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海城隍 #渡海200年了!!!!
(影片有霞海城隍爺的來台歷史)
每到過年,台北就變空城?
沒關係,還有大稻埕!
——#霞海城隍廟熱鬧滾滾慶過年——
【霞海城隍逛年貨,渡海來台200年 燈區】
展期:01/10 (五) - 2/9 (日)
地點:台北霞海城隍廟
【新春團拜,領發財金】限量500個佰元發財金
日期:2020/01/24 (五) 23:15
地點:台北霞海城隍廟
【點燈祈福】《點燈啟斗法會》
平安燈、光明燈、元辰燈、財利燈,點燈法會暨公益慈善捐贈。
日期:2020/02/03(一) 08:00-17:00
地點:台北霞海城隍廟
【心有所屬慶元宵,一起來稻埕吧!】
日期:2020/02/07 (五)
地點:台北霞海城隍廟
日期:2020/02/08 (六)
活動:18:00-19:00 發放限量鼠年小花燈
19:00~19:30 廟前燈籠DIY、平安茶湯圓
19:30 偷挽蔥嫁好尪活動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0的網紅偽學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大年初二,帶著大家一起去走春。今天偽小編去拜訪一直想見見的地方,南方澳的南天宮,瞧瞧整尊用黃金做的媽祖與寶玉做的媽祖。有別於武荖坑、冬山的幾間傳統宮廟,南方澳的南天宮一樓放置著五尊渡海前來的湄洲媽祖,形象莊嚴,氣度宏偉。 . 二、三樓則祀奉金媽祖與玉媽祖。且整間南天宮背山面港,媽祖的慈威視線庇佑南方...
渡海200年了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大年初二,帶著大家一起去走春。今天偽小編去拜訪一直想見見的地方,南方澳的南天宮,瞧瞧整尊用黃金做的媽祖與寶玉做的媽祖。有別於武荖坑、冬山的幾間傳統宮廟,南方澳的南天宮一樓放置著五尊渡海前來的湄洲媽祖,形象莊嚴,氣度宏偉。
.
二、三樓則祀奉金媽祖與玉媽祖。且整間南天宮背山面港,媽祖的慈威視線庇佑南方澳小漁港,聖地空間的意味濃厚。也難怪在防疫的過年,這間宮廟硬是比其他間來得人數多出一倍以上。
.
▓ #金玉神身
.
1995年,信眾以8000萬台幣,打造重約200公斤的「金身馬祖」,價值不斐,不過我一直拍錯,應該是大尊神像下的小媽祖方是金身。仔細端詳,金身神像作工精細,貴氣逼人。2000年時,又有信眾以加拿大玉石打造巨型玉身媽祖,總重5公噸,深墨綠色的玉寶神像,搭上兩旁的白玉神童,蔚為奇觀。
.
▓ #南天宮的湄洲媽祖
.
台大歷史所的研究生林瑞愷,探索了南方澳的漁民與宗教傳播之間的關係,他發現,宗教的情感動員對兩岸的互動帶來極大的影響。
.
我爸爸是冬山人,小時候也常在蘇澳活動,家裡在廈門買了間房子之後,他心心念念地,就是想帶著大家去湄洲看媽祖聖地。在宜蘭的信仰地緣來看,南天宮裡所說明的湄洲媽祖迎來,是否就是父親宗教式異鄉情愁的由來?
.
▓ #靈力具現
.
人類學學者林瑋嬪,從「靈力具現」的觀點(2003、2020),結合物質文化與靈媒研究,探討台灣民間宗教的顯現樣貌。以她的具象化觀點來看南天宮地三層媽祖,可以見到「神象」的社會與文化意涵:信念、關係、靈力。
.
最初於1946年,媽祖顯靈搶救遇難漁船,因而建築起南方澳漁港最初的媽祖大廟。而1950年,鄉紳簡阿祥發起南天宮興建,並向北港朝天宮分靈,雕樟木神像,目前一樓正殿中的木製神像即是當時的雕刻。
.
神像的具體出現,就是一般大眾在相信上的「執著」,也是一個方面,有了形象,我們這些普通人比較好有個對象思考靈驗的方向性。而「神明」也因為有了具體的「象」,才被固定下來,與人產生關聯性。
.
而後的兩尊玉身與金身媽祖,從其材質的選用、雕工的運使,可以知悉其被期待的社會關係、靈驗能力與象徵性內在,被外顯於神像的物質性上。神像的物質承載著神明與信徒之間的長期互動。想必這過年的鼎盛香火、金玉媽祖身象、信徒大眾求財福的心,都在南天宮的參拜中,清楚地表露了。
.
