 清同治10年(1871)約翰湯姆生所拍攝之福爾摩沙內門母親與 ... 的推薦與評價
清同治 10年(1871)約翰湯姆生所拍攝之福爾摩沙內門母親與小孩舊照 by 臺灣國定古蹟編纂研究小組(National Historic Monuments of Taiwan). Loading... Try Again. ... <看更多>
清同治 在 同治皇帝為何只活了19歲?看看他的生活習慣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慈禧︱晚清︱清朝︱故宮︱歷史人物︱近代歷史︱歷史事件#歷史的真相. 歷史的真相•68K views · 12:30. Go to channel · 她是乾隆的“試婚宮女”,侍寢后令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