就跟著偽小編的影片一起去參拜南天宮的金玉媽祖吧~ (#看影片)
|
📌 #地址:宜蘭縣蘇澳鎮江夏路17號
|
🗂 #參考文獻
.
1. 林瑞愷(2018)。媽祖與水客:南天宮與戰後蘇澳地方社會的重構。台大歷史所碩士學位論文。
2. 林瑋嬪. (2003). 臺灣漢人的神像: 談神如何具象. 臺灣人類學刊》(2), 1, 117-150.
3. 林瑋嬪. (2020). 靈力具現: 鄉村與都市中的民間宗教 (Vol. 9).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iiFNDOb_ueQ/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DM_M-U_PQV-lW5zN-zfQW3e0JFog)
渡海200年了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全新旅遊專頁,即like籽想旅行:https://fb.com/travel.appleseed
10月29日(星期日)便是一年一度的維港渡海泳,自2011年復辦以來,路線都是由鯉魚門三家村公眾碼頭為起點,今年就一改路線,回復到40年前的傳統以尖沙嘴公眾碼頭作起點,終點則為灣仔金紫荊廣場碼頭,全長約一千米。我們找來黃鍇威來分享一些貼士,他是香港400米自由式記錄保持者、2011年國際泳聯短池游泳世界杯取得男子200米金牌得主,並為2011年維港渡海泳男子組第二名,亦曾兩度獲香港游泳教練會最佳男泳員。
《果籽》 栽種品味,一籽了然。
https://hk.appledaily.com/realtime/lifestyl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3B0t-VtMIXM/hqdefault.jpg)
渡海200年了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旺角Mong Kok是位於香港九龍西油尖旺區北部的地區,是香港著名的旅遊和購物區之一。旺角新舊樓宇林立;舊住宅樓宇地鋪多為商店或餐廳。以彌敦道為界,購物中心集中在東面,住宅區在西面。旺角的人口密度極高,平均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30,000人,現時其地積比率約4倍,超高層大樓非常多,是世界的一大都市景觀。自西九龍填海工程後,位於櫻桃街以南,渡船街以西奧海城至富榮花園一帶的新填海地段則被稱為旺角西。同時,由於早年地下鐵路車站命名的關係,弼街至界限街一帶的地方亦會被部分人稱為「太子」。旺角古稱芒角,因為古時此處芒草叢生,而地形像一隻牛角伸入海,故稱為芒角咀,而附近的村落便得名芒角村。旺角曾經發掘出大量東漢、晉朝和唐朝陶器和製陶工具,顯示早於東漢時期,旺角一帶已有人居住。今日繁忙的彌敦道,原海岸邊,前人就地取材燒貝殼造灰窰。根據1819年的《新安縣志》,芒角村以客家村民為主,約有200名居民。芒角村位於今日的弼街與通菜街、西洋菜街、花園街一帶附近,村民以種菜(以西洋菜及通菜為主)、種花、養豬和養雞維生。1860年起,芒角隨著九龍半島割讓給英國,村民紛紛把所種的花朵、蔬菜和所養的禽畜運往香港島出售。當時,他們多乘坐蜑民的船隻渡海,由於蜑民呼「芒」為「望」,因此英國人依照蜑民的口音,把芒角叫作Mong Kok。
旺角這輯記錄了下列特式街道:
• 豉油街——相傳以前有醬油廠設於該地,因而得名。
• 女人街——即通菜街貫穿登打士街至亞皆老街之一段。因售賣服裝、化妝品、擺設等女士用品等而得名。
• 波鞋街——即花園街其中一段,因售賣運動鞋的店舖林立而得名。
諸聖座堂All Saints' Cathedral是香港聖公會西九龍教區的座堂,位於九龍旺角白布街11號,為一座具有農村式建築風格的教堂。在1891年諸聖日成立;2010年10月31日諸聖日祝聖為西九龍教區座堂。1891年,聖公會何約翰牧師在油麻地官涌火井(佐敦道官立小學附近)一小型樓宇開設講堂。1894年遷往榕樹頭側,由莫壽增伉儷開辦女子義學及布道所。1903年在彌敦道建立聖堂,因地方不敷應用,1922年曾紀岳牧師請聖公會杜培義會督向政府申請撥地,在白布街現址建立新堂。諸聖堂在1928年5月26日落成,1934年加建學校,在旺角區推展教育及傳播福音工作。日治期間,教堂被日軍徵作集議場及宿舍之用。戰後教堂重修復用,1951年加建兩校舍,1961年設立小學校舍,目前諸聖堂已有中學、小學及幼稚園各一所,為西九龍教區歷史最悠久之聖公會教堂。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sQJiOHdTyIY/hqdefault.jpg)